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的几点思考——宋俊华教授讲座实录】#非遗# 2021年11月11日下午,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民俗学专业主办的“民俗学与当代社会”系列学术沙龙第三季“民俗学经典理论与中国应用”系列讲座第九讲“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的几点思考”在北师大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特邀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俊华教授主讲,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萧放教授主持,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季中扬教授与谈。讲座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线下课堂参与的同时,腾讯会议同步进行线上分享。

宋俊华教授首先阐明非遗保护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下的一项国际事业,它是为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平等和代际公平,有着明确的国际理想。但非遗保护在实施过程中,却因为实施方案的标准化、程序化给自身带来一定的困境,例如,非遗保护是保护一个项目还是一种生活?宋教授认为,与物我合一、主客平等、共生共存的东方整体观相契合的文化生态论能够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文化生态学”概念是由美国人类学家斯图尔德于1955年首次提出的,所谓“文化生态”就是指文化与周围环境的共生共存状况,每一个文化体系都包括核心文化系统和外围文化系统,生态环境、生物有机体、核心文化、外围文化存在一种相互影响的链条结构,共同构成文化系统。

那么,基于文化生态理论,我们可以将非遗看作文化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非遗的保护也就不是保护一个单独的项目,而是修复、维持整个非遗生态系统,是非遗与其载体的整体保护。进而我们可以从知识(节气医药)、技艺(工艺美术)、艺术(表演艺术)、民俗(民俗礼仪)、精神(崇天祭祖)五个层面来认识非遗,这五个层面是相互勾连、互为一体的,最深层的是精神,然后是民俗,接着是艺术、技艺、知识,其皆是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随后宋俊华教授又讨论了原生态的“真”与“伪”问题。从词义上讲,“原生态”指事物与其环境共生共存的最初状态。该词广泛用于社会生活之中,与“原初的”、“自然的”、“手工的”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内涵。它反映了人们对某种记忆、某种生活方式的理想式的眷恋和痴迷,但误把自己的愿望等同现实,用不变观点认识不断变化中的事物,如果深究,现实生活中是无法找到原生态的状态。在非遗保护中,宋教授主张弃用“原生态”的概念,而使用“本生态”与“衍生态”的概念。他认为,非遗是一条在时空中不断流淌着的富有生命力的河,其中存在一种让它成为自身且相对稳定的东西,这种东西与其周围环境共生共存的和谐状态,是决定“非遗”特质的生态,可称为“本生态”。还有一种让其不断变化的活跃的东西,这种东西与其周围环境的共生但不和谐状态,是导致非遗不断变化的生态,可称为“衍生态”。“本生态”和“衍生态”是非遗的两翼,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本生态是非遗传承的基础和依据,衍生态是非遗发展的对象和条件,它们为我们研究非遗生态保护提供了视角与工具。

紧接着宋俊华教授介绍了我国在非遗生态保护上的一项创新实践——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沉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并经文化和旅游部同意设立的特定区域。文化生态保护区是基于非遗整体性,包括非遗自身及其与所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共生共存整体性而建设的。它既有学理依据,又有现实基础,其学理依据是非遗作为活态文化生态系统,具有区域性;其现实基础是物质遗产生态保护、自然生态保护为非遗生态保护提供了经验。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环境共生共存、和谐相处的生态观,是文化生态理论在非遗保护中的活态呈现。

最后,宋教授总结道,生态保护是基于整体思维的非遗保护模式,本生态与衍生态的互动、转化是非遗传承的基本规律。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是非遗整体性保护的具体措施,是以具有鲜明特色和重要价值的文化形态为核心和标志的。

宋俊华教授有关非遗生态保护的深入思考引发了在场老师的热烈讨论,与谈人季中扬教授认为,宋教授将非遗视为一种活态的、流动的形式,认为非遗保护是保护一种整体性生活,并从“原生态”的概念展开讨论,提出“本生态”、“衍生态”的概念,这对非遗保护理论建设是十分有益的,从学理层面解决了非遗“变”与“不变”的难题,为我们深入思考提供了理论工具。季中扬教授还针对非遗语境下的现代社会,政府作为保护的主导方,可能会使得非遗持有者、实践者成为被凝视和被文化消费的对象,文化生态保护区有可能成为一种生态壁龛,恐难达到活态保护的目的与宋俊华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

最后,萧放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他指出,非遗存续状态是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是源于与环境的互动,故而可以用生态学的观点理解非遗保护。非遗需要基于日常生活进行活态保护,活鱼要在水中看,国家提倡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就是为了保护非遗生长的土壤,有生活的传统,有传统的生活是我们非遗保护的理想状态。

#书摘#
如果翻查欧洲教堂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许多欧洲教堂都经历了漫长的建造期,许多甚至长达数百年。直至今天仍然在建的也不在少数,巴塞罗那圣家堂就是例子。
正因为建筑期太长,许多教堂如今的建筑风格与初时已大相径庭。但纵观建筑史的演进,拨开欧洲政治史、经济史中的种种迷雾,我们只会在恢弘教堂前看到两个字:信仰。
是啊,除了信仰,还有什么能让一代代人为一栋建筑而努力?
与新天鹅堡并称德国地标的科隆大教堂同样如此,即使是“二战”期间,整个科隆几乎被盟军轰炸机夷平,但盟军仍然避开了科隆大教堂。1942年,英美联合空军轰炸德国。科隆位居莱茵河要津,其下游腹地是化工业的集中区,因此被集中轰炸,老城九成以上建筑被毁。德国天主教透过罗马教廷提出要求,科隆大教堂才免遭轰炸。也正因此,那张流传甚久的科隆老照片才那般令人动容,满目疮痍之中,大教堂孤单而立,似乎在抵御人类的黑暗与堕落。
科隆大教堂也许是德国信仰与德国工匠精神的最好结合。1248年,法国建筑家凯尔哈里特受邀设计建造科隆大教堂,那年8月15日,教堂奠基。
最初的工程是从1248年到1322年的唱诗堂封顶。前期工程耗资巨大,以当时的技术条件来看简直难以想象。当时,科隆简直是全城动员,日夜动工,想尽一切办法进行修建。
有个细节很有意思,当时没有水泥,石块间的粘连主要靠鸡蛋和面粉的混和物。结果几年下来,当地鸡蛋都不够了。由于担心其他地方的鸡蛋或许与本地鸡蛋存在成分差异,不利于工程质量,工程一度停顿,大家集体跑去养鸡。
1322年,地区主教主持唱诗堂封顶仪式,科隆大教堂工程正式告一段落。
此后,由于战争不断,科隆大教堂的建筑工程时断时续。1560年,科隆大教堂内大厅基本竣工,又因德国宗教改革运动而中断。
1842年,在威廉四世的主持下,大教堂第二次奠基。19世纪60年代,普鲁士帝国强盛,财力雄厚,科隆大教堂工程又被提上日程。
于是,科隆大教堂越建越高,越建越宽,直到1880年10月15日,举行了盛大的竣工典礼。当然,这个“竣工”仅指教堂的基本结构与形貌的完成,事实上,此后的100多年里,科隆大教堂仍然未曾停止各种施工,或添砖加瓦,或修葺。
从科隆大教堂首张建筑图纸诞生,直至1880年竣工,其间相隔632年。在这600多年间,德国人始终忠于原有设计方案,基本上没有任何改变,这也是科隆大教堂独特之处。
在科隆人看来,教堂修建过程再长都无所谓,因为上帝没有时间限制。尽管这期间也曾有人提出简化工程,但被否决,因为科隆人认为“在上帝面前不能打折”。

600多年过去了,科隆大教堂的建造仍在继续。
科隆市这座“老城”其实只是“二战”后依原貌复建,实则不老。在“二战”中,尽管大教堂逃脱了那场几乎夷平科隆的大轰炸,仍不免时遭流弹,共被击中70余次,北塔塔基更是一度告危,在战后几十年里都依靠临时加固才避免倒塌。
教堂竣工后,当地政府就做出规定,城内所有建筑不得高过教堂,并延续至今。这种规定并非科隆独有,欧洲许多城市都是如此。
科隆其实也是大都市,当然也有盖大楼的需要,但为了不超过科隆大教堂,所以最多也不过七八层,但实则另有乾坤——既然没法往高里盖,那就往地下盖啊,所以,科隆不乏高七八层,地下却有四五层的建筑。如此高难度的“妥协”,也可看出科隆人的虔诚。
不过其间也难免波折,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将科隆大教堂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原因是当时的科隆市政府规划在教堂四周建设高层楼房,这将影响科隆主教座堂周围的空间环境,对教堂的整体风貌造成破坏。德国人自然痛定思痛,修改规划。2006年,科隆大教堂脱离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如今的科隆大教堂,外墙呈不均匀的灰褐色。原来我以为是战争遗痕,后来才知道是污染所致。科隆曾是欧洲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也是德国最大的褐煤生产基地。泛酸的空气侵蚀着教堂的每一块石头,大教堂建成仅160多年,便因长期受到工业废气和酸雨的污染、腐蚀,使得外观变成黑褐色。后来市议会决定保留双塔被污染了的黑褐色,以引起世人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也正因对大教堂的热爱,科隆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如加强环保立法、严禁尾气污染严重的车辆进入市区、搬迁市内污染严重的企业等。更为超前的是,早在20世纪中叶,科隆人就提出了“减少碳排放、节约能源、提倡绿色生活”的口号。

#好诗好词好文章[超话]#

《心斋随笔》第34章

文 / 乐樵山人
——————————————————————————

【1】菩提无树,明镜非台

紫菩提老师禅律《参》一诗中,有句云:“拈花微笑心传印”。前几天,山人以此为题,写了一则随笔。柳堂先生读罢之后,评曰:“由此拈花一笑公案,联想到六祖慧能大师的《菩提偈》公案。神秀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慧能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大约即是渐悟、顿悟之别吧。其实,这本来是参悟的法门,只是两者路径不同而已。但是,俗人却往往分出境界之高下。顿悟入道,恐限天才;凡夫俗子若欲入道,走渐悟之途,比较可靠一些。”

对于柳堂先生此评,山人乃谓其曰:顿悟成佛,是禅宗的核心教义。在禅宗史上,世人之所以共推六祖慧能,为禅宗的实际创始人,而非早期的其他祖师,就是因其开创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所谓“南能北秀”或“南顿北渐”,反映的正是以慧能为代表的南宗“顿悟禅”,和以神秀为代表的北宗“渐悟禅”之差异。而南宗的“顿悟”禅,真正体现了禅的精髓,是以谈禅宗,必及“顿悟”。然而,到底什么才是顿悟,并非一个可以随意回答的问题。

六祖慧能大师,俗家姓卢,因此古人的一些诗词里,又称其为“卢能”。比如宋徽宗有诗曰:

有情身不是无情,彼此人人定里身。
会得菩提本无树,何须辛苦问卢能?

《六祖坛经·行由品》记载:慧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慧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慧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慧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慧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

慧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慧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堪作佛?”慧能曰:“人虽有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五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慧能曰:“慧能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作何务?”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厂去。”慧能退至后院,有一行者,差慧能破柴踏碓。

经八月余,祖一日忽见慧能,曰:“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慧能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觉。”

从五祖弘忍与慧能的对答中,就可以看出,慧能之悟性极高。他虽不识字,但却是上根、利根之人。是以慧能大师得法之后,曾有言曰:“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又曰:汝师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可见他度众生的对象,是上上根人。换句话说,上根以下的人,都不是他的对象。也就是说,这个门你进不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是六祖慧能得以传承衣法、一鸣惊人的《菩提偈》,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典故中,可以知道六祖与神秀大师争衣法之传,最后是慧能获得了五祖的传承。《六祖坛经·行由品》记载曰:

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迟滞。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众得处分,退而递相谓曰:“我等众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将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我辈谩作偈颂,枉用心力。”诸人闻语,总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后,依止秀师,何烦作偈?”

神秀思惟:“诸人不呈偈者,为我与他为教授师,我须作偈将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见解深浅。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若不呈偈,终不得法,大难大难。”

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间,拟请供奉卢珍画《楞枷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流传供养。神秀作偈成已,数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拟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书著,从他和尚看见,忽若道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数年,受人礼拜,更修何道?”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执灯,书偈于南廊壁间,呈心所见。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

秀书偈了,便却归房,人总不知。秀复思惟:“五祖明日,见偈欢喜,即我与法有缘。若言不堪,自是我述,宿业障重,不合得法,圣意难测。”房中思想,坐卧不安,直至五更。

祖已知神秀入门未得,不见自性。天明,祖唤卢供奉来,向南廊壁间绘画图相,忽见其偈。报言:“供奉却不用画,劳尔远来。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留此偈,与人诵持。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即得见性。门人诵偈,皆叹善哉!

祖三更唤秀入堂,问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实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汝且去一两日思惟,更作一偈,将来吾看。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神秀作礼而出,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乐。

复两日,有一童子,于碓坊过,唱诵其偈。慧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遂问童子曰:“诵者何偈?”童子曰:“尔这獦獠不知,大师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祖。神秀上座于南廊壁上书无相偈,大师令人皆诵,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慧能曰:“我亦要诵此,结来生缘。上人!我此踏碓,八个余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童子引至偈前礼拜。

慧能曰:“慧能不识字,请上人为读。”时有江州别驾,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慧能闻已,遂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别驾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慧能向别驾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可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别驾言:“汝但诵偈,吾为汝书。汝若得法,先须度吾,勿忘此言。”慧能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书此偈已,徒众总惊,无不嗟讶!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祖见众人惊怪,恐人损害,遂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众以为然。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乃问曰:“米熟也未?”慧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慧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慧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此后,迨至明代吴承恩写《西游记》之时,书中须菩提祖师,半夜三更传法给孙悟空的一段文字,便是将五祖传法给六祖慧能的这个故事,照搬了过去。

因此,“南顿北渐”的顿悟之法,对于一般人而言,并非适合,以其对于根器的要求,太高了。是故六祖慧能有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无论是南顿还是北渐,其实都是一种法,修的也是同一个佛,但是每个人的资质大不相同,开悟的速度亦是有快有慢,所以才有了佛法的渐、顿之分。

【2】禅净双修

《法华经》把佛之知见的证得,分成两方面的四阶,称为“开、示、悟、入”。开与示,是由佛陀担任的、对众生做的,将众生本有的佛性之宝藏打开来,指示给众生,称为开示;悟与入,则是由众生自己来做的,众生明白了自性本来可以成佛,这就是悟。悟后如法修持,才能进入佛的知见之门。

若以阶位来衡量,悟佛知见,是在未登初地的凡位菩萨;入佛知见,是在登了初地以上的圣位菩萨。因为唯有初地以上,才能一分一分地断无明,一分一分地证觉性。初地以前,都是准备工夫。可见,顿悟是悟的理体法性或佛性,顿悟并不就等于成佛;渐修是修的事相功德,唯有积于渐修,才能真的成佛。

虽说“理以顿悟,事以渐修”,然而世上之人,不估量自己的根性,就动辄笑其他修行法门为“着相”,境界太低,而自己却又做不到。正如慧能大师所言:“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著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

比如百丈怀海禅师,虽然建立了丛林制度,但是其亦曰:“修行以念佛为稳当,万修万人去。”又如净土宗六祖、禅宗法眼宗第三代祖师永明禅师,亦有云: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
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
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
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这位永明寿禅师,史上可谓是鼎鼎大名。他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师。他禅净双修,更身兼两宗祖师,既被尊奉为净土宗六祖,同时又是禅宗的法眼宗三祖。世人都公认他是古佛再来之人,并被认为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感应篇汇编》里,记载了一则关于他的放生故事。其文曰:

唐末五代延寿禅师者,丹阳人。初为余姚县吏,亏欠库钱几十万。有司鞫之,止是买物放生用过,不意亏耗如许也。罪当死,临刑颜色不变,言曰:“我放活万万生命,今虽死,径往西方矣,岂不乐哉!”钱王闻而怜之,释其罪,为僧。梦观音以甘露灌口,慧性日开,著《万善同归集》六卷。住永明寺。九十八岁,合掌坐化,起塔寺侧。有僧每日绕塔礼拜,人问故,答曰:“我,抚州僧也。因病至冥,见殿角有画像一轴,阎王自来顶礼。余问主吏,答曰:“此寿禅师也。凡死者皆经此处,唯禅师径往西方极乐世界,上品上生,王故敬礼耳。”可见往生之时,若径生西方,为阴府所重如此。

这则故事,亦另有版本,说的是唐末五代的永明大师,讳名延寿,平常喜欢买鱼虾等水族放生。在未出家之前,于吴越王钱文穆镇宁杭州时,当余杭县的库吏。有一年,适逢灾荒,由于灾情急迫,他便先动用了库钱来救济灾民,因而犯了监守自盗的罪名,依法应处死刑。

吴越王信仰佛教,深知他盗用库钱,全在救济灾民。因此命执行刑罚的人,在临刑之际,注意观察其言词面色,前来禀报。大师身临刑场,脸上殊无忧戚之色,反而神色怡然自在,毫无惊惧,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大师说:“我对库钱毫无私用,全都用来救济灾民。如今死了,直生西方极乐世界,岂不是一大乐事?”吴越王听了他的话,就赦免了他的罪。永明大师从此出家为僧,勤修禅定,礼佛拜忏,获得无碍辩才。

据说大师圆寂之后,江西抚州有某僧生病,神识被摄入冥间,看见阎王大殿左边,供有一尊僧像,阎罗王时常出座恭敬礼拜。某僧感觉奇怪,便问主吏。主吏答曰:“阎罗王礼拜的是永明延寿大师。永明大师在世修持精进,如今已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证得上品上生。阎罗王特别尊敬大师之德行,因而设供,每日经常礼拜。”

永明寿禅师,虽然出身于五宗之一的法眼宗,但却不限于一门一派,他提倡禅净双修,并提出了在后世脍炙人口的禅净《四料简》。此《四料简》,道尽了禅、净两种法门的奥妙和利益:禅宗明心见性,直指人心,立地成佛,但是对于根器的要求很高;而净土宗,则是利钝兼收,不过效果会慢一些。要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先往生极乐,开悟之后,再乘愿回到红尘,随缘化度众生。因此,很多不是上根、利根之人,还是以老实念佛为好。

——————————————————————————
【乐樵注】参与评论师友:@柳堂666 [作揖][鲜花]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就 拿下图中的一细料塔青来说:从它的肉质看,就知道:肉质很细腻,透光是青绿色,这在塔青料里,比较少见,塔青的透光是1mm到3mm之间,这只是作为参考的标准,但不
  • #知识应该越来越昂贵吗#【#公共知识数据库建设要跳出知网怪圈#】“要避免将数据库作为获利的工具限制知识的传播和共享。(via:光明日报)#知识应该越来越昂贵吗#
  • 等女儿上完课,我的读书笔记也写完了。赶上了中文读书会,赶上了亲子阅读,赶上了外教互动课。
  • ”“你拥有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就是你自己的声音,你的声音会感动一些人当然也永远感动不了一些人,拥有最宝贵的东西就坚持做自己。有几段他在《我是宝藏歌手》里说的话
  • 那么真正让我产生心灵震撼的是什么呢? 其实是流亡该地的大师以及普通知识分子,向世界展现的不屈的精神风骨,那就是只要活着,哪怕只有一口气,仍要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努
  • (2)文字涂鸦但如果是书法家在绸缎与锦帛上写字,一旦出现错别字的时候修改的方法其实有很多。2.竹简著书随着社会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人们虽然没有发明出纸张,
  • [awsl]又有谁能拒绝在深夜肝搞时来一碗酸辣粉呢 我们要对着饥饿加班说漏 自嗨锅嗦哈酸辣粉申请出战 酸酸辣辣的汤底 搭配Q弹爽滑 的手工红薯粉 原地封神[抱
  • 春节躺瘦|打破减肥平台期亦餐咖啡☕️ 春节每天吃吃喝喝,又是容易起晚,又是容易发胖,必须提前备上亦餐代谢咖啡!但亦餐咖啡由于成分比较市面上大多数咖啡较丰富,所以
  • 光がある、明日がある~恵比寿ガーデンプレイスバカラは今から257年前、フランス・ロレーヌ地方バカラ村で創設されたクリスタルブランドです。#铃木爱理[超话]##上
  • #雷宇霄[超话]# ⚡️#宇你萤火 星耀九霄# 【“虎闹新春”杯王者荣耀联合大赛】 淘汰赛比赛时间: 2.3 19:00(16进4)(8进4) 2.4 19:
  • 若当初西方、欧美国家,不在亚洲、东南亚进行繁衍,这里的山鬼会因没有新鲜血液和正常基因,而不得不死亡,或变成移动的干尸病毒。中国历史上的湘西赶尸,并不是赶死人,而
  • 舞蹈 生图 机场 舞台 自拍 壁纸 动图 头像 身材 直拍 跳舞 私服 仿妆 射箭 身高 礼仪 神图 超话 粉丝 礼貌 穿搭 紫发 刘海 小卡 写真 双马尾 闪
  • ” 男人冷笑,拦住准备跑路的女人:“谁告诉你我死了?”......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方↓↓同父异母的姐姐不想嫁给传闻中太丑的未婚夫,亲生母亲下跪求她:“你姐姐
  • 两人从大学时在一起,恋爱#剧本杀##刁民# 刁民1,含剧透~话梅+1嗯,寡妇,丧偶,儿子不务正业被村里人带坏,女儿只不过是平常的一天出去玩就再也没回来,居然是
  • @梨花谷 我没对这件事做出任何评价,我只是在我自己微博发一些粉丝才懂的梗,不知道您搜“by2”搜到我这条微博何必叭叭这么多字,然后说完直接把我拉黑了[可怜][可
  • 「映画を作る」という行為は、様々な試練や衝突、そして自問自答を繰り返しながら作っていくものなのだと改めて実感した現場であり、それがどこかこの映画のテーマともつな
  • 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为什么不试一试,对比一下,自己亲自验证,或许是不愿意面对这个事实存在的问题。李禹明:我不知道你累不累,反正我觉得也太累了,我觉得你说那些问
  • 问天下有谁共鸣[握手]:因为互联网及其他技术条件构筑的“双生态社会经济格局”横行时期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网络公司、网络水军、饭圈经济和经济诈骗等当期政经要素布
  • #奇怪的知识增加了#点下拉查看答案月食发生的频率比日食更低,不过月食发生时,处于黑夜的半个地球都能看到,而日食往往只能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被看见,所以人们会觉得
  • 【莲师心咒】嗡阿吽 班扎 格热 班玛 色德吽殊勝日.蓮師加持日善行與惡行乘億倍之巨 10月15日.天降月初十蓮師七支祈請文吽 烏金剎土西北隅蓮莖花胚之座上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