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讨厌团建# 团建的发明,是非社交型选手的职场噩梦。

前两周的周一下午,听到同事在打电话定餐厅,时间选在周三晚上7点。根据电话交谈中的信息分析,这是一顿公司聚餐。

工作日晚上7点的聚餐意味着什么?意味着6点下班不能走,得多干半个小时;意味着和同事老板的相处时间要比平时多出2-3小时;意味着要吃一顿以无意义聊天为目的的冗长社交晚餐;意味着回家可能要接近12点,睡眠时间也许要推迟到第二天凌晨。

原以为只有我一个人不想吃免费的晚餐,没想到同事小姑娘也不想参加。她私下跟我聊天,说她不想参加,但又找不到正当理由拒绝。

我试着在网上搜索“如何拒绝团建聚餐”,发现早有不少征集答案的相关帖子,可见职场人苦团建久矣。

大部分留言都是在线等答案,少部分回复说只能硬着头皮去,不然影响不好。也有一部分以家庭或其他理由拒绝了部门聚餐。

小姑娘还是职场新人,厚不下脸皮做一只不合群的出头鸟,即使不想参加,也只能私下和我吐槽吐槽,面上仍旧维持着开朗合群的姿态,和负责聚餐的同事打探着消息。

我实在不想去,所以直接拒绝了。回头把消息告知了小姑娘,她一脸钦佩,还特别有意思地做了一张“职场勇士”的奖状给我。

很稀罕,拒绝的勇气已经成了当代职场人最需要,也最为稀缺的品格了。

对社交达人来说,任何形式的团建都是他们大放异彩,展现自我的绝佳机会。可世界上还是有像我和同事小姑娘一样,反团建的人存在的。光看那些在线等答案的帖子就知道,不在少数。

在非社交型选手的世界里,团建是场迅速消耗内力的武林大会。一次工作日的聚餐少说占用3-4小时的正常休息时间,一次连带周末的团建活动又剥夺了二分之一的周末。按时间配比换算,团建无异于加班,还是不带产出的那种。每一场非自愿的大型社交都至少要花上我们2天的时间来恢复元气,对工作状态和活跃度都是摧毁性的打击。

同事小姑娘后来乖巧地参加了聚餐。当天晚上9点半,她给我发消息:还没结束。他们还在聊天!每道菜都又甜又咸,吃得我口干!

一连串的感叹号让我感受到了小姑娘逐渐上升的暴躁指数。一直到10点左右,她告诉我,“终于结束了,总算可以回家了。”

第二天除了我之外,办公室的出勤时间都比往常推迟了半个多小时。小姑娘顶着一张被过量的盐和糖侵蚀过的虚浮脸来到了办公室。往常她都是那个元气满满的早安小喇叭,那天早晨显然是电池电量耗尽了,蹦出来的“早”拖了个无限长的尾音。

她没有先打开电脑,而是在座位上木讷地坐了会儿,一会儿才缓过神来。“刚起床的时候,我的脸一直肿到双眼皮,一觉醒来眼皮消失!吓坏了!”

是谁发明了团建?好好上班不行吗,非要搞团建?为了解答我的疑惑,我做了个小范围的研究。

团建的原型最早起源于对工作场所的行为研究。1927-1932年间,心理学家George Elton Mayo在美国西部电力公司位于芝加哥的一间工厂展开了一项研究,主要分析工作场所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工作场所的变量从两方面设计,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湿度;心理层面因素包括休息频率和休息时间,工作压力和工作时长,与管理层以及同事之间的交互情况等。

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员工之间的关系会影响生产效率。在团队中得到成员的支持,对同事抱有责任感会促使员工从主观上激发出良好的工作表现。

可见,团建的模糊雏形本质上是为了提升工作效率,从主观上激发员工的良好表现。当合理拒绝工作之外的活动成了职场勇敢的象征,当太多不想参加团建的人需要在线等一个拒绝的理由,那么团建就丧失了它最初的含义,成了职场人的镣铐和枷锁。

过去,工作和生活有明确区分。下班路上不会收到同事聊工作的微信,晚上9点不会有甲方爸爸催着你改第10遍方案,半夜11点也不会收到老板信息。下班等于下线,私人时间完整且可被自由支配。

如今的职场人还能享受完整不被打扰的私人时间吗?多数上班族每天的实际工作时长早就大于等于8小时了,就连仅剩的私人时间还要以团建的名义被剥夺,并冠冕堂皇地标榜为员工福利。这岂不是从资本话语霸权的角度给员工灌的一碗迷魂汤?

霍桑实验的结论给当时的企业家们带来了灵感和启发。但真正的团建模型要来到1940和1950年代的二战时期。军队里强调兄弟情谊和合作关系,逐渐引出了现代企业广为采纳的团建模型基础。

现如今的企业团建真的有利于促进团队内部的合作吗?未必。团建,多数时候还是一场自上而下的领导自high活动。小型团建无非部门聚餐,大型团建包括公司旅游或其他集体活动。民主的领导会不着痕迹地透露自己的喜好,安排的同事可听可不听,但大体还是以老板的意见为先。强势一点的就直接提名活动内容,员工只有参与和捧场的份。

同事之间加强凝聚力的方式千千万,真不是只有团建一种途径。再者说,工作就是工作。同事之间保持一定程度的礼貌和疏离,未必不是好事。

我当然知道很多公司的团建有令人心动的出境游或者豪华度假旅游,如果不强制落地后的集体行动,我想我还是愿意参加的。但是对集体活动过敏的毛病,怕是好不了了。
如果能把团建的选择权给到员工,让想参加的人就去参加,不想参加的人放他们回去休息。公司省了钱,员工也开心,何乐而不为呢。就连平时开会都有人缺席,团建少几个人问题也不大。

强扭的瓜不甜,如果公司非要扭一扭,那无异于在证明一件事:这不是团建,是团灭。

《团建,职场人的噩梦》文|读者:May与五月(本文系读者投稿,不代表本刊立场)

学佛是否一定要有缘份?

问:学佛是不是一定要有缘分才行?一个不懂佛学、从未有过佛教信仰的人,应该怎样才能得到这个缘分,然后开始学佛呢?

问的人,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他认为一定要有缘分才行,然后说“那我要怎样才能得到这个缘分呢?"

其实关于这方面,多少都有误解。
学佛的缘分,人人都有,任何时候都有。这话怎么说呢?和佛的缘分,有深有浅,有远有近。从根本来讲,我们每个众生都有佛性,这就是跟佛最好的缘分。有佛性才可以学佛,没有佛性没法学佛。因为有佛性,佛一定要慈悲救度我们,谁没有佛性呢?佛性就是觉性,这就是缘。

第二,每个人都愿意离苦。在生活当中有很多的烦恼、苦恼,没有人不愿意离苦得乐。这种愿离苦得乐,也是从佛性当中所涌动出的力量,只不过我们对苦乐的认识以及离苦得乐的方法迷惑颠倒了,所以才在这里轮回。有佛性,愿意离苦,这从本质上,从我们自身来讲,就具足了学佛的原动力。

那么接下来呢?接下来外面要有条件:你听到佛法了。

如果没有听到佛法,从来没有一个人给你讲佛法,周边没有一个人学佛,你即使再有佛性,你也盖住了;你再想离苦,也找不到方法。像这位提问的居士,你听到佛了,不就是遇到佛法了吗?缘分就到了。然后,你还想学佛,这得多大的缘分啊!这缘分就已经具足了。所以,从本质来看,从深层次来说,有佛性、愿离苦,这是根本的。成熟到一个表面上、看得到的,从现象上看,你闻到了佛,你想学佛,这就是缘分现前,已经到了。

那么从佛的立场来看呢?
佛度众生,有人说:“佛慈广大,不度无缘之人;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木。”这是一种说法。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佛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佛度众生,并不是看你有缘没有缘;佛是不讲究缘分的,为什么?你有佛性。像火烧木,它有什么缘不缘?木头里边本来就有火性,它们两个是同性质的;如果你烧土就烧不了。

所以,以佛的智慧之火,来点燃我们众生的佛性之木,那不是天然的吗?另外,佛为什么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在佛性的立场上,不分众生和佛的差别,他们是一样的,阿狗、阿猫、蚂蚁跟佛都一样。他们是一个体,法身是一体的,并没有两个。

你说你自己度自己,你还讲条件?你饿了,你自己给自己吃饭,你讲什么条件呢?“同体大悲”就是“无缘大慈”,佛救度众生,就如同自己救度自己、自己利益自己一样。在佛性的层面上,没有自他的区别,这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那么站在众生立场上,需要有一个契入点。

就好像浪子回家,你从小流浪在外,父母心心念念都在盼望你回家,哪有说孩子回家还讲条件的?没有条件。但是你迷茫了,你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那就要有人告诉你,你爸爸妈妈是谁,在什么地方等着你,你这才有回家的可能性。所以,缘不缘是从众生这边来说的。那你现在遇到了佛法,你想学佛了,这是浪子想回家了,这就是缘分到了。

所以,如果是你个人提这个问题,那么很恭喜,你的缘分已经具足。如果你是代人家问的,那么这个人的缘分也到了,不然他问不着这个问题。恭喜,南无阿弥陀佛。总结一句话,一切问这个问题的人,都可以回答他:“你缘分已经具足。已经成熟,现在可以念佛,不用再等待,恭喜。”

十念往生是别时意吗?
南无阿弥陀佛。法师,请问如何会通《佛说无量寿经》所谓的“十念往生”和唯识所说的“别时意趣”?
这是一个纯粹教理的问题。不过应该不是《佛说无量寿经》。《佛说无量寿经》讲的“十念往生”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本愿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倒没有任何“别时意趣”的问题。一般所讲的“别时意趣”是指《观经》下品下生。

《观经》下品下生也说了十念,“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
在道绰大师的时代,就有修学《摄论》的人,依据《摄大乘论》里所举的别时意,说《观经》这里的往生叫作“别时意”。别时意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十念往生”其实今生是不能往生的,要到下生下生以后一一别时,才能往生。这种观点一说出来,就损害了很多人的信心,大家就不念佛了。念佛有什么用呢?今生又不能往生。所以道绰大师就来纠正,善导大师也加以会通和破斥。

具体的文句出在善导大师《观经疏·玄义分》的和会门,可以看《净土宗圣教集》,从480页开始详细讲解等我们上课的时候再说,这里不能详细解释。
我大致说明一下。别时意有两种:一种叫成佛别时意,一种叫往生别时意。《摄论》当中说的也是这两种,但是理解的人搞错了。

【成佛别时意】
第一种,什么叫成佛别时意呢?成佛要万行圆满才能成佛,说“念佛一行能成佛”是别时意。这是正确的。成佛要万行圆满,净土宗是靠念佛这一行往生到极乐净土,到极乐净土之后万行圆满成佛,并不是单靠念佛一行就能成佛。所以,如果以成佛别时意来衡量的话,念一行是别时意,这没错。

【往生别时意】
第二种,往生别时意。往生别时意,从《摄大乘论》的观点来讲,唯愿无行是别时意。愿行具足就不是别时意,是现生得利益。什么叫唯愿无行呢?就是空发一个愿,“听人家说极乐世界很好,我也愿意去往生”,接下来没有下文了,这叫唯愿无行。善导大师说这种是别时意,没错;但是《观经》下品下生不是唯愿无行,是有愿有行。

【关于“十声念佛”】
关于“十声念佛”,可能有人会说,“十声念佛算什么行呢?不过嘴巴动几下,念了三声、五声、十声,谈不上什么修行”,一般摄论的人是这么理解的。但是善导大师说,六字名号里具足一切行。善导大师是从六字名号的法体来解释,不是从能修行的人的角度来解释的。能修行的人躺在那里快要死了,他造了五逆十恶的重罪,地狱的火都来现了,还能有什么修行?不过嘴巴念了念。

所以,善导大师解释“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说:“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南无”两个字当中就有愿,“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这句名号就是他的修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因为这样愿行具足的缘故,“必得往生”。不是别时意。这个“愿”,六字名号里的发愿回向,本源于阿弥陀佛发愿回向救度我们,然后我们发愿回向愿意往生。它的根本来源还是来自阿弥陀佛。这个“行”,是阿弥陀佛兆载永劫的修行,要救度我们,所以“'阿弥陀佛’即是其行”。如果就罪业凡夫来讲,没有什么修行,可是我归命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修行就是我的。

佛法的道理说得很明白。不要说归命,即便是随喜功德--人家做事你随喜,功德就是你的。何况归命呢?归命阿弥陀佛,发愿回向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从因到果一切行、一切功德都为归命的众生所有。这样的行,当然是大行,不是小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这位提问的莲友,你可以进一步去看书,如果看不懂的话,再来提问。 https://t.cn/R2WxQOQ

晚上睡觉和我一直聊天啊,从她的小时候聊到王子墨,酒酒,小苹果的小时候,聊到爸爸带她辛苦,跟我说:爸爸要上班,还要加班,开会,照顾我,苦钱钱给我买衣服,很辛苦,我说你要很爱爸爸,心疼爸爸,听爸爸的话,她突然来一句:万一爸爸打我怎么办?我说你爸啥时候打过你嘛?他那么心疼你。她就开始翻起了旧账:有一次你没在,华华和爸爸带我,我吃饭,爸爸就骂我了!(记得也太清楚了吧)我说:那是不是你不吃饭,你做错事情了?小五月马上说:我没有做错事情!得!反正是不会记得自己错误的!我赶紧刹住话题,说快睡吧,我都困了!她把胳膊往被窝里一塞,说我也困了,就翻个身,把被子裹得紧紧的睡觉了#五月日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一首诗引起的跟帖讨论 导读 2009年,我在今天论坛发的一首诗,引起诗友们上百次跟帖讨论,可说是今天论坛上讨论最多的一个帖子。时隔12年了,我此刻认为,技巧
  • #演出预告# 十月二日晚八点 [超有事]高度愉悦说唱厂牌@Rapture_MUSIC 洛阳专场 高度愉悦是洛阳本土说唱厂牌,洛阳hiphop的引领者之一,多次
  • 好久没有写文章了,这里安安静静。因为我刚注册了微博,里面没有一个好友[允悲]我觉得挺好。人到中年,事情突然就变的多了起来。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年纪越来越大了,我
  • 【书人书事】借着我的小茶在秋日里读完了毕亮的散文《饮茶看花就是生活》,很多时候沉浸在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有茶,有味,有花,有吃,有故乡,有时在昭苏草原,有时
  • 做了两个微商品牌又创过业的人,感同身受地觉得:创业者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有责任感的人。 他们冒着可能会失败的风险,承受着不被理解和认可的压力,投入真金白银,寻找商
  • “架上轻舟,你要去哪里?” “我要去流浪探险,前方才是我的目的地。” 我可是勇敢的冒险家啊, 把关于你的记忆挂在船头, 急切地与每一条害羞的鱼告别, 与每一个
  • 挽回也是一样,不是说你做了挽回这个动作,挽回这件事就算是完成了。你把你挽回时需要做的事情一件一件罗列出来,并严格按照你的小计划去执行,最终才有挽回成功的可能。目
  • #河海大学考研[超话]#出河海大学行政管理初试&复试资料 90天面临专业换书目,大家继续努力! ①617黎民《公共管理学(第三版)》 ②617蔡立辉、王乐夫《
  • #soozy#【iOS 15 Apple Music 空间音频已支持动态头部追踪】 如 WWDC 时暗示的一样,在新上线的 iOS 15 和 iPadOS 1
  • (*^〔^*〕( /。 )[神马] 重生成为一个又肥又懒的已婚妇女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凉拌呗! 杨梦阑看着一身白花花的肥肉,家徒四壁的家,直抓狂。 她欲哭无泪
  • 2w瓶的诺丽14分钟结束 如果不是深得人心,怎么可能连续12次上架都会被秒空 国人对诺丽果的认知每年以20%的速度在提升,如果你还不知道真的要被out了[
  • 【洛南公安掀起新一轮“团圆”行动宣传风暴】#我为群众办实事# 在传统节日(中秋节)期间,商洛市洛南县公安局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行动为抓手,组织机关、基层单位
  • 年过60的宋丹丹最近大概有点烦,上一次综艺真人秀,却因耿直的性格,被不少网友贴上“倚老卖老”的标签。不过大家也大可不必拿着放大镜去深究人家说的每一句话,因为综艺
  • 潘主任总是说我,你何必纠结复发了活多少天之类!好好活着每一天不好吗?这么重的病 ,现在这样意思是已经很不错了。之前总是理解不透彻,心境down。活着就是活着,何
  • Life is like a piano. The white keys represent happiness and the black shows sad
  • #小猫饲养日记[超话]#金道英资源皇族 #金道英跳水冠军##金道英划水# 我们金道英是恶心的兔叽是粪球是垃圾是营业担当营业技巧也就像一小勺香草冰淇淋pretty
  • 写给很累的你:停止精神内耗,做有用的事 内向的人,精神内耗更严重。 其实,内向与否,与精神内耗并没有太大关系。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知,不过是因为内向人群中
  • 现在上国际私法课 老师很温柔很有气质也很优秀 希望自己也可以变成这样(只占其中一个都行) 昨晚看到小田的消息 破防了 原来真的有人会想你啊 真的很喜欢自己的朋友
  • 【中关村天合科技信息云网平台石家庄落地】#石家庄身边事# 14日,中关村天合科技信息云网平台在石家庄落地,不仅为全市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路径,还为科技企业利用
  • 商洛市政府研究中心来国家税务总局商洛市税务局开展“从税收看经济发展”专题调研 9月9日下午,为了深入研判全市经济发展现状,研究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市政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