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最强音奏响郑州发展主旋律】【“十大战略”的省会实践】之“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篇(上)

以科技创新最强音奏响郑州发展主旋律

本报记者 石大东 裴蕾 李娜 覃岩峰

开栏的话

团结一致向未来,奋斗实干启新程。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节点、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动员全市上下以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为统揽,锚定“两个确保”,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这是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对郑州的期待要求的准确定位,是新一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抓落实、促发展、见成效的工作方法、思路和目标,也是面向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发出的总动员。

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作为正在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和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郑州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担当。2022年也是省委实施“十大战略”的开局之年。深入推进“十大战略”,既是全省的任务,更是郑州的主要任务,是贯穿郑州经济工作的主抓手、主任务、主路径。郑州肩上的使命之重,是河南之重,中部崛起之重。

为宣传贯彻好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今日起本报推出“躬身入局·高台起势”【“十大战略”的省会实践】系列重磅报道,全面、深入、扎实展现“十大战略”所涉领域取得的成绩、主要做法和目标方向,切实把每一个战略、每一项举措宣传好报道好,凝聚起全市上下全力开局破题、奋力高台起势的磅礴伟力。

初春的郑东新区郑州之林公园内,柳枝遥看已有新绿。

徜徉于这里的郑州市民发现,陪伴他们散步的多了几台机器人——它们的外观像是一辆无人驾驶的小车,前端伸出来“象鼻子”一样的吸口,遇到垃圾,能“聪明”地“吸食入腹”并进行分类;遇到障碍,能灵巧地“闪身而过”;“看到”行人没戴口罩,还会礼貌地提醒……这几台集保洁与巡视功能于一体的机器人,2021年12月刚刚走出郑东新区中原科技城的实验室,正式开始“服役”。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机器人是郑州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

这样的“郑州制造”到“郑州智造”,在郑州,并不罕见。放眼郑州75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科技创新已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核心,成为第一动力。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源,正为郑州这片热土注入磅礴的发展动能,铺陈着叠彩的崭新画卷。

纲举目张 科技创新恰逢其时

人勤春来早。

早春的郑东新区中原科技城内,常见人们步履匆匆,无人驾驶的公交车忙碌着,湖畔柳丝映水、秀美静谧。这里作为中部首个全国“双创”活动周的举办地,吸引了大量的科创企业和青年人才,在全国形成了“北有中关村、南有深圳湾、东有长阳谷、西有菁蓉汇、中有龙子湖”的双创版图。

科技创新俨然成为城市的新风尚,而这一切,得益于郑州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引擎的系列措施。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郑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2021年9月7日,河南省委工作会议召开,把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首,对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作出系统部署。

2022年2月15日,壬寅年元宵节当天,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再次“扣题”,提出郑州要深入推进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行动,加快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急迫感和使命感跃然纸上:郑州要牢固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的发展理念,以创新为驱动、以人才为支撑,以非常之策、非常之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人才聚集、主体培育、研发投入大幅度提升,创新活力充分进发。

“今后的五年,郑州将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来打造,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科技兴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构建‘一带引领、两翼驱动、四区支撑、多点联动’的城市科技创新格局。”《中共郑州市委关于制定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为郑州科技发展擘画了新蓝图。

宛如春风迎面袭来——郑州,将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级,营造极具活力的创新生态环境,全力打造国家创新高地,为郑州加快推动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奋力出重彩、成高峰提供创新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深植厚培 科技创新正得其势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始终坚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位置,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要科技指标和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大幅提升。”郑州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处于关键之际,市科技部门迅速谋划实施了8项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安图生物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成为全省首款新冠病毒抗体检测产品,为全国疫情防控做出郑州贡献。郑州市科学技术局荣获科技部“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表彰。

以往,人们提及河南或是郑州,或许会想到“粮食大省”“商都文明”,而今,这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正在全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科创新名片,仅去年一年,郑州科创工作就有了显著提升——

科技平台建设迈出新步伐。成功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省科学院重建重振正式揭牌,与中原科技城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嵩山实验室、黄河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相继挂牌运营。成功引进哈工大、机械研究总院等12家大院名所在郑设立新型研发机构,累计达到12家。

创新主体培育再上新台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优化高企申报认定流程,全年新增高企1212家,总量4130家,同比增长41.4%,全省占比49.22%。新增科技型企业2172家,总量达到10018家,同比增长27.7%。

研发投入工作打开新局面。通过政策引导、靠近服务、加强培训,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增长16.9%,总量276.7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由2018年1.74%增长至2020年2.31%,增长32%,增长幅度居国家中心城市首位。

科技服务能力取得新提升。全国双创活动周成功举办并取得良好效果。“郑创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参赛外地项目占比接近40%,UU跑腿、泛锐熠辉等优秀创业项目取得良好发展。2021年1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被科技部评价优秀,优秀数量居全国第七位。郑州技术交易市场正式揭牌运营,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306.5亿元,增长44%,全省占比50.3%。

科技人才工作步入新阶段。积极贯彻落实“郑州人才计划”,启动创新创业团队项目申报工作,评选资助创新创业团队项目37个。积极承接“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省级行政许可权限下放工作,引进外国高端人才42人、外国专业人才548人。在中原科技城设立全市第一家“郑州中原科技城外国人才服务站”。

关键核心技术获得新突破。一批关键“卡脖子”技术实现突破,郑煤机自主研发的10米超大采高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成为世界之最,综合性能国际领先。三磨所研制的超高导热和光学级CVD金刚石材料,实现热导率2000 (W/mK)金刚石材料制备技术突破,成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十七所研制的激光雷达闪耀太空,作为交会对接的核心设备,精准引导神舟十三号飞船和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全市9项科技成果获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省获奖项目的53%;获得河南省科技学技术奖一等奖17项,占全省68%。

释能提级 科技创新风起帆张

如何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观大势、谋全局、干大事,首要的是战略,谋定而后动,才能决胜于千里。

那么,郑州科技创新的未来方向在哪里?道路在何方?

“我们将以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为目标,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实施意见,坚持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让科技创新成为郑州最强音!”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

已然开启的2022年,郑州将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聚焦“六个一流”,构建“三大体系”,实施“八类专项”,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级,营造极具活力的创新生态环境,全力打造国家创新高地——

“六个一流”,是指:坚持把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作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根本之策,聚焦建设一流创新平台、凝练一流创新课题,培育一流创新主体,集聚一流创新团队,创设一流创新制度,厚植一流创新文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共生耦合,着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增强科技硬实力。

“三大体系”,即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全力争取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在郑布局,支持推动已揭牌的嵩山、黄河等省实验室建设,积极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争取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同时,正在研究谋划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功能区,集中布局超短超强激光平台、新一代正负电子对撞机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我省科技创新的新地标和国家创新高地的重要支撑。

结合郑州优势资源,我市还将实施八类专项:

中原科技城与省科学院融合发展专项,把中原科技城建设与省科学院融合发展,作为郑州带头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重点突破的头号工程,引才育才的重要平台。

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专项,开展人工智能在物流、制造、农业、交通等重点领域创新应用,实施一批人工智能创新专项,提升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创业团队引进专项,着力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引进培育创新创业团队项目。

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专项,力争再引进一批国内知名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团队等高端创新资源来郑设立新型研发机构。

全域创新能力提升专项,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需求,重点在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新基建领域凝练实施一批一流课题和重大科技项目,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为郑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专项,构建技术转移一体化格局,依托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引进和培育技术转移机构,加快建设郑州技术交易市场,建立技术经纪人体系。提高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能力,组织“校企双进活动”,畅通高校科技创新资源利用通道。

科技体制改革攻坚专项,赋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活力。

科技创新政策支撑专项,重新梳理完善企业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重大创新专项、科技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政策,努力打造政策高地,着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意愿,撬动全社会资源进一步向创新集聚。

欲展鹏程十万里,且趁东风行大船。

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立足郑州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的责任与使命,围绕黄河流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大力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打造更高水平的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为中原更加出彩、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郑州,已然在行动。

【随州高新区淅河镇镇:在破冰突围中崛起】 一组快速增长的华丽数据,折射出高新区淅河镇强势崛起的奇迹——
  2021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3.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02亿元、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2亿元、招商引资完成额15.83亿元、外贸出口额2.21亿美元……这一切,来源于淅河镇全力以赴争做镇域经济“小老虎”的战略谋划。
  淅河突破性发展镇域经济的奥秘何在?“我们从‘随州所需’来审视‘淅河所有’,进而贡献‘淅河所为’,深度推进与中心城区的产业融合、区域融合、城乡融合,破除束缚高质量发展之‘冰’,勇突发展不平衡之‘围’,坚定不移走城乡融合之路、走产业兴镇之路,切实增强产业硬实力,巩固拓展淅河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淅河镇党委书记周勇一语破的。
  发展是新时代的命题,时代是奋斗者的舞台。2021年,淅河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抢抓全市大力培育镇域经济“小老虎”的良好机遇,攀高比强,围绕“全省十强镇、全国百强镇”总体目标,争做镇域经济小老虎、创建产城融合示范区、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建成高质发展第一镇,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底盘不断夯实。在全市“经济强镇”榜单中位居第一,成功获得随州市镇域经济“小老虎”称号。
  创建园区筑牢区域发展“主阵地”
  经过多年发展,淅河镇规模以上企业已达19家,产值过亿企业有6家,过10亿企业有1家。去年全年,犇星农化产值达1.54亿元,新成皮件公司产值达5.38亿元,犇星新材料产值达17.3亿元。
  没有特殊的资源禀赋,没有可以坐享其成的发展基础,淅河凭借什么“杀出了一条血路”,在全市“经济强镇”榜单中位居第一?
  “淅河能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靠的是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用‘宽肩膀’和‘硬脊梁’扛起镇域经济发展的责任。”淅河镇镇长叶萌说,近年来,淅河镇大胆探索、大胆实践,从引项目、强产业、优服务多端发力,强化要素保障,激发镇域经济发展潜力和活力,创造性地把镇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设想,变为了鲜活生动的发展成果。
  淅河镇因地制宜,着力推进大随新城高端商业区、青春化工园区、府南工业园区、犇星新材料产业园区、大堰坡生态旅游观光区等五大园区建设。犇星公司一期投资30亿元建设的1000亩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已正式启动建设,今年6月份可正式投产。
  巩固提升,全力深挖园区发展潜力。淅河镇老化工园区现有工企业13家,其中7家规上工业企业。去年,老化工园区企业实现总产值达38.92亿元。该镇坚持在盘活存量和拓展增量上共同发力,推进园区用地“腾笼换鸟”,积极引进优质企业落户发展,深挖园区内企业发展潜力,引导企业做大做优做强。
  关注重点,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针对重点投资项目,采取跟踪服务,加快项目用水、用电、用地、环评、安评等相关手续的办理,采取现场办公、一企一策等形式,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堵点痛点,重点保障国家能源集团随州火电项目和火电厂配套铁路专用线项目以及犇星新材料产业园、圣地源综合基地、鸿星钢结构生产线、安徽京控、乾星公司等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优化环境打造镇域发展“样板间”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提高服务效率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是淅河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该镇以增创营商环境新优势为重要突破口,全力打造镇域发展“样板间”,不断加大引智、引商、引资、引业力度,大力引导区内企业“攀龙附凤”“攀高结贵”,争取利用更多合资合作、嫁接改造等机会,努力形成更高层次的生产链条。一批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大项目相继投资生产,扛起了全镇经济发展主力军的大旗。
  全域提升,完善园区配套功能。优化路政建设,投资近2亿元对青春化工园区的道路、管网等配套设施、新316国道、兴建二路、乾泰大道、魏家新路进行重点建设,增加企业交通运输便利,以青春化工园区、大堰坡旅游观光带、府南工业园区为平台,努力将淅河打造成为投资兴业、创新创业的沃土。
  靠前服务,做好投资项目入库。落实重点项目党政联席会成员包保制度,深入一线走访调研,对企业的需求做到“心中有数”,对企业的困难使尽“浑身解数”。全流程开展业务指导,高标准把关审核关口,严规范进行现场核实,扎实做好投资项目入库工作,确保项目不重不漏。目前,全镇在库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0个,其中5000万以上项目11个,正在推进项目5个。
  重点跟踪,推进企业进规成长。持续关注中小企业成长情况,重点跟踪乾泰化工、安瑞泰气体、聚圆德金属结构制造、随帝福都智能、峪丰混凝土5家企业,全力帮扶其在下半年进入规模企业行列。
  培植产业挺起农业发展“硬脊梁”
  借助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东风,淅河镇依托农业、立足农村,坚定不移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积极培育新型主体,大力发展农产品规模生产、精深加工、多元转化、品牌建设和农事体验、休闲旅游。
  打造“农业+工业”模式,积极培育农特产品深加工产业,提高附加值,形成独具淅河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路径。开启强强联合,当好“红娘”角色,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帮助康华农业与品源、黄鹤楼达成了合作意向,建设后方原材料种植养殖辅料基地,康华农业为品源、黄鹤楼定向规模化种植辣椒、大蒜、大米、小麦、玉米等产品,加速主料生产本地化;加强企农联合,全力打造10万亩优质稻规模化生产基地、万亩马铃薯种植基地,“随州香稻”双订单突破3.8万亩。
  打造“农业+旅游”模式,将政策、资金、项目向现代农业倾斜,全力打造田园综合体,培育龙头抓带动、以点带面兴旅游。以25公里旅游循环道路为重点,文旅赋能农业产业化发展,强力打造“府君山生态示范片”、独山龙王坳3A级景区、挑水荷花生态园,解决当地群众就业2000余人,辐射带动16个村集体增产创收,直接受益群众2万余人;以农产品深加工和采摘观光旅游为重点,初步形成九大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整合一事一议奖补资金、移民后扶资金、产业扶贫资金、道路维护资金3000多万元,对美丽乡村建设和各村通村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修缮改造。
  促进企民融合,鼓励村集体集中配置资源资产,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将原来的“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进一步转变成“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农户”共同参与经营管理的格局,各村运用产业扶贫专项资金和本村原有资源,普遍采取入股分红和自主发展的形式,平均回报率均可达到10%以上。
  锚定目标升腾强势发展“大气场”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十四五”期间,淅河镇将紧盯全市发展“定星盘”,瞄准全区发展“指路标”,绘制镇域发展“路线图”,顶住压力,借助动力,形成合力,全力推进镇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精准定位发展方向。围绕市第五次党代会对淅河镇提出的“全省十强镇、全国百强镇”总体目标,紧抓政策红利、拓宽眼界格局、提高政治站位、抢抓发展机遇,做好跳出淅河、谋定快动、对接全局的工作导向,作为高新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引擎”,真正用“宽肩膀”和“硬脊梁”,扛起区镇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做实产业项目谋划。探索推行“区镇一体,分级推进”的招商模式,积极配合高新区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推进府南工业园区征迁工作,全力对接、协调推进计划投资60亿元的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落户园区,预计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可达50亿元,产生税收2.5亿元,吸纳就业人员1700余人;帮助总投资5亿元的随州华悦城办理项目手续,确保3月份正式开工建设。
  加快乡村振兴建设。投资1500万元对4个村进行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加大人员投入,倾力保障今年主要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600万元建设挑水村乡村振兴示范点,整合周边地理资源、景观资源、文化资源,在荷塘观赏区增建文化长廊、荷花广场、戏台、游客步行栈道、便民桥等游客参观体验配套设施,为“寻梦田园风光、情醉荷塘花海”主题工程建设添彩助力。
  破冰突围,强势崛起。今天的淅河镇,正踏着新常态下的节拍,加速向“全国百强镇”目标进发。“2022年,我们坚持‘高’站位、保持‘稳’定力、弘扬‘实’作风,全力打造镇域‘领头虎’,为‘汉襄肱骨、神韵随州’建设贡献淅河力量。”周勇表示,淅河镇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以日夜兼程的精神状态、与时俱进的发展思路、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奋力谱写淅河人民美好生活的崭新篇章!

【新华社权威面对面|锚定“高质量” 守稳“压舱石” 下好“创新棋”——访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张志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对于吉林省省会长春而言,东北振兴爬坡过坎的压力始终未减,汽车芯片持续短缺等挑战更为复杂。构建新发展格局,老工业基地交出了怎样的“十四五”开局答卷?面对2022年,如何“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经济换挡升级?日前,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张志军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

振兴更需“高质量”

记者:老工业基地长春2021年交出了怎样的经济答卷?

张志军:2021年,长春市经济工作整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态势:近两年GDP平均增速居东北四市(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首位,总量接近7000亿元;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以上;调结构成效初显,在工业顶住“缺芯”压力、实现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3.6%的同时,服务业实现同比增长18.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和9%。

越是面对下行压力,我们越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以转型提速对冲下行压力。

聚焦高质量发展,突出战略引领,明确长春现代化都市圈总体定位。形成以《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主体的战略规划体系,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3686个,红旗品牌汽车产量从2017年到2021年5年增长60倍,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3次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服务高质量发展,对标高位主动作为,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加快推动长春由内陆腹地向开放高地转变,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和绿色审批行动,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审批时限由22.1天压缩至目前的8.2天。2021年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6.9万户,同比增长21%。

明确高质量底色,在为民服务中坚守初心,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滚动实施建设幸福长春行动计划,推动民生事业由兜底线、保基本向促均衡、优服务转变。长春市市长公开电话从2017年到2021年5年累计解决处理群众反映问题446万件,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党支部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守稳“三农”压舱石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时提出,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农业大市,长春有何发展思路?

张志军:坚持“稳字当头”,农业是基础。实现“稳中求进”,首先要守好“三农”压舱石,稳住农业基本盘。

长春下辖的榆树市、农安县、公主岭市,都是国内粮食产量较高的县域。长春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约1.9%,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长春有能力、有底气、有信心。

具体讲,一是护好根,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打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推广保护性耕作1057万亩,建设3个“万亩新型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把握好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结合点。

二是育好种,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要实施现代种业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公主岭国家现代种业产业园、公主岭10万亩北方粳稻制种基地,进一步增强种业创新和保障能力。
三是稳产量,守住耕地红线,落实粮食播种面积2390万亩以上,让中国人的饭碗装上更多优质“长春粮”,确保粮食价格稳定、供给安全。

下好创新“先手棋”

记者:当前东北振兴依然面临较大压力,长春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突破口在哪里?
张志军:创新是根本动力,东北振兴必须下好创新先手棋,厚植创新源动力。长春科教资源比较富集,于2021年10月作为全国78个创新型城市中3个代表之一,参加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从2017年到2021年,5年新增上市公司12家,A股上市公司数量居东北四市第一。

把创新作为发展内生动力的主要生成点,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创新中心,推动长春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支柱产业高端化。汽车产业加速向“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方向迈进,发展好已经组建的红旗汽车、数字经济、固态电池等产学研创新联盟。以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带动长春市朝阳区、绿园区、宽城区和公主岭市,建设1个万亿级世界级汽车产业基地和1个千亿级世界级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新兴产业规模化。以长春新区、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打造“科创大走廊”,以科技赋能“光谷”“药谷”“车谷”“农谷”“数谷”建设,建设1个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和1个千亿级光电信息产业集群,力争全市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0%,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0户以上。

——传统产业品牌化。以创新促进服务业提档升级,释放消费潜力。以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为核心,联动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长春临空经济示范区,打造“北方美谷”,建设国际消费区。培育冰雪经济等消费增长点,与北京冬奥会形成互动,让“冷”资源“火”起来。

以往“一汽打喷嚏,长春就感冒”。2021年虽然遭遇汽车“缺芯”、煤电紧张、大宗商品涨价等多重挑战,但长春工业运行依然比较稳健,也是因为创新驱动之下,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新格局发挥了作用。

来源:新华社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分享趣事:卸完美甲后去百盛逛了下 看上了一条小裙子 在犹豫要不要试穿 (今天穿太多了脱衣服很麻烦)导购小姐姐说:“像您平常带宝宝的话,穿这条裙子也很方便的,不容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本人极好路hui「较好及以上」限阳光/一善/熊猫CH,hui/hu字艾特】时间是坦诚的,也是公平的,一年如一
  • "니가 좋아하는 가수와 브랜드..만약 네가 싫어하는 사람도 좋아한다면 어떻게 해?혹시 너는 자신의 원래 취향과 선택을 바꿀까?"
  • 虽说死者为大,但是这死的多不安宁啊,几百万南昌人因为这个丧事又要继续遥遥无期的关禁闭了啊!”听众接着说:“现在自己有了孩子,三岁了,不想让他有小时候那种自卑感和
  • 夏装新款韩国高腰修身短款显瘦纯棉t恤女士短袖学生圆领半袖上衣 领5券,券后【24.8元】包邮秒杀 纯棉亲肤不起球不退色不变形 修身显瘦 【商品领券下单】:长按复
  • 承蒙相遇,不胜感激,慢也好,步子小也好,往前走就好”“生活其实很美好,就差你一个微笑”“不要预支明天的烦恼”“一些小美好正在井然有序的发生着”“你未必万丈光芒,
  • 民警对话男子:“啊,我酒醉了。附近商户:“不好嘛,肯定有影响,这怎么行,用我们云南人的话说,喝不得就少喝点。
  • 这p防骑本来也只是一般般菜,但是和宝贝一比就逊色太多了……后面p防骑好像被劝退了,但是传说一直在=_=嘿嘿,今年的第一批苹果,又嫩又脆,汁特别多[爱你][爱你]
  • 北京时间5月10日凌晨2点34分,被标记为Luna Foundation Guard的钱包地址(bc1q9d4ywgfnd8h43da5tpcxcn6ajv59
  • 因为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宋明的治疗主要就是依靠胰岛素,“平时也会服用少量的口服药物。她的体型本身是偏胖的,由于一开始并没有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胰岛素治疗,
  • 舞钢市公安局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一些非法保健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可以治疗某种疾病,使用“彻底根治”“药到病除”等用语,或者
  • 在她们眼里,这是自己爱对方的表现,但在渣男眼里,这就成了他们出轨的筹码,因为他们知道,无论自己做了多么出格的事情,对方都会原谅自己。PS想看看 最后会以啥方式结
  • #带着微博去旅行##旅游#【厄里希翁神殿】建于公元前395年,内部有一雅典娜的木雕像,在这座神殿南侧廊台的六尊女像柱(Caryatids)是属于爱奥尼亚式的变形
  • 笑啦了我在b站自己的动态里面好久好久好久之前发了个b站网暴犯聚集地,然后有人突然给我评论。我真的爆笑,他意识不到我说的网暴是真的在说一个网暴的概念吗,b站的很多
  • 旺仔牛奶面临行业危机时,旺旺的另两个核心业务“米果与休闲零食”同样遭到竞争对手的围剿……  业绩陷入长期停滞  Frost & Sullivan数据显示
  • 建议糖友早点吃完晚餐(18点左右最佳)晚餐后运动30-40分钟,出一身汗,然后洗个澡,心情舒畅,餐后血糖也不会高,而且还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哦,运动的方式可以选择散
  • #倩碧腮红测评# 春夏必入的热门腮红测评,黄皮显白腮红 很多化妆小白常常会忽略腮红这一步,其实打上腮红整个人的气质都会变得不一样,不仅可以提气色,还能显得更加甜
  • 最近虽然不时有消息驱动题材,但节奏基本上都很快,尤其是吹的越狠的越难整,有预期差的小众题材还可能走出少数独立行情来。金牛座男生的商业头脑绝对不是盖的,他们与生俱
  • 问世以来,《只此青绿》被抄袭的情况屡见不鲜,而这一次最刺痛两位导演的,是对方赫然打上“原创”二字。”针对此青绿疑似抄袭的事情,只此青绿被抄袭导演回应了,他表示自
  • 有網友認同他的觀點,直指“確實好多香港人都會(在英國)買好幾間房用來出租!(1)不善妒,以他人之乐为乐,明白磁场共振,身边的人好自己才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