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院回来了,今天一上午真的是跟过山车一样的,先说昨天吧。

昨天早上6点就起来了,洗漱之后就直接打车冲向了市区的三甲妇幼保健院,早上做了2次的彩超排畸,第1次失败了第2次终于成功了,总体来说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至少23周这次的排畸产检除了肾窦分离外,指标都挺好的也没有那些我做到过的功课什么心脏有问题脑袋有问题之类的,目前都还不错,嗯,做完排畸的时候我还以为挺好的不是吗,就回去找产科主任看报告了。然后大家就看到了我昨天的那条微博了,我产科主任医生叫我去产前门诊去找另外个主任确认问题了。

因为我是临时现场挂号的,排到我的时候这个主任快下班了[裂开]所以看了几分钟我的报告之后,跟我讲了5分钟我目前的风险,肾窦分离只要持续的动态彩超观察可以知道后期是否吸收,没有吸收再考虑肾积水之类的一些问题就是了,这些生了之后都是能解决的。

然后就是跟我讲了下我之前NT 2.3的话,是有5%的概率染色体有风险的,让我自己考虑下要不要羊水穿刺,她这边是不做强制的,我的风险不算高,但是她要尽到告知义务。

然后就到点了她下班了我也就去月子中心试吃了月子餐然后就回去了。

-------
【注】羊水检查多在妊娠16~20周期间进行,通过羊膜穿刺术,采取羊水进行检查。 检查项目包括细胞培养、性染色体鉴定、染色体核型分析、羊水甲胎蛋白测定、羊水生化检查等,以确定胎儿成熟程度和健康状况,诊断胎儿是否正常或患有某些遗传病。 孕妇年龄的增加,生育染色体异常患儿的相对危险性亦增加。
-------

这样的结果就是我和我老公一晚上都没有睡好,一直在考虑是否做羊水穿刺,晚上的时候还跟双方父母说了一下医生说的这个事,他们其实都很担心穿刺的风险,但也同样担心这NT所示的5%的风险,最后还是同意我们去做了。

所以在昨晚半夜2点多的时候,我们夫妻俩终于放下大石头,都睡着了,就等着第二天早上6点的闹钟把我们闹醒,好在主任上班之前我们到达医院。

时间过得很快,一闭一睁,闹钟还没醒我们俩都爬了起来,洗漱了一下,他简单吃了早餐,我简单收拾了下,就出发了。

7点54分的时候,我们到达了市区的妇幼医院,挂好号就坐在位置上乖乖等着叫号了。过了20分钟,终于叫到我了。
“7号,何*莎,请到产前门诊1号诊室候诊。”

我拿着昨天的报告和医院的就诊卡,就进诊室安安静静的坐着了。
结果我刚进去坐下来没多久,主任旁边的助手就开口说话:“你不是昨天肾窦分离4mm的那个吗?怎么又来了,发生了什么事?”
“呃,医生你们昨天和我说我NT 2.3有5%的风险,我和我老公考虑了下有打算做羊水穿刺,想过来问下细节。”
“但是羊水穿刺报告就算出来了也不代表你孩子后续生长不会有问题啊你知道吗,羊穿的结果不代表你胎儿后续绝对健康的。”
“你不要和她说了,待会我来跟肾窦分离的讲。”主任看了我一眼,然后助手就没有多说了我也没敢多问了。

过了大约5分钟左右,主任把刚刚这些要做羊穿的孕妇们都给讲完之后,示意让我过去。
“我昨天没有跟你说太细,我现在跟你好好说一下,旁边的孕妇请稍等一下,她的号比你们早,等我讲完。”其他的孕妇就这样默默看着我瑟瑟发抖走到她身边。

“我再跟你说一次,你的NT 2.3只是一个临界值不代表绝对有问题,你也只是至多有5%的风险而已,你还要考虑到你无创DNA的低风险通过,以及昨天的你胎儿的排畸所显示的器官这些,都是没有大问题的。也就是说你的风险概率实际上至多5%x10%也就是0.5%的可能,昨天你也没有问太细我也没有说太细,你昨天是不是一夜没睡好?”

我尴尬的扶了下额头然后看着主任说:“是的,昨天我和我老公都是两三点睡着的,一直在查资料,看有些人羊穿做了也无法避免歌舞伎综合征等等的疾病。我很害怕我这个概率会踩到这些基因病。”

主任一下子就有点急了马上就说我:“我如果没有跟你说到这些的话,你不要自己去查这些资料自己去吓自己,这些是万以上的概率才有的疾病,而且这些是基因疾病,我那么多的同行目前也就上海的接触到了,我们漳州这里并没有出现过。你和你老公家里没有什么遗传疾病吧?(我点点头)你自己本身也没有什么基因突变的疾病吧?(我又点点头)那你这个概率就非常低了啊,如果你非要做,我这边可以安排给你做,但是我这边也要说清楚,如果说你后续的检查检测发现还是有一些基因(可能会有变异的情况)问题需要再做羊穿的话,你是要面临二次羊穿的风险的,那个时候已经不是羊水穿刺的黄金期了,你要考虑清楚。你目前遇到的概率非常低,我昨天只是尽到告知义务也跟你说了是低风险了,你也查太多了。这样自己吓自己压力太大后续也会有风险影响到胎儿的啊,你有什么问题你要多问问医生的啊。”

然后我就愣住了,主任又补充了一句:“你再去跟你老公讨论下,待会你有问题就再问我就好了,我等你。”

我老公坐在诊室门外的椅子上,看我走了出来问我医生怎么说,我就把刚刚医生说的这些给他重复了一遍,他沉默了会,我也沉默了会,然后我说我们先离开诊室吧,去窗台透透气我也吃点东西,他就拿着我的包一起走了出去。

我俩就这样在窗口吹了一个多小时的风冷静了一下,最后两个人整理了一堆的问题,决定做最后的一次咨询,这次咨询完了,心里就有数有没有必要做羊水穿刺了,也就是图上的这些和一些画面外我没截图进去的问题。

就这样我又进到了主任的诊室内默默的坐在了角落里,主任也看到我了没说什么,先忙比我更麻烦更严重的孕妇,也就是把这些要做羊水穿刺的孕妇一个个讲完问题注意事项之类的等等的。
“来,你过来,决定好了吗?”主任对我招了招手让我坐过来。
“医生,是这样,我老公刚刚整理了一些问题需要我问你,这些问完了,我们就能决定是否做羊水穿刺了。”我把手机递过去给医生,医生看了一眼。
“你老公比你这样瞎查靠谱多了,问的问题都是很好的问题。”主任把我们这些问题都给看了一眼说道。

然后主任就一些问题做了解答(我能想得起来的回答我就打出来,想不起来的我也就不说了,可能也有一些小错误):
--“xxy染色体异常或者缺失这个我们无创DNA是查不出来的,那个是叫作无创Plus,我们最近几周都没有做过。但是你目前的排畸指征并没有指向这个不过也看不出来。(我这边说下这个回答其实有点模棱两可,但是牵扯到性别了,我也能理解)”
--“做了羊水穿刺不代表你后续的发育是没有问题的,这个并不是绝对的,目前来说你老公查到的这个是对的,后续没有生长受限或者生长异常的话,你是不需要太担心的,尤其你的排畸检查里,你的这些器官都是发育正常的,仅仅只是肾窦分离而已。”
--“你老公查到的这个夫妻溯源的确是只能羊穿之后做,你们现在做也没有意义,一定是羊穿胎儿有问题之后我们要确认问题才会叫你们做的。”
--“你老公所查到双侧脉络丛囊肿在你的排畸报告里并没有写,这就说明没有,你们不要做过度的功课,如果有问题我们会给你做更详细的解答而不是看网上这些,虽然会让你有心理准备但是不是每个新手爸妈都能够坦然面对的。”
--“我们羊水穿刺也好无创也好,都是查致残智残致畸的这些染色体的,有一些染色体的缺失或者重复并不影响,你看我都做主任了吧,你觉得我没有问题吗?我身上也是有基因缺陷的,只是不影响我生活工作而已。而那些有影响的,除非其他染色体会影响到智力啥的这些我们排畸看不到的问题之外或者羊穿看不到之外,一般来说无创DNA低风险通过了就不会再建议做羊水穿刺了,我昨天也只是告知你风险,如果你非要做羊水穿刺我也一样会再告诉你其他的风险,并不代表你做了羊水穿刺孩子就100%好,你明白吗?(我点点头)”
--“还有你老公说的这个后期心脏之类的器官出问题做羊水穿刺会不会来不及,这个主要看周数,所以我后续会要求你做动态观察,就是花钱多查彩超看孩子的发育情况,有问题及时干预,虽然后续不是羊水穿刺的黄金时期了,但也能确认一些问题(也就是后续如果不幸引产的话,是可以查我我老公和胎儿三方的基因确认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在下次受孕的时候可以注意)。目前来说,你这个是非常的低风险,任何一个产妇我们都不会说100%没风险的,概率我刚刚也跟你说过了,再跟你说一次,你的排畸彩超并没有显示胎儿器官脊椎这些有大问题,胎儿顶多就是肾窦分离,只要动态观察一直注意就心里有数了,好吗?”
……………………(还有一些问题我实在不记得她说的了,我们今天问太多了)

“目前你老公提的这些问题回答完,你们还决定做羊水穿刺吗?”医生把手机还给我的时候问了问我。
“如果说有概率会二次羊水穿刺检查的话,那我还不如持续动态观察,多来医院看看就好了,其实听医生你说的我现在真没必要做羊穿了,对吧,不是没意义,而是未来还有十几周还有概率,所以该查什么查什么听你们医生的就好。”我把医生总结的话给重复了一遍。
“对,如果你回去之后还是想做,你就再来就可以了,别太担心了,胎儿不会那么容易出问题的,万概率的。”医生把我的病例也还给了我,然后笑笑和我说。
“嗯……那医生两三周后再见。”
“拜拜。来,下一位孕妇,你是什么问题……”医生跟我说了声拜拜就开始跟下一位孕妇说话了,我也就走出门了。

我老公这一次依旧站在门外,等着我给他复述医生说的那些话,以及等我最后的是否羊穿的决定。
听完我说的这些之后,他问我:“那你还想羊穿吗?”
我摇了摇头:“算了,两次的风险我也不愿意冒,医生也给我吃了定心丸,让我多来医院动态观察胎儿的生长情况。一个是钱,做羊穿要我一时间掏五千块有点负担,还有个是就算动态观察多次总费用就算超过五千也比一下子掏出的好,我们还能去赚。”
我老公说:“你决定就好,既然确定不做了,咱们就好好面对之后的每次检查吧。”
我:“嗯,走吧,回家睡觉吧,连续三天早起真的好累啊……”
我老公喃喃道:“是真的好累,打车吧……”

以上,就是这2天在医院的记录了,vlog我其实也拍了点,但是素材并不多,因为三甲非常的严格,不允许录音录像,所以很多的细节都是靠我的记忆,可能也会有偏差吧,但管他呢。

不多说咯,该去工作了,生产之前能工作的时间并不多了,可以抓紧时间做一些但是不会再让我自己累了,闲下来又很无聊还会胡思乱想乱花钱,我不喜欢这样的自己~哈哈,所以说我真的是闲不住。

反正希望我肚子的宝宝一切都好吧,顺顺利利在里面长大,再顺顺利利生产就OK了~

人大教授发声:农村没有李子柒,却是无数孤单老人的家园。
注:以下皆来自教授刘守英文章。

我已经有好几年没回(湖北洪湖市的老家)去了。一般家里有事我肯定回去,没事很少回。因为,回去会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老家的很多事,包括市里的一些难处、镇上的难处、村里的难处、周边老乡的难处,他们自己找不到解法,指望我去解决,实际上很多我也解决不了。

我这次回去,一个很直观的感觉是,农民的整个状态,主要是物质状况,比想象的好。

我八十年代初离开我们村的时候,挺悲观的,农民的辛劳程度太高,面朝黄土背朝天。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就是这个状况。那个时候,农民的问题,一是辛苦,二是收入来源少,穷。

现在,第一,老百姓平均寿命变长了。我这次回去看到,老人活到七八十岁很正常。八九十年代,一个村,人能够活到70岁以上,都很稀罕了。老年人的面容也比原来要好,脸上有光,不像原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那种劳累对生命的打击、受压。能看出来,劳累程度降低了。

第二,农民的收入跟原来有很大变化。原来没有现金收入来源、没有活钱,极端的贫困;现在收入还是过得去、不是太大的问题。只要家里有人在外面做工,稍微勤快一点,怎么都能挣到一些收入。

养老是很大的一件事,但对老人,现在也不是钱的事——他的儿子、儿媳妇或者姑娘出去打工,一年怎么都得给他留一点钱;他自己的养老金(一个月几百块)基本不会给子女,都在自己的账户上,一年去取几次(我问过他们)。老人手上有自己可以拽着的钱,他在家就不会那么受歧视。

第三,农民的住房改善明显。这些年,农民出去打工(包括有一些在乡村干活的),他整个资本积累、经济改善的状况基本都体现在他的房子上。八十年代,农村住房很差,你进到一个村,是破败的;现在,一个村一整条路两边都是农民盖的房子。

第四,农村的公共设施比原来明显进步。从县城到我们村,路挺畅通的,而且两边的景观也挺漂亮,显示出乡村摆脱贫困以后的景象。我离开村里的时候,都是土路;现在,大的路都畅通了。村内的路,取决于这个地方的慈善状况——有出去做公务员的,找一些钱,有一些小老板挣钱后捐一些。

第五,乡村的分化很严重。村里大部分农户的状况,无非是好一点差一点——有的可能出去干的不错、已经能做企业;出去打工中比较勤快的,尽管比第一类差一点,也还不错。但确实有极少部分农户,状况很不好,有的是因为生病、家庭遇到不测,还有一些是家庭能力问题。

这是我从外表上看到的乡村变化的状况。

所有这些变化,实际上都是农民出村带来的。他的收入来源是出村带来的,住房是出村挣的收入带来的。收入改善导致的农民精神状态变化,也是因为出村带来的。

 

当然,农民的这些变化,也配合有一定的公共服务——路、用水、养老。

 

总之,农民出村带来的变化是本质性的,而政府公共政策、公共品的提供,总体来讲是到位的,对于改变过去乡村没着没落的状况,还是有贡献。

 
农民出村是一件大事。如果没有农民的出村,乡村的状况跟我八十年代走的时候,应该是差不多的。

我们看到了乡村的进步——最大的进步就是收入增加了、钱的来路增加了。那么,问题在哪儿?令人担忧的地方在哪儿?

对现在的乡村来讲,令人担忧的是下面几个问题。

01

第一个问题:“人”

乡村的老人是“人”的最大的问题。最代表中国农业和农民的是40、50和60后,这拨人是真正搞农业的,爱土地,乡土情结很重,而且也不会离开村庄——他们也有出去的,但回来了,有在外面干的,也会回来。他们是以乡村为归依的,以土地作为主要生活来源,以农业作为主要职业。这批人现在的问题是绝望。这种绝望,不是因为他没钱,而是整个社会大变革带来的。传统的中国乡村,是一家一户、一代一代在一起;现在,老人身边常年没人。

以前,家里年轻一辈出去打工,孩子还留在农村,最起码老人还给孙子、孙女做饭,他还有存在感;现在这拨出去打工的年轻父母,小孩小的时候就带在身边,到小孩上初中时,有一个人回来陪读,初中在镇上、高中在县城。这样基本把老人跟传统的血缘关系、情感联系切断了。这些切断以后,老人不是穷,而是极其孤单。

我问过我们村的老人,他们到这个年纪,也没有什么农活。这些人一辈子干农活,当农活停掉以后,依托就没了。他的存在感、价值就没了,他就非常绝望。比如我们村,老人要么是打麻将,要么就是聚在一起,到村部听碟子。

中国几千年来追求的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现在一下子没人了,传统的代际情感纽带断了。所以,他们主要是精神的、心灵的孤单。

我们村十几个老人,我问他们,平常讨论最多的问题是什么。他们说,讨论最多的是怎么死。生病的,一是没人管、没人照顾,二是大笔开销,他怕给后人留麻烦,也没有那么大开销的能力。他们觉得自己没用了,对儿女也没什么用了。一些老人,当他身体状况不好的时候,还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至于心理的疾病,就更没人知道了。

40、50、60后这些人,基本以乡村为归依。未来,他们的养老会成为非常大的问题。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年轻人一年就回来几天,怎么可能养儿防老?

接着是70、80后。假设他们也跟之前的人一样,归宿也还是回到乡村,但他们没怎么从事过农业,至少参与不多,这些人未来回到村里,他不从事农业,他做什么?

很有可能,这些人回来以后,就在镇上或县城买个房子,买个门面,开个小卖店——回乡,但不落村,也不落业。为什么这几年县城的房地产那么活跃,是跟这个相关。这样的话,70、80后,会跟乡村、乡土更加疏离或断根,甚至处于一种阻断的状态——阻断的状态就麻烦了。

还有一类人:小孩。上一代人出去打工,孩子丢在家里,老人看着。但这一代人出去打工,是把孩子带在身边,但他不可能有精力管孩子。所以,农二代的孩子,在城市事故率极高。

再就是孩子的心灵。原来是留守的孤独,但现在他从小在城市看到、接触的是城市对他们的不平等,从而带来心理问题——越是农村的孩子,越在意穿着、收入、是否被人家欺负。

所以,看上去是把孩子带在身边,实际上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小孩上初中,家长最起码得有一个人回来陪读。现在很多农二代,实际是被孩子的教育拖回来的。这实际上阻断了这个家庭进入城市的进程,教育本身阻断了他们城市化的进程。

02

第二个问题:“业”、产业

整个乡村,年轻人只会出,不会进。大量的人走了以后,整个乡村就没有什么人了,“业”就起不来。人都走空了,谁来做“业”?乡村振兴,怎么振兴?

现在整个农村,你看到的是产业的凋敝。原来农民都在农村,当他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在农村,他会在乡村找很多办法:怎么样把农业搞得更精细一些、产量更高一点、卖的钱更多一点;多养几头猪、多养几头牛,增加一点副业收入;再不行,去做点买卖,把这个地方的东西倒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卖,我帮你做点事,你帮我做点事……农村是靠这些。但这些东西的寄托,是人在乡村。现在,大家的收入主要是在城市挣来的,已经不指望在农村搞收入。

在农村,找不到“业”的发展出路,这是非常要命的一件事。“业”就变的越来越单一。家里年轻人出去了,土地就交给年老的人——农民还是不轻易把地荒废掉;隔壁的几家人再走,走到家里老人都没了,这些地就交给邻居、亲戚来种……基本整个农村的“业”,就只是一个以土地为生的农业了。

这是当前农业的第一个问题:乡村的经济活动更加单一化。

这个“业”的问题在哪儿?当少数人从事的农业扩大规模以后,尽管有机械辅助,但这些人的劳累程度非常之高——这是我原来没有想到的。规模扩大以后,规模效益没有出来。比如,规模可能扩大到50亩,但这个农民为了使他经营的土地一年能够多留一些收入,他尽量少雇工、少用机械。这个“业”实际上成了留在农村的这些农民的内卷。他更密集地使用自己的劳动,更辛勤地去从事耕作、从事农业经营活动,以使一年下来留在自己口袋里的现金收入多一点。

最后就变成,土地是规模了,农业是机械化了,但留下来的这些农村人因为农业收入低,他付出的辛劳程度更多。二三十亩地,一年收入也就几万块钱,如果全部雇工、机械化,就剩不下来什么钱,所以他就把很多环节自己去辛苦。

现在有些人说,扩大规模,一家经营扩大到200亩,就可以增加多少收入。但是扩到200亩,农业要素组合的匹配度要求更高,产前、产中、产后,机械化的耕种,各个环节成本的节约,需要更好的要素匹配来实现,一般农民做不到。做不到的话,规模越大,成本越高,农民为了节约成本,就更辛劳,也不可能做更大的经营规模。

所以,农业的第二个问题是:这个产业本身在不断内卷,变成少部分人靠更辛劳的经济活动留下更多现金收入,而不是想象的更加现代化、机械化、规模化。很多时候,不到农村,就容易想当然。

农业的第三个问题是:期望乡村的产业更加多样化——比如三产融合、乡村旅游等,来支撑乡村更活、更复杂的业态,但问题是,需求在哪儿?

不是所有的村庄都能通过城乡互动来实现产业多样化。我们不能把极少数村庄由城乡互动带来的变化,想当然地拓展为大多数农区都能实现这样的。

大多数传统农区乡村产业的多样化,是农工互补、农副互补,是农民靠着农业做点生计,靠一些副业、手工活动,来增加收入,跟现在很多人讲的城乡互动带来的乡村产业的多样化、产业融合,完全是两个概念。大多数村庄是实现不了城乡互动的产业多样化的。

03

第三个问题:住

住房基本反映了农民经济状况的变化,我们确实看到了农民住房状况的改善——进到乡村以后,农民相互之间比来比去,张家盖了两层楼,李家一定要想办法盖得比他高一点。

住房条件的改善,是改革以来乡村面貌最大的改变。包产到户的时候,农民有钱就盖房子,后来农民出去打工,有钱了,回来还是盖房子。这是农民基本的行为模式。它的好处是,带来整个乡村面貌的改变。问题是,乡村盖的这些房子,利用率极低。

我这次回去,是晚上十点多进的村,整个100多户的村,差不多就只有五六户亮着灯。老人不在的,年轻人出去了,这家就锁着门,常年是黑的。

这意味着,整个城市化以来,农民积累的大量资本,不是用于进一步扩大城市的资本形成,而是积累在他未来落叶归根的这些村落——回到乡村盖房、装修,不断添加房子里的东西,目的是备着他以后回来。但这些资本的利用率非常之低,几近闲置。

04

第四个问题:占地

现在农民盖房子,已经不在原来村落里盖,都盖在公路边。农民的住房从传统村落到路边,实际上是一场重大的村落改变。传统村落,是依水、依地而形成的,是为了农业经济活动的方便。现在农民为什么整体往公路边盖?这是一个人口迁移社会的表现:交通出行方便。从原来农耕社会村落的布局、空间形态,转变为迁移社会的形态。

现在,我们把去农村看到的景象整个构图起来,你看到的乡村是:第一,人——老人的绝望,农二代的归属不定,留守儿童心灵创伤;第二,农村经济活动越来越单一、农业越来越内卷;第三,农民的住房明显改善,但占了大量农民在城市积累的资本,没有进一步在城市形成更大的资本积累,而变成在乡村闲置的要素;第四,大量耕地的占用——住房的占用。

这样看来,乡村振兴,任重道远!

【人大教授刘守英:农村没有李子柒,有的是无数孤单老人的家园!】
(转自公众号思想潮 |作者:刘守英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我已经有好几年没回(“注:湖北洪湖市的老家)去了。一般家里有事我肯定回去,没事很少回。因为,回去会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老家的很多事,包括市里的一些难处、镇上的难处、村里的难处、周边老乡的难处,他们自己找不到解法,指望我去解决,实际上很多我也解决不了。县以下的很多问题,乡村本身解决不了。

我这次回去,一个很直观的感觉是,农民的整个状态,主要是物质状况,比想象的好。
 
我八十年代初离开我们村的时候,挺悲观的,农民的辛劳程度太高,面朝黄土背朝天。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就是这个状况。那个时候,农民的问题,一是辛苦,二是收入来源少,穷。

现在,第一,老百姓平均寿命变长了。我这次回去看到,老人活到七八十岁很正常。八九十年代,一个村,人能够活到70岁以上,都很稀罕了。老年人的面容也比原来要好,脸上有光,不像原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那种劳累对生命的打击、受压。能看出来,劳累程度降低了。
 
第二,农民的收入跟原来有很大变化。原来没有现金收入来源、没有活钱,极端的贫困;现在收入还是过得去、不是太大的问题。只要家里有人在外面做工,稍微勤快一点,怎么都能挣到一些收入。
 
养老是很大的一件事,但对老人,现在也不是钱的事——他的儿子、儿媳妇或者姑娘出去打工,一年怎么都得给他留一点钱;他自己的养老金(一个月几百块)基本不会给子女,都在自己的账户上,一年去取几次(我问过他们)。老人手上有自己可以拽着的钱,他在家就不会那么受歧视。
 
第三,农民的住房改善明显。这些年,农民出去打工(包括有一些在乡村干活的),他整个资本积累、经济改善的状况基本都体现在他的房子上。八十年代,农村住房很差,你进到一个村,是破败的;现在,一个村一整条路两边都是农民盖的房子。
 
第四,农村的公共设施比原来明显进步。从县城到我们村,路挺畅通的,而且两边的景观也挺漂亮,显示出乡村摆脱贫困以后的景象。我离开村里的时候,都是土路;现在,大的路都畅通了。村内的路,取决于这个地方的慈善状况——有出去做公务员的,找一些钱,有一些小老板挣钱后捐一些。
 
第五,乡村的分化很严重。村里大部分农户的状况,无非是好一点差一点——有的可能出去干的不错、已经能做企业;出去打工中比较勤快的,尽管比第一类差一点,也还不错。但确实有极少部分农户,状况很不好,有的是因为生病、家庭遇到不测,还有一些是家庭能力问题。
 
这是我从外表上看到的乡村变化的状况。
 
所有这些变化,实际上都是农民出村带来的。他的收入来源是出村带来的,住房是出村挣的收入带来的。收入改善导致的农民精神状态变化,也是因为出村带来的。
 
当然,农民的这些变化,也配合有一定的公共服务——路、用水、养老。
 
总之,农民出村带来的变化是本质性的,而政府公共政策、公共品的提供,总体来讲是到位的,对于改变过去乡村没着没落的状况,还是有贡献。
 
农民出村是一件大事。如果没有农民的出村,乡村的状况跟我八十年代走的时候,应该是差不多的。

我们看到了乡村的进步——最大的进步就是收入增加了、钱的来路增加了。那么,问题在哪儿?令人担忧的地方在哪儿?

对现在的乡村来讲,令人担忧的是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人”。

乡村的老人是“人”的最大的问题。最代表中国农业和农民的是40、50和60后,这拨人是真正搞农业的,爱土地,乡土情结很重,而且也不会离开村庄——他们也有出去的,但回来了,有在外面干的,也会回来。他们是以乡村为归依的,以土地作为主要生活来源,以农业作为主要职业。这批人现在的问题是绝望。这种绝望,不是因为他没钱,而是整个社会大变革带来的。传统的中国乡村,是一家一户、一代一代在一起;现在,老人身边常年没人。

以前,家里年轻一辈出去打工,孩子还留在农村,最起码老人还给孙子、孙女做饭,他还有存在感;现在这拨出去打工的年轻父母,小孩小的时候就带在身边,到小孩上初中时,有一个人回来陪读,初中在镇上、高中在县城。这样基本把老人跟传统的血缘关系、情感联系切断了。这些切断以后,老人不是穷,而是极其孤单。

我问过我们村的老人,他们到这个年纪,也没有什么农活。这些人一辈子干农活,当农活停掉以后,依托就没了。他的存在感、价值就没了,他就非常绝望。比如我们村,老人要么是打麻将,要么就是聚在一起,到村部听碟子。

中国几千年来追求的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现在一下子没人了,传统的代际情感纽带断了。所以,他们主要是精神的、心灵的孤单。

我们村十几个老人,我问他们,平常讨论最多的问题是什么。他们说,讨论最多的是怎么死。生病的,一是没人管、没人照顾,二是大笔开销,他怕给后人留麻烦,也没有那么大开销的能力。他们觉得自己没用了,对儿女也没什么用了。一些老人,当他身体状况不好的时候,还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至于心理的疾病,就更没人知道了。

40、50、60后这些人,基本以乡村为归依。未来,他们的养老会成为非常大的问题。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年轻人一年就回来几天,怎么可能养儿防老?

接着是70、80后。假设他们也跟之前的人一样,归宿也还是回到乡村,但他们没怎么从事过农业,至少参与不多,这些人未来回到村里,他不从事农业,他做什么?

很有可能,这些人回来以后,就在镇上或县城买个房子,买个门面,开个小卖店——回乡,但不落村,也不落业。为什么这几年县城的房地产那么活跃,是跟这个相关。这样的话,70、80后,会跟乡村、乡土更加疏离或断根,甚至处于一种阻断的状态——阻断的状态就麻烦了。

还有一类人:小孩。上一代人出去打工,孩子丢在家里,老人看着。但这一代人出去打工,是把孩子带在身边,但他不可能有精力管孩子。所以,农二代的孩子,在城市事故率极高。

再就是孩子的心灵。原来是留守的孤独,但现在他从小在城市看到、接触的是城市对他们的不平等,从而带来心理问题——越是农村的孩子,越在意穿着、收入、是否被人家欺负。

所以,看上去是把孩子带在身边,实际上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小孩上初中,家长最起码得有一个人回来陪读。现在很多农二代,实际是被孩子的教育拖回来的。这实际上阻断了这个家庭进入城市的进程,教育本身阻断了他们城市化的进程。

▍第二个问题:“业”、产业。

整个乡村,年轻人只会出,不会进。大量的人走了以后,整个乡村就没有什么人了,“业”就起不来。人都走空了,谁来做“业”?乡村振兴,怎么振兴?

现在整个农村,你看到的是产业的凋敝。原来农民都在农村,当他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在农村,他会在乡村找很多办法:怎么样把农业搞得更精细一些、产量更高一点、卖的钱更多一点;多养几头猪、多养几头牛,增加一点副业收入;再不行,去做点买卖,把这个地方的东西倒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卖,我帮你做点事,你帮我做点事⋯⋯农村是靠这些。但这些东西的寄托,是人在乡村。现在,大家的收入主要是在城市挣来的,已经不指望在农村搞收入。

在农村,找不到“业”的发展出路,这是非常要命的一件事。“业”就变的越来越单一。家里年轻人出去了,土地就交给年老的人——农民还是不轻易把地荒废掉;隔壁的几家人再走,走到家里老人都没了,这些地就交给邻居、亲戚来种⋯⋯基本整个农村的“业”,就只是一个以土地为生的农业了。

这是当前农业的第一个问题:乡村的经济活动更加单一化。

这个“业”的问题在哪儿?当少数人从事的农业扩大规模以后,尽管有机械辅助,但这些人的劳累程度非常之高——这是我原来没有想到的。规模扩大以后,规模效益没有出来。比如,规模可能扩大到50亩,但这个农民为了使他经营的土地一年能够多留一些收入,他尽量少雇工、少用机械。这个“业”实际上成了留在农村的这些农民的内卷。他更密集地使用自己的劳动,更辛勤地去从事耕作、从事农业经营活动,以使一年下来留在自己口袋里的现金收入多一点。

最后就变成,土地是规模了,农业是机械化了,但留下来的这些农村人因为农业收入低,他付出的辛劳程度更多。二三十亩地,一年收入也就几万块钱,如果全部雇工、机械化,就剩不下来什么钱,所以他就把很多环节自己去辛苦。

现在有些人说,扩大规模,一家经营扩大到200亩,就可以增加多少收入。但是扩到200亩,农业要素组合的匹配度要求更高,产前、产中、产后,机械化的耕种,各个环节成本的节约,需要更好的要素匹配来实现,一般农民做不到。做不到的话,规模越大,成本越高,农民为了节约成本,就更辛劳,也不可能做更大的经营规模。

所以,农业的第二个问题是:这个产业本身在不断内卷,变成少部分人靠更辛劳的经济活动留下更多现金收入,而不是想象的更加现代化、机械化、规模化。很多时候,不到农村,就容易想当然。

农业的第三个问题是:期望乡村的产业更加多样化——比如三产融合、乡村旅游等,来支撑乡村更活、更复杂的业态,但问题是,需求在哪儿?

不是所有的村庄都能通过城乡互动来实现产业多样化。我们不能把极少数村庄由城乡互动带来的变化,想当然地拓展为大多数农区都能实现这样的。

大多数传统农区乡村产业的多样化,是农工互补、农副互补,是农民靠着农业做点生计,靠一些副业、手工活动,来增加收入,跟现在很多人讲的城乡互动带来的乡村产业的多样化、产业融合,完全是两个概念。大多数村庄是实现不了城乡互动的产业多样化的。

▍第三个问题:住。

住房基本反映了农民经济状况的变化,我们确实看到了农民住房状况的改善——进到乡村以后,农民相互之间比来比去,张家盖了两层楼,李家一定要想办法盖得比他高一点。

住房条件的改善,是改革以来乡村面貌最大的改变。包产到户的时候,农民有钱就盖房子,后来农民出去打工,有钱了,回来还是盖房子。这是农民基本的行为模式。它的好处是,带来整个乡村面貌的改变。问题是,乡村盖的这些房子,利用率极低。

我这次回去,是晚上十点多进的村,整个100多户的村,差不多就只有五六户亮着灯。老人不在的,年轻人出去了,这家就锁着门,常年是黑的。

这意味着,整个城市化以来,农民积累的大量资本,不是用于进一步扩大城市的资本形成,而是积累在他未来落叶归根的这些村落——回到乡村盖房、装修,不断添加房子里的东西,目的是备着他以后回来。但这些资本的利用率非常之低,几近闲置。

▍第四个问题:占地。

现在农民盖房子,已经不在原来村落里盖,都盖在公路边。农民的住房从传统村落到路边,实际上是一场重大的村落改变。传统村落,是依水、依地而形成的,是为了农业经济活动的方便。现在农民为什么整体往公路边盖?这是一个人口迁移社会的表现:交通出行方便。从原来农耕社会村落的布局、空间形态,转变为迁移社会的形态。

现在,我们把去农村看到的景象整个构图起来,你看到的乡村是:第一,人——老人的绝望,农二代的归属不定,留守儿童心灵创伤;第二,农村经济活动越来越单一、农业越来越内卷;第三,农民的住房明显改善,但占了大量农民在城市积累的资本,没有进一步在城市形成更大的资本积累,而变成在乡村闲置的要素;第四,大量耕地的占用——住房的占用。

这样看来,乡村振兴,任重道远!

https://t.cn/A6Msk4TT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电视剧播出后,王濛还在网上晒了自己的观片感受,她凡尔赛地说:" 这哪里有滑很快,我都没使劲呢 " 还对拍摄角度表示了 " 不满 &
  • 据2019年流出的录音显示,李亚鹏无奈地说:“我们已经无路可走了,你们需要怎样我都可以,需要我跪下、或是趴下”?事情是这样的我带着我两个小号和我朋友还有他小号一
  • 打破二次元壁最近的华丽丽宝可梦主题,让整个空间充满的那些让人喜欢的而充满回忆的卡通形象,大门口绕柱登顶的梦幻可可爱爱,L4室外寻找皮卡丘的巨型皮卡丘震撼全场,L
  • 超级小心机的一套②方领衬衫十牛仔裤搭配起来很拽姐⊙夏天酷酷的有谁不爱呢?搭配裤子裙子都很可[ok][ok]①方领衬衫十碎花半裙很有少女感配上油画开叉裙既显白又减
  • 之前有个学佛的朋友拼命劝我:整个世界都是虚无的,管那么多干嘛?1、女人拿得起放不下,最终的结果是与怨妇结缘;2、拿不起又放不下的女人,只可以做生活和情感的弱者
  • 你吃什么就会成为什么,如果你吃的是死气沉沉、满是化学成分的垃圾食品和动物死尸,那么你就会觉得自己像是没有活力的垃圾一样...”通过饮食提高振动力的最重要的关键之
  • 小众香薰|午后书桌上的云栖雪松煮清茶喜欢午后的阳光洒在书桌上的感觉,干净通透☀️-每次看书办公之际,都喜爱点上香薰,这次入了予里山人的云栖雪松煮清茶无火香薰,光
  • #每日一善# [送花花]#阳光信用# 善是一种自然的流露,没有一点造作,没有一点企求,像水一样一往无前地流动,没有一点分别心,取舍心,无私地奉献一切,这样才是善
  • 择偶要求:最好比我小一点点,如果比我大不超过3岁吧,但拒绝93年,鸡犬不宁。五官端正,不说多漂亮,能带出门就行,不要妖精。
  • 第一次在好友家喝到这个豆瓣儿汤,新陈风味交融,真是一种奇妙的结合,酸里透着鲜,鲜味又勾着酸,并未沾荤带肉,竟凛然成为了记忆中一种活脱脱的至味。此时清水出芙蓉的蚕
  • 预防油脂分泌过旺,毛孔堵塞[并不简单]姐妹们反馈有好有差,总体好评居多@ JJ复唧:我买过之前那个300ml的水,感觉巨好用。我当时水、乳、霜、精华、洁面加起来
  • 所以姑娘们你要记住一点,分手的时候男人是不会为你过去的付出和现在你的情绪而买单的。分手后大多数女孩儿最容易跟前任说的一句话就是难道你就不能看在曾经我对你付出那么
  • 真的好为你开心,因为能感知到的你看到成绩那一刻的开心而开心,因为知道你半路出家日复一日的努力没有被辜负而开心,因为你不说但一直背负在小小肩膀上的压力短暂释放而开
  • 小说2015年出版,故事发生在24小时之内,德克萨斯州的地狱镇是一个被种族冲突、帮派暴力和经济崩溃推到边缘的地方,当一艘不明身份的宇宙飞船在城外的沙漠中坠毁后,
  • 回去后,小乔把调解情况给寇某说了,没想到寇某还是愁眉不展,“我身体这情况,万一事情做到了一半,那不又多了一份遗憾”。最初,张先生对寇某突然还钱的事,有些不可思议
  • 最近觉得,其实钱多钱少也没有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一家人健康快乐地在一起就够了。这几天每天看新闻,每天都是心情复杂着,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心态平和,但是真的看到这些还
  • 别急,且看航空君为你一一解码~#房产曝光台# 每周私信:【在私信或评论里留下你的维权诉求 让报道君为你的维权之路点加速!那么 ,你了解ARJ21飞机吗?
  • 截至目前,特斯拉在中国大陆已建设开放超 1100 座超级充电站、超 8400 个超级充电桩,配合超 700 座目的地充电站、超 1800 个目的地充电桩,覆盖
  • 只有放下了,心情才能轻松;只有遗忘了,灵魂才能自由;挣脱了苦难,才能遇上后来的风景…关注微信号:QQ534953650 各位父老乡情大家好!真爱本无语,尽在不言
  •  凡属猪之人本命地支与日支相害,今日易遭陷害出卖、合作破财、受害陷害、小人作祟、自己或亲朋好友有病灾意外血光等,因此,今日要谨慎与人交往,犯小人很严重,能避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