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平原的河流却会不停拐弯#
为什么地势平坦,河流却弯弯曲曲?
爱因斯坦1926年在普鲁士科学院宣读了一篇文章,
题目译作:“河道蜿蜒的成因和拜尔定律”。
此文发表于德文期刊《自然科学》(Die Naturwissenschaften , Vol. 14, 1926)
没找到德文原文,英文标题如图:
Einstein,1926
水流往往会弯弯曲曲地前进, 而不是沿着坡度最大的线下降,这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河流并非一开始就这么弯,而是逐渐变弯·····弯的。
Fundamentals of Geomorphology-Routledge (2017)
河流们经历了什么?
高中地理告诉我们:北半球的河道右侧往往侵蚀得比较厉害, 而南半球的河道则相反。
这是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原因,即科里奥利力效应,也就是拜尔定律。
因此,有人会把河流弯曲的成因,仅仅归结为地球自转偏向力所致,这是种误解。
目前的共识是:
在一定条件下(河道局部弯曲、地球自转偏向力等),河道两侧和顶底的水流速度差异(摩擦力所致),导致水流在河道横截面,产生横向环流,造成两岸侵蚀程度不同,通常表现为一侧堆积,一侧侵蚀,以致河道越来越弯曲。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水流沿着河道径向流动,这个横向环流在空间上表现为螺旋环流。
Hamblin, 2003,Earth Dynamic Systems (10th Edition)
这只是一种描述性地解释,
那么这其中涉及的因果关系到底是什么呢?
横向环流是如何产生的呢?
爱因斯坦通过力学分析,做了解答。
爱因斯坦举了一下小例子来讨论这种圆周运动——横向环流。
这个例子被称为茶叶悖论。
一个装满茶水的平底杯,杯底散聚有茶叶。
如果用勺子搅拌茶水, 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起初,杯中的茶水几乎会像整体性地旋转,并带动底部的茶叶一起运动;
然而,随着搅拌的继续,茶叶很快会聚集在杯底中心。
茶叶聚集在杯子底部的中心,即使周围的茶水中仍有漩涡翻滚,它们也几乎维持静止。
茶叶悖论与二次流
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下:
液体的旋转产生离心力,液体在杯壁附近还受到摩擦力,
因此杯壁附近水流的旋转角速度,会比中心附近的水流更小。
特别是, 底部附近的旋转角速度和离心力会比高处更小。
结果就是, 液体会做下图所示的圆周运动。
Einstein,1926
它会继续增加, 直到在杯壁摩擦的影响下趋于停止。
茶叶被圆周运动扫到杯子中心, 可以证明这种圆周运动的存在。
这个过程在流体力学中被称为:“二次流”:
二次流是一种复杂的运动,是对初始的搅动的响应,二次流会沿着圆柱形的杯壁向下流动,在杯子的中央部分向上流动。
可见,在离心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会产生这种圆周运动。
同理,弯曲的河流也会发生类似的事情。
要产生这个离心力,河道需要一个起始的弯曲,
这可以由很多因素造成,例如:岩性差异、构造差异、地形因素、生物原因等等。
在弯曲河道的任一横截面处, 都有一个离心力,
朝着曲线外侧的方向(从A到B) 起作用(如下图)。
Einstein,1926
这个力,在河道底部附近要小于高处,
因为底部附近的水流速度因摩擦而减小。
这便产生了上图(右图)所示的那种圆周运动。
其实,不一定非要是离心力,只要是一个垂直于水流方向的力就行。
因此,由于地球的旋转, 即使河道没有弯曲,这种圆周运动也仍然会发生, 只不过规模较小。
地球的旋转会产生一个与水流方向垂直的力——科里奥利力,
其向右的水平分量,是每单位流体质量:2vΩsinΦ,
其中v 是水流的速度,Ω是地球旋转的速度,Φ是地理纬度。
由于河底摩擦导致这个力朝底部减小, 所以这个力也产生了这种圆周运动。
如上,我们解释了横向环流的成因。
但这仅仅是解释了河道中水流的规律,还没有真正涉及到河道弯曲的原因,
显然,河道弯曲是差异侵蚀作用的结果。
这我们需要注意水流横截面的速度分布, 它对于侵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为在相同条件下,水流速度越快,侵蚀作用越强;
无论这种侵蚀依赖于力学因素还是物理–化学因素(如岩石、沉积物的溶解),情况都是如此。
因此, 我们必须着眼于影响河岸处流速梯度的因素。
为此,我们必须先知道河流中的(湍流)速度分布是如何产生和得到维持的。
首先,如果河道中此前静止的水,突然被一个均匀分布的加速力启动,
那么横截面上的速度分布起初将是均匀的。
但在河岸摩擦的影响下,
将会逐渐形成一个从河岸朝着横截面中心逐渐增加的速度分布。
原本在横截面上(大体上) 定态分布的速度,会在河流摩擦的影响下被逐渐搅乱。
W. W. Norton ; Robert Rauber,Earth Science[M], 2017.
流体动力学以如下方式描述了这个静态速度分布的建立过程:
在平面流的情况下,所有涡线都集中在河岸上。
它们分离开来,朝着水流的横截面中心慢慢移动,分布于一个厚度不断增加的层上。
河岸处的速度梯度因而逐渐减小。
在液体内摩擦的作用下,水流横截面内部的涡丝被逐渐消耗,并且被河堤处形成的新的涡丝所取代, 这样便产生了一种准静态的速度分布。
W. W. Norton & Robert Rauber,Earth Science[M], 2017.
重要的是,获得静态速度分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并不太明显的、却一直在起作用的因素,能对横截面上的速度分布产生很大影响。
现在我们考虑一下,因河道弯曲或科里奥利力所引起的圆周运动,会对河流横截面上的速度分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Fundamentals of Geomorphology-Routledge (2017)
运动最快的水流距离河岸最远,也就是说在河道底部中心的上方。
以上图A为例,(为看图方便,下文的左右指的是图面的左右,而非以河流东方向判断的左右)
圆周运动将会驱动河水速度最快的部分,朝右岸移动,
而左岸则会接收来自底部附近的速度特别低的水。
因此上图A中的情况下,对右侧的侵蚀必然比对左侧更强。
应当注意,这种解释本质上基于这样一个事实:
即河水缓慢的圆周运动会对速度分布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因为通过内摩擦(抵消了这种圆周运动的后果)所做的速度调整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如上,我们已经揭示了河道蜿蜒的成因。
由这些事实不难推出一些细节。
侵蚀不仅在右岸较强,而且在底部右半边也比较强,因此往往会形成下图所示的轮廓。
Fundamentals of Geomorphology-Routledge (2017)
此外, 由于表面的河水将来自左岸,因此尤其在左侧,河水移动得不会像更深的河水那样快。
事实上, 这个现象已经被观察到了。
还应注意,圆周运动具有惯性。
因此,它只有在弯曲最大的地方以外才能达到最大,当然,这也适用于侵蚀的不对称。
Fundamentals of Geomorphology-Routledge (2017)
因此在侵蚀过程中,河道弯曲形成的波浪线必定沿着水流的方向前进。
最后,河流的横截面越大,圆周运动被摩擦消耗得就越慢。
因此,河道弯曲形成的波浪线会随着河流横截面的增加而增加。
总之,
在河道局部弯曲或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下,会产生一个垂直与河道的力,
加上河岸和河床的摩擦力,会形成横向环流(螺旋环流),
河流不同位置流速不同,导致两岸侵蚀程度不同,
通常表现为一侧堆积,一侧侵蚀,
随着时间的推移,侵蚀差异越来越大,河道便越来越弯曲。
Fundamentals of Geomorphology-Routledge (2017)
值得一提的是,
蜿蜒的河曲通常发育在平坦的下游地区
这已经是河流的暮年阶段,
扭曲的形态,像镌刻入大地的皱纹。
它们似乎不想这么快告别陆地,
而是尽可能地多绕点弯路,
多留恋一会,
这最后的、自由流动的时光。
因为,百川入海后,
谁还会记得每条河流本来的样子。
(PS: 为避免造成误解,特此说明:曲流河并非只发育在下游的平原,在中-上游,很多地形平坦的高原,同样可以发育河曲,例如若尔盖大草原等。)
Essentials of Geology[M], 13th Edition-Pearson , 2016.
世界主要自由流动河流全家福(Grill,2019,Nature)。

关于《知觉的世界》的读书笔记
一本可以细读的书~梅洛.庞蒂从人的知觉出发,论述了关于我们对于事物、生活、艺术等各方面的看法。上一次有如此看书体验的是塔可夫斯基的《雕刻时光》,再一次被这种论述的方式所打动。自从前段时间开始接触哲学,自己对于生活的体验以及看待世界的方式都有所改变,这大概就是哲学的魅力吧。看到最后,真心希望哲学能成为每个国家义务教育里的必修课程,就像法国所做的那样,我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一种新的体验。

摘抄:

在检视了空间之后,让我们着手检视那些填充了空间的物本身。就此,若去查考经典心理学的教科书,我们会发现里面是这么界定物的:先是有一些不同的性质呈现给了不同的感官,然后再由理智的一个综合行为将这些性质统合为一个体系一这就形成了物。例如,柠檬就是这个两头鼓起的椭圆的形状,再加上这个黄黄的颜色,再加上这个凉凉的触感,再加上这个酸酸的味道……然而,这一分析并不能让我们满意,因为我们并没有看到这里有什么是能够把这其中的每一个性质和所有其他的性质统一起来的;而实际上,我们是的的确确地感受到了这一点的:柠檬是个统一的存在,它所有的性质都不过是这统一的存在的不同表现。只要我们还把物体的各种性质看作属于视觉、味觉、触觉等截然分疏的世界的,物体的统一性就一直会是神秘难解的。然而,在这一点上,遵从歌德的指引,现代心理学已经注意到:物体的任何一个性质都远非严格地独立的,而是都拥有一种情感意谓(une signification affective),这情感意谓会将此性质与所有其他感官的情感意谓连结起来。举例说来,正如给房间挑选过壁毯的人都知道的,每种颜色都会氤氲出一种情绪氛围,都会使这壁毯或忧郁或明快,或阴沉或昂扬。既然不仅颜色是如此,既然对于声音和触觉来说亦是如此,那么我们或许就可以说:每一种颜色都对应着某一种声音和温度。正是因此,当向盲人描述一种颜色时,盲人可能会通过把此颜色类比为某种声音来想见此颜色。因为人的经验赋予了性质某种情感意谓,所以一旦我们把一个性质放回到人的经验之中,那么这个性质何以能够和其他那些它原本与之毫无关系的性质发生关联也就变得开始能够被理解了。

在我们试图找回我们在生活的经验中所领会到的那个世界的努力中,所有那些古典的艺术法则都被打破了。关于绘画的古典教条是建立在视角主义之上的。所谓视角主义就是说,比如当画家在面对一片风景时决定只按照最传统的画法把他所看见的在画布上再现出来:画家先是看见了他身边的树,然后他把目光放远,投放到前方的路上,再然后将目光投向更远方的地平线;如此一来,根据目光每次所投注的焦点之不同,其他物体的外观也都随之发生变化。在画布上,画家所试图完成的不过是所有这些各异的视图所折中调和而成的产品,画家不过是在试图给所有这些各异的知觉找到一个公约数,也就是说画家并不是在给出物体呈现给画家的尺寸、颜色和外观,而只是在试图给出物体为传统绘画规则所规定下的尺寸和外观,也就是说,当把目光投注于地平线上某一个固定的点时,当风景画中的一切线条都因而从画家出发奔向这个点时,物体所呈现出的尺寸和外观。如此这般画出来的风景就会显得平静、端严而可敬,因为这些风景是被一个投注于无限远处的目光所固定住的。这些风景是与我有一段距离的,观看者是没有被卷入其中去的,这些风景是彬彬有礼的。观看者的目光从这些画中风景上从容地掠过,这些风景画中不会有任何令人不悦的东西来扰乱观看者那无上的从容安闲。然而,上述方式并非世界实际上呈现给我们的方式。世界实际上是在我们与世界的接触中呈现给我们的,而这与世界的接触正是知觉给予我们的。每时每刻,在我们的目光流转于现实场景中的时候,我们都必然只能从某一个确定的观点出发,而这些前后相继的瞬间之所见,无论是关于哪一个风景区域的,都是不能够简单地相互叠加起来的。画家如果想成功地彻底控制住这一系列的所见并从中提取出一个永恒的、唯一的风景,就不得不破坏掉自然而然的看的方式。比如画家就必须得时不时地眯起一只眼睛,借着铅笔去目测清楚一个细节处看起来到底有多大--然而这种做法难免就会改变这一细节本身--然后把这些都置于一个分析性的看之注视下,并进而在画布上构建对风景的再现。如此这般再现出来的风景完全不符合任何自然而自由的看,这般再现出的风景宰制住了自然的看之动态的开展,并且,这般再现出的风景还取消了这自然的看之律动和生命本身。自塞尚以来,很多画家都开始拒绝再遵从几何视角这一规则,因为他们想要重新抓住并再现出风景在我们眼底下的诞生本身;因为他们不再满足于去做一个分析性的报告,而是想要重新融进并采用知觉经验的“作画法”(“style”)本身。所以,他们的画的不同部分是从不同的出发点来看的,这就会使不仔细的赏画者觉得这些画犯了“视角错误”,然而却会使认真的赏画者觉得:在这些画中,从来没有任何两个物体是同时被看到的;若要在这些画里的不同空间部分之间游动目光,永远都是要耗费时间的;在这些画中,存在不是现成地被给予了的,而是通过时间显现或浮现出来的。

塞尚就曾说我们当能够绘画出树木的气味。在相同的意义上,萨特曾于《存在与虚无》中写道:每一个性质“都在揭示出物的存在”,他接着说道:“柠檬(的黄)贯彻于柠檬的所有性质中,且其每一个性质都是贯穿于所有其他的性质中的。那黄黄的正是柠檬的酸,那酸酸的正是柠檬的黄;我们吃糕点的颜色;而且糕点的味道也在向我们所说的饮食直观揭示着糕点的形状和颜色……泳池中水的流动性、温热感、泛蓝色以及涌
动态,这其中的每一个性质都一下子就在所有其他性质中被呈现出来了。”

每一个物都向我们象征着某种特定的行为,都向我们提示着这一行为,都激发着我们或正面或负面的反应。正因此,从一个人装点布置其居所的方式,从他所喜爱的颜色,从他所爱去散步的地点就可看出此人的品位、性格及面对世界和外部存在的态度。克洛岱尔就曾提到,中国人会用石头建筑园林,其中的一切都干枯而惨淡①。如此这般对环境的石化所透露出的是对生之茵润的否定,也就是说是对死的向往。那些郁结纠缠在我们的梦里的物同样是意味深长的。我们与物的关联并非一种遥远的关联。每一个物都向我们的身体和生活诉说着什么,每一个物都穿着人的品格(顺从、温柔、恶意、抗拒),并且,物反过来也活在我们之中,作为我们所爱或所恨的生活行为的标记。人驻于物,物也驻于人--借用心理分析师的说法就是:物都是情结(complexe)。塞尚亦持此观点,他曾说绘画所力图传达的正是物的“光环”(“halo”)。这也是现代诗人弗朗西斯·蓬热的看法。我们现在就以他为例对此作进一步的说明。萨特曾在一项关于蓬热的研究中写道:“物居住在他那里已经年历岁,物居有着他,物似地衣般覆盖住了他记忆的基底,物就在他那里……他现在努力所要做的就是从自身之深底钓出这些丛生的巨物以使它们出现,而不是对它们作严密细致的观察以确定它们的性质。”比如说水--当然,不仅仅是水,所有的元素都是如此--其本质并不在于它可被观察出的性质,而在于,关于我们它到底向我们说了些什么。
蓬热就是这么评论水的:
“水白、亮、无形、清凉、被动,执拗于它唯一的堕落--重力,用各种绝招完成这种堕落:包抄,穿透,腐蚀,渗透。

堕落同样作用于水的内部:不断地坍塌,每时每刻都在放弃各种形状,一味地卑躬屈膝,四脚八叉地趴伏于地,如尸首,像某些教派的僧侣……

我们几乎可以说水发了疯了,它歇斯底里般地唯重力是从。这个需求控制着它,如同一个根深蒂固的执念……

液体从定义上讲执着于服从重力而不是执着于维持自己的形状。为了服从重力它拒绝一切形状。这一根深蒂固的执念及病态的顾虑使它完全失态……

水的不安定:能感觉出最细微的倾斜变化。连滚带爬地跳下楼梯。活泼快乐,幼稚地顺从。当降低这边的高度以召唤它时,它立马就跟过来了。”
(引于《采取事物的立场》)

① Paul Claudel,Connaissance de IEst(1895-1900),Paris,Mercur
de France,190è; rééd1960p.63:“正如景物之美实非草木和枝叶的颜色所构成,而是由线条与地势之起伏掩映所致,中国人真的会只用石头建园子。如此造园就好比是在雕塑,相形之下,寻常造园法则类于绘画。堆叠山石,以创造人工景观。从确定轮廓和形态来看,用石头似乎要比用植物装点更服帖更适宜它们的层次和外貌的变化令人感觉到高度和深度曲折和突兀”一-编者注。(中译文请参见《认识东方》徐知免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2页。-中译注)

加斯东·巴什拉将这种分析拓展到了所有的元素中。听众诸君会在他一系列关于气、水、火和土的著作中发现这种分析。在这些著作中,巴什拉把每一种元素都看成了某一类人的心灵家园,看成了此类人魂之所牵梦之所萦者,看成了主导此类人生活的那一为其所最钟爱的境域,看成了那赋予此类人以力量和幸福的自然圣礼(sacre-ment naturel)。所有这些研究都有赖于超现实主义。长达三十年,超现实主义力图在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物体中--尤其是在那些我们失而复得的、弥足珍贵的物件中--寻找那“欲望的催化剂”或者,正如安德烈·布勒东所说,寻找人的欲望于其中显现自身或曰“结晶”的地方。所以说,这是个相当普遍的趋势:不再把物和人之间的关联设想为一个享有着至高权威的精神和一个例如笛卡尔的著名分析中所呈现的蜡之间的那种距离和主宰;而是终于意识到了:这关联并不是那么清楚明白,这关联是一个令人目眩的接近,这接近使我们不能把自己视作与物完全撇清关系的纯粹精神,使我们不能把物界定为与人的性质没有任何瓜葛的纯粹对象。

通过检视知觉的世界,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呢?我们学到了:在这个世界里,根本就不可能把物和它的显现方式区分开。诚然,当我像字典那样去定义桌子的时候--三条或四条腿支撑起的一个平面,人们可以在上面吃饭、书写等等--我可能会觉得如此我就抓住了桌子的本质而完全不必在意桌腿的形状、纹饰的风格等等这般伴随性的偶然之处。然而,这样我就不是在知觉了,而是在下定义。与此相反,当我在知觉一张桌子的时候,我不会不在意这桌子实现其作为桌子的功能的方式,而且,正是桌腿每一次承载起桌面的独特方式、正是那从桌脚到桌面抵抗重力的独特运动吸引着我,并使得每张桌子都卓然有别于所有其他的桌子。在这里,没有任何一个细节--从木头的纤维、桌腿的形状、木头的色泽及年龄到印证着木头之年龄的某些涂鸦或磨损--是无关紧要的,而且“桌子”这个意谓之所以吸引我,正是因为它是透过所有这些“细节”显现出来的,因为正是这些细节体现着它在场的样态。然而,一旦我们明白了知觉学派的教导,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开始懂艺术作品了,因为艺术品也是一个肉身性的总体,在此总体中,意义并不是自由的,而是系于或者说束缚于形形色色的符号以及各种各样的细节的。正是这些符号和细节向我显现了意义,以至于正如被知觉到的物那样,艺术品也是要去看的、要去听的,任何的关于艺术品的定义和分析--无论这分析作为对知觉经验所进行的事后盘点做得有多么完备--都不能取代我对此艺术品所进行的直接感知经验。这一点乍看上去并不是那么明白无疑。

To:轩轩

早安,午安,晚安呀轩轩。时间真的很快,那个懵懂的少年转眼也18了。17岁的轩轩也绝版了。今年的生日并不和以往的生日一样相同且平凡,它有了另外一层的意思。

轩轩成年了。
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很复杂。我真的替你非常高兴,但心里有种很伤心的感觉。尽管想要时光再慢一点,成长的脚步再慢一点,18岁的你还是按时的和我们见面了。时间太快了,轩轩急着跟上步伐。时间太快了,轩轩也得开始经历这世间的残酷。时间太快了,轩轩也开始经历了离别。轩轩啊,我非常想要时间慢点,我想要轩轩慢点长大。我想要轩轩永远停止在那个无忧无虑的回忆里。

我对这位小朋友的初印象呢,挺奇特的。在一群小朋友里面我看到了一位懵懵的小朋友。他眼睛很漂亮,五官也很精致。而且他笑起来很好看,笑起来眼睛和五官都邹在一起,简直就是一位皱巴巴的小家伙。他长得很像娃娃,已经是可以用漂亮来形容的男孩子。他很安静,几乎不和不熟的人说话。小朋友呢给其他人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想保护他,真的很难对他不产生保护欲。而且小朋友的脸真的给人一种很单纯很天真的感觉。小朋友也不是不爱说话,只是很慢热。我总是会在某个角落看到一位小朋友发呆。也许他不是在发呆,应该是进入了他自己的小小世界。那时挺好奇小朋友的脑子到底装了什么奇特的东西。后来,这位小朋友进了公司。怎么说呢?以前的缺点是内向,现在是缺点内向。但我觉得这也挺好,至少那个真实的宋亚轩出现了。

小朋友真的很小朋友。有时同龄人并不能理解他在说什么,因为他所说的也许只在他小小世界里发生过。他问过:“看得到太阳吗?”小宋啊,黑暗时是看不到太阳的。但我在他眼里看出了他的坚信。他相信,是可以看得到太阳的。或者他自己本身就是那个太阳。在小朋友的世界里,平平无奇的橘子和芒果是先生和兄弟。踩到滴在地上的酸奶也会说对不起。看到不是人类的小熊会问一句要买雨衣吗。这位小朋友也认为植物吃多了肥料也会消化不良。而且小朋友还会觉得没有血液的遥控器会冷,必须给他盖被子才行。他还认为两根葱种得太近,他们的根会打架。看到草莓和薄荷也会感觉到很新奇和奇妙。雾能说话,云朵是棉花糖。宇宙其实一点都不大,轩轩的房间就能装下。如果说每个人的世界都有颜色,那小朋友的世界一定格外的色彩斑斓吧。我虽然不懂小朋友眼里的小世界,但我就是喜欢这样干干净净小朋友。他真的很天真,善良,很干净。

你说小朋友真的就那么的天真吗?好像是,但好像并不是。时间一直在走,人也会一直长大。没办法啊,我们总得经历长大这一个重要的阶段。轩轩,其实什么都懂。也许他懂得比我们凡人的还多。小小的时候进了公司,忍受着练舞练歌的疼痛,和外来的质疑声和唾骂声迫使他快快长大。他真的太干净了,他以为只要努力了就能停止外界的质疑声。也许是吧,但世界其实一点都不干净。总会有那部分的人质疑他。他经历了太多了,这也许是迫使他长大的其中一个原因。有时我也会在想,为什么这么干净的人也会被骂呢?仔细想了想也许是太干净了吧,也许其他人不够了解他。但奇特的是虽然小朋友长大了,虽然小朋友理解了这个世界,但他心里的那个小世界一直在。那个小世界好像永远不会消失。他好像就是人逐渐长大所失去的童真。这位小朋友高中了,却还是能发现他的一些奇奇怪怪,可可爱爱的小动作。他还是会像小时候一样放空,还是会像小时候一样反应能力比凡人慢。看着他的脸,总感觉一切变了,但没完全变。

当初那位懵懂,拥有自己小世界的小朋友也成年了。突然间很不舍得。昨天看小丁的直播,看到小朋友写的那封信,突然戳中了我的内心。小朋友说:“如果长大会让我们越来越难见到,那我希望时间慢一点。”原来小朋友也希望时间慢一点。原来小朋友不想经历离别。但没办法,时间一点一滴地走,小朋友最后也长大了。而且已经走到了成年的阶段。不但如此,小朋友也走到了要高考的阶段了。原来那时上着小学的小朋友,今年考完高考就要上大学了,真的有点舍不得。小朋友每天盼着自己快高长大,我却希望小朋友能永远当个小孩。小朋友你说,为什么时间要那么快呢?为什么时间不能慢一点?为什么我们一定要长大呢?
这也许就是事实。
没有人会一直是那么的开心,所以当然没有人会不长大。总要经历的。遇见,努力,离别,崩溃,总要经历的。

接下来呢是我要对18岁的你说的话:轩轩,我希望18岁的你,还可以拥有那一份童真。我希望成年了的轩轩永远不要忘记他一直拥有的那个世界。还有18岁的你在我眼里一直还是那个小孩。18岁也别总是想着要长大了,要懂事了。这个世界是允许你一直做个小孩的。当然也祝你今年金榜题名~希望轩轩闭关的那段时间可以换来轩轩想要的未来。希望轩轩能被自己如愿的大学录取哟~还有就是18岁不要有太多的压力。不就是成年了嘛,没有太多的分别的。18岁并不代表人生的下一个阶段,他也许只是一个开始。18岁也要开开心心的,每天都没有烦恼。总结就是希望轩轩:
「健康」「顺利」「开心」
今年就而外加一个「金榜题名」

“看得到太阳吗?”
“明天会是美好的一天吗?”
轩轩,无论如何每天都很美好。所以18岁也要开心知道吗?

好了,那就让17岁的轩轩停留在岁月里,就让成年了的轩轩迎来更美好的未来。我们一起奔赴未来,期待未来吧。
再见啦17岁的宋亚轩.
谢谢你给了我们温暖.
你好呀,18岁的宋亚轩.

宋亚轩会一直是宋亚轩,那个独一无二的宋亚轩。
Song Yaxuan will always be Song Yaxuan, the one and only Song Yaxuan.

From:琦.

#宋亚轩##宋亚轩18岁生日快乐##宋亚轩[超话]#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咱就说,爆料听着啼笑皆非,回应听着一样搞笑,于正承认在舞台上唱歌,但是,穿的是运动服,唱的是《梅花三弄》并透露,一开口就跑调。[捂脸]10月10日,于正又上了热
  • 怎么做青春期的孩子才会听?给青春期的ABC法则#耶鲁育儿课# 青春期的来临,确实会让不少父母惊慌失措。 但其实也不用过于担心,他们大多数都做的很好,并且平稳度过
  • 日本电视台已经大卖特卖,国内市面上水煮有很多假货和燕碎,所以,还是安心吃日本的比较好,这款真的非常推荐。[围观]在加拿大读书教育的费用,真的比国内贵吗?
  • 如果朝廷出一百万,甚至几百万,换成别人领军倒是一分不贪,白死人,钱打水漂,平叛失败,哪个合算?殷正茂这人太复杂,争议挺多,值得一提的是,他确实有一定真本事,不仅
  • 商 玉韘 殷墟妇好墓出土这枚小小的“玉韘”穿越四千多年的时光来到我们面前,可见在那时,戒指已广泛制作和使用,只不过它并没有关于爱情的寓意,而是更多作为军事用途。
  • 这也不是我自卖自夸,主人养了六只猪,五公一母,阿花却pick me作为她的公朋友,你可以想象我有多优秀。 可惜欠债太多,纵然主人万般把式,老婆还是离了,
  • 青春日记之六十一 绿野星辰 2020-2-23 23:24 青春日记之六十一 1976年三月十八日 大风 雪 纷纷扬扬的雪越来越大!我关在我的小屋中,一统天
  • TOUS淘气小熊的创始人 Rosa Oriol Tous 夫人曾说:“尽管不断有新产品推出,但TOUS淘气小熊的地位却一直无法撼动,因为它一如既往地受到人们的喜
  • [害羞][害羞][害羞]家里的老爷子告诉我:因为注意力全都在漂亮的指甲上,根本看不见粗手指[黑线][黑线][黑线]就算是个萝卜,只要你把上面那撮草留着,还是显得
  • 非诚勿扰家具家电齐全电话微信:15558119703 【海珠区关于解除部分区域临时管控措施的通告】根据疫情处置进展,经专家组综合研判,海珠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
  • “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
  • ”陈永雄说,等疫情稳定后,在“山城书场”将恢复每周3次的演出排期,让大家在现场、近距离的感受非遗魅力。“我想做非遗的声音,做成一个博物馆,形成一个大的数据库,让
  • #比特币数字币[超话]#周末横盘也是常态,近期横盘频出,给到的力润空间也是微乎甚微,昨日也是因非农数据给到一波行情,但整体也并没有带来多大影响,也就给出七百店左
  • ”虽然是这么说,你还是离他近了些,保证自己有块皮肤是和你家小周贴在一起的,以此来缓和他的愤怒。#周棋洛[超话]##百日寄情##恋与制作人##周棋洛# 百日寄情4
  • 在大乘佛法当中,你一定要生起一个坚定的信心,就是你有恢复本性的可能性,就是本性没有消失,本性从来没有被污染过。所以我们刚开始是用否定的法来调伏自己,后来用肯定,
  • 想相爱相知相守就结婚试试,也是amazing哪天想当妈妈了,也可以生个玩一玩总之一句话,可以心平气和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有能力就帮帮别人,看心情以上帝视角来看
  • ”过了几天,亦舒也跟金庸要求涨钱,金庸还是不同意,说:“你那么节俭,给你再多你也舍不得花,不给!”过了几天,亦舒也跟金庸要求涨钱,金庸还是不同意,说:“你那么节
  • 3.事事如意法准备三颗龙眼乾及三颗花生(均须带壳)及一个红包袋,在早上十二点前吃掉,将壳和籽放置在红包袋内,并将自己的姓名与想实现的愿望写在红包袋外的左下角,然
  • 我做错了什么一上午没得睡[跪了]莎士比亚说:要用息事宁人的态度避免无谓的横祸。给我整了个清醒,所以后来他开始困了,我也没让他好过[作揖]两个人强行互相伤害撑了一
  • 效果不差啊,只剩长度不够美丽这个问题[摊手]就是第二天会返油啊哈[摊手]图五一个橘子味一个乔凡尼的定型,洗发水也用的成分严格[摊手]再做做功课再试试其他产品叭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