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而陶聊茶:二十五.三红七绿为青茶 (1、青茶溯源谈虎丘)

六大茶类中的青茶也叫乌龙茶,俗称半发酵茶,它的主要产地在我们国家的福建、广东、台湾三省。最具代表的品种就是闽北岩骨花香的武夷岩茶,闽南安溪铁观音,广东潮州的凤凰单丛,台湾的乌龙茶。从历史文献上看,这四个地区产生乌龙茶的先后顺序首先是福建武夷,其次安溪,再次台湾,最晚为广东潮州。

青茶制作讲究,鲜叶的采摘,不能过嫩也不能过老。太嫩,咖啡碱、茶多酚含量高,糖类跟形成芳香物的前导物低,成茶滋味苦涩、香气低。过老,内含物质低,纤维素含量高,茶汤亦差。所以要在茶树新梢的顶芽形成驻芽的时候采摘小开面儿或大开面儿,俗称“开面采”。这时候茶树鲜叶中呈苦涩味道的脂型儿茶素减少,糖类增加,嫩梗里产生了较多的氨基酸,香叶醇、苯乙醛等香气成份增加。接着通过萎凋使鲜叶轻度失水,破坏叶绿素,令氨基酸与可溶性糖类增多;蛋白质分解,低沸点的青草气得以挥发,如此就为香高、味醇、耐泡的优质成品茶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接下来开始做青。做青用一个词来讲就是叶片的“死去活来”,这形容的是摇青跟凉青交替过程中茶树鲜叶的状态。通过摇青,鲜叶跟嫩梗里的水分缓慢散发,使得生机勃勃的叶片一下子变得“垂头丧气”;把摇过的叶片放置一会儿,嫩梗里残留的水又重新分布到了叶子表面,叶片接着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样子。如此反复交替,我们就看到了鲜叶不停地“死去活来”,也有人把这个过程称作“走水”、“还阳”。摇青过程会让叶片边缘不断受到震动和摩擦,令边缘细胞逐步损伤,使得多酚氧化酶对儿茶素渐进氧化。当鲜叶的含水率下降到一定程度,叶子的颜色由绿转淡绿、黄绿,叶片边缘出现红斑并且花香开始出现,就要果断杀青,钝化叶片中酶的活性,终止叶片内儿茶素的氧化,保留巩固茶的内在品质。再经过揉捻、烘干、焙火等工艺终成青茶。

清崇安知县陆廷灿的《续茶经》约作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书中他援引王草堂《茶说》所述:“茶采后,以竹筐匀铺,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俟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阳羡闬片,只蒸不炒,火焙以成。松罗、龙井皆炒而不焙,故其色纯。独武夷炒焙兼施,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也。茶采而摊,摊而摝,香气发越即炒,过时、不及皆不可。既炒既焙,复拣去其中老叶、枝蒂,使之一色。”。看,采后晒青、摇青、炒、焙、拣梗,在那时候主要的青茶工艺已经展现无遗。王草堂即王复礼,是明代心学大家王阳明的后人,《茶说》成书应为清初。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已六十有七的王草堂受福建抚台之聘来闽,寓居武夷山。后一直隐居于此,潜心向学,前后经历了王梓、梅廷隽、陆廷灿三任崇安令,终老于武夷。王草堂在《茶说》中记录的有关武夷茶制法的文字对考证乌龙茶起源来讲弥为珍贵,泽被后人。

新事物的出现是有前提条件的,乌龙茶在武夷山的诞生也不例外。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一道诏旨,令茶废团改散,“岁贡上贡茶,罢造龙团,听茶户惟采芽茶以进”,把团茶都废掉,喝散茶。明代沈德符所著《万历野获编·补遗》里也记载:“国初四方贡茶,以建宁阳羡为上,犹仍宋制,碾而揉之,为大小龙团。洪武二十四年九月,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其品有四:曰探春、先春、次春、紫笋。茶加香味,捣为细末,已失真味。今人惟取初萌之精,汲泉置鼎,一瀹便饮,遂开千古茗饮之宗,不知我太祖实首辟此法。陆羽有灵,必俯首服。蔡君谟在地下,亦咋舌退矣。”。沈德符的歌功颂德稍显肉麻,但放小牛出身的朱皇帝废团改散可真是对茶的一次大变革,条索型散茶方便揉捻、发酵,它的大量出现,为自明以降茶类的百花齐放奠定了基础。

说乌龙茶的诞生,不得不从明代冠绝天下的虎丘茶讲起。有朋友说,虎丘茶不是绿茶吗,跟乌龙茶有啥子关系。外行了不是,没有虎丘茶,就引不出两百多年后乌龙茶在武夷山的诞生。静下心来,慢慢听吧。

到过苏州的朋友都知道,苏州的虎丘,相传是吴王阖闾墓冢所在地,其墓道口就在剑池深处。《史记》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苏州府志》说茶圣陆羽在贞元年间(约796年)曾长期寓居苏州虎丘,一边著书,一边研究茶学。他发现虎丘处有一泉水,汲水饮茶,质甘清凛,为水之美者。于是就在虎丘山上挖石筑井一眼,此井被后人称为“陆羽井”,亦称“陆羽泉”。

陆羽泉被唐代品泉家刑部侍郎刘伯刍评为“天下第三泉”。明代王鏊曾赋诗:“翠壑无声滑碧鲜,品题谁许惠山先?沉埋断础颓垣里,搜剔松根石罅边,云乳一林沆瀣分,天光千丈落虚圆。闲来弃置行多恻,好谢东山悟道泉。”。现在的陆羽井为一长方形水池,约一丈多见方,井四周石壁陡峭如削。石肌天然,色呈褐赭,秀若铁花。从前宋代苏东坡来此游赏赞其为“铁华秀岩壁”,后人遂将其称作“铁华岩”。“铁华岩”这三个字后来被清代范承勋手书,并将其刻于石壁之上。凡今游山的怀古之士无不至此一睹这“陡崖垂碧湫,古苔铁花冷,中横一线天,倒挂浮图影”的泉石盎然之境。

说到这儿,要澄清一个事情,有人说虎丘茶是陆羽带到苏州种植培育的,其实这是一个误解,虎丘茶的种植跟陆羽没有一点关系。从两点可以看出来,一,陆羽的《茶经》大约是在公元780年完成的,陆羽《茶经》里并没有关于虎丘茶的记述。这也是后来清顺治年间广东人陈鉴著《虎丘茶经注补》的原因。二,唐代诗人韦应物(737年~791年)在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七月到苏州任刺史,至德宗贞元七年(791年)卒于苏州官舍。陆羽是在韦应物逝后五年才来虎丘。在任上,韦应物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茶诗<<喜虎丘园中茶生>>,诗中写道:“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仙源。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可见,彼时虎丘山上早已长有茶树,非陆鸿渐所植。

《元和县志》记载虎丘所产之茶:“叶微带黑,不甚苍翠,烹之色白如玉,而作豌豆香,性不能耐久,宋人呼为‘白云茶’。”。在宋代,已经出现了虎丘茶的影子。明末苏州状元文震孟(1574年~1636年)就说:“吴山之虎丘,名艳天下。其所产茗柯,亦为天下最,色香与味在常品外。如阳羡、天池、北源、松萝俱堪作奴也。”。卜万祺,明天启元年(1621年)举人,崇祯时官广东韶州知府。他在清顺治年间(约1644年~1661年)著述的《松寮茗政》里写到:“虎丘茶,色味香韵,无可比拟。必亲诣茶所,手摘监制,乃得真产。且难久贮,即百端珍护,稍过时,即全失其初矣。殆如彩云易散,故不入供御耶。”。

清顺治年(1655年)广东人陈鉴侨居苏州,感:“陆桑苎翁《茶经》漏虎丘,窃有疑焉。陆尝隐虎丘者也,井焉、泉焉、品水焉,茶何漏?....予乙未迁居虎丘,因注之、补之;其于《茶经》无以别也,仍以注、补别之,而《经》之十品备焉矣。桑苎翁而在,当哑然一笑。”。于是陈鉴著《虎丘茶经注补》。他在文中对虎丘茶的生长、品饮做了记载,他说虎丘茶树“花开比白蔷薇而小,茶子如小弹”,生长在“虎丘之西,正阳崖阴林”,“虎丘紫绿,笋芽卷舒皆上”,“鉴亲采数嫩叶,与茶侣汤愚公小焙烹之,真作豆花香。”。

清朝的《虎丘山志》载:“虎丘茶,出金粟房。叶微带黑,不甚苍翠,点之色如白玉,而作豌豆香。”。金粟房是虎丘山上寺院之一,这段文字点出了“虎丘茶”的出处。综上,我们可以知道,名艳天下的虎丘茶是明代虎丘山中寺庙和尚种植、制作的。

版权声明:本文为新浪微博认证美食博主"耕而陶一茶"原创撰写,欢迎博友在微博上转发,交流茶知识。但,任何单位、媒体、个人未经允许不得复制转载,违者必究。

【李伯重:批评何必成冤家】
(转自公众号高校人文界 )

学术批评是促进学术进步的重要手段,在“真理越辩越明”的过程中,不仅是广大读者,而且批评者和被批评者双方,都会从中受益,因此应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大好事。然而由于长期政治运动的后遗症,学术批评在今天的我国学坛上却处于一种相当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没有人不承认学术批评的必要性;但是另一方面,许多人在内心深处仍然把学术批评视为一种针对个人的“找茬儿”乃至攻击。像“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种本来是体现学人之间切磋论道之乐的雅事,经过“文化大革命”打手们的恶意歪曲,也成为了对人进行“大批判”时使用的专门术语,至今还使人闻而胆寒。因此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批评的气氛,在今天谈何容易!看一些历史上关于学术批评与学者友谊的佳话,或许会对今天的学术批评有所促进。

俗话说“同行出冤家”,心理学也讲能人之间的“瑜亮情结”。大卫·李嘉图和托马斯·马尔萨斯两位19世纪的伟大经济学家就是最可能变成冤家的同行,最有可能有“瑜亮情结”的伟人。他们都是亚当·斯密以后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生在同一时代,而且都以政治经济学见长。他们是同行,甚至连各自的代表著作的书名和出版时间也很接近——李嘉图的代表著作为《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刊出于1817年;马尔萨斯的代表著作则为《政治经济学原理》,1820年出版。因此如果真的是“同行出冤家”的话,他们的确很有条件成为冤家。不仅如此,这两位学者在出身、经历、个性和当时的社会评价等方面也截然不同。这些当然更增加了彼此成为对头的可能。

马尔萨斯出身于英国上层阶级,而李嘉图则是一个犹太移民的后代(犹太人在当时英国的社会地位不高)。马尔萨斯少年时代在其学识渊博的父亲的精心指导下博览群书,后来又进入剑桥大学深造;而李嘉图则从14岁起,就不得不在父亲身边从事商业和金融工作,学术上全靠自学成才。马尔萨斯一生从事于学术研究,是个典型的职业学者;而李嘉图则是一个精明的证券经纪人,与著名的金融大王内森·罗斯柴尔德一道成为伦敦证券交易所的主要人物。马尔萨斯从来没有富裕过;而李嘉图于26岁起即已走上了致富之途,在开始自己经营业务时资本仅有800镑,但到他1814年(时年42岁)引退时,个人财产已达50万到160万镑。

在社交方面,当时的人称马尔萨斯为“一位地地道道的伦理学家”,而且说话时有些口齿不清;而李嘉图则被称为“花花公子”。与马尔萨斯平淡无奇的教书生涯不同,李嘉图是一个一帆风顺的人。他虽然是犹太人,但很早就自作主张皈依了基督教,并娶了一个漂亮的基督徒姑娘为妻,使他在社会地位等方面如愿以偿。后来他进入下议院,并被认为是对下议院进行教育的人。甚至他的激进主义也没有减损人们对他的崇敬。

他们不仅出身、经历不同,而且所受到的社会评价也截然而异。当时的人们讨论李嘉图的见解时劲头十足,说得有声有色;而对于马尔萨斯的贡献(除关于人口的文章外),却淡然处之。传记作者詹姆斯·博纳(James Bonar)说:不幸的马尔萨斯“是在他的时代被批评得坏透了的人。这个人对天花、奴隶制和杀婴加以辩护,对施舍衣食、早婚和教区补助则加以谴责。他指出家庭组织的流弊之后,自己却实行结婚”;“马尔萨斯从开始起就没有被人饶放。在三十年间,对他的责难之词没有断过”。而李嘉图却极受崇敬,一举一动都被大众欢迎。他在议会中发表讲演时,尽管有的人说他的声音“尖锐刺耳”,但其他人则说“虽然他把嗓子提得极高,而听起来很悦耳”。当时上流社会的主妇们在雇用家庭女教师时都要查问,她们是否能够把李嘉图的经济学原理教给孩子。而马尔萨斯关于人口的文章虽广被传阅,但一再受到激烈反驳。

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这篇文章“使得一个不切实际的和谐世界的幻梦一下子烟消云散。马尔萨斯只用了几页文字,就破灭了当时自鸣得意的思想家的空中楼阁”。这种令人扫兴的做法当然不会受欢迎,因此当时的大臣威廉·戈德温说“马尔萨斯把成百的进步论点的支持者改变成了反动分子”。两人在其他方面的情况也大相异趣。经济家罗伯特·海尔布罗纳说:“马尔萨斯一辈子过的是学院生涯,却关心现实生活中事务;而李嘉图虽然经商,但成了理论家。这位证券经纪人所关心的只是无形的‘规律’,而那位教授所担忧的是这些规律是否与在他眼前的世界相配合。”

这样两位出身、经历、社会评价如此不同的同行,在学术见解上也不会一致。在经济学方面,马尔萨斯是提出“普遍过剩”学说的第一人,他并认为这种“普遍过剩”会颠覆社会。但李嘉图则可以毫不费力地证明这个说法是荒唐的。由于见解迥异,他们在一切方面展开争论就不足为奇了。他们几乎在每件事上都有争执,讨论无休无止。

1815年李嘉图出版了《论谷物低价格对资本利润的影响:证明限制进口的不适宜——兼评马尔萨斯最近两本著作〈地租的性质和发展的研究〉和〈对限制外国谷物进口政策的看法的根据〉》一书,就是自1814年初以来与马尔萨斯争论的一个结果。在该书中,李嘉图对马尔萨斯的观点进行了猛烈的批驳。但是此书写得很仓猝,因此马尔萨斯劝他重新写。

李嘉图接受了这一建议,在1816年致信马尔萨斯,说:“即使仅仅是为了我自己的满足,我也将继续工作,直到使我的理论达到前后一贯的形式”。于是导致了李嘉图的代表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的问世。

1820年马尔萨斯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原理》后,李嘉图不惜用220页的篇幅,摘录了马尔萨斯在论证上的瑕疵,而马尔萨斯则坚决认为这类谬误在李嘉图的著作上也是根深蒂固地存在着的。在李嘉图逝世前的一年中,他们一直为价值规律与劳动和资本相交换之间的矛盾、价值规律与等量资本得到等量利润之间的矛盾等重大理论问题争论不休,写了许多长信相互讨论辩驳。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在这两位学者之间却存在着非常深厚和感人的友谊。他们于1809年相遇,共同推翻了一个名叫博桑克的人的观点,并因此结为终身好友。他们之间无休止的讨论,也持续到1823年李嘉图去世为止。李嘉图在给马尔萨斯的最后一封信里说:“亲爱的马尔萨斯,现在我的工作算完成了。像别的争论者一样,经过了多次讨论以后,我们依然各持己见,相持不下,然而这些讨论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友谊;即使您是同意了我的意见的,我对您的敬爱也不会比今天更进一步”。马尔萨斯在李嘉图故去后,深情地说道:“除了自己的家属外,我从来没有这样爱戴过任何人”。

李嘉图和马尔萨斯的争论和友谊,是近代学术史上的一段佳话。马尔萨斯说:“有些奇怪的是,李嘉图是个大量地租的收入者,却会那样低估地主在国家的重要性。而我在地租方面从未有过任何收入,也不想有任何收入,却可能要受到指责,认为我过高地估计了地主的重要性。我们在处境上和意见上的不同,至少可以证明我们相互间的笃实不欺,而且由此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根据,足以推定我们在学术上有所主张时,无论在心情上受到了什么偏见的影响,所受到的总不会是彼此处境和己身利益方面的偏见的影响,而这类偏见的发生是最难防止的”。一位同时代的作家玛利亚·埃奇沃思在日记中说,“他们(李嘉图和马尔萨斯)一道在寻求真理,当他们找到时,即欢呼若狂,再不计较是谁先发现的”。正是因为这种对真理的追求,使得他们的争论成为了浇灌友谊之花的甘霖。而他们的友谊又使得他们不仅在学问上,而且在人格上,也成为伟人。

哲学家詹姆斯·麦金托什爵士在马尔萨斯去世之后写道:“我同亚当·斯密交往不多,对李嘉图很熟悉,而马尔萨斯则是我的知交。难道为了他们在科学上的成就,才说这三位科学上最伟大的导师是我所认识的第一流人物吗?”这段言简意赅的话,表明认真的学术批评不仅不会影响学者间的友谊,相反倒会使彼此的学问和人格在这种批评中得以提升,最后臻于化境。李嘉图和马尔萨斯十多年的争论和友谊造就了经济学说史上的两位大师,这不正是学术批评所追求的最高意境吗?

本文选自《史潮与学风》

https://t.cn/A6xiwNSI

和金清鉴:退不退市到底谁说了算

上市公司股票在于流动性溢价,一旦被退市,流动性溢价也就跟随消失,加上退市壳资源价值清零,股价就会大跌,那么一家公司会不会被退市,谁说了算,就是一个大问题。

据媒体报道,通过9个月的查证,证监会查明,在*ST新亿实控人黄伟的亲自决策、组织下,*ST新亿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财务造假,追溯调整后,公司上述两年的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元,2019年由盈转亏。证监会拟决定对黄伟等合计处以2500万元罚款;并拟对黄伟、李勇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财务造假的事实盖棺论定后,*ST新亿却在公告中表示,本次收到的《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不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作为投资者,无法知晓*ST新亿缘何做出不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但是从上市公司角度出发,只要不退市,保住上市地位,尽管机会大小难以预测,但有可能咸鱼翻身,一旦被摘牌退市,要想翻身,也就失去了最后机会,问题是上市公司能决定自己自己不会被退市吗?,

针对*ST新亿公告,交易所是快速出击,打脸*ST新亿公告,上交所下发监管工作函指出,*ST新亿公告的相关表述不真实、不准确,请公司及时予以更正。公司股票可能被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对投资者影响重大。退市不退市对投资者影响重大,就在于退市与会影响股价,退市就会进入三板交易,流动性更差,股价可能更低,而不退市,股价走势就很难预测,*ST新亿是连续两个一字跌停,可见投资者对*ST新亿还是很谨慎的。

上交所并没有断言*ST新亿一定会因重大违法强制退市,而是可能被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不被退市,另一种是被强制退市,如果不被退市,信息披露就没有任何问题,如果后续被强制退市,等于*ST新亿公告不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出现了信披新问题,根据证券法规定,信息披露义务人披露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简明清晰,通俗易懂,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新证券法也明确了信披违规的法律责任,报送的报告或者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信息披露义务人最高可罚1000万元,责任人员最高可罚500万元,另外相关责任人还需要承担投资者损失赔偿责任,这岂不是自寻烦恼吗?

为什么交易所要发出灵魂拷问,在于据证监会查证,*ST新亿虚增2018年营业收入1338.54万元,利润总额129.11万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100%,利润总额绝对值的5.24%;虚增2019年度营业收入578.86万元、营业外收入7590万元,利润总额7931.21万元,虚增营业收入、利润额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的55.76%、253.99%。追溯调整后,*ST新亿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元,2019年由盈转亏,*ST新亿2018年、2019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虽然财务造假金额不是特别的大,但是占营收和利润比例并不低,说明财务造假的性质还是很严重的,值得注意的是公司18年每股亏损0.0165元,19年追溯以后亏损,20年每股亏损0.0867元,已经是连续三年亏损,从另一个角度看,公司两年亏损营收低于1000万元。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规定了7种重大违规违法退市,其中就有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根据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认定的事实,导致连续会计年度财务指标实际已触及《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终止上市标准,上市公司可能触及本办法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的,应当于知悉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或者人民法院生效司法裁判当日,向本所申请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停牌,及时披露有关内容,并就其股票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进行特别风险提示。*ST新亿公告不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显然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规定不相适应。

*ST新亿保住上市地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信息披露的准确性也是不能忘记的。

A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长期以来,一直被投资者诟病,也是监管重点关注的领域,可是很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依然模糊不清、不准确、不真实、不及时,影响到投资者很难做出投资决策,如何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一个是监管需要及时加强监管,只要出现用词模棱两可的信息披露,就应该及时出手,其次是根据证券法相关规定,予以重罚,只有重罚,才能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只有重罚,罚到疼,信息披露责任人才会主动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提高信息披露有效性意识不敢糊弄投资者,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注册制最起码的要求,提高信息披露质量,需要监管与时俱进。建制度、零容忍必须贯彻到日常监管当中。

免责声明:博主所发内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11月你好十一月文案❶光棍节提醒你丑,双十一提醒你穷❷让十一月的风吹走所有的不愉快❸♥️ ᎻᎬᏞᏞᎾ ,11月❹十一月的重要事:等摘下口罩,我一定跑着去见你❺
  • 双脚所踏,无非过往,恰逢中秋、国庆双节来临,你是否怀念家乡的那片热土,当月光倒入河心,星辰与思念对语,一百二十万故里儿女心心相依,共同陪伴新郑发展。#千年郑风韵
  • [鼓掌][鼓掌][鼓掌] 承轩堂中医经络调理机构,继续吸纳优质合伙人,继续创办专业中医经络养生馆,培养专业的国家健康管理师、中医健康管理师。[鼓掌][鼓掌][鼓
  • 我不知道這位同學當時的感受,但我真放松了!慧與我現在依然是交心的好友,經常關注各自的成長與進步,友誼就應該万歲的!說到信札,不能不說王羲之、王獻之、蘇東坡、黃庭
  • 7、我还是得不动声色地走下去,说这天气真好,风又轻柔,还能在斜阳里疲倦的微笑,说人生极平凡也没有什么波折和忧愁。——《飘》32、“你看那天上的云聚了又散,散了又
  • #刘宇宁一念关山##刘宇宁第1314条微博是给粉丝的直播# #摩登兄弟[超话]#有时候我们无需多言,让时间去证明一切,只要内心强大,只要你觉得是对的,就坚信自
  • 每家门店52支only成都德阳绵阳部分门店均参加哦快这个羊毛我已经安排好各路男朋友快冲‼️-沁爽杨梅奶芙云南大颗爆汁的杨梅与奶油顶一口就是巴适得板奶香与酸甜大颗
  • 就好像清晰地看清并承认自己的问题,是一种有能力的表现;允许自己脆弱是充满勇气的状态,是一种有力量的状态。但人们常常对脆弱有过多的误解,其中最常见的有:误解1 :
  • 2019年即将画上句点,这是年末两天滴记录:[心]2019.12.30[心]04:06天秤座♎️现在上升 ​​​05:58心宿二♏️现在上升07:08天蝎座♏️
  • #世界有声剧日# 世界各地的人们经常以看电视、电影或其他形式的视觉艺术来娱乐。有声剧最重要的特点是口语对话,通常会添加音乐和声音效果来增强聆听体验。
  • (4月9日,周六)下午14:30、16:30和18:30三个时间段,【M.A.X的工作日系列】的三款头像藏品【探险家Manta】、【电竞选手Anya】和【飞行员
  • 他们是商人,更是湘潭精神的传承者、实践者!立足大环境,置身大时代,意气风发的潭商俊杰,正以新湘人的光辉形象搏击商海,他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 #日常碎片plog# 开了一个3个小时唠叨的周会从美发店到优衣库再到民谣吧忘记戴耳机像个异类走哪里就把手机放耳边听生怕点到自己名字没错最后还是被点名批评了无所谓
  • 过好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在网络上躲在一个账号后撕天撕地还以为没人能奈你何。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这句话每个人都会写会念,但是又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
  • 还有西斯莱的风景,塞纳河碧波荡漾,枫丹白露的树林,绿叶上真有层次分明的颜色……没想到昨天还没收到哑舍的书就提前被剧透了结局,这个结局………虽然早已不报什么希望,
  • 象征着权威的一方给了暗示,那么潜意识将会把敏感的火苗激发。”透过全球化、全媒体、全方位的传播,世界各地的人们形成了这样的高度认同。
  • #山下智久[超话]#IG更新20220625#山下智久instagram# tomo.y9 10年以上前に、いつかは海外の現場の香りを肌で感じたいと思いその夢が
  • 而很多女人在穿着上很讲究很舍得花钱,却没有意识到长期使用劣质卫生巾的危害! 这是一位卖菜的阿姨,也许她没你外表光鲜,没你吃的好穿的好,但是别人的健康意识绝对比你
  • #北大教授称应积极鼓励男性参与家务#【北大教授:我们鼓励女性参与就业竞争,却很少鼓励男性参与家务】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披露的数据,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
  • 1、包装方式:江浙沪皖:精美礼盒+坚硬外箱;其他地区:水果网袋+精美礼盒+泡沫箱;3、关于快递:预售期间除偏远地区外大部分地区包邮,特殊情况请与客服联系;4、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