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说出这句话的苏轼前辈尽管很有洞察力,但他做梦也想不到清风不仅能为“无米炊”,还能做“万金油”。 前不久,中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到淀粉分子的全合成,为应对粮食危机和气候变化提供了一条很有前景的策略。 无独有偶,近日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的科研团队设计了一套利用阳光和空气直接生产液态烃或甲醇燃料的装置,为吸收和利用二氧化碳提供了又一条光明道路。 这项成果目前已发表在学术期刊《Nature》上。据报道这种装置在日常条件下运行,能在一天7小时的工作时间内生产32毫升甲醇。听起来是不是很神奇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探究竟吧。 从空气到燃料的奥秘 位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机器实验室大楼楼顶的这套金光闪闪的实验设备,就是今天故事的主角。看外表颜值不凡,简约大气,还打着一把太阳伞,很有格调的样子。它的内心是否像表面这么精简呢?看起来并不是,而是有点复杂。 实验装置工艺流程图(图片来源:Nature) 但大道至简,真理往往是简单的。为了让大家更清晰快速地了解其工作原理,这里提供一张该装置生产空气燃料的简易流程图供参考: 我们都知道,自然界有一条重要的定律,那就是质量守恒。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种类不变,数目不增不减,只是发生重新结合,从一种连接方式转化为另外一种连接方式,就像一个班级调换座位后重新划分小组一样,打乱又重组,但班里的人没有变。 如果我们想要得到甲醇或其他液态烃类燃料,那么制备它们的原料也应要含有同样的元素,即——碳、氢、氧。空气属于混合物,里面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物质。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4%,水蒸气和其他杂质约占0.002%,含量较为可观且含有想要的元素,这就为液体燃料的生产提供了可能。经由空气捕获装置收集和纯化,便可以得到较为纯净的二氧化碳(纯度98%)和水(污染物低于0.2ppm),那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燃料。 直接转化比较困难,一种权宜之计就是先把它们制备成合成气,即氢气和一氧化碳,这是制备许多化工原料的原料气。这套实验装置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太阳能,驱动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与三氧化二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碳和水分别被还原为一氧化碳和氢气,而三氧化二铈被氧化为二氧化铈。氧化产物二氧化铈还可以通过吸热还原为氧气和三氧化二铈,便于再次循环利用。合成气一氧化碳和氢气接下来会进入反应设备生成目的产物液态烃或甲醇,也就是空气燃料。 实际运行的效果 这一条以空气为原料制备液态燃料的路线听起来合理,那实际是否行得通呢?首先我们看下产量。研究人员发现,该装置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一天运行7小时,通过连续的17次氧化还原循环,共获得96.2升的合成气,这些合成气可在装置中进一步加工成甲醇。 装置测得的合成气单程摩尔转化率为27%,产生的甲醇纯度为65%。 剩余的未转化的合成气经过6次循环转化后,最终总摩尔转化率为85%。一天运行7小时,得到的纯甲醇量为32毫升,这个产量的燃烧热和一盏功率为9瓦的日光灯照明15小时消耗的电量差不多。当然这种设备并不是只能生产甲醇,通过选择具体的合成工艺,也可以定制其他烃类燃料。 研究者设想,如果该项成果投入商业应用,将会创造巨大的收益。例如,商业规模的太阳能燃料工厂可以使用10个定日镜场,假设每个定日镜场收集100兆瓦的太阳辐射热能,系统的总体效率为10%,那么每天就可以生产95000升煤油,足够为一架载有325名乘客的空中客车A350提供从伦敦到纽约往返的燃料。 那么这些燃料的质量如何呢?我们和常规的航空燃料对比一下。目前生产航空煤油的常规方式是重油加氢裂化,产物中不可避免会带有空气污染物,比如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稠环芳烃、重金属等。而燃烧测试表明,通过该太阳能氧化还原装置生产出来的喷气燃料有害物质排放则显著减少,这是一个独特的优势。另外,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而空气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取,从长远来看也更有前景。 折腾一圈的意义 故事并没有终结。在这个太阳能氧化还原装置里,二氧化碳和水在太阳能的作用下转化为液体燃料,而当液体燃料投入使用后又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物质的角度考虑,碳排放和消耗相等,所以研究者称其为“碳中和的里程碑”。从能量的角度考虑,在燃料制备过程中能量大多来自太阳能,而后续燃料燃烧又可以根据需要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因此相当于间接利用清洁能源。 此外,研究者算了一笔账,基于当前太阳能燃料系统的工作性能,空气捕获装置捕获量达每年10万吨二氧化碳时,大约需要4500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假设系统的总体效率为10%,那么这样一个太阳能燃料工厂每年将生产约3400万升燃料。相比之下,2019年全球航空煤油消耗量为4140亿升,若要完全满足全球需求,所有太阳能发电厂的总占地面积仅为4.5万平方公里。 这样看来,太阳能燃料系统原料易得,环境友好,占地面积小,似乎很容易推广,但实际却面临着挑战。太阳能热化学燃料的初始投资成本很高,每升常规喷气燃料的成本通常不超过1美元,而每升太阳能喷气燃料的成本超过了10美元,所以在短期内并不占优势。 鉴于此,研究者有两点考虑,一是呼吁政策支持,为第一代商用太阳能燃料发电工厂创造一个短期市场,迈出这一步十分关键;二是自我提升,通过规模效应和流程优化,关键部件的大规模生产和精益求精来降低成本,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脱碳是一个长期的主题,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从质量守恒的角度来看,碳虽然不会消失,但可以转化为一种更有益的存在形式。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知道二氧化碳究竟蕴藏着多大的转化潜力,存在多少种可能的用途。这一切取决于人类的想象力,这是创新和改变的源泉。

减法生活

给生活做减法,不是过的极简。二者的区别是:一个是在当前的生活状态下减少没必要的支出,不以物喜;一个是清心寡欲,把生活中所有“累赘”都舍弃,在不以物喜的基础上,做到不以己悲。

过减法生活,把精力更多放在“做”事情,而不是“买”东西上。

减少物品,露出更多空间/地面,享受空间,而不是让杂物占用空间,东西少了,被牵扯的精力也少了,可以放更多精力在“做”事情上。地面空间露的多,卫生也好打扫。

如果东西经常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导致附近变得混乱,要思考它是不是多余的物品,或者是收纳位置有问题,或者是收纳方式有问题。收纳位置和收纳方式是两个命题,收纳位置要合理,即在它的动线范围内;收纳方式要容易拿取收回,即好拿好放,不至于为了拿一个东西,翻箱倒柜,把其它物品也翻出来了,等用完了还要放回去很多东西,导致人也懒得去收拾,这样房间会很乱。

越是经常活动的位置越要减少物品。因为人的活动会带乱物品。如果经常活动的地方物品少,那么弄乱了也好收拾。比如客厅非固定物品(比如玩具)就三个,那么收拾的时候也是放回去三个物品而已。

孩子的东西多、且乱,那么就给他划一个区域,不要太大,让他在这个范围内随便把物品弄乱,当然过后要带着他一起收拾这个区域。

收纳物品的地方也要适当放空,不是塞的满满当当的,就叫会收纳,也许你利用空间利用到了极致,但如果大部分是一些没必要存在的物品,也不过是让它们挤压了真正需要的物品的空间。

仔细观察家里的物品什么东西特别多?衣服、鞋子、包包?书籍、玩具、文具、化妆品?手办、植物、小电器?餐具、杯子、清洁剂?是不是连指甲刀都有好几个?乱扔的左一个右一个?袜子也成堆成堆的?顺手买了很多东西,实际上真正想买的就那么一个东西?为了赠品买回来却用不上或者不太喜欢的东西?觉得能用上,囤了很多的东西?比如洗衣液、卫生巾、卫生纸,总觉得是消耗品,趁着打折季买回来超级多,但是买回来非常占地方,囤在任何地方都占不少空间,看着很碍眼。被子、枕头、四件套,是不是也经常买新的,但是买了太多,也用不上,特别是棉质的,很多地区潮湿,放久了一股子霉味儿,也不敢盖,也很难清洗,还不想扔…看直播的时候,主播描述的天花乱坠,不过脑子就下单了,如果是消耗品还好,如果不是消耗品,买回来绝对是消耗空间。

我们需要转换思维,把同一空间的所有物品都当成和我们争夺空间的对手。它占了一部分空间,你就无法享受这个空间。东西越少越好,也不是什么都没有才是最好,毕竟人还需要和物品“和谐共处”,需要在物品的身上享受舒适。

有些物品是必须的,比如床,就算没有床也要有个睡觉的地方,不可能直接躺地上。但是有些东西,比如书,虽然纸质书手感好,但是拿着也不方便,只有碎片时间的人可能很难拿着实体书到处走,反而用手机看书很方便。那么能不能就不要买实体书了,只看手机或者kindle呢?实在喜欢实体书,那么买一看一,看完觉得很有用,那么就写个书评、写个笔记、做好摘录,留下一个电子信息,就可以处理掉这本书了。我相信生命中值得反复阅读,让你爱不释手,经常翻阅的书是少数,这类书可以保留,数量也没太多,不会占太多空间。

享受生活本身的乐趣,不要把乐趣建立在物欲之上,减少没必要的支出。在已经拥有的物品之上,物尽其用。你当年拥有它的时候,你的理由是什么,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吗?如果真的是要过的简单,那么你拥有的物品一定要是自己所爱,哪怕是用旧的一个便宜茶碗。如果是昂贵的物品,那么你更要好好的使用,提高它的使用价值,而不是买回来“供”起来。那些放过期的贵妇护肤品,那些过时的昂贵的电子产品,那些舍不得用的高价餐具…不使用就是浪费了它的价值,违背了当初购买它的心意。不是你“不配”用,你都拥有它了,用了又何妨?等用完了发现不合适,下次就不要买了,用完觉得好,以后其它的就不买了,只用这个产品,也不是浪费。

吃的东西也要够干净,够天然。可以提前预处理很多食材,真懒得动的时候可以很快做出一份食物。就算不会做饭,懒得做饭,外卖尽量买品牌门店的食物,而且要注意营养搭配。

不喜欢做的事不要逼着自己做,比如不喜欢看电影,就不要为了和别人有话题,不要为了可以去吹嘘就硬逼着自己去看,做点更有意义的事不好吗?

每年只专注两三件事,每天、每周、每月都可以问问自己进度,为了这个目标努力了吗?做了多少?减少太多繁杂的事情,繁杂的事情会扰乱自己真正要做的事,从而看不清自己的本心。

如果喜欢一本书,特别是那种教人做事的,你看完真的照着做了吗?如果真心喜爱它,可以试着花一个月,一个季度,甚至一年时间来实践它。那么你超越了99.999…%的人,因为唯二这么做过的人可能只有作者和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古人诚不欺我。

多关注自身和家人,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可能工作很忙,抽不出太多时间,但是如果有了难得的时间,就放下手机,多做些想做却没时间的事,不要把这个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手机上以后才说没时间去做别的。

舍弃那些看似“必要”,实际无用的事情,把时间和精力留给真正重要的事。

生活也是修行,等慢慢达到自己的减法目标,慢慢减少了物欲,钱也会积累了不小一笔。拿着这笔钱好好去投资理财,把理财当成一个爱好,把物欲转到理财这个爱好上,每天看着钱越来越多,你绝对能发自内心的高兴。

最近我在收拾东西,很多东西都卖给了回收箱,还送了很多给邻居,实际扔到垃圾桶的不算很多。每扔一样,我都看到了妥妥的智商税。

大部分人赚钱都不容易,但是消费太容易了。很多东西大家都消费得起,所以很轻易就付钱了。给自己建立一个短期、中期和长期理财/存钱目标,比如短期的目标就是先存够多少钱,再给自己适当奖励;中期目标就是达到后,也有了一笔钱,拿着去做投资理财,培养自己的财商;长期目标就是自己退休后的理想生活需要多少钱,不要指望社保了,社保一定要交,但是交完就当扔了吧,毕竟未来等我们老了,社保能发多少都是个未知数,可能很难覆盖我们的基本生活,当个零花钱还是可以的。整个养老生活,主要还是靠自己努力,这才是一个真正的长期目标。

我们没必要总压抑自己去过“减法生活”,给生活做减法,也是为了让你生活的更好,更舒适,关注最纯粹的生活快乐,不要让物欲腐蚀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把时间精力放到值得关注的地方,也能剩下一大笔钱。但是你如果觉得难受,那么是不是你的方法错了?是不是用力过猛?觉得不舒服就不要继续了,或者可以和现在的生活交替进行,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

减法生活其实不难,因为减多少你说了算。我一直认为生活是以人为中心,任何时候都要关注自己的感受,还有本心。不能人云亦云,看别人说“减法生活”、“极简生活”、“断舍离”就照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人计划的应该遵照自身情况增减。其他人说的再天花乱坠,也只是个参考而已。

感谢阅读[兔子]

【给曹丕“招黑”的两个传说】 因为“七步诗”上了热搜,曹植自然而然也被热搜了。前不久,《国家人文历史》杂志推出封面故事《曹操·缔造魏国》,并以系列文章介绍曹操纵横捭阖的故事。这中间,都绕不开曹丕。
  曹丕即魏文帝,在位七年。他的文治武功虽然并非特别出色,但也不能说平庸无为。那为什么对他的评价偏低呢?很显然,“七步诗”“心机男”抢甄氏的故事,都一直在给他“招黑”。尽管这两个故事或被证伪,或最多“莫须有”,但因流传太广,很多人仅凭朴素的满腔义愤,就恨起他来,曹丕确实有点冤。
  曹丕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传说往往“更让人相信”
  从两个故事说起。最为人熟悉的,莫过于他逼曹植写“七步诗”了。
  《世说新语·文学》篇记载了这件事:魏文帝曹丕命令曹植,七步以内写成一首诗,否则杀头。没想到,曹植七步之内,吟出那首流传至今的《煮豆诗》。
  虽然不少学者从各种角度论证,这个故事应不属实,但丝毫不影响其广泛流传,并为大家津津乐道。
  这个故事形成的效果,类似如今娱乐圈里那种“虐粉”套路带来的结果,粉丝们因为同情自己的“爱豆”受到打压,反而加倍支持。那么,曹丕不挨骂谁挨骂?
  娶到甄氏的故事里,曹丕妥妥地被塑造成了“心机男”,这对他又是一个大大的减分项。
  甄氏原本是袁绍儿子袁熙的夫人,才貌俱佳,家世也很显赫。按某些“趣历史”的表述,曹操攻打邺城,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想据甄氏为己有。意想不到的是,曹丕捷足先登。原来,曹丕也早已听闻甄氏貌美,借此机会率先冲进袁府,抓到甄氏,并大大方方地请求曹操,把她赐给自己为妻。事已至此,曹操也没办法了。曹丕计谋得逞,顺利抱得美人归。但是,“心机男”的称号也就坐实了。如此心机,岂能不令人鄙薄。
  围绕甄氏的故事至此并没结束。排在“建安七子”首位的孔融,因为曾拿这件事讽刺过曹操,引来杀身之祸。听说曹丕娶了甄氏一事后,孔融一本正经地对曹操说,这事再正常不过了,以前,武王伐纣,就把妲己赐给了周公。本来,曹操一直感觉此事有点夺人妻室之嫌,闻听有这样的历史掌故,非常高兴,于是,赶紧向孔融打听,语出何典?孔融回答,以今例古,应当如此。曹操这才明白,孔融是在讽刺自己,心里暗恨不已。在此之前,孔融经常对曹操傲慢无礼,早已惹得曹操大为不满,他这番“过嘴瘾”无异于火上浇油。最终,曹操借别人奏免之机,把孔融杀头了事。孔融作为一位名士,如此丧命还是引起很多人的惋惜与不平。尽管关系间接,这件事的一大块罪过,也被记到了曹丕头上。
  还有一个说法,曹植名作《洛神赋》,也与甄氏有关。据说,曹植也是非常倾慕甄氏,思慕而不得,于是以甄氏为“蓝本”,下笔千言,洋洋洒洒,写下了这篇辞采华茂、气度雍容的赋中名篇。当然,这也是无稽之谈,好事者附会而已。但是,那些相信这个故事而为曹植鸣不平的人,还是把责任追到曹丕那里。
  种种传说,虽不是事实,编造故事的人可能觉得有趣,像相声中甩了个“包袱”,但对于曹丕的名声来说,却极有杀伤力。这么多“黑料”,曹丕名声能好到哪里去?
选拔人才“勿拘老幼”
  按正史记载,曹丕在文治武功方面,都还能够称得上有所作为。
  曹丕去世后谥号“文”,当然与他好文、“文治”有关。《三国志·魏书》评价曹丕“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
  曹丕之好文,一是诗文创作颇有成绩,二是在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简而言之,他留下了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开七言诗创作风气之先。文学理论方面,写出了《典论·论文》,许多观点卓有见识,影响至今。
  在文治方面,他非常重视文化和选拔人才。《三国志·魏书》记载,黄初二年,曹丕即位后的第二年,因为注意到“阙里不闻讲颂之声,四时不睹蒸尝之位”,遂下诏设宗圣侯,奉孔子祀,并命令鲁郡“修起旧庙,置百万户吏卒以守卫之,又于其外广为室屋,以居学者”。
  黄初三年,曹丕下诏选拔人才,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后取士,是吕尚、周晋不显于前世也。其令郡国所选,勿拘老幼;儒通经术,吏达文法,到皆试用。有司纠故不以实者”。这个选拔人才的标准可谓不拘一格,明确要求选才不要受年龄等条件限制,真正有才华的人就要擢拔,而且明确命令政府部门对那些“不以实”取才,仍然机械呆板按条文操作的,进行监督和纠正。
  这些政策,对文化和文学的发展,都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事实上,文治方面的举措,曹魏政权也是一脉相承的。曹操生活的年代,鹿逸中原,群雄纷争。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最大可能地笼络人才,曹操主张“唯才是举”,提出“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都可以量才适用。提出这样的主张,可能也与曹操本人的经历有关。《三国志·魏书》记载,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可见,他虽然小时候很聪明,但并未走那条由学入仕之路,反而有点游手好闲、无所事事。
  据了解,东汉官僚选拔采取“察举制”,至汉顺帝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上书“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同时要求官员考察对象必须满足基层任职“满岁”的条件,朝廷同意并颁行。汉桓帝本初元年,对基层任职时间的要求进一步延长,必须满10年才可以。按专栏作家江上苇的说法,曹操举孝廉,“时年20岁不到——无论是按照阳嘉制的很年40岁,还是按本初诏的基层锻炼10年,他哪项都不满足。”更何况,他还“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各种条件都不具备,曹操仍然被成功荐举。这样一个特殊经历,可能让曹操认识到,如果严格按照那些条条框框,许多像自己一样的人才,会被拒之门外。这与现实需要严重不符。所以,他后来颁布《求贤令》,提出要“唯才是举”;后又在《举贤勿拘品行令》中,要求举荐“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而且强调“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至曹丕,如上所述,同样要求“以实”取才,起到了承上启下、延续文脉的作用。
  曹叡(魏明帝)做太子时,即“唯潜思书籍而已”。即位后,认为“尊儒贵学,王教之本也”,曾下诏要求各郡国,“贡士以经学为先。”他还认为,“世之质文,随教而变”,要求选拔任用有真才实学者,“浮华不务道本者,皆罢退之”。后来,还曾专门下诏,把曹丕所著《典论》刻石,“立于庙门之外”。
  可惜,魏明帝时,已经“大权偏据”,诏令也被臣僚们当成例行公事,还有谁愿意去推行落实呢。
厚葬都是“愚俗所为”
  此外,在军事与社会治理方面的为政理念,也颇能显示曹丕与众不同的个性。
  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即使当了皇帝后,曹丕仍然面对诸多军事行动,包括魏国内部发生的叛乱。或许是厌倦了刀兵生涯,或许是心存悲悯,他一直希望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魏书》中记载,山贼郑甘、王照及卢水胡率众投降,时已嗣位丞相、魏王的曹丕非常得意,在众多谋士臣僚面前,接连列举出历史上很多先例,证明自己力排众议、不必用兵而让对手来降的策略有效、有功。曹丕还特别表示,“吾今说此,非自是也,徒以为坐而降之,其功大于动兵革也。”能够运筹帷幄,尽最大努力避免刀兵相见,不战而屈人之兵,确实值得称道。
  主张简葬,并以身作则。按《三国志·魏书》,曹丕将陵地选在首阳山,对于身后事,通过“终制”作了详细交代。其中,明确提出,陵墓需“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造园邑,通神道”,即不封土,不种树,不建寝殿,不造园林,不修神道。曹丕认为,“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葬了,就要像藏起来一样,让别人找不到。那些大造陵墓,招摇厚葬的,纯粹是“愚俗所为”。此前已经有无数实际例子说明,厚葬更容易被盗墓。一旦陵墓被盗挖,对于逝者,无异于受刑,如同“戮而重戮,死而重死”。所以曹丕反复叮嘱,如果不按他所说的办,就是不忠不孝。曹丕去世后,他的丧葬事宜即按“终制”执行。
  曹丕主张简葬,并非突然异想天开。首先,是有思想基础的,这方面与曹操一脉相承。另外,应该也有多方面的现实考量。客观而言,他有为自己打算的因素,希望百年以后,能真正入土为安。更重要的,恐怕还是为治国算计。毕竟,长年不断的战争,给社会生产带来了极大破坏,如果再兴厚葬之风,必然会造成社会生产和财富的极大浪费,由此又会挤压其他需求。比如,军队筹集物资就会遇到更多难题。如果军队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战斗力又如何保障?倡导简葬,节约资源,类似一系列问题都能得到有效消除或缓解。事实也是如此。
  从这些政策来看,曹丕还是很有远虑的。有远虑,则大致能把握和顺应大势。但是,他当了七年皇帝就去世了,很多政策的效果可能才刚刚显现,有的甚至因为世乱而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这应该也是导致他在社会评价上拿“低分”的一个原因。如果他能多在位几年,又会是什么情形?有没有可能拿出一整套令人惊叹的治国良策,直接改变天下版图?这个问题肯定又是众说纷纭。怎么想象大可天马行空,也不必较真,因为历史都已经发生,再离谱的想象也不过是图个乐而已。总之,曹丕属于那些八卦传说的受害者,反过来说,正是凭借那些传说,曹丕才为更多人知晓,这也算历史的一个补偿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许愿星][许愿星][许愿星]生活需要一种态度,人生需要一种信念,时光在指尖滑过⚡⚡⚡,告诉你我:“珍惜眼前,珍惜拥有的一切,你就是幸福的 我们阻止不了时光的流
  • 真的是太黑暗了!是我们爱的女孩啊 #杨紫# 我家宝贝只是去给朋友过个生日,而已!
  • 因为汤力水中加入了从柑橘类的外皮中提取物,所以和柑橘类相性很好,在制作金汤力的时候,加入柠檬会让味道更加清爽。十分推荐添加柚子的【莫斯科骡子】哦~白HAKU伏特
  • 前天晚上散步归来,在电梯里我给fit捶了几下肩膀,说辛苦他帮我拎了3斤多葡萄,然后就要15块钱停车费,他嘲笑我果然殷情没好事,但是还是把身上的零钱都给我了。我说
  • “难道你不知道,打喷嚏会有很多细菌跑出来,而我的手就在你面前,你在帮我做手术呢!母女俩表示没有异议,女孩说,看过好多医生了,今天走到这一步,不再强求什么,能怀最
  • 2021.3.6上午于故乡天气湾村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太多,立秋傍晚从河对岸吹来的风,二十来岁笑起来要人命的你你是我跨越时光山海想去见一面的人爱让悬崖变平地,生出
  • 中间有看门老大爷说:报警啊,层层加码,要不是层层加码,也不会这样,都是懒惹的逻辑似乎混乱,但有深层意义警察来之后,告知我是昨天晚上到的,今天上了一天班,也做了核
  • 我:我没有微信,也没有QQ小哥:那你能给我手机打个电话吗我:我手机没交话费小哥:….我:哈哈哈哈 不太方便哈!那边大幅度摆手说再见,然后一桌人洋洋洒洒走了…留我
  • 周三的下午带着昊昊随便在小区附近转悠,马路上过来一辆公交这,说时迟那时快,昊昊立刻转身要往车的方向冲,[笑cry]为娘也没带你坐过中环呀,你这举一反三的能力还真
  • 生死心是修行的原动力,若因听了几场弘法会或参与几场法会后,感到法喜充满才来修行,那恐怕只是五分钟的热度,因为如此的动力是外来的,故不长久。思维心:祖师的语录、法
  • 交响音乐史话#夏夏的音乐小课堂# 第二章 交响音乐的成长与成熟第二节 “小巴赫”与“柏林乐派”Part 1提起巴赫,今人首先想到的是约•塞•巴赫。剧情就不说
  • 谢谢转发[调皮]新西兰南岛10天房车团 乞力马扎罗,一座缘于著名作家海明威笔下存在于我想象中的山,它傲然拥有“非洲之王”和“上帝的殿堂”的称号。全球最美的十条铁
  • #时代少年团[超话]#[哇]#新歌来了# [打call][打call]#倾听哭泣的声音# [下雨][下雨]#时代少年团乌托邦音乐季# [haha][haha]校
  • 现在外面的月亮不是很圆但是很亮,还有你没见过的桂花落了一地如果你还在,是不是会跑到树下尝尝桂花的味道我好想你,你想我吗我不想要正能量,我想要你活过来。他才知道她
  • #哈利波特魔法觉醒[超话]# 大家被无缘无故举报会怎么做[思考]今天下午的时候看到公频有人吐槽野排队友奇葩,被人举报(可能是骂人难听吧)后非常生气,要找出那个举
  • 还有第二部中的“别再执着了,做我的帝后吧”、“爱情与天下,我都不可能放手的”、“因为三界在,你才在”都都都好期待。#沉香如屑#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
  • 最近真的是天天碎碎平安 被碎掉的盘子割破了手指[许愿星]昨天晚上和朋友骑着电动车兜风 我带着她 一年就见几面真的攒了好多好多的话 我一直说个不停 又因为有风 所
  • 原来是场乌龙】今天,一条《刚刚从墨西哥传来的消息:宁夏第一个世界遗产诞生了》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文章写道:“10月10日,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灌排委执行理事会上,
  • 经审查,招标文件中要求投标人在开标前三个日历天前申请加入项目钉钉群的规定违反了《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财政部第87号令)》“第二十八条 投标截止时
  • 800多年前,我们的前人将“活水”的哲学思想继续推送,通过半亩方塘将世间的知识、自然的规律、人性的局限和思想的广阔等影射和涵盖,而作者却称为观书有感!我们所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