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下二世马祖一禅师法嗣百丈怀海禅师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者,福州长乐人也。姓王氏。丱岁离尘,三学该练。属大寂阐化江西,乃倾心依附,与西堂智藏、南泉普愿同号入室。时三大士为角立焉。师侍马祖行次,见一群野鸭飞过。祖曰:“是甚么?”师曰:“野鸭子。”祖曰:“甚处去也?”师曰:“飞过去也。”祖遂把师鼻扭,负痛失声。祖曰:“又道飞过去也。”师于言下有省。却归侍者寮,哀哀大哭。同事问曰:  “汝忆父母邪?”师曰:“无。”曰:“被人骂邪?”师曰:“无。”曰:“哭作甚么?”师曰:“我鼻孔被大师扭得痛不彻。”同事曰:“有甚因缘不契?”师曰:“汝问取和尚去。”同事问大师曰:“海侍者有何因缘不契,在寮中哭。告和尚为某甲说。”大师曰:“是伊会也。汝自问取他。”同事归寮曰:“和尚道汝会也,教我自问汝。”师乃呵呵大笑。同事曰:“适来哭,如今为甚却笑?”师曰:“适来哭,如今笑。”同事罔然。次日,马祖升堂,众才集,师出卷却席。祖便下座。师随至方丈。祖曰:“我适来未曾说话,汝为甚便卷却席?”师曰:“昨日被和尚扭得鼻头痛。”祖曰:“汝昨日向甚处留心?”师曰:“鼻头今日又不痛也。”祖曰:“汝深明昨日事。”师作礼而退。师再参,侍立次。祖目视绳床角拂子。师曰:“即此用,离此用?”祖曰:“汝向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师取拂子竖起。祖曰:“即此用,离此用?”师挂拂子于旧处。祖振威一喝,师直得三日耳聋。自此雷音将震,檀信,请于洪州新吴界,住大雄山以居处。岩峦峻极,故号百丈。既处之,未期月,参玄之宾,四方麇至。沩山黄檗当其首。一日,师谓众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黄檗闻举,不觉吐舌。师曰:“子已后莫承嗣马祖去么?”檗曰:“不然。今日因和尚举,得见马祖大机之用,然且不识马祖。若嗣马祖,已后丧我儿孙。”师曰:“如是,如是!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子甚有超师之见。”檗便礼拜。﹝沩山问仰山:“百丈再参马祖因缘,此二尊宿意旨如何?”仰云:“此是显大机大用。”沩云:“马祖出八十四人,善知识几人得大机,几人得大用?”仰云:“百丈得大机,黄檗得大用,余者尽是唱导之师。”沩云:“如是,如是。”﹞有僧哭入法堂来。师曰:“作么?”曰:“父母俱丧,请师选日。”师曰:“明日来,一时埋却。”  沩山、五峰、云岩侍立次,师问沩山:“并却咽喉唇吻,作么生道?”山曰:“却请和尚道。”师曰:“不辞向汝道,恐已后丧我儿孙。”又问五峰。峰曰:“和尚也须并却。”师曰:“无人处斫额望汝。”又问云岩。岩曰:“和尚有也未?”师曰:“丧我儿孙。”师谓众曰:“我要一人,传语西堂,阿谁去得?”五峰曰:“某甲去。”师曰:“汝作么生传语?”峰曰:“待见西堂,即道。”师曰:“见后道甚么?”峰曰:“却来说似和尚。”师每上堂,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一日众退,唯老人不去。师问:“汝是何人?”老人曰:“某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某对云:“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狐身。”师曰:“汝问。”老人曰:“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师曰:“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曰:“某已脱野狐身,住在山后。敢乞依亡僧津送。”  师令维那白椎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聚议,一众皆安,涅槃堂又无病人,何故如是?
食后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黄檗便问:“古人错祗对一转语,堕五百生野狐身。转转不错,合作个甚么?”师曰:“近前来!向汝道。”檗近前,打师一掌。师拍手笑曰:“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沩山举问仰山,仰曰:“黄檗常用此机。”沩曰:“汝道天生得,从人得。”仰曰:“亦是禀受师承,亦是自性宗通。”沩曰:“如是,如是。”﹞时沩山在会下作典座。司马头陀举野狐话问典座:“作么生?”座撼门扇三下。司马曰:“太生。”座曰:“佛法不是这个道理。”问:“如何是奇特事?”师曰:
“独坐大雄峰。”僧礼拜,师便打。上堂:“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问:“如何是佛?”师曰:“汝是阿谁?”曰:“某甲。”师曰:“汝识某甲否?”曰:“分明个。”师乃举起拂子曰:  “汝还见么?”曰:“见。”师乃不语。普请钁地次,忽有一僧闻鼓鸣,举起钁头,大笑便归。师曰:“俊哉!此是观音入理之门。”师归院,乃唤其僧问:“适来见甚么道理,便恁么?”曰:“适来肚饥,闻鼓声,归吃饭。”师乃笑。问:“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如同魔说时如何?”师曰:“固守动静,三世佛冤。  此外别求,即同魔说。”因僧问西堂:“有问有答即且置,无问无答时如何?”堂曰:“怕烂却那。”师闻举,乃曰:“从来疑这个老兄。”曰:“请和尚道。”师曰:“一合相不可得。”师谓众曰:“有一人长不吃饭不道饥,有一人终日吃饭不道饱。”众无对。云岩问:“和尚每日区区为阿谁?”师曰:“有一人要。”岩曰:  “因甚么不教伊自作。”师曰:“他无家活。”问:“如何是大乘顿悟法要?”师曰:“汝等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莫记忆,莫缘念,放舍身心,令其自在。心如木石,无所辨别。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云开日出相似。但歇一切攀缘,贪嗔爱取,垢净情尽。对五欲八风不动,不被见闻觉知所缚,不被诸境所惑,自然具足神通妙用,是解脱人。对一切境,心无静乱,不摄不散,透过一切声色,无有滞碍,名为道人。善恶是非俱不运用,亦不爱一法,亦不舍一法,名为大乘人。不被一切善恶、空有、垢净、有为无为、世出世间、福德智慧之所拘系,名为佛慧。是非好丑、是理非理,诸知见情尽,不能系缚,处处自在,名为初发心菩萨,便登佛地。”问:“对一切境,如何得心如木石去?”师曰:“一切诸法,本不自言空,不自言色,亦不言是非垢净,亦无心系缚人。但人自虚妄计著,作若干种解会,起若干种知见,生若干种爱畏。但了诸法不自生,皆从自己一念,妄想颠倒,取相而有知。心与境本不相到,当处解脱,一一诸法当处寂灭,当处道场。又本有之性不可名目,本来不是凡不是圣,不是垢净,亦非空有,亦非善恶,与诸染法相应,名人天二乘界。若垢净心尽,不住系缚,不住解脱,无一切有为无为缚脱心量处,于生死其心自在,毕竟不与诸妄虚幻、尘劳蕴界、生死诸入和合,迥然无寄,一切不拘,去留无碍。往来生死,如门开相似。夫学道人,若遇种种苦乐,称意不称意事,心无退屈,不念名闻利养衣食,不贪功德利益,不为世间诸法之所滞碍,无亲无爱,苦乐平怀,衣遮寒,粝食活命,兀兀如愚如聋,稍有相应分。若于心中广学知解,求福求智,皆是生死,于理无益,却被知解境风之所漂溺,还归生死海里。佛是无求人,求之即乖;理是无求理,求之即失。若著无求,复同于有求。若著无为,复同于有为。故经云:不取于法,不取非法,不取非非法。””又云:“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若能一生心如木石相似,不被阴界五欲八风之所漂溺,即生死因断,去住自由。不为一切有为因界所缚,不被有漏所拘。他时还以无因缚为因,同事利益。以无著心应一切物,以无碍慧解一切缚。亦云应病与药。”问:“如今受戒,身口清净,已具诸善,得解脱否?”师曰:“少分解脱,未得心解脱,亦未得一切处解脱。”曰:“如何是心解脱及一切处解脱?”师曰:“不求佛法僧,乃至不求福智知解等。垢净情尽,亦不守此无求为是,亦不住尽处,亦不欣天堂、畏地狱,缚脱无碍,即身心及一切处皆名解脱。汝莫言有少分戒,身口意净,便以为了。不知河沙戒定慧门、无漏解脱,都未涉一毫在。努力向前,须猛究取,莫待耳聋眼暗,面皱发白,老苦及身,悲爱缠绵,眼中流泪,心里慞惶,一无所据,不知去处。到恁么时节,整理手脚不得也。纵有福智、名闻、利养,都不相救。为心眼未开,唯念诸境,不知返照,复不见佛道。一生所有善恶业缘,悉现于前,或忻或怖,六道五蕴,俱时现前。尽敷严好舍宅,舟船车轝,光明显赫,皆从自心贪爱所现。一切恶境,皆变成殊胜之境。但随贪爱重处,业识所引,随著受生,都无自由分。龙畜良贱,亦未定。”问:“如何得自由分?”师曰:“如今得即得。或对五欲八风,情无取舍,悭嫉贪爱,我所情尽,垢净俱亡。如日月在空,不缘而照。心心如木石,念念如救头。然亦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更无疑滞。此人天堂地狱所不能摄也。夫读经看教,语言皆须宛转归就自己。但是一切言教,祇明如今鉴觉自性,但不被一切有无诸境转,是汝导师。能照破一切有无诸境,是金刚慧。即有自由独立分。若不能恁么会得,纵然诵得十二韦陀典,祇成增上慢,却是谤佛,不是修行。但离一切声色,亦不住于离,亦不住于知解,是修行读经看教。若准世间是好事,若向明理人边数,此是壅塞人。十地之人脱不去,流入生死河。但是三乘教,皆治贪瞋等病,祇如今念念若有贪瞋等病,先须治之,不用求觅义句知解。知解属贪,贪变成病。祇如今但离一切有无诸法,亦离于离,透过三句外,自然与佛无差。既自是佛,何虑佛不解语。祇恐不是佛,被有无诸法缚,不得自由。以理未立,先有福智,被福智载去,如贱使贵。不如先立理,后有福智。若要福智,临时作得。撮土成金,撮金为土,变海水为酥酪,破须弥为微尘,摄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于一义作无量义,于无量义作一义。伏惟珍重。”  师有时说法竟,大众下堂,乃召之。大众回首,师曰:“是甚么?”﹝药山目之为百丈下堂句。﹞师儿时随母入寺拜佛,指佛像问母:“此是何物?”母曰:“是佛。”师曰:“形容似人无异,我后亦当作焉。”师凡作务执劳,必先于众,主者不忍,密收作具而请息之。师曰:“吾无德,争合劳于人?”既遍求作具不获,而亦忘餐。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语流播寰宇矣。唐元和九年正月十七日归寂,谥大智禅师,塔曰大宝胜轮。

药王孙思邈祖师的修道故事!

孙思邈是古雍州华原人。七岁上学,每天能诵读一千多字。二十岁左右时,他喜欢谈论庄、老及百家学说。洛阳的总管独孤信,在见了他之后感叹地说:“这是一个圣童,只怕他器大识小,很难被任用。”后周宣帝的时候,孙思邈以王室多变故的原因,隐居到太白山里去了。隋文帝辅政的时候,让他做国子博士。他称病不起,没有接受此职。他常常对周围亲近的人说:“再过五十年,应当有一个圣人出世,那时候我将助他济世救人。”

五十年后,唐太宗即位,把他召到京城,感叹他的容貌之年轻,对他说:“看见你,我因此懂得有道的人实在应当受到尊重,羡门、广成等神仙确实不是虚传。”太宗要授给他爵位,他坚辞不受。唐显庆四年,唐高宗召见他,请他做谏议大夫,他又坚辞不受。上元元年时,他托病请求还乡,高宗特赐良马给他,并把鄱阳公主的城邑赐给他居住。当时的名士,如宋之问、孟诜、卢照邻等,都以师弟的礼节待他。

卢照邻病了,住在孙思邈的住宅里,当时庭院前有一棵大梨树,卢照邻就为那梨树作了一篇辞赋。他在赋的序言中写道:“癸酉这年,我因病住在长安光德坊的官舍里,这里的老人说,这是鄱阳公主的城邑。从前鄱阳公主未嫁前就死了,所以她的城邑一直荒废着。当时的一位处士叫孙思邈,他通晓古今,学尽各种数术。他深谙道家的理论,他的学问深入不二,就像当今的维摩诘;至于推算天文历法,度量乾坤,则可以与洛下闳、安期先生相提并论。

他自称生于开皇辛酉年,已经九十三岁了。到乡间去打听他,人们都说他已经几百岁了。另外,他和人们一起谈论起周、齐的事来,清清楚楚,就像亲眼见过一样。以此为参照,就知他不止是一百岁的人了。然而他耳不聋,眼不花,神采奕奕。可以说是古代聪明博达长生不老之人。”

当时卢照邻负有盛名,不幸得了重病,他嗟叹每个人遭遇的不同,人的寿命竟如此的悬殊。于是他问孙思邈:“名医治病,其道理何在呢?”孙思邈回答说:“我听说善于论天的人,必定由这个人的本质而定;善于谈论人的人,一定要以天的道理为依据。天有四时的变化,五行的运转,寒暑交替。它运转时,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而为霜雪,张而为虹霓。

这是天地的规律。人有四肢和五脏,一醒一睡,呼吸吐纳,循环往复。流而为荣卫,彰而为气色,发而为音声。这是人体的规律。阳用其精,阴用其形,这是天和人相同的地方。等到失去这种正常现象,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为疣赘,陷而为痈疽,奔而为喘乏,竭而为焦枯。病情呈现在表面,病变却在形体内。这种道理同样可推及到天地,也是这样的。所以五纬盈缩,星辰失度,日月错行,彗孛流飞,这是天地的危病。寒暑不时,此天地之蒸否也。石立土踊,此天地之疣赘也。

山崩地陷,此天地之痈疽也。奔风暴雨,此天地之喘乏也。雨泽不时,川源涸竭,此天地之焦枯也。良医治病,用药石疏导,救人时才用针剂;圣人用道德来调和,用政事来辅助。所以,故身体有可治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他又说:“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诗经》上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说的是小心;‘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说的是大胆;‘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说的是行为的方正;‘见机而作,不俟终日’,这是心智的圆融。”他的文学造诣,如此超拔出群;他的道术也不可胜纪。

当初魏征等人受诏编修齐、梁、周、隋等五代史,恐怕有遗漏,就曾多次向孙思邈请教。他用口传授,像曾亲眼目睹一样。东台侍郎孙处约,曾经带着五个儿子孙侹、孙儆、孙俊、孙侑、孙佺去拜见孙思邈。孙思邈说:“孙俊应当首先显贵;孙侑应当显达得较晚;孙佺的地位最高,灾祸出在执掌兵权上。”后来都像他说的一样应验了。太子詹事卢齐卿,小时候向孙思邈请教人伦的事情,孙思邈说:“五十年后,你的官职可达一方诸侯之长,我的孙子会成为你的部下,你应当自己保重才是。”

卢齐卿后来做了徐州刺史,孙思邈的孙子孙溥,果然是徐州萧县的县令。孙思邈当初对卢齐卿说这话的时候,孙溥尚未出生,而他已预先知道了孙溥的事情。在孙思邈身上发生了许多这样奇异的事情。永淳元年,孙思邈逝去,死前留下话要薄葬,不准在墓中放任何殉葬品,不准用活着的牛羊祭奠。一个多月过去了,他的颜貌不改。举起他的尸体往棺材里装的时候,只剩下空空的衣服而已,他已尸解而去,当时的人都惊叹不已。

他撰写了《千金方》三十卷、《福禄论》三十卷、《摄生真箓》、《枕中素书》、《会三教论》各一卷。开元年间,又有人发现他隐居在终南山。曾经有一个神仙从天而降,对孙思邈说:“你所著的《千金方》,济人的功德也很广了。而用动物做药,残害的生命也太多了。你会成为一个尸解的神仙,但不能白日升天成仙了。”此后孙思邈以草木代替虻虫、水蛭做药,他作《千金方翼》三十篇,每篇有龙宫仙方一首。

从此,孙思邈时隐时现。咸通末年,山下一家村民,有一个十几岁的男孩,不食荤血,父母认为他喜欢善行,让他到白水僧院做了童子。忽然有一位自称孙处士的游客,在院中游了一周之后,从袖中取出一包汤药末交给童子说:“为我像烹茶那样煎这药。”药煎好之后,处士饮了一些,把余下的汤汁给了童子。童子觉得汤汁味道极美,希望再给他一碗。处士说:“这汤就是为你而煎的!”就把方寸这样大的一匙药沫再给他煎着吃。他向同伴们说了此事后,出门一看,发现处士已离去了。童子也腾空飞了起来。众人正在惊异之间,一看那煎汤的锅子,已变成金了。这以后也时常有人见到孙思邈。

资料来源:《太平广记·神仙二十一》
#道教###道教知识##涨知识##修行#

药王孙思邈祖师的修道故事!
孙思邈是古雍州华原人。
七岁上学,每天能诵读一千多字。
二十岁左右时.他喜欢谈论庄、老及百家学说。
洛阳的总管独孤信,在见了他之后感叹地说:这是一个圣童.只怕他器大识小,很难被任用。
后周宣帝的时候,孙思邈以王室多变故的原因,隐居到太白山里去了。
隋文帝辅政的时候,让他做国子博士。
他称病不起,没有接受此职。
他常常对周围亲近的人说:再过五十年,应当有一个圣人出世,那时候我将助他济世救人。
五十年后,唐太宗即位,把他召到京城,感叹他的容貌之年轻,对他说:看见你,我因此懂得有道的人实在应当受到尊重,羡门、广成等神仙确实不是虚传。
太宗要授给他爵位,他坚辞不受。
唐显庆四年,唐高宗召见他,请他做谏议大夫,他又坚辞不受。
上元元年时,他托病请求还乡,高宗特赐良马给他,并把鄱阳公主的城邑赐给他居住。
当时的名士,如宋之问、孟诜、卢照邻等,都以师弟的礼节待他。
卢照邻病了,住在孙思邈的住宅里,当时庭院前有一棵大梨树,卢照邻就为那梨树作了一篇辞赋。
他在赋的序言中写道:癸酉这年,我因病住在长安光德坊的官舍里,这里的老人说,这是鄱阳公主的城邑。
从前鄱阳公主未嫁前就死了,所以她的城邑一直荒废着。
当时的一位处士叫孙思邈,他通晓古今,学尽各种数术。
他深谙道家的理论,他的学问深入不二,就像当今的维摩诘;至于推算天文历法,度量乾坤,则可以与洛下闳、安期先生相提并论。
他自称生于开皇辛酉年,已经九十三岁了。
到乡间去打听他,人们都说他已经几百岁了。
另外,他和人们一起谈论起周、齐的事来,清清楚楚,就像亲眼见过一样。
以此为参照,就知他不止是一百岁的人了。
然而他耳不聋,眼不花,神采奕奕。
可以说是古代聪明博达长生不老之人。
当时卢照邻负有盛名,不幸得了重病,他嗟叹每个人遭遇的不同,人的寿命竟如此的悬殊。
于是他问孙思邈:名医治病,其道理何在呢?
孙思邈回答说:我听说善于论天的人,必定由这个人的本质而定;善于谈论人的人,一定要以天的道理为依据。
天有四时的变化,五行的运转,寒暑交替。
它运转时,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而为霜雪,张而为虹霓。
这是天地的规律。
人有四肢和五脏,一醒一睡,呼吸吐纳,循环往复。
流而为荣卫,彰而为气色,发而为音声。
这是人体的规律。
阳用其精,阴用其形,这是天和人相同的地方。
等到失去这种正常现象,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为疣赘,陷而为痈疽,奔而为喘乏,竭而为焦枯。
病情呈现在表面,病变却在形体内。
这种道理同样可推及到天地,也是这样的。
所以五纬盈缩,星辰失度,日月错行,彗孛流飞,这是天地的危病。
寒暑不时,此天地之蒸否也。
石立土踊,此天地之疣赘也。
山崩地陷,此天地之痈疽也。
奔风暴雨,此天地之喘乏也。
雨泽不时,川源涸竭,此天地之焦枯也。良医治病,用药石疏导,救人时才用针剂;圣人用道德来调和,用政事来辅助。
所以,故身体有可治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他又说: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诗经》上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说的是小心;‘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说的是大胆;‘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说的是行为的方正;‘见机而作,不俟终日’,这是心智的圆融。
他的文学造诣,如此超拔出群;他的道术也不可胜纪。
当初魏征等人受诏编修齐、梁、周、隋等五代史,恐怕有遗漏,就曾多次向孙思邈请教。
他用口传授,像曾亲眼目睹一样。
东台侍郎孙处约,曾经带着五个儿子孙侹、孙儆、孙俊、孙侑、孙佺去拜见孙思邈。
孙思邈说:孙俊应当首先显贵;孙侑应当显达得较晚;孙佺的地位最高,灾祸出在执掌兵权上。
后来都像他说的一样应验了。
太子詹事卢齐卿,小时候向孙思邈请教人伦的事情,孙思邈说:五十年后,你的官职可达一方诸侯之长,我的孙子会成为你的部下,你应当自己保重才是。
卢齐卿后来做了徐州刺史,孙思邈的孙子孙溥,果然是徐州萧县的县令。
孙思邈当初对卢齐卿说这话的时候,孙溥尚未出生,而他已预先知道了孙溥的事情。
在孙思邈身上发生了许多这样奇异的事情。
永淳元年,孙思邈逝去,死前留下话要薄葬,不准在墓中放任何殉葬品,不准用活着的牛羊祭奠。
一个多月过去了,他的颜貌不改。
举起他的尸体往棺材里装的时候,只剩下空空的衣服而已,他已尸解而去,当时的人都惊叹不已。
他撰写了《千金方》三十卷、《福禄论》三十卷、《摄生真箓》、《枕中素书》、《会三教论》各一卷。开元年间,又有人发现他隐居在终南山。
曾经有一个神仙从天而降,对孙思邈说:“你所著的《千金方》,济人的功德也很广了。
而用动物做药,残害的生命也太多了。
你会成为一个尸解的神仙,但不能白日升天成仙了。
此后孙思邈以草木代替虻虫、水蛭做药,他作《千金方翼》三十篇,每篇有龙宫仙方一首。
从此,孙思邈时隐时现。
咸通末年,山下一家村民,有一个十几岁的男孩,不食荤血,父母认为他喜欢善行,让他到白水僧院做了童子。
忽然有一位自称孙处士的游客,在院中游了一周之后,从袖中取出一包汤药末交给童子说:“为我像烹茶那样煎这药。
药煎好之后,处士饮了一些,把余下的汤汁给了童子。
童子觉得汤汁味道极美,希望再给他一碗。
处士说:这汤就是为你而煎的!
就把方寸这样大的一匙药沫再给他煎着吃。
他向同伴们说了此事后,出门一看,发现处士已离去了。
童子也腾空飞了起来。
众人正在惊异之间,一看那煎汤的锅子,已变成金了。这以后也时常有人见到孙思邈。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而我们,人手一瓶酒,在稍微有点刺眼的万千广告牌下,放声地唱着高中时流行的歌曲,唱累了就聊天,从生活聊到工作,从学校聊到社会,从101路车聊到高中回忆,从麦旋风聊
  • そういう自分への向き合い方もありなんじゃないかな、と思ってはいますね」 2023年1月福山:僕も自分の老後のことは考えていないかなぁ。世に出したいけど出せない人
  • HIROの社長復帰とともに、LDHに新たに加わった社外取締役や監査役のメンバーを見ると、LDHが危機意識を持って取り組んでいることがよくわかります」(ベテラン芸
  • 从日本参赛的スルーセブンシーズ(母5=父ドリームジャーニー、 祖父ステイゴールド)在GⅠ宝冢纪念直线上一度有过刹停的场面、跟イクイノックス只差一个脖子屈居第
  • less is more护肤Lixirskin打头阵!】Grow Gorgeous让秀发无懈可击!
  • 「凝结 · 二十」周年展览展出超过 100 件极具标志性的产品;通过展示品牌的发展历程,为来访者提供一个独特的机会,深入了解 CLOT 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除此
  • 在赢下半决赛获得巴黎奥运会参赛资格后,自己心里的压力就没那么大了。“2013年我第一次参加全运会,还拿到了75公斤级的第3名,那时觉得自己能在这样全国最高级别的
  • 浓墨重彩惑,多少悠悠断肠客,生死与共, 最后都殒没……      《路过人间》或许都这个样子,要明白,人会来就会离开,世上唯一不变是人都善变,爱都有期限。   
  • 不能一概而论地用幸运这个词,就抹平别人的所有努力,尽管我的努力,它可能不完/美,但你不能否认,这是我用心去做的一件事情。从上小学开始,每年放长假大概都要读一读、
  • ”  徐岁宁有些尴尬的说:“我不太会看男生的衣服。”  徐岁宁有些尴尬的说:“我不太会看男生的衣服。
  • 再看到真的感慨好多,虽然已经不玩了,忍不住想过你夺回惜夜落星城的样子,想象你当了城主之后穿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发型,想象你一个人怎么管理惜夜落星城,想象你此后
  • 尉迟源就难评,感觉他的死法特别牵强,非要说的话就是他是一心为了自己的恩人报恩,但是元天关立的人设是武力TOP,一对N不在话下的蚩尤旗,尉迟源这个帮斩断追兵更像是
  • ”(来自赵丽颖楚乔的采访)(19岁的采访)问“为了梦想什么都可以付出吗”答“值得就付出,不值得就不付出”问“梦想破碎了怎么办”答“碎了就碎了,没关系啊,就当是积
  • 这个事让我想起我第一次考工作的时候,我那天和他们去万佛寺,结果因为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大晚上去州医院输液,输到三点回家,第二天早上8点考试,当时我想拐了,没有休息
  • ღ( ´・ᴗ・` )[送花花]来“ICOS SP漫展02x 五只猫娱乐Mall”现场勾搭同好、扩列面基、绑定CP、cos约拍、游戏开黑、同好打卡集邮~在这里可以
  • ※Unauthorized reproduction prohibited. #一之濑美空[超话]##一之濑美空#8M纪念|会有一束光,一直照亮你从春天里的小小
  • 4Y10M29D四五快读第五册,41课真的蛮难的[汗]硬是把这些字拆开找认识的点,编小故事[汗]学完了这一课字,把两课词语都读完了(词语都是这一课的字)确实有一
  • #每日一善[超话]# [心]#每日一善# [心]#‍阳光信用# 走今天的路,过当下的生活;不慕繁华,不必雕琢,对人朴实,做事踏实;不要太吝啬,不要太固守,要
  • 我:[尴尬]游客:你是去天台寺了?我:我是满崽子,是不是蛮帅的,哈哈哈哈阿姨们:哈哈哈哈,帅是帅,你好像还没结婚吧。
  • 【好吃】置顶更新——❄️ I'm 辣辣冬甜唯(金旼炡/金玟庭/winter/김민정/민정이) 次团粉(SEVENTEEN/小次/次人/赛文婷) 是冬次双担ㅋ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