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曰: “ 天地媾精,陰陽布化,萬物以生。承其宿業,分靈道一。父母和合,人受其生。始,一月為胞,精血凝也。二月成胎,形兆胚也。三月陽神為三魂,動而生也。四月陰靈為七魄,靜镇形也。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也。六月,六律定腑用滋靈也。七月,七精開窍,通光明也。八月,八景神具,降真靈也。九月,宫室羅布,以定精也。十月氣足,萬象成也。元和哺食,時不停也。

太一帝君在頭,曰泥丸君,總眾神也。照生識神,人之魂也。司命處心,納生元也。無英居左,制三魂也。白元居右,拘七魄也。桃孩住脐,保精根也。照諸百節,生百神也。所以週身,神不空也。元氣入鼻,灌泥丸也。所以神明,形固安也。運動住止,關其心也。所以謂生,有由然也。予內觀之,歷歷分也。

心者,禁也,一身之主。心能禁制,使形神不邪也。心則神也,變化不測,故無定形。所以五藏藏五神,魂在肝,魄在肺,精在腎,誌在脾,神在心,所以字殊,隨處名也。心者,火也,南方太陽之精,主火。上為荧惑,下應心也。色赤,三葉如蓮花,神明依泊,從所名也。其神也,非青非黃,非大非小,非短非長,非曲非直,非柔非剛,非厚非薄,非圓非方。變化莫測,混合陰陽。大包天地,細入毫芒。制之則正,放之則狂。清淨則生,浊躁則亡。明照八表,暗迷一方。但能虛寂,生道自常。永保無為,其身則昌也。以其無形,莫之能名,祸福吉兇,悉由之矣。所以聖人,立君臣,明賞罚。置官僚,制法度,正以教人。人以難伏,唯在於心,心若清淨,則萬祸不生。所以流浪生死,沈淪惡道,皆由心也。妄想憎愛,取捨去來,染著聚結,漸自缠绕,轉轉係縛,不能解脫,便至滅亡。由如牛馬,引重趨泥,轉增陷沒,不能自出,遂至於死。人亦如是,始生之時,神元清靜,湛然無雜。既受納有,形染六情,眼則貪色,耳則殢聲,口則耽味,鼻則受馨,意隨健羡,身慾肥輕,從此流浪,莫能自悟。聖人慈念,設法教化,使內觀己身,澄其心也。 ”

老君曰: “ 谛觀此身,從虛無中來。因缘運會,積精聚氣,乘業降神,和合受生,法天像地,含陰吐陽,分錯五行,以應四時。眼為日月,發為星辰,眉為華蓋,頭為昆崙,布列宫闕,安置精神。萬物之中,人最為靈。性命合道,人當愛之。內觀其身,惟人尊焉。而不自貴,妄染諸尘,不淨臭秽,浊亂形神。熟觀物我,何疏何親。守道長生,為善保真。世愚役役,徒自苦辛也。 ”

老君曰: “ 從道受分,謂之命;自一禀形,謂之性。所以任物,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出,謂之誌。事無不知,謂之智。智週萬物,謂之慧。動而營身,謂之魂。靜而镇形,謂之魄。流行骨肉,謂之血。保神養氣,謂之精。氣清而驶,謂之榮。氣浊而迟,謂之衛。總括百神,謂之身。萬象備見,謂之形。塊然有閡,謂之質。狀貌可則謂之體,大小有分謂之躯。眾思不測,謂之神。邈然應化,謂之靈。氣來入身,謂之生。神去於身,謂之死。所以通生,謂之道。道者,有而無形,無而有情,變化不測,通神群生。在人之身,則為神明,所謂心也。所以教人修道,則修心也。教人修心,則修道也。道不可見,因生而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則道廢,道廢則生亡。生道合一,則長生不死,羽化神仙。人不能長保者,以其不能內觀於心故也。內觀不遺,生道長存。 ”

老君曰: “ 人所以流浪惡道,沈淪滓秽,缘六情起妄,而生六識,六識分別,係縛憎愛,去來取捨,染著煩恼,與道長隔。所以內觀六識,因起六慾。慾從何起?慾自識起。識從何起?識自慾起。妄想颠倒,而生有識。亦曰自然,又名無為。本來虛靜,元無有識。有識分別,起諸邪見。邪見既興,盡是煩恼。展轉係縛,流浪生死,永失於道矣。 ”

老君曰: “ 道無生死,而形有生死。所以言生死者,屬形不屬道也。形所以生者,由得其道也。形所以死者,由失其道也。人能存生守道,則長存不亡也。又曰:人能常清靜其心,則道自來居。道自來居,則神明存身。神明存身,則生不亡也。人常慾生,而不能虛心。人常惡死,而不能保神。亦猶慾貴,而不用道;慾富,而不求寶;慾速,而足不行;慾肥,而食不飽也。 ”

老君曰: “ 道以心得,心以道明。心明則道降,道降則心通。神明之在身,猶火之因卮也。明從火起,火自炷發。炷因油潤,油藉卮停。四者若廢,明何生焉。亦如明缘神照,神託心存。水由形有,形以道全。一物不足,明何依焉?所以謂之神明者,眼見耳聞,意知心覺,分別物理,細微悉知,由神以明,故曰神明也。 ”

老君曰: “ 所以言虛心者,遣其實也;無心者,除其有也;定心者,令不動也;安心者,使不危也;靜心者,令不亂也;正心者,使不邪也;清心者,使不浊也;淨心者,使不秽也。此皆以有,令使除也。四見者,心直者,不反複也。心平者,無高低也。心明者,無暗昧也。心通者,無窒礙也。此皆本自照者也。粗言數語,餘可思也。 ”

老君曰: “ 知道易,信道難。信道易,行道難。行道易,得道難。得道易,守道難。守而不失,乃常存也。 ”

老君曰: “ 道也者,不可言傳口授而得之。常虛心靜神,道自來居。愚者不知,勞其形,苦其心,役其誌,躁其神,而道愈遠,而神愈悲。背道求道,當慎擇焉。 ”

老君曰: “ 道貴長存,保神固根。精氣不散,純白不分。形神合道,飛升昆崙。先天以生,後天以存。出入無間,不由其門。吹陰煦陽,制魄拘魂。億歲眷屬,千載子孫。黃尘四起,騎羊真人。金堂玉室,送故迎新。 ”

老君曰: “ 內觀之道,靜神定心。亂想不起,邪妄不侵。固身及物,閉目思尋。表裡虛寂,神道微深。外藏萬境,內察一心。了然明靜,靜亂俱息。念念相係,深根寧極。湛然常住,杳冥難測。忧患永消,是非莫識。 ”

老君曰: “ 吾非聖人,學而得之。故我求道,無不受持。千經萬術,惟在心也。 ”

南岳下二世马祖一禅师法嗣百丈怀海禅师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者,福州长乐人也。姓王氏。丱岁离尘,三学该练。属大寂阐化江西,乃倾心依附,与西堂智藏、南泉普愿同号入室。时三大士为角立焉。师侍马祖行次,见一群野鸭飞过。祖曰:“是甚么?”师曰:“野鸭子。”祖曰:“甚处去也?”师曰:“飞过去也。”祖遂把师鼻扭,负痛失声。祖曰:“又道飞过去也。”师于言下有省。却归侍者寮,哀哀大哭。同事问曰:  “汝忆父母邪?”师曰:“无。”曰:“被人骂邪?”师曰:“无。”曰:“哭作甚么?”师曰:“我鼻孔被大师扭得痛不彻。”同事曰:“有甚因缘不契?”师曰:“汝问取和尚去。”同事问大师曰:“海侍者有何因缘不契,在寮中哭。告和尚为某甲说。”大师曰:“是伊会也。汝自问取他。”同事归寮曰:“和尚道汝会也,教我自问汝。”师乃呵呵大笑。同事曰:“适来哭,如今为甚却笑?”师曰:“适来哭,如今笑。”同事罔然。次日,马祖升堂,众才集,师出卷却席。祖便下座。师随至方丈。祖曰:“我适来未曾说话,汝为甚便卷却席?”师曰:“昨日被和尚扭得鼻头痛。”祖曰:“汝昨日向甚处留心?”师曰:“鼻头今日又不痛也。”祖曰:“汝深明昨日事。”师作礼而退。师再参,侍立次。祖目视绳床角拂子。师曰:“即此用,离此用?”祖曰:“汝向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师取拂子竖起。祖曰:“即此用,离此用?”师挂拂子于旧处。祖振威一喝,师直得三日耳聋。自此雷音将震,檀信,请于洪州新吴界,住大雄山以居处。岩峦峻极,故号百丈。既处之,未期月,参玄之宾,四方麇至。沩山黄檗当其首。一日,师谓众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黄檗闻举,不觉吐舌。师曰:“子已后莫承嗣马祖去么?”檗曰:“不然。今日因和尚举,得见马祖大机之用,然且不识马祖。若嗣马祖,已后丧我儿孙。”师曰:“如是,如是!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子甚有超师之见。”檗便礼拜。﹝沩山问仰山:“百丈再参马祖因缘,此二尊宿意旨如何?”仰云:“此是显大机大用。”沩云:“马祖出八十四人,善知识几人得大机,几人得大用?”仰云:“百丈得大机,黄檗得大用,余者尽是唱导之师。”沩云:“如是,如是。”﹞有僧哭入法堂来。师曰:“作么?”曰:“父母俱丧,请师选日。”师曰:“明日来,一时埋却。”  沩山、五峰、云岩侍立次,师问沩山:“并却咽喉唇吻,作么生道?”山曰:“却请和尚道。”师曰:“不辞向汝道,恐已后丧我儿孙。”又问五峰。峰曰:“和尚也须并却。”师曰:“无人处斫额望汝。”又问云岩。岩曰:“和尚有也未?”师曰:“丧我儿孙。”师谓众曰:“我要一人,传语西堂,阿谁去得?”五峰曰:“某甲去。”师曰:“汝作么生传语?”峰曰:“待见西堂,即道。”师曰:“见后道甚么?”峰曰:“却来说似和尚。”师每上堂,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一日众退,唯老人不去。师问:“汝是何人?”老人曰:“某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某对云:“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狐身。”师曰:“汝问。”老人曰:“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师曰:“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曰:“某已脱野狐身,住在山后。敢乞依亡僧津送。”  师令维那白椎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聚议,一众皆安,涅槃堂又无病人,何故如是?
食后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黄檗便问:“古人错祗对一转语,堕五百生野狐身。转转不错,合作个甚么?”师曰:“近前来!向汝道。”檗近前,打师一掌。师拍手笑曰:“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沩山举问仰山,仰曰:“黄檗常用此机。”沩曰:“汝道天生得,从人得。”仰曰:“亦是禀受师承,亦是自性宗通。”沩曰:“如是,如是。”﹞时沩山在会下作典座。司马头陀举野狐话问典座:“作么生?”座撼门扇三下。司马曰:“太生。”座曰:“佛法不是这个道理。”问:“如何是奇特事?”师曰:
“独坐大雄峰。”僧礼拜,师便打。上堂:“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问:“如何是佛?”师曰:“汝是阿谁?”曰:“某甲。”师曰:“汝识某甲否?”曰:“分明个。”师乃举起拂子曰:  “汝还见么?”曰:“见。”师乃不语。普请钁地次,忽有一僧闻鼓鸣,举起钁头,大笑便归。师曰:“俊哉!此是观音入理之门。”师归院,乃唤其僧问:“适来见甚么道理,便恁么?”曰:“适来肚饥,闻鼓声,归吃饭。”师乃笑。问:“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如同魔说时如何?”师曰:“固守动静,三世佛冤。  此外别求,即同魔说。”因僧问西堂:“有问有答即且置,无问无答时如何?”堂曰:“怕烂却那。”师闻举,乃曰:“从来疑这个老兄。”曰:“请和尚道。”师曰:“一合相不可得。”师谓众曰:“有一人长不吃饭不道饥,有一人终日吃饭不道饱。”众无对。云岩问:“和尚每日区区为阿谁?”师曰:“有一人要。”岩曰:  “因甚么不教伊自作。”师曰:“他无家活。”问:“如何是大乘顿悟法要?”师曰:“汝等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莫记忆,莫缘念,放舍身心,令其自在。心如木石,无所辨别。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云开日出相似。但歇一切攀缘,贪嗔爱取,垢净情尽。对五欲八风不动,不被见闻觉知所缚,不被诸境所惑,自然具足神通妙用,是解脱人。对一切境,心无静乱,不摄不散,透过一切声色,无有滞碍,名为道人。善恶是非俱不运用,亦不爱一法,亦不舍一法,名为大乘人。不被一切善恶、空有、垢净、有为无为、世出世间、福德智慧之所拘系,名为佛慧。是非好丑、是理非理,诸知见情尽,不能系缚,处处自在,名为初发心菩萨,便登佛地。”问:“对一切境,如何得心如木石去?”师曰:“一切诸法,本不自言空,不自言色,亦不言是非垢净,亦无心系缚人。但人自虚妄计著,作若干种解会,起若干种知见,生若干种爱畏。但了诸法不自生,皆从自己一念,妄想颠倒,取相而有知。心与境本不相到,当处解脱,一一诸法当处寂灭,当处道场。又本有之性不可名目,本来不是凡不是圣,不是垢净,亦非空有,亦非善恶,与诸染法相应,名人天二乘界。若垢净心尽,不住系缚,不住解脱,无一切有为无为缚脱心量处,于生死其心自在,毕竟不与诸妄虚幻、尘劳蕴界、生死诸入和合,迥然无寄,一切不拘,去留无碍。往来生死,如门开相似。夫学道人,若遇种种苦乐,称意不称意事,心无退屈,不念名闻利养衣食,不贪功德利益,不为世间诸法之所滞碍,无亲无爱,苦乐平怀,衣遮寒,粝食活命,兀兀如愚如聋,稍有相应分。若于心中广学知解,求福求智,皆是生死,于理无益,却被知解境风之所漂溺,还归生死海里。佛是无求人,求之即乖;理是无求理,求之即失。若著无求,复同于有求。若著无为,复同于有为。故经云:不取于法,不取非法,不取非非法。””又云:“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若能一生心如木石相似,不被阴界五欲八风之所漂溺,即生死因断,去住自由。不为一切有为因界所缚,不被有漏所拘。他时还以无因缚为因,同事利益。以无著心应一切物,以无碍慧解一切缚。亦云应病与药。”问:“如今受戒,身口清净,已具诸善,得解脱否?”师曰:“少分解脱,未得心解脱,亦未得一切处解脱。”曰:“如何是心解脱及一切处解脱?”师曰:“不求佛法僧,乃至不求福智知解等。垢净情尽,亦不守此无求为是,亦不住尽处,亦不欣天堂、畏地狱,缚脱无碍,即身心及一切处皆名解脱。汝莫言有少分戒,身口意净,便以为了。不知河沙戒定慧门、无漏解脱,都未涉一毫在。努力向前,须猛究取,莫待耳聋眼暗,面皱发白,老苦及身,悲爱缠绵,眼中流泪,心里慞惶,一无所据,不知去处。到恁么时节,整理手脚不得也。纵有福智、名闻、利养,都不相救。为心眼未开,唯念诸境,不知返照,复不见佛道。一生所有善恶业缘,悉现于前,或忻或怖,六道五蕴,俱时现前。尽敷严好舍宅,舟船车轝,光明显赫,皆从自心贪爱所现。一切恶境,皆变成殊胜之境。但随贪爱重处,业识所引,随著受生,都无自由分。龙畜良贱,亦未定。”问:“如何得自由分?”师曰:“如今得即得。或对五欲八风,情无取舍,悭嫉贪爱,我所情尽,垢净俱亡。如日月在空,不缘而照。心心如木石,念念如救头。然亦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更无疑滞。此人天堂地狱所不能摄也。夫读经看教,语言皆须宛转归就自己。但是一切言教,祇明如今鉴觉自性,但不被一切有无诸境转,是汝导师。能照破一切有无诸境,是金刚慧。即有自由独立分。若不能恁么会得,纵然诵得十二韦陀典,祇成增上慢,却是谤佛,不是修行。但离一切声色,亦不住于离,亦不住于知解,是修行读经看教。若准世间是好事,若向明理人边数,此是壅塞人。十地之人脱不去,流入生死河。但是三乘教,皆治贪瞋等病,祇如今念念若有贪瞋等病,先须治之,不用求觅义句知解。知解属贪,贪变成病。祇如今但离一切有无诸法,亦离于离,透过三句外,自然与佛无差。既自是佛,何虑佛不解语。祇恐不是佛,被有无诸法缚,不得自由。以理未立,先有福智,被福智载去,如贱使贵。不如先立理,后有福智。若要福智,临时作得。撮土成金,撮金为土,变海水为酥酪,破须弥为微尘,摄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于一义作无量义,于无量义作一义。伏惟珍重。”  师有时说法竟,大众下堂,乃召之。大众回首,师曰:“是甚么?”﹝药山目之为百丈下堂句。﹞师儿时随母入寺拜佛,指佛像问母:“此是何物?”母曰:“是佛。”师曰:“形容似人无异,我后亦当作焉。”师凡作务执劳,必先于众,主者不忍,密收作具而请息之。师曰:“吾无德,争合劳于人?”既遍求作具不获,而亦忘餐。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语流播寰宇矣。唐元和九年正月十七日归寂,谥大智禅师,塔曰大宝胜轮。

[蜡烛]《成唯識論掌中枢要》,唐京兆大慈恩寺沙門窺基撰。
‘《婆薮槃豆法师传》里,无著论师请弥勒菩萨为众说法,“弥勒即如其愿,于夜时下阎浮提,放大光明集有缘众,于说法堂颂十七地经,随所颂出随解其义”,白天弥勒回到他住的兜率多天,“无著更为余人解释弥勒所说”,这样“经四月夜解十七地经方竟”。兜率多天与阎浮提相距遥远,弥勒菩萨夜出早归,如同普通人上夜班,在普通人看来,弥勒是具有特异功能,他像飞机、火箭克服实在的空间距离一样,能每天两次克服天地之遥,只不过他的功能更大,几乎能够瞬息千里。这种见解,视空间距离为实有,须有异常的功能去克服它,但在佛法唯识学看来,空间距离本非实有,只要不造作生起,它便无由假立,自然对治它也无须什么功能。佛书中极多能令众生舌挢不下的神奇事迹,但其讲法却往往像讲吃饭睡觉一样平常,毫无特异功能的意思。质言之,“功能”一词,在唯识学里并不表示主体的能力,只是“种子”而已。杂染法也有种子,只有伏断了杂染种子,人才能回归正常,佛菩萨只是正常人而已,何有于特异功能?有人对印度古代哲学作过一个极其精辟的概括,叫做“概念的人物化”。佛经里的“神话”,如果我们从其背后的义理去解释,把“神话”只是看作义理的形象化,神奇也就化解了’。(陈克艰:唯识的结构——《成唯识论》初读)

‘所云大乘,无过二种,一则中观,二乃瑜伽。中观则俗有真空,体虚如幻。瑜伽则外无内有,事皆唯识。斯并咸遵圣教,孰是孰非?同契涅槃,何真何伪。意在断除烦惑,拔济众生,岂欲广致纷纭,重增沉结。依行则俱升彼岸,弃背则并溺生津。西国双行,理无乖竟’。(唐代义净三藏《南海寄归内法传》序)

‘世尊于般若会上,言三无性;于深密会上,言三自性。龙树本三无性以破有,无著以三自性以破空。夫邪正不明,则凡情易昧;师资有自,则学者知归。佛灭千年,初有教盛,众生著有;次空教盛,众生著空。无著悯之,求中道法,夜升天宫,禀承慈氏,昼还人间,为众演说。集众有缘,说五部论。双破空有,显中道义。自是以来,五天(竺)归仰’。(欧阳竟无)

‘释尊说法,应机浅深以施教。对人天机说‘相续有情’以除异生断灭执。

对出世机说‘人无我’以离外道常执。

对大乘机说‘万法唯识’以空余乘法执,通人、法无我,达唯有识。(太虚大师)
【窺基《成唯识论述记》:‘为遣外道等心心所外执实有境故。假说唯有识。非唯识言。便有实。识论云。为遣妄执心心所外实有境故。说唯有识。若执唯识真实有者。如执外境。亦是法执。若法执不生。即入真空矣’】。’

‘大乘由空、有二门,入不可思议法界,微尘刹海,帝网重重,然皆破我执,除烦恼障,证生空智;破法执,除所知障,证法空智也。乃至修六波罗密,历十菩萨地,得无上正等正觉,亦惟成就此一切法无我与一切法唯识之义而已。其渐修也,必经三大阿僧祇劫,行菩萨道,是真菩萨,亦必勇猛精进,得大无畏。一念万年,万年一念,不问劫之短长,究竟圆满菩提,归无所得。虽佛为怯弱畏退众生,开方便门,说带业往生,见性成佛,即身成佛等。而其破我法执,证唯识性,则决非见小欲速者之所能焉。若自反我法执未破而谈成佛,则当悟是魔。若自省我法执已破,则佛且不言成,何迟速之与有!观音、地藏之未肯成佛,弥勒之待将来,吾侪应知惭愧,应如是学!慎勿欲超观音、地藏,而过弥勒,所谓若云有一法超过菩提者,应是魔说,过犹不及故。是故今日谈世法,则一切法无我而已,谈出世法,则一切法唯识而已。无我、唯识,摄世出世间一切法尽。’(唐大圆)

‘佛陀大乘经教略有三类:般若经教主要谈诸法无自性、不可得之空,佛性如来藏经教主要谈诸法胜义自性作为如来藏的真实有,唯识经教主要谈诸法具三自性即非有、非真但非全无之有、真有,

相对于部派佛教显得纷乱的二十余种宗派开展,大乘只有两大部派,既中观派和瑜伽行派。在这两派中,中观派以纯粹性与甚深性著称,而瑜伽行派包括了唯识趣向与如来藏趣向,显出复杂性、系统性、集大乘性与广大性特点。

在佛陀的全体圣教中,大、小乘各部分从实相观角度对三性的具体阐示一般都各有侧重。

如小乘阿含佛教偏重于无我说与缘起说,即针对所执性与缘起性而立;

大乘的般若教偏重空说,佛性如来藏教偏重真如法性说,分别针对所执性与真实性而立;

只有瑜伽行教即唯识教是直接针对三性而立。瑜伽行教对三性予以了系统阐明,按照佛陀在《解深密经》中的判教,是最为了义的。

在瑜伽行教中,三性具体表述为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与圆成实性,分别相应于所执性、缘起性与真实性。

实际上,只有瑜伽行教才真正明确地阐明了三性说,而且也只有瑜伽行教明确表明了三性必通过与唯识性的融贯才能得到了义的说明。’(慈林居士)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除了热菜,在蔬菜拼盘上,达娃们也是动了不少心思,摆放出各种造型,力争卖相最美,味道最鲜。在达娃们的通力合作下,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一一呈现在大家眼前。
  • ”2020年初,新冠疫情导致全国餐饮业停摆,西贝董事长贾国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疫情致2万多员工待业,一个月工资支出就在1.5亿元左右,贷款发工资也撑不过三个月
  • 一、买新房需要注意的6个要点:1、房地产开发商实力,在当前融资收紧的情况下,按时交房才是根本。6、如果办理按揭等,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如果一家银行审批不通过,有充
  • 除此之外,小编也想和各位介绍两款新配色的饼干已上架宛若艺术品般的设计和造型是不是令你爱不释手呢?小编只能说本场特卖会完全以秒杀的速度在进行,许多特殊款式一开卖便
  • 好久没吃炸串了 以前高中经常在他家买鸡柳吃 真的很好吃[泪]好久没去突然发现他家拓展业务了 一直想尝试一下油炸二荆条[doge] 但是没sa味 我真的很喜欢炸串
  • @TFBOYS-王源 晚安,少年[月亮]#阳光不锈[音乐]#(​ ​​​文案:星辰文案小组 图cr:logo)【桂妙海鸭蛋黄酥】一个有生命的品牌,一个有态度的
  • 微笑时牙龈显露超过3mm以上,就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面部的美观与和谐,指的就是露龈笑了;假设我人在福州,从渠道了解了李晴医生,我想看看她的案例,还有是否支持分期,
  • 【特色商业街:合肥老城区将打造全省顶级购物中心】作为“老城更新”战略的重要内容,2019年,庐阳区培育“逍遥十八巷”特色商业街,全力打造全省顶级购物中心。来源:
  • 注:金陵十二钗正册名册(依原作顺序)薛宝钗 林黛玉 贾元春 贾探春 史湘云 妙玉 贾迎春 贾惜春 王熙凤 巧姐 李纨 秦可卿没有想到我们之间唯一留下的合影竟然
  • #王牌竞速# 这两天开始了赏金赛,不知道车友们取得的成绩如何呢,尛龍我呢,个人技术有限,总是取不到好名次,但是我还是要说一说赏金赛的王者车辆——法拉第,这辆车怎
  •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モチモチハイネックニット ¥4,900+taxㅤㅤㅤㅤ
  • 2008年现代也把这款车引入到了中国,不过现代并没有给这台车在国内市场使用捷尼赛思的名字,而是先在国内搞了一个品牌发布会,发布劳恩斯,宣布旗下两款车型将在国
  • 君子爱鞋,取之有道,而他终于不再满足于自己的鞋子,看到别人的耐克鞋,也忍不住出手了……“我的鞋子洗好放家门口,被一个骑电动车的人拿走了!”周某交代,自己平时没有
  • 葬礼上,陈老师用先生最爱的文字和最爱的音乐送他离开,看着他成为骨灰盒里的一捧土…… 也不知道是什么触动到了我,等一篇文看完,已然泪流满面,会想到木心先生离去时身
  • “生心”每天工作照做,做得很认真,有演、有说,这样才能够荷担如来#善学讲堂# 般若是慧,般若怎么修法?“生心”每天工作照做,做得很认真,有演、有说,这样才能够
  • 干不完的事,停一停,放松心情;挣不够的钱财,看一看,身外之物;看不惯的世俗,静一静,顺其自然;生不完的闷气,说一说,心境宽广;接不完的应酬,辞一辞,有利健康;走
  • 从剧情大纲来看,有一些点还是很喜欢的,比如“人的愿望引来神明的注视”和眼狩令终结的呼应,还有“须臾”和“永恒”这两个理念的对立。如果说上述都是小问题,那么大问题
  • 昨天无意和萌萌提了一下中午在食堂没看到他,今天中午他特意打电话问我在不在食堂吃饭,想跟我一起吃饭~萌萌对我特别的上心呢~昨天我们散步回去的时候,萌萌说不知道现在
  • 最终厚着脸皮找工作人员借支笔,那个大哥说用完,走之前还我,我是不还的人嘛[二哈]??第一次面试,迷之自信,没讲出来,后果就是挂了!
  • usb充电 真的超级好用 别小看洗脸喔 如果洗脸不干净 所有精华面霜面膜都白费 因为毛孔脏 这些精华都进不去!usb充电 真的超级好用 别小看洗脸喔 如果洗脸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