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生态环境标准化有哪些工作动态?一起来看重点

为进一步推进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标准化建设,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省环境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2021年11月生态环境领域有关国家标准、长三角地区地方标准制修订情况和标准化相关政策进行了收集整理,以便大家了解生态环境领域标准化的发展趋势和工作动态。

国家标准制修订情况
01
生态环境部发布1项国家推荐性标准和10项生态环境行业标准。1项国家标准为《乏燃料运输容器结构分析的载荷组合和设计准则》(GB/T 41024—2021)。10项生态环境标准包括《水质 28种有机磷农药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HJ 1189—2021)、《水质 灭菌生物指示物(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的鉴定 生物学检测法》(HJ 1190—2021)、《水质 叠氮化物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HJ 1191—2021)、《水质 9种烷基酚类化合物和双酚A的测定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HJ 1192—2021)、《水质 铟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1193—2021)等5项水质监测方法标准,《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防脆性断裂的安全设计指南》(HJ 1201—2021)、《钢制乏燃料运输容器制造通用技术要求》(HJ 1202—2021)、《短波广播发射台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HJ 1199-2021)等3项核辐射与电磁领域标准,《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工业固体废物(试行)》(HJ 1200—2021)1项排污许可标准以及《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标准(试行)》(HJ 1203—2021)1项其他生态环境标准。

图片
扫码或长按识别
可查阅该标准

02
生态环境部对7项生态环境行业标准公开征求意见。7项征求意见标准包括了《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 排污口分类(征求意见稿)》《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 溯源总则(征求意见稿)》《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 规范化建设(征求意见稿)》《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 排污口信息传输、交换(征求意见稿)》等4项入河排污口管理指南,以及《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口二维码标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卫星地球上行站(征求意见稿)》《报废机动车拆解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等3项技术规范。

长三角地区标准制修订情况

01
11月19日,2021年长三角统一地方标准(节能环保领域)立项评估论证会议召开。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提出的《重型柴油车排放远程监控技术评价要求》,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提出的《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NO、O3、CO)传感器法自动监测技术规范》《重型柴油车排放远程监控技术评价要求》《固定污染源废气 氯气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工业园区挥发性有机物网格化监测技术规范》等长三角统一地方标准通过专家立项论证。

02
江苏省发布《废水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参数传输技术规范》(DB32/T 4124—2021)《耕地镉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价规程》(DB32/T 4121—2021)等2项生态环境领域的地方标准。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对《电力和化工行业碳排放重点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电力和化工行业碳排放重点单位温室气体监测及报告指南(征求意见稿)》《焦化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征求意见稿)》《工业有机废气治理用活性炭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工业园区生态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等6项地方标准征求意见。

图片
扫码或长按识别
可查阅标准

03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甘薯淀粉加工废水还田利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规模羊场粪污处理与利用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开展意见征求工作。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对《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家具制造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等4项排放标准以及《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开展意见征求工作。

标准化相关政策

01
11月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意见第三十二条要求“全面强化生态环境法治保障。完善生态环境标准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制定出台更加严格的标准”。

02
11月9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深化生态环境领域依法行政 持续强化依法治污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强化制定实施标准的职能,进一步规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工作。严格执行落实污染物排放(控制)和风险管控等强制性标准。根据客观实际,持续完善国家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制修订国家生态环境标准,要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给予相关行业企业合理实施过渡期,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避免较短时间内频繁加严标准。针对行业污染重、经济占比高、社会影响大、实施时间长的排放标准,组织对其实施的环境效益、经济成本、治理技术与达标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标准制修订和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以及“有标准制定权的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应当积极推动对没有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特色产业、特有污染物,或者国家有明确要求的特定污染源或者污染物,补充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存在产业密集、环境问题突出,或者现有污染物排放标准不能满足当地环境质量要求,或者当地环境形势复杂,无法适用统一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情形的,应当积极依法依规推动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特有污染物,应当根据当地污染治理和环境质量改善要求积极推动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制定” 等要求。

03
11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要求“推进绿色设计评价标准体系,制修订100项绿色设计评价标准。建立健全清洁生产标准体系,组织修订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研究制定清洁生产团体标准管理办法。”

04
11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原料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坚持绿色低碳,顺应原料药发展新形势新要求,严格能效环保标准,推广绿色低碳技术装备,鼓励新建项目对标先进,推动存量项目技术改造升级,探索形成生产效率高、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碳排放强度低的绿色生产方式;完善原料药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引导企业开展绿色制造试点示范。

05
11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的通知,通知要求突出标准引领作用,对标国内外生产企业先进能效水平,确定高耗能行业能效标杆水平。参考国家现行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确定的准入值和限定值,根据行业实际情况、发展预期、生产装置整体能效水平等,统筹考虑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保持生产供给平稳、便于企业操作实施等因素,科学划定各行业能效基准水平。重点领域范围和标杆水平、基准水平视行业发展和能耗限额标准制修订情况进行补充完善和动态调整。

06
11月9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 省能源局印发《关于浙江省加快新型储能示范应用的实施意见》,意见要求完善储能技术标准体系,建立完善储能设施检测认证、质量监管和环保监督等相关标准体系,研究储能应用风险、使用规范,制定储能应急管理、环保等标准,强化储能设施全寿命周期监管。

来源 | 省生态环境厅法规处、省环科院

#碳达峰 碳中和##节能减排##双碳目标#
【关于产业园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分析】

  国际经验

  (一)现代环保主义兴起,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成为共识。早在1896年,瑞典科学家斯万就警告说,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会导致全球变暖,但一直未引起社会关注。直到上世纪60年代,以《寂静的春天》出版为起点,西方国家掀起了现代环保运动,才开始反思对自然“索取式”的传统发展模式,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发展的新模式。199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达成了《京都议定书》,确立了三个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灵活机制:联合履约、排放贸易和清洁发展。此后,虽然经历了《哥本哈根协议》草案未获通过、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等波折,但总体上,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的共识。

  (二)系统的顶层设计和法律法规体系有助于指导碳达峰、碳中和进程。2019年9月20日,德国联邦政府内阁通过了《气候行动计划2030》,并进而于2019年11月15日在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了《德国联邦气候保护法》,通过立法的方式确定碳中和的目标与时间;同年12月,欧盟推出《欧洲绿色新政》作为引领欧洲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指导文件;2020年3月,《欧盟气候法》草案被提交至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拟通过立法的形式确保各成员国实现碳中和目标。

  (三)产业结构轻量化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自发途径。随着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和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在比较优势的推动下,产业结构顺应各国的资源禀赋自然演化,经历了劳动密集型、资金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两轮转移之后,总体上形成了发达国家以第三产业为主、新兴市场国家以第二产业为主的全球产业分布格局。

  (四)新兴市场通过绿色低碳改造也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新兴市场国家产业结构普遍偏重,但一些国家通过绿色循环低碳改造,也探索出了主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自觉途径。韩国蔚山国家工业园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蔚山国家工业园是韩国于1962年开始建设的第一个国家级工业园区,以汽车、石油化工、造船、有色金属和造纸业等重工业为主要产业,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五)完善的碳交易市场体系。在世界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诸多实践中,碳排放权交易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市场经济手段之一。

  (六)强化碳税政策工具使用可能会成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增加税赋来提高含碳化石能源价格,以促进能效提高和资源节约利用,相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政策措施之一。

  (七)提前布局能源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能源转型的趋势是通过逐渐降低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碳排放,建立低碳甚至零碳的能源系统。零碳能源的实现,一方面是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另一方面是发展可再生能源。

  (八)绿色金融在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能发挥关键作用。通过金融可以有效引导资源流向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领域:一方面控制并收紧涉及化石能源行业的投融资,通过资本向传统化石燃料企业施压,迫使其向低碳燃料供应商转型;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等方式,支持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引导经济资源流向更环保的领域,以绿色投融资,促进能源转型、能源可持续性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国内现状

  (一)建立组织保障与考核体系。我国于2007年6月12日便成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国家应对气候最高议事机构。自“十二五”开始,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任务、重要领域和重大工程,分类确定省级碳排放控制目标。

  (二)制定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壮大,并逐步成为支柱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6.9%;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规模均居全球第一;风电、光伏发电设备制造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

  (三)注重能源结构调整与节能提效。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建立能效“领跑者”制度,健全能效标识制度;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强化节能法规标准约束,发布实施340多项国家节能标准。

  (四)探索低碳发展新模式。先后在10个省(市)和77个城市开展低碳试点工作,在组织领导、配套政策、市场机制、统计体系、评价考核、协同示范和合作交流等方面探索低碳发展模式和制度创新。

  (五)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我国是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成为全球“增绿”的主力军;2010年至2020年,全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约1.08亿亩;“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造林5.45亿亩、森林抚育6.37亿亩;截至2020年年末,全国森林面积2.2亿公顷。

  (六)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多边治理。作为《巴黎协定》(2015)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中国始终坚持多边主义,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所确定的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积极与全球各国开展气候对话和务实合作,截至2020年年末,中国已与35个发展中国家签署39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实践。积极参与国际《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制定《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推动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

  (七)完善法规政策体系。2010年,我国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14年,制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首个应对气候专项规划;2020年,启动编制《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2021年,我国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统筹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挑战和机遇

  (一)挑战。一是能源消耗大,碳排放总量偏高,减碳的压力偏大。产业园区通常是当地主要的经济产出集聚地和能源生产、消耗的大户,因而也就成为碳排放的高地。据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测算,2015年,全国213家国家级经开区的能源消费总计为3.89亿吨标准煤,占同期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0%;按照碳排放测算,则为12.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同期全国排放的9.4%,减碳的压力和空间均很大。

  二是碳排放以工业(包括能源活动)排放为主,减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偏大偏快。《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一次两年更新报告2016》测算,能源和工业生产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占我国碳排放的99.9%。不同于传统城市以人口聚集为主,开发区突出表现为产业集聚。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开发区也通常集聚了当地主要的制造企业,消耗着大部分的能源。因而,在碳排放结构上,工业排放一般占据开发区碳排放的大头。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存量企业的低碳改造和产业结构的低碳转型任务艰巨。一旦碳减排进程过快、要求过高,企业技术改造的成本负担沉重,如果再叠加改造的技术可行性受限,短期内对开发区经济增长的压力巨大。

  三是产业结构偏重,加剧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压力。近年来,在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要求下,各地纷纷调整产业结构,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但在当下,多数开发区的产业结构仍然偏重,高固投、高资本的行业仍主要集中在开发区,未来碳达峰、碳中和的任务艰巨。

  (二)机遇。一是节能减排基础较好,单位碳排放相对较低。据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保守测算,2015年,全国工业园区贡献了约50%的全国工业增加值,即117484亿元,其二氧化碳排放为282324万吨,由此估算出工业园区的平均碳排放强度为2.4吨/万元,比同期全国水平低39%。

  二是产业链集聚效应明显,资源循环利用和产业共生基础深厚。作为产业集聚的物理区域,产业园区一般围绕着一个或几个核心产业构建产业链条,集聚上下游企业,最终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地。因此,产业园区天然具备资源循环利用和产业共生集聚的禀赋,市场要素从上游企业向中下游企业传递的过程,本身就契合资源循环利用和产业共生的要求。

  三是能源、资源的消费需求和供给相对集中,低碳改造的交易成本较低,容易形成规模效应。在水电气热等公共服务供给和保障方面,多数产业园区通常采取管委会下属企业集中供给的模式,即园区管委会通过设立专门的企业,集中提供园区企业的水、电、蒸汽、天然气等能源和主要工业原料。因此,对这些公共产品供给方式进行集约式和低碳化改造,尤其是构建综合能源管理体系,统筹水电气热的循环生产和在不同时段的转换储备,在技术上和制度协调上都具有可行性。

  四是企业科技含量普遍较高、创新能力和市场意识较强,对低碳改造的微观基础相对扎实。产业园区汇集了当地的优势资源和企业,一定程度上是区域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体表现为:园区企业普遍具备一定的软硬件实力,不少企业甚至是行业龙头,具备开展低碳改造的意识和条件;部分园区不乏提供生产流程改造方案和服务的企业,低碳改造的产业生态相对完善。

  五是金融资源相对富足,低碳改造的资金支持相对有力。产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地,通常是金融机构关注和服务的重点,不少园区本身也是区域金融的集聚区,如泰达开发区汇聚了所有牌照类型的金融机构,是国内少有的“全牌照”开发区,金融业增加值占天津市的近五分之一。在“双碳”成为国家战略,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背景下,充裕的金融资源有力支撑了绿色低碳改造的进程。

  六是“双碳”战略提供了园区发展的全新赛道。我国经济转入新常态后,传统的模式需要转型,传统的市场需要切换和提升,产业园区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而“双碳”战略提供了全新的投资机会,培育了全新的市场需求,催生了一批新兴企业,也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产业领域。对于产业园区而言,既意味着新的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的机遇,更是存量企业改造升级的市场,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可以成为园区发展的主要方向。

  路径考量

(一)以市场力量为主,政府推动为辅,兼顾“双碳”工作的经济性和社会性。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要求把以往忽略的外部性重新施加给每个市场主体,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双碳”工作本质上是一个经济行为。当然,从事关全人类的生死存亡来看,“双碳”工作也同时具有社会性。因此,在推进“双碳”工作时,应充分发挥市场在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利用好政府在纠正市场扭曲和引导合理预期中的积极作用,兼顾绿色低碳、零碳发展的经济性和社会性。

(二)紧扣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结合区域实际,做好顶层设计。碳达峰、碳中和是未来三四十年持续推进的战略工作,因此,如何结合全球、全国的规划,同时符合区域发展阶段、资源禀赋、产业结构、财税实力等实际,制定园区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这对有序推进“双碳”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以能源系统重构为基础,建设综合能源体系,实现能源系统绿色清洁低碳化。鉴于能源消费形成的碳排放在产业园区排放中占据绝对的主导份额,园区减碳的首要任务必须是重构传统高碳、偏煤的能源系统,以煤改天然气为开端,大力发展光伏、风电、氢能等清洁能源,配套储能设施建设,加大外购绿电比例,理顺能源生产、传输、消费之间的价格形成机制,构建以传统能源为基础、多种清洁能源共同参与、各种能源形态智能转换的分布式能源综合管理体系,以此作为园区发展的基础设施,为推进园区低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四)以节能减排为抓手,引导存量企业流程再造和工艺重塑,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最终的实践主体。落

(五)市场竞争和政府引导共同推进园区产业结构升级和价值链提升,培育新兴“双碳”产业,引导建立循环共生发展,实现产业结构高附加值和绿色低碳化。

(六)善用金融配置资源的功能,打造绿色低碳金融生态。鼓励金融机构善用货币当局和监管部门的“双碳”政策工具,结合自身优势开发并不断丰富绿色低碳金融产品,提升服务“双碳”发展的能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绿色评级、咨询、保险、投融资等“双碳”金融机构,完善碳配额和碳减排交易市场,稳步扩大交易品种和市场规模,构建服务“双碳”、品类丰富、风险可控的绿色金融生态。

(七)开发碳税、低碳补贴等财税工具,引导企业节能减排和研发固碳技术、工艺。
(八)加强与周边城市一体化低碳改造,扩大循环利用范围,增大正向溢出效应。

责任编辑:原健凇
#产业园区#

【“暖冬行动”让咸阳城乡涌暖流】

刚过小雪节气,陕西各地明显冷了起来。

入冬以来,为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寒冷天气,聚焦群众冬季生产生活保障,咸阳市开展形式多样的“暖冬行动”,让城乡处处暖流涌动。

清洁取暖 凸显民生温度

统筹城乡群众生产生活,咸阳从保障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农业增产丰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五个方面,制定了包括22项具体任务的“暖冬行动”实施方案。

户外寒意阵阵,但在旬邑县土桥镇镇头村村民王本涛家,屋内暖意融融,炉具旁干净无尘。“以前烧煤取暖,又脏又呛;现在使用生物质燃料清洁取暖,温度提升快,下料速度与火力高低可以自由控制。”说起生物质燃料清洁取暖, 王本涛滔滔不绝。

室内温度上去了,如何更好留住暖意?咸阳市实施外墙保温工程,为墙壁穿上“保暖衣”。

拉毛墙面、粘贴板材、上抗裂砂浆、贴保温层……镇头村的梁忠宏和村民们忙了近3个月,为各家各户的外墙穿上“保暖衣”。“政府免费为我们做外墙保温,既保暖又美观,大家心里热乎乎的。”梁忠宏说。目前,土桥镇有四个村正在进行外墙保温施工。

镇头村党支部书记张红利说,经过外墙保温施工后的房屋,室温平均可提高3℃以上。这样既降低了村民冬季取暖成本,也提升了住房防风能力和隔音效果。

今年以来,咸阳市扎实推进农村清洁取暖专项行动,对农村地区取暖状况进行再次摸底,积极推进清洁化改造。

要想炉子烧得旺,还要保证燃气足。据统计,全市2021—2022年度落实天然气供应量7.09亿立方米,落实储气125.8万立方米,与上游储气企业签订天然气代储气量2066万立方米。

提前供暖 暖身更暖心

为保证市民过一个“暖冬”,经综合研判天气情况,咸阳市11月1日开始供热,同时不增加用户采暖费。

“今年供暖比去年提前了5天。家中有老人和小孩,早上起来房间很暖和,暖身也暖心。”咸阳市秦都区文彩舫小区的陈女士说。

今年,咸阳市主城区集中供热总面积约2910万平方米,主要采取市政供热和地热供热两种方式。市政供热方面,4家集中供热公司供热面积约2410万平方米;地热供热面积约500万平方米。

“为保证采暖质量,各供热公司全力以赴做好各类应对准备,加强对系统、设备的检查和维护保养工作,每日对辖区热网巡查不少于2次,同时加强燃煤储备,强化入户服务,确保城区人民温暖过冬。”咸阳市集中供热和燃气服务保障中心副主任曾仓振介绍。

此外,咸阳市应急管理局还专门制作冬季预防煤烟中毒和安全使用燃气宣传资料,切实增强群众冬季取暖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咸阳主城区提前供热的同时,各县区也早早准备,提前供暖。

长武县与甘肃省接壤,冬季格外冷。除了提前供暖外,长武县还克服困难,建起预备热源,确保“暖流不断”。

“供暖以来,县城集中供热入网单位90余家、小区50多个,涉及13560余户居民。新增集中供热机关单位和小区共11家,新增入网面积39万余平方米。截至目前,累计供暖面积达到127万余平方米。”长武县住建局局长计东红说。

与此同时,咸阳市拿出150万元,并向中央和省财政部门申请资金4617万元,专项用于受灾生活困难群众救助工作。

“到村‘六查’、入户‘六问’。咸阳的‘暖冬行动’,不仅仅停留在保证电、暖、气供应及供暖设备使用上,更要强化对脱贫户、脱贫监测户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关爱措施,把成效从‘暖人身’发展为‘暖人心’。”咸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魏志诚说。

联动发力 “暖冬”不停歇

11月11日,咸阳市2021年度网络消费品牌盛典暨“双十一”电商“暖冬行动”启动。全市13个区、县40余家电商企业分别对茯茶、苹果等优质特色产品进行展示促销,带动消费扶贫。“电商‘暖冬行动’太及时了!我们的线上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五成。”陕西亚虎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丽说。

人心向暖,岁月不寒。连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各行各业集中开展“暖冬行动”,用真心与真情为广大群众送去“冬日暖阳”。

市委办公室开展流动青少年宫进校园、农资供应保障进田间、党员帮扶慰问进农户、职业技能培训送技术、健康义诊服务送医疗、党建互联共建送政策“三进三送”系列活动。

市委政研室在帮扶的乾县梁山村为留守儿童、留村老人、低保五保户送去暖手宝、棉手套、电热毯等暖心礼包;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帮收帮种下田地,代办代跑入农户。

市农业农村局开展“百名主播果业咸阳产区行”,以全媒体宣传、品牌代言、线上直播带货等方式,进行产销对接,助力果农增收。

市文化和旅游局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乡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广泛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满足乡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市供销社多措并举有效保障农资供应,抓销售、抓储备,目前供应各类化肥13.7万吨,开展农资咨询服务20多次,参加群众3000余人。

市级领导带头,市县两级6万多名干部成立1902支服务队,帮助遭遇秋霖天气的群众抢收抢种,共抢收玉米8万余亩,采摘水果4万余亩,收获蔬菜及其他农作物1.2万余亩。

……

一个个温暖的家,一件件温暖的事,一张张温暖的笑脸,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落地见效……咸阳的“暖冬行动”,暖身,更暖人心。咸阳这座千年古都,正勾勒出一幅温暖的民生画卷。

(文章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综合警方布控信息、相关裁判文书与媒体报道,开车逃往江苏的沈某俊、陈某亮、马某齐均为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镇人,3人近年间均因涉嫌赌博或开设赌场而被刑事立案。唐山市
  • !!
  • 看来,对于美国政客来说,在新冠疫情中逝去的百万生命不算什么,在枪击中留下的遍地鲜血不算什么,只有政治私利与美式霸权才是他们的心头好。【国际锐评|还要多少生命倒在
  • (附市疾控专家采访)》比新冠病毒更可怕的,是对病毒的误解和恐慌看了知乎网友某上海中招人士的最高赞回答(图2)特别是这一段:“对咱个人来说,你封了,咱也听了,周围
  • 不过,斑马军团向他提供的一年合同还包括再续约一年的选项,阿根廷边锋可以在明年激活它。巴塞罗那据悉也对他感兴趣,但加泰罗尼亚豪门必须解决他们的财政问题,然后才能向
  • 熟悉豪哥的朋友都知道,我虽然擅长的是短线打板,但我从来都是中短结合来做交易的,会布局一些中线仓位来抓主升浪,在仓位配置上,一直都是三三四的分配,三成短线三成中线
  • 【新手必须收藏】当你进入股市就如同进入了战场,你将面对的是强大的对手,而这个强大的对手就是庄家(柚子机构、公私募团体、上市公等等)。张茵创业的本金是她之前工作时
  • 大抵知心有庭树,亭亭一如你风致——溱桑16.与你相爱时,我清白且勇敢17.想你是三分泉水七分月,把青山浩渺看遍,你独天下奇绝18.你应该是一场梦,我应该是一阵风
  • 我跟他接触的那一秒钟立刻发现自己做不到,我没办法接受他的殷勤,即使这是他为数不多的休憩时间。哪怕你安排一个高中锋(吴少聪,蒋光太)都比凌杰进球多,凌的特点是速度
  • 说好的降温其实也没降一直不停的雨☔️太容易让人颓废赶紧泡杯咖啡☕️躲进书房好好看书外面正兵荒马乱感觉自己像在苟且偷生祈求疫情赶紧结束珍惜这段不算忙碌的时间好好规
  • #飞鸟书店日记# 今日客流:35今日流水:¥780终于熬到了周六不用早起送大熙了,可是还是在七点钟被自己的生物钟唤醒了,不过昨天睡得挺好,大熙夜里也只闹了一次,
  • #企鹅兰登##企鹅豪华经典系列# 是不少企鹅读者的最爱~选了该系列的几部作品供大家欣赏。#PS笔刷[超话]##procreate笔刷[超话]##原画[超话]##
  • #聚焦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 【党代表参会笔记|资阳市委书记元方:奋力推动新时代资阳高质量发展】在迈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喜迎党的二十大的关键时刻
  • 戳链接即可参与活动或直接点击支持【你身边的“梵高”大师】项目:【经济日报:让数字藏品产业激活文创市场】经济日报刊文,数字藏品是数字经济与元宇宙发展的产物,是基于
  • 抢得都没信心了要[苦涩][苦涩][苦涩]上一次拍到还是在上一次,整整两个月了……[跪了][跪了] 需要闹钟⏰定时拍的个人难抢程度排行: 食研社>>老瞎=大玲=咸
  • 。。
  • #李泽言[超话]#【姐姐】(李泽言X你) (第一视角描写) (【姐姐(二)】:) ✨ 最近的李泽言有点奇怪,他总是旁敲侧击的问我一些关于年纪的问题。难道现在二
  • 院子不大,却一片生机不出家门就可以吃到纯天然的蔬菜满是丰收的喜悦真应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只要辛勤劳动就能收获满园果实看着玩得满身是土的狗子多了几分喜悦
  • 二十岁的我 生日快乐#宝宝的少女心#北极圈内游走,峡湾中逗留,极夜想要把时间无限延长,霓子在北极大教堂给所有的亲人和朋友们拜年并在此发来新春祝福㊗️愿所有我爱
  • #时代少年团[超话]#我突然发现,小炸的粉丝名都充满了家族感,养成系的祺轩,小气球和小海螺,都是小一开头;文鑫,比邻星和满月,都是天上的;我们的翔霖,深海和盐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