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5月,浙江萧山的中学生郑苗突然找到语文老师,鼓起勇气说出了藏在心底的一个大秘密。上午第二节课,班主任神情严肃把郑苗叫到一个小房间,房间里有两个陌生的男人正在等他。

这两个人是浙江萧山文管所的工作人员,原来此前郑苗的语文老师给文物部门打了一个电话,表示自己的学生在湘湖砖瓦厂捡到了一批原始社会的陶片、骨器和石器。

工作人员顿时觉得不可思议,一个中学生竟然能看出自己捡的东西是原始社会的,无论是否可信,他们都必须走一趟。

面对两位专业人士的询问,郑苗老老实实地把自己发现那些东西的经过讲述给他们听,刚讲了几句,两位专家就不由得四目相对,他们都相信了郑苗的话。

当时郑苗说了一句:“堆积层大概有一米左右。”

就是这句话让两位专家意识到,郑苗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对于考古知识起码有一定的了解,因为“堆积层”是考古界的专业术语。

原来早在几年前,郑苗就和他的小伙伴在湘湖砖瓦厂捡到一些骨器和石器了,当时只觉得好玩,每个人都收藏了不少。

上了初中后,在历史课上,当老师讲到原始社会那一章时,郑苗发现历史课本上石器、骨器的插图和他捡到的东西特别像,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捡到的东西很可能就是原始社会的文物。

而郑苗当时绝对不会想到,他的这一童年偶然发现最后竟然成了中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

当年的10月,针对这一原始社会遗址的发掘工作正式启动。由于遗址的旁边有一座跨湖桥,因此被命名为“跨湖桥遗址”。

工作开展后,考古队员很快就挖到了大量的陶片,当陶片上的泥土被清洗干净,陶片呈现出鲜艳的红色,上面还画着简易的太阳图案。

这让考古人员意识到,跨湖桥遗址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史前人类活动遗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些彩陶片,彩陶是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的,它是了解当时的人类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性参考之一。

离跨湖桥遗址仅100多公里的余姚河姆渡遗址就曾出土了几片彩陶片,而跨湖桥遗址出土的彩陶片是它的几十倍之多。

在对比了两个遗址出土的文物后,考古人员发现,无论是从器物的造型还是制作工艺来看,跨湖桥遗址都更为先进。这意味着,跨湖桥遗址很有可能是一种从未被发现的全新的史前遗址,如果真是这样,它的价值将不可估量。

可是,当这些文物被送去做了碳14鉴定后,全都傻了眼,因为研究结果显示,这些文物的年代大致在8000年前左右。

考古界几乎一致认为这个鉴定结果有误,因为河姆渡遗址的年代上限只有7000年,技术水平更为先进的跨湖桥遗址怎么可能还要早1000年呢?

在一片怀疑和争论中,跨湖桥遗址的发掘工作就这样停了下来。

当时考古队中有一名叫蒋乐平的队员,直觉告诉他,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他认为若想彻底揭开跨湖桥的秘密,就必须打破传统的认知,可是直到10年后,他才等到真正揭开秘密的机会。

2000年,国家筹备修建沪昆高速公路,当地的文物需要进行复查,在这个背景下,文物部门组织考古人员对跨湖桥遗址开展第二次发掘,巧的是,这次的领队正是蒋乐平。

经过一年多的前期准备工作,2001年5月,考古工作正式开始,这一次,他们收获颇丰,没几天就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和骨器等。

更让人惊叹的是,那些石器表面光滑、外观精美,显然这并不是单纯的手工磨制出来的,当时的原始先民一定是用了一种更加先进的工具打磨。

这一次,蒋乐平把文物送到了业内更权威的北京大学考古系,结果北大考古系经过碳14鉴定后,给出的年代依然是8000年左右,也就是说,11年前的鉴定并没有问题。

在经过全国各地40余名专家学者商讨后,跨湖桥遗址的年代问题总算确定了,只是还有一点始终困扰在所有人的心头。

相隔100多公里的两个原始社会遗址,跨湖桥遗址比河姆渡遗址早了1000年,为什么会产生更加先进的文明呢?

更重要的是,跨湖桥文化的源头在哪里?每一个文明都有是循序渐进地传承,然而跨湖桥文明仿佛就像凭空出现的,这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

任何“史前遗址”要想被冠以“史前文化”
的称谓,必须具备两个要素:一是具备一定的分布空间;二是在不同的分布地点要有相同特征的器物。

专家们决定扩大调查范围,终于在距离跨湖桥100多公里之外的浦江县和嵊州市分别发现了上山遗址和小黄山遗址,两处遗址的年代都在约1万年前。

这两处遗址的晚期都有跨湖桥文化的特征,出土的石器、陶器更是跨湖桥文化的典型器物。

这些迹象都能够确定两处遗址与跨湖桥遗址在地层上存在叠压关系。

2004年12月16日,跨湖桥遗址所代表的文化类型,终于被正式确认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一种独立的考古学文化,被命名“跨湖桥文化”。

历经15年的时间,这个8000年前的文明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同时也再一次打破了人们对于中国史前文化的认知。

1990年5月,浙江萧山的中学生郑苗突然找到语文老师,鼓起勇气说出了藏在心底的一个大秘密。上午第二节课,班主任神情严肃把郑苗叫到一个小房间,房间里有两个陌生的男人正在等他。

这两个人是浙江萧山文管所的工作人员,原来此前郑苗的语文老师给文物部门打了一个电话,表示自己的学生在湘湖砖瓦厂捡到了一批原始社会的陶片、骨器和石器。

工作人员顿时觉得不可思议,一个中学生竟然能看出自己捡的东西是原始社会的,无论是否可信,他们都必须走一趟。

面对两位专业人士的询问,郑苗老老实实地把自己发现那些东西的经过讲述给他们听,刚讲了几句,两位专家就不由得四目相对,他们都相信了郑苗的话。

当时郑苗说了一句:“堆积层大概有一米左右。”

就是这句话让两位专家意识到,郑苗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对于考古知识起码有一定的了解,因为“堆积层”是考古界的专业术语。

原来早在几年前,郑苗就和他的小伙伴在湘湖砖瓦厂捡到一些骨器和石器了,当时只觉得好玩,每个人都收藏了不少。

上了初中后,在历史课上,当老师讲到原始社会那一章时,郑苗发现历史课本上石器、骨器的插图和他捡到的东西特别像,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捡到的东西很可能就是原始社会的文物。

而郑苗当时绝对不会想到,他的这一童年偶然发现最后竟然成了中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

当年的10月,针对这一原始社会遗址的发掘工作正式启动。由于遗址的旁边有一座跨湖桥,因此被命名为“跨湖桥遗址”。

工作开展后,考古队员很快就挖到了大量的陶片,当陶片上的泥土被清洗干净,陶片呈现出鲜艳的红色,上面还画着简易的太阳图案。

这让考古人员意识到,跨湖桥遗址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史前人类活动遗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些彩陶片,彩陶是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的,它是了解当时的人类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性参考之一。

离跨湖桥遗址仅100多公里的余姚河姆渡遗址就曾出土了几片彩陶片,而跨湖桥遗址出土的彩陶片是它的几十倍之多。

在对比了两个遗址出土的文物后,考古人员发现,无论是从器物的造型还是制作工艺来看,跨湖桥遗址都更为先进。这意味着,跨湖桥遗址很有可能是一种从未被发现的全新的史前遗址,如果真是这样,它的价值将不可估量。

可是,当这些文物被送去做了碳14鉴定后,全都傻了眼,因为研究结果显示,这些文物的年代大致在8000年前左右。

考古界几乎一致认为这个鉴定结果有误,因为河姆渡遗址的年代上限只有7000年,技术水平更为先进的跨湖桥遗址怎么可能还要早1000年呢?

在一片怀疑和争论中,跨湖桥遗址的发掘工作就这样停了下来。

当时考古队中有一名叫蒋乐平的队员,直觉告诉他,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他认为若想彻底揭开跨湖桥的秘密,就必须打破传统的认知,可是直到10年后,他才等到真正揭开秘密的机会。

2000年,国家筹备修建沪昆高速公路,当地的文物需要进行复查,在这个背景下,文物部门组织考古人员对跨湖桥遗址开展第二次发掘,巧的是,这次的领队正是蒋乐平。

经过一年多的前期准备工作,2001年5月,考古工作正式开始,这一次,他们收获颇丰,没几天就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和骨器等。

更让人惊叹的是,那些石器表面光滑、外观精美,显然这并不是单纯的手工磨制出来的,当时的原始先民一定是用了一种更加先进的工具打磨。

这一次,蒋乐平把文物送到了业内更权威的北京大学考古系,结果北大考古系经过碳14鉴定后,给出的年代依然是8000年左右,也就是说,11年前的鉴定并没有问题。

在经过全国各地40余名专家学者商讨后,跨湖桥遗址的年代问题总算确定了,只是还有一点始终困扰在所有人的心头。

相隔100多公里的两个原始社会遗址,跨湖桥遗址比河姆渡遗址早了1000年,为什么会产生更加先进的文明呢?

更重要的是,跨湖桥文化的源头在哪里?每一个文明都有是循序渐进地传承,然而跨湖桥文明仿佛就像凭空出现的,这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

任何“史前遗址”要想被冠以“史前文化”
的称谓,必须具备两个要素:一是具备一定的分布空间;二是在不同的分布地点要有相同特征的器物。

专家们决定扩大调查范围,终于在距离跨湖桥100多公里之外的浦江县和嵊州市分别发现了上山遗址和小黄山遗址,两处遗址的年代都在约1万年前。

这两处遗址的晚期都有跨湖桥文化的特征,出土的石器、陶器更是跨湖桥文化的典型器物。

这些迹象都能够确定两处遗址与跨湖桥遗址在地层上存在叠压关系。

2004年12月16日,跨湖桥遗址所代表的文化类型,终于被正式确认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一种独立的考古学文化,被命名“跨湖桥文化”。

历经15年的时间,这个8000年前的文明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同时也再一次打破了人们对于中国史前文化的认知。
#这就是中国风##出道吧新星#

1990年5月,浙江萧山的中学生郑苗突然找到语文老师,鼓起勇气说出了藏在心底的一个大秘密。上午第二节课,班主任神情严肃把郑苗叫到一个小房间,房间里有两个陌生的男人正在等他。

这两个人是浙江萧山文管所的工作人员,原来此前郑苗的语文老师给文物部门打了一个电话,表示自己的学生在湘湖砖瓦厂捡到了一批原始社会的陶片、骨器和石器。

工作人员顿时觉得不可思议,一个中学生竟然能看出自己捡的东西是原始社会的,无论是否可信,他们都必须走一趟。

面对两位专业人士的询问,郑苗老老实实地把自己发现那些东西的经过讲述给他们听,刚讲了几句,两位专家就不由得四目相对,他们都相信了郑苗的话。

当时郑苗说了一句:“堆积层大概有一米左右。”

就是这句话让两位专家意识到,郑苗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对于考古知识起码有一定的了解,因为“堆积层”是考古界的专业术语。

原来早在几年前,郑苗就和他的小伙伴在湘湖砖瓦厂捡到一些骨器和石器了,当时只觉得好玩,每个人都收藏了不少。

上了初中后,在历史课上,当老师讲到原始社会那一章时,郑苗发现历史课本上石器、骨器的插图和他捡到的东西特别像,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捡到的东西很可能就是原始社会的文物。

而郑苗当时绝对不会想到,他的这一童年偶然发现最后竟然成了中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

当年的10月,针对这一原始社会遗址的发掘工作正式启动。由于遗址的旁边有一座跨湖桥,因此被命名为“跨湖桥遗址”。

工作开展后,考古队员很快就挖到了大量的陶片,当陶片上的泥土被清洗干净,陶片呈现出鲜艳的红色,上面还画着简易的太阳图案。

这让考古人员意识到,跨湖桥遗址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史前人类活动遗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些彩陶片,彩陶是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的,它是了解当时的人类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性参考之一。

离跨湖桥遗址仅100多公里的余姚河姆渡遗址就曾出土了几片彩陶片,而跨湖桥遗址出土的彩陶片是它的几十倍之多。

在对比了两个遗址出土的文物后,考古人员发现,无论是从器物的造型还是制作工艺来看,跨湖桥遗址都更为先进。这意味着,跨湖桥遗址很有可能是一种从未被发现的全新的史前遗址,如果真是这样,它的价值将不可估量。

可是,当这些文物被送去做了碳14鉴定后,全都傻了眼,因为研究结果显示,这些文物的年代大致在8000年前左右。

考古界几乎一致认为这个鉴定结果有误,因为河姆渡遗址的年代上限只有7000年,技术水平更为先进的跨湖桥遗址怎么可能还要早1000年呢?

在一片怀疑和争论中,跨湖桥遗址的发掘工作就这样停了下来。

当时考古队中有一名叫蒋乐平的队员,直觉告诉他,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他认为若想彻底揭开跨湖桥的秘密,就必须打破传统的认知,可是直到10年后,他才等到真正揭开秘密的机会。

2000年,国家筹备修建沪昆高速公路,当地的文物需要进行复查,在这个背景下,文物部门组织考古人员对跨湖桥遗址开展第二次发掘,巧的是,这次的领队正是蒋乐平。

经过一年多的前期准备工作,2001年5月,考古工作正式开始,这一次,他们收获颇丰,没几天就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和骨器等。

更让人惊叹的是,那些石器表面光滑、外观精美,显然这并不是单纯的手工磨制出来的,当时的原始先民一定是用了一种更加先进的工具打磨。

这一次,蒋乐平把文物送到了业内更权威的北京大学考古系,结果北大考古系经过碳14鉴定后,给出的年代依然是8000年左右,也就是说,11年前的鉴定并没有问题。

在经过全国各地40余名专家学者商讨后,跨湖桥遗址的年代问题总算确定了,只是还有一点始终困扰在所有人的心头。

相隔100多公里的两个原始社会遗址,跨湖桥遗址比河姆渡遗址早了1000年,为什么会产生更加先进的文明呢?

更重要的是,跨湖桥文化的源头在哪里?每一个文明都有是循序渐进地传承,然而跨湖桥文明仿佛就像凭空出现的,这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

任何“史前遗址”要想被冠以“史前文化”
的称谓,必须具备两个要素:一是具备一定的分布空间;二是在不同的分布地点要有相同特征的器物。

专家们决定扩大调查范围,终于在距离跨湖桥100多公里之外的浦江县和嵊州市分别发现了上山遗址和小黄山遗址,两处遗址的年代都在约1万年前。

这两处遗址的晚期都有跨湖桥文化的特征,出土的石器、陶器更是跨湖桥文化的典型器物。

这些迹象都能够确定两处遗址与跨湖桥遗址在地层上存在叠压关系。

2004年12月16日,跨湖桥遗址所代表的文化类型,终于被正式确认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一种独立的考古学文化,被命名“跨湖桥文化”。

历经15年的时间,这个8000年前的文明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同时也再一次打破了人们对于中国史前文化的认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今日份朋友圈状态文案1.是微风,是晚霞,是心跳,是无可替代2.不要回头看,大步往前走3.相遇且喜,离别莫悲4.初见乍惊欢,久处亦怦然5.爱意随风起,风止意难平6
  • 活动中,陕西省支援武汉第三批疫情防控医护志愿者李红艳为四点半课堂的孩子们做了题为《青春有梅骨,岁月自留香》的分享,讲述了她驰援武汉的故事。在活动现场,卧龙寺幼儿
  • 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你的生活空间,有你的旋转舞台,有你爱的,有爱你的,那就足够了,不要总跟自己过不去,不要纠结他人的评说,把开心攥在手心,把烦恼抛在身后。#平谷
  • #遵义身边事#【警察蜀黍“捡”萌娃】近日,特巡警大队在汇川区第三小学执勤时发现一名两三岁的小男孩在路边哭着找妈妈,特警队员蹲下身子轻声细语地询问小孩妈妈的信息,
  • 曾经在偶练说:我喜欢唱歌~的那个男孩@陈立农 如今啊,他不仅每逢生日都会举办生日会唱歌曲串烧给粉丝听,还翻唱了粉丝写给他的应援曲,并赋予它一个新的名字《桃浦男孩
  • 据悉,灰林䳭属雀形目鹟科石䳭属鸟类,体长12-15厘米。#江西一保护区首次发现鸟类新物种#[围观]】2月26日至3月1日,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连
  • 长相思 桐华 杨紫李镇西老师说自由是教育的灵魂,愿我们行走这一生不羁放纵、保持热爱与无限可能[拳头][嘿哈],深夜读书与工作,我们每一次与自由的灵魂对话都有无限
  •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 主持总经理邓魔王带着俩活宝,专业desu[许愿虎]〰️不知道麻麻们有没有烦恼过带宝宝出门溜达虽说是出门溜达,但是我觉得是个大工程,像焓宝这么大宝宝不会走路只能抱
  • #外语剧场# 사람은 어떤 일을 함에 있어서, 모든 정신을이 한 가지 일에 집중하여 처음부터 끝까지 게으름 피워야지, 다른 것을 보고 다른 생각을
  • 我们作为凡夫,都有想离苦得乐的心,然而在自己没有断除烦恼的情形下,在生死中无论生在哪里都不免受缠缚,一点真实安乐也没有,全都是苦,不是苦苦,就是坏苦、行苦;而一
  • 关于空杯~最近把工作以来所有的手写笔记本全部销毁了,整整9本,记录着我这一路从菜鸟变成老鸟,又变回菜鸟的点点滴滴,有时候断舍离也是一种仪式感,它标志着放下往事,
  • 抵御岁月侵袭 定格青春活力给你一份抗衰丽龄的正确打开方式⏰ “营养美肤天团”携手现身解锁宏邦奇亚系列的丽龄肌密分享抗衰新方案 拯救“油干垮”✨启动肌肤营养新法则
  • #凯院志愿者·微动态#新的一年,新的一学期,为了贯彻落实校园消防安全,提高全校师生预防火灾的安全意识,以及消防志愿者服务队能更好的开展工作,我校消防志愿者服务队
  • 值此新春佳节,我衷心祝愿广大好友们:欢欢喜喜迎新年,平平安安身体健,开开心心好运来,顺顺利利万事顺,幸幸福福吉祥到,快快乐乐过大年,团团圆圆阖家欢!值此新春佳节
  • 大家都知道每天交友是有限数的所以我们只有坚持才能让那个数字如你所愿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每天如果不能顶格也至少要有几个那么不久你将是被羡慕里面的一个|#任嘉伦请君#
  • 朋友圈置顶文案1、 电影会散场 但我们不会 —(配人海照) 2、 风太大了 也没有人听我说 —(配夜景照) 3、 原来没有争吵也可以走到散场 —(配人海照) 4
  • #有哪些台词让你记住了整部影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顾廷烨求婚台词:“吾倾慕汝已久,愿聘汝为妇,托付中馈,衍嗣绵延,终老一
  • 而在现在大数据下,某些app就像潜伏的间谍一般,可能你说了某一句话商家就会掌握了你的信息和诉求,并且针对性地为你广告推荐了。不仅能够实时得知自身身体状态,还能可
  • 或者说,他所有的温存,爱意,都不是留给她的……我其实,一直在俗世的烟火中修篱种菊。二月再见,三月你好二月,带走的是烦躁和疲惫,三月,带来的是希望三月,书一笔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