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林说史# 科举小史:从察举制到九品官人法,再到科举制,这中间经历了什么

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世官制到科举制,看古人对人才选拔的执着。

一般来说,科举制是以隋炀帝在大业元年(605)设进士科取士为开启的标志,唐朝开始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制度,后来逐渐成为历朝历代沿袭下来的规定,在明清两朝的时候达到顶峰,最终到1905年,光绪废除为止。

科举制度伴随着中国一起走过了一千三百多年的时光,见证过盛唐,也见证过清朝最后的腐朽,见证过无数文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也见识过无数的蝇营狗苟。

不过,不知道大家考虑过没有,这个能够延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到底是怎么来的?总不可能是隋炀帝一拍脑门,凭空变出来的吧?

这就要从科举制度出现之前,古代的那些选官制度说起了。

01
世官制

在先秦时期,实行的是“世卿世禄制”,这是基于严格的身份等级制度和家族血缘关系而制定的政策,说白了就是不加掩饰的“世袭制”。这样的政策完全杜绝了底层想要向上晋升的希望,贵族永远是贵族,农民永远是农民。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在变法富强,所以严重扯后腿的“世卿世禄制”也就理所当然的被扔在了一边。就像商鞅变法的时候,为了让士兵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个人的身份完全以“军功”论,让平民百姓也有成为贵族的可能性。

这样的规定,就让商鞅严重损害了很大一批的旧贵族的利益,所以在秦孝公死后遭到了旧势力的反扑,最终车裂而死。

“世卿世禄制”虽然没有了,商鞅留下来的“军功爵制”在战争年代还行,但是一旦到了和平年代,这就是一项完全报废的制度。

所以到了汉代的时候,就推出了一项全新的“察举制”,用来筛选民间的人才。

02
察举制

不过察举制也不是一下子就冒出来的。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人才也具有空前的流动性。为了使自己的国家比别的国家更强大,他们就竞相网罗各种人才。不管你出身如何,品行如何,只要你有能力,并且为我所用,那么你就是我的“食客”。我管你饭,你给我做事。

比如说著名的战国四公子,哪一位不是养着数千食客,并且又在危急关头多次靠这些食客才化险为夷。这样的人才聚集方式就有了一点察举制的意思。

但是汉朝的察举制也并不是一项固定的政策,它出现的时间很随机,主要是看皇帝想不想征召。在汉文帝的时候,出现的「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被认为是察举制的开端。不过在这之前刘邦、吕后都曾有过从民间征召人才的记录。

而汉文帝的成果也是颇为丰厚,晁错、张释之都是被举荐上来的人才。到了汉武帝的时候,东方朔、司马相如,甚至于董仲舒都是被汉武帝“察举”上来的。

并且汉武帝在独尊儒术之后,还创办了太学,在太学中的博士弟子考试合格也有机会出任为官,改变人生——就像“凿壁偷光”的匡衡一样。

到了东汉的时候,察举制愈发的完善,由不正规走向了正规。取士的科目也丰富了起来,其中就有我们非常熟悉的“举孝廉”与“秀(茂)才”。而且并不是说举荐上去就可以当官,还必须得经过严格的考试才行,不合格的照样不能当官。

不过因为察举制是由公卿列侯、刺史以及其他大官举荐人才的一种制度,所以这就会形成一种垄断,普通人想要晋升,除非你运气逆天,要么就是能力太强。到汉朝末年的时候,察举制已经完全崩坏,成为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一种手段。

甚至在桓灵时期还冒出了这样的歌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于是在曹魏篡汉之后,又实行了一种新的制度——九品官人法。

03
九品官人法(九品中正制)

曹魏时的人才晋升渠道已经被世家大族完全垄断,长此以往,必定会对皇权形成威胁——就像他们曹家干的事情一样。所以曹丕在自己继位的前夕,听取了陈群的建议,用“九品官人法”选拔人才,将人才的任免权收归到自己的手中。

所谓的“九品官人法”就是让专门的“中正官”用家世、才干、道德、乡品等因素将人才分成九品:上上、中上、下上……以此类推,总共九等。以求将全天下的人才都网罗到自己的手里。

本来想得挺好,自己派出官员,让官员搜罗人才,既可以打击豪强大族,又可以免去后顾之忧。

但是,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中正官,也就是判定人物等级的负责人,基本上都是由各郡的长官推选的当地人。平民百姓肯定没有机会当中正官,只能由一些豪强大族的子弟们来当。

因为曹家毕竟也算是得国不正,必须得一定程度上依靠世家大族的力量。

这就相当于将地方选任人才的权力交到了豪强大族的手中。豪强大族通过自己手中的权力,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势力,完全垄断了人才的传输。

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情形。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形成了事实上的“贵族政治”,寒门的上升之路又一次被堵死。

04
南北朝时期的试验

九品官人法刚开始的时候确实起到过一定的作用,但是久而久之,就成了一项“走过场”政策。

南北朝的时候,皇帝换得都跟走马观花一样,所以与旧贵族之间的矛盾就会日益激烈。他们需要快速的扶植新贵族,选拔新官员来抵抗旧贵族们对于朝局的影响。所以“九品官人法”就成为了改革的对象。

改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项制度的产生可不是碰碰嘴皮子就会出现,需要无数次的尝试,无数次的失败才能够诞生出来。

南朝要比北朝受“九品官人法”影响要深。因为北方的皇帝大部分都是少数民族出身,对于九品官人法根本不感兴趣,他们有兴趣的是汉朝的“察举制”,重点是举秀才和举孝廉。

在多次尝试后,最终在北齐年间,出现了考策取士的方法,并且完全摒弃了“九品中正制”中对于家族地位的重视,穷人家的孩子也能够进京城考试。

但是这也不意味着南朝没有尝试过改变:南朝宋的时候,就曾经舍弃过中正官,也是采用考试的方法来收取人才。不过考试的形势太过于简单:「五问并得为上,四、三为中,二为下,一不合与第」。依旧能够看到九品官人法的影子。

梁武帝萧衍也曾经尝试用“九流常选”的办法来选取人才。不过“九流”还是指的“九品”人才,自己还派出专门搜索人才的官员。其实还是“九品官人法”的框架,但是他打破了寒门与贵族之间的界限。

最终这些尝试都给隋朝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都始终摆脱不了九品官人法的影响和世家大族对于仕途的贪婪。

隋朝在建立之初,采用的依然是“九品官人法”,同时还恢复了“察举制”。但是他们渐渐意识到九品官人法的不足,转而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了更加公平的考试制度身上。

最终在隋炀帝大业元年的时候,下令不分身份等级,都可以举荐入朝。第二年下令建立进士科以考试取士。

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由别人举荐自己,变成了自己举荐自己。

其实回首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清楚的感觉到,一项制度的诞生并没有那么容易。对于我们来说非常简单,甚至都不会深入思考的“考试”二字,却让古人们经过了数百年的摸索,最终才逐渐成型。

【悦心赏析】中国书法之最

甲骨文
中国最早的可识别文字

甲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甲骨文被刻在龟甲或兽骨上,商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所以,甲骨文是研究古代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在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2800多字。

石鼓文
中国最早的石刻文字

石鼓文,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其书法字体多取长方形,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石与形,诗与字浑然一体,充满古朴雄浑之美。

李斯
最早的大书法家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字通古,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曾为秦统一全国文字。李斯作《仓颉篇》、赵高作《爰历篇》,胡母敬作《博学篇》,以大篆为基础,经过省减,成为小篆。
《泰山刻石》宋拓本
李斯被后代书法家尊崇为小篆书法之祖和秦汉书法家之首。他传世书迹有《泰山刻石》和《琅牙台刻石》等。

杜操
最早善写草书的人
杜操,字伯度,京兆杜陵(今陕西省长安县)人,东汉书法家。因避魏武帝曹操讳,魏晋人改称杜度,为御史大夫杜延年曾孙,章帝时为齐相。杜操擅长章草。崔瑗、崔寔父子学他的书法,后人并称“崔杜”。杜操的书法有骨力而微瘦,唐张怀瓘在《书断》中将他的章草列为“神品”。

张芝
最早的今草大师
张芝,字伯英,瓜州县(今属甘肃酒泉市)人,东汉书法家。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有“草圣”之称。
《八月帖》
张芝今无墨迹传世,仅北宋《淳化阁帖》中收有他的《八月帖》等刻帖。

王羲之
最早的行草书革新家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他在楷书、草书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境界,其行草书最能表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以《兰亭集序》为其代表作。
《初月帖》
《寒切帖》
王羲之的墨迹流传到今天的大都为摹本,著名的有《初月帖》、《寒切帖》、《姨母帖》等。

锺繇
最早的楷书革新家
钟繇(151年-230年),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他擅长隶书、楷书、行书。能博取众长,对书法的章法和结体有深入周密的研究。
《贺捷表》碑
《宣示表》
钟繇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其楷书笔法和结体上带有浓厚的隶书气息,风格古朴,被历代奉为楷模。代表作有《贺捷表》《力命表》《宣示表》《荐季直表》等。

卫铄
最早的女书法家
卫铄(公元272-349年),字茂猗,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是晋代著名书法家。卫氏家族世代工书,卫铄夫李矩亦善隶书。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她还是“书圣”王羲之的启蒙老师。
《近奉帖》
她的代表作有《笔阵图》《名姬帖》《近奉帖》《卫氏和南帖》等。
《平复帖》
现存最早的传世墨迹

陆机
《平复帖》书写于西晋,作者陆机,是传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也是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平复帖》有“法帖之祖”的美誉,被评为九大“镇国之宝”之一。
《平复帖》牙色麻纸本墨迹,共9行84字,无名款。作者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墨色微绿。笔意婉转,风格平淡质朴,其字体为草隶书。

《兰亭集序》
天下第一行书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集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兰亭集序》(冯承素摹本)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兰亭集序》,是唐太宗安排制作的复制件,有冯承素本、虞世南本、褚遂良本等版本。

《自叙帖》
天下第一草书
怀素
《自叙帖》,纸本墨迹卷,怀素书于公元777年(唐大历十二年)。大草(狂草)书,凡一百二十六行,首六行早损,由宋代苏舜钦补成。
《自叙帖》活泼飞动,笔下生风,“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实在是一篇情愫奔腾激荡,“泼墨大写意”般的抒情之作,故被誉为“天下第一草书”。

《麻姑山仙坛记》
天下第一楷书
颜真卿
大唐大历六年(771年)四月,颜真卿登麻姑山,书兴大发,挥笔写下了记述麻姑山仙女和仙人王平方在麻姑山蔡经家里相会场的神话故事,及麻姑山道人邓紫阳奏立麻姑庙经过的楷书字碑《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简称《麻姑山仙坛记》。
《麻姑山仙坛记》全文九百余字,笔力刚健浑厚,开阔雄壮,布局充实,大气磅礴,被历代书家誉之为“天下第一楷书”。

《泰山金刚经》
篇幅最大的榜书
《泰山金刚经》,摩崖刻石。南北朝时刻于山东泰安县泰山经石峪花岗岩溪床,没于水下千年,泉水改道,始见天日。刻石南北长五十六米,东西宽三十六米,约计两千多平方米,是汉字刊刻面积最大的作品。
文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字迹逾一尺,笔法隶楷参半,多用圆笔,有篆意,结体雄深拓展,是魏体楷书的最佳范本之一。

《千字文》
历代书法创作频度最高的内容
隋 智永《真草千字文》
南朝时期,梁武帝肖衍为了教诸王书法,让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个不同的字,每个字一张纸,然后把这些无次序的拓片交给周兴嗣,周将其编成了有内容的韵文,这就是流传至今已1400多年的《千字文》。
唐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
唐 怀素《大草千字文》
《千字文》由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
元 赵孟頫《行书千字文》
明 文徵明《小楷千字文》
写过《千字文》的古代著名书法家有:智永、欧阳询、颜真卿、怀素、宋徽宗、米芾、赵孟頫、文徵明、祝枝山、董其昌、傅山、朱耷……

《砥柱铭》
中国书法拍卖最高纪录

黄庭坚
《砥柱铭》是“宋四家”之一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的手书作品,是他散落民间的最重要的书法瑰宝之一。这幅手卷长达11米,画心长8米,内容是黄庭坚生前最为推崇的唐代宰相魏征写的《砥柱铭》,全文600多字。卷上有宋代贾似道、明代项元汴直至清代民国藏家的大量题跋和钤印。

《砥柱铭》
2010年6月3日,《砥柱铭》以4.368亿元拍卖成交,创下当时中国书法拍卖纪录之最。

浙江寺庙名录-安阳街道国安寺
国安寺石塔,塔为北宋元祐五年至八年(1090—1093)建,六面九级实心,原通高18米余,现残高17余米,顶早毁。塔下有雕刻精美的须弥座。底层设回廊,塔身遍雕佛像,共计1026尊。腰檐平缓,檐口刻出瓦垅和脊,檐下施斗拱,顶安塔刹。国安寺石塔作为名胜更为古城增添了奇特的风貌,从而吸引了天南海北前来观瞻的人,并为之赞叹不已,流连忘返。国安寺石塔以其特有的魅力大出风头。国安寺石塔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观光者,对温州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简介
在国安寺石塔第三层塔心方形室内发现一幅北宋《蚕母》套色木刻版画。其残宽约19厘米、高21厘米,阳文刻版,以浓墨、淡墨、朱红及浅绿四色印在质地柔软的纸上。同室石碑年代为北宋元祐六年辛未(1091),版画的年代应为北宋元祐或稍早,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刻套印画,现藏于温州市博物馆。《蚕母》版画的发现,把我国套色版画的历史提早了近两个世纪。
画面左上方的长方形字框内刊有直书“蚕母”二字。左侧为蚕母立像,头梳高髻,髻上插花;面颊丰满圆润,白皙而带红晕;柳眉清秀,双目深沉,容光照人。身着宽袖对襟鞠衣,肩搭浅绿色帛巾,双手平举,姿态落落大方。帛巾随风飘动,曲卷上升,间衬飘浮状蚕茧两颗,以示衣着来自蚕丝。
该版画用刀稳定、准确,衣纹、帛巾线条刚劲。在色彩运用上,以黑、朱、绿三色为主调,头发用浸润浓墨,效果轻柔松软,光泽细腻;衣纹用细匀淡墨,转折处若断若续,富有节奏感;帛巾、对襟的淡绿色调,则用吉祥开框图案。画中蚕母高髻、鞠衣,造型丰满,神态悠然,衣纹飘逸,妆饰与唐、五代妇女相近,线条流畅,显现出娴熟的刻版刀法技巧。其造型的风格特征,与唐、五代刻印的木刻佛像极为相似。画面以蚕母、蚕茧和吉祥等图案为主,较为完整地反映了北宋时期蚕神的形象和蚕茧丰收的情景。
蚕母即是江浙一带蚕农奉祀的蚕神。温州历来是蚕桑业发达地区。南朝宋郑缉之《永嘉郡记》载“永嘉有八辈蚕”,即温州养蚕一年八熟。北宋温州蚕桑业已成为重要手工业部门。

二、价值
现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三、设计结构
国安寺石塔为八角13层密檐实心砖塔(在一个高大的塔身上有多层密檐,称为“密檐塔”),高近60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秀美端庄,古色古香。塔基分上下两层,下层为边角镶石的三层平台,上层是双层须弥座,雕有精美的莲花座台。须弥座上部雕刻有笙、箫、琴、瑟等古代乐器,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

四、雕刻庄严优美
最早用千佛形式表达教理的是石窟寺,俗称“千佛洞”。如开凿于东汉末年的克孜尔石窟、北魏的莫高窟等。千佛应用塔上,一般在砖石塔出现以后,俗称“千佛塔”,亦称“庄严劫千佛宝塔”、“贤劫千佛宝塔”。而位于大罗山东麓北宋时期的国安寺千佛塔,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座。
国安寺千佛塔,亦称国安寺塔或国安寺石塔。它位于龙湾区瑶溪街道皇岙村五峰山东麓国安寺前,系楼阁式青石仿木构建筑。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庚午(1090),八年癸酉(1093)夏竣工。1987年落架大修时,发现塔内北宋元祐庚午(1090)、癸酉(1093)纪年造碑记,可佐证,该塔建于1090年至1093年。千佛塔史籍未有记载,明弘治《温州府志》载:“国安院,在华盖乡,唐乾符四年建。”清光绪《永嘉县志》仅记载:“国安寺,在膺符乡,唐乾符间建。”均未述及此塔。

五、故事传说
有传,古时候,西海龙王把一条吃人的蛟龙给锁在海眼里了,并告诉它等到铁树开花的时候才能出去。打那以后,蛟龙天天盼铁树开花。一眨眼过去了几千年。这个海眼慢慢变成了一口深井,井水既透又甜,十里八村的百姓都喝这井里的水。
据说,能强身健体,比药还灵呢。单说有一天,有个从外地嫁来的小媳妇到这井边挑水来了,觉着耳朵旁的一朵绒花要掉,就伸手把花摘了下来,搁到井沿上。真怪,花刚放到井沿上,就看见井里水翻开花了!眨眼的工夫,井水就冒过了井沿,向四外漫开了。小媳妇吓傻了,撒腿就往村里跑。井水流出井外,眨眼就没到脚面。这事惊动了村里的一个老秀才,他跑出屋一瞅,有点明白了。他趟着没腰的水,朝井边走去。到井边一看,呀,井里伸出一个长满绿毛的大爪子,爪子上还捏着一朵绒花,井里还有铁链子晃动的哗哗响声。
​这工夫,他就听见井里一个声音像打雷一样响,说:“西海龙王在哪?”老秀才更明白了,他赶忙说:“西海龙王在这!”怪了!老秀才刚喊了两嗓子,井里好像静多了,井里一个声音说:“铁树开花了,我要出去!”老秀才赶忙抢过那朵绒花,朝井里喊:“那是姑娘的绒花,不是铁树开花,你要再不回去,今天就把你杀了!” 蛟龙听了这话,没法子,大爪子就缩回去了,井水也不冒了。老秀才这才擦了一把冷汗,对村里的人说:“打这往后,谁也不许把花搁在井沿上。”后来,老秀才听说石塔能镇住海眼,就联名写了个万民书,请县官在这井上修了一个六边形石塔。说也奇怪,自打修了这塔,还真没闹过事。

六、旅游价值
国安寺石塔作为名胜更为古城增添了奇特的风貌,从而吸引了天南海北前来观瞻的人,并为之赞叹不已,流连忘返。国安寺石塔以其特有的魅力大出风头。国安寺石塔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观光者,对温州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994年至今,每天到这里学修佛法或旅游观光者川流不息,已经接待了亚洲、美洲、欧洲诸多国家和来自全国各省市、地区学法者不计其数,旅游观光者更是不计其数。塔基和塔身上所雕铸的龙、雀等图案,造型精美,栩栩如生,成为点缀北固山风光名胜的一大奇观。
相传,清朝的乾隆皇帝曾在此游玩,并题有“长江好似砚池波,提起金焦当墨磨。铁塔一枝堪作笔,青天够写几行多”的诗句。乾隆皇帝的题诗不但为北固山增添了几分色彩,同时也可以反映出当时北固山的非凡之气。相传春秋时吴国的伍子胥一家遭楚王猜忌,全家只有伍子胥一人逃出。他从楚国逃出后,后有追兵,前有长江天堑,使他感到万分发愁,以致连头发也愁白了。所以直今仍留下有“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了少年头”的歇后语。塔原是佛教建筑艺术的一种,但也是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塔底蕴丰厚,神韵独具,种类齐全,异彩纷呈,不但为美丽的古城增添了无限的风采,同时也更为我们今天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七、保护状况
国安寺石塔,历900多年的风雨侵蚀、地震战火,至今仍保存完好,除其塔基牢固,结构谨严外,历代不断维修也是重要原因,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系统的修缮和管理。1953成立了文物保管所,1974年至1981年,国家拨大量专款,调拨优质石头塔进行全面抢修,使这座当今世界上保护最完整、结构最奇巧,外形最壮观的古代高层国安寺石塔建筑焕然一新,巍然屹立。并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建筑技术,吸引着国内外游客。
从某种程度上讲,已经成为温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二、三、四层的护栏为累叠的八角形制,顶部同样使用了八角攒尖式作为自然采光。国安寺石塔与现代建筑艺术融合在一起,虚怀若谷,将国安寺石塔千百万年来的文明展示于世界人面前。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陈二少吓了一跳,问他是怎么回事,迟海生说,村民听到的那两个人定是阴间的鬼差,所以才说什么公事,这两个鬼差原本一人一匹马,但一匹马瘸了,两人一匹,便起了争执。
  • 泡乌龙茶最好用专业的紫砂壶或盖碗杯,并且一定要用100℃的沸水,乌龙茶的投叶量比较大,基本上是所用壶或盖碗的一半或更多,泡后加盖。史上最全的泡茶指南,你一定不能
  • -让我占有你让我占有你在你最好的年纪趁一切还崭新让我占有你 占有你干净的心温柔的声音和完美柔软你的身体身体里我全部的曾经曾经让我占有你撕碎你然后像风握在我手里抱
  • 虽然亚氏逻辑学中涉及到的概念、命题和推理等都为《易经》所涵盖,但是亚氏逻辑学的语境、语汇与《易经》如此不同,这种比较势必要用一种我们较为熟悉的语境和语汇来进行,
  • 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是风雨兼程,也许很多人会关心你过的好不好,又有谁会在意你过得辛不辛苦,行色匆匆的岁月里,没有人能过多的在意你的感受,而我们,就在自己的人生里
  • 要演出了 主题是:爱欲的七种形态 三四十年代的爵士乐有时候真的听起来让人生气,因为很多都是维护一人一生孤独终老的,虽然现在听起来又甜蜜又复古,这种主流的关于
  • 现在都11月马上12月了,我们官司才开庭了一次,就那一次就走了一个流程,伊莱特提交了一份外包合同,当时给我爸领头人打电话他说是给伊莱特干的活,现在多出一份外包合
  • 我真的真的无比无比羡慕那些倒头就睡 睡着了怎么都吵不醒的人………[悲伤] 每天晚上睡觉还都得迁就别人,别人睡下了我才能睡,好不容易等人家睡下了,半夜三点又被外
  • 信用卡代还如果不是担心太过溺爱你,拍拍贷会把你养成 ​​​粉干很耐煮,因为另加了生菜敲了鸡蛋所以煮的时间长了,但没也没有糊。大学生分期贷款虽然宝贝你什么样我都
  • 今天接到了大家前所未有的强烈关心和问候,有点受宠若惊哈哈哈,我爱你们啦❤ 人生在世,喜乐安康,祝我也祝你们!祝世界上最可爱的女孩子生日快乐哦整理不易,希望宝宝们
  • 有太多的天才球员因为自己的不自律而让生涯毁于一旦,这类球员不胜枚举。相反,也有很多球员极其自律,他们很珍惜自己的足球生涯,他们热爱这项运动,所以他们伟大。
  • 今年是喜欢乔恩的第7个年头了,从最开始的小孩子如今成长为大人了,感谢乔恩,你总能给我动力,让我感觉我不是一个人。你曾经哭的事可能会被以后的你笑着说出来,而这个时
  • 情感语录生活经得起平静,方显淡泊宁静的真实。生活经得起平静,方显淡泊宁静的真实。
  • 首先60歲以上人口比重已經超過14歲人口比重代表未來的供需結構會出現問題14歲以下的人,相對應的是消費需求或代表供給的生產力而60歲以上的人,往往需求相對較弱同
  • ” 因为你,我也成为海贼王小迷妹啦,记住我们约定好的图书馆探秘行动嗷~ #教师节快乐##科研##首都医科大学# 今天教师节~和师兄师姐一起把事先准备好的礼物送
  • 箴言18:21 )使仇敌和报仇的闭口无言 (转基因 GMO撒迦利亚书 9:12~9:17)83年 转基因烟草 诗8:3 我观看你指头所造的天并你所陈设的月亮
  • 人后搞笑逗比,自卑又深情。人后搞笑逗比,自卑又深情。
  • 所以,当初两人在一起的时候,对方一定是对你有某些需求点的,而这个需求点,正是情感修复的关键。因为你们本身就是因为价值感落差才分开的,这样的做法,只会把你们之间
  • 一生必去的文化圣殿敦煌一生必看的史诗巨作《又见敦煌》(转发)云东海其实不是海,它是佛山的“小西湖”。 #三水风景# 杭州有“一色湖光万顷秋”的西湖,三水的云东海
  • 有时,身边人的节奏会带给我们很大的焦虑,尤其是本来和你一道同行的同学或朋友,他们结婚了,他们月入几万,他们到处去旅行……于是,不知不觉中,我们加快了自己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