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福造福,诚意为先。风水可镇不可掘,怨家宜解不宜结。大地宜用对法,发福还须时运。小地看福德,大地看机缘。大贵不过二朝,大富不过三代。地师唯做功臣,莫为罪人。一人坐轿众人抬,一家富贵千家贫,一将功成万骨枯。植树获荫,注水开源,请人看地当以酬谢。气贵纯正专一,一运未尽忌可另取,地虽富贵却不宜贪多豪取。风水轮流转,富贵均有时。

▌求福造福,诚意为先。

请人看风水,还是替人勘查风水,二者均须诚心诚意,心之不诚即念力不纯,气则无所定,阴阳二气不媾合,何谈获福。

▌风水可镇不可掘,怨家宜解不宜结。

忌用风水术造成他人结怨之事,忌无端破坏他人风水地脉。因天地间的兴衰盛败自有定律,忌人为改变、破坏。

▌大地宜用对法,发福还须时运。

取用大地,宜合天运、地运、人运,吉地更须吉造,方可发挥作用。大地忌随意自用,真地忌轻取乱扦,即使只在旁边作取,若地脉破坏,龙穴无气而废,祸则由此而生,同等于泄露地理天机给世人。

▌小地看福德,大地看机缘。

贫者取富局,危者取平局,愚者求智局,智者取贵局,富者求丁局;贵者求稳局,各取所需,但福薄缘浅、时运未到者忌占大地,大地宜看东家自身的福德、时运、机缘。

▌大贵不过二朝,大富不过三代。

官职再大,亦不超过两个朝代;不论多大富豪,亦不过百年。世人得权势时,宜收敛自律,居安思危,更忌仗势欺人。

▌地师唯做功臣,莫为罪人。

地理风水,是社会贫富贵贱差距之自然调节术,是社会形态转变的催化剂。既能造福众生,亦可造成社会动荡、争斗、分化,故点大地宜慎重,若催出奸邪反为造恶。

▌一人坐轿众人抬,一家富贵千家贫,一将功成万骨枯。

少数人获得富贵,必有大批人的付出或利益损害,故大地非有大福大德之人不能享用,即便有人强得之,其发福则不长久,最多初代见验,二代必败之。

▌植树获荫,注水开源,请人看地当以酬谢。

风水师在替人催运造福时(指大地),过多泄露地理天机,违背自然运转规律,便或多或少地消减自身福德,加上风水师用的罗盘,是一门法器,内有先后天八卦,罗盘每次启用,是风水师与东家双方的一种契约,故风水师开盘测卦,须得到一定回报,否则双方均不利,或无应验。

▌气贵纯正专一,一运未尽不可另取,地虽富贵却不可贪多豪取。

地理风水催人发福,在于形气运之合,因形察气,以气定局,气贵生旺,气乃天地自然之精微。须符合天地运作“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循环规律。故大地不可贪多豪取,地理之术是用来救贫、解灾、兴业济世、匡扶社稷。

▌风水轮流转,富贵均有时。

气运有定数、枯荣自有时。故得大地者,忌得意忘形,忌为非作逮。未得先天风水之助而处于困境者,亦无须怨天忧人,唯作后天风水之努力,唯行善积德,便有明师指点,得时来运转之势。

▌三年寻龙,十年点穴。

风水是门实践的大科学,光有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古代地师是凭两条腿跑遍名山大川的,必须亲自用脚去量,沐风栉雨,十分辛苦。这条行规就是说:勘察来龙去脉大环境,至少得用心花三年时间去跑;点出一个真正好的地方,至少得下十年的苦功。以前的风水师是极度负责的,这就是为什么那些一代宗师勘出的宅子可以千年不衰——用心的结果。

当代一些混饭吃的风水师给人勘宅时,走走过场,实质的工作什么也没做,却拿大把钞票。这是极不负责的行为,为专业的风水师所不齿。

▌医药不明杀一人,地理不明杀全家。

作为一名风水师责任重大,绝对马虎不得。医生医错了顶多杀死患者,而风水看不好,祸及客户全家。这个责任,风水师要明白,这个恶报谁也背不起。

▌数术者宿命——四大残缺(残、病、穷、鳏寡孤独)

中国有谚“泄露天机必遭天谴”。意思是说,擅自改变他人甚至整个社会正常的发展轨迹,即使是善意的,也要遭受天谴。因为凡人智慧有限,只能窥见一斑,不能了解全局,自以为善意改变某人的命运,但“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家饱暖千家怨”,连锁反应会改变更多人的命运,是好是坏就难以掌控了,所以老天要谴责。而数术者最容易泄露天机……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好命师非盲即瘸,水平高超的预测师也很多体弱多病。

而背负着客户全家幸福的风水师,受这四大残缺之苦的机会更大。

郑重奉劝要钱不要命的非专业风水师,为了您个人及子孙后代的幸福,慎重反思吧!
#出道仙##道门龍嚴##出道仙文化#

品老子之道,献初修者,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
1
熟读万遍道德经,其中意味自可得。吾观初修者不楷道之本义,吾才疏学浅,愿借老子之道给汝等指出一条路,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
老子强调“道”不可言,“天下一切生命都有自己的源头,这个源头就是一切生命的根基。一旦掌握了万物的根基--母,就能认识世间的万事万物--子。即使已经认识了万事万物,已经把握了一切生命,还必须坚守生命的根基--道。”老子虽然把道描绘得恍兮惚兮,但它并不是不可捉摸。道既然创造了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就会呈现出道的本性,那何为道之本性呢?“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纯任自然。”
所以自然就是道的根本特性,那什么是自然呢?其实自然本很易理解但经许多所谓的哲学家多次解释后到现在越来越难懂了。其实自然就是自然而然,它是一种没有人为的天然状态。
落实到人自己身上,自然就是指人的天然本性,也即人的真性情真思想,在老子那真与自然是同一个意思--真的也就是自然,自然的也就是真。老子开的药方是:要自然就必须无为,不以主观的欲望来破坏天然,不用矫揉造作代替自己的天性,只有无为才有自然,同时无为的本身也是自然,因而人们把它们合称自然无为。
说自己不知道道的是深邃之士,称自己知道道的是浮浅之徒,前者属于内行,后者则冒充内行,唉,其实说到底不知便是知,知反而为不知,不知道就是知。吾观世人把道说得如何如何!其实道不可以听,听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见,见得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言说,能用语言说出来的就不是道。
一有人问道便出口回答的人就是不知道道,问道的人也是不能听见道,道不可问,也不可回答。本来不可问的却要强去问,这是空洞无聊的问,本来不可回答的却强来回答,这种答也必定空洞无聊。以空洞的答去回应空洞的问,对外便不能观察宇宙,对内便不能知道和体验自身的本源。

2
但并不是让汝等不去追问和言说,只是要把握它就得体悟下老子的话了:“有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听不见它的声音,看不见它的形状,它独立生长而永不衰竭,循环运行而生生不息,可以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把它称为道,再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大。它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辽远,伸展辽远而返回本源。道是那样的空旷开阔啊,像深山的幽谷;是那样浑朴纯厚啊,像混沌的水一样;是那样沉静恬淡啊,像深邃的大海;是那样飘然无踪啊,好像没有止境。
老子虽说道不能用言说谈论,但他却说起道来:“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名,路不是那永恒不变的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常从无中去认识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端倪。无和有同一来源而名称各异,它们都可说是很幽深,幽深而又幽深,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这段话使我们体悟老子之道但却又使我们产生偏见之举,更何况把道弄得玄之又玄,望世人能明之。但相对的他却为我们指出他所体悟之道,所以其价值还是值得的。老子所说之道不仅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存在,而且还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为一是道所生的,所以我们又把道称为太一。一是宇宙没有分裂时的混沌统一体,由这个统一体分裂为两个对立面,再由两个对立面产生出一个新的第三者,然后又产生出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既然老子都说了天地万事万物来于道,那么道就是天地的开端,是万物的根源。老子有时把道说成无,同时又把道称为有,说无是天地之始,有为万物之母,那么道究竟是无还是有呢?其实有和无都是一个东西,老子自己也说了这二者名称虽有异但来源相同。有是一个最慨括的名词,世界上各种不同的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即:有,也就是存在。但是,世界上没有一样事物只有空洞洞的有,而不具备其它性质,如果只是孤零零空洞洞的有而没有其它性质那就是无可见,极其空洞抽象的有就成了无了。

3
我们再回到道。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称道才好呢?说道是无吧,万物又由它生长出来;说道是有吧,它又没有任何性质和特点,叫人看不见和摸不着。因而按老子说它是无,这就是道没有特点、性质和形状而言;有时说它是有,这就是道产生万物而言的。说道是无,行;说道是有,也行。
所以老子的道虚无缥缈,不可捉摸,九重天也不能形容它的高,九层地下也不能喻及它的深,它比天地还要久远,比宇宙还要辽阔,它创造了万事万物,而万物万事又无不显现道的特性,如一切事物总是向相反方向转化,生死相依,福祸相因,高下相形,动静相对……
老子说:“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我们再来探究下这个问题。既然自然是老子所谓道的基本特性,因为他说道是纯任自然的,道以自然为法则,那么自然指的是什么东西呢?什么样的状态才能称为自然呢?
自然应该就是一个人性情真诚的极至。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返朴归真?找回久已失去的自然天性?遵循自然之道的人不以生为喜,也不以死为恶,出生时不知道欢天喜地,要死时也不知道恐惧痛苦,无拘无束地来,潇洒从容地离去,把人生最重大的生和死也看成自然的事情,他完全忘记自己的来源,也不去追求自己的归宿。任何事情来了就欣然接受,把死亡也看成不过是重新回到自然中去,不用心智去损害自然之道,不用人为努力去改变天然,这才是真正的修练之人,即是真人。
真人的内心无忧无虑,他的样子安祥平静,额头宽大恢宏。严厉起来就像秋天一样肃杀,温和起来又像春天的来临,喜和怒就像春夏秋冬运转一样自然,顺应万物变化随遇而安,没有人知道他的胸襟有多么宽广。真人的内心充实而又面色可亲,为人宽厚而使人乐于归附,精神像宇宙一样高远,潇洒脱俗不拘礼俗,沉默不语时好像失去知觉,说话时又毫不用心机。
自然境界是老子所推崇的最高境界,而要达到自然之境就必须无为,无为既反对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无为和有为的分界线是看是否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遵循、顺应自然规律的是无为,把个人主观意志加于自然的就是有为。
要想自然必须要学会入静,俗话说心平似镜,人的心镜如果平静了,也能鉴照天地的精微,甚至可以明察万物的奥妙。老子认为虚静是万物的本性,因而恬静的生活是符合本性的也是自然的,而自然就是最高的境界。自然的规律的运行无休无息,万事万物因此而生成;成圣成仙的即已明白上下古今四方变化,而遵循各自的天性,那样的人心境和行为也早已归于平静。平静也是天地的水平仪,心神宁静便是空明,空明便能充实,充实便是完备。心神空明既象征宁静,由宁静后再行动就无往而不得,无往而不宜。

4
“静是动的主宰,重是轻的根基。精神与身体合一,能不相离失吗?专精守气,致力柔和,能无欲到像婴儿吗?清除杂念,深入静观,能没有污暇吗?”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污乎?专气致柔也是道家静功的内丹修练法,将个人精气集在腹中,然后循环升降,使身体变得像婴儿那样柔软,心灵集中在精神的某一点,心灵安静内守而抗拒外面物质的刺激,达到成仙目的。(修练只是指出点滴重点罢了,不是详细之言)涤除玄鉴,既是指用精神洁剂来洗其心,使心灵深处明净如镜,不沾染世俗的一丝污垢。
老子说:“灾祸里边未必不藏着幸福,幸福里边未必不潜伏着祸根,这种祸福得失循环变化并没有一个定准,谁能知道它的究竟呢?”吾认为既然是规律循环变化那么福与祸是相对的吧。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说,四周有明显规律却不讨论,万物有生长的道理却不表白,有德行的人推原天地的大美而懂得了万物的道理,因而纯任自然而不人为造作,这就是为什么法取天地的缘故。天地为什么是美之极致呢,究其底是因为它是纯任自然,一派天然而无丝毫人工的痕迹,天地本就是规律调合之物,吾认为修真者莫去追求,要保持自己的本然形态。美的不仅是外表的样子,更重要的还有内心修持的顺应自然的涵养。
最后我只想借用老子之语告诉初修者一句,道者自然,化育万物是永不留痕迹,日迁月移死生交替,生有所始,死有所归,修道并不是一定在这一世能有成就,但循环往复,终有成就时!
吾不忍初修者苦苦徘徊或因听别人妄言而走入误区,所以吾不才借用老子之道来表述一番,希望初修者能体悟点滴东西,常说道无法用言语表达,但吾还用如此之多。因时间匆忙有所疏漏在所难免,所以希望各位修道之人多加完善修改。此篇虽无功法之说但对于初修者还是有点滴引导作用,待有多些时间吾再来废话吧!
#崂山太清宫# #道教知识[超话]# #道教[超话]# #道教# #修行[超话]# #道家养生# #闻道行道# #道家# #崂山#

品老子之道,献初修者,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宿世道缘#

熟读万遍道德经,其中意味自可得。吾观初修者不楷道之本义,吾才疏学浅,愿借老子之道给汝等指出一条路,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

老子强调“道”不可言,“天下一切生命都有自己的源头,这个源头就是一切生命的根基。一旦掌握了万物的根基--母,就能认识世间的万事万物--子。即使已经认识了万事万物,已经把握了一切生命,还必须坚守生命的根基--道。”老子虽然把道描绘得恍兮惚兮,但它并不是不可捉摸。道既然创造了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就会呈现出道的本性,那何为道之本性呢?“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纯任自然。”

所以自然就是道的根本特性,那什么是自然呢?其实自然本很易理解但经许多所谓的哲学家多次解释后到现在越来越难懂了。其实自然就是自然而然,它是一种没有人为的天然状态。

落实到人自己身上,自然就是指人的天然本性,也即人的真性情真思想,在老子那真与自然是同一个意思--真的也就是自然,自然的也就是真。老子开的药方是:要自然就必须无为,不以主观的欲望来破坏天然,不用矫揉造作代替自己的天性,只有无为才有自然,同时无为的本身也是自然,因而人们把它们合称自然无为。

说自己不知道道的是深邃之士,称自己知道道的是浮浅之徒,前者属于内行,后者则冒充内行,唉,其实说到底不知便是知,知反而为不知,不知道就是知。吾观世人把道说得如何如何!其实道不可以听,听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见,见得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言说,能用语言说出来的就不是道。

一有人问道便出口回答的人就是不知道道,问道的人也是不能听见道,道不可问,也不可回答。本来不可问的却要强去问,这是空洞无聊的问,本来不可回答的却强来回答,这种答也必定空洞无聊。以空洞的答去回应空洞的问,对外便不能观察宇宙,对内便不能知道和体验自身的本源。

但并不是让汝等不去追问和言说,只是要把握它就得体悟下老子的话了:“有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听不见它的声音,看不见它的形状,它独立生长而永不衰竭,循环运行而生生不息,可以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把它称为道,再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大。它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辽远,伸展辽远而返回本源。道是那样的空旷开阔啊,像深山的幽谷;是那样浑朴纯厚啊,像混沌的水一样;是那样沉静恬淡啊,像深邃的大海;是那样飘然无踪啊,好像没有止境。

老子虽说道不能用言说谈论,但他却说起道来:“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名,路不是那永恒不变的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常从无中去认识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端倪。无和有同一来源而名称各异,它们都可说是很幽深,幽深而又幽深,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这段话使我们体悟老子之道但却又使我们产生偏见之举,更何况把道弄得玄之又玄,望世人能明之。但相对的他却为我们指出他所体悟之道,所以其价值还是值得的。老子所说之道不仅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存在,而且还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为一是道所生的,所以我们又把道称为太一。一是宇宙没有分裂时的混沌统一体,由这个统一体分裂为两个对立面,再由两个对立面产生出一个新的第三者,然后又产生出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既然老子都说了天地万事万物来于道,那么道就是天地的开端,是万物的根源。老子有时把道说成无,同时又把道称为有,说无是天地之始,有为万物之母,那么道究竟是无还是有呢?其实有和无都是一个东西,老子自己也说了这二者名称虽有异但来源相同。有是一个最慨括的名词,世界上各种不同的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即:有,也就是存在。但是,世界上没有一样事物只有空洞洞的有,而不具备其它性质,如果只是孤零零空洞洞的有而没有其它性质那就是无可见,极其空洞抽象的有就成了无了。

我们再回到道。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称道才好呢?说道是无吧,万物又由它生长出来;说道是有吧,它又没有任何性质和特点,叫人看不见和摸不着。因而按老子说它是无,这就是道没有特点、性质和形状而言;有时说它是有,这就是道产生万物而言的。说道是无,行;说道是有,也行。

所以老子的道虚无缥缈,不可捉摸,九重天也不能形容它的高,九层地下也不能喻及它的深,它比天地还要久远,比宇宙还要辽阔,它创造了万事万物,而万物万事又无不显现道的特性,如一切事物总是向相反方向转化,生死相依,福祸相因,高下相形,动静相对……

老子说:“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我们再来探究下这个问题。既然自然是老子所谓道的基本特性,因为他说道是纯任自然的,道以自然为法则,那么自然指的是什么东西呢?什么样的状态才能称为自然呢?

自然应该就是一个人性情真诚的极至。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返朴归真?找回久已失去的自然天性?遵循自然之道的人不以生为喜,也不以死为恶,出生时不知道欢天喜地,要死时也不知道恐惧痛苦,无拘无束地来,潇洒从容地离去,把人生最重大的生和死也看成自然的事情,他完全忘记自己的来源,也不去追求自己的归宿。任何事情来了就欣然接受,把死亡也看成不过是重新回到自然中去,不用心智去损害自然之道,不用人为努力去改变天然,这才是真正的修练之人,即是真人。

真人的内心无忧无虑,他的样子安祥平静,额头宽大恢宏。严厉起来就像秋天一样肃杀,温和起来又像春天的来临,喜和怒就像春夏秋冬运转一样自然,顺应万物变化随遇而安,没有人知道他的胸襟有多么宽广。真人的内心充实而又面色可亲,为人宽厚而使人乐于归附,精神像宇宙一样高远,潇洒脱俗不拘礼俗,沉默不语时好像失去知觉,说话时又毫不用心机。

自然境界是老子所推崇的最高境界,而要达到自然之境就必须无为,无为既反对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无为和有为的分界线是看是否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遵循、顺应自然规律的是无为,把个人主观意志加于自然的就是有为。

要想自然必须要学会入静,俗话说心平似镜,人的心镜如果平静了,也能鉴照天地的精微,甚至可以明察万物的奥妙。老子认为虚静是万物的本性,因而恬静的生活是符合本性的也是自然的,而自然就是最高的境界。自然的规律的运行无休无息,万事万物因此而生成;成圣成仙的即已明白上下古今四方变化,而遵循各自的天性,那样的人心境和行为也早已归于平静。平静也是天地的水平仪,心神宁静便是空明,空明便能充实,充实便是完备。心神空明既象征宁静,由宁静后再行动就无往而不得,无往而不宜。 https://t.cn/Evk4evd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嗯,人,家,干,嘛,结,婚,这,么,快,关,你,屁,事,儿,你,丫,会,不,会,说,话,人又不是跟你结婚,下一句是不是准备离了吧?估计我这是以小人心度君子腹,但
  • 李艾:你想想,车展有多少个展台是同时开放的,你不像翻身秀,翻身秀这一场就这一个秀,是吧,大家坐在那儿静静的就看舞台上这些事儿,车展那么多展台,但是你这么多观众进
  • 其实男人的成熟是岁月积淀下来的睿智和淡定有时候你想着为什么上天会让我经历这些为什么会让我承受那些本不该属于我这个年纪的压力你也会以为我为什么不能拥有像别人一样无
  • 彻底疯狂妈的!还没发完妈的批发怎疯‬么了 大家都会死的 装正给常‬谁看 发疯么怎‬了 大家会都‬死的 装正常谁给‬看伄学博大。
  • ——余光中《浪子回头》 4.何必勉强与道不同者做朋友,阳关道、独木桥,陌路相逢,客客气气已经足够。也没什么特别的理由 但就是想奖励自己读本薄的[dog
  • 最后,是老妈“供大于求”拿的'没有吃完,我们都批评老妈不注意节约,并帮助她“消灭”了剩下的“残羹剩饭”。[融化][融化][融化]也增加了一些口癖如“可不是嘛”咱
  • 2.机场专用高速汉城出口陕A、陕D牌照且持本地身份证车辆,扫码关注公众号“西安公安服务号”(或手机扫描西安“一码通”)填报个人信息后可通行;北环路出口对所有车辆
  • 第二个分手原因,感觉不到爱情的存在,现在的女人收入越来越高,男人自尊心越来越小,女人对男人开始肆无忌惮,男人也自然而然的对女人缺少了一种保护欲,正是因为缺少这种
  • 心无所求,心想他人,快乐就在我们的心里!心无所求,心想他人,快乐就在我们的心里!
  • “当进趋”:可是你还是要往前勇猛精进去修行,不能落了顽空,说现在什么也没有了,不思议了,就这样子算了吧!神嚎,就是神在那里也嚎叫道:“不要理他,他这个人罪业很重
  • 欢迎来到molinta的动物派对在这里寻找属于你的可爱装备与爆米花妹妹一起变成超萌小动物:社恐的小鹿、活泼的柯基、好奇的米熊……进入秋日童话森林中狂欢吧!-上新
  • 执念终究还是完成了遗憾终究过去 你好李晓云,你好小笨蛋 读完本,第一感觉是还是没有在情感本拿到好的结局 你喜欢徐志摩,你喜欢拥有浪漫主义的男生 但为什么会等了他
  • 而这一切,只因为我选择了喜欢的护肤行业,选择了自己创业的TST平台。而这一切,只因为我选择了喜欢的护肤行业,选择了自己创业的TST平台。
  • ♯今日趣事♯时间:2019年五四青年节地点:8C某宿舍主演:舍友a 舍友b 我事情经过:舍友a要洗澡,我俩要搞恶作剧,然后……我把浴室门,阳台门堵了,舍友b
  • ✨:❥ ♡ ʜᵃᵖᵖᵞ ʙⁱʳᵗʰᵈᵃᵞ ❀愿你目过绵延温馨 心会涌动香甜还没爱够2岁的你,你就3岁了感恩你来到我的生命中这3年,我用记录了你无数的成长瞬间但
  • ”他好一会儿之后才开口,“我想,我开始有点明白遥远传说中那些树的神奇之处了。现在的不如意,只是暂时的,你有父母,有朋友,陪你的人很多,别被现实打到,怎么就能确定
  • 这也是佛陀所知法的范围,‌‌可是这是浅显的,不能解脱的,‌‌这是随顺‌‌世间,‌‌按常规理解的。‌‌假如说我们不认识这四种法,‌‌听任何法都听不懂,‌‌不懂就导
  • ――ファンからの質問1「元気がないとき、どうやって切り替えていますか?」元気がないとき……私はその日落ち込んでいても、次の日は平気なタイプなので、(解決するのは
  • 原来长期的备考都是一样的我的信心一点一点地消失了我开始因为我的不自律而焦虑我开始因为我的过去而自卑惊慌我想起来了17年那场消逝的烟花我想起来了我那时恨不得重头再
  • [强][强][鼓掌][鼓掌]㊙㊙知道奥若拉开始纠结25忍不住尝试一下奥若拉品质绝对性的征服你 [奋斗][奋斗] [玫瑰][玫瑰]爱上奥若拉, 全家都用奥若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