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农 人勤春早】2月21日,巨野县柳林镇去年建设的5000亩高标准农田里,井灌设施已投入使用,刚刚浇过的麦苗春意浓浓。“这几年,俺们从种到收全部实现机械化了,但最难的是浇地,扯四五捆电线还到不了地头,有时为占井,都是夜里扛着被子睡在井边看井。自‘高标田’建设后,机井电桩插上卡,地头‘水龙头’流出水。”说起“高标田”,柳林镇代楼村村民崔荣军一脸喜色。

据了解,柳林镇高标准农田项目涉及机井56眼、低压管道28000多米、高压线路2800米、道路铺设3000多米,按照“因地制宜、集中连片、整体推进”模式,大力开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开发。“原来地块小,种地很费事,村里年轻人都不愿意干。今年高标准农田地头都打井了,地下也埋上管子了,今年春耕大伙儿的干劲更足了!”柳林镇代楼村村民崔德枝说。

“目前,柳林镇5000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已全面完工投入使用,初步形成田成片、渠相通、路相连,惠及周边10余个村庄,受惠群众达万人,让农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实惠,高标准农田真正成为农民愿意种的稳产田、高产田!”柳林镇党委书记王阳峰告诉记者。

近年来,巨野县坚持集中连片、设施配套、整体开发利用的原则,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20年巨野县投资8000余万元建设的8万亩高标准农田已全面投入使用,涉及田庄镇、麒麟镇、龙堌镇、柳林镇等10个乡镇,项目区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及灌排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抗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目前,全县建设高标准农田达11万亩。

2月22日,核桃园镇乐土村的一块麦田地头上,村民王刘全对眼前正在建设的“高标田”充满期待:“以前田间小路一遇雨雪天,庄稼都拉不出来,现在沟、路、渠、井、闸、涵、电、泵井等设施齐全,每亩粮食增产个一二百斤不成问题。”

“核桃园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机井27眼、桥涵21座、路面土方基础3公里,井管建设很快完工,今年清明节前群众就可以灌溉春苗了。”核桃园镇党委副书记柳絮说。

高标准农田建设也加快了土地流转步伐。巨野县大义镇王店村是一个种粮大村,由于务农村民老龄化严重,村内不少土地出现了没人种、没人管的半荒状态,土地产值低。为了打破这一困境,2019年,村“两委”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对全村的土地实行托管服务。“村党支部成立合作社,对全村土地进行托管,统一管理。目前全村土地托管四千余亩,占全村的80%以上,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又大大提升了土地的产能产值。”王店村党支部书记王甫建告诉记者。同时,该合作社还通过实行土地集约化经营,服务周边五个村庄近两万亩农田。巨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天栋介绍,目前,全县土地流转率已达52.4%以上。

“外出打工久了,就不想回来种地了,10余亩地在自己手上也是浪费,还不如托管出去。”独山镇于楼村村民于晓明一家7口人,共有10余亩地,自己与孩子常年在外地打工,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4年前,他将地全部“托付”给了当地的农业合作社打理。“还别说,当年年底一算账,把我们一家人乐坏了,家里田地收入再加上在外打工挣的钱,足足有10余万,比往年全部收入多出两倍多。”于晓明说。

济宁任城区:手机上看住“口粮地”

□记者 王浩奇 通讯员 袁进 梁春峰

2月21日下午,济宁市任城区安居街道桥西村一块2亩多的撂荒地,一小时引来三拨人“光顾”,平时少人问津的农田里一时热闹起来。

事情要从一条匿名信息说起。“耕地不明原因撂荒。”当天下午3点多,一条配有两张现场图片的举报信息通过微信小程序上传到任城区耕地保护田长制监管平台。收到手机提示信息,村干部第一时间赶到;正在邻村巡查的街道自然资源所所长周平勇十多分钟后到达现场;区自然资源局耕保科和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大队工作人员根据平台导航紧急赶到。经调查得知,这块地在平台上已有“前科”。

“都怪我当时不懂政策,盲目行动,又给大家添麻烦了。”撂荒地主人张全国一边忙着挖沟排水,一边不好意思地解释。去年10月,张全国为增加收入,私自将农田挖成鱼塘建设垂钓项目。结果,没等鱼苗进塘,事情就被传到了监管平台,项目因实施后将改变耕地地类变更被立即叫停。他紧接着又将鱼塘填平,对地块进行了复耕。白忙活一个多月,不仅误了种粮农时,还因地处采煤塌陷区积了不少水,这才被迫撂了荒。他现在一边排水,一边等天气回暖,准备重新种粮种菜。

“守住全区耕地红线,我们时刻准备着。哪里有丝毫异常,都会通过耕地保护田长制监管平台触碰各级监管‘神经’,我们将立即前往处置。”任城区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大队副大队长贾宝群告诉记者,这次举报尽管存在误会,但他们没有白来,一是对此前问题的处置进程进行了回访,二是对村民进行了进一步的政策宣讲和复耕指导。

去年4月,任城区建立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田长制体系,构建“党政同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田长制”管理体系,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分层设置农田网格,建立以村(社区)为单位的网格化管理机制,由区长、镇长(街道办主任)和村(社区)主要负责人分别担任一级、二级和三级田长。一二三级田长分别以一季度、两周、一周为周期对负责区域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上报违法用地、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行为,通过“田长吹哨、部门报到”,实现土地违法违规行为“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

为规范“田长制”监管、提高工作效率,任城区以互联网和3S技术为基础,开发耕地保护田长制监管平台,通过线索上报、信息核实、违法研判、违法处置、绩效评价和综合监管等功能,实现耕地保护全生命周期监管。各级田长能够利用手机上的“田长制”APP实时上传违法行为,查看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情况。任城区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大队则能随时查看举报地块信息,对违法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行为做到及早处置。平台还能通过实时跟踪记录巡查轨迹,对开展巡查任务的田长进行有效监管。平台同时设有群众举报微信小程序,群众通过扫描公布在村里的二维码就可举报违法行为,实现“人人都是田长,指尖保护耕地”。

作为省级自然资源“数字赋能”试点项目,任城区耕地保护田长制监管平台上线半年共收到提报线索194条,已处置完成159宗。目前,当地正进行平台二期功能开发,新功能将引入监控摄像头、巡查无人机,自动抓拍、比图、识别,对疑似破坏耕地违法行为及时预警并上报各级田长,通过“人防+技防”实现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全天候无死角监控。

临沂费县:200亩麦田换种记

□记者 纪伟 通讯员 高云野

初春的沂蒙山,麦苗已蹿出20多厘米高。费县东蒙镇巨庄村村民王立志三天两头下地观察麦苗长势,“我种了十几年临麦4号,对这个品种的脾气比较熟悉,今年刚换了济麦23,得多上心。”

巨庄村有2700多人,人均土地一亩出头,但其中算得上良田的平坦耕地只有1400亩,大多是小麦与玉米轮作。王立志今年50岁出头,在村里是种庄稼的老把式,除了耕种自家的地,还从同村人手中流转了6亩多地,陆续购置了播种机等4台农机。“种了大半辈子地,但省里的专家却说咱种的地不大行,非让我换种子。”王立志回忆起换种之初的情景,直言当时颇有些不服气。

2020年,省农科院开始对口帮扶费县,派出了一大批专家来到田间地头,为沂蒙老区人民提供专业的农业技术支持,该院作物所研究员王旭清被派驻到巨庄村。

王旭清第一次来到王立志的麦地里,简单一交流,就看出了端倪。“老品种用了多年,自播自种,品种已经有些退化了,辛苦半年,小麦亩产也只有1000斤出头,我当时就推荐老王改种济麦23,亩产能到1600斤。”王旭清回忆说,但当时老王直摆手,表示改种新品种心里没底,还是老品种种着踏实。

庄稼人之间的事,总要在田地里见真章。去年麦收结束后,正是翻整土地种玉米的时候,王旭清在村里协调了十几亩地,种下了13个玉米新品种,作为推广良种的示范田。

巨庄村的玉米地过去几年常受锈叶病困扰,严重影响产量。去年,又到了锈叶病高发的时节,有些村民家的玉米遭了病,但十几亩示范田里的玉米,却长势喜人。

“当时我就觉得,这些专家还真是有两把刷子。”王立志说。去年冬小麦播种前,王立志找到了巨庄村党支部书记王立金,表示想试试专家带来的新麦种。8亩庄稼地,种上了济麦23。被事实说服的村民不只王立志,这一茬小麦,改换麦种的足足有200多亩。

除了让巨庄村的良田保持高产,王旭清还在推进一个更大的计划。去年9月,在省农科院的安排下,王旭清开始担任巨庄村的“第一村主任”,力争对该村的农业生产进行系统性提升,破题之举就是让巨庄村的小麦进行订单式生产。

“不同的小麦品种做出的面粉特点各异,强筋粉适合做面包,中筋粉适合做馒头面条。以前村民卖粮食时不作区分,面粉厂收购时就很头疼,因为这会导致同一个时间段做出来的馒头面条口感不稳定。”王旭清告诉记者,当地有一家左三姐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常年收购周边村庄的小麦,王旭清的同事龚魁杰就在该公司驻点帮扶。在两人的撮合下,这家公司计划与巨庄村达成订单生产协议,根据公司的生产需求,在巨庄村改种适销对路的麦种。这样一来,公司可以保证产品质量,村民卖粮的价格也能提升。(大众日报)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提质扩量增效,夯实强省之基】锚定关键目标 推动制造业争先进位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位于合肥新站高新区的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正开足马力忙生产。井然有序的无尘化洁净车间内,机械臂翻飞运作,一块块柔性屏相继下线。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新技术带来新订单,企业1月份产能接近10万片,2月份将有20万片,实现“开门红”。

维信诺所在的新型显示产业,是我省重点打造的新兴产业,是促进二产提质扩量增效的重要领域。二产发展好不好主要看制造业,衡量制造业竞争力,主要看质量、规模、效益三个维度。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实施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其中二产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提出了“4116”的关键目标,即打造4个万亿级产业、10个千亿级产业、10户千亿企业、60户百亿企业。“这是推动制造业争先进位、提升制造业占比的需要。”省经信厅负责人表示。

2021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两年平均增长7.4%,制造业增加值总量已居全国十强之列。但放在长三角的坐标系中观察,我省制造业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效益,与先发地区仍有相当差距。规上工业企业数量,我省为1.9万余户,江苏为5.1万余户,浙江为4.9万余户。全国制造业500强数量,我省为16户,江苏与浙江则分别为54户、77户。对标先进、争先进位,必须加快扩大制造业总体规模,提升质量效益。

制造业是经济命脉,是强省之基。做强做优做大制造业,关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关乎经济发展的行稳致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6.5万亿元、制造业占比达到30%左右。“这意味着全省制造业增加值要达到1.95万亿元,名义年均增速达到11.5%,实际年均增速8.9%。”省经信厅负责人分析,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增速高于“十三五”时期全省规上制造业年均增速,这是拉高标杆、“跳起来摘桃子”,必须付出艰苦努力。

聚焦三大领域 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所有市、县(市、区)7月底前要完成规上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及时发布评价报告;创新设立“亩均贷”,对“亩均英雄白名单”企业在金融服务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新的一年,我省亩均论英雄改革紧锣密鼓推进。根据省亩均效益评价联席会议部署,今年将实现全省规上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全覆盖。

促进二产提质扩量增效是系统工程,亩均论英雄改革具有重要牵引作用。聚焦提质扩量增效目标,我省将发挥投资稳增长调结构的导向作用,推动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10%左右,不断提升规上制造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发挥好亩均论英雄改革等牵引作用,全面提升开发区、产业园土地容积率,推动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

提质扩量增效,体现在具体产业优势上。我省将聚焦“新兴优势、基础支柱、特色先导”三大产业领域,聚力打造优势凸显、基础稳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新兴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带来换道超车的机遇,去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8.8%,高于全部规上工业13.4个百分点。今年,我省将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全产业链布局,深入实施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晶合晶圆二期等重大项目投产达效,加快大众汽车(安徽)、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中创新航等重大项目建设。

长期以来,基础产业贡献了我省近50%的工业利润。当下,基础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弯道超车的机会。“我们将鼓励各地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用,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投入,用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化手段进行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省经信厅负责人表示。今年,我省将继续深入实施“零增地”技改,确保全年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1000项。

先导产业对于安徽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空天信息到量子通信,从类脑智能到特色新材料,我省已在一批未来产业上抢先布局。发挥资源、技术、人才、市场、区位等优势,安徽科技创新势能将更好地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在未来产业中结出硕果。

实施六项行动 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将产业发展的目标化为现实,关键靠行动。我省将开展优质企业引育、优势产业壮大、产学研协同创新、数字赋能、质量提升和绿色发展六项行动,多路径做强做优做大制造业。

企业兴则经济兴,企业强则经济强。二产提质扩量增效、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最终要靠企业提质扩量增效来实现。近年来,我省持续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累计培育3200余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占全省规上中小工业企业17.7%的数量,贡献了28%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下一步,我省将下大力气培育优质企业,每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00户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00户左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80户左右、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5户左右。

在产业链、产业集群“抱团”竞争的背景下,“龙头+配套”成为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最优、最高效的路径。“我省在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家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声名鹊起,秘诀就是通过固链补链强链,拥有了完整产业链,形成显著的比较优势。”省经信厅负责人表示,将聚焦做强做优全产业链,培育5个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30个左右的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打造万千亿级产业体系,壮大安徽制造业发展新动能。

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必须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走好“科创+产业”路子。针对技术成果落地转化率不高、产学研协同主体供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我省将坚持以市场逻辑搭建创新平台、以资本力量耦合创新资源,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每年培育省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30个左右。

“数字+制造”“品质+品牌”“集约+循环”……随着六大行动的深入实施,安徽制造业将更新、更绿、更高级。二产提质扩量增效,将为高质量发展构筑新优势,推动安徽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via:安徽日报)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提质扩量增效,夯实强省之基】锚定关键目标 推动制造业争先进位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位于合肥新站高新区的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正开足马力忙生产。井然有序的无尘化洁净车间内,机械臂翻飞运作,一块块柔性屏相继下线。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新技术带来新订单,企业1月份产能接近10万片,2月份将有20万片,实现“开门红”。

维信诺所在的新型显示产业,是我省重点打造的新兴产业,是促进二产提质扩量增效的重要领域。二产发展好不好主要看制造业,衡量制造业竞争力,主要看质量、规模、效益三个维度。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实施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其中二产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提出了“4116”的关键目标,即打造4个万亿级产业、10个千亿级产业、10户千亿企业、60户百亿企业。“这是推动制造业争先进位、提升制造业占比的需要。”省经信厅负责人表示。

2021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两年平均增长7.4%,制造业增加值总量已居全国十强之列。但放在长三角的坐标系中观察,我省制造业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效益,与先发地区仍有相当差距。规上工业企业数量,我省为1.9万余户,江苏为5.1万余户,浙江为4.9万余户。全国制造业500强数量,我省为16户,江苏与浙江则分别为54户、77户。对标先进、争先进位,必须加快扩大制造业总体规模,提升质量效益。

制造业是经济命脉,是强省之基。做强做优做大制造业,关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关乎经济发展的行稳致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6.5万亿元、制造业占比达到30%左右。“这意味着全省制造业增加值要达到1.95万亿元,名义年均增速达到11.5%,实际年均增速8.9%。”省经信厅负责人分析,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增速高于“十三五”时期全省规上制造业年均增速,这是拉高标杆、“跳起来摘桃子”,必须付出艰苦努力。

聚焦三大领域 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所有市、县(市、区)7月底前要完成规上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及时发布评价报告;创新设立“亩均贷”,对“亩均英雄白名单”企业在金融服务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新的一年,我省亩均论英雄改革紧锣密鼓推进。根据省亩均效益评价联席会议部署,今年将实现全省规上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全覆盖。

促进二产提质扩量增效是系统工程,亩均论英雄改革具有重要牵引作用。聚焦提质扩量增效目标,我省将发挥投资稳增长调结构的导向作用,推动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10%左右,不断提升规上制造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发挥好亩均论英雄改革等牵引作用,全面提升开发区、产业园土地容积率,推动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

提质扩量增效,体现在具体产业优势上。我省将聚焦“新兴优势、基础支柱、特色先导”三大产业领域,聚力打造优势凸显、基础稳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新兴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带来换道超车的机遇,去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8.8%,高于全部规上工业13.4个百分点。今年,我省将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全产业链布局,深入实施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晶合晶圆二期等重大项目投产达效,加快大众汽车(安徽)、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中创新航等重大项目建设。

长期以来,基础产业贡献了我省近50%的工业利润。当下,基础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弯道超车的机会。“我们将鼓励各地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用,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投入,用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化手段进行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省经信厅负责人表示。今年,我省将继续深入实施“零增地”技改,确保全年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1000项。

先导产业对于安徽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空天信息到量子通信,从类脑智能到特色新材料,我省已在一批未来产业上抢先布局。发挥资源、技术、人才、市场、区位等优势,安徽科技创新势能将更好地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在未来产业中结出硕果。

实施六项行动 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将产业发展的目标化为现实,关键靠行动。我省将开展优质企业引育、优势产业壮大、产学研协同创新、数字赋能、质量提升和绿色发展六项行动,多路径做强做优做大制造业。

企业兴则经济兴,企业强则经济强。二产提质扩量增效、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最终要靠企业提质扩量增效来实现。近年来,我省持续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累计培育3200余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占全省规上中小工业企业17.7%的数量,贡献了28%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下一步,我省将下大力气培育优质企业,每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00户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00户左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80户左右、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5户左右。

在产业链、产业集群“抱团”竞争的背景下,“龙头+配套”成为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最优、最高效的路径。“我省在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家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声名鹊起,秘诀就是通过固链补链强链,拥有了完整产业链,形成显著的比较优势。”省经信厅负责人表示,将聚焦做强做优全产业链,培育5个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30个左右的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打造万千亿级产业体系,壮大安徽制造业发展新动能。

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必须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走好“科创+产业”路子。针对技术成果落地转化率不高、产学研协同主体供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我省将坚持以市场逻辑搭建创新平台、以资本力量耦合创新资源,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每年培育省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30个左右。

“数字+制造”“品质+品牌”“集约+循环”……随着六大行动的深入实施,安徽制造业将更新、更绿、更高级。二产提质扩量增效,将为高质量发展构筑新优势,推动安徽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安徽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5、隐居,是文化现象,也是商业现象,归根结底,是人心现象,不抓住要害,各色隐居小镇,都没什么活路,所以,我心目中的隐居小镇,一定是灵魂的聚集地,这些灵魂一定是有
  • 是这样的 我这人果茶只爱柠檬水和双响炮结果呢别的店双响炮不做热的 我们街上蜜雪冰城柠檬水冬天又不卖 但是蜜雪家双响炮是热的我一次次忍不住点 哈哈百试百灵 一如既
  • 可以说是让我彻底转念的一句话彻彻底底扭转改变了我对身体的看法[开学季][泪]小的时候只有一些轻微的感性经验感觉大家都喜欢好看的,美的长大以后又因为家庭,环境的业
  • 地址佛山魁奇一路9号 #精品阅读年度儿童读物类好书颁奖词# 孩童的世界里都有一个自己的想象王国,《探索频道儿童百科全书》里的极限现象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小读者的想象
  • 好在罗马高层还是支持穆帅的,如果接下来有球员再出工不出力,就算罗马进不了前四,他们也会被穆帅清洗,俱乐部管理层的支持,无疑是穆帅最后的依靠了。对罗马影响最大的,
  • 陈玘离开,47岁孔令辉走上新岗位,薪水曝光,胖子没白等他
  • 十三、直线行驶无需任何操作十四、左转弯1、 听语音,轻踩刹车,打左灯(三秒以上,灯灭补灯)看左镜2、 慢速行驶,跟前车保持车距3、注意看路口交通信号灯,直行灯亮
  • 小刀足彩 | 都灵德比领衔,大杂烩期次!
  •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感觉最近皮肤很好,开心。早上五点图1妈妈你别走图2好吧你赶紧走太墨迹了六六已经会在心里藏心事了昨晚睡前做好告别之后今早五点多点我洗脸的时候
  • 达磨祖师: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 愿充满虚空的所有一切众生都能够证悟遍知佛陀的果位,请诸位发起殊胜的菩提心的意乐,而如理地作意听闻,并且要将所听闻的内容纳入相续之
  • 所以最近更换了一套系统,在重新录入原来的数据,之后等数据完善以后再开放登录,新系统支持简洁主页模式,登录可以自定义自己需要的站点工具等。我在#转转# 发布了小米
  • 我们总在一场场饭食饭局中引用着各类红酒 要不要换一种方式 一种去除各类眼花缭乱食交融混杂下的饮用 可以灵犀的坚果 一枚黑巧麦芬 一些小水果… 此时 无论酒的味道
  • 所以你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要快乐啊,宁哥也希望我们都快乐的喜欢他。而且讲真,在微博上,以宁哥今时今日的公众形象,他不能和以前一样讲很多,我们要理解啊,但是
  • 我对祝嘉先生的认识始自祝老撰写的《书学史》。全书从唐虞到晚清;罗列书家二千余人,引用书目五百多种,对中国历代书法风格分类做了全面梳理,具备通史的结构体系,乃是中
  • 被误读的“咒语”,持咒能除魔,能消恐惧,还能……但是“有一种人”根本用不着持咒!#修行# 持咒者,咒即是我,我即是咒。持咒为求空心,但能空心,无须持咒。身处恶
  • 官星无根,说明在恋爱期间难以顺利与爱人牵手,会遇到较多的阻力,感情基础不稳定易左右摇摆。在婚后感情上与配偶的缘分较浅,难以很好融入婚姻生活中,感情烦恼较多,这是
  • 原来,徐悲鸿曾在中央大学任教时,为了让学生们临摹到最高水准的白描作品,特意将自己珍藏的《八十七神仙卷》拍成照片,给他们讲解其艺术价值,和自己得到此画的经过。逝世
  • 女人一定要明白,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百分百适合你的人,你自己足够好,才能拥有足够好的人,再亲密的两个人,也还是要保持独立,爱是轰轰烈烈,婚姻更多的只是平淡,没有谁
  • #戴斗[超话]#《无题一首》[鲜花] ——朝花夕拾场上官商勾结营中红黑联盟奸宄运筹帷幄鼠蛇挫败龙宫 戴 明 政 [微风]辛丑仲秋.戴斗惠风书画轩#中国##
  • 什么化妆?……玩梗要适度……留言要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