摘要:相比上次声明,本次美联储删除疫情相关经济说辞,新增指出,通胀高企有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俄乌局势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有很高的不确定性,近期可能增加通胀上行压力;或将5月会议开始缩表。联储将今年GDP预期下调1.2个百分点至2.8%,今年核心PCE通胀预期上调1.4个百分点至4.1%。点阵图显示,75%的官员预计今年还将加息六次,近七成官员预计,若今年共加息七次,明年将加三次。

如市场所料,在高通胀的压力下,美联储三年多来首次开启加息周期。

美东时间3月16日周三,美联储会后宣布,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FOMC的委员会后投票决定,将政策利率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升至0.25%到0.50%。本次有一名FOMC委员对此决定投了反对票,反对者圣路易联储主席布拉德主张,本次加息50个基点。这是一年半来美联储的决议投票首次出现反对票。决议声明中,联储将关注点从疫情转移到俄乌局势,删除疫情相关的所有经济方面评语,增加了俄乌形势对经济和通胀的影响说辞。

此次加息的时间和幅度均符合市场预期。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上上周在国会听证会上明确表示,他会建议本月加息25个基点,并对此后一系列加息持开放态度。美联储公布决议一天前、本周二华尔街日报的头版文章就分析称,多位FOMC委员可能预测,今年3月到12月的七次会议将全都加息。

这是美联储自2018年12月以来首次加息。本次会后,美联储预告了这次行动将开启今年的多次加息进程,并暗示最快今年5月的下次会议就开始缩减负债表的规模(缩表)。本次会上,联储决策者的加息预期普遍较去年12月时更为激进,多数联储决策者预计,3月之后,今年联储将在剩余六次会议上合计加息六次,明年在此基础上还可能加息三次。

75%的官员预计今年还将加息六次 若今年共加七次 近七成官员预计明年将加三次

本次会后公布的美联储官员预期未来利率水平点阵图显示,相比去年12月上次发布的点阵图,本次美联储决策者的加息预测更为激进。

若以一次加息25个基点估算,本次所有联储官员都预计,除了本月加息外,今年还将加息至少四次,因为所有16名提供预期的官员都预计今年利率将超过1.25%,除一人外,其他所15名官员都预计今年利率将超过1.5%,共有12人预计今年利率将超过1.75%,即占总人数75%的官员预计今年还将加息六次,共有7人预计今年利率将超过2%,即超过40%的官员预计今年还将加息七次。而上次有12人预计今年利率在0.75以上、即三分之二的官员今年将加息三次。

本次点阵图还显示,16名官员中,共有11人、占比将近70%的官员预计2023年利率将超过2.5%。这意味着,若今年共加息七次、年末利率升至1.75%,多数官员预计明年还将加息三次。

美联储还公布,联储官员的今明两年利率预期中位值分别为1.9%和2.8%,较上次去年12月预期的0.9%和1.6%分别上调1.0个和1.2个百分点,2024年预期利率中位值为2.8%,较12月上调0.7个百分点。从利率预期中位值看,今年将合计加息超过七次,明年在此基础上加息超过三次。

再度修改前瞻指引 未来适合继续加息

上次会议的利率前瞻指引中,美联储称,鉴于通胀远高于联储长期目标水平2%,而且劳动力市场强劲,FOMC预计,将很快适合加息。本次会议声明继续修改这一前瞻指引,称

”伴随适宜地坚定(收紧)货币政策的立场,FOMC委员会预计,通胀将回到2%的长期通胀目标,且劳动力市场将保持强劲。“为支持联储的充分就业和长期通胀目标,FOMC决定此次加息25个基点,“并预期,将上调目标利率区间持续下去会是适合的。”

或将5月会议开始缩表

在有关购买债券的前瞻指引中,上次会议声明预计,到今年3月初,新冠疫情爆发后加码QE以来每月1200亿美元的购债就会结束。本次会议声明删除了所有这些表述,称

FOMC委员会预计,在将要到来的一次会议上(a coming meeting),开始削减对美国国债证券、机构债券和机构MBS的持仓。

这意味着,美联储可能会在今年5月的下次会议上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缩表)。

上次会后,美联储公布了缩表原则,称联储属意的减持美债方式主要是,调整再投资系统公开市场账户(SOMA)所持证券收到本金款项的金额,也就是说,并非主动抛售债券。本次会后并未提及修改这一原则。

新增俄乌局势影响 称可能近期增加通胀上行压力

相比上次会议、今年1月的货币政策会后声明,本次美联储在评述经济相关事件时添加了有关俄乌局势的措辞,称: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行动“造成巨大的”经济困难,“美国经济经济所受到影响有很高的不确定性,而在近期内,侵袭及相关事件可能对通胀制造了新的上行压力,可能也给经济活动施压。”

删除疫情相关经济评语 称通胀高企体现能源价格上涨

本次声明对经济的评价有所改动,主要在通胀和疫情方面。上次声明中有关新冠疫情方面提到,经济发展路径继续取决于疫情的变化;疫苗接种的进展和供应制约的缓解料将支持经济活动和就业持续增长,以及通胀下降;经济前景面临的风险犹在,包括来自病毒新变种的风险。本次声明中,这些说辞通通删除。

上次声明重申,疫情相关的供需失衡和经济复工已经继续助长通胀处于高水平。本次对通胀的评价明确提到能源价格上涨这一影响因素,改为:

“通胀仍高企,反映了疫情相关的供需失衡、能源价格上涨和更大范围的价格压力。”

上次声明提到,最受疫情影响的行业近几个月已好转,但还在受近期新冠病例激增的影响,本次删除了这些说辞,重申经济活动和就业的指标继续强劲,重申失业率明显下降,上次说“近几个月就业增长稳健”,这次改为“近几个月就业增长强劲"。上次提到,金融环境仍宽松、部分体现了政策措施支持经济和美国家庭及企业的信贷流,本次将这些说辞都删除。

下调今年GDP预期 上调今年PCE通胀预期

本次会后公布的更新后经济展望数据显示,美联储大幅下调今年的GDP增长预期,大幅上调今年的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PCE)和核心PCE通胀预期。

美联储官员预计的中位值为:

2022年GDP预计增长2.8%,较去年12月公布的上次预期增速4.0%下调1.2个百分点,2023年和2024年的GDP预期增速并未改变,分别为2.2%和2.0%。
2022年和2023年失业率预计均为3.5%,持平12月预期,2024年失业率预期上调0.1个百分点,升至3.6%。
2022年PCE通胀预期为4.3%,较12月预期的2.6%上调1.7个百分点,2023年PCE通胀预期上调0.4个百分点至2.7%,2024年PCE通胀预期上调0.2个百分点至2.3%。
2022年核心PCE通胀预期为4.1%,较12月预期的2.7%上调1.4个百分点,2023年和2024年的核心PCE预期分别为2.6%和2.3%,分别上调0.3和0.2个百分点。 https://t.cn/R2WxQOQ

沃兴华 | 书法创作就是前识意图与形式理念的统一

书法归根到底是给人看的

书法是视觉艺术,归根到底是给人看的,说狂话有什么用?作品是硬道理。“百年之想”是虚幻的。百年后人会不会想你,不取决于你想不想,而取决于你的作品能不能进入他们所处时代的文化所造成的特定视阈,这种时代文化你无法预知,更无法掌握,因此所谓的“百年之想”只是一厢情愿而已。但是它有积极作用,可以让我们对当下创作怀抱一种敬畏的心情、认真的态度和勤勉的作风,我想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当要有一点“百年之想”。

书法的形式构成

我在《形势衍》一书中说:“书法就是线条对空间的分割”,这个观点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分割的结果,讲空间造型与关系,要求‘致广大’,追求宏观效果,使作品具有撼人的气势;二是分割的手段,讲线条本身的质量,要求‘尽精微’,追求微观细节,使作品具有耐人琢磨的韵味。空间与线条并重,片面追求一个方面而否定另一个方面都是错误的,都会损害书法艺术的魅力。因此,我在创作时力求广大与精微兼顾。然而在写文章时,强调形式构成,线质方面谈的比较少。原因是我觉得关于线质古人讲得很多,“卑之无甚高论”,充其量只能作系统化的整理,如我在《书法技法新论》的笔法章和点画章中所做的那样。关于形式构成古人极少论述,而它恰恰是当代书法发展所面临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应当大谈特谈。

这种迫切性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古代书法是文本式的,注重阅读,因此强调点画和结体的表现。现代书法是图式的,注重观看,因此特别强调章法,强调形式构成。第二,书法艺术的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合力作用的结果,外力的推动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书写工具和展示空间。受书写工具变化的推动,书法内部应变的次序为从点画到结体再到章法,点画因为与书写工具的关系最密切而变得最重要;受展示空间变化的推动,书法内部应变的次序为从章法到结体再到点画,章法因为与展示空间的关系最密切而变得最重要。

古代书法发展的外力影响主要来自书写工具,汉代蔡邕说:“唯笔软则奇怪生焉”,毛笔的改进促进了字体书风的变化发展,从秦汉到今天,两千多年来,毛笔的性能已被充分开发,各种表现都趋于极致,当代书法家要想精微很难超越神龙《兰亭》,要想浑厚很难超越邓石如,要想跌宕很难超越米芾,要想雅致很难超越董其昌……无论想要追求什么,都会有一座高峰矗立在前,这意味着借助书写工具来促进书法艺术发展的路已经走到头了。然而从展示空间来看,由于当代建筑式样和装潢风格的改变,今天书法的展示空间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大不相同,书法作品如果不在幅式、章法、结体、点画乃至装裱上做一番改变,就很难进入现代的展示空间,与其协调,并且相映成辉。而作品要与展示空间相结合,最重要的就是章法,就是形式构成。

先讲形式。在艺术上,人们一般都将作品所表现的情感称为内容,而将表现情感的方法称为形式。具体说,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有点画结体和章法三个层次,再具体来说,就是点画的粗细方圆、轻重快慢;结体的正侧大小、收放开合;章法的疏密虚实、离合断续等等,它们都是以对比关系的方式出现的,点画结体和章法所包含的各种对比关系很多,远不止这些,如果加以归并的话,可以概括为形和势两大类型。形即空间的状态和位置,如粗细方圆、大小正侧、疏密虚实等等;势即时间的运动和速度,如轻重快慢、离合断续等等。因此汉代蔡邕在《九势》中说:“夫书肇自然,自然既出,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他所说的自然,就是书法艺术所要表现的内容,包括我们所说的情感,他所说的阴阳就是各种各样的对比关系,所说的形势就是对比关系的高度概括,书法艺术是通过各种形和势的变化来表现情感内容的。

再说构成。书法作品中的点画结体和章法都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整体,另一方面又是局部。点画既是起笔行笔和收笔的组合,是整体,同时又是结体的局部。结体既是各种点画的组合,是个整体,同时又是章法的局部。章法既是作品中所有造型元素的组合,是个整体,同时又是展示空间的局部。

点画结体和章法的双重性格决定了双重的表现要求。当它们作为相对独立的整体时,各种组合元素的处理要完整、平衡和统一,要表现出一定的审美价值,当它们作为局部时,各种组合元素的处理要不完整、不平衡和不统一,以开放的姿态与其他局部相组合,在组合中1+1>2,产生新的审美价值。

整体和局部各有各的审美价值,书法创作应当两者兼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不能二视而明”,人们常常会在兼顾的基础上有所偏重,比较来说,传统书法偏重于将每个层次都当作相对独立的整体,强调它们本身的审美价值,结果使得宋代以后的形式研究越来越往精细方向发展,以楷书的点画形式来说,晋唐时代只有八种,欧阳询称为《八诀》,到元代陈绎曾的《翰林要诀》变为三十六种;就楷书的结体来说,唐代欧阳询有《三十六法》,明代李淳发展为《大字结构八十四法》,到清代黄自元又进一步细化为九十二法。所有这些研究都就事论事,就点画论点画,就结体论结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使得书法创作在技法表现上,一方面越来越细腻,另一方面却因为忽视了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琐碎呆板,没有整体感,缺乏生气,走到极端,便堕落到馆阁体的魔障里去了。当代书法家看到这种毛病,认识到它的危险性,因此主张要在关注局部之美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局部与局部之间的组合关系之美,这种局部与局部的组合,用一个现代的词来表示,那就是构成。构成就是组合,组合就是构成。 

总而言之,形式构成的创作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形式,任何情感都必须通过点画结体和章法中的各种对比关系来表现,因此特别强调对比关系,认为作品中对比关系越多,作品的内涵就越丰富,作品中对比关系的反差越大,作品的视觉效果就越强烈。二是构成,在兼顾点画结体和章法的局部之美的基础上,特别强调点画与点画、结体与结体、章法与展示空间之间的组合关系之美。努力把点画放到结体中去表现,把结体放到章法中去表现,把章法放在展示环境中去表现,让它们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组合中通过变形,表现出更大的审美价值。

用笔和线质的两点体会

其实在创作上我是非常注重用笔和线质的,只是在表述时因为上面两个原因而讲得少了,以后我要注意,不要讲得太偏。说改就改,现在马上就纠正一下,讲讲我对用笔和线质的两点体会:第一,线质要好无非两个方面,一是粗细方圆,造型丰富,二是轻重快慢,节奏鲜明。而无论粗细方圆还是轻重快慢都是一种对比的存在,对比双方都不能单独产生意义,只有被纳入到一个系统之内,通过有机组合,建立起对立统一关系,才能相得益彰,显示出各自的美感,而这种系统的组合形式就是笔法。

笔法的要义是将点画的书写分成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部分,让运笔走出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提按顿挫,在造型上产生粗细方圆的变化,通过轻重快慢,在节奏上产生抑扬起伏的变化,最后通过造型与节奏的组合,使点画成为一个整体,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点画有没有笔法意识,造型与节奏的表现是不是丰富而且细腻,这是写好点画的根本前提。第二,线质要好还必须避免偃卧,笔锋受压后打开,一进入行笔,就会偏向与运动方向相反的一边,使笔肚接触纸面。笔按得越重,笔肚接触纸面越多,笔锋的偏侧就越大,这种偏侧便是偃卧。它使书写的沉着之力因为笔锋的偏侧而转移为与纸面平行的力量,不能力透纸背,入木三分;而且,笔肚擦过纸面,墨色扁薄飘浮,没有注入感。因此为了在中段行笔时避免偃卧,董其昌说:“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之语”。意思是尽量提起笔,让笔尖在纸上行走,以此保证中锋,这是帖学的中段行笔方法。包世臣《艺舟双楫》说:“盖笔向左迤后稍偃,是笔尖着纸即逆,而毫不得不平铺纸上矣。石工镌字,画右行者,其錞必向左,验而实之,则纸犹石也,笔犹钻也,指犹锤也。……锋既着纸,即宜转换,于画下行者,管转向上;画上行者,管转向下;画左行者,管转向右。”主张将笔管朝笔画运行的相反方向倾斜,抬起笔肚,让笔尖受压后强力反弹,紧紧咬住纸面逆行,保证写出苍茫浑厚的点画,这是碑学的中段行笔方法。

帖学和碑学的行笔方法不同,表现效果大相径庭,但是殊途同归,都避免了行笔过程中笔锋偃卧的毛病。帖学提笔运行的效果是清挺遒劲,适宜于写小字;碑学逆顶运行的效果是浑厚苍茫,适宜于写大字。理解和掌握这两种方法,创作时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应变,点画的粗与细、快与慢,力度和速度的变化,轻松与沉郁的表现,全在于这两种方法的灵活使用。

这两种用笔方法太重要了,现在有许多人写字只求痛快,不讲笔法,起笔、行笔和收笔没有变化,点画苍白空洞,尤其是不知道如何避免偃卧,运笔像拖地板一样,点画扁薄轻浮,这些运笔都被董其昌斥之为“信笔”。

我的创作方法

我就谈谈自己的创作方法,它到底是出于脑还是出于心,你去分析分析看。我认为:书法创作就是前识意图与形式理念的统一。

所谓前识意图,顾名思义就是在创作之前,对作品的一种意象性预构,它是不明确的,如老子说的:“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精”,因此称为“前识”。而且作为一种意象,它具有强烈的表现冲动,因此称为意图。前识意图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和生活状态等等,是作者生命的表现。

所谓形式理念,是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在高度概括以后,抽绎出来的最高原则。书法的表现形式是点画结体的造型及其对比组合,具体来说,就是用笔的轻重快慢,点画的粗细方圆,结体的大小正侧,章法的疏密虚实,用墨的枯湿浓淡等,这些对比组合变化无穷,其最高原则就是四个字“以他平他”,不断地以不同的造型元素与前面的造型元素相联接,让它们相反相成,相映成辉,组成和谐的整体关系并生生不息地展开下去,这是作品生命的表现。

前识意图是作者情绪在受到某种刺激之后引起的反应,不同刺激,不同反应,造成不同的前识意图。形式理念是“以他平他”,前面的点画写得粗了、细了,后面的点画就要写得细些、粗些......前面字写正了,后面字就写得斜些;右边字写大了,左边字就写得小些;前面一行右倾了,后面一行就往左斜一些。至于怎么粗怎么细,怎么正怎么斜,怎么大怎么小,会激发出作者在平时训练中所储备的各种技法规范,王羲之的,颜真卿的,苏黄米蔡的等等,全部变成各种具体情况下的具体运用。

二是轮换做主的原则。在创作过程中,落笔的时候,线条是粗是细?是长是短?结体是方是圆?上下字是连续的还是间断的……所有表现都以前识意图为主,由前识意图定下作品的风格基调。开了头以后,形式理念逐渐显现,影响越来越大,到一件作品快要完成的时候,怎么写已经完全被形式理念所规定了,前面疏了,后面必须要密一点;前面轻了,后面必须重一点……你别无选择,只能够跟着形式理念走。尤其是落款,写在什么地方,是穷款还是长款,你不要再顾及什么前识意图,必须老老实实地根据形式理念去“以他平他”,求得通篇关系的完整与和谐。这种轮换原则古人也讲过,但不明确。王铎说,一个字中,前面的笔画好写,最后一笔难写。为什么?就是因为前面几笔根据前识意图,你可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最后一笔要调整关系,必须符合“以他平他”的形式理念,落在什么地方,粗一点还是细一点,干一些还是湿一些,实际上都是被规定的,你要发现这种规定,并且把它表现出来,所以难写。书法创作的过程,前面以前识意图为主,后面以形式理念为主,这个道理与写文章一样。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未破题前,文章由我,既破题后,我由文章”。八股文讲起承转合,“起”就是破题,破题的时候,文章怎么写,以我为主,好比书法中的以前识意图为主。“起”了之后,破题了,观点亮出来了,后面怎么承,怎么转,怎么合,就由不得你了,你必须跟着文章本身的逻辑走,好比书法中跟着形式理念走。只有这样,书法创作才能将作者的生命与作品的生命融为一体,既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又符合传统文化的精神。

固态、液态、超离子态……宇宙天体的“内心”到底什么样?#宇宙#

  实际上,与对其他天体核心的了解相比,我们对地球核心的认知还是很多的,地震学仍然是认识地核的主要手段,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高温高压的实验和计算模拟,对某些天体核心性质进行研究,但这个研究难度就大得多了。

  何宇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内部物质高温高压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地球是目前人类在宇宙中的唯一家园,我们对它足够了解吗?未必。我国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地球内核并非传统认知的固态,而是由固态铁和流动的轻元素组成的超离子态。

  日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内部物质高温高压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和平、何宇与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毛河光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在《自然》刊发的论文颠覆了人们对地球核心的已有认知。

  超离子态是地球和行星科学研究中的新物态,因其特殊的性质引起了广泛关注。当人类探索的足迹不断迈向宇宙深处,我们不禁会问:超离子态会广泛存在于宇宙天体内部吗?这个发现对于我们研究地球和宇宙有什么意义?

  揭开地心的神秘面纱

  波涛汹涌的大海、耀眼的电闪雷鸣、摄人心魄的岩浆崩裂、巨大的蘑菇林……在法国作家凡尔纳笔下的《地心游记》中,地球内部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奇幻世界。事实上,科学研究表明,地球内核并不是凡尔纳所想象的空心结构。

  地球的年龄大概46亿岁。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能够上天、入海,然而“入地”却仍然是困难重重。几千年来,没有任何人类的设备能够钻透地壳。受限于观测数据的匮乏,人们对于地球内核结构和性质的认知非常有限。

  地震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利用地震波获得地球内部的信息。1936年,科学家通过观测分析地震纵波穿过地核时形成的影区,首次发现了地球内核的存在,人们根据纵波和横波数据的分析,确立了地球液态外核和固态内核的基本认知。

  当然,如果没有亲眼看到,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地球内核究竟是什么。不幸的是,向地球深处发射探测器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为什么此次研究人员在他们的最新研究中专注于计算机模拟。

  何宇说,地球内核的密度比纯铁要低,因而人们推测地球内核中存在某些轻元素。对于这些潜在的超离子态铁合金,前人做了大量的研究,但重元素与轻元素是以什么状态共存的还是个谜。为此,研究团队利用基于量子力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在地球核心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了计算模拟,表明地球内核并非传统认知的固态,而是由固态铁和流动的轻元素组成的超离子态。

  所谓的超离子态,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在超离子态物质中一部分离子如液体一般快速运动,而另一部分离子如“骨架”一般固定。最新研究成果吸引了相关研究领域专家的关注,大家普遍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创新认识,对认知地球内核结构、乃至研究整个宇宙的天体内核结构非常重要。

  宇宙天体内核之谜待解

  茫茫宇宙,存在着大量的天体。一般来说,天体之间由于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的关系,可以被分为不同层级的天体系统,其中包含地球的天体系统从小到大分别是地月系统、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和宇宙。

  目前人类对于地月系统、太阳系和银河系了解得相对多一些,而对于总星系和宇宙的了解则相对较少。那么不同类型的宇宙天体,其内核会是什么状态的?也会和地球一样是超离子态吗?对此,何宇解释,目前人类能直接探测的行星核心有限,已知的行星核心状态主要是液态和固态,有些天体甚至还不一定有内核;至于超离子态核心则更稀少,因为它要满足温度、压力以及组成物质等条件才能形成。

  不久前,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孙建等人预言,巨行星内部存在超离子态硅—氧—氢化合物。

  长期以来,关于天王星和海王星等巨行星们内部物质存在很多争议,目前有冰巨星和岩石巨星两类行星模型。冰巨星模型可以解释天王星和海王星的磁场,而磁场与行星内核紧密相关,但这种模型不能解释所有对它们的观测数据,如行星大气中的氕氘比例。岩石巨星模型则可以解释氕氘比例,并且其冰岩比例与柯伊伯带天体相近,更容易解释行星的起源问题,但是缺少导电物质来解释行星磁场。此外,天王星与海王星核幔边界的结构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一般认为,天王星与海王星的地幔主要由水、氨和甲烷组成,核心为石质,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目前尚不清楚,二者在核幔交界处是有清晰的边界还是渐变的过渡区。

  孙建等人利用晶体结构搜索和第一性原理计算等方法预言了多种硅—氧—氢化合物,并发现其中的二氧化硅—水与二氧化硅—氢两种化合物的超离子态范围,正好符合天王星与海王星核幔边界附近的温度压强条件。研究表明,硅—氧—氢化合物的超离子相可能是天王星与海王星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研究天体核心的脚步从未停歇

  “实际上,与对其他天体核心的了解相比,我们对地球核心的认知还是很多的,地震学仍然是认识地核的主要手段,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高温高压的实验和计算模拟,对某些天体核心性质进行研究,但这个研究难度就大得多了。”何宇说,尽管难度很大,但人类没有停止过探索的脚步。

  开普勒天文望远镜的观测数据表明,类地行星在宇宙中十分普遍。由于它们距离地球过于遥远,对它们进行研究难度非常大。金星虽然是人类探索的第一颗太阳系内行星,但由于金星登陆难度太大,科学家便转移了目标,转而探索火星。

  事实上,火星的直径只有地球的一半,体积只有地球的15%,引力也只有地球的38%,而且火星已经处于太阳系宜居带的边缘。因此,研究火星有助于人类预测类地行星的成分和大气层。

  何宇表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洞察号”火星探测器收集到了经过火星内核的火星地震信号,这是人类首次探测到地外行星核。不过由于数据量不足,科学家还是不能确定,火星是否有个固态的内核。

  2018年,“洞察号”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并于2019年4月首次探测到火星地震。与地球上发生的地震相比,火星震动强度显得微不足道,但每次火星震动都能揭示火星内部构造,通过研究地震波如何穿过行星的不同层,科学家可以推断不同层的深度和组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火星震动相当于给火星拍摄了一张X光片,科学家可以通过研究火星地幔和地核之间的深边界反射的地震波,来测量火星地核的大小。

  何宇表示,今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将开启对灵神星的探索之旅,这个小行星非常特别,主要由铁镍合金组成,可能是早期行星的核心残骸,“这次探索将确定它是否是行星核心,这对于我们认知地球以及其他行星的核心十分重要。”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但是麻椒煮水止痒要特别注意4点:一、它可能只适合一部分风寒证的荨麻疹,不是所有证型的荨麻疹患者都可以用;二、水温要在40度以下;三、身上有抓破的、破溃地方是不能
  • 因为把他捡回来的那天,恰恰是惊蛰,是当地人所说的“九九”的第二天,钟先生也想不出什么文采斐然的好名字,索性就管这个哭声震天的娃娃叫小九。父子日课 254春节后就
  • 因为你的离开,我备份了你的300G的照片和视频,我每天都靠着这点东西让自己活下去” 她说她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不需要这么难过和自责。这个时候我产生了厌倦,我不希望
  • 润字的走红意味着很多人陷入悲观,读徐教授的书,则会建立起通透而长远的视野: 徐中约《中国的奋斗1600-2000 》 但汤因比实际并没完全摆脱欧洲中心论,他认为
  •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摩登兄弟刘宇宁 刘宇宁@摩登兄弟刘宇宁刘宇宁燕子京[给力]刘宇宁珠帘玉幕刘宇宁魏劭[给力]刘宇宁折腰刘宇宁卓不凡[给力]刘宇宁天行健刘宇宁帝林[给力]刘宇宁紫川
  • 27#刘宇宁珠帘玉幕# |#刘宇宁燕子京#|#摩登兄弟[超话]# ️快转 ꙳‪ ✧ °ʚ ɞ° ‪✧‪ ꙳环游遍整个星系,找不到比你更亮的星星。才發現從我口
  • 而我,真广‮人东‬体质真一点‮辣点‬都‮不吃‬了额额,全程‮清是‬汤火锅、蛋‬炒饭、青‮过菜‬日常的…每‮跟次‬不‮的同‬滴‮司滴‬机,边坐车,边‮天聊‬时,他
  • 被老公帅得睡不着。啊啊啊啊啊老公好帅好帅啊啊啊啊[悲伤][悲伤][悲伤]为什么为什么我这么爱他一见倾心自难忘,因为他是个大帅比所以我惦记他好多好多年,而且还要继
  • 这畜牲13岁,在学校教训一下呆一段时间就出来了,他没有大损失,甚至他内心也会觉得我没事啊,有这种心理又受未成年保护法保护的孩子才最可怕啊!那明明各自有家庭,而且
  • 但是我永远不吃all昀谢谢 金道英黄仁俊永远滴花[可怜]cp:沪 笃 壳 搜 馆 【NCT 22人团 威神V 六神 谢谢】⚠️天雷 mxtx相关 xz相关 抄袭
  • 放松心情,该吃吃该喝喝,试管的成功率还是很大的,我周边做的基本都成功了,所以想要试管的,就早点开始,不要怕,一定会一次成功 。此时,刚吃进去的冰激凌开始对我进行
  • #刘宇宁在与凤行声声世世# |#与凤行铭刻入骨主题曲世世# |#摩登兄弟[超话]# 人生不长,喜欢你这件事我不想隐瞒;你在我面前永远都闪闪发光,就像整个宇宙的
  • 那些能让你真正成长的事,都不会太舒服,但只要坚持下来,就会给你带来蜕变。那些能让你真正成长的事,都不会太舒服,但只要坚持下来,就会给你带来蜕变。
  • 暂时见不到面的宝宝们也不要难过,等我们都变成更好的自己的时候再见一次最完美的面吧!小程序下单之后我以为就付过钱了(´;ω;`)因为要回家天津没有跟大家聊很久,有
  • 男人在感情里都很理智,不会像女人那样冲动,哪怕他心里很想你,也不会贸然来找你,因为他不想让你担心,更不想给你的生活带来麻烦,会特别顾及你的感受。在他心里,你就是
  •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分明是我老婆的108条狗嘻嘻嘻都是败犬罢了【该帖已被管理员删除——】感谢吃饭,如果觉得味道不错请给我好评,这是我继续做饭的动力(心)#任嘉伦[超话]#感谢时光,
  • 再插一句,棣棣真的让我改变不少,特别是心态和思想、精神上。网络常常将一些细节无限放大,然后反复拿出来批评,而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应该要有自己的思想,要自己用心去感
  • Mornington快门停下的这一刻,是数亿年前就已经确定的光说走就走极限三小时追逐星河成功啦肉眼可见的震撼!还对流星许愿啦[锦鲤附体]J人昨晚极限P了一把: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