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的阳光[超话]#随汝谛观。汝身佛身,称颠倒者,

    名字何处,号为颠倒】

你好好想一想啊,

你的这个肉团身跟佛的这个肉团身,

谁是颠谁是倒,大家注意啊!

颠是往上,这叫颠,懂不懂啊?

颠是上,倒是下,

也就是说我佛是个颠你们是个倒。

    【名字何处】

这个【字】呢?可以解释为动词,

【名】在哪里,你给我指出来。

【字】你给我找出来。

我跟你到底区别在哪里,

我就变成个正,你就变成个倒,

是不是啊?

  2

意思来讲,外表有没有什么区别啊?

没有区别,无非一念心开智慧了,

我是佛。那跟我一样,

你一开智慧是不是也就是佛啊?

所以我们要注意不择时机地

提醒我们回归到听经闻法、

闻即往生、一步登天、不立阶梯、

时刻注意抓住这个主旋律

来解读经文,这点很重要。

所以有些人因为他根本不相信

听经闻法,闻即往生,

所以他读到这里的时候来讲,

他根本不往那方面想是不是?

他白白地读过去了,

所以读经啊要用心啊。

  3

稍微用心的人当下是不是就悟解了,

像这些经文一般地来讲,

还不需要怎么解释,像这样的说法,

在这个经文里太多太多了。

可是我们就是把它当成耳旁风,

这是个悲哀啊。

就是因为受到一些邪师的误导,

                受到        邪师的误导啊。

普遍地就认为要成佛,

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啊?

要无量劫要千辛万苦是不是?

师父每当讲到这些问题,

            真是感慨万分。

  4

你不讲,许多人麻木不仁受报应,

        讲了会许多人来误解你,

大家好好想一想,佛就是苦口婆心的,

像这样的语句啊,

《法华》《楞严》多得很啊!

为什么我们就不敢相信?

    难怪《楞严经》是

降魔杵、照妖镜、试金石。

有些以讲四种清净明诲;

讲大势至菩萨念佛法门,

来诈骗《楞严经》,

说这是《楞严经》讲的法门。

是不是《楞严经》讲的呢?(是)

            《楞严经》前面讲的,

            《楞严经》后面就把他否定。

  5

这种人断章取义,大逆不道,

这就是诈骗佛法。对不对啊?(对)

    你把《楞严经》前面讲

后面把他否定的法门,

你当成《楞严经》来宣传是何道理?

你讲四种清净明诲;

讲念佛法门没有关系,或者你

讲这是《楞严经》批判的法门,

但是对我们初入门的同修来讲呢,

我们修修也很好,都可以是不是?

你千万不可以

打着《楞严经》的幌子,

佛在《楞严经》就是讲四种清净明诲;    

                            就是讲念佛法门,

如果按照这些人来讲啊,

佛法不需要等到一万年末法,

当下就可以灭亡。

6

所以佛从开头到现在,

是不是一直在引导我们回归自性啊?

佛明明在几千年之前就是讲:

先悟、后修、后证,

可是我们来讲压倒一切的,

是修证以后再来看看能不能悟,

        这是不是颠倒啊?

而且全世界几千年是普遍地颠倒,

大家看看是不是这个局面呐?

是不是普遍地颠倒啊?

【于时阿难,与诸大众。瞪瞢瞻佛。

    目精不瞬。不知身心。颠倒所在】

【瞪瞢】瞪着眼睛,那个眼睛

            充满了怀疑,叫懵懂。

  7

【目精不瞬】

一刹那间眼睛都离不开佛,

表这个心情很疑惑啊,

就靠佛来指点迷津啊,

是以这种心态来求法。

如果我们听得麻木不仁,

无动于衷的话,你不能入道,

一定要进入境界。

就是因为不知道深浅

到底怎么个颠倒法,是吧?

你也是个肉团,我们也是个肉团,

难不成就是因为你长得庄严一点,

你就是颠,

我们长得稍微差一点就是倒,

到底颠倒在哪里?

  8

【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

    发海潮音。遍告同会】

【发海潮音】我们是前年到厦门去,

专门调查了海潮音,

                    海潮音是怎么回事呢?

每天固定的上午涨潮长到十二点,

然后就退潮,这是表【佛法僧】

道交感应,讲究信用,讲究机缘,

讲究火候,

所以教化众生要把握时机要讲究信用,

海潮音是不是既有信用又有机缘呐?

  9

【诸善男子。我常说言。色心诸缘。

    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

            这是第二次提到【唯心所现】,

        是不是?

                前面讲过一次【唯心所现】,

这是区别于《大方广佛华严经》

别教境界的唯心所造,一字之差,

这个境界天地之别。

【色心诸缘】

可以把它笼统地观照为

六根对六尘产生六种意识,

六根为能缘、为色、为内尘,

六尘为所缘、为尘、为外尘,

六种意识心为所缘缘、为心法,

叫【诸缘】。

  10

【及心所使】

由我们的心打种种的分别妄想,

    又造就了种种之业,

既有意业,又有口业,又有身业,

乃至十法界一切万法的

生住异灭种种变化,

都可以说为心所使法,

法生心生,心生法生,

        讲到生都是方便说,

我们都要归结到究竟说,

是【心所变现】。

 

#观世音菩萨闻思修##妙茹云莲华##传统文化之论坛##早晨的心语##中国传统精典#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作为东道主的古城西安,也已准备就绪——赤诚浓烈的秦韵秦声,将在这片土地上,让古调唱出新声,让传统绽放光华,更通过“秦腔的盛典,人民的节日”主题,点燃全民参与的激
  • 3、山西名医高允旺:排石汤治疗肾结石膀胱结石处方:金钱草120~300g,海金沙30g,鸡内金12g,决明石12g,甘草3g,川牛膝10g,石韦60g,车前子1
  • 常常想⼈的⼀⽣要⾛过多少条路,趟过多少条河,才能迎来⽣命中的春天,⾛过多少红尘岁⽉,才能轻握⼀份懂得,⼈⽣有的时候就像是在雾中⾏⾛,远远望去,只是迷蒙⼀⽚,你不
  • )PS:因为混邪原因所以我会很想mob一些角色(…)连线是能想到的一些cp,安利随便塞,我都吃(土下座)顺便在搞语擦,所以有时候会在空间痛苦怎么没有对皮()会不
  • 今天还给雯雯姐姐烤了几块新买的红薯,太好吃了,特别甜,没买错[哈哈][哈哈]而且而且~我说宝贝你站那妈妈给你照相,就喜滋滋的按我的要求站着,哈哈小女孩的特性越来
  • 不骄不躁,不争不抢,心地善良你未必光芒万丈,但始终温暖有光生活嘛,无论你怎么选择都会有遗憾祝我们都能在鸡零狗碎里找到闪闪的快乐✨人生路上常有风雨,需要一个好的心
  • 总之前天去眼科看 医生说不能再带隐形眼镜了 于是乖乖戴镜框想到今天将会是人山人海 我的右眼更肿了...由于下了班累的不停的吃吃吃 体重达到了近两年的最高峰...
  • 那些日子我天天以泪洗面,心里一直骂道为什么这种电视剧里的情节也会发生在我身上,我见大多数都是男的出轨,为什么女的也会这样。这五年,我妈一直说我整天不高兴,整天丧
  • 善良是人生的正能量,是一种能够面对人生一切困苦的力量,是能够化解一切矛盾和摩擦的力量,是能够带来和平与幸福的力量,是能够让世界越来越美好的力量,所有的努力都不会
  • 2、恃人不如自恃,求人不如求己:虽然说别的人鼓励能产生勇气和力量,但这只是一时;未来的路还会有许多坎坷,不可能每一次都有人来鼓励你,因此,只有依靠自己才是最稳妥
  • #恭喜场外朋友跟上获利# 恭喜这位朋友执行力到位拿下利润,上一单黄金止盈通知盘中1863位置直接看空,前来咨询江枫的粉丝毫不吝啬给到他1863位置看空,现行情报
  • 来了上海以后生活越来越轻松滋润,老板那边没有施加什么额外的压力,同事之间也是相处融洽,生活平稳且幸福,也正因为如此慢慢丧失了奋斗努力去追求更远大目标的斗志可我不
  • @时代少年团-贺峻霖To:十八岁的贺大帅哥小朋友:去年的今天还在感慨怎么都17岁了呀,结果这么快就迎来了18岁,你说这时间是不是很快哈哈哈一开始呢,也会担心1
  • 十一点多的时候嘴馋,吃完金砖蛋糕又吃了酸菜,婆婆说妈妈吃什么相当宝宝吃什么(其实我知道是在提醒我)还说到了她以前,老公小的时候拉臭臭多她还被她婆婆说,我就笑着说
  • #地产资讯# 【金茂服务4.5亿元收购首置服务100%股权】6月17日,金茂服务(00816.HK)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附属公司金茂物管透过北交所举办的公开挂牌
  • #每日一善# ✨ #阳光信用#慈善就在身边,就在眼前, 就在一转念间,就在举手投足中, 我们没有钱,没有势, 并不说明就没有帮助别人的能力, 俗话说:千里送鹅毛
  • 3、在银行询问业务往来国家有哪些时,要按照您提供的公司贸易合同上面的国家来回答。6、在银行咨询客户的相关行业年限时,一般回答三四年为佳。
  • 未来还会有比我厉害的人,这就是传承,我们不是比赛,我们是在八角笼展示女性力量,我们女性谁说我们不可以,我们可以,我们要展示MMA精神。虽然不能代表大部分的独立设
  • 本届创意周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都传媒集团承办,以“创意成都 美好生活”为主题,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成都市举行的极具代表性的文旅产业融
  • 其次,公司整体毛利率在第二季度基本稳定主要得益于公司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模式,与供应商协商控制成本的上涨,并且积极与客户协调沟通提高销售价格;加之产品结构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