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学佛、修行,有四个方向、四个要点——四无量心。无量无边没有范围,由小扩大的。四无量心是什么?四个字,“慈悲喜舍”。

先学慈悲心,慈悲是很难做的,嘴里讲讲的,真做到慈悲心很难。真的慈悲心就是普通我们一句俗话:“作蜡烛”。我常常用这句话比方,要自己变成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真是很难做到。你们都念过李商隐两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不对?若是菩萨道的慈悲,还要再改几个字:“春蚕到死丝‘不’尽,蜡炬成灰泪‘不’干”,那才是菩萨的慈悲!谈何容易?

学佛先学四无量心,学了慈悲心之后,最重要的是下面两个字,“喜舍”。“何谓为喜?答曰:有所饶益,欢喜无悔。”帮助人的、利益人的,决不后悔,就是喜。有时大家做了好事又后悔,像是布施一百元,后来想想,其实八十元就可以了,就后悔了。贪、嗔、痴、慢、疑、悔,为什么悔在根本烦恼中有这么重要?每个人一天到晚都在后悔中,比如吃饭,多吃了半碗,饭后要吃消化药,后悔多吃了,这也是悔。真正的喜心是,布施出去了就忘了。这个“欢喜无悔”非常难,你帮助过的人后来对不起你,你一定愈想愈后悔当初去帮他。能做到“怨亲平等”,才是功德。

“何谓为舍?答曰:所作福佑,无所希望。”我常说,一看到宗教徒就怕,我为什么怕教徒呢?这些人一到他们教主的像前,就下跪求平安求财富,都是求。如果这些教主、神明因为人家拜了就保佑他们,那第一就犯了贪污罪,收受贿赂。宗教应该是好的人你要救,不好的人更要救,拜了他要照应,不拜他的也要照应才对。所以这些宗教徒的心理很可怕的,都是有所求。大乘菩萨是一切放下,施与人家的恩惠记都不记,没有任何希求,所作的功德自己不求回报。乃至你打坐修行都不求成佛,只求自己心中的安详,因为自己的安详能影响到他人也安详,如此而已。即使对自己的子女也是持这样态度,我的孩子都去了海外,我同他们说,父子因缘到此为止,因缘是前生的事。我很抱歉,没有钱给你们,只能送你一张文凭,你从此也不用当我是你的父亲,我是公仆,路死路埋,不用你孝顺。

学佛这基本的四个行为,要倒转来先学舍,一切放下。这个字做不到,那当然也喜不起来。第二学喜,再来学悲,最后是慈。尤其这个喜很重要,你看看这许多学佛的居士啊、出家人,几乎没有几个人做到“喜舍”,没有几个人能在脸上带个喜容。脸上没有喜容,个个几乎都是讨债的面孔,好像我们欠他多还他少。有些学佛的人,只要一学佛,喝!看起来满脸的“佛相”啊!很庄严,一身的“佛气”,看起来很严肃,一点喜容都没有。所以打坐教人要先把神经拉开,微笑,学菩萨嘛。一笑,脑子都松开了,身体病都没有了,笑有这样的作用哦。肌肉一笑,脑神经整个拉开了,眉毛舒展开来,你看菩萨塑的像,也是坐在那儿微笑,慈眉善目,这要学的。

我常告诉大家,只怕你不成佛,不怕没有众生度。要成佛要先自度,自度的道理就在慈、悲、喜、舍这四个字了。

《南怀瑾先生答问集》《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

“修四无量心,开梵天道。”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菩萨道的基本。怎么叫无量心?慈悲喜舍心都是无限的,胸襟开阔,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学佛先修十善业道,进一步修四无量心。修成了四无量心得什么果报呢?梵天道。修十善业道所得的果报,是欲界天的人天乘之报,有五欲之乐。修四无量心的果报,是欲界天再上一层,色界天的梵天之报。所以修四无量心的功德,比修十善业道大。

“虽行四无量心,而不贪着生于梵世,是菩萨行。”根据小乘理论,修成四无量心是修得梵行。梵是什么意思?毕竟清净谓之梵,修持到相当程度才能到梵天。梵天是什么天?我告诉诸位,根据佛法,是青天,是蓝色,是密宗画的药师佛那个青色,像碧海一样。我干脆把密宗的秘密都告诉你们,气脉真通了的人,自己身体的内部,一天到晚都在梵天的青天中,同药师佛那个身体一样的。那就是中脉通了,中脉无脉,不是有形的血管。到了这个境界当然祛病延年。当然不是人变成了蓝色的,你看了怕都怕死了,还可能有肝病。那境界是万里青天,一点云都没有,那当然无念。所以修四无量心应该处处清净心,是梵天的行为在做事,但是没有贪于梵天境界而不来。我经常告诉诸位同学,真得了道一定更谦虚。如果摆出一副大师样子,要人礼拜才传个道,那也可以免了,他得的道也有限的。菩萨道是不会自命高尚的。
*****

“四无量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成就慈悲喜舍众生来生其国。”学佛的人第一步发心要讲四无量心,尤其年轻同学特别要注意培养这一种胸襟,这种心地,就是慈悲喜舍。初步学佛的人做不到全部,就一个个来,先培养慈心或者悲心。这两个有什么分别?慈心用中西文化混合来讲,是爱心,爱一切人、众生、万物。慈心是带阳性的,像父亲爱子女的心。悲心是阴性母性的,等于母亲爱儿女心情的扩大。我们学佛的人口口声声讲慈悲,真正慈悲的行为很少见,都以自己为中心。

再讲到四无量心中的喜心,我们怎么与众生结缘呢?能舍得掉自己的时间、意见、身心吗?学佛不是光搞打坐,你们千万注意啊!要先学建立这四种心理,而且要注意是无量的心理,慈悲喜舍都是没有限量的。你能够这样修,成就了才可以往生佛国。
*****

“慈是道场,等众生故。悲是道场,忍疲苦故。”慈和悲是两种不同的心态。慈就是爱,看一切众生平等,看别人的父母子女如同看自己的父母子女。真做到这一点,就是慈,也就是道场。如果说,我看一切众生平等,已经不平等了,因为你有个“我”在了。悲不是悲哀、流眼泪,是怜恤一切众生,因此牺牲自己,为了有利于众生,为了救度众生,能忍受各种疲劳苦难,这是大悲心,不是坐在那里哭。

“喜是道场,悦乐法故。舍是道场,憎爱断故。”世间的欢喜不是喜,因为没有真正的欢喜。真正的欢喜是得到法乐,真达到那个境界,就是道场。舍与布施不同。布施分三种,外布施是金钱财物的布施;内布施是身心一切放空,奉献出来;无畏布施是给一切人力量,精神的帮助和支持。舍是放下,是能切断一切心念,所以舍是道场。外布施的舍,放掉财物,没有什么了不起,能够把心理上所憎爱的切断放掉,才了不起。憎是讨厌的意思,不是瞋;憎的相反就是爱,就是喜欢。
*****

“以菩提,起于慈心”,你以为文字一看就懂,恰恰不懂。怎么是以菩提,起于慈心呢?普通经典说菩提心就包括了慈心,这里怎么说不同呢?菩提者中文意思是觉悟,换句话是悟道,是明心见性。悟了道以后从内心起慈悲心,看一切众生如子女一样,如慈父爱护一切众生,这个是法布施,是法布施的一种。

“以救众生,起大悲心”,行法布施的人,随时随地心理上念念之间在如何救众生,众生有烦恼,有苦,我要如何救他,要起这个大悲心,这样叫做法供养。我们学佛的人自己要反省啊!你什么时候想过要救众生?你们学什么佛!哪里想度众生,你度了谁啊!念念想众生来度你,装个学佛的样子。我们反省自己是不是随时有救人的心?不要说救人了,就连肯帮助人的心有没有啊?只要人家一点不肯帮你,只要众生不供养你,就起了大瞋心。所以读经典不是容易的,你看这文字很容易,我们几时做到随时随地以救助一切众生的心情来发起大悲心?这不是要你起个念头:“我要慈悲去救助这些众生”,你有个“我”就错了,要忘我,以救一切众生,起大悲心,才是法供养。

“以持正法,起于喜心”,以修持正法的心情来生起喜心,这里都是讲菩萨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是学大乘菩萨必须要培养的心情,也就是我们必须培养的情操。我们读佛经真应该一边研究,一边掉眼泪,自己感到很难过。为什么?就拿喜心来说,一天到晚看到人家嫌烦,别人看到你也烦死了,脸孔像讨债的冤家,一点喜心都没有,你还能度众生?凡夫就是如此,你慢慢修吧!三大阿僧祇劫再来。逢人就笑也不算喜心,喜不是笑,是喜悦之心,真学佛修道的人,你看他那个神情,脸上的细胞都是使人看到就喜欢的,即使他在骂人打人的样子都是慈爱的。

喜心怎么起呢?维摩居士说要持正法。我们后世学佛的人要记得几点一定的道理:“依经不依论”、“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法不依人”,不然怕走错了路。所以我们求师访道学佛不要情感化,绝对要理性化,求正法以四不依的法门来检查。

由修持正法,而有所得,生起法喜充满,这个是菩萨的喜心,是真正的布施。换句话说,你要度一切众生,就教他正法,不要走邪路,不要走方便法门,“宁将此心下地狱,不把佛法送人情”。可是你们不要搞错变成悭吝心,跟你学法还要拿红包来皈依,否则不将佛法送人情,那就变成邪法了,不要借这句话随便用啊!

“以摄智慧,行于舍心。”舍,就是放下,就是布施。什么叫放下,就是丢得开。佛法讲慈、悲、喜、舍,我们反省每一个字做到了一分半分没有?都只是嘴巴上做到而已。舍心做不到,怎么学佛?你说你什么都舍掉了,唉呀!就是还有个身子!哼!那是怎么都舍不掉的,我告诉你吧,人要想舍掉外境界是做不到的,不是叫你丢开家庭儿女,家庭儿女就是道场,去哪里找清净地方?你在家中念念舍心,你的家人就是众生,就为他们牺牲不就好了吗?虽然人少,有几个就几个嘛!连为家人都不肯舍掉,不肯牺牲自我,还说要学佛度众生?你连个鬼都度不了!

什么才是舍心?以摄智慧,行于舍心。行,是修行。摄,用现代话说,就是包括进来。乱摄可不是智慧,譬如讲布施,好多同学都有经验的,大家说起有什么人很可怜,我就同意出点钱。旁边同学劝我为什么要出钱,我说我带头啊!应该做的事就是舍。但是有时同学提到要去帮助某人,我反而说不能,你连一毛钱都不能给,要出问题的,你帮助了他,他犯的罪造的业反而更重了。同学表面同意,背着我还是去帮他了。事后回来对我说,老师,还是你对了。这就是做善事也要有智慧的。

我们心里越放得下就越空,然后空的智慧就发起了。越放不下,智慧就越是发不起。你们打坐要想清净就是舍心,想把烦恼妄想丢开,但是丢不掉,因为没有摄智慧来修行。放不放得开,丢不丢得掉,那是般若智慧成就的问题,不是你说想硬放开就放开了。你丢不掉的啊!实际上你坐得越好就越放不开了,那个定的境界多舒服啊!定就放不掉了。这个中间的道理要搞清楚,就是摄智慧修行。佛法的智慧是空,你空得了一分,你的舍心、布施心就大一分,你空不了一分,那个不能舍的心就加大一分。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东方出版社)
******

【法王讲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

贪欲好像是一种非常地执着,好像有一种控制和约束在里面,那麽最主要就是因为贪欲心它是有一种占有的感觉。我要这个、我要、我喜欢这个,而占有它。想要占有它的时候,别人得到它,你也会不高兴,就是会有这样的情况。

举例来说:有的时候就好像一对夫妻,如果丈夫和妻子一起出去的时候,这个丈夫和某位很漂亮的女士在讲话时,这个太太自然会有一种不开心,可以说是一种嫉妒、不开心的感觉,如果说有这种感觉就可以说是一种贪心的感觉。所以说真的关爱和慈悲之心,是指你要给他自由而不是控制,譬如这个情况下这个太太,如果是她或者是另一个对方夫妻之间或男女朋友之间,对方需要些什麽、或者他需要一些帮助、或者他喜欢的东西应该以他为主,而不是以符合自己、以自己为出发点,然后占有跟控制。那就不是一种真正的慈悲了。真正的慈悲它可以说是一种自由,并且给予一种空间,给他自由空间与全然的帮助。所以我们常说夫妻之间,互互相的一种「不舍弃」是很重要的。

譬如说:「结婚」它就是一种互相不舍弃,然后有结婚证书,很多东西都要共享。不能够轻易放弃对方这的确是很好的,但以一种强烈的贪爱心,互相地占有、控制的话,那麽这个家庭它就不会快乐的。因为互相都没有自由,只要一点点事情就会不开心。

怎样可以转变自己的这一种贪欲呢?我们可以试着不要总是以自己为出发点去想,就是不要总是想着占有和控制,而是要尽量以对方的方式去想,那么事情就会开始转变。

自己去寻找修持「慈悲心」的原因是很重要的,要去寻找、发现为什麽要修持慈悲心的原因跟道理,如此当我们修持正行─「代受罪」的修持时,才能够有更好的观想。就如同,两个互相相爱的人为了对方牺牲生命、甚至牺牲所有的幸福,将自己所有的幸福快乐给予他所爱的人,然后替代着自己所爱的人受罪、受苦。

在许多历史故事中都有叙述这些情况。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这些事情,不过在西藏以前有一个藏族学校中,就有这样一件好玩的事情发生,有一个小姑娘可能是比较漂亮,所以就有很多的追求者,很多男孩子都喜欢她,后来其中有一个小伙子,大概是印度电影看多了,尤其是印度电影里面常常有一些为爱而死、而牺牲的情节。为了获得这个女孩子的芳心,有一天他就在自己的腰上绑了一根绳子,跑到屋顶去扬言说他要往下跳,要为这个女孩子而牺牲,后来他的朋友都很紧张,都吓到了叫他不要跳,他却偷笑说:「没关系我的腰上绑了根绳子,没问题的」。这样子的一种爱当然只是外表上面装出来的一种爱。

但是我们所要关爱众生的方法,首先是要知道「关爱众生」的原因,当我们真的去寻找这个原因的时候,我们就能够真的生起对一切众生的爱,我们也就比较能够真的代众生去受罪受苦,如果我们不知道修持「关爱众生」的原因,我们的修行也可能只是流于一种字面上、文字上的修行而已。

带着慈爱的动机,有意识地让我们的回应趋于正向。

我们可以透过夫妻、或者是伴侣的相处,来看到人与人之间互依的关系是如何地运作。譬如说,伴侣当中有一个人的脾气不好,他经常会生气,会将愤怒发泄到另一 半的身上。而这个另一半可能也会变得对伴侣的愤怒感到生气,就这样两个人便开始对对方产生愤怒的响应,就这样一来一往,彼此变得愈来愈愤怒,最后闹的丑陋 不堪。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试着改变、转化我们的响应,带着慈爱的动机,有意识地让我们的回应趋于正向。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换个角度这么想:对我们发怒的伴侣 其实是受到他自己烦恼的左右,而没有完全自我控制的能力。他处于某种情境当中,而迫使他以这种情绪化的方式来回应我们;这里的背后其实都有许多的原因。这是我们可以谨记在心的要点,它可以帮助我们做出跟往常不一样的响应。

好比是,若有人拿一个棍子来打我们的头,我们并不会对棍子生气,而是对拿着棍子的人生气。同样地,若是我们的伴侣对我们生气,我们也不应该对他生气,因为他是受到烦恼与不识自心本质之无明的摆布,这些才是他愤怒的根源。

当这样地去思维时,我们便能够以一种更为正面的崭新方式来做响应,并且将这些愤怒的时刻视为是教导另一半新知识的好机会,利用它们来将彼此的关系导往更正面的方向。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认为我们就真的有机会将彼此的关系改善。

—大宝法王噶玛巴《生活中的佛法》

太对了![good][good][good]从贪嗔痴慢疑的角度看,其实我们哪一个不是病人?昨天我恍然大悟,南无药师硫璃光如来和《药师经》,并不是针对身体疾病的人,而是针对无始劫以来被贪嗔痴慢疑侵害的我们,是我们的心生病了,我们个个都病得不轻,所以我们哪一个身体没有头疼脑热病痛的?我要特别忏悔 ,我属于特别严重的患者了,学佛前我进了四次手术室,还意外灾祸不断,总之就是要让我死,这条小命,要不是仰仗佛菩萨的保佑,早没了,所以我现在的一切,都是佛菩萨赐予的,否则我早已不存在了!所以一切都肯定是我们错了,因果是永远不会错的,只要我们出状况,我们就必须忏悔,否则我们的身体、事业、婚姻、财富,不会出问题,我佛多慈悲啊!读过《药师经》的人就知道,药师佛什么都可以帮我们解决,不仅保证解决世间现实的问题,还保证出世间解脱的问题,为什么药师佛世出世间都能圆满解决,就是药师佛帮我们贪嗔痴慢疑的根本心病给治了!病根拔除了,一切都康复如初了,自然就吉祥如意了!求什么,自然就有什么!南无药师硫璃光如来
[鲜花][鲜花][鲜花][太阳][太阳][太阳]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男朋友是来做教练的,那是不是代表我可以放松了?8⃣️1⃣️我们的店今天终于要正式营业啦 看回这个相册 看到我们店的点点滴滴真的感觉太不容易了[泪]这个店真的是包
  • 你永远无法触摸同样的流水两次,因为已经流逝的流水不会再来,享受生命的每个当下。你永远无法触摸同样的流水两次,因为已经流逝的流水不会再来,享受生命的每个当下。
  • 当妈的太不容易了,为孩子的健康操碎了心啊[汗]整天跟俩猫咪斗智斗勇的……#前十年你陪我们,后十年我们陪你#[微风]在有一点点微风的晚上听着合适的歌 路过超市里逛
  • [费解][费解]妈,我今天穿的什么,你真没注意看么![微笑]晚上等着麻麻姐仨看完电影一起去吃个饭,晚上回家后拿我爸手机看今天拍的照片,我妈又凑过来看着照片里一个
  • #山北[超话]#《关于我是怎么把一个看上去be氛围浓厚的梗写成了he的这回事》梗源图如下:戒烟梗 题外话,戒烟确实很难熬破镜重圆/假分手,真情侣/一点小/字数
  • 还有那些不曾有过的感动,及那一抹荒凉与沧桑……网友分享的大理攻略,吃、喝、玩、乐、住、行,注意事项都有!还有那些不曾有过的感动,及那一抹荒凉与沧桑……网友分享的
  • (via.华中师大一附中)在没出道之前,杨超越还仅仅是一个三线小艺人,每天到处跑通过,但她已经非常知足了,毕竟从农村来到大城市,她凭借着自己的努力站稳了脚跟,但
  • ✉️发货提醒 【猫耳】【某某广播剧完结纪念礼盒发货通知】周边分批到仓中,将于10月31日开始按照订单顺序陆续发货。如果需要更改地址,请于10月30日23:59前
  • 昨晚上到今天感觉一直有很多话想说,但是真正写起来又不知道说些什么,还有一些不太理解,之前看到过一段话,原话记不太清了,大致意思是说索取和期待回应是一件很累的事情
  • 1C他明明记得,自己刚刚连一个手指都动弹不了,http://weibo.com/274400184重庆成都婚[赞啊]纱[赞啊]摄影工作室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
  • #不止旅行##100个微博年度旅行地##佛山身边事# 顺德网友反映:位于环安路怡景村内的大王椰树已经种植了20多年时间,大部分都已经长到10几20米高了。以前怡
  • 1.不要老拿公主说事,大家都做个人不好么2.荤素搭配有营养,但是菜做不熟,但是芹菜白菜包菜3.我们没有不尊重工作人员,没有不感恩,别只发小作文添油加醋4.这么通
  • 用了几个小时的时间晒着太阳认真的看完了这本期待好久的书 还记得看《人间告白》时感叹为什么世间这么不公平 小锦和小忽那么美好那么幸福却要遭受这样的意外 而在看这本
  • 愿你出走半生,归风雨里做个大人,阳光下做做回孩子】小时候,我们们渴望长长大大;可可可长大后,却想回到童年。”#每日一善[超话]# #阳光信用#❓#每日一善#风雨
  • 2月13日,蠡口中心幼儿园。2月15日,相城中医院。
  • 派件员怒气冲冲的发来... 【女子遭申通快递员入室暴打,招来网友点赞,这剧情…】昨日凌晨,网友“冰淇淋喵喵”通过微博曝光,自己在出差期间收到了寄往北京家中的申通
  • 【iPhone 12/mini/Pro/Pro Max透明/AG磨砂背膜】趣评测售价:19.9元(买一送一)同时叠加买2件减5元,买3件减10元购买方式:①:【
  • [doge]制裁目标只有那些我嫉妒的人,那些让我愤恨的人罢了,并不会波及他人,这也是我最后的善良了吧。不分对错,我嫉妒那些家底与关系厚实,却肆意指出他人缺点并讽
  • #程潇[超话]#cx#程潇0715生日快乐# to阿潇 阿潇,这已经是我陪你度过的第三个生日啦~记得认识你是偶然的刷到了你在韩时期的舞蹈,当时看到就被你的舞姿
  • 曾经的电器零售巨头,已到谢幕的时候了,股价是骗不了人的,黄光裕出狱这一年多,暴跌96%,黄光裕出狱前两个月国美股价大涨了210%。他曾经入狱是因为非法经营和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