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翔】
赏祥云瑞鹤,待春暖花开
【呈翔】
一厂高黑料●480cc
作者:秦国萍 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制壶世家,一厂老艺人)

此壶属于老师创新制作,壶身圆柱形,上俭下丰,线条流畅不失柔美,能看见浅浅腰线,尽显丰盈柔美。壶底如同一个圆盘,托住整身,苍劲挺拔之势。壶钮十分别致,是条鲤鱼跃

起,有预祝事业、地位翻腾而上,一飞冲天之意。龙嘴粗壮,出水迅猛,如同壶钮蓄势待发,壶把圆润,圈把大拿捏舒适。是收藏、赠送的佳品!#今日头条##自媒体##上海头条##EDG[超话]#

【矮梨】容量约200cc!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吴暗华老师作品,料取极品大红袍,梨型壶身轻盈可手,珠形的壶钮,挺立在鼓盖之上,娇小可爱。弯流挺出,与壶身形成优美的夹角,大耳形壶柄同样外延,更显飘逸;流、把、口切线平衡,做工严谨壶腹微鼓,壶底收敛。整体圆润饱满,端庄雅致,以简练的线条,构成淳朴凝重的形体,深厚且具神韵,大气而又不失雅态。(微2379749147,欢迎添加交流紫砂文化) https://t.cn/R2Wxpm9

#方志动态# 南京记忆 | 民国南京名医公馆巡礼

王重阳

南京作为民国首都,各界精英汇聚,医疗界亦然。这些大牌医生们走南闯北,开创学科,也曾为很多重要历史人物开方诊病,在南京留下难以磨灭的历史印迹。时至今日,不少名医在南京的旧居公馆尚且保存完好,无声地矗立在被梧桐浓荫掩映的大街小巷之中,尤其是颐和路一带。走进这些民国建筑或可领略南京城市名片中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李士伟公馆

李士伟公馆位于鼓楼区武夷路4号,紧邻宁海路和北京西路,由著名建筑师杨廷宝设计,始建于1935年。主楼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楼高二层,是典型的传统江南古典风格建筑,为颐和路民国公馆区域内所罕见(另外两座中式建筑为宁海路5号马歇尔公馆和老菜市荷兰大使馆),黑灰色小筒瓦铺顶,悬山顶檐口带垂花门罩,外墙青砖勾缝,布局合理,采光充沛,院内竹林扶疏,浓荫如盖,清幽宜人。另有西式平房两幢,厕所、厨房各1幢,计有房5幢18间,用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15.7平方米。

武夷路4号系李士伟在南京中央医院任妇产科主任时购建的花园式住宅兼对外营业的诊所,一楼东侧有对外诊室两间。南京解放前一度租给英国文化委员会使用,时至1950年3月,期满后由李士伟的大妹委托邓慎康代为照管。1950年3月,邓氏迁居入住其间。1951年3月10日,该建筑出租给白敬宇药房使用。现为江苏省直机关用房。2006年6月,被公布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9月被列为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

李士伟(1895~1981),字子仪,河南三门峡卢氏城郊乡东湾村人,妇产科专家。著有《中国初生婴儿体重及量度》《中国孕妇骨盆之量度》《产科creatinaria之研究》等,翻译马士敦著的《妇产科讲演集》《妊娠子宫出血》。其妇产科医学之研究贡献实多。

李振翩、汤汉志伉俪公馆

李振翩、汤汉志公馆建于1937年前,占地面积874.26平方米,现存砖木结构西式楼房、平房各1幢,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主楼坐北朝南,假3层,青砖外墙,青瓦人字顶,东西各两个壁炉,木制门窗。北立面有联廊与平房连接,东侧有青砖拱形门。2014年6月,被公布为南京市鼓楼区不可移动文物。

  李振翩(1898~1984),湖南娄底人,曾接生过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第一个儿子毛岸英。1929年,汤汉志与李振翩结为伉俪,同年随李振翩到美国,在纽约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从事病毒研究。新中国成立后曾多次回国,并将一大批先进医疗设备和医学书籍,赠送给国内几家主要医学院校,为中美友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黄子濂公馆

黄子濂公馆位于北京西路27号,为中央大学口腔学院院长黄子濂于1937年前置地所建,占地1200平方米,有西式洋楼1幢,平房数间,砖木结构,建筑面积406.46平方米。1947年5月埃及驻华大使馆租用,租期3年,合同期满,市房管局对该房实行代管。现存主楼1幢,平房2 幢,主楼依坡而建,坐北朝南, 假3层,米黄色外墙,青瓦人字顶。1楼东南侧为半圆形平房连接主楼,上为半圆形露台,2楼东侧、南侧、3楼东侧均为露台,1楼四周均设大门,西侧2间平房也与主楼相连。院内原有防空洞1座,因塌陷而改为走道。目前为部队用房。2012年3月被公布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1月列为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

黄子濂(1897~1979),生于美国加州旧金山,是中国第一位教授美式牙科技术的医学教授,曾担任民国国立中央大学口腔学院院长。

徐梓楠公馆

徐梓楠公馆位于宁海路22号徐梓楠公馆,建于1936年,占地约700平方米,建有砖木结构西式楼房、平房各1幢,建筑面积378平方米。现存主楼、平房各1幢,主楼坐北朝南,高3层,青砖外墙,青瓦人字顶,大坡顶,带壁炉,木制门窗,南侧底楼两根圆柱支撑门厅,主楼北侧2楼上为露台,西南侧平房1幢,水泥外墙,青瓦人字顶。2014年6月,被公布为南京市鼓楼区不可移动文物。

徐梓楠(1893~?),浙江建德人。长期在军中任军医监等职,著有《处理残废机障荣誉军人之我见》《为服务于知识青年师军医进一言》《兵站第一线战时伤运问题》《四年来服务兵站卫生勤务的检讨与改进之商榷》等。

沈克非公馆

沈克非公馆位于赤壁路16号,建于1935年,占地面积924平方米,有砖木结构西式楼房、附属小楼各1幢,平房2幢,建筑面积406.6平方米,其中主楼建筑面积为297.1平方米。该建筑现存主楼及附属小楼,主楼坐北朝南,高2层,红砖外墙,红瓦四坡顶,带老虎窗,木制门窗。东北侧附属小楼为红砖外墙,红瓦四坡顶。2014年6月,被公布为南京市鼓楼区不可移动文物。

该房产后由沈妻陈翠贞(1924 年毕业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也是著名的儿科学先驱),委托南京师范大学李美筠教授全权处理。故目前该房屋使用单位是南京师范大学。

沈克非(1898~1972),原名贤亚,浙江嵊县(今嵊州市)人。民国时期,历任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助理医师及住院总医师,安徽芜湖弋矶山医院外科主任,南京中央医院外科主任兼副院长、院长。1946年作为中国医学界首席代表赴纽约参加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筹建工作。1950年率领第二批志愿军医疗队奔赴前线,并任医疗队技术顾问团主任顾问。1959年任上海第一医学院副院长和中山医院院长兼大外科主任,著有我国第一部大型外科参考书《外科学》。

严季约公馆

严季约公馆位于西康路56号,建于1937年前,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原有砖木结构西式楼房、附属小楼各1幢,平房2幢。现存主楼1幢,坐北朝南,假3层带壁炉烟囱、老虎窗,西侧部分小2层,建筑面积234.6平方米;南、西侧平房2幢5间,与主楼均为青砖清水外墙,白水泥勾缝,青瓦人字顶。1946年12月,严季约将该处卖给国民政府中国农业银行作职工宿舍。现为江苏省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所有。2014年6月,被公布为南京市鼓楼区不可移动文物。

严智钟(1889~1974),字季约,直隶天津人,中国科学社生物科学组医药股成员,参与编纂我国第一部药物辞典《中华药典》,终生服务于创建和发展新式医学卫生事业。

黄孟虞旧居

黄孟虞旧居位于玄武区石婆婆庵8-3号和石婆婆庵10号,1926年置地,1936年建造。现存建筑为砖木结构,有青色砖墙3层楼1幢,红色砖墙3层楼1幢。此地原系黄孟虞私人开办的慕慈医院,南京解放后除一部分自住自用外,均捐赠给国家。2014年6月,被公布为南京市玄武区不可移动文物。

黄孟虞(1891~1980),生于江苏扬州,民国期间著名的妇产科女医生。1924年,黄孟虞在南京市长江路石板桥开办了一家妇产科诊所,后迁往碑亭巷石婆婆庵8号,取名私立慕慈医院。南京解放以后,慕慈医院并入南京市立产科医院(现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的前身之一),石婆婆庵8号院址划给新成立的江苏省中医院使用。后来黄孟虞一直工作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一线。

何英祥旧居

沿石婆婆庵路向东出发,到太平北路,北行 30 余米,紧靠太平北路两栋紧紧相连的两层英式小洋楼,就是笼子巷住宅A楼何英祥旧居。

这两栋小楼,是在南京市近现代建筑及风貌保护区专家委员会主任刘先觉的力荐下,才得以保留下来的,并于 2006年,被正式纳入1912街区。

北边的一栋英式小楼,门口一侧的墙上,有块长方形的标牌,上面清楚地记录了小楼的身世:“该建筑始建于1910年,系民国时期英式建筑,当时著名牙医何英祥曾在此居住。2003年12月被南京市文物局认定为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文物保护建筑。”2007 年随着该片区被开发成“南京1912商业街区”,这座建筑也由南京百纳餐饮管理公司重新整修,改作为一家经营海派菜餐馆,名“芳·满庭”。2009年4月笼子巷住宅 A 楼被公布为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2013年10月21日笼子巷住宅 A 楼被公布为南京市玄武区文物保护单位(现门牌太平北路64号)。

东墙另一块说明牌介绍:南京典型民国小洋房,建于1920年代,英式花园洋房,传统半木构建筑,为街区历史最悠久的单体建筑。1930 年代为国民政府高级官员公寓,蒋介石的御用牙医曾在此居住。

何英祥还有一处旧居位于玄武区碑亭巷110号,为何英祥1918年自建 ,与1912街区相邻。现存2层楼房1幢,砖混结构,带拱形柱廊,原来青砖外墙红砖嵌线,现为水泥抹面。2014年6月,被公布为南京市玄武区不可移动文物。

何英祥,牙科医生,1949 年前去澳门。何英祥在碑亭巷的牙科诊所当年确实小有名气,著名学者竺可桢曾多次于此就诊,其日记中有多次记录。

钟世藩、廖月琴夫妇旧居

从何英祥故居沿太平北路向正南方向出发,左拐进入长江路,向东直行 500 米左右进入汉府街,继续直行不到 200米,路南,就是汉府街35号钟岚里民国建筑群。

钟南山先生的父母,协和名医钟世藩、廖月琴夫妇曾经寓居于此。钟岚里现存18幢建筑,高 2~3层,建于1930年代,寓“钟山烟岚”之意,是民国时期典型的里弄式住宅,临街建筑有统一的小阳台,顶层设有阁楼,建筑朴实不失气势,近似欧洲早期联排式房屋,极具民国风情。

除了钟岚里,钟世藩夫妇还曾寓居桃源新村。其位置在梅园新村街道东南部,梅园新村北侧,南起雍园,北至竺桥。此处原为一片桃树林,后建设为国民政府公务员住宅区,目前桃源新村片区被公布为重要近现代建筑名录,占地约2.6公顷,包括平房小住宅、独栋楼房住宅、联排公寓多种类型,共有 26 幢民国建筑。

卓海宗旧居

钟岚里马路北侧,就是梅园新村。位于梅园新村片区东南角梅园新村1-4 号、9-12号住宅,房主为知名中医卓海宗,建于1930年代,两栋均为四联住宅,各占地面积340平方米,分1梯两户和1梯1户两种,清水砖墙,两坡屋顶,木质门窗,立面采用拱门、山花等民国时期常用装饰。2013年10月被公布为南京市玄武区文物保护单位。

卓海宗(1886~1948),又名慈沛,字乾润,号雨亭,浙江奉化松岙镇人。曾替蒋介石搭脉诊病,为当时的“总统府国医”,1946年任中国医药改进会理事长。

文章选自《南京史志》2021年第1期

审核:王达云
   窦予然
发布:梁 刚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危机感##蹉跎岁月##来不及解释了##14岁六年级写真##小时候不堪回首的照片# 小的时候爷爷跟我们经常都是无话不谈 在一起吃饭的时候 说的最多的 耳朵都
  • ☀️大早上去买菜,买着买着都觉得没啥好买的了 老太婆插队 真的是无语我想吃龙虾,说家里不还有虾尾嘛,那就来个虾尾拌面吧,同事给我的带的荞麦面 我给煮的挂面 吃的
  • 虽然比亚迪DM-i车型与理想ONE的产品定位并不相同,但这并不妨碍其他中国车企追赶的步伐,推出各自的混动系统。过去的5年,是外资品牌因为过渡路线而错失了及早布局
  • #恰似故人归##与君初相识恰似故人归收官战报#⚠️本人娱乐圈小萌新哈哈哈各位说件让大家酸的事吧,很早之前有幸和热巴互关,并且回复了我信息其次《恰恰》身边朋友都在
  • 北京也有确诊病例了…得小心点[抓狂]不能一直往外跑出去炫好吃的了[思考]虽然也没有跑很远吧,我其实就是把攒着想去的店都去一次哈哈哈我看还有新开的[兔子]我还是个
  • 5.一些“团粉”为啥要带入到社会关系当中[送花花]你要带入也没关系 因为我班主任 班长真的不介意我们班的卫生什么的问题 不说了[求饶]晚安好搞笑!在近日访谈里,
  • #1905电影网APP节目单# 4月13日,正在24小时直播,点此处随时观影: 今日推荐:朱一龙陈佩斯《胡杨的夏天》 王宝强黄渤刘昊然《大闹天竺》冯绍峰陈柏霖《
  • #果叔水果蜜话#等我跟更新一下新疆的拍摄旅程呢首先我发出来的这里是巴音布鲁克 库尔勒附近的罗布人村寨 位于尉梨县 进去途中有一条很好看的小路 芦苇也很好看如果
  • 今日热门精选好物合集‍♀️现在都能拍,姐妹们挑挑有没有喜欢~如果合集没有你想要的到自助搜券看看【37.9】海南树上熟金钻凤梨4.5-5斤【149】大希地 原肉整
  • 今晚的眼泪是我的宝子们的!你没有看着我的眼睛,但对我说:“其实我说想你时,内心没有一丝波澜。
  • ”就这样, 老三独自抚养了母亲3年,没有抱怨过什么,可谁想老四不仅不感谢,还在一旁说风凉话,说老三之所以愿意赡养母亲,就是因为她每月有1200元的养老钱,老三委
  • 2022的第一篇發文,依舊是與羅先森有關的碎碎念羅弘証,32歲生日快樂喜歡你的認真、溫柔、堅定還有真誠,我看著你一路走過了5年,未來會一直陪你走下去,希望你在這
  • 今天和爸妈一起去外婆外公那 回家路上我妈说好饿啊 然后我爸就说今天做个满分男人 兜去打了麦当劳 结果他们吃了一点 剩下的一盒鸡翅都是我吃的胖死人啦 不过回学校就
  • 四、微胖女神:钟丽缇、蒋欣1.钟丽缇在明星以“瘦”为美的时候,钟丽缇脱颖而出,从出道到现在,她一直都是丰腴美人,经常健身的她看起来健康又年轻。宁静的颜值太能打了
  • 如同我们,在许多的困难面前,一个人总是凸显着单薄,而无法作为,可#成都婚纱照#以前以为生活是选择题,总有个正确答案; 后来觉得生活是填空题,有点难度但努努力总归
  • 你给我买的那个牛油果玩具都没有带来给我,你真是个粗心的妈妈”ig:kobethesnowbear曾经有位禅师,他在定中所见龙的形相是这样子:头上有角,身上有鳞,
  • 但是到了之后有一点点小紧张 因为我送礼物的脑洞会有一些人不理解 比如“怎么会有人送个小草坪当礼物”或者“这样会不会有细菌什么的哈哈哈哈然后看到皱皱把小草坪摆好
  • 作者从中国人对世界的兴趣点与好奇心出发,以一个人内在需求的33种维度,用33个专题展现了20世纪世界史的相关内容,如人生、心智、天下、食货、逸闻、教言、文苑等,
  • (via.河南日报)直播唱戏每天10万人围观,河南这个县剧团火了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周斌溯其源早于元杂剧的“目连戏”;传自唐宋宫廷曲牌音乐的“大弦戏”“柳子戏”
  • 就一论文,我觉得明明很简单的一件事情,为了这个论文,我做了一年的试验了,为什么到写的时候,我还是这么的….无从下笔呢……愿四月:论文顺利愿五月:开个学吧,我想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