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108个流浪孩子的家,这里有一位108个孩子的爸爸,他就是石青华,一名普通的基督徒。近日,人民网播出了对石青华的采访,他创立了北京光爱学校,对全国各地的流浪儿、残疾儿实行免费的寄宿教育。这一切只是源于他的感恩、他的虔诚和他的信仰。
石青华手上残存着烧伤烙下的疤痕,无声地讲述着一家人那段从天堂到地狱的悲惨遭遇。原本在安徽老家,石青华从事外贸工作,妻子经营一家服装店,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生活得很幸福。
不想1997年春节,因为邻居家保存烟花爆竹不善而引发的一场意外的大火将一家三口严重烧伤。年幼的儿子、因不堪重负而患神经疾病的妻子……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创,这个老实巴交的汉子不离不弃,坚定地带上全部家当,携妻儿来北京求医,然而命途多舛,短短两次的治疗后,便身无分文只得流浪街头。
在这个期间,社会似乎被遗弃他们,但是流浪儿却帮助了他们,常常把讨来的饭菜跟他们分享。也在此时,上帝伸出了他慈爱的手扶起了这个家,他接到一位先生送给他的福音单张。他知道了耶稣曾让瞎子看见、聋子听见、疯子走路、死人复活;最后为了世人的罪得赦免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他的心被深深感动了。第二天,她们一家人去到了教会,弟兄姐妹温暖的爱领他们来到了上帝的面前,心中重新充满了盼望。
在中华慈善总会和社会的帮助下,石青华的妻子和儿子完成了后期的整容手术,他也开始了一些卖水果和菜的生意。当生活开始好转的时候,他思念起曾经对他伸出援手的流浪儿童,牵挂他们会不会被欺负,会不会挨饿。
感恩回报,创建光爱学校
他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仍然在大街上、高架桥下栖身游荡的7个流浪孩子,把他们带在身边。最初的日子是艰苦的,石青华一家和7个孩子一起挤在一个四合院的破平房院子里,依靠石青华打工维持生活。
但石青华开始从长远考虑他们的未来,这时他萌生了一个念头,救助更多的流浪儿,让他们享受家的温暖,同时,让他们得到应有的教育和培养。他的妻子十分鼓励他:“好啊,咱们在最难的时候,是社会上的好心人帮助了我们,现在我们也要尽力回报,这是荣神益人的事,上帝会喜悦。”
2004年,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石青华创立了光爱之家,专门收留来自全国各地的流浪儿、孤残儿童、特困儿童,实行全免费寄宿制。那时光爱学校的社会知名度还不高,全校只靠石青华一个人。他们曾经吃了上顿没下顿,也曾经一天只吃一顿饭。大家曾经开玩笑说,既然叫“光爱”,说明他们穷得光剩下爱了。孩子们叫石青华“白菜爸爸”,因为他们的伙食基本就只有白菜。
石青华在视频中回忆起那段经历,“唯一大白菜比较便宜,各种做法,吃到最后,都不想吃了”,孩子们也说,“我也吃烦了,想要抗议,但抗议无效。”
“最难的时候,有一个公司老板请我参加宴会。看到满是好吃的,我想到孩子们就吃白菜,我没有吃,就哭了。‘石老师,为什么哭呢?’他们问我。我说,‘我真的吃不下,我还有100多个孩子,他们甚至都没有看过这些东西。’这个老板非常感动,决定那天晚饭不吃了,都打包送回去给孩子们吃。”石青华老师说到。
这一切的艰难并没有影响他收留流浪儿童的决心。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石老师和他的孩子们的故事,经常有志愿者前来帮忙,捐钱捐物,给孩子们上课。去年秋天,一个在广告公司工作的志愿者问石青华,有一个广告,希望能拍摄石青华和他的光爱之家。
做广告?石青华犹豫了。本来就有很多人怀疑石青华动机不纯,不是为名就是为利,再加上如果广告播出去,招来更多的孩子怎么办,现有的孩子养活还费劲儿呢。可是不做?孩子们三餐无着,温饱都成问题,更别提使光爱之家正规了。学校会议开了两次,石青华决定——拍!
广告再现了光爱之家创业初期艰难场景,片里,石校长一人楼上楼下地跑着搬煤、做饭、讲课、盖房子、送孩子去医院。
“我没想到的是,广告播出后,真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志愿者太多了,最多的一天能自动来上七八百人,打搅了孩子的正常生活,不如换个地方,让孩子们好好生活。”
石青华把拍广告得到的20万元全部投入了位于通州新校舍的租借费,而来自各地的志愿者和爱心企业也开始定向捐助他们的衣食、教学设备。“我们可以餐餐吃肉了,孩子们每天都可以喝牛奶吃鸡蛋了,我们还有一个很棒的图书室,还有电脑房、健康屋、音乐教室,我们越来越像一个正规的学校。”
在一位音乐教授的帮助下,学校也给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音乐教育,在视频的背景中,孩子们手捧蜡烛,唱着“爱的颂歌”。歌声从真实地被爱温暖,而生命得以改变的孩子们口中唱出来时,带着感人至深的力量。
石老师自豪地说到,“在王府井开了一个音乐会。进去的时候,保安都不太高兴,因为孩子们都没有规矩,但是整个音乐会开了后,他们都震惊了。曾经在外流浪,衣冠不整,五音不全的孩子,却可以在音乐殿堂,用小提琴拉出这么好的音乐。”
孩子们不仅在音乐的里面受到熏陶,更多的孩子也在音乐当中心灵的痛苦得到安慰和医治,“有自闭倾向的孩子,在音乐里面放开了自己;有的孩子因为受苦而很少笑,但因为音乐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音乐可以陶冶孩子的心灵,可以医治他们内心的痛苦。”
“当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奉献的时候,爱不仅感染了家人,也感染了别人,自己收获了幸福和快乐。这不是用钱来衡量的,我在帮助孩子也在帮助自己。”石老师谈起自己的收获时说到。
石青华带着妻子儿子,与各种伤残、流浪儿童们不离不弃;八年来,有300多名流浪儿童从这里走了出去。“光爱学校”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如今这所看起来并不太大的院子,却是108名流浪儿童幸福的家。人们说,石青华是“108个孩子的爸爸”。
为流浪儿童创办学校,做数百名流浪孩子的爸爸,在常人看来,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但石青华说,这是源于一颗感恩之心,一个虔诚的信仰。他用实际的行动传递这基督的爱,“在我们神的父面前,那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并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作者:祝剑 .来源:基督时报

心 外 无 藏

以前人们说收藏,总是教给大家:收藏不管是古玩还是艺术品,都要拿给专家看看,听听专家的意见。还有一个最大误区就是,收藏属于一票否决的活儿。这些乌七八糟的洗脑玩意儿,不知道害了多少玩收藏的人,也不知道坑了多少新人,更不知道还会忽悠多少预备收藏的人。
我告诉一个别人都不会说的真相——收藏,其实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后现代,都是最个人的事情。就像吃饭一样,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收藏的真相就是你喜欢就好,就有价值,不喜欢狗屁不是。玩收藏之所以能让一个人开心,让一个人心情顺畅,让一个人的生活有品有位,就在两个字:喜欢。任何企图给“喜欢”增加附加条件的都有忽悠人之嫌。

可人爱的百年老相机
我和扬子年轻时候同住一条胡同,算是街坊,他手里有一架100年前的老相机。扬子的老相机平时从来都不让人看,喜欢收藏的人都有这个毛病。
用两辆“奥迪”换一架照相机,你说值不值?可扬子愣是说什么都不换。他跟我说:“最难的时候,我们家账面上只有1000多块钱。”有一位从南方来的收藏家,托了几个人才打听到扬子的单位,找到他后第一句话就是:“普诺泰还在不在?我愿意出两辆‘奥迪’换你一架相机。”扬子觉得值,可还是咬咬牙,回绝了对方。
这就是喜欢,因喜欢而收藏。和现在大多数人的为理财而收藏截然相反。扬子原来是柯尼卡公司的职员,性格乐观开朗。40多年前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遇上一位老先生抱着一个匣子,走投无路,不知道是扔了好还是留着好。扬子当年喜欢摄影,看了看这个东西,知道是早年间的老相机,第一眼就喜欢上这个玩意儿了。那年月,老相机属于“四旧”,扔了还得偷偷的。扬子不忍心白要人家的东西,于是给了老人几块钱,算是留下了老相机。
这是一架名副其实的“匣子”,相机的所有构件全部装在一个小木匣子里。40多年间,它一刻也没离开过扬子。“从有了它那一刻起,我就开始了解它的身份。”他递给我一个小本子,上面记满了关于这架相机的文字资料。
相机的中文译名叫“普诺泰”,洋名叫P r o t a r。1894年德国制造,相机为单组四片胶合,有效光圈为1~12.5。另外,还可以两组联合使用,构成对称式双光镜头,为双光普诺泰(Doppel-Protar),有效光圈为1~6.3。其中每一组镜头可单独使用。机身为木与金属合制。快门为T门和B门。速度设置有1秒等8个速度。该机最大的特点同时也是最大的优点是,其镜头可自动拆卸。杨先生对我说:“这在当时完全称得上是相机制造史上的一次革命。”“普诺泰”引发了他对相机制造史、相机原理的研究,同时也使他走上了摄影、冲卷、洗相、放大的摄影艺术之路。
目前,这架相机不仅保存完好,而且还能使用。上好120卷就可以拍照。用它拍照比今天的相机稍费些事,先要把相机固定在一个三角架上,然后调整光圈,调好后再装上胶卷(胶卷装在一个密封的铁盒子中),之后按动快门。照完一张后,取出装胶卷的铁盒子过片,然后再重复上述过程,照第二张。扬子还说这架相机通过对镜头角度的调整,可以进行仰拍。一段时间,他常常抱着“匣子”四处溜达,遇上好玩的好看的就照。路人不知道这是干吗的,总是引起围观效应。一次,他拿着匣子去给爱新觉罗家的人看,看完相机和他的“表演”,都说从前宫中也有老式相机,不过差不多都比它年代晚,还没有它这么“先进”呢。
眼前的“普诺泰”是19世纪末期的产物,它代表了当时欧洲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当清朝人还穿长袍马褂的时候,它传入中国可以说是当年中西科技产品交流的一个鲜活的见证。它也许拍下过威海卫之战,丁汝昌自杀的镜头,借此以昭告国人勿忘国耻。它也许拍下过百日维新和戊戌政变,也许它还拍下过许许多多上个世纪之交的人和事。作为历史的遗物,在它的“记忆”里依然还会保留着历史上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痴迷大笔筒一见钟情

天价笔筒以前见过一次,那是在嘉德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康熙案头笔筒被媒体称为“令人瞩目”。清康熙青花山水笔筒上描绘的是江亭渔乐的景象,墨分五色,景色清晰,堪称康熙案头文房中之精品,估价4.6~6.6万元,可以说是低价了。虽说价位不算高,可是对于我辈来说也是无法考虑的。有时候,收藏只在于一饱眼福,藏于心反而比藏于室会更好。
中国文人的特点,往往可以从他们的文房清供中看出一些味道来。一只笔筒做得那么栩栩如生,看上一眼也可以让人有心旷神怡之感。
一位女性朋友正好淘到一件木质笔筒,打电话叫我去一同观赏。千呼万唤始出来,人家总算把个大笔筒拿出来了。“明代”黄花梨笔筒,直径27厘米,高25厘米,的确是大。朋友告诉我,像这样的大笔筒不是少见,简直就是罕见。我说:“你别跟时下玩收藏理财的人学了,动不动就是稀见,就是几十万几百万。这东西在我专业眼光里,就是价值塑造就是包装就是满嘴里跑舌头的事情。有没有人认,还另说着。”
朋友委屈了,说不是那个意思,像这样用黄花梨木制作的大笔筒太少见了。看过不少笔筒,瓷的、铜的、木的,黄花梨的、紫檀的……还真没见过这么大的。当时真是动了心,自己的钱不够,最后又跟朋友借了一笔钱,总算拿下。事后,她的朋友们都议论,花那么多钱就买了一个木头笔筒,“让人家忽悠了吧”。她说就图个喜欢,不摆在自己家里就觉得人生缺点什么。
对于她的行为我很赞成,收藏为什么?不就是为了自己心灵上的那一股快感吗?现代社会把一切都商业化了,只有心灵这一方净土属于自己,有什么能比让自己快乐更有价值的事情呢?
黄花梨木色彩鲜艳,纹理十分清晰美观。在我国广东、广西都有这树种,只是它们的产量都不是很大,大批用料主要都是进口的。《博物要览》就有过记载说:“花梨产交(即交趾)广(即广东、广西)溪涧,一名花榈树,叶如梨而无实,木色红紫而肌理细腻,可作器具、桌、椅、文房诸器。”《广州志》云:“花榈色紫红,微香,其纹有若鬼面,亦类狸斑,又名‘花狸’。老者纹拳曲,嫩者纹直,其节花圆晕如钱,大小相错者佳。”《琼州志》云:“花梨木产崖州、昌化、陵水。”
明代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一书中说,花梨木有两种,一种叫作花榈木,乔木,生长于我国南方各地。一种叫作海南檀,落叶乔木,生长出产于南海各地。这两种木料都是制作上档次的高档家具的用料。从一些记载上看,花梨木品种当在两种以上。
我国在唐代的时候就已开始用花梨木制作物品了。花梨木有新、老之分。老花梨又称黄花梨,颜色由浅黄到紫赤,色彩鲜美,纹理清晰而有香味。在明代,讲究的家具都是用老花梨木制成的。新花梨木色赤黄,纹理色彩都比老花梨差一些。
笔筒是从前文人案头文具中特别具有陈设装饰性的文房摆设,一般来说它的造型简单,通常口底大小相同,为圆筒形,这种模式历来很少有大的变化。笔筒用料的种类很多,有陶、瓷、竹、木、玉、铜等。笔筒上的雕刻内容题材广泛,风景山水、亭台楼阁、花鸟虫鱼、历史故事没有一样不能上的。用无所不包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分。从流传下来的笔筒精品看,雕琢都很精美,绝大部分都是出自文人雅士和能工巧匠之手,却几乎没有留下他们的姓名。其实留不留姓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作品能传世就够了。

收藏其实不要考虑那么多,什么年份呀真假呀增值呀……背上这些包袱,那还叫什么玩儿呀!告诉大家另一个秘密,眼下不是收藏理财的时候,疯赚的机会过去了。如果想疯赚的话,劝您还是等等吧。
收藏,玩儿的就是心跳!有什么能比得上和自己喜爱的物品在一起更美妙,更幸福的?古人说心外无物,其实这句话用在收藏上最合适,心外无藏品。这就是收藏的不传之秘。

【 修 · 渡 】
在这浮躁的社会,
作为手艺人,
能静下心来专注于自己的手艺,
何尝不是一种修渡。
多年来,李老师一直坚持着把自己的每件作品都融入乐观、向上、积极的文化内涵,在这个过程中,煎熬着、痛苦着、快乐着、也幸福着。
以手为道,以心制物。
修的是心,渡的是己。
滚滚红尘,
匠人的内心却是一片安静…… ​
(小红泥,全手工,210cc)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格木的镭射袋子好好看,临走时我去要了一个来,可惜天色渐暗,拍起照来就没有那么好看了公交车上看外面有家店,叫星星饺子馆,星星,有点好听哦ᝰ#给孩子读诗# ​‎ ͏
  • 这剧也不用追,也没有那么迫切想要知道剧情发展,就做事的时候在旁边用手机放着,就像是自己的邻居,一天一天在自己的身边过着日子,简单平凡又真实。有时候我都在想,我真
  • 我估计大会上可能进一步有大科技的政策利好,半导体就埋伏好,值得一博。接下来到大会前,没有行情,很多板块会陷入震荡或者调整,但大的风险没有,只有极少数板块有赚钱效
  • 其实,以前在三楼放不下一些事,因为一些原因,导致我看小宝除了喜欢以外还有一些怜爱,但是,今天我释怀了,因为我感受到了小宝的自由,是啊,他可是张泽禹啊!我知道庸俗
  • 希望大家在鸳央能有一个不闹乌龙的美好回忆,注意适量饮用,微醺就好~早秋清爽推荐水果茶拿铁系列节后终于有点秋天的感觉了~一杯清爽滋润的水果茶拿铁就很适合微微干燥的
  • 是恰巧我不喜生命如日以继夜的钟摆一样往复,恰巧你来了,你是我唯一的变数。几天后,女孩又发了说说:亲爱的,我等你来。
  • 股市股票看似是一个门槛低的市场 , 但要想有所收获 , 除非你悟性高 , 不然没那么容易 , 如果在没人带的情况 , 会走了很多弯路 , 这一路走来深知其中的刻
  • 这种形态的荷鲁斯是一位生育之神,他经常端着一个丰裕之角(cornucopia)。Heru-ur(也称作Harmerti哈默迪)是荷鲁斯最早的一个版本,他是一位隼
  • 渊井镝放飞自我的一作,给这个女人跪了…后劲太大,打完听了一个星期主题曲《i am in blue》。230216《I Love You》4.0‍❤️‍就是说 只
  • 那种半以为半崩溃的感觉:就像在追剧里那些细致入微地表演所有细节时的剧导演/比如那孔子亲戚什么的后代就是很棒的导演,但有时会不厌其烦地表演细节过头了却也会让人非常
  • 【CD】わたしの未成年観測 / くらげP2018/3/14 RELEASEweb:初回盤は全12話(144ページ)収録コミック本+CD豪華デジパック仕様日本サブ
  • 今天在江滩抬头看到一串彩灯 挂在月亮的下面 是非常有规律的那种好看 一开始以为是公园官方放的 毕竟在我看来这蛮有难度的 后面散步的时候才发现是一个爷爷放的 本来
  • 契诃夫在《万尼亚舅舅》里说:“我们要继续活下去,我们来日方长,还有很长一串单调的昼夜,我们要耐心地忍受行将到来的种种考验。敬畏之心是一份报恩明明是生活中最普通的
  • 我手机到时间自动开启睡眠模式有时候睡眠模式开启了和洲子聊聊天就刷微博什么的退出微信界面,他来的消息就没有提醒刚才又是这样,我和他说快睡觉了然后看了一眼微博结果他
  • #每日一图直到明天# 今天是老友日最最最开心的是在学校见到了兔子警察 我也很想陪她一起去上海 她走了之后心里空落落 熟悉的人一批又一批从工大离开了(没有舒适的安
  • 可是梦虽然是有,有这个境界相,就好像“具造百界千如”他作这个梦,你不能认为那是真有,为什么?因为是这么个情形,所以叫你不能执著空,你要执著空,执著什么都没有,这
  • 。。
  • 感谢避风堂和志愿者们的存在,契而不舍地帮助着每一只猫咪们#画画的日常##bunny的每日画#『心动的时刻很多 为我擦汗的时候就觉得你很好 这样的表白方式 是专属
  • 都记不清喜欢他的那个点在哪了就记得当初军训时就觉得他帅就多注意了他几眼到了初二下册莫名其妙开始变得在意他了之后我发觉我喜欢上了他懒懒的我也开始每天写日记一写就是
  • 给自己一颗洞穿世事明亮的慧眼,让自己在这个大千世界中,通过努力,拥有一个充实美好的人生,并且摆正心态,知足常乐,以平常心,平淡的活法,不见利忘义,不盲目攀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