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到一条微博热搜#女子毕业9年抠出两套房#,一名南京女子在节目里分享自己的省钱秘笈:

工资90%都存下来;
午餐平均5元、10元;
一年买衣服不超过100元;
大部分衣服都是捡朋友穿过的,自己只买内衣裤;
日用品基本都靠薅羊毛,不放过任何一个抽奖。

这条新闻下面留言非常多,不少都是质疑这样的生活方式,甚至骂她的。人觉得她是守财奴,一辈子就抱着两套房子“死”去了,价值观扭曲。

但其实看完完整的视频后就会找到原因。从小她的母亲就一直在和她强调赚钱的困难,童年想要的玩具几乎很难得到满足。母亲给她零花钱都会丢在地上让她捡起来,为的也是强调赚钱不易。

因此,她从自立后就一直希望自己可以有一套房。看到这里,我们就能明白,房子对她来说,是疗愈童年匮乏感和不安全感的港湾。

每个人的价值观可以不同,可以不同意,但完全可以选择尊重,三观这件事(除了违法乱纪)本身就没有绝对标准。

只不过,这个视频让我更加深刻意识到,我们父母童年的养育模式是孩子未来的人生底色。

价值观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财商启蒙。

财商不只是教会孩子认识货币,或者一味地省钱,而是让孩子【学会如何做选择】,【如何和钱做朋友】,【如何让钱成为我们变得更加自由的工具】。

[星星]2岁+,或者从孩子开始提买东西的需求后,开始引导区分“需要”和“想要”

财商绝对不是压抑自己什么都不买,但需要学会区分“需求”和“欲望”。

需求是我们一定需要的东西,没有它们也许我们就无法生存;
而欲望是那些有了会挺好,但不是必需的。

照顾好自己“需求”之后再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我和小D在日常生活中就会引入““我需要”(需求)和“我想要”(欲望)的区别:

我们需要米饭,不然我们就会挨饿;
我们有时想要冰淇淋,但即使没有我们也不会挨饿生病。

我需要床,因为没有床我们就无法休息,就会不舒服;
我也需要甜甜圈,不然我会饿;
那甜甜圈是我们每天都需要吃的吗?
嗯。。。好像不是
什么才是我们每天需要吃的,让我们不饿的呢?
米饭、面条、牛奶。
那你是需要甜甜圈还是想要甜甜圈呢?
嗯,想要

当然,这并不会100%那么精确,毕竟人都不是理性的动物。

比如我到现在还觉得买鞋子和包是我的需求,经常很累的时候买一个,真的立马满血复活了[污]

孩子也是如此,所以讨论这些,不是非要把“标准答案”去强加孩子,而是开启这样的思考和对话。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己会慢慢调试,找到合适她的金钱观。

[星星]3岁+,或者孩子掌握“需要”和“想要”概念后,学会与“欲望”共舞

每个人都是受欲望驱使的,大家不要害怕有欲望,从某种程度来说,正是有了欲望,才有了不断进步的动力。

但人必须学会和“欲望”共舞,而不是被欲望控制,这是我的第二条金钱观。

我从工作后就爱买,最夸张的时候真的是“月光”,而要知道我06年的月薪已经差不多接近一万了。后来,我学会了一件事,就是开始把每个月的工资进行规划,这是我第一任职场老板分享给我的。

分成三份:第一份是消费,应对日常的需求;第二份是储蓄;第三份是做慈善,大家可以自行调整比例。

面对自己的欲望,超出需求的那些东西,就可以进入愿望清单。

比如我想买一双鞋,那么我就从每个月的消费那里强制性地节省一笔钱,三个月半年或者一年以后就能获得那双鞋。

这个方法对我很受益,一方面我没有完全不顾或者压抑自己的欲望,但同时也不再“入不敷出”了;另一方面我开始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很多太随意花掉的小钱。

我们的孩子都还太小,并没有太多可支配的零花钱。但是“愿望清单”这个概念是可以借鉴的。

我个人是不主张打压孩子的欲望,尤其不要把自己不想花钱,变相包装成“为了孩子”好来打压,比如:
你这个孩子怎么出门总要买东西?
爸爸妈妈赚钱很辛苦的,你怎么不知道体谅呢?
从小那么爱买,长大后肯定是个败家精!

本来只是“买”这件事,却上升到了“孩子”这个人,这些评价看似为了孩子好,但却无疑在孩子心里敲开了一个洞,那是匮乏感的“空洞”。

当然我也不建议大家无休止地,甚至超出消费水平地去满足孩子。其实,每一次孩子的开口想要,都能看成一次成长机会,学会怎么和欲望相处。

金额小的东西,可买可不买的,可以和孩子说,我们先拍下来,等待会逛完了一圈,我们把所有喜欢的都看一遍,选一样;

有一些超出预算的“大件”,那么和孩子制定到愿望清单里,告诉孩子,下一个节日或者生日,如果还喜欢就去买回来。

(提前说,孩子也许会因此哭闹,但这个的处理方式和我们管教引导孩子的任何方式都是一样的,坚定原则,共情安抚,事后复盘。

如果你因此而想想算了,就买吧。那么你就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金钱观到底是什么?育儿的原则其实就是我们三观的体现,不需要和我一样,但需要时刻明确一致。)。

制定愿望清单的过程,一方面让孩子意识到,这个世界的现状,并不是所有东西他想要的都能立刻等到,这对孩子成长有益。也给了孩子一个方法学会控制冲动,有时过几天再去看这个愿望清单,也许就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想要了。

[星星]4岁+的孩子,可以开始了解效用的边际作用。

(插播一句,你们昨晚付尾款了吗?)
我前几年非常热衷于双十一,几乎要连着好几天熬夜,看活动计算折扣,有时为了凑单,还总是去买一些我以为“也许我会用到,但其实用不到”的东西,有没有一样的云闺蜜‍♀️

我们以为自己“赚到”了,但熬夜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和真正少花钱并没有成正比,而且还买了更多不是必需的东西,反而是额外付出,这就是效用很低。但人的本性都是爱占便宜的啊,这是我深刻认识到的,所以觉得更应该从小让小D有这个概念。

我们曾经去吃汉堡,我和她已经决定了买两份套餐,结账时收银员说,现在这个汉堡,第二份半价,问我们要不要来一份。

有优惠肯定要来啊,但后来我们两个人为了吃下那个额外的汉堡,都吃撑了。本来很愉悦的一顿饭,期盼很久的快餐,也变得不好吃了。

我后来就和小D开始了这样的对话:

我本来好喜欢吃这个汉堡的,我们也期待了很久,为什么今天吃完一点都不开心,反而觉得很不舒服呢?
我们吃太多了,你看我们的肚子。
嗯?不是越多越好的吗?

这句话说出,小D沉默了,我意识到她的小脑瓜在思考了。等了一会,我告诉了她我的答案:

当我们拥有了超出我们需要的东西后,这个东西就是负担,而不是快乐了。比如,吃一个汉堡刚刚好,我们就会很开心,但为了优惠再去买一个汉堡拼命吃下去,我们都会不舒服。再比如,有两个娃娃,你会很开心。但如果有一屋子娃娃,你就不会开心了,我们都会犯愁,娃娃住了我们屋子,我们住哪里啊?

拥有“效用”这个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每个人更全面地评估,什么才是真正“赚到了”。

[星星]5岁+,让孩子知道钱的时间价值

钱的价值不只是此刻纸面上的价值,它是和时间相结合的,比如投资,就是拿现在的价值去买未来的收益。

同样的,对于孩子来说,还涉及不到这么深,但有一点需要让孩子理解,钱不只是当下的货币价值,而是用钱换来的价值。

我们家之前入手了一台智能拖地机,东西到了后,我就和先生在嘟囔,这个小玩意没想到这么贵啊?

小D听到后就凑过来问,这个很贵啊,那是不是不划算啊?

我们立马觉得这是个“可教育机会”,先生拿了手机里的计算器和小D说:

“这个拖地机4000元,单看价格真的好贵啊,4000人民币,我们可以买好几周的菜了。但我们想一想,拖地机如果每天给我们家扫地一次,根据质量预估,至少可以使用3年。我们算一算,每天的花费是多少?一天才3元多,这么看是不是很划算呢?”

我在旁边又进一步补充道:“你再想想,以前妈妈总是在你需要我的时候和你说,妈妈要先把屋子扫一下。现在因为有了拖地机,妈妈就有了时间可以和你一起玩,或者休息一下。这么看,一天的3元钱,是不是花的很值呢?”

有了这个概念后,有时小D自己也会盘算,今天妈妈答应给我买冰淇淋,这2元5毛,我是立马吃掉呢?还是省下来回头攒到20元买个娃娃呢?

我基本不引导她这方面,因为对我来说这没有绝对对错,但我希望她可以有这样的思考。

我至今仍然是个爱买买买的人,每年都会因为完成一两个阶段性目标,而给自己买几个“心爱之物”。有的很贵,有的很特别,都是需要够一够的那些东西。但我绝对不会认为无条件满足自己,甚至超出负荷的满足自己就是“爱自己”;也不会认为无底线压抑自己欲望的“省”,是最好的。

我至今仍然记得奶奶和我说的那句话,女孩子自己赚钱自己花,不丢脸,反而要骄傲。通过自己双手能买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那么也就能通过自己双手去过你想过的任何生活。

如今,当我成为母亲后,我希望和小D保持价值观的对话,希望自己的引导,也能让她长大后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财商的核心是关于金钱观。金钱观之所以最后有个“观”,它本质上是和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联系的。

赚钱也好,花钱也好,其实最值钱的永远都是背后的认知模式。

#每日美文# 二十岁的你拥有整个世界,而他们除了你,什么都没有

我人生中唯一一次觉得不该坚持梦想的时刻,是在出国后的第三年——我第一次回家小住的时候。因为有事要去朋友所在的城市,我才在家停留了几天便没心没肺地又拿着行李上路了。那天早晨,我送妈妈到她公司班车的车站,再转身去找自己的公交站,到马路对面的时候,我下意识地转头看,看见站在马路另一头的妈妈,整个人呆呆地望着我的方向。这个年近五十岁的女人,肩膀耸动,鼻尖通红,眼泪像断线的珠子,流满了整张脸。她看着即将离开的女儿,竟伤心地哭成了孩子。

这是我离家三年后第一次回家,作为爸妈唯一的孩子,这是多么自私的行为。可我总是能为不回家找出若干冠冕堂皇的理由:“学校假期好短啊,我有很多功课要做的!”“我现在打工的地方很好,不想因为回国就辞掉!”“回国几周这边的房租还要照交,多不划算啊!”

爸妈口中那个“在银行上班、和爸妈住在一起、快要结婚了、未婚夫是个老实人”的小红或是小丽,我没一丁点儿兴趣去打听。

我是个江湖青年,满脑子都是闯荡四方的豪情壮志。我向往瑞士的雪山和伦敦的建筑,憧憬埃菲尔铁塔和撒哈拉沙漠,我甚至在墙上的地图上标出南极的方位,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到达……

爸妈有时期盼地问:“孩子,你什么时候回家呀?”我便心虚地回答:“就快了,就快了。”我就这样敷衍了他们三年,我的爸妈也为此等待了三年。

我不在的日子里,微信就是我和爸妈之间的纽带,我和爸妈的交流,全隔着小小的手机屏幕。于是,他们只能从我的只言片语里,尽力地拼凑我生活的全貌。

我童年时就曾发誓,长大后一定要远走他乡,因为爸妈从未停止过争吵。我成年之后,爸妈的性格随年龄增长变得温厚,妈不再歇斯底里地指责爸,而爸也不再喝到不省人事。但是大学毕业后住在家中的那段时间里,我又感觉到了亲情的束缚:我晚归不得超过七点钟,不然爸妈就会疯狂地打我的手机;我不能十一点以后睡觉,妈会一遍遍敲响房门,叮嘱我“快睡吧,孩子”;我也不能略过任何一餐,爸会受挫似的自言自语:“这不是我姑娘最喜欢吃的一道菜吗?怎么连筷子都不动一下?”

所以当我远行时,就像一只挣脱牢笼的鸟,迅速地飞向广阔的天空,以至于常常忽略了爸妈发来的近况。我记不起妈去广场跳舞,后来因为老师要统一着装,她就不去了,甘愿在家打扫我的房间;我也忘记了爸推掉了酒局,只愿意在家侍弄花园,或者一遍遍看我的艺术照。爸妈的生活无聊而空洞,我不在家这一事实让他们失去了生活的目标。曾经每日为我准备三餐,看我吃到肚皮圆胀的日子,在阳台上目送我上学去的背影一点点缩小的日子,每个学期末在火车站等待我乘坐的列车到达的日子……岁月将它们统统剥夺了去。

爸爸朋友的孩子和我一同在新西兰生活,回国的时候去我家做客。她后来跟我说:“你妈妈握着我的手,反复摩挲着,什么都没说,眼泪就流下来了。”过年时,亲戚在 QQ 上发来消息:“大家吃着饭、喝着酒,突然有人说起了你,你爸捂着脸就哭了起来。”

那时候,我心里那个远行的孩子才肯真正停下来,迫不及待地向家的方向奔跑,眼泪飞溅。直到我回家后,才一点点意识到爸妈经历的煎熬。除去那个我妈哭到让我想放弃梦想的时刻,还有爸每天都变着花样准备的晚餐,妈失眠了几年的老毛病突然间不治而愈,爱聚会的爸总是翘了班回家,甚至有一天我和妈走在路上,一向节俭到极致的她竟然肯在路边乞丐的碗里放上几块钱。她一路哼着歌,我的心里却只听见酸楚。

我和朋友讨论过独生子女的问题,他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也集万千孤独于一身。”我点头同意,却不禁想起,我们的父母才是最孤独也最缺乏安全感的人。对于已经不再年轻的父母,大概他们对我们的期待,就像是龙应台在《目送》中写的:“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子下。”有一次看见知乎上讨论,独生子女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有人回答:“不敢死,不敢远嫁,特别想赚钱,因为他们只有我。”我不知道别的独生子女是否有这样的感觉,这句话戳中了我的心。

几年前我决定出国,和朋友吃了告别餐,他很不理解地问我:“你一个女孩子,怎么想跑得那么远?对我来说,和家人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那时,我心里装着整个世界,对这样的声音完全不屑,抓起桌上的啤酒喝了一大口。后来远行,经历了身边朋友为了家庭而中断学业,也听见越来越多的声音在问我:“我也想和你一样远行,可是舍不得爸妈,该怎么选择?”家人或是梦想,这似乎是摆在年轻人面前最艰难的选择题。我一直不是个合格的女儿,缺席了爸妈生命中很多重要的时刻,没资格给想要远行的年轻人提供什么建议。

但是如果你像我一样向往自由,一定要去世界的什么地方看一看,那请不要让这次远行成为逃离。世界上还有一种远行,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回归——你可以远行,但要保证身体健康,每周打一次电话,教会爸妈使用微信,有事没事把生活照发给他们;少抱怨、别报忧,告诉他们,你把自己照顾得挺好的,而事实上也是如此;你虽然还是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却正走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每一分努力都慢慢换来了收获;你常常希望每一天有一百个小时,因为生活总是忙碌不停,可是爸妈需要你的时候,再忙你都会出现在他们的身边。

我回新西兰的时候,爸妈到机场送我,在我走进安检前的最后一刻,回过头和爸妈挥手告别。我从爸妈那忍住泪水的目光中读到了一份不舍,但似乎又看见了另一层含义:孩子,你好好奋斗,早日实现梦想,到时候再安心回家,我们会一直在这里等着你。

我的父母是中国父母中最普通的代表,他们把最好的人生给了我,再用剩下的人生来守候我。我至今还在为梦想一刻不停地奋斗着,希望早一天带爸妈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也希望有足够的物质条件去满足爸妈年轻时因为我而放弃的梦想。

我想告诉所有正犹豫着或者已经在路上的年轻人,如果选择远行,请风雨兼程,好好奋斗吧。可无论何时,都请记得一直在等待你回家的爸妈,因为二十岁的你拥有整个世界,而他们除了你,什么都没有。

【吴岳良:在科学史上留下属于中国学者的理论】太空浩渺深邃,驱动其诞生、演化、膨胀的隐秘“暗”物质与能量长什么样?万物繁复多变,是否有一种统一而“简洁”的理论和模型解释所有现象?宇宙留下“时空涟漪”,如何捕捉这美妙却微弱的信息?

宇宙图景幽深、神秘,却让人如痴如醉。这便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岳良面前的物理世界。

“宇宙充满未解之谜,吸引着我不断思考,挑战自我、探索未知。”近40年来,吴岳良“仰观宇宙之广大,俯探学问之前沿”,努力做出世界一流的物理学研究。

【大工程,探索“隐秘的美好”】

近百年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仍有无数的谜团尚未揭开。

其中,暗物质、暗能量被认为是21世纪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天空中的“两朵乌云”。“它们是本世纪物理学中最大的科学问题,揭开这两大谜团,将带来一场新的物理学革命。”吴岳良告诉《中国科学报》。

物质粒子是宇宙的基本构成之一。通俗来说,暗物质就是既不发射光,也不吸收和反射光的物质;暗能量即驱动宇宙运动的一种“神秘”能量,两者都不可被基于电磁波的现有技术直接观测或检测到。但事实上,逐渐累积的大量天文观测数据通过引力效应表明了大量暗物质暗能量的存在,且成为了宇宙的主要组分,约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寻找暗物质、研究暗能量的本质,将对物质、时空和宇宙的起源等基本问题有更深的认识,这也成为国际物理学和天文学界研究的热点。

10年前,吴岳良作为“暗物质、暗能量的理论研究及实验预研”首席科学家,凝聚国内相关优势力量向“两朵乌云”发起挑战。经过10年的艰苦探索,研究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比如:在我国暗物质实验探测方面,从无到有形成了地下到空间的直接和间接暗物质探测两个大平台,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探测技术;在理论研究方面,提出了解释暗物质的模型和机制,极大推动了实验的开展。在这个过程中,我国暗物质的研究力量逐渐建立并愈发强大。

“通过项目研究,促进了我国暗物质理论与实验研究的结合。暗物质暗能量是在探索未知,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与国外同时起步,如今也处在同样有竞争力的水平上。”吴岳良对10年来的进步感到欣慰而满意。

在科学家苦苦追寻暗物质暗能量的踪迹与奥秘之时,“引力波”被捕捉到了,这给了科学家们极大的鼓舞。

2016年,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宣布探测到了双黑洞合并事件的引力波,同年,中科院也对外披露了我国引力波空间探测计划——“太极计划”。该计划可追溯到2008年——在中科院的支持下,胡文瑞院士组织我国科学家对其论证,且在2012年由吴岳良代表中国空间引力波探测工作组在欧空局eLISA首次联盟会议上报告该计划。

按计划,我国将在2033年前发射引力波探测卫星组,进行中低频波段引力波的直接探测。吴岳良再次挑起重担,担任“太极计划”的首席科学家。

吴岳良表示,“当前我们观察到的宇宙现象依赖于电磁相互作用,引力波是另外一种探测手段,而空间引力波探测则可以看到更广、更深的宇宙信息和天体现象,包括暗物质暗能量、宇宙早期形成与演化等。”

2019年12月25日,我国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太极一号”在历经4个月严格测试和实验后,各项功能、性能指标满足研制总要求,在轨测试实验取得成功。

“这是科学院有史以来,在空间探测技术难度如此大的情况下,依然在1年之内建成并完成目标的科学卫星。我作为参与者和推动者,感到欣喜和满意。”吴岳良说,目前,太极一号在轨验证的各项技术指标超过任务预期目标,他们正积极筹备太极二号的双星实验。

但吴岳良深知,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是当前人类所掌握的精密测量和控制技术的“极限”,未来挑战巨大。

至今,在吴岳良的办公室,粘贴着一张写满密密麻麻行程的“太极一号”计划的时间表,旁边是一张有着他的签名的“军令状”。“我们希望以国际合作竞争的方式,共同突破关键技术,赶上国际水平。”吴岳良爽朗的笑声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坚定和信心。

【纯理论:追寻“大一统”的简洁美】

“理论物理只有世界第一,没有第二。”在吴岳良心中,导师周光召先生的这句话是自己科学研究路上的指路明灯。他努力创造一套属于中国学者提出的、被国际所认可的物理学新理论新概念。

历经20多年的坚持,吴岳良于2018年在揭秘爱因斯坦统一场论的研究中取得突破——创建了超统一场论。

吴岳良说,自1915年爱因斯坦创立广义相对论以来,构建一套能够统一描述自然界已知基本相互作用的理论,是所有理论物理学家所追求的梦想。爱因斯坦花费了其后半生几乎所有的时间探寻统一场论。

追寻大一统的简洁之美,也是吴岳良的梦想。

1996年,吴岳良回国后与周光召开始共同研究大一统理论。次年,他们在《中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对所有基本力的一种可能的大统一模型》的研究论文,这是他们最初的想法。

20多年来,除却必要的行政事务,吴岳良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这些问题,“做理论物理研究有个好处,就是随时随地可以开始工作,早上醒来、走在路上都可以思考。”吴岳良说。

吴岳良提出了超统一场论,引起国际同行广泛关注。其涉及对时空观念、几何观念和宇宙观念以及物质观念和能量观念的重新认识,将为探索终极统一理论打开一扇新窗口。

他解释说,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认为“引力是弯曲时空的表现”,而他要抛开弯曲时空的概念,直接在平坦时空中引入引力场作为量子场,并在这个场中将“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这4种基本相互作用进行统一的描述。

挑战与众不同的理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吴岳良看来,兴趣、热爱、坚持与不断思考,是支撑他研究不断取得突破的重要因素。

“尽管在上个世纪有国外科学家提出相关的统一理论,但我们至少有属于自己提出的既在理论上自洽又与现有实验一致且有新的理论预言的理论,但理论最终都需要经过实验来检验。”吴岳良说。

作为理论物理学家,吴岳良对理论物理有着深刻地理解。他坚信,物理一定是简单的,规律一定是简洁的。“把所有物理现象通过严密的数学逻辑推理,总结抽象成一个最具有普遍意义和规律的理论,例如众所周知的量子理论、相对论、牛顿理论等,从而可应用至各个方面。这也是中科院专门成立理论物理所的初衷和使命。”

【谢恩师:承袭先贤做一流学问】

对吴岳良来说,父亲指引他走上了理论物理之路。“父亲告诉我,要做最前沿的工作,要找最好的导师。我觉得理论物理的魅力在于探索未知,具有前沿性和很大挑战性。”这是吴岳良选择理论物理的初衷。

而在之后近40年的科研人生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是他的“领路人”。

1982年,吴岳良考入周光召门下作硕士生和博士生。他说,导师的言传身教,在自己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上,都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周先生的一生与国家的需要紧密结合,他希望为国奉献的传统在年轻人中传承。”吴岳良回忆说,“这也是从彭先生那里传承下来的,彭先生当时回国的时候就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1986年,吴岳良即将博士毕业并计划到国外开展博士后研究,周光召问他,“你将来‘翅膀硬了’,可能会面临很多选择,但一旦国家需要你做出某种选择时,你是否能服从国家需要、回来服务国家?”

吴岳良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在美国、德国从事科研的近10年里,他与周光召始终保持着联系。只要周光召出访到吴岳良所从事科学研究的国家,他们定会约上见面,他向吴岳良介绍国内科技的发展,而吴岳良也会向导师汇报近况和研究进展。

1996年,在周光召的召唤下,吴岳良回国从事科学研究,也就是从那时起,他与导师合作开启了超统一理论的研究工作。

在科研工作中,周光召敢于挑战权威的特点对吴岳良产生了深远影响,帮助他度过“至暗时刻”。

“理论物理研究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需要不断否定自己,最终找到一个比较肯定的答案,但否定自己容易,否定别人,尤其是权威是十分困难的。”吴岳良说。

1993年前后,吴岳良正在进行“正反粒子变换和左右宇称反演联合对称性(CP)破坏和第六个基本粒子顶夸克性质”的研究,他对顶夸克质量的理论估算与欧洲核子中心早期一个有误的实验结果不一致。此外,他还提出了一个简单理论模型(包含粒子物理标准模型CP破坏机制在内的四类CP破坏源)。然而,由于这类模型被研究了二十多年,很多人认为不可能还有这么重要的理论结论没有被发现,由此,他的研究论文也“自然”被美国的顶尖期刊拒稿数次。

那时,吴岳良在作博士后,别人一年都发表几篇甚至十几篇论文,而他在那一年只写一篇文章就为了认识这个问题。“压力的确很大。”他坦承。

吴岳良想到导师在面对权威质疑时不迷信、独立思考的经历和教导,下定决心用了半年多的时间调研了过去所有的相关研究,并撰写了近80页的长文来证明模型的自洽性,最后的研究结果连续发表在美国《物理评论快报》上,该模型后来被国际同行专家称为模型Ⅲ2HDM。

此外,周光召善于从事物的第一性考虑复杂问题的思考方式、对科研的执着等也使得吴岳良获益良多。导师的精神与理念,吴岳良将其传承至他的后辈学生之中。

【育人才:做真正原创的研究】

对于理论物理所研究员周宇峰来说,导师吴岳良教会他最多的便是独立思考能力。1999年他考入理论物理所,成为吴岳良的博士研究生。

“在做博士期间,吴老师就特别强调独立思考能力,在对某个问题进行大量的调研后,形成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有高度的原创性工作。”周宇峰告诉《中国科学报》,吴老师不轻易盲从他人、甘做“冷板凳”的精神让自己受益匪浅。

如今,周宇峰也不断挑战难题、新题,与导师亦师亦友,协同合作。他已成为暗物质理论、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等方向的专家,提出了数个具有原创性的相互作用机制、计算方法和暗物质理论模型。

而刘金岩走了一条与师兄师姐不同的发展之路。2010年,她成为吴岳良门下粒子物理专业的博士研究生,现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知史以明鉴,查古以至今。她告诉《中国科学报》,周光召先生曾提出,中国理论物理学应有自己史学研究,不能断代,导师吴岳良将此愿望记在了心里。

在刘金岩即将博士毕业时,导师问她是否对物理学史感兴趣,因得知自然科学史所非常希望有理论物理背景,特别是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方面基础的青年人才加入,而喜欢历史的她回答“非常愿意”。在吴岳良的建议下,刘金岩进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投身至中国物理学史的研究。

“受过粒子物理学专业训练,也使我在历史研究中更加得心应手。”刘金岩说。

当前,国际物理学研究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到了不应再跟踪,而是做真正原始创新工作的时候了。”吴岳良说。

但他同时也深感,当前由于涉及高能量和高强度及高精度的大型前沿实验进展放慢,理论物理发展也相对变得缓慢,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给我国理论物理学家提供了一个深入思考和研究并做出原创性科研成果的机遇。而国内的科研环境并不太利于基础研究,尤其像理论物理这样的纯基础研究,需要改革科研评价体制、营造开放交流的氛围,以及长期稳定的支持,让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有兴趣、热爱,驱动其做原创研究。

“不得不承认,科学史上留下来的经典理论大多由国外科学家发现创立的。我们要成为科技强国,必须要培养年轻人才,做出能在科学史上留得下来的中国科学家创立的理论,为世界科学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吴岳良坚定地说。https://t.cn/A64G2Npm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而今年又一个红利风口已经到来,那就是短视频行业,抓不抓的住这次的机遇,完全取决于自己,因为在2021年一定会有大批量的人选择加入这个行业,聪明有想法的人已经看到
  • 《陌上花开》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风吹过,云就散了,影子淡了,夕阳靠着山倦了,天空暗了,一朵花开得厌了,春天倦了,鸟儿飞得不见了,清晨乱了,长长的发辫伞了
  • 调理你的脾虚痰湿体质,恢复正常的代谢功能,只要你的本质体质得到改善,想胖都难[奸笑]。不像其它减肥产品会有口服等……而且它不仅仅只是减肥还能调解身体,女士用了可
  • 生日快乐呀我独酌山外小阁楼,听一夜相思愁,醉后让人烦忧,心事难收 ——Xun《山外小楼夜听雨》没有奇迹,只有你努力的痕迹;没有运气,只有你坚持的勇气;每一份汗水
  • 對於王必勝搞婚外情還能高昇指揮官,中時新聞網此前報道稱,該消息在島內迅速引發討論,網友湧入中時新聞網、島內PTT論壇與臉書相關新聞下留言諷刺,“偷吃到升官也是厲
  • 从笑农牧场顺着山间小路一路向上,经过约2个小时,终于到达了海拔近4000米的冰湖,冰湖位于梅里雪山将军峰脚下,是由冰川融水构成,湖面不大,湖水碧蓝,冰川与湖
  • !!
  • 人吃点亏不怕,舍出点不怕,让一点更好,总而言之这里面的哲理学问太深了,就如老子的道法一样,含天盖地的,要不然你就在生活中慢慢的品,静静的看着,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 当少fu走过去少时才发现大倩已经在拿着麦正在为小男孩募捐,本来没有几路人围观因为大倩的加入一下子突然涌上来很多人,随着大倩的一番演讲完之后周围给小男孩捐钱的人明
  • 其实,黑茶做为“后发酵”茶,益生菌不是只有“金花”一种,还有如:酵母菌、假丝黑曲菌等,它们都是黑茶“后发酵”的主要动力源,只是我们肉眼很难看到而已。湄潭手筑黑茶
  • (6)“对金钱不安”的断舍离:当你认为“能够支付金钱、能够对社会做贡献的自己也很出色”的时候,类似“我不够富裕或没有足够的钱,从而对未来充满不安”的消极自我印象
  • #移民很简单# #移民澳大利亚# 无论你是海归、商业精英、私企大老板或者只是一个留学生,想要移民澳洲其实没你想象的那么难,看看我们为大家提供的移民途径问题分析吧
  • #环球阅读#【九个国家监狱的人性记录】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进入监狱就能判断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评判一个国家,不是看它如何对待最尊贵的公民,而是看它怎样对待最卑微的
  • ”我……之前看到周公子的朋友圈新闻时,也只是哈哈一乐罢了,毕竟二代见得多了,多蠢的也都见过了,这不过又是其中一个而已。在周公子眼里也不过是群虫豸而已,连名校研究
  • #墨香铜臭[超话]##墨香铜臭开文八周年快乐# 想j举办一个小活动(时间:8.1~9.17)在本子上写下你想说的话,可以是入坑以来的感想,可以是想对墨香说的话,
  • 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
  • #TFBOYS[超话]##tfboys出来玩叭# 又是一年的728,成立九周年快乐三啵太久太久没有听到这个名字了,也不知今年能不能相见。我们太久太久没有相见了,
  •  可惜变化总比计划快,当客机飞行了150公里时,左侧引擎也因燃料耗尽而熄火了,这架A330客机瞬间出现可怕的“空中停车”电力系统立刻停止了工作,整个机舱瞬间一片
  • 想说一个简单的道理:那些被“价格炒上去”的产品,单纯从声价比的角度都是不值的。这些本身都是好耳机,但是,被炒到了超越其真实价值的价格。
  • 真是如剧中的歌曲的歌词:水如若有情,水漫那金山,不管是地覆还是天翻全不管,爱在人间瞬间也温暖。其实,人有时候需要的仅仅是:一处共鸣、一点理解、一份慰藉、一个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