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在“中国”发现中国】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

2018年5月末的暮霭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匆匆踏上前往北京的火车,马不停蹄地约见了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将一沓研究材料激动又郑重地递到王巍手中。

那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发布前夜,考古学界内部对于即将披露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已有诸多讨论。浙江良渚、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的红山、山西陶寺、安徽凌家滩……实证着5000多年前中华文明初始时期的“满天星斗”。
  
可这一片璀璨星光中,却唯独不见河南的身影。所谓“中原地区文明洼地现象”的说法似乎再度被坐实。

探寻中华文明起源,这片被以“宅兹中国”四字铭刻在何尊之上的土地,不应该也不可能缺席。

“那份当时未公开发布的材料,正是河南郑州双槐树遗址的初步研究成果。”顾万发说,“王巍老师看后也认为非常重要,尽管仍需进一步论证,但我们都知道,属于河南的那抹隐秘而伟大的文明起源之星光,马上将不再黯淡……”

一场雨“冲出”的文明

在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巩义河洛镇,有个名为“双槐树”的小村庄。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它并不起眼,只是静默地居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等待与世人相视的一刻。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易经》中“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记载,更是广为流传。

诸多历史文献,都将最早的“中国”指向黄河流域的河洛地区。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原中心说”,也一度是学界的主流观点。但考古工作者们,迟迟未能找到过硬的实证材料。

王巍也一直有个“心结”。“在距今3700多年前,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中原地区在各个时期都有很重大的发现,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关键时期,怎么会没有文明起源迹象呢?”

1984年,河洛镇滩小关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命名为“滩小关遗址”,并未引起广泛关注。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一次擦肩而过。

20世纪90年代初,为配合基建,考古工作者对滩小关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回过头看,那次的发掘点其实距离双槐树遗址内环壕及一号宫殿都非常近,不过几米。”顾万发回想起来仍颇感遗憾,“要是当时再多布几个探方就好了。”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二次擦肩而过。

倏忽,又是10年。2003年,顾万发在花地嘴遗址主持考古发掘工作,一个雨天,无法开工,便和一同避雨的老乡闲聊起来。

“你们不就是在整天找瓦片吗?我们村多得是!”

“您是哪个村的?”

“双槐树。”

这个村庄离滩小关村并不远。顾万发一下提起兴趣,那里会不会真“有点好东西”?

又一个雨天,顾万发动身了。在双槐树村一个原本为引黄河水灌溉而挖,但并未启用的大型蓄水池,数日的雨水已将池壁冲塌,剖面上,不仅各式各样的陶片堆叠在一起,还暴露出房基、动物骨骼、石斧、石刀等遗迹遗物。

很快,随身携带的两个编织袋就装满了。顾万发和民工师傅一人扛起一袋,冒雨返程。

“我们俩,肩上是文物,脸上是雨水,身上全是泥。”顾万发说,走到一半,他的一只鞋底掉了,只能打赤脚,回到工作站才发现,脚上全是口子。“当时什么都顾不上了,只想着赶紧把捡回来的陶片洗干净。”

通过综合判断,双槐树村发现的陶片明显属于仰韶文化风格,并且器物的等级较高。顾万发立刻意识到重要性。“那感觉简直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像农民看到了丰收的麦浪。”

此后的钻探发现,滩小关遗址仅是双槐树遗址东北部的一角。双槐树遗址被确认并命名。

但考古发掘工作的具体开展还需多方商榷。惊鸿一瞥后,双槐树重归静默,俯瞰大河滔滔。而顾万发也在密切注视着双槐树,静待最佳契机。

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2013年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寻找中国丝绸之源——郑州地区仰韶时代中晚期考古学文化面貌与文明起源问题研究”课题启动,对双槐树遗址及其周边区域进行规模化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

既为“寻丝绸”,也为“找源头”。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双槐树遗址的一系列重要遗迹现象被持续揭露出来。

2020年春夏之交,这座由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迎来揭开神秘面纱的时刻,穿越5300年时光,铺陈在世人眼前。

——这是一处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的都邑性聚落遗址,周边的青台、汪沟和洛阳的苏羊、土门等多个遗址,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

——这里现存面积高达117万平方米。遗址被内壕、中壕、外壕三重宽大的环壕围绕,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三重环壕曲度一致,工程量巨大,显然具有规划的同时性。而这种形制的规划可能蕴含有一定的高等级礼制概念。”顾万发说。

——这里有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宫殿”,多处院落建立在大型版筑夯土地基之上,门塾台阶、一门三道。“这种大型院落的空间组织形式连同大型居址构成的‘前朝后寝’式的宫城布局,开创了中国宫室制度的先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努说。

——这里有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区,目前发掘的4排大型房址,其间有巷道相通,其中最大的房子面积达220平方米,即使放到今天看也属于“豪宅”,可见居住者身份非同一般。在居址区的南部,两道370多米长的围墙与北部内壕合围形成了一个18000多平方米的半月形结构,其南段两端围墙组成的造型被专家视为中国最早瓮城的雏形。

——这里有4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所有墓葬均呈排状分布,墓葬区内的夯土祭坛遗迹,是仰韶文化遗址中首次发现。

——这里出土了许多含外来文化因素的器物,如具备大汶口文化特征的折腹鼎、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的陶器组合双腹豆和双腹碗等,说明河洛地区在距今5000年前后已存在文化的汇聚和辐射,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

——这里还发现了用9个陶罐摆放成“北斗九星”遗迹、与丝绸起源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王巍表示,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堪称“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我国考古界泰斗、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高度评价双槐树遗址,亲笔写下《双槐城礼赞》一诗,其中提到:“是始建朝廷,诸侯来朝奉”“春蚕勤吐丝,丝绸惠万方。中华创文明,神州大风光!”

一只蚕、九颗星,

文明根脉瓜瓞绵绵

作为双槐树遗址发掘项目的总负责人和“双槐树遗址考古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顾万发对“河洛古国”的“宝贝们”如数家珍,但他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

这两处颇具神秘色彩、打破常规认知的遗迹现象,甫一公布,就引发不少公众好奇的审视和热烈的讨论。

一只蚕,能有多重要?

这只用野猪獠牙制作的雕刻,长6.4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造型和现代家蚕极为相似。背部凸起,头昂尾翘,仿佛即将吐丝或正在吐丝,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蚕雕艺术品。它的发现,被顾万发戏称为“神来之笔”。

“在‘寻找丝绸之源’过程中,我们在周边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丝绸实物,但仍有一关键问题悬而未决,吐出这丝的蚕是野生的还是驯化的?”顾万发说,“双槐树遗址的牙雕家蚕让一切不言自明。”

中华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即是农桑文明、丝帛文明。20世纪20年代,“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在山西西阴村遗址就发掘出半个蚕茧,引发考古学界对中国蚕桑和丝织起源及发展历程的追寻。

如今,双槐树遗址发现大量的农作物和正在吐丝状态的牙雕家蚕,连同附近青台、汪沟等遗址发现的农业和丝绸实物等,证明距今5300年左右的中原地区已开始驯化家蚕,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桑文明形态。

李伯谦直言,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的时代最早的代表。

九颗星,能有何奥妙?

更确切地说,这是一处用九个陶罐摆放成天上“北斗九星”形状的遗迹,主体被掩埋在双槐树遗址中心居址区最大房子的门廊处。在“北斗九星”遗迹上端,即古人言中“天的中心”北极附近,还有一头首向南并朝着门道的完整麋鹿骨架。

陶罐半截在土中,只露出一小部分,乍一看平平无奇,很难直观意识到其在摆放位置上的巧思。

结合此前在青台遗址发现的用陶罐摆放而成的‘北斗九星’图案和圜丘形天坛遗迹,顾万发说,这一发现表明5000多年前的“北斗”崇拜是当时仰韶先民的最高信仰之一。

有专家认为,“北斗九星”遗迹一方面具有科学和天文价值,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观象授时观”,用以观察节气、指导农时,还具有特殊的人文内涵与政治礼仪功能,其主人借此表达自己是呼应天上中心的地下王者,实现身份的“神化”。这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代表,更是中华民族高度重视中心思维的重要考古学证据。

“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一个是“脚踏实地”的农桑文明,一个是“仰望星空”的天文礼制。物质与精神,两大文明切面在双槐树遗址一体呈现。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而其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合天命而治的礼仪思维、崇尚中心的文化心理、具有引领性的社会发展模式,被后世所承袭和发扬,表明五千年中华文明主根脉可追溯于此,延续不断、瓜瓞绵绵。

五千多年时光流转。沐浴在文明曙光中的中原先民,其生活图景正经由考古研究被不断还原,在“河洛古国”,与你我相视一笑。(来源:《瞭望》 图源:双槐树遗址 2019年8月27日摄 李安摄)

【瞭望丨在“中国”发现中国】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

2018年5月末的暮霭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匆匆踏上前往北京的火车,马不停蹄地约见了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将一沓研究材料激动又郑重地递到王巍手中。

那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发布前夜,考古学界内部对于即将披露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已有诸多讨论。浙江良渚、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的红山、山西陶寺、安徽凌家滩……实证着5000多年前中华文明初始时期的“满天星斗”。
  
可这一片璀璨星光中,却唯独不见河南的身影。所谓“中原地区文明洼地现象”的说法似乎再度被坐实。

探寻中华文明起源,这片被以“宅兹中国”四字铭刻在何尊之上的土地,不应该也不可能缺席。

“那份当时未公开发布的材料,正是河南郑州双槐树遗址的初步研究成果。”顾万发说,“王巍老师看后也认为非常重要,尽管仍需进一步论证,但我们都知道,属于河南的那抹隐秘而伟大的文明起源之星光,马上将不再黯淡……”

一场雨“冲出”的文明

在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巩义河洛镇,有个名为“双槐树”的小村庄。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它并不起眼,只是静默地居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等待与世人相视的一刻。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易经》中“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记载,更是广为流传。

诸多历史文献,都将最早的“中国”指向黄河流域的河洛地区。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原中心说”,也一度是学界的主流观点。但考古工作者们,迟迟未能找到过硬的实证材料。

王巍也一直有个“心结”。“在距今3700多年前,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中原地区在各个时期都有很重大的发现,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关键时期,怎么会没有文明起源迹象呢?”

1984年,河洛镇滩小关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命名为“滩小关遗址”,并未引起广泛关注。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一次擦肩而过。

20世纪90年代初,为配合基建,考古工作者对滩小关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回过头看,那次的发掘点其实距离双槐树遗址内环壕及一号宫殿都非常近,不过几米。”顾万发回想起来仍颇感遗憾,“要是当时再多布几个探方就好了。”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二次擦肩而过。

倏忽,又是10年。2003年,顾万发在花地嘴遗址主持考古发掘工作,一个雨天,无法开工,便和一同避雨的老乡闲聊起来。

“你们不就是在整天找瓦片吗?我们村多得是!”

“您是哪个村的?”

“双槐树。”

这个村庄离滩小关村并不远。顾万发一下提起兴趣,那里会不会真“有点好东西”?

又一个雨天,顾万发动身了。在双槐树村一个原本为引黄河水灌溉而挖,但并未启用的大型蓄水池,数日的雨水已将池壁冲塌,剖面上,不仅各式各样的陶片堆叠在一起,还暴露出房基、动物骨骼、石斧、石刀等遗迹遗物。

很快,随身携带的两个编织袋就装满了。顾万发和民工师傅一人扛起一袋,冒雨返程。

“我们俩,肩上是文物,脸上是雨水,身上全是泥。”顾万发说,走到一半,他的一只鞋底掉了,只能打赤脚,回到工作站才发现,脚上全是口子。“当时什么都顾不上了,只想着赶紧把捡回来的陶片洗干净。”

通过综合判断,双槐树村发现的陶片明显属于仰韶文化风格,并且器物的等级较高。顾万发立刻意识到重要性。“那感觉简直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像农民看到了丰收的麦浪。”

此后的钻探发现,滩小关遗址仅是双槐树遗址东北部的一角。双槐树遗址被确认并命名。

但考古发掘工作的具体开展还需多方商榷。惊鸿一瞥后,双槐树重归静默,俯瞰大河滔滔。而顾万发也在密切注视着双槐树,静待最佳契机。

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2013年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寻找中国丝绸之源——郑州地区仰韶时代中晚期考古学文化面貌与文明起源问题研究”课题启动,对双槐树遗址及其周边区域进行规模化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

既为“寻丝绸”,也为“找源头”。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双槐树遗址的一系列重要遗迹现象被持续揭露出来。

2020年春夏之交,这座由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迎来揭开神秘面纱的时刻,穿越5300年时光,铺陈在世人眼前。

——这是一处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的都邑性聚落遗址,周边的青台、汪沟和洛阳的苏羊、土门等多个遗址,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

——这里现存面积高达117万平方米。遗址被内壕、中壕、外壕三重宽大的环壕围绕,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三重环壕曲度一致,工程量巨大,显然具有规划的同时性。而这种形制的规划可能蕴含有一定的高等级礼制概念。”顾万发说。

——这里有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宫殿”,多处院落建立在大型版筑夯土地基之上,门塾台阶、一门三道。“这种大型院落的空间组织形式连同大型居址构成的‘前朝后寝’式的宫城布局,开创了中国宫室制度的先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努说。

——这里有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区,目前发掘的4排大型房址,其间有巷道相通,其中最大的房子面积达220平方米,即使放到今天看也属于“豪宅”,可见居住者身份非同一般。在居址区的南部,两道370多米长的围墙与北部内壕合围形成了一个18000多平方米的半月形结构,其南段两端围墙组成的造型被专家视为中国最早瓮城的雏形。

——这里有4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所有墓葬均呈排状分布,墓葬区内的夯土祭坛遗迹,是仰韶文化遗址中首次发现。

——这里出土了许多含外来文化因素的器物,如具备大汶口文化特征的折腹鼎、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的陶器组合双腹豆和双腹碗等,说明河洛地区在距今5000年前后已存在文化的汇聚和辐射,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

——这里还发现了用9个陶罐摆放成“北斗九星”遗迹、与丝绸起源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王巍表示,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堪称“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我国考古界泰斗、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高度评价双槐树遗址,亲笔写下《双槐城礼赞》一诗,其中提到:“是始建朝廷,诸侯来朝奉”“春蚕勤吐丝,丝绸惠万方。中华创文明,神州大风光!”

一只蚕、九颗星,

文明根脉瓜瓞绵绵

作为双槐树遗址发掘项目的总负责人和“双槐树遗址考古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顾万发对“河洛古国”的“宝贝们”如数家珍,但他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

这两处颇具神秘色彩、打破常规认知的遗迹现象,甫一公布,就引发不少公众好奇的审视和热烈的讨论。

一只蚕,能有多重要?

这只用野猪獠牙制作的雕刻,长6.4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造型和现代家蚕极为相似。背部凸起,头昂尾翘,仿佛即将吐丝或正在吐丝,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蚕雕艺术品。它的发现,被顾万发戏称为“神来之笔”。

“在‘寻找丝绸之源’过程中,我们在周边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丝绸实物,但仍有一关键问题悬而未决,吐出这丝的蚕是野生的还是驯化的?”顾万发说,“双槐树遗址的牙雕家蚕让一切不言自明。”

中华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即是农桑文明、丝帛文明。20世纪20年代,“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在山西西阴村遗址就发掘出半个蚕茧,引发考古学界对中国蚕桑和丝织起源及发展历程的追寻。

如今,双槐树遗址发现大量的农作物和正在吐丝状态的牙雕家蚕,连同附近青台、汪沟等遗址发现的农业和丝绸实物等,证明距今5300年左右的中原地区已开始驯化家蚕,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桑文明形态。

李伯谦直言,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的时代最早的代表。

九颗星,能有何奥妙?

更确切地说,这是一处用九个陶罐摆放成天上“北斗九星”形状的遗迹,主体被掩埋在双槐树遗址中心居址区最大房子的门廊处。在“北斗九星”遗迹上端,即古人言中“天的中心”北极附近,还有一头首向南并朝着门道的完整麋鹿骨架。

陶罐半截在土中,只露出一小部分,乍一看平平无奇,很难直观意识到其在摆放位置上的巧思。

结合此前在青台遗址发现的用陶罐摆放而成的‘北斗九星’图案和圜丘形天坛遗迹,顾万发说,这一发现表明5000多年前的“北斗”崇拜是当时仰韶先民的最高信仰之一。

有专家认为,“北斗九星”遗迹一方面具有科学和天文价值,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观象授时观”,用以观察节气、指导农时,还具有特殊的人文内涵与政治礼仪功能,其主人借此表达自己是呼应天上中心的地下王者,实现身份的“神化”。这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代表,更是中华民族高度重视中心思维的重要考古学证据。

“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一个是“脚踏实地”的农桑文明,一个是“仰望星空”的天文礼制。物质与精神,两大文明切面在双槐树遗址一体呈现。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而其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合天命而治的礼仪思维、崇尚中心的文化心理、具有引领性的社会发展模式,被后世所承袭和发扬,表明五千年中华文明主根脉可追溯于此,延续不断、瓜瓞绵绵。

五千多年时光流转。沐浴在文明曙光中的中原先民,其生活图景正经由考古研究被不断还原,在“河洛古国”,与你我相视一笑。(来源:《瞭望》 图源:双槐树遗址 2019年8月27日摄 李安摄)

【首钢滑雪大跳台的“爆火”背后 】#第一视角看冬奥# 位于石景山区的首钢滑雪大跳台,一座仅有4个冬奥会比赛项目的新建场馆,谷爱凌和苏翊鸣收获了“双金”,让这里再次成为焦点。很多人盛赞,这不愧为中国冬奥健儿的“福地”。

最美水晶鞋、时空雪飞天、工业迪士尼、奥运风向标、北京新网红、京西新地标……这段时间以来,首钢滑雪大跳台被中外媒体和国际官员、运动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收获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名字,几乎一夜之间“爆火”。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我们好奇地一探究竟。

• 最好的赛道

“这是我滑过的最好的赛道!”谷爱凌夺金后在接受采访时说。的确,不仅谷爱凌,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国际奥委会北京竞赛协会主席小萨马兰奇,还有其他的运动员和工作人员也对首钢滑雪大跳台赞不绝口。来自捷克的运动员萨卡第一次参加训练后,就感叹道:赛道维护得太好了!

为了这条赛道,大跳台工作人员从2021年12月12日起,就开启了“造雪工程”,七台造雪枪和四台造雪炮同时“轰鸣”,通过智能化造雪系统,一方面满足出发区、助滑坡、起跳区和着陆坡对于雪量和雪质的不同要求,另一方面不断提高造雪效率,确保节能环保。

与其他雪上场馆不同,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唯一座落在城区的,由于北京城区白天气温高、降温晚、寒潮短,所以只有在深夜至凌晨才能达到造雪的要求。为保证如期完成造雪任务,以山地运行经理韩冬为首,刘麒、魏巍重点配合的14人造雪团队时时监测气候及风向条件及时启动设备,每隔一小时进行一次实地查看,以便最大效率地进行造雪。数个通宵的工作,最终完成赛道造雪面积约4190平方米,造雪总量达11500立方米,储雪3600立方米,为赛道塑形打好坚实基础。

根据国际雪联要求,二次塑形专家需要通过对起跳台的位置、高度、仰角、抛物线长度和角度等进行精准塑形,搭建出助力运动员“飞翔“的台子。整个过程难度颇大,需由压雪车先将雪推出大致形状,随后用不同型号的雪耙、铁锹和除雪锹进行人工塑形,再用红线和水平仪这些精密仪器进行找平,压高补低,完成精细化塑形处理。经过反复测量调整,起跳台的搭建高度近4米,起跳台和着陆坡的坡度近40度,结束区的长度近30米。这些数据的设计与确认,搭建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每日维护。

“运动员到达之前,如果赛道没人滑,多少会因为天气变化而或软粘或结块变硬。所以我们每天都会推着塑形工具穿着‘冰爪’,在赛道上来来回回走几十趟。”二次塑形专家小赛介绍道,“赛前是为了赛道始终保持使用状态,而赛时则是平整滑行痕迹,补画提示标线,测试雪质软硬,以保证赛道滑行舒适度。”

在现场,经常能看到像蜘蛛人一样“吸附”在赛道“飞檐走壁”的人。

“你们说的‘蜘蛛人’就是我们。从早上5点到晚上8点,甚至9、10点,不断测试,来回修整,非常辛苦非常累,特别是今年以来,天气异常的冷,每次回来,人都冻僵了。但看到运动员对咱们赛道很满意,那些苦就不算什么了。”小赛笑着补充。

• 炫酷的大烟囱

随着谷爱凌、苏翊鸣一起火起来的,还有大跳台旁涂刷着冬奥会会徽的冷却塔。“旁边的四个‘大烟囱’,让大跳台充满了一种酷炫的气氛,而这正是滑雪大跳台需要的气场。”谷爱凌惊喜地说道。

谷爱凌所说“大烟囱”,其实是老首钢废弃的冷却塔,在极具现代感的大跳台面前特别有厚重感,与雪白的赛道、五彩的会徽形成反差式的辉映,这才有了“炫酷的烟囱”“仿佛置身于网络世界”的种种妙赞。

说起这4座双曲线造型的70米高的冷却塔,均为小型自然通风淡水冷却塔,是原首钢电力厂的配套设备,主要功能是完成热水和空气之间的热交换,降低循环水的温度,为电厂发电提供足够的冷却水。其中最早的建于1978年,最晚的建于1991年,一直运行到首钢老厂区钢铁主流程停产。停产后,4座冷却塔作为厂区特色标志物保留,震撼的工业特色空间得以呈现,同时也把一代代首钢人的勤劳与智慧丰碑一样耸立于此。

当转播人员、摄影记者把长枪短炮对准运动员腾空的身姿时,突然发现可以与冷却塔上的会徽交相叠映,于是“大烟囱”成为镜头捕捉的焦点,并被定格成精彩的瞬间。“他们为什么可以重叠在一起”“哪里是拍摄这些照片的最佳点位”,大跳台最具特色的景观再次进入聚光灯下。

据了解,根据OBS(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转播画面需求,冷却塔作为运动员腾空而起的重要背景,将出现在高速摄影机画面中,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重要识别元素。然而涂装的设计和实施都有很大难度和挑战。

冷却塔塔形巍峨高耸,历史沧桑久远,蛋壳结构的主体十分脆弱。为了确保景观效果,设计团队反复测试,重建冷却塔模型,模拟运动员起跳轨迹,精确测算冷却塔会徽涂装的尺寸和角度。最终确定涂装会徽高16.5米,宽13米,距地46米,这个点位的确认成就了与运动员的交叠。由于冷却塔形体较大,施工过程中需要将会徽切分成单元画面,逐点确认会徽转折点,最后手工进行涂装。

画幅要大,色彩要艳,图形清晰,冬季施工,难度极大,但在场馆团队、业主首钢和属地石景山的共同努力下,涂装工作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于2022年1月2日顺利完成。这个景观的完成成就了出圈照片的产生,也成全了冬奥元素与老工业遗址的有效融合。

• 赛场不观赛的人

赛道边上设置的马道(镂空楼梯)是给造雪塑形及维修人员预留的,但是赛时,起跳台侧面马道有几位穿着带有红十字橙色背心的人一直站在那里,他们的身边还摆放着医用担架。站在那个位置,只能看到运动员起跳瞬间的背面,翻转、抓板、落地那些最精彩的部分一概看不见。运动员表现得好吗?下一位参赛运动员是谁?分数多少?他们只能通过现场的音响、观众的呼喊声听到。

“因为运动员有可能在赛道中间受伤,所以除了结束区,我们必须在起跳台周边安排医疗保障人员。这样才能实现我们的承诺。”场馆团队医疗经理高晖介绍说。他们在赛场边要做的是:2分钟,将患者运至场地外;4分钟,评估伤情完毕,启动转诊流程,将患者转往定点医院;15分钟,患者抵达定点医院救治……

还有这样一群人,当大家目不转睛看着精彩赛事,他们却在场馆的各个“角落”,做着自己的事——计时记分牌、视频大屏、有线电视、无线电频率管理等等。他们身处赛场却欣赏不到比赛,因为他们的眼睛永远盯着眼前的设备。

“要说离比赛最近的岗,那肯定是负责计时记分牌。只不过大家看的是比赛,我们盯的是分数牌。哪敢分心啊!”技术经理张金媛打趣道。转播信号是把精彩的赛事即时同步传输出去,信号要平稳;通信网络要高速,确保记者第一时间把图文与视频发出去;计时记分数字要精准、环节要紧密、渠道要通畅,要在第一时间把分数统计出来,传输回赛场,让裁判员和运动员、教练员,现场及电视前的观众无时差获取。

“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让运动员的成绩第一时间出来,谷爱凌和苏翊鸣夺冠,我们可是最早知道的。”张金媛骄傲地补充。像这样身处赛场却无暇欣赏赛事的人,在大跳台的工作人员中比比皆是,他们用他们的默默坚守,托起首钢大跳台赛事的圆满完成,没有遗憾,只有自豪。

谷爱凌火了,苏翊鸣火了,“大烟囱”火了,首钢滑雪大跳台也火了!这火来自于冰雪世界,来自于冬奥圣火,也来自于大跳台所有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默默奉献。当我们要采访场馆主任宋世媛时,她摆了摆手说:“不要采访我,如果要采访,就采访我们团队的人,他们才是大跳台的钢结构。”

大跳台的“钢结构”?对,大跳台,钢结构!(河北日报记者王伟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爱疯xs用起来感觉比6S更方便,特别是几个日常经常使用的功能,操作手势个人相当满意,也没有象网友吐糟的那么差。相机也是没得说的,把原图片放到电脑,那是连毛孔都给
  • 亲爱的小伙伴们,小风终于和你们见面啦! 新的学年,我们又迎来了一群小萌新,那么有没有对我们感兴趣的小伙伴呢?快来加入我们吧! “前湖之风”文化讲坛是直属于南昌
  • 揭秘几个小伏的瓜: 1.小伏看起来挺活泼 其实本人真的很活泼 整个人可以用沙雕二字概括 2.小伏是个话痨 前两天吃午饭 我怕她话说多了嗓子疼 我说我们比赛一分钟
  • 我妈说:你不要在宿舍随便对付,你去吃好吃的,去吃西餐,去吃牛扒,去吃甜品。 我不知道她在打什么主意,大学城唯一能吃到这三样的是必胜客。 那你就去必胜客,我请你吃
  • 50年前的今天,是伟大的Woodstock音乐节开始的日子,琼贝兹曾说,如果美国当时有一场飓风,则伍德斯托克是风暴眼,而这风暴眼,分外平静。Billboard上
  • #小蘸兔饲养日志[超话]# 今天是坐上飞船去雪山️的日子,泡温泉看音乐会打扑克,还洗头做造型了呢。晚上好心邀请来家里取暖竟然被偷了[哼] 雪山虽然好玩,但没有
  • 体育tou张亚博:http://yb7.xyz 今日热门赛事:五大联赛依旧火热进行中!欧冠杯,欧洲杯,德甲,意甲,法甲,英超,西甲,利物浦,曼城,皇马,尤文图斯
  • 拿 破仑 彩 妆,是每 个女人的梦 ,没有哪个 女人 不希望拥有一 张完 美的 妆容 那么五花八门 的彩妆 怎么选?!我 们ABM经过 严 格 选品考察 ,
  • 看电视剧嗑cp的样子像极了土拨鼠 好叭,这一对不算是cp,息公单方面明恋吧 但我心里他们已经成亲拜堂大杀四方神仙眷侣了其他的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 虽然知道可
  • 如果,你处在事中,千万要淡定,镇定。 整个世界都在对你虎视眈眈。 他们关心的不是你的事会如何解决,而是怎么能合理的不费力的从你的事中获利和掠夺。 更有些人,由于
  • 2019.9.6 儿子的一周岁生日 ✨ 一年前的这时候我还在产房里疼痛难忍 没想到今天你已经晃悠着站在我面前咿呀学语叫妈妈了 时间真得好快 快得我来不及回首过去
  • 马斯克要在两周内介绍“星船”设计变化 人们过不了多久就能知道太空探索公司称为“星船”的火星殖民飞船设计上又有了哪些新变化。公司创始人和首执马斯克曾答应会在该飞
  • 我现在才下班回家。 男朋友早就睡着了, 猫在我开门的瞬间就开始在房间哼唧。 我把门一打开,猫迎了上来,等我坐好之后在我旁边蹭来蹭去,蹭来蹭去。 我抱它,它会嫌弃
  • 补完了Godlie第四季第七期第二局,神仙打架啊,配得上经典,太秀了。猎人jy滴滴代跳预言家第一天点三狼245,怀疑168出倒勾;狼人苍姐自爆封口jy使之不能自
  • 【26个学校上榜!第二批“山西省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基地”公布[话筒]】#部门直通车#近日,山西省教育厅组织遴选山西省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基地,经高校自主申报、
  • “我说的不是月亮,是月亮旁边总有一颗星星” (今日教官有言) 旁边的xinyue同学:叫你好别扭啊,要不叫你小宝贝, 你叫我小可爱吧 身为外国语学院的人的感受:
  • #二青会#【“8个好”展示山西转型开放新形象】 “一场二青展演,转变了三晋的文化映像。一场二青相遇,颠覆了老醯的公众形象。一场二青观赛,点燃了群众的体育热情。
  • #963夜读#|王瑞芸:三位老人创造的奇迹 读者 过去的这一年,打动我的是两位老人。他们是陆庆屹的处女作电影《四个春天》中的一对老人,就是陆导的父母。他们住在贵
  • 当掌握了对方有外遇的证据后,接下来就是摊牌解决问题的时候了,是想通过有效沟通,解决婚姻情感问题,挽回对方和挽救婚姻,还是离婚放过自己,这需要结合自己的情感状况和
  • #桌游[超话]# 《殖民火星》最新9张promo个人汉化版素材分享。via:欧烁0405 《殖民火星》讲述的是一个近科幻故事,在不久的未来,人类开始殖民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