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专访冬残奥会开幕式导演沈晨#】3月4日,北京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上演。斑斓绚烂的色彩铺展在天地间,极致诠释着核心主题:生命的绽放。


“你会看见所有能想象到的颜色,它的背后是残疾人的内心世界。”开幕式导演沈晨说,“浪漫、温情、灿烂,是冬残奥会开幕式的美学思想。”


时间紧张是最大困难


2月21日,冬奥会闭幕式刚刚在前一天落幕,当天下午,冬残奥会开幕式演职人员转场进入鸟巢。此前,大家在顺义的一个模拟基地进行排练。


“前期的排练时间很紧张。”沈晨回忆,考虑到疫情防控等现实因素,约在1月下旬,演员才开始陆续抵达,2月8日前后全员到齐。模拟基地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场地并不足够标准,“它起码比鸟巢的场地小了二分之一,没有那么宽敞的空间,也没有超大的地面屏幕。”为了尽可能减少后期的修改,主创团队的前期预案必须力求准确,“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在通过仿真技术和预判来模拟排练,导演有时候要自己上去完成位置的变化。冬天天气寒冷,我们都希望残疾人演员不要太辛苦,也不希望进入鸟巢后再把方案从头调整,所以那段时间主创团队压力很大。”

2月23日,第一次联排上演,此后几乎每个夜晚,大家都在进行联排。“基本上,我们每天都会工作到凌晨4点,早上9点起来继续,几个核心主创都是连轴转。”沈晨说,“所有的残疾人演职人员都在和我们一起全力付出,希望能顺利把这次开幕式呈现出来。”


讲述残疾人自己的故事


2008年,沈晨担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下半场的总负责导演,那个时候,“我们想向世界打开一扇窗,展现我们5000年辉煌灿烂的文明。”2020年大年初三,沈晨接到参与冬残奥会开幕式的邀请,“大家当时铆足了心气,还在想能不能再创造一个像2008年那样精彩绝伦的夜晚。”


但随着创意的不断推进,很多想法随之改变。“世界人民已经了解了中国,了解了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有些话不再需要说了,那么今天的我们该向世界讲述什么?我们想用当代人的视角来描绘当代的中国、当代的北京。”沈晨说。具体到冬残奥会,“我们能不能更加倾向于残疾人本身、倾向于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真正走入残疾人的生活后,你会发现,他们的能量绝不亚于甚至能超越健全人,只是平时我们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我们想通过这次冬残奥会的开闭幕式,让世界上更多人关注残疾人,也展现中国人的人文情怀。”


在冬残奥会开幕式的约1000名演员中,残疾人的比例占到了30%左右。更早的时候,沈晨像很多人一样担心,和残疾人打交道,是不是应该注意哪些话不能说?他们会不会比较敏感?“其实不然。我们越是平和地对待他们,越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关系。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有中国人内心的那份情怀。大家添砖加瓦,都在为了一个目的而努力。”沈晨也想把这次亲身经历分享给更多人,“大家在和他们交流时,有些疑虑完全可以释怀。”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比起“残疾人演员”这个称呼,沈晨更愿意叫上一声“残疾人朋友”。“朋友”们带来了太多令他动容的故事:比如70多岁的夏伯渝老人,他是中国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第一人。进入鸟巢第二天,因为时间紧张,排练持续到了凌晨4点半。沈晨刚对工作人员说,请夏伯渝到旁边休息一会儿,但听到“准备”的指令时,老人家和小朋友们迅速到位;再比如演奏会歌的47名小乐手,他们都是盲孩子,从重庆远道而来,很多人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飞机。音乐奏响时,沈晨潸然泪下。


“孩子们只能通过触摸来熟悉乐器。健全人可以通过乐谱来记谱和了解作品,但他们需要先把音乐背下来,再学着演奏。40多人的乐队合在一起,没有指挥,靠的是心里的节奏。”沈晨知道,孩子们只是中国8000多万残疾人的缩影,“每一个残疾人要完成一项工作,背后付出的努力都比我们了解的还要多得多。”


主创团队想展现残疾人生活中原本的样子。对于国旗和国歌,每个人都深怀热爱,也有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听障人士也许无法听见或歌唱国歌的旋律,但他们可以用双手来舞动。开幕式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邰丽华带领约40名手舞舞者,“唱”出了心底的国歌;设计服装时,起初,“从艺术工作者的角度,我们不希望去暴露残疾人残缺的部位,我们觉得这是在讨观众的眼泪,或者说是在‘卖惨’。”于是,主创团队选择用比较唯美的方式把演员们装扮起来,但几天前的一次联排结束后,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打来了一通很长的电话。


“海迪主席对我说,一定要把夏伯渝老人的义肢展示出来,他的义肢不仅代表着残疾人的那份坚毅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是我们国家的自主产品,为什么不干脆表露一下呢?”沈晨被说服了,“如果全部掩盖掉,就缺失了残疾人的特点。转播时,我们会用中近景去展现很多细节,电视前的观众也许会有更加细致的感受。”会徽展示环节,导演组放弃了定做的服装,让几组故事的主人公都穿上了自己的衣服,要求不多,有春天的质感就行,47名盲孩子小乐手中,也有部分人没有戴盲镜。在艺术和真实之间,主创团队斟酌着微妙且温暖的平衡,“我们不想让他们觉得心里不舒服,也不要让观众不舒服。”

“中国式浪漫”依然在延续


从冬奥会开幕式至今的一个月里,“中国式浪漫”总让人津津乐道。冬残奥会开幕式上,中国元素依然贯穿始终。


“无论是舞美空间、视觉空间还是表演空间,我们始终在强调‘同心圆’的概念,它来自古老的中国文化,有‘团结、友谊、平等’的美好寓意,也吻合残健共融的理念。”沈晨解读,开幕式上,同心圆几乎无处不在:倒计时中,巨大的圆形天窗和地球构成了同心圆;会徽展示中,演员们站成同心圆;《冬残奥圆舞曲》中,视力障碍的孩子们泼洒的颜色变成现场的同心圆;圣火点燃后,所有演员欢呼着奔涌入场,又形成了5圈的同心圆……


“我们想传达一种中国式的浪漫人文,一种带有情感的哲思。我们寻找到同心圆,让大家不断聚焦、不断感受那份团结、友谊和打破壁垒后的共融。”沈晨说。


中国人的浪漫还在别处。3月4日,正逢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运动员入场式中,《梅花三弄》《渔舟唱晚》《彩云追月》等10首中国传统古典音乐作品被作曲家们巧妙改编,既带着“十全十美”的祝愿,也以国际化的交响乐语汇广迎来客,开放、自信、包容。如果观众们的观察力再敏锐些,会发现每个引导员身上都带着一个毛线编织的雪容融,它并非工业化的流水线产品,而是残疾人自己一针一针织就的,“虽然它很小,但我们还是希望能把更多的温暖带给大家。”(@北京日报 记者 高倩)

【冬残奥会开幕式导演沈晨:#用最绚烂色彩描绘生命的绽放#】3月4日,北京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上演。斑斓绚烂的色彩铺展在天地间,极致诠释着核心主题:生命的绽放。
“你会看见所有能想象到的颜色,它的背后是残疾人的内心世界。”开幕式导演沈晨说,“浪漫、温情、灿烂,是冬残奥会开幕式的美学思想。”


时间紧张是最大困难


2月21日,冬奥会闭幕式刚刚在前一天落幕,当天下午,冬残奥会开幕式演职人员转场进入鸟巢。此前,大家在顺义的一个模拟基地进行排练。


“前期的排练时间很紧张。”沈晨回忆,考虑到疫情防控等现实因素,约在1月下旬,演员才开始陆续抵达,2月8日前后全员到齐。模拟基地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场地并不足够标准,“它起码比鸟巢的场地小了二分之一,没有那么宽敞的空间,也没有超大的地面屏幕。”为了尽可能减少后期的修改,主创团队的前期预案必须力求准确,“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在通过仿真技术和预判来模拟排练,导演有时候要自己上去完成位置的变化。冬天天气寒冷,我们都希望残疾人演员不要太辛苦,也不希望进入鸟巢后再把方案从头调整,所以那段时间主创团队压力很大。”
2月23日,第一次联排上演,此后几乎每个夜晚,大家都在进行联排。“基本上,我们每天都会工作到凌晨4点,早上9点起来继续,几个核心主创都是连轴转。”沈晨说,“所有的残疾人演职人员都在和我们一起全力付出,希望能顺利把这次开幕式呈现出来。”


讲述残疾人自己的故事


2008年,沈晨担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下半场的总负责导演,那个时候,“我们想向世界打开一扇窗,展现我们5000年辉煌灿烂的文明。”2020年大年初三,沈晨接到参与冬残奥会开幕式的邀请,“大家当时铆足了心气,还在想能不能再创造一个像2008年那样精彩绝伦的夜晚。”


但随着创意的不断推进,很多想法随之改变。“世界人民已经了解了中国,了解了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有些话不再需要说了,那么今天的我们该向世界讲述什么?我们想用当代人的视角来描绘当代的中国、当代的北京。”沈晨说。具体到冬残奥会,“我们能不能更加倾向于残疾人本身、倾向于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真正走入残疾人的生活后,你会发现,他们的能量绝不亚于甚至能超越健全人,只是平时我们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我们想通过这次冬残奥会的开闭幕式,让世界上更多人关注残疾人,也展现中国人的人文情怀。”


在冬残奥会开幕式的约1000名演员中,残疾人的比例占到了30%左右。更早的时候,沈晨像很多人一样担心,和残疾人打交道,是不是应该注意哪些话不能说?他们会不会比较敏感?“其实不然。我们越是平和地对待他们,越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关系。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有中国人内心的那份情怀。大家添砖加瓦,都在为了一个目的而努力。”沈晨也想把这次亲身经历分享给更多人,“大家在和他们交流时,有些疑虑完全可以释怀。”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比起“残疾人演员”这个称呼,沈晨更愿意叫上一声“残疾人朋友”。“朋友”们带来了太多令他动容的故事:比如70多岁的夏伯渝老人,他是中国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第一人。进入鸟巢第二天,因为时间紧张,排练持续到了凌晨4点半。沈晨刚对工作人员说,请夏伯渝到旁边休息一会儿,但听到“准备”的指令时,老人家和小朋友们迅速到位;再比如演奏会歌的47名小乐手,他们都是盲孩子,从重庆远道而来,很多人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飞机。音乐奏响时,沈晨潸然泪下。


“孩子们只能通过触摸来熟悉乐器。健全人可以通过乐谱来记谱和了解作品,但他们需要先把音乐背下来,再学着演奏。40多人的乐队合在一起,没有指挥,靠的是心里的节奏。”沈晨知道,孩子们只是中国8000多万残疾人的缩影,“每一个残疾人要完成一项工作,背后付出的努力都比我们了解的还要多得多。”


主创团队想展现残疾人生活中原本的样子。对于国旗和国歌,每个人都深怀热爱,也有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听障人士也许无法听见或歌唱国歌的旋律,但他们可以用双手来舞动。开幕式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邰丽华带领约40名手舞舞者,“唱”出了心底的国歌;设计服装时,起初,“从艺术工作者的角度,我们不希望去暴露残疾人残缺的部位,我们觉得这是在讨观众的眼泪,或者说是在‘卖惨’。”于是,主创团队选择用比较唯美的方式把演员们装扮起来,但几天前的一次联排结束后,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打来了一通很长的电话。


“海迪主席对我说,一定要把夏伯渝老人的义肢展示出来,他的义肢不仅代表着残疾人的那份坚毅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是我们国家的自主产品,为什么不干脆表露一下呢?”沈晨被说服了,“如果全部掩盖掉,就缺失了残疾人的特点。转播时,我们会用中近景去展现很多细节,电视前的观众也许会有更加细致的感受。”会徽展示环节,导演组放弃了定做的服装,让几组故事的主人公都穿上了自己的衣服,要求不多,有春天的质感就行,47名盲孩子小乐手中,也有部分人没有戴盲镜。在艺术和真实之间,主创团队斟酌着微妙且温暖的平衡,“我们不想让他们觉得心里不舒服,也不要让观众不舒服。”

“中国式浪漫”依然在延续


从冬奥会开幕式至今的一个月里,“中国式浪漫”总让人津津乐道。冬残奥会开幕式上,中国元素依然贯穿始终。


“无论是舞美空间、视觉空间还是表演空间,我们始终在强调‘同心圆’的概念,它来自古老的中国文化,有‘团结、友谊、平等’的美好寓意,也吻合残健共融的理念。”沈晨解读,开幕式上,同心圆几乎无处不在:倒计时中,巨大的圆形天窗和地球构成了同心圆;会徽展示中,演员们站成同心圆;《冬残奥圆舞曲》中,视力障碍的孩子们泼洒的颜色变成现场的同心圆;圣火点燃后,所有演员欢呼着奔涌入场,又形成了5圈的同心圆……


“我们想传达一种中国式的浪漫人文,一种带有情感的哲思。我们寻找到同心圆,让大家不断聚焦、不断感受那份团结、友谊和打破壁垒后的共融。”沈晨说。


中国人的浪漫还在别处。3月4日,正逢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运动员入场式中,《梅花三弄》《渔舟唱晚》《彩云追月》等10首中国传统古典音乐作品被作曲家们巧妙改编,既带着“十全十美”的祝愿,也以国际化的交响乐语汇广迎来客,开放、自信、包容。如果观众们的观察力再敏锐些,会发现每个引导员身上都带着一个毛线编织的雪容融,它并非工业化的流水线产品,而是残疾人自己一针一针织就的,“虽然它很小,但我们还是希望能把更多的温暖带给大家。”
(北京晚报 记者高倩)

#2022全国两会聚焦# 【历年两会热词传递民生温度】

翻看近年政府工作报告,“灵活就业”“中等收入群体”“房住不炒”“户籍制度改革”“分级诊疗”“集中带量采购”“全国统筹”“第三支柱”等热词,既反映出鲜明的改革指向,更传递出可感可知的民生温度。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从“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等“五有”,到增加“幼有所育”“弱有所扶”后的“七有”,我国民生建设的范围进一步拓展,成效更加明显。

稳基本盘千方百计扩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六稳”“六保”之首。近年来,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规模相继突破700万、800万、900万大关,全国农民工总量接近3亿人,就业市场面临巨大挑战。
“稳就业”“保就业”“就业优先战略”“高质量就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年全国两会中“就业”一词居于民生热词首位。稳住就业基本盘、千方百计扩就业,始终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线。
2013年、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两年提出,“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2020年1万余字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仅“就业”就被提及39次之多。
如何稳就业、保就业,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拓渠道、稳岗位、保重点、优服务、兜底线”成为关键发力点。其中,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是拓展就业渠道的突出亮点。
“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鼓励科研人员创办企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更趋浓厚;“支持到新兴产业创业”“支持发展创业投资”,创业的领域不断拓宽深化。
作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等新词也开始走进大众视野。随着“双创”快速发展,“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快速成长,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与此同时,“快递小哥”“网络直播”“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岗位持续增加。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灵活就业”,2019年提出“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2021年提出“继续对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其间,《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相继落地,为灵活就业保驾护航。
统计表明,我国多年超额完成就业目标。仅2021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就达1269万人,同比增加83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目标任务,牢牢稳住了就业基本盘。
“我国包括零工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数以亿计。灵活就业既有利于降低摩擦性的短期失业或结构性长期失业,也能促进创新创业,成为劳动力市场培育新动能的有效渠道。”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成刚表示。

制度保障缓解养老后顾之忧

“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普惠型养老”“互助性养老”“居家养老”“长护险”“中央调剂制度”“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第三支柱”……近年全国两会中,关于养老的每一次“新提法”都直指缓解痛点,每一次“新改革”均回应民生关切。
作为“保命钱”的养老金,历来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从2013年到2021年,养老金“9连涨”“10连涨”“11连涨”……频频登上热搜榜。截至2021年,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已经实现17连涨。与此同时,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也在不断上调。
为确保养老金足额发放更有保障,“省级统筹”“中央调剂制度”“全国统筹”持续推进,更好实现互济余缺,发挥养老保险基金规模效应。“国资划转社保”“基金投资运营”动作频频,养老金池子不断扩容,基金保值增值能力进一步增强。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2019年、2020年、2021年我国连续提高中央调剂比例至3.5%、4%、4.5%。2022年1月起,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正式实施。
作为社保“第六险”,“长期护理保险”也是近年来出现的新词。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
2020年9月,《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截至2021年底,长期护理保险国家试点城市增至49个、参保超过1.4亿人,累计160万失能群众获益,年人均减负超过1.5万元。
“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也在蹄疾步稳推进。“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2021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被业内寄予厚望。
“推动发展个人养老金意义重大。”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出台落地,一方面有助于对冲人口老龄化对基本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造成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适应新就业形态的灵活性,提高“便携性”,增进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障。

努力破解看病难看病贵

“异地结算”“分级诊疗”“三医联动”“带量采购”……围绕破解老百姓看病买药难题,一系列新词陆续出现,反映医改正在走深走实。
分级诊疗体系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由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这是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

2014年、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相继提出,“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完善分级诊疗体系”。从2016年“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到2017年“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签约服务扩大到85%以上地市”,再到2019年“提升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努力让老百姓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带量采购”一词近两年热度也持续攀升。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机制,2021年提出采取把更多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等办法。
效果立竿见影。70万元一针,被“砍”到3.3万元一针!2021年12月3日,国家医保局公布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结果,诺西那生钠成功进入医保,实现天价罕见病药在基本医保准入的突破。消息一出,许多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家属喜极而泣。
数据显示,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品种增至2860种,74种新药进医保,其中谈判成功的67种独家药品平均降价61.71%,明显降低患者医药负担。
此外,“大病保险”“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异地就医结算”“公立医院改革”“互联网+医疗健康”等热词也层出不穷。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就业、养老、医疗领域的新词、热词,仅是全国两会释放民生暖意的缩影。“破解大城市住房难”“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职业教育改革”……全国两会期间,带着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代表委员纷纷提出真知灼见,推动相关改革加快向深水区挺进。
“2021年财政部承办的涉及民生方面的建议提案共有412件。”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日前表示。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用于养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住房等基本民生方面的支出近2万亿元。
迈上新征程,更多民生红利还将“落袋”。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设置上,民生福祉类指标数量最多,覆盖了就业、收入、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领域,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是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的。
春风送暖入人心。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将实现全国互认、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扩至全国……2022年3月1日起,一批新规正式实施,涉及个税、养老、医疗等多个民生领域。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承载着亿万人民的新期待,一张改善民生的新图景将再次展开。

来源 | 经济参考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自己开始接到电话后,需要2次核酸检测,且不能去安排好的西餐,所以有些失望打乱了计划的生气吧,深呼吸几次没什么大不了的,不是大事儿,其实并不担心会被感染,毕竟3针
  • 因为PP是惊喜舞台所以没有戴耳返,但live现场没有丝毫影响,在上台前你问… 哥哥姐姐们认不认识我啊?[悲伤]他们认识 他们会唱你的歌呐。孩子担心没人认出来吗?
  • 享受快乐时光的一些证据[绿马]清明小长假,公公婆婆出去玩儿了,终于有机会和老公一起带娃[虎爪比心]自己做了简易火锅,拍个照的功夫,我的位置就被小猫占了给鹅子买了
  • 高楼依然在城池林立栉比……​俯瞰,林荫错落有致,流溢着花香鸟语……晨光中,​熙熙春风送来和平鸽清脆的晨曲,还有那甜绵清新的气息……​嗅着绿茶淡淡的幽香,乘着鲜活
  • 梦想开一家自己的手帐店铺还有成为插画师~感谢奇妙的缘分让我们相识相遇呀[给你小心心] 企鹅联系:3157564014微✉️联系:December23yy书亦新品
  • 她现在主要的问题是身体不太灵活,行动比较慢,睡觉翻身有点费劲,她想问最近想更换沙芬酰胺,沙芬酰胺搭配什么药好,沙芬酰胺早期患者能否单独用药,它能不能和美多芭联合
  • 正衰反炽难为具颠义倒理向真意任从沧海桑田换研几忘尘通深密采薇齐&别裁【照见.生生】傅抱石先生说:“一切艺术的真正要素乃在于生命,且丰富其生命,有了生命,
  • 最近看上了款北欧风格置物篮,发现还是美国Target、亚马逊,日本朱士会社,麦德龙,山姆各大商超在售款,就是这款施多艾奇北欧北欧棉线置物篮,食品级棉,优质材料,
  • [微风]谢菲尔德大学[微风]To discover and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things中文译为“探索真理,知其所以然”。[微
  • ​​庚金正印日,甲己合土,偏财月,今天容易脸皮薄,错过发财机会,明天就暴富啊,只要再等一天。​​甲木正财日,财坐天乙贵人来合我,很利财运,进财,发工资,物资,但
  • 系列的最后是 REBUILD by NEEDLES 打造的连帽衫,拼接设计与下摆不对称细节延续了该支线的重制设计工艺,同时注入了 UNION ORIGINAL
  • #早安!工大!#一个男人梦见他和上帝一起走在沙滩上,他看到他的生命片段在天空闪现。”上帝答:“不,他向我祈祷了两次,我救了他两次,第一次我让一根原木飘过他的身边
  • 李天命发现,姜妃棂给他指引的方向,不只是神源之路这么简单。 这一路上凶兽蛰伏,毒虫遍布,但也正说明这里是灵气汇聚之地,灵粹生长之地。 火绫山温度很高,常
  • 6️⃣Milo+鸡蛋在大马还真的有这样的搭配哦!#马来西亚小助手# |8种超奇葩的谜之Milo吃法 美禄Milo的“终极”混搭吃法‼️最后一个是Milo的超超超
  • "Project:奔赴心中的乡野——湖南怀化溆浦北斗溪乡土景观设计Location:湖南怀化Design:山水比德【见合相亲名片编号5692 身份学历
  • 清晖园、顺峰山,今日含氧量高达90%头一回假期还夹杂着工作[裂开]我暂且称今天的关键词是:不会唱歌的记者不是一名好编导第一次跟老艺术家一起玩音乐!.之后就是假期
  • 中字头大基建:板块延续强势,跟踪:中国船舶、中国交建、中信重工等;水泥也有上佳表现,跟踪华新水泥,四川双马、海螺等,这些票都有一个共性,低估低位高分红,稳健朋友
  • 日本到底偷窃我国和其他国家多少技术,真不知道他们怎么有脸一提中国就说我们抄袭山寨的[允悲]。大化生产的“九天极水”“九九长生”包装饮用水还成为今年东盟博览会指定
  • 搞个置顶吧这里【燕鳞】也可以叫燕老师 最近在ES坑里 是个剑三6年老咸鱼光遇万年养老选手明日方舟戒败复吸秃头刀客塔平平无奇宗P饿死喵喵爱好人(mako 小咪 栗
  • 昆明 阵雨 14℃* 喜欢今天的天气,有潮湿的泥土味* 在这里碰到的好多人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之前我们就认识了* 喜欢可以肆意打闹不用在乎任何人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