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夜之间 我的城市病了》

2022.1.8~2022.1.12随笔纪实

2022.1.8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划过窗前,就注定这不是一个平凡的早上。

睡意朦胧之中,我的手机响个不停 当然不是电话☎️络绎不绝,而是“家人群”里发来的各种图片、语音及文字 … …

早晨5点多 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距离我1.3公里的林锦小区来了一队防疫人员,他们有条不紊的将小区封控,说里面有居民确诊新冠病毒为“阳性”,其他人要做好防护安全措施。

此时周围的人群和买早点、赶着上班的人 还都和往常一样,没有看出半点儿异样,一切都是那么的平静自然。

我8:00从小区出来 上班的时候,看到保安大叔还在小区门口悠哉悠哉的抽烟,本想问问他隔壁小区发生的情况,无奈他也是一头雾水,苦笑的摇了摇头。

来到超市 就在我开始准备工作的那一刹那,手机里又炸开了锅,之前只是“家人群”里议论纷纷,现在其他群、朋友圈以及官方账号的消息开始轮番上阵。

此时此刻,我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心里慢慢变得紧张起来,额头上的冷汗直冒直流,心想☞我们小区可不要有人确诊。

突然,我的电话响了,原来是主管打来的。他说:“距离超市1.5公里的林锦花园封了,有很多同事不能来上班了,你给家里打个电话,看看你们小区没事吗?”

… …

其实我家里也没人,都上班去了,就在我焦急的想 该给谁打电话的时候,突然看到有同事发朋友圈说“小区只能进入,不能出去了”。

这意味着 如果我离开工作岗位回家,就不能再回来工作了,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大约10:00之后,超市里的顾客突然多了起来,这种反常的迹象仿佛在预示着什么 …

看到这人挤人的景象 很多顾客都发出无奈‍的哀叹,眉宇间更多了几分愤怒,颤动的嘴角不停的抽蓄,仿佛在抱怨着些许。

“周围5个小区被封了”
“我们小区也被封了”
“抓紧买点东西 回家 …”
“来五箱方便面和五箱水 …”
“别抢,这是我先看见的东西 …”

此情此景不禁让我联想到2020年的今天,历史是何其的相似。

超市 几乎每一个通道里都挤满了人群,这阵仗 大有把人挤成“照片”的趋势,想想都可怕。

据说 其他超市也是人满为患,门口的顾客都挤不进去了,一些“奸商”老板甚至趁机哄抬物价,令很多人都作呕。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以后,渐渐的顾客开始越来越少,在岗的同事开始不停的补货。

这时,店长召集在职全体员工开会,把眼下遇到的情况详细的说了一遍,让大家了解清楚当前的处境和面对的问题。

能回家的尽量回家,不能回家的 公司安排住宿酒店,总之大家戴好口罩注意安全。

突然,旁边有同事尖叫道:“哎呀,我的健康码变红了,这可怎么办呀 …”

听到这里,我也慌忙中看了一下自己的健康码。

哇噻 …真的变红了。

也许是时间⌚️凝固了,也许是内心瞬间崩溃了,总之就在这一刹那 仿佛天塌下来了,周围是死寂般的安静,那种感觉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到。

“健康码变红的同事 有多少?现在都抓紧时间回家吧,记得回到家一定不要出门,做好防护措施。”

当我匆匆忙忙回到小区门口的时候,眼前的景象完全可以用“人潮汹涌”来形容,十几个保安、十几个防疫人员、十几个特警在小区门口站着,还有很多居民在小区门口窃窃私语。


“凡进入小区的居民一律不得私自外出,戴好口罩,注意防护+注意安全 …”

当夜幕渐渐降临之后,小区里面可以说是“灯火通明”,几乎每家每户都亮起了灯,可见人们内心那种对病毒犹然而生的恐惧是多少的强烈。

小区门口聚集的人群开始越来越多,他们 你一句 我一句的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互相讨论着“天津疫情”的来龙去脉。

此时 不远处缓缓开来两辆“大巴车”,人群中几对母女排着队、提着行李缓缓进入大巴内,慢慢驶离小区。

旁边的几位大妈说,这是有感染风险,准备去“隔离21天”的小学生和其监护人,希望她们能够平安归来。

大约又过了几个小时,社区防疫人员开始召集小区内的居民去做第一次核酸检测。

虽然已是凌晨,但很多人仍是睡意全无,站在浩浩荡荡的“核酸检测大军”得队伍中,焦急的等待着。

很多人眼神中那种恐惧、那种担忧、那种茫然+不知所措 充斥着整个眼眶,远远望去 看不到一丝曙光。

就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中,我凌晨一点多做完了第一次核酸检测,结束了紧张的一天。

2022.1.9 晴☀️
这是120最繁忙的一天,几乎这一天的每一个小时 我都能听到窗外120的呼喊声,时而从小区门前呼啸而过,时而进入小区鸣笛长啸。

因为这一天小区被封控了,所有居民不能离开小区,尽量不要下楼,在家里静候第一次核酸检测的结果。

凡是核酸检测为阳性 或生病了及出现其他问题的居民,一律均由120送往津南医院,进行观察和治疗。

据说单单9号这一天,就拉走了十几个人,真的太可怕了。

2022.1.10☀️
我迷迷糊糊的睡到了早上10点多,朦胧中听到楼下路过的人群开始叽叽喳喳的讨论着什么,原来是大家成群结队的准备去做第二次核酸检测。

吃过早饭,我便下楼 融入到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排队做核酸。

防疫人员使用的帐篷都是简易的那种,桌椅是从旁边的辛庄小学借来的,他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背面用黑色信号笔写着自己的编号用于识别,只露出两只眼睛。

因为所有人都在辛苦排队,对于那些插队 且没有素质的人,大家都是嗤之以鼻。

做核酸检测的通道分为两种,一种是老幼妇孺专用通道,一种是正常的检测通道。

虽说排队时 每个人的间距要保持1米左右,但在这寒风刺骨的中午,人们都会不由自主的向前靠拢,形成“人挤人”的长龙。

有一位美女做完核酸检测后,询问防疫人员什么时候可以出结果。

防疫人员淡定的说:“目前全市筛选、做核酸检测的人太多太多了,系统结果更新肯定会延迟。如果检测结果有问题,就会有相关工作人员打电话通知,更有甚者直接被120拉走。”

“所以先回家呆着吧,记住不要出门。”

2022.1.11 阴转晴
清晨醒来后 望向窗外,目光所及之处 似乎都变成了人迹罕至之地,除了小区门口的保安和防疫人员,其他人 连个人影都瞧不到。

周围除了寒风拍打树木和楼墙的声音,垃圾在地上翩翩起舞的声音,几乎听不到任何声响,那种死寂般的沉默 给人一种窒息的恐惧。

突然一辆120救护车从小区门口疾驰而过,将所有听到声音的居民吓了一大跳,无数的窗前 无数的人开始探头张望,一探究竟。

紧接着 又一辆120疾驰而过,小区门口缓缓开来几辆大巴车,据说拉走了很多需要隔离的居民。

这种紧张的氛围一直持续到晚上,再次透过窗外,很多家庭都是灯火通明,似乎害怕夜幕下的黑暗会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结果。

2022.1.12 小风
这一天 我的手机异常忙碌,经过两次核酸检测 已经有很多小区的居民被120拉走进行治疗和隔离了。

而且官方消息也公布了很多“阳性”感染者的行动轨迹,并对这些“轨迹地点”进行彻底消毒,社区工作人员呼吁广大居民不要去这些“危险”场所。

有被隔离的朋友在“家人群”里发图片报平安,说自己被隔离的住处很好,都是单间,一日三餐四菜一汤,还有水果,都是国家免费提供,请家人放心。

他们还介绍称隔离人员的前7天,是每日做鼻,咽拭子检测,从上午9点防疫人员开始陆续采集,并要求于房间内静候。

好了 就写到这吧,我又要去做第三次核酸检测了,之前两次都是阴性,只是健康码是红色的,这次肯定也是阴性。

文末总结☞天津这场疫情阻击战已经打响,让我们一起为天津加油,为津南加油,希望早日取得胜利!!‼️‼️
#天津疫情##微博新知博主# https://t.cn/AinfgaT8

贞元五年,也就是公元789年二月,大唐权倾一时的宰相李泌进入到了弥留时刻,李适无奈之下,只得下令,任命窦参为中书侍郎,担任宰相的角色。
这位窦参其实原先官声还是不错的,在地方上就曾经不畏权贵,打死了当地的一个恶棍,因此声名大振。
可是,当上宰相之后的窦参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他开始贪恋自己手中的权力,唯恐有一天会失去好不容易才得来的宰相高位,于是,他手里写了一串名字,都是他要打击的对象,因为这些人,都是他相位的威胁。
毋庸置疑,大才子陆贽首先进入了窦参的视野,他知道,以陆贽的能力,早晚都会拜相,到时候自己不是靠边站了吗?于是,陆贽的翰林学士之职被剥夺,仅剩兵部侍郎一职。
紧接着,窦参把目光锁定在吴凑的头上。令他没想到的是,他只是想捏个软柿子,却一手捏到铁核桃身上。
二人如何结仇,史书没有明确交代,不过官场结仇确实也不需要多少理由。
可是,吴凑在李适心中的位置却非一般人可比。一方面,他是李适舅舅,另一方面,他官声很好,还对李适忠心耿耿。这些,窦参并不完全知情。
很快,关于吴凑的奏章递到了李适的案前,奏章说,吴凑得了风湿麻痹之症,不便在福建观察使的位置上继续任职。
李适眉头一皱,叫来了窦参,说道:“召吴凑回京,看看他的病情再说。”
窦参顿时如同坐蜡。
不久,吴凑抵达了长安,李适当着窦参的面对吴凑说:“有人说舅公患上了风湿麻痹,行动不便,你走几步来看看。”一旁的窦参,极其尴尬。
正如大家所料,吴凑不但没有毛病,走起路来还虎虎生风。李适长叹一口气,斜眼看了一眼窦参,这一看,意味深长。
过了一段时间,李适特意点了一下窦参,说道:“听说你的侄子有个绰号叫喜鹊,你知道吗?”
窦参一听,汗都下来了,慌忙回答:“臣不知,这就回家问问。”
李适点点头,说道:“那就回去问问吧,要不然,他早晚会连累你!”
那么,他的侄子为什么被人称为“喜鹊”呢?因为窦参提拔官员常与侄子窦申商议,而窦申就趁机大收贿赂,他一旦出现在谁家的门口,谁就要升官了,因此就得了这么个外号。
受到如此警告,窦参并未收手,他还是决定继续给陆贽穿小鞋,争取早日干掉这个最强竞争对手。
时隔不久,一大批诽谤皇帝的文件出现在李适的案头,这些文件都是出自一个人——陆贽。
李适看后,勃然大怒,他不是生陆贽的气,而是看出了其中的破绽。李适虽然智商不高,可他也知道陆贽的水平,如此粗制滥造之词,怎么可能出自大才子陆贽之手?
查!一查到底!
在追查之下,李则之、吴通玄、窦申浮出水面,李适立即明白了,这背后的黑手就是窦参!
连续两次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历史上也真是不多见,可窦参却做到了。
于是乎,窦参被贬到了郴州,任别驾,而被他算计的陆贽却被提拔为宰相。你以为事情就这么结束了吗?远远没有。
窦参到了任上,心中暗暗叫苦,因为此时的湖南观察使,也就是自己的顶头上司,竟然是自己的冤家李巽。
此时的庙堂之上,宰相出现更迭,很多人都看到了机会,太子左庶子姜公辅也活跃起来,想找宰相陆贽帮忙给自己谋个好差事。可是陆贽却很为难,说道:“我听说窦参曾经几次推荐过你,可皇帝一直没有同意,据说陛下对你有些意见。”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姜公辅心灰意冷,竟然写了辞职报告,要求出家。李适感到莫名其妙,追问缘故,姜公辅索性坦白:“听说陛下对臣不满意,因此出家。”
李适一听,顿时觉得自己被出卖了,于是执意追问是谁说的。姜公辅当然不敢承认是陆贽说的,他脑子一歪,竟然把责任都推到了窦参身上,反正窦参此时是个落水狗。
听到这些话后,李适气得七窍生烟,立即派人前往郴州责骂窦参:“你竟然如此当宰相,把所有过错都推给皇帝!”
窦参百口难辩,吓得魂不附体,可是,更可怕的事情还在后面等着他。
宿敌,也是现在的上司李巽也在盯着他。
因为窦参曾经收过宣武军节度使刘士宁五十匹绢,按理说,这并不是什么大事,可李巽却不想放过这次机会,他立即弹劾窦参,说他结交藩镇节度使!
这可是个大罪,与造反沾边的。幸亏陆贽深明大义,出面为窦参讲了几句好话,要不然,窦参早已身首异处。
郴州别驾是当不成了,窦参再次被贬为驩州司马。在哪儿呢?在今天的越南,路途有多遥远,大家可以找个地图看一看。
可是,窦参得罪的人实在是太多了,皇帝身边的宦官也不想放过他,拼命地进谗言,李适的耳朵根子本来就软,这一下,就再次举起了屠刀。
窦参还没走到越南,就等来了朝廷的赐死通知书。就这样,短暂的宰相生涯竟成了自己的催命符。更惨的是,他的侄子被乱棍打死,家产被充公,家人也沦为奴婢。
这一切,不知他临死前会如何感想呢?

#越剧表演艺术家金采风去世# 【越剧金派创始人金采风:电台唱出来的"越剧超女"】2012年9月,钱江晚报记者曾采访过金采风,并发表《越剧金派创始人金采风:电台唱出来的"越剧超女"》一稿。

原文如下:

此次采访,是在“活兰贞”的闺房里进行的。

不过,这位“大家闺秀”的生活相当节俭,房间里只有写字台、梳妆台几样古朴的家具。

只有床头挂着的《盘夫索夫》的剧照,透露女主人曾经红极一时的身份与地位。

金采风是越剧“金派”创始人,她主演的《盘夫索夫》《碧玉簪》等众多剧目,已经成为越剧艺术的经典;她所塑造的严兰贞、李秀英等艺术形象,被誉为“活兰贞”、“神秀英”。

眼前的金采风已经82岁高龄了,但嗓子依然响亮,比个兰花指,模样俏得很。提到越剧,就越发神采飞扬了。

记者去的时候,客厅里放着两个大箱子,敞开着,里面全是各种制作精美的珠钗、头饰,“这几天天气好,拿出来晒晒,不然会坏的。”

尽管已经许久没有登上越剧舞台,但金采风还是很爱这些伴随她一辈子的行头。金采风说,对戏曲演员来说,行头是天大的事。

料子、绣花、颜色的搭配……在那个年代,剧团都不管,都要自己动脑子折腾的,“每个戏最起码要6套行头,同一场戏不能穿一样的,观众记得很牢的。”

回忆起那三十多年的舞台生涯,金采风说,苦啊。学戏学到皮包骨,眼睛还充血生了麦粒肿。不过,“幸福”二字,才是她回忆的主旋律。因为,遇见了黄沙——她的爱人,也是著名戏剧导演。

在越剧界,他俩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最有名的“越剧伉俪”。他们珠联璧合,在艺术和生活上朝夕相伴。

金采风说,黄沙在艺术上带给她的最大的影响,就是老伴毕生追求的“老戏一定要新演”。就是在老伴影响下,她才既尊重传统又不墨守成规。

而现在,黄沙已经不在了,金采风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给他搞一个个人艺术展。

“你就是唱戏不会忘记,其他都不晓得。”这是女儿对金采风的抱怨。

对金采风来说,越剧真的陪伴了她一生,是生命中不能抹去的痕迹。

殊不知,刚登台的金采风,哪怕是跑个龙套,只有一句唱词,她就慌得神都飞走了。

于是,她有了一条不同于他人的“电台成名”之路,直到有了那些个经典的“活兰贞”“神秀英”。

从大导演小明星到恩爱伉俪,丈夫黄沙一直是金采风不曾忘记的思念。哪怕是出书,若不拉上黄沙先生,她便断然不肯。

(以下记者简称“记”,金采风简称“金”)

【梁祝】 电台成名

在所有老一辈的越剧表演艺术家中,金采风的艺术道路是最与众不同的。

她既非科班出身,也没有进戏校专门训练过。她是唯一一个从纯粹的越剧爱好者,成长为一代越剧名家的演员。

记:听说您从小是个戏迷,看过很多名角的戏?

金:小时候,我常去马路对面的戏院看越剧。袁雪芬、尹桂芳、竺水招、邢竹琴……都是我迷恋的对象。

有一次看了《梁祝》,回到家里,脑子里满是小生花旦哥哥妹妹的动人情景,想啊想的,实在熬不住了,就拿起床单,披在身上,在我家那张雕花的红木床上,模仿着刚才看到的动作,像发疯似的,一个人唱了好一会儿。

记:后来您怎么会去学越剧的呢?

金:父亲去世后,家庭经济发生了困难。15岁那年,我考进了雪声剧团越剧训练班,拜师学艺。

但是老师们为生活所迫,整日忙着排练演出,根本没时间辅导我,训练班开了几次课就停掉了。

后来,二十多个同学陆陆续续都走了,只剩下我和另外两位同学,留在剧团当龙套演员。给我们的报酬是在日夜场之间吃一顿 “堂中饭”,当时,我也动摇过,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

记:一开始,您演的都是太监、士兵这些跑龙套的角色吗?

金:是啊,我天生胆子小,怕难为情,上了台,灯光一照,望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连步子都迈不出去了。一旦要开口,哪怕只是一两句话也要了我的命。

记得头一次开口,演的是清装戏《月光曲》。

演出前我横背竖背,已经滚瓜烂熟了,可一出场,真见鬼,唱词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一句都记不得了。

我愣在台上,胡编了几句,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词……

还有一次,是演《女儿国》,我扮演向袁老师(袁雪芬)饰演的国王报告军情的小兵,虽然只有一句台词,我也不敢小看。

早也背,晚也背,走路背,吃饭背,连倒背也背得出来,这样肯定没有问题了吧。

可一上台,风风火火地喊了一声“报”,袁老师询问“所报何来”,我一面对她那严峻的目光就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了。

亏得袁老师舞台经验丰富,急中生智地马上朝我叱了声:“下去!”我也响亮地回了一声“喳”,逃到后台。

我这一声“喳”,后来成为大家打趣模仿的笑料。

记:所以你的成名特别不一样,是在电台里唱出名的?

金:早先上海有很多家私营电台,经常请演员去唱戏。我很喜欢电台,因为面对的只是一个话筒,但电台外面却有无数听众。所以,只要轮到我唱,唱什么我都愿意。

有时我还一人唱两个角色。譬如唱《梁祝》“楼台会”,我既学范瑞娟老师唱梁山伯,也学傅全香老师唱祝英台。听众打电话到电台问,播音员说是一个叫“金采风”的小姑娘唱的。

日子一久,他们就记住了“金采风”的名字,常常点名要我唱。

【红楼梦】 改工花旦

金采风那时特别用心,对许多重要场子的唱段一字一腔,一板一眼都记下来,回去后再一一记到自己的小唱本上。她常常一人唱几个角色,还可以同时兼唱8种流派。

最早唱小生的她,因为经常在电台“顶唱”逐渐崭露头角后,进入了东山越艺社改演旦角。

记:您刚开始是演小生的,后来怎么改了花旦?

金:因为我的身材比较高,面架比较大,所以刚进雪声剧团时,老师认为我唱小生比较合适。

当听众熟悉了电台上的金采风,也开始注意起舞台上的金采风。一看,是个高瘦个,演的又是男角,不舒服,不适应。

这时我已经在范瑞娟、傅全香老师的东山越艺社,观众纷纷写信给剧团,建议我唱花旦。就我个人而言,我也想唱花旦,我喜欢旦角戏。

不过,各个行当都是一个栗子顶一个壳的。恰好花旦张云霞要结婚了,就让我顶替了她的角色,观众反应也不错。后来,我又在《红楼梦》中担当了袭人一角。

自此,我从生角改旦角算是改定了。范老师说:“你人瘦,改花旦蛮好。”

记:改了花旦之后,行头怎么办?

金:傅全香老师特别热心,当时团里没有适合我穿的行头,我自己又做不起,傅老师看我的个子跟她差不多,便把她的私房行头借给我。

但我的个子比傅老师还要高一些,裙子系上去有点短,只好系低一点。我的脚也比傅老师大,彩鞋穿上去有点紧,脚痛得要命,只好忍一忍,熬一熬,穿了几次也穿松了。

记:一提到你,大家就想到“活兰贞”和“神秀英”。

金:什么“活兰贞”“神秀英”,不过是角色比较对我的戏路,尤其是《碧玉簪》,似乎给观众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连我的家人,比如我妹妹金采凌,也认为我《碧玉簪》演得最好,似乎我本人也有点像李秀英。

【芦花记】 “黄金”伉俪

已故著名戏剧导演黄沙是金采风的爱人, 《梁祝》《西厢记》《追鱼》《碧玉簪》等经典剧目,均出自他手。金采风与黄沙相濡以沫的家庭与艺术生活经历,被许多人津津乐道。

记:您和黄沙先生怎么认识的?

金:我们相识时,他已经是一位在戏曲界颇有知名度的导演了,而我还是个不起眼的小演员,又是上下级关系,平时很少接触。

对他的第一印象,我觉得他蛮帅,蛮正派的。身材高挑,面容清瘦。穿得干干净净,袜子永远是白色的,对人也很和气,标准的绅士风度。

记:那什么时候开始有感情的?

金:在我们第一次合作排传统小戏《芦花记》的时候,当时我要演一个狠毒的继母,但我一点都没有感觉,他给了我很多建议。

我就觉得这个导演很聪明,有想法,而且还挺帅的,所以就对他很有好感。后来,我们自然而然地就走到了一起。

记:你们平时在一起聊的都是戏吧?

进:我们喜欢一起去看戏。吃夜宵的时候,就说这个戏怎么怎么样,睡觉的时候也讲。

遇到琢磨不准的角色,我会先唱给他听听,因为夫妻关系近,也好提意见,(我唱得)高了低了,好听不好听,他都会帮我指出来。

他一直追求“老戏新演”,他说哪怕一个动作,一个地位的改进,就是在变。老戏出新才能有生命力。

从一桌二椅发展到布景、服装改进等,只要不伤害传统,观众是会满意的。

记:现在的许多越剧也在尝试创新,你怎么看?

金:创新是好的,但我现在还是挺忧愁的,青年演员诱惑太多了。有多少青年演员愿意为越剧做到底,有多少人在练功?有多少人在努力?

我觉得搞艺术工作的人,一定要专心致志。我当年就是人家练一遍,我练一百遍,只有我喜欢我痴迷,才能做好艺术,演员,就是要有“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归而谋诸妇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 以上帝视角来看,或许会觉得他自暴自弃,自我厌恶,但我觉得伞不是这么想的,到后面跟摄草开战前的话,也是特别高高在上的一位小神明[阴险]至于自我厌恶,讨厌过去能力不
  • 提示大家,如果出现这些情况,需和社交媒体保持距离1.在网上和他人进行比较所谓“害怕错过”的感觉会引发焦虑,且如果用户在社交媒体上花费太多时间,就会很难保持对现实
  • #张国荣[超话]#一张480门票1,2号两晚旺角地铁口 拼住 打包1500元,只限女生,酒店超级干净,位置就在地铁口,真的攻略了很久,现在这的酒店已经涨价或者没
  • 《朝暮》 若不曾 触碰你 的体温 怎知晓 朦胧里 情愫生 闯苍茫 凌九霄 梦纷纷 殊途 同归 温存 用和煦镌刻心的年轮 眼神里是默契的珍存 思念如星尘 照有情人
  • 正忙活着呢,只见从门外来了个白仙,也不怕人、大摇大摆的走进来,老将头寻思可能一会就走了,今个又是年三十请祖宗的日子看了眼也没理它。老太太赶紧跑过去说道“是谁把你
  • #邓伦# 因为一部剧的配角子虚才初识邓伦,那时在想,哇,这是哪里的帅哥,把一个小狐狸演的那么真,尤其回眸的眼睛能把你的灵魂吸进去,便在度娘上查询此人,原来是我庄
  • 在石头准备发出这张桃花十里邀时,又一次,又一次看到了行猩科技的战报:Nabiis第十一次登顶TOP1,荣登行业双料第一。他在说:我可不是普通创业者,我是卡赞姆,
  • 」女主妈一直说她「世間知らず」、「真面目でいい子」女主以前一直很相信她妈说的是对的,直到自己跑去东京生活了两年多,接触了很多人凭借自己做了很多事情之后觉醒了,不
  • 子鼠劫财主事,“三合”吉星入命属鼠人运势上扬的一天,信心与斗志满满,只要努力付出行动,就能有很大收获,还容易获得领导表扬。子鼠劫财主事,“三合”吉星入命属鼠人运
  • 知道你今天会宠粉,会翻牌,但其实我做好了心理准备应该轮不到我,到此时此刻,我才有空拿起手机祝你生日快乐,喜欢你十几年了,周围的同学都说我长情,那是因为哥你真的很
  • W:你何止是没放在心上,第二年你就结婚了,要不是我没假期,你还得喊我去吃席呢吧,简直是在我伤口上疯狂撒盐。我:啧,岁月是把杀……M:你俩黑我是不是声音小点,我都
  • ”霍驰周还是那副玩世不恭的样子:“我看你挑了半天只问我要了你的作品,你的那条我又舍不得给出去,我就多送点过去让你选咯。”霍驰周还是那副玩世不恭的样子:“我看你挑
  • 往往我们在孩子人生中扮演的仅仅是一个倾听者的,我们替代不了他们,路还得他们自己走,我要做的就是这段路我陪着,心平气和地陪着!首先吧,我很喜欢“过日子”这三个字,
  • 家长在群里给我们晒成品:金灿灿、不用油的鸡翅——哇,好赞;芝士年糕——虽然小年不爱吃芝士,我爱呀;牛排——这个好,简单易行……我蠢蠢欲动了一阵,也看过不少空气炸
  • #罗渽民[超话]##na.jaemin0813# 230315 INS ผมมีความสุขมาก ๆ ในคอนเสิร์ตทั้ง 3 วันที่ปร
  • 我仍然会收到一些执教邀请,但现在我梦想中的长椅是和我的孙子们一起在公园中享受生活时所坐的长椅。生活就像天气,不会每一天都是晴天,生活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摆正心态
  • 结果这会手机充上电准备转钱,却愣是想不起给我说的是90还是99[允悲]谨慎关注我啊!这是今天在候机厅买得最满意最开心的了[笑cry]我是不是昨晚到今早用脑过度,
  • 每日一讲,第679讲、不解释,一切交给时间喜欢你的人,你的错也透着可爱;不爱你的人,你即便再好也都是毛病。#每日一善[超话]#恩师慈悲开示:你要好好善待自己,身
  • 还有一张,没有露脸,只是露了一些重要部位,但是,这对于一个56岁的女艺人来说,是不是有点过了呢?[允悲]当然,不得不说,这腿,这身材,却是是好,不说年龄,还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