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维科学的角度来概括周易预测的基本原理,更为确切、明晰,更容易为多数人所理解。#倪可说子平真诠#

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宇宙全息思维”。它的思维模式,可归纳为下图:

这种思维模式,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把天、地、人,自然、社会、人生,时间和空间,看成是一体的,互相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系统思维的特征。(二)把宏观宇宙和物质微观结构看成是一体的,物质每个局部都反映全体,每个微小的单元,都具有全息的特征。

(三)采取比类取象的思维方法,万物有象、有数、有理,象中有数、有理,数中有象、有理,理中有象、有数;既有逻辑思维,又有形象思维,还有灵感思维,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才能准确进行预测。(四)用八卦、六十四卦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基本形态。无限的宇宙(无极)生出太阳系和地球(太极);地球有白天、黑夜,万物都有阴阳两种属性(太极生两仪);地球绕着太阳转一圈,分出春夏秋冬四季(两仪生四象);人生活在太阳系内的地球上(二生三,天、地、人三才),天地之间产生了人,同时阴阳相交也产生了万物(四象生八卦,2的3次方=8,八卦代表了万物);万物有六十四种基本形态(2的6次方=64)。这是有科学根据的。一个是中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列奥多·斐波那契,从计算兔子繁殖的数学题中推导出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证明万物繁殖到第六代时,原来似乎没有关联的事物的内在对应性就都显示出来了。六十四卦正是阴阳二爻相配六次,即二数的六次幂,而且每一卦又正好是六个交,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六个层次或六个方面。另一个是现代遗传学发现,生物遗传密码排列起来与六十四卦是对应的。这说明,六十四卦的形态,也符合生物的微观结构。另外,六十四卦有方图、圆图等各种排列方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事物存在的形态规律。汉代京房以八纯卦为首,组成八宫世系,这种排列组合,不仅保留了六十四卦概括万事万物基本形态的根本特点,而且进一步发掘出六十四卦相互之间的发展变化规律,即描绘出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由一世到六世)、由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由某一宫变到另一宫)的发展变化规律,使八宫六十四卦更具有了宇宙、社会、人生全息信息(天易、地易、人易、鬼易)的特征。

(五)用阴阳、五行、六亲概括了万事万物之间的关系。万事万物相互之间的关系,绝不仅仅是阴阳对立统一、互根、消长、转化的关系,绝不仅仅是一分为二,或者一生二、二生三的关系。古人依靠“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思维方法,发现万事万物按性质、特征可以分为五大类别,即木、火、土、金、水五行。而且五行之间有着相生克制化关系,即有正常的一般情况下的相生相克,又有反常、特殊情况下的相生相克,充满了辩证法。不仅如此,古人到后来,又把六亲纳入五行之中,即用人际关系来描述万物分为五行之后的相互关系,这是对关系全息思维系统的一个重大的突破性发展。这一发展,可以说几乎穷尽了宇宙间万物相互之间的关系。试想一下,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关系,除了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和与我同类者之外,还有什么关系呢?没有了。因此,五行,就不仅是万事万物的五个类别,五种性质,而且是事物的五个行走、运动的方向,全息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动态相互关系。上为生我的父母,下为我生的子孙,左为克我的官鬼,右为我克的妻财,中间是与我同类的兄弟;而以父母、子孙、官鬼、妻财、兄弟为核心,又各有一个五向性的动态相互关系。万物就如此相互纠缠在一起,动态地构成家庭、社会、人生、自然界乃至整个宇宙。把六亲广象之后,成为六爻预测法取用神、能够预测万事万物的重要依据之一。

(六)把最初用来记录时间的天干、地支、六十甲子赋予阴阳、五行、天象、地理、八卦等宇宙全息符号的意义,从而使十天干、十二地支,特别是它们之间配合起来形成的刑、冲、克、害、化、合、空亡、会局等等,成为六爻预测和四柱预测等预测方法的重要依据。(七)以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相结合,构成一个立体空间,将八卦、五行、天干、地支等形态、关系、时间全息思维符号均纳入其中,形成一个实用八卦图,用于预测,经过上千年的实践验证,证明准确率相当高。邵伟华在《周易与预测学》一书中说,实用八卦图据说是宋朝天文学家、八卦大师邵康节所作,邵康节进行预测时,用的后天八卦图,先天八卦数,实为奇妙。但邵康节为何用后天八卦图、先天数,现还不知其因。

倪可认为先天八卦图应当竖着看,后天八卦图应当横着看,这样表述的是“法相自然之妙”,即日月循环,阴阳交会,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立体宇宙模型。

把后天八卦图与我国以西安为中心的周围地理形势作了对照,发现后天八卦的方位符合这周围的地理形势特征。而且,八卦这样一排列,不仅有了空间的意义,而且有了时间的意义,即坎、震、离、兑不仅代表了北、东、南、西四个方位,而且代表了冬、春、夏、秋四季和十二月的运行,又代表了夜、晨、午、昏一天之中气象变化,阴阳交替的循环过程。乾、坤二卦所处的位置不仅代表了日落、月升的方位,而且分别代表了阳气和阴气的发生地,阳气从乾按顺时针方向运行到离,达到极盛,阴气从坤按逆时针方向运行到坎,达到极盛。我认为,伏羲先天八卦图不仅是一个竖着看,在九宫八卦后天方位图上立着旋转的“风火轮”“乾坤圈”,它体现了“河图”立体球形的特征,它是一个圆形球体,是一个可以向任何方向转动的“万向轮”。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是一个上下左右,正转反转的动态球体,描述了天地轮回、日月出没、阳消阴长、阳长阴消、天高地卑、山泽通气、风雷相薄、水火不相容的动态结构。将先天八卦之数与后天八卦方位结合起来,造成一个多维的具有宇宙全息的动态结构,像万向轮一样可以在天地上任意转动,于是这个宇宙全息思维模型就可以用于预测万事万物。

(八)利用上述宇宙全息思维模型进行预测的过程,就像现代控制技术一样,首先进行信息提取,最常用的有二种,一是让当事人用铜钱或钢币摇卦,提取动态信息,二是用事发或问卦时间起卦,提取静态信息(也可以用方位、声音、颜色、形象等提取信息),然后进行系统辨识。由于所提取的信息,都具有宇宙全息的特征,因而通过形态、关系、时间、空间多维的辨识,就能测出你要问的事物的来龙去脉、吉凶悔吝,并大致确定应验的时间、方位、数量、程度等。有人说,发轫于周易的古代预测学这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是给没有特异功能的大多数人准备的思维依据和特异工具,此说颇有道理。

关于子午流注、真太阳时、平太阳时等问题答之前微博评论区网友留言(第二)

上篇有点跑题,这篇继续拉回来讲古天文、历法与观测。

我们现在知道了:古人对宇宙时空、天地万物的认识,是来自于实际观测。
而现代人对宇宙时空、天地万物的认识,大多来自于人为设定。

举个栗子:我们所说的东经120度,这个就是从位于威林格治天文台旧址的“零度经线”标志点,推算出来的。
而这个“零度经线”,本身就是人为设定的。

那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宇宙大道,肯不肯被人为设定呢?

换句话说:人体与宇宙浑然一体,每时每刻受天体运行、四季轮回、日廛月宿、阴晴圆缺…各种影响,体内气血运行会不会受科学家设定的规则去运行呢?
这个问题已经非常明确了吧?

那么,我们该怎样去判断人体气血运行的规矩呢?
古中医留下两首歌诀,都是根据实证得来,千百年经过无数次验证的气血运行规律。

第一个是:子午流注歌诀,也叫十二正经纳地支歌诀: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
膀申肾酉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

第二个是:十二正经纳天干歌诀: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
庚是大肠辛属肺,壬系膀胱癸肾藏。
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

这两首歌诀指明了人体气血运行、脏腑相旺的时辰,相互映证之下,可以用来指导中医对疾病的诊断、辨证、以及治疗。

我们知道:单独的十二地支,本身就是一套完美的时间、方位坐标系;同理,十天干也是。
但是这两个坐标系统,表现的细节并不完全一样。

十二地支表达的内容偏于宏观,十天干表达的内容偏于微观。
这样,当我们把这两套系统联合起来使用时,它基本上就可以无所不包、涵盖我们日常中所见的绝大部分问题。

所以,不仅仅是中医在使用这套干支系统,我们其他绝大部分跟古文化有关系的学术门类,都离不开干支系统。
只不过,大部分人只把这套系统用于计时,用来推算年月日和时辰。
这就有点大材小用了。

不过即便是如此大材小用,干支纪年、计时法,它最小的单位是字:“昼夜下百刻”,“时刻不息”的那个“刻”。
一刻等于三字,一字等于4.8分钟。

当然这只是官方通用的记录单位,天文观测计时还有它更为精确的另一套计时单位,比如度、时、分、秒、毫、丝、忽…

而干支纪年、计时法的最大计时单位,目前已知是“元”。
一元复始的那个“元”。

一元有十二会,一会有三十运,一运有十二世,一世有三十 年。 一元之年数为「一元」即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年。

所以,一日有12时辰=100刻=300字;
1月 = 30日;
1年 = 12月;
1世 = 30年;
1运 = 12世;
1会 = 30运 = 10800年;
1元 = 12会 = 129600年。

这个时间单位体系是北宋天文、历法、儒学、数学、音律、易学…(此处省略若干字)大师邵雍制定的:没办法,他用来推算的那个东西太过于庞大,没有合适的计时单位了。

所以,仅仅是用于计时,干支系统也已经近乎完美,不可思议。

古人在观测日月出没、五星轨迹,并且测算它的时候,逐渐弄明白了宇宙的真相。
从此,中国人的三种宇宙观确立起来。

第一种,叫作盖天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我们日常生活中,出门向东还是向西;城市规划、家里盖房子、种地起个田垄、修个水沟…
所用到的,统统都是盖天说,它距离我们最近。
也只有盖天说中,才有东南西北和上下的概念。
(画重点,要考)

第二种,叫作混天说:《浑天仪注》:“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
天表里有水,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行。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又中分之,则半覆地上,半绕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见半隐,天转如车毂之运也。”

翻译一下就是:“天”就像个鸡蛋一样,大地像个蛋黄,悬空在空中。
浑天仪的制造原理,就是这一段,它能把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周天四千多颗星辰的运行轨迹投射下来,用以记录和绘制星图。

第三种,叫作宣夜说。
关于宣夜说,中国古代典籍中的记载是最多的,比如:
“积阳为天,积阴为地。……清阳为天,浊阴为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天地本太空一气,静极则动,变而为二。轻清向上,为阳为天;重浊向下,为阴为地。”——《大丹直指》

“一者,形变之始也。轻清者为天,重浊者为地,冲和气者为人。”——《列子·天瑞篇》

“夫鸿蒙分判,阴阳始列。轻清上浮者为天,其质阳也;重浊下凝者为地,其质阴也。”——《清静经图注·序》
………

而事实上,宣夜说也最符合目前天文学探索发现之后的结果,它与现代天文学的观测结果不谋而合。

但是在古代,一个没有中心的天文学说,对于王权来讲,是没有价值的。(王权所在,必须是天地之中心,比如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个星座的核心,是中央土,所以皇家一切用品都是赭黄。)

而且只用盖天说加上混天说,我们就完全可以制定出精确的历法,指导农时,乃至预测日食月食、彗星回归、气候异常…

那么,宣夜说就只能成为一种在学术界流传的“隐学”,官方观测机构的理论依据中,是无法找到它的身影的。

絮絮叨叨扯了好多文字,总算是大概交代清楚一些基本概念和名词解释。
那么,我们现在就得到了一下信息:

平太阳时是人为设定的结果;
真太阳时是真实观测的结果;

我们的“农历”,根据“观象授时”这样一种方式,结合平太阳时和真太阳时制定的一部历法。
这样一部经过四千多年观测、120多次修订、传承至今的天文计时历法。
这部历法,实际上包含的信息量非常之大,只是以前没人告诉我们罢了。

举个栗子:告诉一些老人今天的农历日期,哪怕是阴天下雨,老人也能告诉我们今天是上弦月还是下弦月,月亮升起应该在天空的哪个方向。
“月离于毕,俾滂沱矣。”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龙尾伏辰”
“三星在户”
……

这些,曾经都是老百姓口中的天文学,大字不识的农夫村妇,也能脱口而出的天文学知识。

除了中国农历,我们目前在世界上找不到任何一部历法,可以同时显示日月星象、气候变迁、物候变化的。

这一部结合了天文实际观测历法、又被无数往圣先贤不断修订改善,达到尽善尽美的历法,它代表的,实际上是宇宙时空在每个时间节点的真实变化。

而人类,作为整个宇宙中的一份子(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份子),时刻在受宇宙运行的影响。(最常见的就是女生月经的周期,受月相影响。古人为什么给它取名叫月经?)

人体内一切能量的运行,是有迹可寻的,天象变化,对它影响非常大。
(大家可以试着记录一下自己的精神状态和睡眠,感受一下满月和朔月时的不同。)

“子午流注”、“灵龟八法”、“飞腾八法”……
各种基于经络学的时间治疗方法,背后的核心理论,就是天文历法。

从“714”工程开始,七十年代,国家就开始筛选、培养航天员,在航天员的生理健康指标中,就有一项是根据“子午流注”去测定他的状态是否可以满足任务需要。
这套系统一直沿用到后来的“863”工程、以及后来1992年重新提上日程的载人航天,直至今日。

所以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才有了中医膳食保健、中医四诊上天等一系列中医项目与航天的融合,大家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一下这些事。

#昆明气象科普# 揭秘!大数据剖析冰雹出没规律 哪里冰雹砸伤人概率最大?】昨天到今天,江西、浙江、湖南等多地出现冰雹,那么这个来去匆匆又极具破坏力的家伙,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呢?中国天气网专门研究了1981年至2010年的数据,为大家深度剖析“神秘任性”的冰雹。#武汉暴雨#

[话筒]冰雹偏爱神秘局地 局地都在哪里?

如果将天气比喻成战争,强对流打的就是“游击战”,作为强对流家族的重要成员,冰雹“来去匆匆”的特点尤为明显。往往,一次冰雹过程持续时间仅为2分钟至10分钟左右,影响范围多为几十米至几千米左右,冰雹持续时间短、“局地性”也特强。

不过,中国天气网研究了1981年至2010年这30年间的气象数据发现,“神出鬼没”的冰雹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比如高原、山地为冰雹最常出没的地方,而且地形越复杂,冰雹越易发生。

气象数据显示,我国出现冰雹概率最高的地区在青藏高原,青海南部、西藏北部、川西高原部分地区等地年均日数超过10天,最高可达15-30天;云贵高原、华北中北部等地年均日数也有3-5天;东部平原地区相对较低,大部地区的年均日数低于1天。

省会级城市中,拉萨、呼和浩特、贵阳、西宁、哈尔滨、长春、北京等地比较容易遭冰雹袭击,最高的拉萨年均冰雹日数达到3.8天,呼和浩特、贵阳、西宁也都超过2天,哈尔滨、北京分别以年均日数1.7天、1.4天紧随其后,位列第5位至6位;而成都、合肥、重庆、上海等地年均降雹日数低于0.1天,这就意味着这些城市平均十年才可能会出现1次冰雹,概率极低。

[话筒]冰雹“来去匆匆” 偏爱春夏“出没”

我国幅员辽阔,全年12个月皆有可能出现冰雹,总体来说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夏为高发期,冬季极少发生。

由于冰雹形成的条件较为复杂,它在不同地区的高发时间也不尽相同。1月至2月,冰雹高发区域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和江南西部;3月开始降雹区域扩大,江南大部、华南、西南都进入冰雹高发期;4月,冰雹高发区域北扩至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华北、东北的部分地区也会初现冰雹;5月至9月,北方大部和西南地区成为降雹的主要阵地;到了10月,东北、华北一带的降雹区域明显缩减,虽然青藏高原地区大部仍会有冰雹出现,不过降雹频率也是明显降低。

从全国省会级城市的平均情况来看,5-9月为我国主要的降雹时段,占比超过70%,尤以5-6月为高峰期,占比超过35%;而11月至次年1月,各地极少降雹。

此外,一天之中,我国各地的降雹时段一般集中在午后到傍晚,约70%出现在下午13-19时,其中14-16时最多。

[话筒]冰雹如“滚雪球” 时间越长“体积”越大

对于冰雹大小的形容,曾有诗人这样描绘——“京师连雨雹,小者如弹,大者如拳。”我们常见的冰雹也是有的大如鸡蛋,有的小如黄豆。那么,为什么冰雹个头有大小差异呢?

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表示,冰雹来自积雨云,积雨云0℃以下区域是水滴,以上是过冷水滴、冰晶和雪花。当云中的雨滴遇到猛烈上升的气流,被带到0℃层以上的高空时,和过冷水滴、冰晶迅速地冻结,成为雹核;雹核在积雨云中不断翻滚,似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时间越久,冰雹“体型”也越大。而当冰雹的重量超过上升气流所能托住的重量时,冰雹便下坠至地面。因此,上升气流越强大,冰雹在云中翻滚的时间也会越长,最后形成的冰雹“体积”就越大。

气象数据显示,我国出现的冰雹大多为直径2厘米以下,5厘米以上的冰雹较为罕见,一般直径2-5厘米的就算大冰雹了。相对来说,我国西藏和青海冰雹出现次数最多,但多为小冰雹;而在平原地区,虽然发生冰雹的概率比高原的地区低很多,但容易形成大冰雹。

[话筒]冰雹“杀伤力”大 三招教你躲避冰雹突袭

冰雹一旦砸下来,冲击力是不小的。往往,冰雹块头大小直接决定冰雹的“杀伤力”,冰雹越大,质量越大,下降速度越快,“杀伤力”也越大。

一般来说,直径5厘米左右的冰雹就新闻常说的“鸡蛋大小的冰雹”,重量差不多30克左右。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当它从1000米高空落到地面时,它的重力势能就转变为动能。这个能量有多大呢?相当于3公斤物体从10米左右高度下落,也就差不多等于从3层楼高地方丢个带土的花盆,砸向人或车……这只是一个冰雹,如果我们在户外遭遇冰雹,可能是若干个“花盆”从天而降。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换算是未考虑空气阻力以及上升气流运动等因素的估算结果,冰雹在下降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气阻力等因素的影响,杀伤力可能有所衰减,但遭遇冰雹,我们依然不可掉以轻心。

从历史数据推断,在我国,平原地区5月至9月的午后到傍晚,冰雹砸伤人的概率最大。那么我们一旦在户外突遇冰雹,应该如何躲避呢?

1、迅速寻找遮挡物

突然遇到冰雹的袭击,一定要迅速进入室内或到坚固的遮挡物下躲避。如果附近没有合适的遮挡物,那么背着风蹲下,双手抱头,全力保护头部、胸与腹部不受到袭击。如果随身携带有包、文件夹,可以临时放在头顶,使危害减少到最低。

2、远离易碎品

躲避时要观察四周是否有容易掉落的危险物品,如果有的话应立即转移地方,以免被砸到。同时注意远离窗户等玻璃制品,因为冰雹可能会砸碎玻璃,从而对人造成身体损伤。

3、谨防触电

躲避时还要远离照明线路、高压电线和变压器,以防发生触电的严重后果。

胡啸提醒,眼下已经进入冰雹的高发期,公众要格外警惕冰雹天气,牢记各种自救措施,谨防被砸伤。(文/张慧 设计/任成英 数据支持/胡啸 邵鹏 审核/余晓芬 刘文静 冯玮 刘红欣)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女嘉宾推荐 出生年:1998 身高:171 职业:教师 收入:10w 学历:本科 星座:天秤座 现居:浙江省 台州市 车房:无房无车 婚史:未婚 自我介绍:知
  • 你笑起来的样子可真好看 月亮都醉成了一弯我也醉了 ✨b͙l͙i͙n͙g͙ b͙l͙i͙n͙g͙✨ ✨一生有多远我就陪你走多远✨ ི་ྀ ꔛ ❤ྀ
  • 本来这个号的使命就是把平时看到的有趣的视频发出来,闲着没事干的时候回顾一下,不能下载微博视频那这个号也没有什么更新的动力了其他几个微博号都已经把我弄得分身乏术了
  • #每日读书打卡[超话]# D1081 继续读《历史的温度5》~ 还是战争,这篇跟马岛战争有关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 马岛战争是1982年4月到6月间,英国和阿
  • #打卡黄埔#【春暖花开,创新公园油菜花“营业啦”![微风][微风][微风]】 油菜花开满地黄,丛间蝶舞蜜蜂忙。 清风吹拂金波涌,飘溢醉人浓郁香。 寒意退去
  • #KIKI-VOICE# VOICE Newtype的网站KIKI将要迎来5周年啦! 作为纪念,在KIKI上连载的各位声优的5周年纪念周边即将发售! 部分商品
  • #读书# 今日阅读跟整形相关,是《整形密码》一书中关于“手术除皱”的部分,就是俗称的#拉皮# ,部分原文如下,放原文是因为医学需要准确表达,转述的话会有误差,接
  • 给大家讲个最近很深刻的感受,取名为太古里的经济社会学吧。 太古里是全球最大的工作日不上班人群聚集地。但同时,也是各个奢侈品全球销量top的店铺聚集地。 这是
  • 成年人的世界多了一些无可奈何,我们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因为有自己想要奋斗的目标,未来也有着无限的期待那些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一定会在某一天让你看见坚持的
  • 【解放东路管道停水降压通知】为满足解放东路区域居民的用水需求,南昌水业定于O2022年3月3日23时至3月4日6时对解放东路直径600毫米管道进行停水施工。届时
  •   我们看人或者看自己福报,要分很多方面,不能看到谁比较有钱,就很单纯的定调为这人很有福报,满心羡慕,那就偏离实相了,要知娑婆是不完美的,大家不一定在哪个方面就
  • 最近就是:沉迷于男色无法自拔。 当然,这个男色主要还是指:刘昊然和李钟硕 咱想看《最好的我们》,也想看《匹诺曹》,还有一部,叫《死之咏赞》? 但是,咱考古
  • 原耽小说|推文1202|谢绝快转 ———————————————— 书名:我在红楼考科举 作者:乱山平野 标签: 红楼梦 种田文 美食 直播 主角:林涣
  • 五年前~我和龚主的工作环境~日坛神库店~ 用宋代的建盏摆阵喝茶~ 夏天院子里蹲着啃西瓜~ 在明代石桌上喝茶~ 满屋子满库的北齐北魏的石碑雕刻~ 聪和秀
  • 哈哈今天出生第248天啦~ 以哈哈身份证号码办的银行卡到了,哈哈也就有了第一张银行卡。打算把哈哈的压岁钱存起来,同时我和哈爹每年也给她存一点,等到18岁时给哈哈
  • 最近在实验室忙的焦头烂额 手机也没啥时间玩了 累的一沾枕头就睡觉 今天刚把实验放仪器上 中途半小时就急急忙忙下楼去金贵楼找老师 在一楼碰到同学,一句“就下班了?
  • [话筒]阿潮将发起 #万圣节# Trick or Treat小说角色造句征集活动[打call] 只要在10月29日——11月1日21:00之间在评论区回复小说
  • 一、 在葬礼上抢来的C位,你真得站得安稳吗? 这是发生那件事后,yeri每天都会收到的提问。 2017年12月,男子组合SHINee成员金钟铉不幸离世。 因为金
  • ͏  :@ ͏ ​‎ ͏  2022 February. Spring 冷门‮方小‬衫 搭配6049#买手‮腰拉‬裤 杏色 一套‮味品‬拉满⛏ 奴海毛 初体
  • #有哪些便宜又好吃的零食推荐# 如果想找又香又脆,估计是会要薯片,但是不是吃腻了薯片的油,这里隆重推荐一款来自印尼的木薯片,注意不是薯片,是木薯片,原料就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