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宝歌 》
浅释
对佛法僧
三宝的礼赞

大家都很熟悉
《 三宝歌 》,

佛教界重大法事活动都是在
《 三宝歌 》声中拉开帷幕。

唱《 三宝歌 》
能建立我们对三宝的神圣信心。

这首歌里浓缩了佛教很多内容,
是对佛教信仰的总核心 ——

“ 皈依三宝 ”
内容的概括。

词作者太虚大师是近代佛教界泰斗,
民国年间佛教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一生为佛教改革贡献了非常大的力量。

曲作者弘一大师是一位近代的高僧,
在早年历尽尘世间的繁华之后,
放下一切出家。

其时,
他在世间的书法、
音乐、
戏剧方面都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

出家以后,
在佛教的行持上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是一位旷世奇才。

《 三宝歌 》
用了三段歌词
表达对佛、法、僧三宝的礼赞。

第一段是赞扬
“ 佛宝 ”。

“ 佛 ”梵文称为
“ 佛陀 ”,

歌词里是
“ 佛陀耶 ”,

“ 耶 ”
是梵文和巴利文的尾音。

“ 佛 ”
是觉悟的意思,

有三个特点 :
第一要
“ 自觉 ”,

就是自身明白、
洞悉宇宙人生的真理;

第二是
“ 觉他 ”,

像菩萨,
不仅自觉,
还能令众生觉悟;

第三是
“ 觉行圆满 ”,

就是说佛所修的觉悟之行,
对宇宙人生的洞彻,

达到了彻底、
究竟的境界。

第二是
“ 法宝 ”。

“ 法 ”
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理。

内容很广,
“ 二谛总持 ”、
“ 三学增上 ”,

都是法的内容。

一般来讲,
菩萨行的六度,

乃至八万四千种对治烦恼的法门,
都称为法,

因为只有彻见宇宙、
人生的真相之后,

才能知道心中所呈现的烦恼是什么,
然后再运用方法来对治它们。

所以,
法从认识的角度来说,
就是真理;

从修行的角度来说,

就是对治、
解脱烦恼的方法。

第三是颂扬
“ 僧宝 ”。

梵文的
“ 僧 ”叫
“ 僧伽 ”

( 念qié,
不是念jiā ),

是“ 和合众 ”的意思,
指依照佛陀的教法修行的出家众的教团,
主要专指出家人。

这个“ 宝 ”字就有无量的意思了。

我记得自己在武汉宝通寺皈依的时候,
道根老和尚给大家说皈依,

他说《 瑜伽焰口 》里
有一段对三宝的赞叹 :

“ 夫三宝者,
千生罕遇,
万劫难逢。

皈依者,
福增无量。

礼念者,
罪灭河沙。

譬如灵丹之妙药,
疗百病以蠲除 …… ”

《 法华经 》里
有个比喻
“ 盲龟遇浮木孔 ” :

一只瞎眼的乌龟在茫茫的大海里,
五百年才能浮到水面伸头呼吸一下,
结果一伸头正好遇到从海上漂过来的一段木头;

木头上有一个洞,
乌龟一伸脑袋,
正好伸到洞里去了,

你想想这个概率是多少,
就知道多么多么难。

世界上宗教信众最多的并不是佛教。

信佛教的人非常少,
信佛念佛的人在佛教里被称为
“ 人中芬陀利花 ”,

在《 观经 》里边讲 :

“ 若念佛者,
当知此人,
是人中芬陀利花。”

芬陀利花,
梵语是白莲花的意思,
象征着念佛人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

能够遇到佛法就是得到了无量的佛的无价珍宝,

因此,
《 三宝歌 》唱的时候,
不光要有对三宝的恭敬,

还要有富足感 :

我是一个拥有世界上最珍贵珍宝的人,
我是人中的芬陀利花,
我是佛亲自授记的,
我们大家将来必定成佛!

第一段对佛宝的赞叹 :

“ 人天长夜,
宇宙黮黯,

谁启以光明?

三界火宅,
众苦煎迫,

谁济以安宁?

大悲大智大雄力,
南无佛陀耶!

昭朗万有,
衽席群生,
功德莫能名。

今乃知,
唯此是真正归依处。

尽形寿,
献身命,
信受勤奉行!”

“ 人天长夜 ”,
以“ 人天 ”
概括六道——

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

“ 人天长夜 ”
实际上说的是众生长夜,
不是单纯地说人天,

是说所有的众生在生死的流转里面没有解脱的机会,

就像在漫漫的长夜里看不到光明。

“ 宇宙黮黯 ”,
宇宙,
是我们众生所生活的世界。

“ 黮 ”
念dǎn音,

比喻黑暗、
蒙昧。

“ 黮黯 ”,
是说众生因为心中有烦恼,

所以眼睛是蒙蔽的,
看一切都是黑暗的。

“ 谁启以光明 ”,
在人天长夜和宇宙黮黯这样的状态之下,

谁能够开启令我们解脱的光明呢?

“ 三界火宅,
众苦煎迫 ”,

“ 三界 ”,
指的是欲界、
色界、
无色界,

我们生活的娑婆世界称为欲界,
色界就是一些天人。

这是从众生的精神状态来分的。

欲界看重物质,
有很多的爱欲;

色界的天人,
已经断掉了爱欲,
但是还有物质形象,
有天人的色身;

到了无色界,
众生只有精神状态,
连形象都没有了。

普通众生轮回六道都不出这三界的范围。

“ 火宅 ”,
也是《 法华经 》的一个比喻,
比喻四面火起的房子。

这个火,
既有外在的火,

就是世间不安、
国土危脆、
各种各样的灾难和一些不吉祥的事;

同时内心也有无数的烦恼在煎熬我们。

所以,
内外交困,
就好像生活在已经着火的房子里。

“ 众苦煎迫 ”,

有很多苦在煎熬、
逼迫我们。

众苦,
佛教一般讲八苦 :

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

“ 谁济以安宁 ”,

谁能够给我们安宁呢?

这是第二问。

第一是谁给我们光明,
第二是谁能给我们救济。

接着答案说,
佛能指给我们光明,
给我们救济。

“ 大悲大智大雄力 ”,

这三个“ 大 ”
概括了佛的功德。

“ 大悲 ”,
悲是慈悲,
不恼害众生,
不忍众生受苦。

慈能与乐,
悲能拔苦,

给予众生快乐,
解脱众生的苦难,
就叫慈悲。

我们普通人讲慈悲,
可能因为对象是我的亲人,
是我的同修,
是我认识的人等等,
会有条件。

但是像观音菩萨,
是“ 无缘大慈,
同体大悲 ”,

没有条件,
不分彼此。

“ 大智 ”就是
“ 般若 ”。

这个般若智慧不是世间人所理解的那种聪明或者学识。

大家知道
“ 六度 ” ——
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
般若
( 智慧 )。

只有有了般若的时候,

前边的布施、
持戒等才能称为波罗蜜。

波罗蜜是什么?

到彼岸,
能够引导我们渡过生死的河流,
从生死轮回的此岸达到涅槃解脱的彼岸。

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这些跟其他的宗教是共通的,

但是
“ 般若 ”
是不共的,

只有具足
“ 般若波罗蜜 ”,

前面五度才能够把我们引向解脱的彼岸,
所以佛教里说,
六度中如果缺了般若波罗蜜,

前面的五度就像盲人一样 ——
“ 五度如盲,
般若如眼 ”,
没有般若波罗蜜没办法达到解脱。

“ 大雄力 ”,
大雄指伟大的英雄。

《 华严经 》里说,

“ 如来智慧不思议,
悉知一切众生心,
能以种种方便力,
灭彼群迷无量苦。

大雄善巧难测量,
凡有所作无空过,
必使众生诸苦灭,
栴檀林神能悟此。”

“ 大雄善巧 ”
就是形容有佛无与伦比的力量,
能够降服一切世间的邪恶势力。

“ 南无佛陀耶 ”,
“ 南无 ”
就是皈依、
顶礼。

皈依是入佛法门的第一步,
所以很重要。

皈依三宝,
身心就能够得到安宁、
解脱,

这是皈依三宝的威德之力。

在《 俱舍论 》里就说,

皈依以何为义呢?

救济为义,
救济众生是三宝的含义,
皈依三宝能够解脱众生的一切苦恼。

“ 昭朗万有,
衽席群生,
功德莫能名 ”,

是对佛陀功德的赞扬。

前面是发问,
总说佛有三种德行 ——
“ 大智大悲大雄力 ”,

然后表示自己对佛的皈命,

接下来是对佛的赞叹、
赞礼。

“ 昭朗万有 ”,
佛陀的智慧光明能够照耀一切。

这一句跟前面
“ 人天长夜,
宇宙黮黯 ”
是相对应的。

“ 衽席群生 ”,
“ 衽 ”
是衣襟,

“ 席 ”
是卧席

( 古人一般在地上铺席子 ),

“ 衽席群生 ”
是从我们古代的一个词
“ 衽席侍子 ”
化运过来的

( 这个词是说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
用衣襟将他包裹起来安置在床上,
好好地照顾 );

用母爱来形容佛陀对众生的关爱,
是说他用大慈悲来衽席群生,
使众生得到平安。

“ 今乃知,
唯此是真正归依处”,
是说我现在才明白,

只有佛才是我们真正要皈依、
能够皈依的地方。

“ 尽形寿,
献身命,
信受勤奉行 ”,

这告诉我们皈依不是暂时的,
它给我们确定了一个期限 ——
尽形寿。

我们只要还活着,
就不能放弃对三宝的皈依。

这里
“ 信 ”
是第一步,
信仰;

“ 受 ”
是接受佛陀的教法;

然后还要
“ 奉行 ”,

勤快地、
尊敬地照着去做。

“ 奉 ”,
是双手把它托起来,
表示尊重。

这句讲的是对三宝修学的层次。

第二段对法宝的赞叹 :

“ 二谛总持,
三学增上,
恢恢法界身;

净德既圆 ,
染患斯寂,
荡荡涅槃城!

众缘性空唯识现,
南无达摩耶!

理无不彰,
蔽无不解,
焕乎其大明。

今乃知,
唯此是真正归依处。

尽形寿,
献身命,
信受勤奉行!”

“ 二谛总持 ”,
谛就是真理,

二谛指真、
俗二谛。

佛教讲一切事物,

一般都用真、
俗来概括。

什么叫真谛?

佛陀能够证得的真理,
超越了世间的虚妄,
证得了真实,
叫真谛;

俗谛是我们所见到的世间的现象,
是虚幻的。

真、俗都是真理,

俗谛也是真理,
只不过凡夫迷于俗谛,
不能认识真谛;

菩萨真、
俗两谛都看得明白,

所以缘起不碍性空,
性空不碍缘起,

菩萨认识事物是从真、
俗两个方面。

“ 总持 ”,
就是涵盖一切法,
包含无量的含义。

佛法是以真、
俗二谛来总摄一切。

“ 三学增上 ”,

三学就是戒、定、慧 :

戒律防非止恶,
禅定使我们专心一处,
精神不散乱,
才能够开发智慧;

增上就是加强力量。

戒、定、慧能够在解脱道上助我们一臂之力,

使我们得到解脱。

“ 二谛总持,
三学增上 ”,

二谛是讲缘起性空、
真空妙有的关系,

三学是指修学的内容,
前面是认识论,
后面是实践论。

“ 恢恢法界身 ”,
“ 恢恢 ”,
广阔广大;

整个宇宙的存在都叫法界。

佛的法身是遍一切处的,
它和法界是等量的,

所以叫做法界身,
也称为法身。

恢恢法界身,
就是宽阔广大的法身。

《贤愚因缘经 卷一》(北魏沙门慧觉译、新译圆照法师)

二梵志受斋缘品第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初夜有二天。来诣于佛所。天人身光。照曜只桓。皆如金色。佛便随宜。演畅妙法。心意开悟。俱得道迹。头面礼佛。还归天上。
明日清朝。阿难白佛。昨夜二天。来觐世尊。威相昉着。净光赫奕。昔种何德。获斯妙果。
佛告阿难。迦葉如来灭度之后。遗法垂末有二婆罗门。受持八斋。其一人者。求愿生天。其第二人。求作国王。其第一人。还归其家。妇呼共食。夫答妇言。向受佛斋。过中不食。
妇复语曰。君是梵志。自有戒法。何缘乃受异道之斋。今若相违不共我饭。当以斯事语诸梵志。使驱摈汝不与会同。闻此语已。深怀恐怖。便与其妇。非时而食。
二人随寿长短。各取命终。愿作王者。持斋完具。得生王家。愿生天者。由破斋故。乃生龙中时有一人。
为王守园。日日奉送种种果蓏。此人后时。于泉水中。得一异奈。色香甚美。便作是念。我每出入。常为门监。所见前却。当以与之。如念即与门监受已。复自思惟。我通事时。每为黄门之所抴缩。当以与之。便用斯奈。奉贡黄门。黄门纳竟转上夫人。夫人得奈。复用献王。王食此奈。甚觉甘美。便问夫人。从何处得。夫人即时如实而对。展转相推。到于园监。
王复召唤。而问之曰。吾园之中有此美果。何不见奉。乃与他人。园监于是。本末自陈。王复告言。自今已后。常送斯奈。莫令断绝。园监启曰。此奈无种。从泉中得。敕使常送。无由可办。
王复告言。若不能得。当斩汝身。园监还出。至彼园中。忧愁懊恼。举声大哭。时有一龙。闻其哭音。变身为人。来问之言。汝有何事。悲哭乃尔。是事园监。具自宣说。
龙还入水。以多美果。着金盘上。用与此人。因告之言。可持此果以奉汝王。并腾吾意。云吾及王。本是亲友。乃昔在世。俱为梵志。共受八斋。各求所愿。汝戒完具。得为人王。吾戒不全生于龙中。今欲奉修斋法。求舍此身。愿索八关斋法。用遗于我。若其相违。吾覆汝国。用作大海。
园监于是。奉果于王。因复说龙所嘱之变。王闻此已。甚用不乐。所以者何。时世无佛法。又灭尽八关斋文今不可得。若不称之。恐见危害。惟念此理。是故愁悒。
王有大臣。最所敬重。王告臣曰。神龙从我。求索斋法。仰卿得之。当用寄与。大臣对言。今世无法。云何可得。王又告曰。汝今不获。吾当杀卿。
大臣闻此。甚怀惆怅。往至自舍。此臣有父。年老耆旧。每从外来。和颜悦色。以慰父意。当于是时。父见其子。面色改常。即便问之。何由乃尔。于时大臣。便向其父。委曲自说。
其父答曰。吾家堂柱。每现光明。试破看之。傥有异物。奉父言教。令他拖伐取而斩析。得经二卷。一是十二因缘经。二是八关斋文。大臣即持。奉上于王。
王得欢喜。不能自胜。便以此经。着金盘上。自送与龙。龙获此经。大用欣庆。便用好宝。赠遗于王。受持八斋。勤而奉行。命终之后。生于天宫。
人王亦复修奉斋法。寿尽生天。共同一处。昨夜俱来。咨禀法化。应时寻得须陀洹果。永息三涂。游人天道。从是已往。毕得涅槃。佛说是时。一切众会。欢喜奉行。

【白话文】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当时有两位天人于初夜时分来到佛的住所,他们身上的光芒将祇桓精舍照耀得金碧辉煌。佛便应机宣说妙法,他们心开意解,都证得圣果。于是天人以头礼佛,返回天界。
第二天清早,阿难问佛道:“昨天夜里两位天人来拜见世尊,形象威严明亮,净光炫耀。他们过去造了什么福德,才获得这种善妙的果报呢?”
佛告诉阿难:“迦叶如来灭度后,遗留下的教法接近隐没时,有两位婆罗门受持八关斋戒。其中一人希求生天,第二个人希求作国王。第一个人回到家中,妻子喊他一起吃饭,他告诉妻子:‘刚才受了佛戒,过了中午不能吃饭。’
妻子说:‘夫君是梵志,有自己的戒法,为什么要受异教的斋戒?今天你如果不听话,不和我一起吃饭,我就将这事告诉其他梵志,让他们将你驱除不再与你来往。’听了这话,此婆罗门深怀恐惧,便和他的妻子非时而吃了饭。
后来两个婆罗门随寿命长短都死去了。发愿做国王的那位,因守戒圆满得以投生国王家;发愿生天的那位,因为破斋的缘故,就生在龙族中。
当时有一个人,给那位国王看守园林,天天都要奉送各种瓜果。这个人后来在泉水中得到一个奇异的柰,颜色味道十分鲜美,便这样想:‘我每次出入宫廷,常常被门卫见到上前阻拦。应当把此果送给他。’按照所想就给了门卫。门卫接受后又暗自想道:‘我通报事情的时候,常常被宦官拖延。应当将此果送给他。’于是便将此柰,敬奉给宦官。宦官接受以后,转送国王夫人。夫人得到此柰,又献给国王。国王吃了此柰,觉得特别香甜,便问夫人:‘从哪里得到的?’夫人立即如实禀告。辗转推求,最后找到看园人。
国王于是召来看园人问道:‘我的果园中有这么好的果品,为什么不奉送给我,竟送给其他人呢?’看园人于是就把事情始末说了一遍。国王又吩咐道:‘从今以后,你要经常奉送这种柰果,不要间断。’看园人奏道:‘这种柰没有种子,是从泉水中得到的。大王令我经常奉送,恐怕没办法做到。’
国王就告诉他:‘倘若得不到此柰,就将你斩首!’看园人出了王宫回到果园,极为忧愁苦恼,放声痛哭。这时有一条龙听到他的哭声,就变成人形过来问道:‘你有什么难事,竟这样悲伤痛哭呢?’看园人把此事详细告诉了他。
龙回到水中,将很多甜美的果品放在金盘上,送给这个看园人。并告诉他:‘可拿这些水果奉送给你的国王,并传达我的意思,就说:我和国王原本是亲友,在过去世都是梵志,共同接受了八关斋戒,各自求取所愿。你守戒圆满得以转成人间国王,我守戒不圆满生在龙中。如今我想奉修斋法,以求舍弃龙身。所以希望你能找到八关斋戒教法,拿来给我。倘若不顺从,我将毁灭你的国家变成大海。’
看园人于是把这些果品奉给国王,又禀告了龙所嘱咐的这件事。国王听后非常犯愁。为什么呢?当时世上没有佛法,又灭尽了八关斋文,所以如今无法得到。如果不合龙意,又害怕受到危害。想到这些问题,所以愁闷。
当时有一位大臣最受国王敬重,国王告诉他说:‘神龙向我索要斋法,只有仰赖爱卿找到,再拿来送给神龙。’大臣回答道:‘如今世上无有佛法,怎么能弄得到呢?’国王对他讲:‘如今你如果弄不到的话,我就杀了你。’
大臣听了此话,心里十分忧愁,回到自己家中。这位大臣有一个父亲,年纪十分老迈了,大臣每次从外面回来总是和颜悦色,以宽慰父亲的心。这一次回家,父亲见儿子面色一改常态,便问他:‘什么原因令你这样呢?’于是大臣就将其中原委一一告诉老父。
他父亲答道:‘我家堂屋的柱子常常闪现光明,试着破开它看看,或许会有不寻常的东西。’他按照父亲的话,命人拖砍取来,剖开后得到二卷佛经:一卷是十二因缘经,一卷是八关斋文。大臣马上拿着奉送给国王。
国王得后喜不自胜,便将此经放在金盘上,亲自送给龙。龙获得此经,非常欢喜,拿出最好的宝物,回赠给国王。龙受持八关斋戒,精勤奉行,死后转生天宫。
国王也依斋法修行,死后生于天界。二人同在一处。昨夜他们一起前来,请教正法,蒙受教化,当下就证得须陀洹果,永远寂灭三恶趣的痛苦,自在转生人天善道。从这以后,必定获得涅槃。”佛说此经时,一切与会大众都欢喜奉行。

#不停寻求关系的人是可怜之人#
一个人如果分手之后,疯狂的找下一任,而且换得很勤,只能说明这人受伤很严重,影响到了此人的价值感,要拼命的找下一任来填补。
一个根本没受影响的人,不光不会疯狂找下一个,而是之前怎么样,后面就怎么样,不会因为这个人存在过而对自己产生任何改变。

并且真正的有魅力的人,在结婚前根本不秀恩爱的,只有生怕别人觉得自己没人爱的,才会拼命换对象,拼命寻求关系。 https://t.cn/RqzRO8Z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人生真的有太多无法逆转的苦难、很多事很多理,不是你不断地想就会弄明白的,你要知道人活着,就挺好[挤眼][并不简单][加油]今日10.3计划赶不上变化 起床刚开手
  • 想我一个小萌新还知道跑过去蹭奶……幸好他没发现……后来好像是遇到了一张能两个人一起坐的椅子,我就想拍张照,他就说带我去找打卡点,那我心说,那就去吧。无论多大年龄
  • #每日一善[超话]#[心]#每日一善# [心]#阳光信用# 过去的事,让它过去吧,我们错过了昨日的日落,再也不能错过今日的日出,保持平衡的心态,以最美好的心情来
  • 苏轼连用三典,告诉我们人生短促,为了蝇头微利,费尽精神,在这如梦一般短暂的人生里,实在是可笑。苏轼在禅悟中,从“有主有宾”到“无境无尘”物我相遇,物我消融,如天
  • 其实在人生的旅途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往往是知人口面不知心,很多人太会伪装了,你一时之间根本就看不出来,所以,当你在看透一个人的时候,也许对方已经给你带来了
  • 不要淋到雨啦,不然你会可爱到发芽喜欢就像是烟花升空,在心里zha开了花~我的意思是>我好喜欢你去见你的路上,阳光温柔,云朵可爱,想必风吹过来是甜的你一出现
  • 经常也有Linkedin上的猎头通过站内信联系我基本,linkdedin上的猎头基本素质还是可以的(至少懂英文嘛)综上,如果想要被猎头看上,最重要的是你要让第一
  • 出于麻醉风险+国情考虑,厨子完全不建议每年洗牙 (一线城市也许还有戏,但不普适呀)但也有一些情况是不洗不行的。国内有过鼓吹无麻醉洗牙的(最近不咋看到了)哪能指望
  • #禅修时_放下这样或那样的念头在禅修中,当我们非常明确地将心安住在当下的那一刹那,不把它和过去或未来的那一刹那相混淆,存在的就只是当下的清新,我们必须放下“这是
  • 由自然而造于浑然,由浑然而至于释然,才是行忘所行道乃毕。处处光明,即是《孙不二女丹经》中所说,"元神来往处,万窍发光明"的意思。
  • 5.宫崎骏曾经说过:当陪你的那个人要下车时,即使你在不舍,你也要心存感激,挥手告别,每个人的故事,开头都是极具温柔的,但往往故事的结尾都配不上整个开头,记住,每
  • 疫情居家隔离几个月,嘴里淡出个鸟了。所以,现在很想吃以上任选其一。
  • 对公开的医疗,过去两个交易日作业建议也是可以加,今天就起来了,今天不动,今天我个人在小加点半导体。事后想想还是好气,当时觉得不跟没见识的直男拌嘴,但是回过头想他
  • 再说说牛津树,那天在播放stuck in the mud,之前没读过,问了三四个问题,都能答出来,但是后来有一本问他,他好像不理解,可能之前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汇
  • 羡慕欧洲的足球氛围的浓厚,虽然全程我们两个亚裔女孩跟整个环境格格不入,但很享受其中,当然这样的经历一次就好,希望下一次是拿着提前买好的票大摇大摆地走进去[微笑]
  • ”6月15日,李女士告诉记者,在“红码”近三天后,自己终于在昨天转回绿码,“目前正在当地民警安排的宾馆等银保监会的工作人员来和我们沟通存款的事情,若是一直等不到
  • 【联合工行,微信推出银行储蓄功能】2019年下半年,微信在钱包入口低调上线了“银行储蓄”功能,彼时该功能仅对部分用户开放。查看如今在移动支付领域有两大王者,第一
  • 市商务局市场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商务(粮食)部门还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掌握恶劣天气和道路拥堵的相关信息,积极做好极端天气下,市场应急保供和安全生产工作
  • p1是我草拟的流程,价位和我的一些样图,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喜好来抉择,p2是今天中午恰如其分通过的审核,也是很巧了有需求和我联系就好最后,昨天的一番发言
  • 你不是我,怎知我走过的路,我心中的乐与苦。其实每天出门都是哭泣泣不想去学校,但是到学校门口,从来不流眼泪,自己淡定走进去,量体温晨检,自己走着回班级,我总是偷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