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可以看做死亡了的地球吗#
从行星演化的角度来看,火星实际上是早夭的地球。
一、形成
无论是火星还是地球,它们形成的原因和过程都是很相似的:大约50亿年前左右,太阳系中只有一团炽热的星云物质(也有理论说是冷的星云物质,我们不考虑这些争议,只讨论大致的行星演化过程),这团物质中的绝大部分物质(比如氢元素)都来自一团星际云,另外一些重元素则来自于上一代恒星爆炸后抛飞出来,它们构成了原始的太阳星云。在星云形成之后,它开始绕着中心旋转,其中99%的物质都汇聚在中央并点燃核聚变(因为中央处温度和压力极大)形成了太阳,剩下的1%的物质围绕着太阳运动,这些物质就是整个太阳系内所有大小行星的起源。
在这些物质围绕太阳运动的过程中,会冷却凝聚行星小的固体物质,一般被称为星子。太阳释放的光和热对星子造成了分选:离太阳近,温度高,离太阳远温度低,所以在离太阳近的地方保存的都是耐高温的含铁量高的星子,远一点的地方则是不那么耐高温的石质星子,再远一点就是那些完全不耐热的水、冰、气态星子。
太阳系形成时,由于太阳热量对星子造成的分选,随后,星云物质们开始冷却形成液态小颗粒,液态小颗粒又继续冷却形成固态小颗粒,固态小颗粒继续碰撞,就好像贪食蛇那样,大的吃小的,越长越大,变成无数颗小行星。小行星们继续碰撞,于是就变成了八大行星。也正是这样,我们的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基本上都是沿着相同的轨道面围绕太阳运动,而且离太阳近的地方是水、金、地、火四颗岩石行星,离太阳远的地方是木、土、天、海四颗气态行星,而且它们的密度大体上是逐渐降低的。
所以,实际上从这个角度来看,火星和地球的形成过程是没有什么差别的。但是它们的命运实际上是由出生地决定的:地球靠太阳更近,因而含铁物质更多,岩质物质也更多,火星因为远离太阳,铁质物质少,岩质物质也少,同时又因为邻近木星,木星的大引力可能阻挡了火星吸收更多岩质物质,因而火星要比地球小很多。
二、演变
岩质行星在形成最初,如果体积大到一定程度以后,最开始基本上都是岩浆球的状态。这有多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岩质行星形成于无数小行星的撞击,撞击的动能转化为热能,让岩质行星表面熔融,变成岩浆;
一方面是因为在岩质行星表面熔融后,液态岩浆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重的元素下沉,轻的元素上升,重元素下沉时候重力势能也会转化为热能;
另一方面是小行星都含有微量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会释放热量,这些热量无法让单个的小行星熔融,但是当它们都汇聚在一颗较大的行星上之后,会在这颗行星内部源源不断地释放热量,维持行星的内部的高温;
所以,在形成之初,地球、火星(甚至金星和水星也一样),都是一个岩浆球(或者至少半熔融状态)。
太阳系诞生之初,四颗岩石行星可能都是这种岩浆球状态,但是由于宇宙背景温度是-270℃左右,所以按照我们的常识(其实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炽热的岩浆球马上就会降温。而又按照常识,这个岩浆球的表面就会首先降温,越往深处降温越慢。随着这种降温,于是岩浆球就自然形成了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地核(火壳、火幔、火核?)
(补充:地球上的降温,是热传递和热对流,比如一杯热水通过空气传递热量,但是宇宙空间内的降温主要是热辐射式的降温,因为宇宙空间内是真空状态,气体极为稀少,因此主要以辐射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热量,但是这种降温方式效率比较低,所以地球才能在数十亿年后地核内依然保持火热)
当形成圈层结构之后,由于星球自转速率与内核自转速率的不一致,这种自转速率之差就导致内核就像是一个发电机的转子一样,而地幔(火幔)则就类似于转子外层的线圈一样,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行星发电机。电生磁,这个我们在初高中物理就学得到,我们甚至能利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大致判定磁场方向——就这样,在地球和火星外部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行星磁场,这个磁场能够起到偏转太阳带电离子的作用,就好像是一个大大的护盾,护住了初生的地球和火星。
行星磁场能保护行星表面生物不被太阳风破坏,让我们的视线回到星球表面。在形成了圈层结构之后,行星表层的温度已经降到足够低,这时候大规模的降雨将雨水汇聚在地表,形成了最早的海洋——桥豆麻袋!雨水怎么就突然出现了????
这些雨水的来源很简单:岩浆!
在现在的火星和木星之间,有一个小行星带,这里的小行星都是从太阳系形成开始就一直存在的老物件了,它们的年龄可能跟地球、火星的年龄一般大,但可能由于木星引力的干扰,导致这些小行星一直没能形成一个大的行星,于是它们留到了现在,地球上绝大部分掉落的陨石就来自于小行星带,它们是我们研究太阳系往事的窗口。早就有地质学家们对掉落的陨石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在分析后发现,这些陨石中或多或少都含有一些水分,少的1%,多的10%以上,这些说明水在整个太阳系是广泛存在的,它们以化合物、结晶水等形式存在于小行星中。
那么问题来了,当这些小行星碰撞到一起形成了大的行星后,水去了哪里呢?它们都去了岩浆里。一旦岩浆球开始冷却,岩浆中的水分将会以水蒸气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等到行星表面降温后,水蒸气凝结,水分下降,于是就形成了原始的海洋。此外,在行星的岩石外壳形成之后,也会有大规模的火山喷发,这些火山喷发也会源源不断将岩浆中的水分带到地表。
另外,随着岩浆喷发,一起被喷出来的还有诸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等多种气体,这些气体与水蒸气一起构成了原始行星的大气。所以在这一阶段,地球和火星其实也都没什么差别。
火山喷发出来的气体就是早期大气的来源,随后,到了大约42~37亿年前,整个太阳系中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小行星碰撞事件,几乎所有的岩质行星都被许多小行星撞击,在行星表面撞出了许多陨石坑,这就是我们现在在月球、火星、金星、水星等星球上都能看到密密麻麻的陨石坑的原因。在地球上其实也有,只不过地球还是“活”着的,数十亿年来的风雨的冲刷,让这些陨石坑已经不见踪迹了。
在水星、金星和月球上都还能看到来自数十亿年前小行星撞击的痕迹,在这一期间火星与地球的发展其实是很类似的,在地表形成了大量的河谷、河网、峡谷、湖泊,这些流水地貌与地球上的水流地貌非常相似,有科学家就曾经专门通过对比火星和地球流水地貌的规模和特征,从而推断火星上这些河流中的水源、水流量等等信息,有人甚至推测,曾经火星上某些河流的水流量可能是地球上亚马逊河水流量的10倍。在这些水流的作用下,火星表面不少地方还发育了非常多的沉积岩,这一点也与地表类似。我们近年来发射到火星上的探测器也都观察到了这些特征。
有水的火星可能长这个样子,火星上的河口三角洲,此外,如果考虑到地球上38~35亿年前左右就已经演化出现了原始的生命,因此我们甚至可以推测,很可能在火星上也有可能已经有原始的藻类生命演化了出来。
但是好景不长,火星很快就夭折了。
三、早夭的火星
正如前文所说,地球和火星的命运,其实是由它们出生位置决定的(真·投胎决定论!)。
由于出生位置的不利,导致了火星个头小,因而其引力也比较小,无法保持住其本身的大气,所以火星表面的气体实际上是持续不断地向外逸散到宇宙中。就好像是一个漏气的气球,要是火星内部岩浆还能持续向外排水排气,那么还能维持下去,但是可惜的是火星的内核也很快就凉凉了。
这也可能是由于火星个头小的原因,导致火星热量散失比地球快很多,也可能是由于火星形成时候构成火星的金属物质比较少,这导致了放射性元素比地球少,因此内部产热量也比地球少很多,所以火星快速冷却了下来。可能从37亿年前开始,火星内核就已经开始降温,到了35亿年左右,火星内核的大部分已经凝固,到了30亿年前左右,火星内核绝大部分都凉透,只剩下局部岩浆还处于冷却中了。火星上火山活动和地表水的分布时限一一对应 。
凉下来的内核再也无法通过旋转产生星球级别的磁场,也无法通过火山喷发为火星地表带来水蒸气,于是火星上的水分和气体持续性减少,缺乏了磁场保护的火星也变得环境恶劣起来,处于演化早期的生命们要么寻找地下深处有水的地方潜伏,要么干脆就灭绝了。
到了这时候,火星上的所有演化历程就一下子停滞了下来:
没有了水,意味着改造火星表面最大的动力已经消失了,火星的地貌也就停留在了被小行星轰炸的样子。
稀疏而干燥的大气,让火星表面的风都吹的有气无力,即使是经过30多亿年的改造,也只是在局部地区改造出了少量风蚀地貌,这与中国新疆的雅丹地貌成因一模一样,都是由风吹沙粒,不断刮削岩层所形成。
火星地表的雅丹地貌,没有水、大气和磁场的保护,火星上的生命也没有机会演化成多样化的动植物来,而地球上的动植物也是改造地表地貌的一大动力。
早夭的火星上,因为演化的停滞,几乎保留了它35亿年前的样貌,成为一个我们研究太阳系早期行星演化的良好样本。
而也正是因为火星上有过水和大气,也让火星变成了我们寻找外星生命的一个良好场所——我对于寻找到火星生命或者是生命证据非常看好。这实际上对于研究生命起源和演化也非常有意义,一方面能够证明我们如今的生命从无机物通过化学方式演化出来的理论,一方面也能证明在宇宙中可能生命是非常普遍的。
另外,正如我前文所说,水都来自于岩浆,所以我对于火星上存在水这件事情毫无质疑,火星南极的水和NASA凤凰号探测器在土壤中发现的水冰都说明了这一点。
四、“活“地球
相比于火星,地球真的运气很好,合适的离太阳距离,合适的大小,使得地球降温慢,气体也不容易逸散。
降温慢的结果就是让地球处于不断的活动中。地核处不断加热地幔,让地幔因为受热不均匀而产生热对流,就很像我们吃火锅的时候,直接被火焰加热的火锅汤不断翻滚的场面,地表的板块就好像火锅上面的白菜帮子,被翻涌的火锅汤带动着不断移动,也因此而碰撞,这就是地表板块运动的原理。地球上的板块运动,塑造了地表高耸的山脉与高原——这种在岩浆推动下的运动,地质学上将其称为内动力地质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的动力来自于内部岩浆的热对流,而在地表,由于太阳的加热,地表受热不均,于是形成了风霜雨雪,尤其是其中的风和雨水,不断冲刷着地表,将那些高耸的山脉不断风化剥蚀,并带走碎裂的岩石碎屑,将这些岩石碎屑带到海洋、平原、盆地这些低洼的地方——这种来自于太阳动力的地质作用,我们称之为外动力地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能量来自于阳光,另外,在地球磁场、浓密的大气保护下,地球上演化出来的生命得以有一段长达38亿年的演化历程,演化出如今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生命类型来。这些生命在地表扎根、钻洞,或者是建造各式建筑,将地表改造的生机勃勃。
来自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和生物的改造,让整个地球的地表地貌不断变化,几乎每一百万年都会更新一个新的面貌,让地球看起来如同活着的一般。
以上,就是火星和地球这两兄弟的故事了。

我等了好多年、几十年才可以写《转捩点》这本书。因为当时,还不到2000年,我在国外有机会跟朋友分享或是有演讲,好像大家把我当做外星球人来看,我记得2000年出头,我那时候回到亚洲也是这样子,跟少数的专家,物理啊科学专家分享,一样的,他们都认为好像我是外星球人。

我在讲地球、太阳这种星球规模的变化,你说我们人有什么能力去踩刹车?它是万年、千年、百年、几十年的周转,而这一点从来没有任何人提。所以,我感觉有必要这时候出来配合这种周转,这是个自然周转,其实它超过人的范围,但是也可以讲,人的行为其实和这种周转都有关系,这一点可能和大家想的是颠倒的。那么大的一个规模,地球、太阳这种尺寸的规模有一些变更,而且这些变更是重复它自己的,是百年千年的一个周转。你说我们人,光谈人的一些活动,制造出来的不管是伤害、刺激,你说这成比例吗?根本不成比例。

而这种周转其实是好事,其实我们赶上一个往上升的一个周转,我最多只能讲到这样子。而这一次让我们可以通过种种环境、天灾的冲击,我们有一个大的机会,大摩擦、大灾难、大痛苦才是转变的大机会,你可能过去听我讲了不知多少次,只是不知道我在讲那么具体。

所以要让我们,非逼我们搭上这个车子,我才会不管大家有没有机会读,把二十几本书,“全部生命系列”一次把它丢出来,把这个任务搞一个段落。这种地球的转变是你踩不了刹车的,这个转变,不管是从气候,而气候的转变可能跟你想的完全是颠倒的,跟媒体听的一百八十度不同都有可能。
而且有…这时候有…这一讲就多了……

说不定有可能经过这一次,也请我们的同事…这些我们发行书的朋友,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同事说不定把它提早出来都可能,因为总是会觉得赶不上一样的。虽然要轻轻松松把它转出来,我一直认为在跟时间在赛跑,但又不需要很急,很轻松地转出来。像这一次五月多,你们本来都报名,做个最大的共修,一个活动,本来认为这一次是最后一次共修,本来觉得差不多了,任务搞一个段落,想扮的角色也差不多了,没想到没有赶上。

你们认为这一次这样就那么大的冲击吗?不管是疫情或是什么,这只是小部分,接下来更精彩,我只能用这些话讲。从每一个危机当然也有机会,你也听到我重复不晓得多少次,这种周转,太阳的周转,希望可能通过《转捩点》你自己多研究一下,地球的周转、气候的转变,而且整个地球的磁场都已经往大的幅度在变更,你一查都知道,太阳的磁场也跟着,或者反过来地球跟着太阳在转变。

可能这是遇到几百年、千年的周转,这些都带来一些不可思议的现象。可能你过去根本没有听过,比如说宇宙外面、外星给我们的辐射、大辐射!我曾开玩笑常跟我朋友讲,难道大家那么不敏感?好多年前,我说我们随时感受到电子的这种作用、这种干扰,难道大家一点没办法体会?不晓得你有没有读过,好像是《不合理的快乐》还是《好睡》这本书,假如你睡眠有问题,要把全部你周边的电子设备把它关掉,你试试看,其实对我们的作用就是那么大。

但好像大家常常是麻木了,那么不敏感!就像现在我走到外面,这种辐射这种radiation造出来的,我认为是不可思议的大,我从来没有感觉到过那么大,就好像我们人现在眼看着生命在变更、演化,这种radiation这种辐射大到这种地步,你说它不会带给我们生命一些作用,那才奇怪。

它不光给我们身体、生命造成刺激、这种重生、再生,它其实是连天空上都带来这种作用,就是它会把一些正负离子特别明显的制造出来,因为它总会带来一种摩擦,而这种离子化,本身就会产生什么?你可以想到吗?云。所以到处都是云,像在美国,我从去年就感觉到怎么会有那么多云,好重的云,重的云会产生什么你也可以想啊,雨啊、冰雹啊、雷啊、天上的闪电啊。而且闪电,因为它有各式各样的离子,有各式各样的颜色出来,红、紫、蓝各种颜色,太阳也会变颜色,其实这些都是我们的天空造出这种变化,最多也是这样子,其实也都完全是科学的一个转变。

天空这种转变,雨下不完,有水灾,夏天会下雪,美国就是这样子。大家都在往暖化讲,其实讲暖化我不担心,其实冷化、凉化我才担心,接下来你等着看,我讲的正不正确。不是现在讲,是从2000年就开始讲,只是周转的问题,只要你查都可以查到,会有水灾,会有饥荒,吃不饱的问题,你说这个年代不可能啊,你等着看。这时候地球这种变化,好多好多过去想不到的,或者几十年几百年发生一次的,不是你想的,从最小不管是病毒、细菌,接下来你等着看,细菌这种风险会出来,我们会大量用抗生素,很多专家过去都打招呼过,都会集中暴发的。还有这种好像更大的尺寸,甚至像蝗虫,各式各样的害虫,这时候都会出来,会影响到农业。首先有水灾,又有虫灾,你可以想到危机可以发生到什么地步,这些都可能发生,这些都是《转捩点》这当中的一些实例。

所以我们刚刚好,你我赶上这个时点,这时候不是要叫你改变环境,当然我也不断提醒,这时候我们要透过我们的行为,表达我们的理解或领悟,但是首先,是要把自己先找回来,这时候《转捩点》的意义是:环境转捩、转变是带来给我们个人转变最大的机会。首先,你把自己找回来,把自己找到,自己找到,我们再说,再谈下去,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其实可能心中老早就清楚了。

不是突然要叫你救这个世界,不是去广播这个世界好像时代终结了,倒不是这样,这样讲完全没有根据,不要去骗自己也不用去骗别人。在人间的时空是永远停不了的,你只要在这个世界,它有它自己的剧本,你也挡不住。首先把自己找回来,唯识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非常赶时间,甚至连后面讲的《转捩点》,说不定赶不上都可能,所以我们这些出版社同事也在听,可不可能做一点变更,可以提早出来,我认为这些常识让大家知道是很重要的。这中间我才讲了一个实例,不然讲多了…讲不完的。

所以这一次很高兴,听到大家想投入、想下一个决心,配合我的方法,用声音、留话、录音,让我自由的发挥,没有要求达到什么水平,甚至我周边可能有小杂音或者大杂音,希望可以体谅,不要在意。我有我的考虑,是配合大家的需要,配合我的时间,只要有时间进入一个状态,我就会想录下来,这种很自然很自在很轻松的方法,我认为反而会释放最大的能量场,而且就是要靠这个能量场,我们其实才可以做一个重聚,随时做一个见面,做一个共修。

——#杨定一#

(感谢群友“单婧”的文字转录,整理自杨博士2020年7月的音频“在整体的转捩点,无论变化多剧烈,都深深投入自己”)

龙作为一种可能存在的神秘生物,在历朝正史中都不乏记载,人们普遍把龙的出现视为祥瑞。正常情况下史书中记载的龙,但基本都是单个的目击记录,比如某年某月某地出现什么样的龙。以宋朝三百多年的历史为例,有宋一朝目击到龙的记载有8起,无论江龙、井龙、驴头龙、黑龙、赤龙等,都是单个的龙突然出现的。但凡事都有例外,宋孝宗年间江西武宁县的龙坠珠事件,则是目击出现了两条缠斗的龙。那两条龙为什么缠斗?俗话说二龙戏珠,那被两只龙遗弃的宝珠是什么?这真的是龙在缠斗吗?1、空中缠斗的两条龙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七月二十一的时候,江南西路隆兴府武宁县复塘村的天空中,大白天毫无预兆的下起了暴雨。因为是正值七月暑天,所以阴晴无常可以理解,毕竟夏天雨说来就来,不过这就苦了一群放牛的牧童。因为雨下得太仓促,他们压根没有可以避雨的地方,只好赶着牛来到一处田垄上,希望赶紧抄近路回家。虽然天上的雨还在下,但是很快牧童们就发现天上不对劲了,抬头一看这辈子都忘不了。“见西北方电光中,二龙斗良久。”(《夷坚志·丁志卷十九·复塘龙珠》)西北方天空的电闪雷鸣中,居然有两条龙在暴雨中缠斗,而是一打就停不下来了。有宋一代的所有龙目击事件中,这是唯一一起出现两条龙的,也是上下五千年少见的双龙斗。此等稀罕事别说是牧童,那就算是个大人遇见了,肯定也得愣着观看,几辈子也遇不上这热闹啊。至于两龙缠斗的过程和细节,大部分记录这件事的资料,都没有一分一毫的提及。所以龙到底是怎么缠斗的,是像蛇一样用身子卷,还是像鹰一样用爪抓,又或者是像虎豹一样用嘴撕咬,那就只能靠脑洞去填补了。最后两条龙是怎么停下来厮打呢?被几声震天的雷响给劝住了,其实就是给吓停手了。“大雷雨,二龙奔逃。”(《宋史·五行一》)这几声雷响是从哪传出来的呢?两条龙在天的西北方缠斗,但是炸雷是从东南方出来的。“俄顷迅雷起东南,二龙奔逃。”(《文献通考·物异考十九》)如果按照迷信的说法看,那肯定天上的神仙来“劝架”了,两位真龙还是收了神通吧。但是也不排除是两条龙打得太投入,被突如其来的炸雷响给吓住了,所以都收手逃离了现场。至于怎么逃的?逃到哪里去了?是逃到很远的地方消失了,还是瞬间就消失了?资料中都没有提到。因为二龙在雨中缠斗,并不是这场灵异事件的聚焦点,聚焦点是他们逃跑后丢下的东西。2、原来龙真的是戏珠的咱们都听过“二龙戏珠”这个成语,咱们也在图画中、雕塑中,看到过二龙戏珠的场面。但是看过真二龙戏珠的人,恐怕就只有这群避雨的牧童了,因为半空中真的落下了龙珠。“二龙奔逃,坠一物于半空中,大如车轮。”(《夷坚志·丁志卷十九·复塘龙珠》)这个坠落下来的东西,咋一看圆啾啾的跟车轮一样大小,但这只是一种视觉差。因为这个“车轮”周围还有气体围绕:“红霞白云,盘旋围绕。”(《夷坚志·丁志卷十九·复塘龙珠》)等到这个“车轮”坠落在地后,边上的红霞白云就逐渐散去,龙珠的真实面目才赫然出现。这个龙珠并没有车轮那么大,体积顶多跟野鸭蛋大小,但是还能忽闪忽闪地冒着亮光。“其光渐微,仅若凫卵大,圆明如珠。”(《夷坚志·丁志卷十九·复塘龙珠》)两条龙被炸雷劝开后,天上的暴雨也就逐渐停止了,避雨的牧童也赶到了坠珠的地方。没的说,谁不想要这个宝物发财致富?所以一群牧童就厮打到了一起,都想把龙珠据为己有。随后又有两个雨后砍柴的樵夫经过,以为这些傻孩子在争夺石头,于是就给他们出了个主意。一块破石头犯得着打架吗?我一斧子给你劈开不就完了?这样你们都能得到一块。但是樵夫不知道劈的是龙珠,所以几斧子砸下去后,“石头”并没有被敲开。“为击以斧,欲碎而分之,极力不少伤。”(《夷坚志·丁志卷十九·复塘龙珠》)估计实在是劈不开,所以樵夫们就很无趣地离开了,至于龙珠最后被哪个牧童所得。那就不清楚了。但是有一件事可以肯定,那就是见过龙珠的牧童们,回去肯定不会保密。所以空中坠落龙珠的风声,很快传到了当地土豪余氏的耳朵里,余氏就找到手拿龙珠的牧童家。用几十文钱就给买走了。当然也可能是忽悠走的,或者是威逼利诱走的,反正余氏是拿到手了。“相近富人余氏,闻之来观,见光采异常,知其龙珠也。易以数十钱。”(《夷坚志·丁志卷十九·复塘龙珠》)余氏拿到龙珠后也是当宝贝供着,但是没事的时候也会拿起来研究把玩,余氏发现拿着龙珠对着太阳的时候,里面会映照出仙女的样子。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余氏手里有龙珠的事,很快就传到了当地官员吴明可的耳朵里,吴明可自然对龙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就像余氏去牧童家购买一样,吴明可也来到余氏家访问,而且毫不避讳的说要买龙珠。余氏自然不会像牧童那样听话,他就拿出一个其他材质的宝珠,冒充龙珠送给了吴明可。算是把吴明可忽悠走了。“闻而访之,余氏以伪珠塞命。”(《夷坚志·丁志卷十九·复塘龙珠》)但是自此之后,龙珠的下落就不得而知了,是还在余氏手里收藏,或者在其他权贵手里。那就不得而知了。不过龙珠的事并没有完,按说出现二龙戏珠是吉兆,但是武宁县随后就遇上了连年水灾。“自是连岁有水灾。”(《宋史·五行一》)按照迷信的说法来看,武宁县的水灾肯定跟龙有关,因为二龙相斗并不是好事。《易经·坤卦》载:“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两条龙在田野上争斗,流出了玄黄色的血,这是凶险灾祸的象征。所以当时人包括《宋史》,都认为此后的水灾的龙相斗,以及坠落的龙珠有关。而且宋朝的龙出现事件中,也有龙引发水灾的记载,武宁县并不是个例。“乾德五年夏,京师雨,有黑龙见尾于云际,自西北趋东南,占主大水。明年,州府二十四水坏田庐。”(《宋史·五行一》)但以现在的认知来看,二龙坠珠事件与此后水灾,可能纯粹就是巧合而已。不过最值得质疑的问题则在于,牧童们看到的二龙缠斗,真的就是普遍认知的龙吗?龙珠又真的是龙珠吗?3、有没有可能是外星飞行器?宋朝人认知的龙,跟咱们现在认定的龙形象,其实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比如宣和年间的开封县龙现身事件中,那条龙长得并不像现在的龙,甚至跟常见的驴差不多。但《宋史》则宣称:“与世所绘龙无异。”(《宋史·五行一》)咱们现在的关于龙的印象中,有见过驴头、狗身、鹿角龙的吗?但《宋史》说当时的龙就长这样。所以牧童所见的龙真的是龙吗?会不会他们把所见到能飞的东西,都默认为就是龙呢?咱们不妨开一个脑洞:会不会牧童们看到的并不是“龙”,其实只是其他能飞的物体呢?比如是两艘天外飞行器。如果真遇到这样离谱的情况,别说是牧童解释不了,就算是拉来十个翰林学士,他们也同样解释不了。最后还是会归结成比较异类的“龙”。但假如真是两艘天外飞行器,而且是那种长条或者雪茄型的,是不是就有类似于龙的形状了?如果又恰好是两艘长条状飞行器,在高空中近距离并排飞行的话,甚至还会做着各种飞行动作。是不是让地上的牧童看到了,就会以为是两条“龙”在缠斗呢?而且厮杀的是难舍难分。而最后劝开龙的那几声雷震,有没有可能并不是炸雷,而是其他飞行器(母舰)发出的集合信号呢?“东南震霆数声起,逐退之。”(《夷坚志·丁志卷十九·复塘龙珠》)两艘长条状的飞行器,在收到集合或者撤离的信号后,就紧急分开进行撤离了。然后地上观看的牧童就会觉得,就是天空中的雷震把两条龙劝开了,毕竟刚好就是暴雨天。所以天空响炸雷很正常。至于天空坠落下来的“龙珠”,有没有可能只是天外飞行器,在执行完某种任务后,扔下的某种“一次性工具”呢?或者是在紧急撤退中,两艘飞行器不慎发生了剐蹭,所以飞行器的某个零件掉落。无论是哪种情况发生,这个坠落的“龙珠”都是从高空掉下,必然在大气摩擦中产生摩擦。或者“龙珠”本身就是极具高温的存在。所以才能在暴雨的情况下,还能够产生“白云红霞”环绕的景象,其实就是高温遇到水产生的蒸汽。这才能够给人一种车轮大小的观感。在经过一系列的燃烧后,“龙珠”就只剩下野鸭蛋大小了,然后就被一群牧童争抢。因为这种飞行器的某种部件,所铸造的材质异常坚硬,所以就算是斧子也不能伤害。至于余氏对着太阳看到仙女图像,则很有可能“龙珠”是半透明状,里面所映射的某种影像,恰好像个女人的模样。所以余氏就想象成了仙女的样子。至于这颗龙珠最后的下落,很有可能因为就是材质虽然稀有,但并没有任何神奇之处。所以久而久之就无人关注,以至于下落不明了。当然以上只是一个脑洞,或许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龙,至少在历朝史书中不乏其踪影。(一家之言,求同存异,感谢您的阅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要举报平湖的徐万里他叫人给我打成瘫痪10年了!我就是宵夜的时候被他叫人给我打成重型脑外伤现在已经瘫痪10年了,还有他当时赔偿我259万,这么长时间我都没有好,
  • 减肥是一个整体性的,当,全天摄入的总能量小于消耗的能量,而你又恰恰,做了局部的,运动之后,局部就会变瘦,所以,当你想剪辑部分肉的时候,就一定要控制好全天摄入的总
  • #夏鸣星[超话]#我是00单推人,平时无论其他男主卡多好看,我都只下汤圆的池子,就算大家说有点崩的卡,我觉得因为是夏鸣星,所以我看着也觉得好看,也喜欢,但是这次
  • 然后大家都会在别人开车的时候一点点跟车,互相提意见,有些时候我开着开着紧张了,他们会安慰我开得挺好不用着急(其实我开的不是很好)还一直夸我,给我自信。教练说,你
  • 在本书第十四章,顾铮教授以“激活记忆,为了民族的自我救赎”为题论述邵逸农与慕辰的摄影,写到这两位艺术家通过摄影的方式深挖、拷问中国现当代史,“在无论是出于无奈还
  • (但不是啥实质性进展[苦涩][伤心][顶]必须得好好写啊啊啊!他的声音好暖啊[苦涩]曲子也好舒服~周五碎碎念1⃣️从早上八点起床忙到12点真的会拴Q,开源➕测试
  • 解封的大学生活忙忙碌碌 每天都有上不完的课一起期待着周末的空闲累 但却充实每天都和她们一起嘻嘻哈哈自由进出的校园生活 让我觉得无比轻松于是 我们决定这个周日一起
  • 根据这位白帽黑客的说法,“现在有了能够识别不同 ADAS 测试协议的 Autopilot 代码”他自信地表示“可以说他们正在运行非量产车型的代码”。根据这位白帽
  • 但是,月亮上的一个白天比地球上的三个星期还长,一个夜晚也有地球上的三个多星期长。所以,月亮上的白天、黑夜和地球上的白天、黑夜是大不一样的。
  • #热爱生活# ❤️#可爱小常的流水账# 今天姐姐订婚了,这个过程出了很多差错,但是无伤大雅吧,来了很多亲戚和朋友,来来去去忙活了一天,妈妈说我真是个实受的人,就
  • 今天是2020年10月22日,今天把金牛女恋爱指南继续完善金牛女追求期:其实想追求金牛的男生们也是看运气,为什么呢,是因为她们此时此刻是不是想谈恋爱,如果是的话
  • 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个女生的好朋友 是富二代 特别喜欢交朋友 很活泼 很喜欢网络交友,有一次学校舞会 一起去买衣服 原本我是黑色的小裙子 她买红色的小裙子,舞会前大
  • 说完她顿悟——哦,他也回家啃老。初恋当年是个非主流,如今却人模人样,就是混得不怎么好,成网约司机了。
  • 后续这帮政客,不如默克尔远甚……什么接管啊,其实不就是强取豪夺嘛俄罗斯急得跳脚也是合理的,这个口子一开,几乎俄罗斯在西方国家的海外资产都要遭殃。反观西方国家,在
  • 【 美国商务部将33家中国公司列入"实体清单" 360、云从科技等在列】#美国商务部将33家中国公司机构列入实体清单#对华为动刀后,美国又开
  • 我看着aa,他从幼儿园,算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花朵,突然就去到一个新环境,每天早出晚归,还要跟一群自己完全不认识的人呆在一起,我就觉得他很厉害、很听话,很想要亲亲
  • 【今日拍卖上新】FGO 三王饕宴 复制原画Idolish7 六弥凪 徽章柴犬 脸部捏捏挂件魔鬼恋人 逆卷怜司 小镜子魔卡少女樱 李莓铃 毛绒公仔我的英雄学院 爆
  • [赢牛奶]刚炫完12集小森林表示,演的就很贴角色啊[开学季],也没啥好澄清谁的勺子的,就算是一个有怎么了,剧播期间营业,她是虞美人,他是庄教授,本来就是情侣,用
  • 不过有一说一,确实觉得有点不像且报看…面向粉丝的东西,其实下次也可以设计中征集大家的意见投投样式[春游家族]求助一则:(表格内多条内容)『详细地址』:南明区花果
  • 奇异果香蕉奶昔I开胃饮品✨今天我们用蓝宝破壁机做个什么美味饮品呢,没错❗就是奇异果香蕉奶昔啦。✨食材:香蕉 奇异果牛奶 ✨将奇异果香蕉去皮放入破壁机内,在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