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行昌行刺六祖惠能的故事

志彻禅师,这个人在年轻时有一点游侠的精神。自从禅宗南北分化之后,秀大师与能大师两位都是了不起的大德,当然不会有彼此的分别,可是他们的门人没有老师这么深的修养,于是免不了发生门户之见,尤其是门户的对立。特别是神秀大师这一派,他的弟子们私下立秀大师为第六祖,而对于五祖传衣钵这件事当然很忌讳,心中很不自在,于是他们就找张行昌,要他到曹溪行刺六祖。世间人的嫉妒、毒害还情有可原,这种事情在佛门中依然不免,时至今日,佛门中没有嫉妒心,这谈何容易!

六祖大师是一位得道的圣者,他有他心通,对于张行昌来行刺的事情早就知道。他预先在座床旁边放置十两银子,等待张行昌来行刺。有一天晚上,张行昌进入祖师的方丈室,将欲加害时,六祖将脖子伸得长长的,「好,让你砍吧。张行昌砍了三刀,六祖大师皮肤都没有损坏一点点,当然这是很不平常的事情。六祖就说:「正剑不邪,邪剑不正。我只欠你钱财,我不欠你命。」这几句话一说,张行昌就吓昏了,很久才苏醒过来。他求忏悔,还发心要求出家。六祖将十两银子给他,说:「你现在赶快走。假如我的门人知道你到这儿来行刺我,他们不会放过你。以后你可以换一个形状,在别的地方剃度,出了家之后再到我这儿来,我愿意教导你。

张行昌听了这些话,就赶紧逃离。以后,他出家了,出家后非常精进。一天,他忽然想起大师对他说的这些话,就到曹溪来礼拜六祖。大师见他到来非常欢喜,说:「我想你想得很久,你怎么这么晚才到这里来?」志彻禅师说:「往昔蒙和尚宽恕,现在虽然出家苦行,总是很难报您的大恩大德。想报恩,想来想去,只有传法度生才能报老师的恩德。」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我们要报佛祖的大恩,唯有传法利生。他说:「弟子时常读诵《涅槃经》,对于《涅槃经》第十三卷所讲「常」与「无常」的道理,还是有怀疑,搞不清楚。

六祖说:「无常,就是讲的佛性;有常,就是说一切善恶诸法以及分别心。」大师这么一说,把志彻搞迷惑了。志彻说:「和尚所说的,与经文不一样。」六祖说:「我是一个传佛心印的人,怎么敢违背佛经?」志彻说:「经中明明说佛性是常,和尚你说是无常。经上明明说善恶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无常,和尚你偏偏说这是常,这不是与《涅槃经》相违背?和尚这么一说,反而使我转加疑惑,愈迷愈深。」大师说:「《涅槃经》,我过去曾经听无尽藏比丘尼念过一遍。她念了一遍,我就为她讲解,没有一个字、一个道理不合经文。乃至于今天对你来解释,也没有两样,我并没有说错。志彻禅师说:「大概是我的见解浅雹愚昧,没有智慧,还是希望和尚委曲为我开示。」

六祖说:「佛性如果是常,还说什么善恶诸法,乃至于穷劫无有一人发菩提心?所以我说无常。」六祖说无常,正是佛说真常之道,所谓「真常无常」,说的是这个道理。可见六祖所说与佛所说的没有两样,只是志彻禅师一下会不过来。六祖为何要这样说?志彻禅师执着在经文上,六祖用这个方法破他的执着,执着一破,经文的道理他就悟了;他之所以不悟,就是所谓死在字里行间。所以,六祖这个方法真正是善巧极了、高明极了!又说:「一切诸法若是无常,换言之,物物都有自性,容受生死,真常性就有不遍之处;所以我说常。我说常,正是佛说真无常的道理。」大师说的常,「常即无常,无常即常」。第一章中,六祖曾经对印宗讲:「佛法是不二之法,二就不是佛法。」常、无常是二,就不是佛法;常、无常不二,这才是真正的佛法。

六祖说:「世尊时常都为凡夫外道,这些人平素执着邪常,不是真常;二乘人(声闻、缘觉)对于真常完全不了解,以为是无常;这样就造成颠倒之见,所谓是八种颠倒:凡夫四种颠倒,小乘人四种颠倒。《涅槃经》是了义的经典,无非是破除他们的偏见执着而已,这样才说真常、真乐、真我、真净。」

「常乐我净」四净德是《涅槃经》重要的意思。《涅槃经》云:永远不改变是「常」,真正安稳是「乐」,自在是「我」,无我是「净」。「常乐我净」是大乘大涅槃所具的四种净德。「常德」,涅槃之体永远不变,不生不灭,这叫常;随缘化用而不中断,这也是常的意思。「乐德」,涅槃之体是寂灭而永远安稳,又能运用自在,事事无碍,这是真正的乐。「我德」,「我」有两种解释,就性体上说,这是真我;就作用上说,自在叫做我。「净德」,涅槃之体不垢不净,同时又能随缘,虽然随缘,决定不染污,即怀让大师所说的「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常乐我净」四净德是涅槃体用上本来具有的,可惜凡夫迷了,二乘亦迷了。

六祖说:「你虽然读《涅槃经》读了这么久,你只是在文字上打转,对于经义并没有了解,你还以为断灭无常及确定死常。」你以有断灭的当作无常;确定那个死板板的,认为那个叫做常;哪里晓得,常就是无常,无常就是常。你不懂得这个意思。「你错解佛圆满微妙最后的微言大义。学佛这样学法,纵然往后把《涅槃经》念上一千遍,有什么用处?」

第一首偈是说明他自己的过失。「因守无常心,佛说有常性」。凡夫、二乘因为执着,守定以为「无常」,佛无非是破除众生执着而已,所以说「有常」;凡夫、二乘执着「有常」,佛破他的执着,就说「无常」。佛所说的一切方法,无非是破除执着而已。有执,必定是有二法。如果是一法,还有什么执着?凡是执着,一定是二法中选择一法执着,这就是病,这样就没有法子证得一真、证得一心。唯有一心、一真,这才是真常。真常乃是不二法,二法哪里叫真常?「不知方便者」,不晓得佛所说的是方便法,佛说「常」、说「无常」都是破执着的方便。好比众生有病,凡夫有「常」病,佛用「无常」这药来治「常」的执着。二乘人有「无常」的病,认为没有「常乐我净」,佛就用「常」来对治,这是药,这是方便说。众生执着「常」,听佛说「无常」,觉悟了,这一悟,并药两边都离开。二乘人执着「无常」,听佛说有「常乐我净」,他的执着也破了,病好了,药也不要了。佛所说的一切法,无非都是方便法,尽是用种种善巧的教学。不晓得佛的方便,犹如在春池中拾瓦砾,瓦砾是小石头。这是比喻,春池当中应当去采宝石,若把瓦砾当作宝石,这就错误了。已经到了宝所,而没有见到珍宝,把这些小石头当作珍宝带回去,这岂不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我今不施功」,这是说忽然见性了,见性后才觉悟到这桩事情并不藉修学的功用。永嘉大师《证道歌》云:「觉即了,不施功。」一个觉悟了彻的人,他所获得的是无功用智、无分别智,与有功用、有分别的修行大不相同。「佛性而现前」,自性天真佛的境界完全显露在面前。永嘉大师说:「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金刚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两句是说,他忽然悟了之后,明心见性,这是真正开悟的境界。「非师相授与,我亦无所得」。这两句是感谢老师的教诲。若不是六祖大师这样善巧的指点,他纵然再念上一千遍,还是开不了悟。六祖听了这首偈说:「你今天才真正彻了。」「彻」就是通达、开悟了。「宜名志彻」,应该为你取个名字叫志彻。一一选自《六祖坛经》。#佛法看世间#

《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338集 2013年6月20日讲于斯里兰卡弥陀精舍

遇到什么障碍、困难和问题,把心集中在一处问题就解决了

大小乘里头佛都常讲“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你遇到什么障碍、困难和问题,只要你把心集中在一处,问题就解决了,为什么呢?真相大白。心乱了看不到真相;心清净了、定了,真相就现前了。真相是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真相。真相明白之后,你在一生当中,生活里面、工作里面,一样跟大家穿衣吃饭、工作应酬,你跟别人不一样。别人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你呢,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那是什么?佛的境界。佛的境界跟凡夫的境界不是两个境界,一个境界,用心不一样。凡夫用的妄心,境是虚妄的,那个心也是虚妄的,他不是真心。真心能现,能生能现,这个物质现象,真心能生能现;妄心呢,妄心能把它改变。真心所现的就是实报庄严土,那是真心所生所现的,加上阿赖耶在里头,就起变化了,把实报土变成四圣法界,把实报土变成六道轮回,变质了。所以经上讲得好,我们过去看到的时候不能完全体会,“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我们今天的境界是“心现识变”,脱离阿赖耶识,那就是只有“心现”,没有“识变”,那就是实报土,所以叫一真法界。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之后,我们才真正懂得惠能大师所说的智慧、德相现前,与学经教,与认识字、不认识字没关系,真没关系。

没有一个人不以为第六代祖是神秀

能大师怎么会认识的?他的根很利,上上根,一听就懂了。偶尔,这《坛经》上记得清楚,这个缘由,他卖柴卖到一个客栈,客栈就是小旅馆,柴卖掉了,拿着钱出去,偶尔听到有一个人在房间里头念经,他就停下来听听,念的《金刚经》,他又不知道是什么经,他反正听,听得很有味道。那个人念完之后,他就进去敲门,敲门问他,你刚才念的是什么。那是个老居士,他说我念的是《金刚经》。他说好,你念得很好。他就把听的意思讲给他听,这个老居士大吃一惊,他怎么这么了解,就断定他的根性太利了。一问他,他是个樵夫,24岁,家里很贫穷,每一天靠劳力生活,早晨上山砍柴,挑到城里来卖,卖掉的时候买一点米、买一点菜回家养老母亲,24岁,父亲很早就过世了。他发现这个人是人才,当机立断就劝他到黄梅去亲近五祖,把他介绍给五祖。那家里怎么办呢?家里他来养,养他的家;给他十两银子,十两银子可以开个小店了,那很多了。他卖柴火,一担柴几个铜板,银子恐怕手都没有摸过,十两银子对他可不得了,给他做安家费;找了几个学佛的朋友照顾他的老母亲,你安心,你去学,你的家,我们负责替你照管,这个缘多殊胜!碰到这么个好人,影响六祖一生,这个缘影响他一生。

到黄梅,在黄梅八个月,实际上跟五祖只见过三次面,时间都不长。第一次去拜见,五祖问他从哪里来的,从南方来的,南方是没有文化的地区,这大家都笑他,问他来干什么,他说我要来作佛,大概五祖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一个人,他要来作佛的,这个就不简单。问了几句话之后,打发他到这个碓房,碓房里面舂米、破柴,还是干他的老本行,等于是做义工,把他放在那里。黄梅这个道场有讲堂,他没有进去过;有禅堂,他也没进去过。他在那里八个月修行修什么?舂米、破柴就是修行。别人不知道,只有五祖跟他晓得,他们两个心心相印。住了八个月,五祖年岁老了要传法,叫大众这些学生,每一个人作一首偈来拿给我看,真的明心见性了,衣钵就传给他,他就是第六代祖。这个话传下去之后,每一个人都认为第六代祖是神秀,没有人作偈子,三天都没有回应。神秀着急,知道大家不作偈子是因为他。他跟老和尚二、三十年了,是老和尚的得意门生,老和尚每一天应酬人多,大概多数的人不是重要的,都由神秀接见就可以了,有什么问题向他请教,他就解决了,真正重要的老和尚接见,所以没有一个人不以为第六代祖是神秀。他逼得没有办法才写一首偈,写出来之后没有把握,想送又不敢送,最后贴在墙壁上好了,让大家看,如果老和尚看,不错,我就承认是我写的;如果老和尚说这不行,就算了,就不吭气了。这就是没有见性,见性哪有这种疑惑!自己没把握,写的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常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偈子贴出去了,第二天人看到了,大家都赞叹,都在欣赏,老和尚看了一看,不错,没有说怎么样,大众依照这个偈子修行有好处。

传到柴房,惠能听到了,他一听没见性,就找这个同僚带他到偈子那边去,他说我要去拜拜,他听到了人念这个偈子,我要去拜一拜,种种善根。把他带去之后,拜了之后,他说我也有一首偈子,旁边人都吓呆了:他怎么能作偈?所以他就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下下根人说不定也有上上智慧。那人听他讲得有道理,好吧,你的偈子念给我听,念的时候他就把它写下来,把神秀的盖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偈子一贴上去,整个寺庙轰动了,老和尚来了一看,跟大家说,没有见性,不要奇怪,拿起草鞋擦掉了,大家就平了,老和尚怕人害他。接着这个同一天,巡寮,巡寮就是整个寺庙到处去看一遍。那个巡寮实际上就是去看惠能,到碓房里面去问他,他在舂米,问他米舂熟了没有?这是禅机,旁边人听了不懂,那问的人就是说:你有功夫是不是成熟了,也就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有没有成熟了?他说我早已熟了,就是欠筛,还没有筛。“筛”是什么,求证,让老和尚给他证明。说这些话人听不懂,老和尚听了之后,用拐杖在他碓上敲了三下走了,这就是告诉他,今天晚上三更到方丈室来。没人懂,他懂。所以巡寮是第二次见面。第三次见面就是当天晚上,在方丈室,老和尚给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说出这五句话,“何其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老和尚后头不讲了,行了,衣钵就给他;船预备好了,送他上船,赶紧离开。说我到哪里去?你从哪里来,就回到哪里去,为什么,怕人陷害他,这嫉妒障碍多厉害!老和尚送他走了之后回去睡大觉,三天没有开房门,三天他走远了,追不上。走远了,才开门跟大家见面。大家来问好,老和尚说衣钵已经不在我手上了,大家才晓得惠能找不到了、不见了,老和尚说衣钵没有了,就知道了。分头去找,真的给惠明找到了。

惠明跟五祖没成就而跟惠能成就的原因是恭敬心

惠明没有出家之前是将军,四品将军,这是有武功的人,找到了。他一看到追上来了,没办法,把衣钵摆在路旁边,就给你吧,人赶快躲起来。惠明这个时候看到衣钵在,去提,提不动,他马上就觉悟了,提不动肯定护法神保护他。所以念头立刻就转了,转过来了,叫着“行者”,大家称惠能为“行者”。说“行者、行者,我是来求法的,我不为衣钵”,这就出来了,出来给他说法,果然他开悟了,惠明是第一个得度的。你看在五祖会下那么长的时间,天天闻法不开悟,为什么在惠能会下开悟呢?那是真诚心、恭敬心,不是别的。印祖讲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一个将军连衣钵那个东西,居然提不动,这就晓得那不是凡人,衣钵应该是他的,五祖没有看错人,真诚、恭敬心升起来了,求法的心升起来了,这几句话当中他就开悟了。开悟之后,路上碰到追的人,告诉他,这一条路不要追了,没有,我都看过了,让能大师平平安安的躲过了这些寻找他的人。 https://t.cn/R2WxOIa

金刚经讲义(杨宁)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这一品的大意是,佛连续向须菩提发问:“如来有肉眼不?如来有天眼不?如来有慧眼不?如来有法眼不?如来有佛眼不?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须菩提都做了肯定的回答:“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佛为什么忽然向须菩提提问起五眼六神通的问题?在此先谈什么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五眼六神通”是修证佛法者证入空性后具有的能力。五眼与六神通相配,除肉眼外,每种眼都带有一定等级的神通,是每个人自性本有的功能,每个人都有,但只有进入如来真空境界,才能全部开显出来,五眼代表不同等级的证量。

肉眼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眼睛,只要不盲,就具备肉眼功能。可以视山河大地,也可以通过所见揣度、推测过去与未来的一切人、事、物,只是不太准确。但因人类认为万物实有,因对物质的执着,故五眼中肉眼障碍局限性最大,无法透视任何物质背后的东西,而且时空对其也有障碍,无法观到视力范围之外的一切,无法远距离遥视,无法看到极微小的一切(比如细菌),也无法看宏观的东西,同样无法真实地看到过去、未来等。

天眼、慧眼、法眼建立在一定的定力基础之上,有很多类众生在能力上天生具备,但在心性的开悟上,没有佛弟子的知见。这三种眼看一切更透彻,时空物质的障碍几乎很少。比如可以遥视、透视、微观(像显微镜一样)、宏观(如将整个银河系纳入眼底),观看过去发生的事,预测未来等,可以用意念移动、转移、变化物体等。只是从天眼到法眼等级递增,同时配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神通的大小从天眼到法眼递增,比如天眼的五种神通与法眼的五种神通是不一样的。佛眼是成佛后具备的能力,可以彻万法源,在神通中也是最究竟圆满,而且只有佛眼具有六通中的漏尽通。

这是五眼在能力上的启用。在心性的开悟方面,禅宗祖师六祖说:“一切人尽有五眼,为迷所覆,不能自见。”故佛教除却迷心,即五眼开明。念念修行般若波罗蜜法,初除迷心,名为第一肉眼;见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起怜悯心,是名第二天眼;痴心不生,名为第三慧眼;著法心除,名为第四法眼;细惑永尽,圆明遍照,名为第五佛眼。又云,见色身中有法身,名为天眼;见一切众生,各具般若性,名为慧眼;见性明澈,能所永除,一切佛法,本来自备,名为法眼;见般若波罗蜜,能生三世一切法,名为佛眼。

佛说的五眼是当我们真正破尽所有相时,即像拿掉了心性上层层遮挡的东西,对万法的真相了悟得越来越清晰了,同时也圆满开启我们本有的能力,我们将它起个名字叫“五眼六神通”。

因我们现在听讲的人大部分都没有神通,所以佛说肉眼,大家马上还能联想到自己的一双眼睛;说天眼,大家都就认为长在眉心,因为神话故事中的神仙们眉心都有一只眼睛;但说到慧眼、法眼、佛眼,大家就不知道长哪儿了。自性如来无形无相,其实本质上五眼并无生处。在此,我们关注的是佛为什么开始提问须菩提关于五眼的问题?

对未开启五眼功能的人,佛这样提问的时候也许只是几个字,但对于须菩提以及在场证阿罗汉果位的大弟子们,他们有不同证量的神通。佛说天眼,他们已身心中呈现出的即有天眼的境界和认知,慧眼即呈现出慧眼的境界和认知等。在前面第十四品中,须菩提谈到:“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这说明须菩提至少有慧眼的证量。

当然,佛在此问须菩提这些问题并非是与弟子们比神通,也并非是说如来有五眼六神通,你们快点证入吧,更不是说我现在比你们厉害,看,我圆满证得了五眼。佛法中视“五眼六神通”是小术,真正证入果位的菩萨只把它们作为度众生的一个工具。尤其阿罗汉们以寂灭为乐,长久住在灭尽定中,不启用神通。所以在《法华经》中,大家都读到过当佛放光惊天动地大显瑞相后,又说有一个最高知见没有告诉弟子们时,有五千比丘退席了。除慈悲心不够、自以为证得之外,其实有一个小原因,是他们不屑于观看这些如魔法幻化般的神通境界。但阿罗汉们不屑观看,不代表他们没有。他们大多数有天眼、慧眼或法眼,随这些能力的开启,他们在禅定中看到了更广阔时空中的众生与境界。比如:阿罗汉可追溯上下几千年的历史,而佛可彻万法源,没有时空的限制。

那么应该怎样看待境界中的万法与众生呢?这也是应关注的问题。佛在问完五眼的问题后,又担心没有神通的众生着神通的相,故马上又问须菩提:“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须菩提说:“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如来真空之境是平凡的,即使如来具备五眼六神通,但在哪一道说哪一道的话。如来在人道与人交流,也说沙子是沙。佛在此处,因为着重要谈的是真空的启用,所以佛不会说“沙非沙,是名为沙”。因通过前面的讨论,弟子们已不再执着沙相。所以,真正证入如来真空之境的人非常的平实普通,不会无缘无故显示任何奇异之相。就像《金刚经》的开篇,佛与他的弟子一样普通:托钵化斋、吃饭、打坐、说法,即使显示神通也是为了弘法利生的需要,神通光明也虚妄不实,只是幻化。须菩提明白佛要表达的意思,马上平和地回答:“佛说是沙”。

佛一句一句问完五眼,有证量神通的弟子们头脑中应该有不同的现量境界,此时,佛话锋一转,问须菩提:“佛所教化的世界,数量有恒河中所有沙子那么多的恒河,再有这么多条恒河中的沙子那么多。”这个比喻有点拗口,但佛这样说,我们有个概念,即:佛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数。佛接着说,“这么多世界国土中有无量无边数不清的众生,他们有无量无边各个不同的心念,如来全部知晓。”在这如来说“无量无边众生的心念,如来全部知晓”,并非是在说神通里的他心通。他心通是有感知别人心波振动的能力,并且同时能解读、破译这些东西。佛在此并非谈神通。

我们接着听佛要表达什么,他说:“这么多种众生,这么多种各个不同的心念,可以总名为一种心,即‘妄心’”。原文是:“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到此,我们才终于明白,佛为什么要问须菩提关于五眼的问题,佛是要告诉弟子们,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所见都是虚妄。不要以为我说的诸相虚妄只是在人道,只是在人世界。在无量无边的佛世界,各种各样的众生,有形无形,只要还在时空中,还在轮回之中,都是妄心妄念,都没有一个不变的不生不灭的心体。用天眼、慧眼、法眼看到的与肉眼一样,所有的一切都虚妄不实。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过去心、未来心、现在心皆不可得。

佛告诉弟子们,如来用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遍观众生,无量无边的众生都是活在妄心中。为什么全是妄心呢?我们没有神通,但我们可以观察自己的心念。前念刚过,当念又起,念念不断,流向未来。观所有的心念,都无有生处,无有灭处,也无一个真实不变的心体。即使是无色界、非想非非想处天的众生,看似无形无念,但心却有一个“动”的势。因为他在时空里,他就有过去、未来,只要他认为自己动念了就又开始轮回。他要懂得“念”的虚妄,懂得“心”本无生无灭的道理,他就可以从轮回中解脱。所以佛最后说:“三心皆不可得,都为虚妄”。

听到这儿,大家应该明白“情”的虚幻了吧。比如“爱情”,根本就没有一个“心”可以得到。你执着的爱情,只不过是六根被境转之后,意识的念念相续形成的执着。所以,你说要得到爱人的心,他(她)不是不给你,是万法都没有。只有证入如来的真空,才是真心,才是如如不动、不生不灭、无形无相的圆觉妙心。而真正了知此境界的人,在此世上,才是随缘了旧业。

所以如来接着说:“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不可得”。

过去、现在、未来是众生执着的时空观念。人的意识刹那不停地从过去流向未来,前念刚过,后念又起,即使中间似乎停顿了,但仍有一个“我不动”的认知,这个认知也是念。念念相续,即使睡梦中也未停止念念分别、认知,也正因为有这样流动的意识、心,人才会觉得自己的生命在延续。但佛告诉我们,我们这个意识流动形成的认知是虚妄不实的,我们的意识在刹那不停地生灭变化,即使有定境,也不过是相对于散乱,相对于有我而建立起来的幻境。只是依止此幻境,我们更能看清万法的虚妄本质。因为我们着相,执着万法的差别,执着万法的成住坏空、生灭变异,我们的认知被这些相转,便感受到意识在过去、未来流动,才有时空的移动。如果在定境中,心不再被境转时,意识从流动变成了波的振动,振动或波动使我们不再有时间在流动的感觉,在认知上认为过去、现在、未来在一个点上,此时,佛学行者称这个状态为“当下”。行者活在当下的状态里,就会初步感受到时空的变异、心的念念相续都虚妄不实,都像分别、认知形成的泡沫。所以对活在当下的行者,即使起心动念,做世间一切事,所思所行,也会变成空中飘动的云,无法影响虚空的空与宁静。这即是禅宗六祖所说的“惠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所安住的境界。

所以佛在此说,过去心、未来心、现在心不可得,在如来之境中是虚妄不实的,是众生着种种相,生种种念,形成的流动的幻境。

有同修问我,说我已不再留恋过去,也不担忧恐惧未来,是不是已回到当下的境界?是不是已没有过去、现在、未来心?这还不是。在当下六根对六尘时,只要你的分别心一起,比如你说,垢净、美丑、善恶等等,只要你比较,就已有过去心,你在过去的认知、经验上比较,只要你心中有认知、执着、取舍,现在、未来心已同时生起。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在着相的一念之间都已经在那儿了。人的一生就是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的延续,小到前念、当念、后念,大到前世、今世、后世,每个人刹那不停被万法的生灭变异转。起心动念,念念轮回,世世轮回。心中只要有过去、现在、未来的流动,轮回就不会停止。行者只要安住当下,不被境转,不着一切相,旁观自己这些虚妄的、刹那不停、运转流逝的念头,和因这些念而生起的种种觉受,才有可能看清万法实相,回归生命本源。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37 遇到那种始终不在一个频道死活聊不到一个点上的父母爱情里的白红梅:再怎么不被待见,有一点她却做得很对自古以来,婆媳关系都是一大难题。27 有事情是要说出
  • #齐司礼[超话]# 抽一张小月卡 夸夸小齐或者自己遇到的姐妹都可以越来越爱七超姐妹了 希望大家都是为了爱聚集在这里11.4我入坑就满一年了 这个奖11.3
  • 11月30日,有网民在新浪微博发布音频,错误认定为甘肃兰州榆中县第一中学18岁女学生在方舱内质问工作人员的录音,引起网友大量转发,造成恶劣影响。11月30日,有
  • 初看京东超市,它优势是它把「京东自营」的货也算了进去,这使得它涵盖的商品,数以万计的广,凡是能叫上名的,都有。也许是那个“新来的”储值卡功能,冲击了原有的京东自
  • #angelababy[超话]# 我的宝贝,平安快乐就好我的统帅,我为什么不相信杨家大军,如颖随行,说到就要做到她是杨颖,在道德与法律的范围内她可以做任何她想做
  • 增加的备注:1、止了咳,一些人在开始时会觉得咽喉有稍稍的痒,然后可能会生痰,此时不必再做动作,等待身体自然地用一段时间进行恢复即可。5、谨慎提示:做此动作三天后
  • #刘雨昕[超话]#[抱一抱]善是一种自然的流露,没有一点造作,没有一点企求,像水一样一往无前地流动。感受: 因为下针快 不太感受到痛,到骨边时有到丢丢痛 忙提豆
  • 中高腰版的我觉得挺不错,弹力蛮大的,手感也很软糯,可以穿到160斤没问题团价 59元/5条女裤有5个款 小黑裤 每年都会团的单品,姐妹们的反馈都很好,靓靓承诺抽
  • 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改变不了环境,就必须改变自己懂得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的心声,学会调整,遇见困难了,多想想,没什么大不了;遇见喜事了,也别太放在心上
  • (解铃还须系铃人,小白请找专业人士来进行操作)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关注小婕带你走入B圈,了解更多更多B圈小知识#区块链[超话]#每日小知识之解套时注意1、被
  • 截至目前,已有160余万斤高陵新鲜蔬菜从菜农的“菜园子”走进了居民的“菜篮子”帮办供应保民生“疫情多点散发、形势严峻,保供给、保民生,就是我们最大的责任。这场公
  • #阳光信用# 我们怀着美好的希望,勇敢的走着,跌倒了再爬起,失败了就再努力,永远相信明天会更好,永远相信不管自己再平凡,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这才是平凡人生中
  • 为什么 50斤的东西要让我一个女孩子去拿 住7楼要爬楼梯 上次有个东西掉床底 我让他帮我拿出来 他说“ 为什么你自己能够拿的到的东西还需要我去帮你 你自己不会拿
  • 可是也有些“舍己为人”就是单纯的分享喜好,比如我高中的某个女童鞋,她因为转学生的自卑,对我的礼遇十分感激,大冬天的拿来自己妈妈做的红烧猪尾巴请我吃,因为我等业力
  • 而且我相信,这样的话放在梅西身上也同样适用,如果赢得大力神杯的代价是自己随后就退役,这位阿根廷巨星也会毫不犹豫地给出“Yes I do”的回答。“不主动联系你”
  • #每日一善[超话]# tsy[微风]#阳光信用# [微风]请指路心软是一种不公平的善良,成全别人委屈自己,却被当成傻子。松果们支棱起来[来][ok]#谭松韵[超
  • 初雪❄️虽然就是一丢丢雨夹雪的感觉好像是发生了很多大事的一天工作间隙收到小区封控的通知,忙忙碌碌安排完工作,然后去超市大采购,雨中的城市,真的有一种没有属于这里
  • 2、对于这个案件,有些人还为这些司机叫屈,说他们用的是平台的软件,下单也是按照平台的流程,是否取消订单是用户的意愿,怎么算是虚构?但是现在的问题是,这些虚假订单
  • 貌似九转大肠也是我第一次吃但是我忘记拍了 小香包一次次的给我盛砂锅的菜和汤儿暖暖哒 外面冷冷哒 我们坐车回去以后俩人在马路上晃悠了一会儿去了小超市买了喝喝和彩飘
  • TUNE: TELLING INNERMOST FEELINGFAREWELL TO SPRINGWhipping my steed, I'm glad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