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 道教真正的食养之法
道教的营养观是一种,重外养,更重“内养”:“养德”、“养气”、“养精”和“养神”的整体营养观。《长生诠经》:“去暴怒以养性,少思虑以养神,省言语以养气,絶嗜欲以养精。”去除狂暴愤怒可以修养心性,不过妄的思虑可以修养心神,简练语言可以修养心气,杜绝过度的嗜好和欲望可以修养精神。只有内外养结合,我们才能身心通泰,祛病延年。

饮食的利弊
俗语:“药补不如食补。”饮食营养是身健体康的根本,所以我们道教在养生方面认为人的机体需要得到补益、精气需要获得充实。
蒲虔贯《保生要录》说:“饮食者,所以资养人之血气。血则荣华形体,气则卫护四肢。精华者,为髓、为精;其次者,为肌、为肉。”饮食是人们生活中的营养的来源,可以滋养我们的血气,血可以滋养我们的形体,气可以护卫我们的四肢;髓和精是人体中的精华,其次是人体中的肌肉。孙思邈在《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十九《食治》篇记载:“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饮食是安顿身体的根本,不知道如何适宜地饮食的人,是不足以合理的养生的。此外,孙思邈还认为食物带来的营养能够排邪、安腑脏、悦性爽志、调理气血,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病功能。
另一方面,道教对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损害,也具有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痛陈:“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踰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人们得得各种疾病,大多是由饮食不合理引起的,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了纵情声色所带来的危害;人们到了一定的年纪,对声色的欲望会降低,但饮食确实每天都需要的;饮食合理的话,久而久之,会带来很大的好处,不合理的话,日积月累就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具体而言,饮食损害功能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1.饮食导致丹田元气的散失。《云笈七签》:“始生之后则饮食。饮食之后即腑脏实。腑脏实即诸脏相隔。诸脏相隔即丹田气亡其本也。”人出生之后需要开始饮食,但饮食也会致使腑脏充塞,丹田之气仅在脏腑和心胸之间短短几寸的狭窄空间往来运行,这样一来,人不可避免地因元气的不足而加速衰老。
2.饮食滋养人的同时也在滋养体内的“三尸九虫”。“三尸九虫”有人认为是指体内的各种寄生虫,也有人认为是指人体内的各种,导致人走向毁灭的负面因素,包括贪欲、邪淫、不良的情绪等等。《云笈七签》称:“贪于饮食,尸(指三尸)乃千变万化,随欲而归,令人世患日深,多愚早亡。”对饮食有过多贪欲的人,身体内的三尸会跟随人们的各种欲望而千变万化,危害人们的健康,让人们的各种祸患日益加深,让人愚钝,甚至过早的死亡。

内养的重要性
龚廷贤在《寿世保元·饮食》里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以恬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之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养外者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精神虚矣。安能保全太和,以臻遐龄。”擅长养生的人以“养内”为主,不擅长养生的人则以滋养形体为主;“养内”的人擅长使各脏腑大道和谐,使血脉顺畅,让一身的卫气营血的流行自然和谐,依此能百病不生。只知道“养外”的人,其实难免只是纵口腹之欲,贪恋各种滋味,追求饮食带来的身体愉悦;这样虽然能使得肌肤、形体丰腴,脸色光润、悦泽,其实在身体里面,酷烈之气灼伤、侵蚀着人的脏腑,使其精神虚弱。这样的情况是不能保全人们本来的和谐状态的,又何谈祛病延年呢。
“外养”和“内养”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外养”主要滋养肌和肉,不合理地偏重外形的滋养;“内养”则主要是填精补髓,使五脏盈溢,髓实血满,万神具足。

道教饮食“内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养德
首先,道教的饮食不能伤害其他生命,强调“养德”。所以道教的饮食也是遵循着慈心于物、积善立功的教导的。《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说:“第一诫者,不得杀生,割断他命,煎煮美味,以饶一身。”第一条诫命是,不得故意追求美味去杀生,去割断其它动物的生命,用各种方式来烹煮成美味,来满足自己对味道的贪求。《抱朴子·内篇》说:“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追求长生久视的人,必须要有志于积善立功,要能慈心爱物,宽以待人,保护生态和谐。
其次,道教还主张少食为佳,强调“养气”、“养精”和“养神”。司马承祯在《坐忘论》里也说:“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哉!是故于生无所要用者,并须去之;于生虽用有余者,亦须舍之。”

《云笈七签》中说:“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矣”,意思是说,人的情性形命出自元气,元气是人生命的源泉和根本。所以,修炼培养元气,就是道教养生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方法。
道教所说的“气”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它的理论直接源自于博大精深的“精气”学说:首先是指呼吸自然界的空气,这称为“清气”;其次是指先天父母雄精时的元气,这称为“先天之精气”;其三是指通过饮食物质所产生的能够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后天之精气”。在道教看来,人的活力源泉在于体内之气,因此,通过保持和充实体内元气的“养气之道”,就能达到祛病延年、长生久视的目的。

养精
《随机应化录》记载:“养精者,少淫寡听”,保养精气,需要减少不合适的欲望,降低不合适的声音的影响。
《云笈七签》记载:“含气养精,血脉丰盈,骨濡筋强,润滋皮肤”,涵养精气,可以使得血脉丰盈,胫骨强劲,皮肤细腻滋润。

养神
《淮南子》:“心者,神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宝也! 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是故圣人贵而尊之,不敢越也!”心是精神的主宰,精神是心的,形体长时间的劳作而不休息,则会枯竭,精神长久的消耗而不停止则会竭尽,对作为生命之根的精神,不要让其过度劳碌,不过度劳碌的最好方法就是节制嗜欲,清静无过分的作为,克制欲念,只有这种以中致外的内修的养生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道教饮食思想的基本理论
饮食自然
道教思想家并不是局限于人类自身的生存活动境域中来谈“饮食”,而是把它归置在一个整体的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中来加以审视和认识。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少胜于多:这是道教对饮食的量的基本规定。所谓“少胜于多”,并非是禁欲式的节制饮食,而是“节量饮食”,要求人们根据自身生命活动的能量需求状况,按一定的量和程序来合理地摄取饮食。
2.熟胜于生: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指出:“凡食皆熟,胜于生”,这里的“熟”,可能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食物本身要烹制成熟;二是指作为食物的动植物资源,应是已经“成熟”的个体。
3、素胜于荤:总体来说,道教提倡以素食为主,慎用荤腥食物。道教对于饮食结构选择的倾向性:一是尽量降低自身的能量需求,从而减低饮食用量;二是在饮食过程中,尽量不伤及其他生命。
根据自然饮食的观念,道教饮食还提倡“三因制宜”,即因事因地因人制宜。

阴阳五行思想
阴阳五行的观念也是我们道教饮食理论的渊源之一。
《保生要录》论述五行、五味、五脏六腑调和论:“天有五行,人有五藏,食有五味。故肝法木,心法火,脾法土,肺法金,肾法水,酸纳肝,苦纳心,甘纳脾,辛纳肺,咸纳肾。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制土,土制水,水制火,火制金,金制木。故四时无多食所王并所制之味,皆能伤所王之藏也。宜食相生之味,助王气也。”在挑选食物的时候应该多挑选与当时的季节的“五行”相生的属性的的食物,这样可以达到按时节养生的效果。为使阴阳平衡,则饮食上就需要“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偏耽则伤而生疾;所恶之味不可全弃,全弃则藏气不均。”自己喜欢的食物不能吃太多,不能太过偏食,否则会产生疾病;所讨厌的食物也不能全然的不吃,否则身体所藏的五行之气会配属不均匀。因此,在挑选食物的时候,除了要按照时节挑选之外,还需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

五脏学说
精气学说、四气五味学说、辨证论治、五脏六腑补养论,皆可从阴阳五行学说追溯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奠定的五脏六腑食疗理论主要包括:饮食偏倚害五脏与五脏所欲五味理论;五味各归所喜理论;生、克、制、化关系与对应的补、泄、散、收、软、缓等食疗法;五脏应四时、五方、五色、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理论。我们在选择食物的配属的时候可以多参照这样的配属体系。
此外,孙思邀还系统地归纳了“五味动病法”、“五味所配法”等有关饮食法则。各位在日常的食材挑选的过程中,也可以多加参照。
四气、五味与季节摄养论
四气(或四性)是指食物或药物的寒、热、温、凉,五味则是指辛、甘、酸、咸、苦。四气、五味搭配不同的季节,可以形成一个复杂的饮食养生系统,这样的摄养系统可以非常精致地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食材的挑选,具体烹饪方法的择取,等等。
https://t.cn/A6ITlkiv
https://t.cn/A6ITlkHH
https://t.cn/A6ITlkR8
https://t.cn/A6ITlkOK
#崂山太清宫# #道教知识[超话]# #道教[超话]# #道教# #修行[超话]# #道家养生# #闻道行道# #道家# #崂山#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 #道教真正的食养之法#
整体营养观
道教的营养观是一种,重外养,更重“内养”:“养德”、“养气”、“养精”和“养神”的整体营养观。《长生诠经》:“去暴怒以养性,少思虑以养神,省言语以养气,絶嗜欲以养精。”去除狂暴愤怒可以修养心性,不过妄的思虑可以修养心神,简练语言可以修养心气,杜绝过度的嗜好和欲望可以修养精神。只有内外养结合,我们才能身心通泰,祛病延年。

饮食的利弊
俗语:“药补不如食补。”饮食营养是身健体康的根本,所以我们道教在养生方面认为人的机体需要得到补益、精气需要获得充实。
蒲虔贯《保生要录》说:“饮食者,所以资养人之血气。血则荣华形体,气则卫护四肢。精华者,为髓、为精;其次者,为肌、为肉。”

饮食是人们生活中的营养的来源,可以滋养我们的血气,血可以滋养我们的形体,气可以护卫我们的四肢;髓和精是人体中的精华,其次是人体中的肌肉。

孙思邈在《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十九《食治》篇记载:“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
饮食是安顿身体的根本,不知道如何适宜地饮食的人,是不足以合理的养生的。此外,孙思邈还认为食物带来的营养能够排邪、安腑脏、悦性爽志、调理气血,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病功能。

另一方面,道教对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损害,也具有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

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痛陈:“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踰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

人们得得各种疾病,大多是由饮食不合理引起的,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了纵情声色所带来的危害;人们到了一定的年纪,对声色的欲望会降低,但饮食确实每天都需要的;饮食合理的话,久而久之,会带来很大的好处,不合理的话,日积月累就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具体而言,饮食损害功能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1.饮食导致丹田元气的散失。《云笈七签》:“始生之后则饮食。饮食之后即腑脏实。腑脏实即诸脏相隔。诸脏相隔即丹田气亡其本也。”人出生之后需要开始饮食,但饮食也会致使腑脏充塞,丹田之气仅在脏腑和心胸之间短短几寸的狭窄空间往来运行,这样一来,人不可避免地因元气的不足而加速衰老。

2.饮食滋养人的同时也在滋养体内的“三尸九虫”。“三尸九虫”有人认为是指体内的各种寄生虫,也有人认为是指人体内的各种,导致人走向毁灭的负面因素,包括贪欲、邪淫、不良的情绪等等。《云笈七签》称:“贪于饮食,尸(指三尸)乃千变万化,随欲而归,令人世患日深,多愚早亡。”对饮食有过多贪欲的人,身体内的三尸会跟随人们的各种欲望而千变万化,危害人们的健康,让人们的各种祸患日益加深,让人愚钝,甚至过早的死亡。

内养的重要性
龚廷贤在《寿世保元·饮食》里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以恬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之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养外者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精神虚矣。安能保全太和,以臻遐龄。”擅长养生的人以“养内”为主,不擅长养生的人则以滋养形体为主;“养内”的人擅长使各脏腑大道和谐,使血脉顺畅,让一身的卫气营血的流行自然和谐,依此能百病不生。只知道“养外”的人,其实难免只是纵口腹之欲,贪恋各种滋味,追求饮食带来的身体愉悦;这样虽然能使得肌肤、形体丰腴,脸色光润、悦泽,其实在身体里面,酷烈之气灼伤、侵蚀着人的脏腑,使其精神虚弱。这样的情况是不能保全人们本来的和谐状态的,又何谈祛病延年呢。

“外养”和“内养”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外养”主要滋养肌和肉,不合理地偏重外形的滋养;“内养”则主要是填精补髓,使五脏盈溢,髓实血满,万神具足。

道教饮食“内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养德
首先,道教的饮食不能伤害其他生命,强调“养德”。所以道教的饮食也是遵循着慈心于物、积善立功的教导的。《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说:“第一诫者,不得杀生,割断他命,煎煮美味,以饶一身。”第一条诫命是,不得故意追求美味去杀生,去割断其它动物的生命,用各种方式来烹煮成美味,来满足自己对味道的贪求。《抱朴子·内篇》说:“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追求长生久视的人,必须要有志于积善立功,要能慈心爱物,宽以待人,保护生态和谐。其次,道教还主张少食为佳,强调“养气”、“养精”和“养神”。司马承祯在《坐忘论》里也说:“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哉!是故于生无所要用者,并须去之;于生虽用有余者,亦须舍之。”

养气
《云笈七签》中说:“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矣”,意思是说,人的情性形命出自元气,元气是人生命的源泉和根本。所以,修炼培养元气,就是道教养生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方法。道教所说的“气”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它的理论直接源自于博大精深的“精气”学说:首先是指呼吸自然界的空气,这称为“清气”;其次是指先天父母雄精时的元气,这称为“先天之精气”;其三是指通过饮食物质所产生的能够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后天之精气”。在道教看来,人的活力源泉在于体内之气,因此,通过保持和充实体内元气的“养气之道”,就能达到祛病延年、长生久视的目的。

养精
《随机应化录》记载:“养精者,少淫寡听”,保养精气,需要减少不合适的欲望,降低不合适的声音的影响。《云笈七签》记载:“含气养精,血脉丰盈,骨濡筋强,润滋皮肤”,涵养精气,可以使得血脉丰盈,胫骨强劲,皮肤细腻滋润。

养神
《淮南子》:“心者,神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宝也! 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是故圣人贵而尊之,不敢越也!”心是精神的主宰,精神是心的,形体长时间的劳作而不休息,则会枯竭,精神长久的消耗而不停止则会竭尽,对作为生命之根的精神,不要让其过度劳碌,不过度劳碌的最好方法就是节制嗜欲,清静无过分的作为,克制欲念,只有这种以中致外的内修的养生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道教饮食思想的基本理论
饮食自然
道教思想家并不是局限于人类自身的生存活动境域中来谈“饮食”,而是把它归置在一个整体的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中来加以审视和认识。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少胜于多:这是道教对饮食的量的基本规定。所谓“少胜于多”,并非是禁欲式的节制饮食,而是“节量饮食”,要求人们根据自身生命活动的能量需求状况,按一定的量和程序来合理地摄取饮食。

2.熟胜于生: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指出:“凡食皆熟,胜于生”,这里的“熟”,可能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食物本身要烹制成熟;二是指作为食物的动植物资源,应是已经“成熟”的个体。

3、素胜于荤:总体来说,道教提倡以素食为主,慎用荤腥食物。道教对于饮食结构选择的倾向性:一是尽量降低自身的能量需求,从而减低饮食用量;二是在饮食过程中,尽量不伤及其他生命。
根据自然饮食的观念,道教饮食还提倡“三因制宜”,即因事因地因人制宜。

阴阳五行思想
阴阳五行的观念也是我们道教饮食理论的渊源之一。《保生要录》论述五行、五味、五脏六腑调和论:“天有五行,人有五藏,食有五味。故肝法木,心法火,脾法土,肺法金,肾法水,酸纳肝,苦纳心,甘纳脾,辛纳肺,咸纳肾。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制土,土制水,水制火,火制金,金制木。故四时无多食所王并所制之味,皆能伤所王之藏也。宜食相生之味,助王气也。”在挑选食物的时候应该多挑选与当时的季节的“五行”相生的属性的的食物,这样可以达到按时节养生的效果。为使阴阳平衡,则饮食上就需要“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偏耽则伤而生疾;所恶之味不可全弃,全弃则藏气不均。”自己喜欢的食物不能吃太多,不能太过偏食,否则会产生疾病;所讨厌的食物也不能全然的不吃,否则身体所藏的五行之气会配属不均匀。因此,在挑选食物的时候,除了要按照时节挑选之外,还需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

五脏学说
精气学说、四气五味学说、辨证论治、五脏六腑补养论,皆可从阴阳五行学说追溯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奠定的五脏六腑食疗理论主要包括:饮食偏倚害五脏与五脏所欲五味理论;五味各归所喜理论;生、克、制、化关系与对应的补、泄、散、收、软、缓等食疗法;五脏应四时、五方、五色、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理论。我们在选择食物的配属的时候可以多参照这样的配属体系。
此外,孙思邀还系统地归纳了“五味动病法”、“五味所配法”等有关饮食法则。各位在日常的食材挑选的过程中,也可以多加参照。

四气、五味与季节摄养论
四气(或四性)是指食物或药物的寒、热、温、凉,五味则是指辛、甘、酸、咸、苦。四气、五味搭配不同的季节,可以形成一个复杂的饮食养生系统,这样的摄养系统可以非常精致地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食材的挑选,具体烹饪方法的择取,等等。



#道教节日# 慈航真人,道、佛共尊的神仙

道教很多宫观中都供奉有慈航道人,其慈心普度的形象深得广大信众的尊崇。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人分不清楚慈航道人和观音菩萨的区别,甚至对这位祖师究竟是男身还是女身的争议也很大。那么,真实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道教、佛教在中国都有悠久的历史,二教长期共存、互相影响又互相渗透,这是中国宗教的特色,在这种包容性很大的宗教文化氛围中,出现了道、佛共尊的双栖神仙,我们熟悉的观世音就是其中的这样一位神灵,她在道、佛二教中香火鼎盛,信众朝夕朝拜。道教尊称为:慈航真人观世音;佛教尊称为:观世音菩萨。

据《太上碧落洞天慈航灵感度世宝忏》说:

心印菩提,玄释本皆无异;真空妙有,佛仙实亦同源。悬牟尼之宝珠,凝从神气;炼金丹而证果,得自虚无。体不外乎身心,理同归于性命。然而一人兼备,千古为难,故由佛而玄,则推斗帝,由玄而佛,端重慈航。缅惟,圆通自在天尊,救苦观音大士。《心经》一卷,开万年观法之宗;法界三千,辉七宝莲台之座。神通莫测,功德难名。

以上为道经对慈航信仰的记载,称其“一人兼备,千古为难”。同时也可以看出,慈航道人在玄门弟子中有着巨大的号召力,而且在普通信众的心目中亦有着深刻的影响。在《楞严经·耳根圆通章》谓“菩萨自述”,说:往昔恒河沙劫前,师事观世音如来,以闻思修,入于正定,观世音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

玄、释本皆无异”,即观世音为道、佛二教共尊之神灵,不分彼此。但道教对慈航的信仰由来已久,和佛教对观音的崇拜并非继承关系。慈航道人在道门中是道祖元始天尊的十二大弟子之一,而据《楞严经》得知,她在佛教中亦是佛陀如来的衣钵继承者。由此,才形成了道教与佛教共同尊奉的现状。

慈航真人观世音之圣纪源流,也是众说纷纭。中国最早的慈航形象为端重慈航,英俊潇洒,是个男子形象。隋唐初期,演变为眉目清秀,樱桃小口,成为一个天衣斜披、慈祥典雅的女儿相貌。据《历代神仙通鉴》记载:普陀落伽岩潮音洞中有一女真,相传商王时修道于此,已得神通三昧,发愿要度世间男子女人。常以丹药及甘露水济人,南海人称之曰慈航真人。

道教最早信仰的慈航形象是男身,究其源者,为太上弟子也!号慈航真人观世音。为何《通鉴》记载是女真?诗曰:黄河恶阵按三才,此劫神仙尽受灾。九九曲中藏造化,三三湾内隐风雷。漫言阆苑修真客,谁道灵台结圣胎。遇此总教重换骨,方知左道不堪媒(见《封神》)。慈航真人等十二门人都被困黄河阵,闭了天门,失了道果,道行退了几劫,从此慈航真人脱胎换骨,化为女儿相貌。这首诗给我们解释了为何是女真的回答,因此她在普陀落伽岩潮音洞,又以女子之身证道。从这段记述中,也足以见得文学作品与宗教信仰之间相互渗透的关系。

慈航道人来源于道教有两种说法:

其一即前文所言,据《历代神仙通鉴》卷记载:普陀落伽岩潮音洞中有一女真,相传商王时修道于此,已得神通三昧,发愿欲普度世间男女。尝以丹药及甘露水济人,南海人称之曰慈航大士。

其二据李善注引《灵宝经》曰:禅黎世界庄王有女,字姓音,生仍不言。年至四岁,王怪之,乃弃于南浮桑之阿空山之中。女无粮,常日咽气,引月服精,自然充饱。忽与神人会于丹陵之舍,柏林之下。姓音右手题赤石之上。语姓音:汝虽不能言,可忆此文也。遣朱宫灵童,下教姓音治病之术,授其采书入字之音。于是能言。后从山出,还在国中。国中大枯旱,地下生火,人民焦燎,死者过半。穿地取水,百丈无泉。王郄惧。女显其真,为王仰啸,天降洪水,至十丈。于是化形隐景而去。

依照道教的说法,慈航道人乃是原原本本的女身,依照《历代神仙通鉴》来说慈航道人商朝得道;而根据佛教的典籍记载,观世音则是从一开始就是男人身修行的,传入中国后观世音才逐渐变成女身。

另据《曲洧旧闻》、《观音得道》、《观世音菩萨传略》等记载,观音是兴林国妙庄王的女儿三公主——妙善仙姑。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说:(妙)善,坐普陀岩,九载功成,割手目以救父病,持壶甘露,以生万民。左善才为之普照,右龙女为之广德。感一家骨肉为之修行,普升天界。玉帝见其福力遍大千,神应通三界,遂从老君妙乐之奏,封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南无灵感,观世音菩萨,赐莲花宝座,为南海普陀岩之主。

老君保举,玉帝敕封,妙善仙姑才为南海普陀岩之主。通过上文看,我国慈航信仰的历史演变曾受到三教合一思想的渲染,这种宗教义理融合的思想,全部集结在慈航信仰上,并发展到了淋漓尽致的境界。

我们用今天的眼光看,如果再说慈航是佛教的又或观音是道教的,都不科学,更不尊重历史发展规律,慈航是道、佛共同崇拜的中国神明。供奉慈航的道场福地很多,有道教的仙山宫观,亦有佛教的佛寺古刹,不能说供奉慈航或观音的庙宇就归某教所有。在道教科仪“观音正朝”的请圣部分,将道家的三清玉皇、儒家的至圣先师、释家的世尊菩萨,一同请来,爇香供养。统观全篇内容,三教合一的思想,仍为主旨,这也是最符合百姓信仰需求的现实结果。 https://t.cn/RZO5hNq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五、过凉水鸡蛋煮好之后,记得过一下凉水,这个应该很多朋友都知道,不仅解决了鸡蛋发烫的问题,还能让蛋壳更快速地分离,方便食用。哥回来的一个礼拜,感受了所谓的“三年
  • 比如一个人在低落的时候,总是想走极端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胆量有了,就是没有行动,因为考虑过自己的家人和亲人,考虑过身边的人,不值得去做,这就是利!有利就有害,比
  • 人间食粮书店# 五折【我们 骆以军作品】定价35 五折后17.5作者: 骆以军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品方: 99读书人骆以军最饱满沉彻、激情丰盛的代表作台湾
  • ……我原意…为你遮风挡雨~~~,为你、在下雨天的时候送饭,你可以继续在教室里跳着橡皮筋,于是,我就继续期待明天也这样下雨……傻妞,该醒醒了,为你送饭的那个人早已
  • 更多精彩请点击微信链接查看【违规车辆将禁止使用ETC车道 | 3月16日起,我省高速试行ETC“信用约束名单”】#哈尔滨身边事# 记者 刘希阳使用ETC设备通行
  • 。。
  • 爱生活,爱自己,爱家人,就来这个全家共享的疗愈小镇吧~#带着微博去旅行# #爱上这座城# #遇见美好# 北京探店|性价比颇高的自助式美甲美睫店️ 晨•艺自助美甲
  • 6最近好多人中招甲流,真希望这波病毒赶紧过去,Z到现在还烧着,真的很心疼、又帮不上什么忙…那天晚上牛蛙教练送我回家,大晚上的、那么壮实的一个人还带着口罩捂得严严
  •   时隔一年,再次踏访绿心的宋大昭感到惊讶:保育核中的草木疯狂生长,蒿草比人高,“完全不像是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公园”。  时隔一年,再次踏访绿心的宋大昭感到惊讶:
  • 我们有8大品牌,上下两层超大豪华展厅,热情呵护的接待,欢迎各位到店体验哦地址:肇庆市端州区端州一路星光礼誉C幢二三层汇东阳家具导航:直接搜汇东阳也能到达哦营业时
  • 太快乐了!yeah我的快乐~我很喜欢我的朋友,因为总是瞬间出现陪干饭,我真的很爱螺蛳粉火锅!
  • 希望通过对“菩萨”与佛学的一些解释可以打消题主对菩萨能力的夸大与恐惧,佛学本身是非常复杂的多面体,每个人看待的角度(社会学、宗教、历史、哲学、现象学、信仰心理等
  • ”(帛书甲本《道德经》)智慧就好像水一样,惠及人与万物;智慧也像平静的水面,平平常常,波澜不惊,所谓“平常心是道”。”(帛书甲本《道德经》)智慧就好像水一样,惠
  • 我属金鱼的好喜欢大家~下次也要一起✌️Plog之图和文各说各的1⃣️同事邀请去的亚洲博物馆的展,嗯……一言难尽吧…以后再也不相信尼斯的亚洲文物展了,啥也没看着但
  • 前段时间:长沙、哈尔滨这段时间:重庆、云南疫情三年大概只有我还在努力拼凑假期吧清明可以拼出9天长假4月5日放假,共1天。如果你在6月19日到6月21日请假3天,
  • 4、沙尘天气中,如果采用外循环模式,大量的尘土都被阻挡在了粉尘滤清器处。3、大风天夜间行驶时,应使用防眩目近光灯,不宜使用远光灯,以免因出现眩目的光幕而影响视线
  • 包包本身就是有点甜酷风的,冬天搭配比较酷帅的外套,夏季可以搭配小黑裙,不挑季节也不怎么挑穿搭[并不简单]包包有三根磁铁设计,如果东西多的话就可以参考图5的背法,
  • ”关于哈兰德近对阵水晶宫错失机会后再次进球“我们很多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我过去巴萨和拜仁执教也是这样 ,正因如此我们才能拿下冠军,作为前锋要保持进球的心态,门将
  • ❤️希望大家都多去了解李梦 对她多一点关爱 她在球场上英姿飒爽 球场下也是一个可爱的小公主 还是那句话 不爱请别伤害 夸奖的话可以脱口而出 诋毁的话请三思而后
  • 20句喜欢很久的文案1、你是我黑暗中闪烁的光2、把玫瑰留在我的爱里3、也许不完美 但我一直在做自己4、我爱你 也会一直爱下去5、你闯进我的镜头 我按下了永远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