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展览兴起,年轻人更愿意为文化体验消费买单#在微博搜索“teamLab上海”,第一条热门微博讲的是摄影技巧,这条微博的博主是名有150万粉丝的摄影师,她在微博里还详细介绍了如何挑适合拍照的场景、如何拍出空间感、利用现场灯光补光,甚至如何做后期也给出了建议。至于teamLab是何许人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重要,只要拍照好看就行。

今年3月23日,历经六年设计改造的上海油罐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开幕首展之一即为“teamLab: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展期为5个月。
来自日本的艺术团体teamLab在2001年成立,他们希望探索艺术、科学、技术、设计以及自然界的交汇点。这场展览虽然利用计算机程序,但观众可以人为进行互动,即观众参与创作当下看到的一切。比如花因人而生,因人而枯萎,人还可以阻挡水流。

《花与人,不为所控却能共生, 消除作品的边界- 度时如年》

很快这场展览成为“网红展”,刷爆了不少人的朋友圈。回顾自春季开展的一波展览,除了teamLab之外,草间弥生、慕夏、雷贝格的《如果你的眼睛不用来看,就会用来哭》都是朋友圈的高频词。

成为网红展览,在上海是件看似容易,实则并不简单的事情。

容易在于这个城市观展人群基数大,在收入和消费两个维度上都排名全国第一,生活在上海的年轻人更愿意为文化体验型消费买单。

但竞争激烈也是无法掩盖的事实。在中国当代艺术数据库ARTLINKART的网站上,中国只有上海和北京两个城市单独列出,包括广州、深圳、杭州等在内的城市都被视作“其他”。

根据ARTLINKART统计显示,2018年上海全年文化艺术类展览共有641个,北京为583个。这些展览的举办地点多是画廊、美术馆、展览空间、艺术中心。也就是说,在商业性和艺术性方面,记录在库的这些展览主要由专业人士规划策展,最重要的还是艺术性,其次才是商业方面的考量。

在英文语境中,最与国内网红展览接近的词语是pop-up exhibition,直译是快闪展览。

这个词最早诞生在2007年,用来形容那些通常是暂时的、比画廊或博物馆展览的正式度要低,但是又高于私人艺术展的展览。这种展览通常为参观者提供了更沉浸的体验,而不像很多传统的博物馆、美术馆那样。展览允许公众参与,一些艺术品有时会取决于参展者的互动,很多展览也旨在开启对社会议题的讨论和对话。

一同出现的另一个词语是instagramable,意为可在ins(等一切社交媒体上)得到喜欢、认可和广泛传播。

把两个词总结归纳起来就是:一场网红展览势必满足人们拍照、炫耀、在社交媒体打卡的需求。高饱和度的色彩、一切皆可被拍照、一种暂时的脱离现实感,这是大多数商业网红展览们的必备。



在国内,网红并非某种展览类型,而是一种有意或无意为之的结果。但奔着“成为网红”而去和先做艺术再成为网红,中间有一条明显的路径分野。有趣的是,不管是不是网红都先给自己贴上网红标签的展览,几乎都没有进入ARTLINKART的数据库,而这个数据库允许策展机构主动提交信息,此类展览明显没有此意。

在国外,2016年冰淇淋博物馆在纽约首次亮相,很快席卷洛杉矶、旧金山和迈阿密等地。与之类似的还有澳大利亚的糖果共和国、菲律宾的甜品博物馆,德国科隆的超级糖果博物馆(Supercandy)形容自己是“instagram制作展”——这里有五彩缤纷的彩屑以及2000只火烈鸟(当然是假的)。

在上海,则有孤独的泡面、不可思议减压馆等与其对标。有国外正版展览比如棉花糖与白日梦就曾先后到访北京上海,至于效仿冰淇淋和失恋博物馆的,更是数不胜数。

这类展览与teamLab等展览有明显区分——在上海,它们几乎全部都在商场中,作为商场吸引客流的一种方式。

如果追溯上海商场的前身——百货公司,会发现商业中心对展览的青睐由来悠久。当时的大新公司就兴办书画展,张大千、丰子恺等名家作品都在展出之列,这成为大新累积社会声誉、创造文化资本的重要方式。

如今,这种侧重艺术审美的展览在上海几乎完全交付给了专业性展馆或类似K11的艺术类商场。历史悠久的传统商场回归旧貌,承担起在南京路上招揽游客的生意,不再特别承担公众文化教育。大新变身第一百货,而从华联改回永安之名的永安百货,今夏为期4个月的展览是“孤独的泡面2.0”。

此外,商场还承接了动漫、IP类展览。相对轻型、偏向娱乐的展览,显然更适合商场消费。

《孤独的泡面2.0-全球奇葩泡面品鉴》

无论是偏向艺术向的网红展览,或是特意为商业性量身打造的网红展览,可拍照是共通的。

国外国内,博物馆和美术馆对于拍照这件事在短短几年内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禁止到保守的部分允许,再到鼓励拍照,实际上是权力的转移和垄断地位的打破。权威机构面对当下环境做出妥协,参观者在社交媒体上的标记让这些展览得到更好的传播。

纽约犹太博物馆的数字部门主管Jia Jia Fei在2017年TED演讲中这样概括:“在前数字摄影时代,摄影传达的信息是:这就是我正在看的,我看过了。而今天,信息则是:我曾在那里。我看到了,我自拍了。”

参观者追求的“在场感”,是展览作为一门现场艺术的最大优势之一。电影普遍低廉,不值得炫耀,而戏剧成本相对高昂,二者严格意义上来说都不允许拍照。

这里不得不提上海的一部出圈网红戏剧,Sleep No More。2016年它落地上海,最初定价平日场550、周末场650,很快就被黄牛炒到门票过千。说它是戏剧其实过于狭隘,演员表演方式是现代舞,几层楼的空间可以让观众随意探索,病房、竹林、药铺等场景设置有明确的主题,加上极其精致的物品陈列,说它本身是一场大型展览也不过分。

这场三小时的戏剧不仅演出期间禁止拍照,甚至强制将观众的手机装入黑色小袋子中封口,演出期间一旦被发现偷拍将被请出场外。但制定了一系列几乎与这个时代完全背离的“严苛规则”后,它留给观众能够足以在社交媒体炫耀的物件:面具和纸牌。



艺术类媒体“打边炉DBL”在《为什么艺术展览上的“网红”越来越多》中提出了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观点:这几年上海、深圳当代艺术势头猛烈,诞生大量网红展也许跟两个城市的地域产业有关。两地都有大量成功孵化的电商、网红、设计师品牌,同时也是传统广告和服装产业的重要地区,对美、品牌的宣传需求都比较大。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的知乎回答中提到了此类现象,“普通观众看到好看的展品,随手拍很正常。怕的就是网红们站在展品面前不走,或者坐在楼梯上摆pose。最怕的就是一次性带个行李箱来的淘宝店主,可以在馆里面拍一天,让客服姐姐们帮他们来来回回十几次取行李箱,再占用十几次厕所来换衣服。”

虽然我在上海没有看到类似现象,也许网红们都会避开周末?但一个观察是,部分B站up主的vlog确实在向展览进军。

作为当代艺术的一部分,展览同样有更多的解读空间。

欣赏、拍照、评论都是参观者获得在场感的一种方式。艺术家有自我表达,但参观者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理解,up主们只要表达感受就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观看展览是人们试图从“这到底讲了什么”到“我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之间思维转变的最低门槛。

“网红”并不应该是个贬义词。

一些艺术作品、艺术家的确被社交媒体推向潮头,人们为它赋予新的含义,哪怕是用自拍的方式。

“草间弥生”起初不被自己母亲认可,后来不被纽约主流艺术圈认可,但波普艺术成为商业与艺术结合的成功典范。波点、南瓜这些有强烈视觉冲击感的元素在当下成为流行,过去几年,她是全世界最炙手可热的艺术家之一。

小镜屋

而当人们猛然发现,慕夏这位捷克艺术家竟然在百年前就创作出如此美和精致的海报、装饰、珠宝设计时,这又与当下文创潮流紧密结合在一起,慕夏作品展就此成为网红。

2018年,碧昂斯和Jay-Z夫妇合作单曲《Apeshit》的MV选择在卢浮宫拍摄。这部时长4分半的MV中包括雅克-路易·大卫和西奥多·杰利柯的多幅名画,结尾是达·芬奇名作《蒙娜丽莎》。在MV推出后的一个月,卢浮宫推出专门游览线路,这条线路大约需花费90分钟,包括MV中出现的17件艺术品。

2018年,卢浮宫全年参观人数突破历史记录,1020万人次的数字比2017年增长25%。卢浮宫承认,MV功不可没,而这也满足了馆方想要吸引广泛使用社交媒体的新一代观众的目标。

有趣的是,由于国内与西方老牌文化强国中产结构存在巨大差异,在中国,吸引年轻一代反而不是问题,他们就是文化消费的主力。

悖论在于,哪怕在上海这样的城市,年轻一代的成长经历中依旧缺乏艺术教育,博物馆与美术馆的缺席造成了独立审美的缺失。在这时,选择知名度高、能够在社交媒体刷屏的展览,成为一种相对稳妥的选择。

吃惯了糖果和冰淇淋,也许会试试健康饮食,这需要高度自发性。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自身成为网红,是击败劣币的最好方式。

我听一个朋友说,如果一个人长期学书画的话,那么他(或她)的气质,一定会变得很高雅。因为身上会自然而然地沾染上艺术气息,从而使整个人的状态,从内到外,都变得不一样。我觉得这话也不无道理。因为我身边许多学美术学艺术的朋友,的确都是如此。而我们今天将要说到的这位昔日的电影演员呢,我觉得她也一样。虽然她现在已经80岁了,但她整个人的气质,却依然优雅而迷人。多才多艺的她,在往日的大银幕上,演过很多角色,同时,也学过许多年书画。
只是呢,她在做演员的时候,却并不很出名,至少从没红到过同为北影厂演员的谢芳的那种程度。尽管她无论从外形还是气质,与谢芳相比,都并不逊色。
不过,红不红又有什么打紧呢?这并不妨碍她独自拥有璀璨的人生。这位演员的名字,叫高放。她原来的名字,叫高爱生(她最初出演的很多电影,像《舞台姐妹》、《山村姐妹》等的演员表中,都是用的这个名字)。我不知还有多少影迷记得这位好演员呢?
我觉得高放是属于那种容貌美丽,气质端庄大气的女演员,而且辨识度高,一看就很容易让人记住。所以我第一次在银幕上看到她,就记住了她的模样。这样的女演员,往往是为银幕上的女主角而生的。比如北影厂的谢芳、张金玲等,都同属于这个类型的女演员。
但遗憾的是在高放出道的那个年代,她所能得到的机会非常有限,所以耽误了她的发展。高放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想过要当演员。她从小更喜欢美术,所以一心想报考的,是美术系来着。1939年,高放出生于河北顺平。中学时曾在德州二中就读。因为自幼学画画,所以她中学毕业后报考了中央美院,当时也是为了多一个选择,她又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而就在电影学院报名的时候,正好碰上表演系也在招生。表演系的老师见到她,觉得她身体高挑形象美丽太适合当演员了,便鼓动她报考表演系。高放也没多想,懵里懵懂就报了名,却没想到,一路考试都很顺利,她阴差阳错地,就成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59级的学生。
高放登上银幕所参演的第一部电影,是谢晋执导的《舞台姐妹》,她在其中扮演引领竺春花走上革命道路的女记者江波。但最开始时,谢晋想安排给她演的,却不是江波,而是越剧艺人邢月红。可是高放的气质确实又大又正,与谢芳演姐妹,很难分清谁是女主角。于是她就成了江波。而邢月红则交给了越剧演员曹银娣来扮演。
高放将江波这个人物,塑造得非常成功。尽管这是她第一次上银幕,但她对人物的把握却很是到位。说起来,高放实际上要比谢芳小4岁,但她所扮演的江波,却似乎更像是谢芳扮演的竺春花的大姐姐。
1963年拍完《舞台姐妹》之后,高放又陆续参演了《山村姐妹》、《年青的一代》等电影。因为她气质大,气场足,所以所扮演的角色,基本上都是又红又专的先进人物形象。
可惜不久就遇上了特殊十年,几乎全国的电影演员都无戏可拍,初出茅庐刚露头角的高放,也不例外。大概从1965年到1976年,长达十几年的时间,就这么白白被浪费掉了。而对于一个女演员来说,这无疑,是她演艺事业中最为宝贵的黄金年龄段。直到1976年,我们才在电影《牛角石》中再次看到她。而这个时候的高放,因为年龄的缘故,已无法再扮演年轻小姑娘,而只能改演中老年妇女了。
好在又有戏拍了,这对一个演员来说,才是最欣喜的事情吧?1978年,高放又出演了两部电影。一部是在北影厂的重点影片《大河奔流》中,她扮演铁牛村的村民凤英这个人物。另一部,是在电影《六盘山》中,她扮演桂花这个角色。《大河奔流》是部群戏,汇聚了张瑞芳、陈强、赵联、王心刚、葛存壮、张金玲、李秀明、宋晓英等众多电影明星。高放在其中并不十分起眼,但表演却是可圈可点的。
相对来说,她在《六盘山》中所扮演的桂花,令人印象更为深刻。在这部戏里,高放充分显示了自己作为一名专业演员的实力,将桂花这个忍辱负重的角色,塑造得入木三分。在我记忆里,《钟声》这部电影中的童贞,是高放从影道路上所塑造的最后一个女主角。这之后,她都是在一些影视剧中扮演配角甚至是龙套了,如《北京小妞》中的妈妈、《虹》中的妈妈、《排球之花》中的医生、《骆驼祥子》中的高妈、《大明宫词》中太平公主的婆婆、《人间四月天》中徐志摩的岳母等。不知大家是否还有印象呢?[图片11]
其实这么多年来高放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演戏。但在小鲜肉小鲜花层出不穷的今天,有谁还会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不肯炒作又低调内敛的女演员身上呢?况且这个女演员,还正在渐渐老去。好在高放从不把名利之类的身外之外放在眼里。在她的人生计划里,她除了演戏,还有许多有意义的事情要做,比如画画,比如练书法,比如写作……[图片12]
是的,多才多艺的高放,不仅是位好演员,同时也是一位好画家和好作家。对于高放来说,她更骄傲的事情,是她在书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要高于表演方面。她不仅是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而且还是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画家,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炎黄女子诗书画家联谊中心理事等。[图片13]
这么多年来,她曾出版过《高放画集》、《高放画选》等众多美术作品,还曾两次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画展。而由她创作的童话《红泥苍蝇的梦》、《花朵的眼泪》等,也很受小朋友们的喜爱。从高放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美丽人生的无数种可能。一个真正幸福的人,一定是内心很充实的人。[图片14]
如今,80岁的高放,虽然已经满头银发,但神采奕奕,优雅如菊,风采依旧。她不拍戏的时候,她就伏案作画,从挥毫泼墨中体会到人生的乐趣。[图片15]
只是不知道我亲爱的朋友们,大家是否还记得高放这位好演员呢?最难忘她所扮演的哪个角色呢?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区与更多影迷朋友进行互动吧。我是雅清,再次感谢您的关注和打赏,咱们明天同一时间,再会。本文由DJ雅清原创,未经允许请勿抄袭!违者必究!

高丝金瓶左新版右旧版
gel质地的,一直都在买拿来擦胳膊腿
网上对19版的评价吓得我今年不敢回购…………结果阴差阳错还是买到19的了,但是我觉得不仅不搓而且凉凉的很舒适?成膜速度和18感觉差不多吧,挺快的[赞]擦防晒就是不要来回揉啊,抹开就好了
质感还是我喜欢的质感,还便宜大碗[泪]变富之前还是会一直买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的真诚,会有人欣赏;我的善良,会有人懂得!可能傻傻的我,让你不喜欢,让你看不惯。
  • ️ ᯅ̈ / 時刻記錄你选了A.但是你的妈妈有“强迫症”你无奈只能答应一夜入冬哇哦哦哦#每日一善#化疗期间吃什么升白细胞快,喝什么汤最好牛尾汤是非常适合肿瘤患者
  • 说罢,哥嫂惊讶的对望了一眼,随即眼眶都红了,我哥一把抓住了我的肩膀:阿恒,到底是长大了,知道体谅哥嫂的不容易了,嫂子也抓起了我的手:是啊,长大了,懂事了,也知道
  • 之前读书的时候皮肤一直挺好的 后面用了雪花秀的水乳以后就一直额头长满闭口 然后又一直化妆不喜欢卸妆就皮肤屏障受损反复爆痘 脸颊和下巴就留了痘印 这几年只
  • 还有下雪的时候老师也会放我们去操场打雪仗,真的往脖子里塞啊!哥哥姐姐和我年龄没差三四岁,有一年我们三个去看电影,雪后路上特别滑不能骑自行车,公交也少,我们就走路
  • 结合试点示范,积极探索双向充放电可持续商业模式,完善典型应用场景下的双向充放电业务流程与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双向充放电车辆的电池质保体系,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
  • #2024新年plog#当你什么都不在乎了 你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开始 无能为力叫顺其自然 心无所谓才叫随遇而安 在别人眼里你很温柔 其实哪有什么天生温柔 只不过是
  • 路上偶尔一起跑一段路的前辈告诉说:“小姑娘,在赛场你会发现一件事,再怎么约定好一起出发的人跑着跑着就不知道在哪了,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配速慢慢的就会跑入自己的时区
  • 但也有处了很久的朋友发现我的性格底色就是冷漠的却也还愿意和我交朋友,这个世界真的需要多点成熟的人…这种暧昧的感觉真的太上头了 呜呜呜 之前做人格测试我是isfj
  • #黄金[超话]##诸葛连赢##原油[超话]##现货黄金##外汇黄金喊单[超话]##诸葛##外汇黄金[超话]##现货黄金[超话]##黄金外汇[超话]##黄金外汇最
  • 男方之前看的是姜山的100平拆迁房差不多170万,他们家首付想20%,说一月份会尽快敲定房子,前几天男朋友带着他爸妈去看房又突然说想买奉化新房,有地铁、价格便宜
  • 我以为他真心后悔,想和我复婚,哪怕我不接受,可是心里总有一些痛快,所以当我听到他和星彩公司合作,看到小猫落在游戏室的围巾时,那种像是被人耍了的感觉,又冒了出来。
  • #暗夜轩[超话]#春江花月夜 作者: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
  •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阳江饮食娱乐和旅游产业进入迅猛发展期,“一夜埕”中与广东话“情”字同音的“埕”被当地饮食业策划人士偷换过来,变成了今天的“一夜情”。1928
  • 《愛心❤365寄語》 從生命起點到終點,就這麼一段旅程,我們總以為時間還長,機會還有,這次不做,下次做,這回沒想好,下回再說,這段時間太忙,過了這陣子再說。而我
  • ㊙️个人本命推运盘的金星也能准确的描述一个人的感情状态三限次限金土相位,冲相必有重大事情发生,造成内心的冲击,但是结束也快;刑相位,反复内心折磨,没有具体的大事
  • 東京ドームに行ってました! 初プロレス観戦だったのですがめちゃくちゃ楽しかったし感動したああ。。 デスぺさんベルト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お二人の熱い戦いに胸
  • 从此就是幸福健康的老太太但我成功进化成易过敏体质,严重到进了急诊,希望下一年健康,体质好点[爱你]尝试了童年梦寐以求的几个短发造型,不得不说长大真好,好到其实很
  • 最后用Eason的《我们万岁》里的几句词结尾吧,不知道能不能加入我们的婚礼歌单呢:特别鸣谢你制造 更欢乐的我,除了每月有几日受折磨,(没有)段段日子回头望清怎么
  • 加入了学生会希望尽一份力亲近了最后的大接近对话,我的妈呀…说自己曾经遇到过一只小野猫然后就拿他来比喻我叫我子猫ちゃん(奶香小猫你觉得呢真的对这段印象深刻啊,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