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一周加班,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精神高度紧张,从来没有这么累过。因为在上海站下了个车,回来差点被隔离,原本满满当当的加班计划,还是有很多事情没做完。
在公司很疲惫,到怎么都放松不下来。
但是回到家抱一抱儿子,瞬间整个人就放松了,再洗个澡,疲惫已经去了大半。
我想这就是家庭对于一个人的意义,是港湾,是最放松的地方,是依靠。
有人说现在科技发达,进入到了服务型社会,不需要另一半也可以活的不错,婚姻不再是必选项。
我认为能有一个80分的伴侣,一个温暖的家庭,幸福感会更高一些吧!
Ps:希望这个年末一切顺利,早日结束这种魔鬼状态! https://t.cn/RxBsCFp

【抗疫一线迎来新生命!河南#新冠确诊高龄孕妇平安产子#】1月15日18:12,在河南省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航空港区医院,伴随着一声新生婴儿的啼哭,41岁的新冠肺炎确诊高龄孕妇剖宫产下一名男婴,6.6斤,新生儿评分满分。在省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齐心协力下,从手术开始到新生命诞生,仅用3分钟。

新冠确诊高龄孕妇剖宫手术3分钟完成

1月15日下午17时许,河南省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的负压手术间,产科、儿科、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助产士、新生儿科护士全副武装,等待一位孕妇的到来。

这是一位孕38+5周的高龄孕妇,伴有血小板进行性低下、贫血,随时可能发动宫缩。因患者血小板不到5万且功能低下,一旦宫缩乏力,将面临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增加医务人员暴露机会,经产科评估,需立即行剖宫产。

17:40,孕妇在病区护士、医生的护送下,带着移动超声设备护送到手术室。

术前麻醉开始了。为新冠确诊患者行气管插管,是暴露风险极高的操作,麻醉医生在防护服外还必须戴上正压头套,这让原本普通的操作变得困难。不仅如此,全身麻醉,意味着一旦分娩时间过长,出现新生儿窒息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这对现场的医护人员来说都是个挑战。

全程三级防护,让医生曾经无往不利的手感变得陌生。鼓鼓的防护服,不断起雾的护目镜,三层的手套,没能阻住手术团队的专业高效。凭着丰富的手术经验和已经形成肌肉记忆的手术操作,手术正式开始后,仅仅3分钟,一名男婴就被顺利取出。

“哇……”随着一声嘹亮的婴啼响彻房间,悬着的心终于下来。

男婴健康茁壮,体重6斤6两,新生儿评分10分!

为避免交叉感染,宝宝娩出后,被很快转移到特定房间,由新生儿组医护人员进行照护。



而手术台上,医护人员和孕妇面临的考验才刚刚开始——闯过出血关。

为防止术中大出血,专家团队从术中备血到抢救方案做了详细完善的预案。幸运的是,除了手术创面略有渗血,预案中的急危情况都没有发生。

19时25分,手术圆满结束。此时,厚重的防护服下,大家的手术衣早已被汗水浸湿。

目前,产妇情况一切正常,已送回隔离病房继续治疗。

30余名医护人员连续准备三天

手术快速高效、母子平安健康的背后,凝聚了河南省人民医院多部门、多学科统筹协作的力量。其中,涉及到手术的周密部署,患者及新生儿的转运,手术室的净化及准备,麻醉方式的选择及操作,产科手术人员的准备,新生儿的抢救,输血科及检验科的配合,院感对转运路线的设计及消杀,后勤部门的保障等等。

为了保障安全,河南省人民医院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组织多学科会诊、制定手术预案、进行实战演练,将孕妇的各项高危因素考虑充分,同时加强院感指导,确保医务人员安全。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剖腹产手术工作小组由医务部、护理部、手术部、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院感、产科、小儿重症、后勤保障等30多人组成。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派出资深护理专家增援,协助手术准备,并在后勤保障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河南省人民医院产科主任武海英回忆,3天前,她接到正在支援航空港区医院的医生王莉的电话,立刻将消息上报给医院,并且带领团队,与王莉、王秋明通过视频一起进行第一次会诊,并且制定出详细的围术期方案。

1月14日下午5点,距离孕妇生产还有最后的24小时。航空港区医院会议室里,一场三方远程会诊正在紧张进行。这是多学科专家团队在3天内进行的第三次会诊。

高龄、新冠肺炎、血小板减少、妊娠期糖尿病;疫情、防控、医护人员……一道道难关都需要紧急克服。

专家们对手术方式和各项流程进行最后梳理,力求万无一失。

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剖腹产手术工作小组成立后,制定了手术方案、新冠肺炎患者及医务人员进出手术室流程等多项管理方案,并制作了急腹症、剖宫产物品准备清单等,使各项工作有据可依。

港区手术室准备了常用手术物资和正压头套、隔离衣等防护用品。为确保手术中医务人员更加安全,省医本部调配了防渗透手术衣、剖宫产敷料、带有口袋的洞巾(术中羊水可以流入口袋,避免浸湿医生衣物)等物资。港区医院后勤部门调配了新生儿暖箱、奶粉、小被子。

手术室总协调护士长孙静与感染防控组刘云红,反复设计流程,规划路线,确保将污染面降至最小。

小组还在14日、15日分别进行了2次现场演练,仔细琢磨每一个环节,不断优化流程。

下午15:00,相关人员按照演练流程进入手术室。手术、麻醉、手术护士等人员分为2组,一组进入负压手术间,一组在旁边手术室待命。

17:50,孕妇到达手术室。

18:12,宝宝出生。

随后,医务人员分批撤出手术室,并将母子俩分别护送到病房和重症监护室。

患者离开后,手术室护士进行器械消毒、环境消杀、终末处置等后续工作,直到21:18才彻底结束。

婴儿出生后,由PICU医生程东良、麻醉科医生武江霞以及助产士金伟伟、袁书慧,NICU护士赵欣、高广琴组成的特殊团队,负责确保新生儿安全。

接下来,新生儿将在医护人员为他准备的一人一房的专护病房里,接受专业医生及新生儿护士的照顾,他们将对新生儿建立喂养机制、对各项指标进行持续监测等。(正观新闻记者 王红)#洞见计划#

爸妈来了之后疫情便开始反弹,原本想要带他们去吃吃喝喝的计划也泡汤。队友今天早上带弟弟去公司做童工,我和爸妈带着霖姐来西贡玩。在洪记海鲜刚好看到有一桌相对安全的位置,那就吃个海鲜餐吧。[鼓掌]

出来吃吃喝喝玩玩真的比较开心。长时间在家呆着就会觉得生活比较无聊。疫情对人的心理负能量面影响应该是挺大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还有很多糟心的大大小小合作方,我的地域偏见油然而生,成都人做事的质量、效率、态度真的不敢恭维 #当然也会有负能量# 这也不怪,毕竟少数那部分,总是因为某种区分才
  • #jk出物回血[超话]# 【付邮送和碎碎念】可能有些人不理解我为什么总在CH发私生活~在这解释一下,我是独生女远嫁3000公里在这里生活,因怀孕一直在屋里养胎,
  • #原创诗书词文#《遇见》我坚信我在人海中与你相遇绝不是为了一场别离缘分本不易我的灵魂被时空乱流击碎,又重合化作了一滴水在某个夜里延续了生命,开始那晨间的花香是一
  • 永远记住,失望后也会再次遇见希望,崩溃过才有往下走的力量。#您好母亲大人# 最开始只是随手点开的这部剧,后来却是从头到尾都触到了我的泪点上,娓娓道来的剧情,虽然
  •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 #每日一善[超话]#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
  • 春蛙夏蜩更嘈雜,土蚓壁蟫何碎瑣。絡緯何嘗省機織,布榖未應勤種播。
  • 所以那个能和你一起生活的人也的确是幸运的,你懂得珍惜拥有的一切。D 星币9选择这张牌的你拥有一个有趣的灵魂,你很有仪式感,在乎生活质量,拥有很多的兴趣爱好。
  • 关于买手机的那些事: 1.降价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如果你对价格比较敏感,最好不要在大促前1-2个月买手机,即便是新机也是。 3.买旗舰机首发其实不是一个很好的
  • #赖冠霖0923生日快乐#19岁的赖冠霖再见,20岁的赖冠霖你好,这是我陪你过得第二个生日,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咱们顶峰相见,少年不惧岁月长,彼方尚有荣光在㊗️
  • Lativ 面料呈特殊网状组织,能展现优异弹力与服贴性,搭载吸湿升温的纤维技术,提供更保暖的御寒力。并搭配独家热加倍刷毛技术,能蓄存热空气,形成温热循环,让发热
  • 广东的小伙伴感受到了吗…10点gap 600-300,(KWxSbV1NnhR),50件暴走的萝莉318-100,(l7FQbV1ND0M),100件农心199
  • 当时的审案记录还原了事情的真相:杜某英和哥哥分开后,在集市上找卖豆饼的商贩,可是走了很久也没找到。杜家人就开始焦虑起来,杜某年安慰大家说:“也许是碰到熟人了,见
  • 据悉,该项目已经正式开始建设,其实,楼梯顶部的空间就像是一个观景台,在这里可以俯瞰Rotterdam市中心的景象,这里还有一个屋顶酒吧,Kriterion影院在
  • #艺帆疯顺##zyf itg# day71 有氧: 30min变速跑 热身 5/3min+6/3min 变速 8/2min+6/1min+9/3min+6/1m
  • Groos store店铺新址位于一栋战后建筑集合体Het Industriegebouw,这里聚集很多技术初创公司、艺术家、建筑师和设计师,位于鹿特丹的中心区
  • 这一数据相当于三辆福特Mustang GT V8车型发动机的总输出,Mustang Cobra Jet 1400和Mustang Mach-E 1400都是由福
  • 工作,有顺利,也有难堪,感情,爱与不爱,都要随缘。得失常有,坎坷偶尔发生,所以的情缘,都需要讲究缘分,所以,一切看淡,一切随便,人生才能自在。
  • 今生业力成熟所呈现的果报:身体健不健康、贫穷还是富有、眷属是不是美满……这一部分完全要认命放下,因为当业力在释放的时候,谁都做不了主,所以你要看透人生,首先把在
  • 每次对马和骑手有深刻印象,尤其九十年代初,我弟进了马术学校,这让我更感兴趣了,尽管我俩很少有时间坐在一起,可每次遇到他休息,我们要聊到很晚。2013年我到蒙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