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三种人生哲理,读懂受用一生!
被奉为儒家六经之首的《周易》“事简而意深”,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与智慧。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说:“故《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
张居正对《周易》爱不释手,“座中置一帙常玩之”,并宣称“至圣人涉世妙用,全在此书”。

人生之道:自强不息
对天地、自然的观察与取法是八卦创设、《周易》成书的基础。它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气势恢宏的天道运行图:“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继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易·系辞》)
《周易》强调,人应“与天地合其德”,“人道”应符合“天道”。由此生发出一句千古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作为《周易》所倡导的人生之道,主要包括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刚健”。“刚健”即刚强、雄健,它为《周易》所推重,频繁地出现在书中各处,如“刚健而文明”“刚健而不陷”“动而健,刚中而应”“健而巽,刚中而志行”“刚健笃实,辉光日新”等等。必须指出的是,《周易》所提倡的“刚健”,并不是指那种没有限度的刚强。根据其“极则反”的思想,刚强过头就容易折断,因而“刚健”应是适度的、恰到好处的,亦即它所强调的“刚中”“刚健中正”。
第二层意思是奋斗不已。《周易》认为,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甚至枯杨都可以“生梯”“生华”(《易·大过》)。《周易》以64卦象征万事万物,而64卦的排列顺序却有些令人费解:“既济”排在第63位,而“未济”则列在第64位,亦即最后一个卦位。其奥妙与深意乃在于揭示这样一个道理:自然与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永无止境的开放系统,因此人也需要不断进取。
《周易》还认为,即便身处困境,人们仍须不懈努力。《困》卦卦象是上“兑”下“坎”,坎为水,兑为泽,水在泽下,即意味着泽中无水,因而泽中生物处于困险之境,故名该卦曰:“困”。《易·困·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这便是要求人们在困境中不能丧失信心,而应奋斗不息,甚至舍弃生命以求实现理想。这种“自强不息”的追求,不仅是指导人生的大智慧,也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

处事法则:明时、变通
人生在世,为人处事颇为不易,故而《周易》在处事方面提出了“明时”与“变通”这两条重要法则。“时”在《周易》中屡被叙及,例如,《乾·九三》曰:“与时偕行”,《乾·上九》曰:“与时偕极”,《丰·彖》曰:“与时消息”,其他还有“时发”“时变”“随时”“对时”“时义”“时用”等等。
《周易》认为,处事要“明时”,务必考虑到“时”的因素,“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明时”观念给我们以多重启迪:其一,做事要合时宜。要认清时势,识时而行,顺时而为,做无愧于时代之事。其二,做事要讲时效。要珍惜时间,讲求效率做有益且有效之事。其三,做事要重时机。时机,无论是对于国家、民族还是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把握了时机就增加了胜算、靠近了成功。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只有善于把握时机的人才能成功。
“变通”是《周易》的重要思想,也是它强调的一种处事方法。这种变通思想基于其变化观。《周易》本身就是一部充满变化思想的书。首先,从书名来看,“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孔颖达《周易正义》)程颐说:“《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周易程氏传》)朱熹的解释更加明了:“《易》,书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画,有变易之义,故谓之《易》。”(朱熹《周易本义》)其次,从《周易》的爻、卦及其组合来看,爻和卦是《周易》的主要元素,爻分阴、阳两种,分别以符号“- -”“—”来表示,以三根爻上下排列组合,生成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经卦,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事物。将八经卦中的相同或不同的两卦任意上下排列,共可得64别卦,这64别卦分别代表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及其变化。“爻者,言乎变者也”,而卦既是爻组合变化的结果,也演绎着变化之意,其中,“变卦”是《周易》预测过程中的一种方法,同时也表明了卦的变化属性。
《周易》的变通思想建立于其变化观的基础上,又蕴含着新的内容。何谓“变通”?《易·系辞》说:“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又说:“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因此,变通即通过变化以达到通畅之意。“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不仅重视变通的功用,而且强调合乎时宜的变通:“变通者,趋时者也。”“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易·系辞》)出于这一思想,《周易》对著名的“汤武革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易·革·彖》)在人生旅途中,当我们在事业、工作、生活上遇到原有方式经事实证明行不通时,就应该“毋必、毋固”(《论语·子罕》),适时地进行总结和变通,这是《周易》给予我们的一条重要启示。
警世之言:寓意隽永

《周易》于人生既有正面的激励之语,也有睿智的警世之言,兹举数例如下:
“亢龙有悔”。《乾》卦中,以龙来比喻君子,从初爻到上爻,描述了“龙”从潜伏到现于田、跃于渊、飞于天以至到“亢”的极高的过程,以此来比喻人的事业由小到大,地位从低到高的境况。值得注意的是,“龙”从潜伏到飞于天,其爻辞或为“无咎”,或为“利”等,而到了“上九”的位置时,却出现了“上九,亢龙有悔”的推断。悔即有过失、不幸的意思。为什么“亢龙有悔”呢?
《易·乾·文言》解释说:“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又说:“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因此“亢龙有悔”带给我们的训诫是:第一,人居高位时,易脱离群众,出现“高而无民”的情况,宜戒之;第二,高位,既是权力集中的中心,也常是矛盾集中的焦点,往往会“高处不胜寒”,宜慎之;第三,高位往往与成功、名气、鲜花相伴,容易产生骄傲自满情绪而成为“有悔”者,宜警之。
“履霜坚冰至”。履,践也,人在履霜之时,寒冬将临,坚冰将至。这句话表面说自然,实际论人生,寓意非常深刻,生动诠释了人事之吉凶皆由“渐”而来。对此,《易·文言·坤》予以进一步解释:“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强调“渐”和“积”这两个概念,并进而提出“知几”的观点:“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这便是警示我们“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需要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谦,亨,君子有终”。在这里,“谦”是指谦虚,“亨”是指亨通,“终”是好结果的意思。说明只要谦,就能亨通获得好的结果。
《周易》分别从天道、地道、神道、人道来说明“谦”的道理:“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易·谦·彖》)翻开历史长卷:商汤、周文王、唐太宗等名君谦卑谨慎、礼贤下士,或取得天下,或赢来王朝的长治久安;而商纣王、隋炀帝等人因骄横专断,暴虐臣民,致使强盛的王朝毁于一旦。
在漫漫人生路上,有多少人因谦虚谨慎、自强不息而终成大业;又有多少人因目空一切、骄傲自满而断送前程。这是《周易》给予我们的重要警示。
https://t.cn/A6ITYBPo
https://t.cn/A6ITYry1
https://t.cn/A6ITYr9K
https://t.cn/A6ITYrGs
#崂山太清宫# #道教知识# #道教[超话]# #修行[超话]# #道家养生# #修行# #闻道行道# #道家# #崂山#

【世界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哪派是对的?物质与意识究竟是什么关系】
超越而来,圆满感知论,全新哲学思想。上篇讲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不具同一性,思维不能反映"绝对存在″,所有形而上学的"真理之路"都是错的,因为"真理"并不"真",所以并没有真理。虽然感性、知性、理性都不能反映本原,但我们可以通过特殊的途径方法到达本原,而后用感性、知性、理性确认本原的存在。此篇来讲哲学的另一个基本问题,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首先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两个不同的哲学基本问题,前者主要研究讨论的是意识与物质谁是第一性,谁在起决定作用。后者主要研究讨论的是思维能否反映"绝对存在″万物本原的存在。对前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唯心的标准;对后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而有的人将这两个问题等同起来,认为这两个问题是同一个问题,思维与存在问题就是意识与物质问题,说的是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的存在问题,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思维与存在问题的可知不可知,是指思维能否正确反映意识物质背后"绝对存在″本原的可知不可知,而不是物质的可知不可知。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之后,也就是说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不能研究讨论"绝对存在″本原,其研究讨论的只是"相对存在"中两个相对存在因素之间的关系问题,实际只是现象问题,而非"绝对存在″的终极真相问题。

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在发展至今的哲学中有二元论与一元论两种。笛卡尔的思想就是二元论,他认为意识与物质有着各自独立的本原,人是一个二元存在,是肉体与灵魂组合的产物,是身和心的复合体。而一元论有两种,一是物质为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精神意识是物质现象,物质不存在精神意识也就不会存在,这就是唯物主义。二是意识为第一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精神意识感知的现象,精神意识不存在就不会感知到物质的存在,这就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争论了两千多年,谁也不能说服谁,至今依然没有结果。那么唯物唯心究竟哪一派是对的呢?二元论与一元论又是谁更符合真相呢?

我们先来看二元论,笛卡尔认为人是物质肉体与精神意识的复合体,物质与意识可以单独存在,这个观点实际不完全正确。物质与意识可以独自存在,这一点是对的。这一点实际已被许多濒死再来者们和有些宗教修证者们所验证,人在断掉呼吸后精神意识可以离开肉体,并能有感知思想等的精神存在,他们称之为灵魂。苏格拉底敢于英勇赴死,就是因为他坚信灵魂的存在。但是笛卡尔认为物质与意识是两个本原是错误的,同时其认为物质意识这两个本原是永恒的存在也是错的,包括苏格拉底认为精神灵魂永恒,是“绝对存在”也是错的。真相是这个世界所有一切的物质与精神意识,都是由一个本原本体而来,而其所产生的物质与精神意识,都只是暂时的"相对存在″,只有本原本体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存在。

而一元论的唯物唯心,实际也都是错的。本原本体产生物质与意识的过程,并无先后秩序,也无主次之分。本原本体一直在灵动幻化,灵动的不同方式不同频率,同时产生了不同的物质与精神意识。一旦产生了物质与意识,物质就不能决定意识,意识也不能决定物质。物质与意识都是本源本体产生,本质上是本原本体不同的灵动方式与不同的灵动频率,所以意识可以感知物质,相对存在的意识就可以感知相对存在的物质的相对存在。所以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这个命题本身就是错的,是远离真相的。

这个世界所有一切物质精神的本原本体,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意识,其是超越物质意识的永恒存在。其也不是一些人认为的能量,因为能量与物质精神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本原本体与物质精神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而不是转化关系。就如一架钢琴与乐曲,是因为钢琴的弹奏,琴弦的振动而产生了美妙的乐曲,钢琴并不是乐曲,钢琴并没有转化为乐曲,钢琴弹奏出乐曲时,钢琴本身并没有多出什么,也并没有少些什么。如果把本原本体比作是钢琴的话,那么物质精神意识,就像是钢琴奏出美妙乐曲中的各个音符。

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是本质同一,都是由本原本体灵动而来;是无先后,是本原本体同时灵动产生;是无主次,一旦产生后物质不能决定意识,意识也不能决定物质;都是暂时的相对存在,物质与意识都不是永恒的存在,更不是本原本体本身。世界不是唯物的,也不是唯心的,而是唯本原本体的。

元音老人的一句话道出了这个原理:禅宗是“直接从第八识起修”。什么意思呢?大乘佛教两大派,般若中观和法相唯识,唯识学讲“八识四智”。“八识”由浅到深分别是眼、耳、鼻、舌、身的五感官识;第六“意”识,即通常我们所谓的意识,为想识;第七末那识是意根所在,即意识的根源和依据,为我执之所;最深的第八识为阿赖耶识,这是根本识或说宇宙识,是人同一宇宙本体之所,对于人即是本体所在。阿赖耶识又称藏识、如来藏,藏一切种子之义,一切种子即一切法之种,唯识学原典《解深密经》所谓:“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这个阿陀那识即阿赖耶识,“一切种子如瀑流”即禅宗所谓不住,不住之中有个如如不动、不生不灭之物,即是本性空。故阿赖耶识,即禅宗所谓自性。
《楞伽经》(达摩西来最初用以印心的佛典,是禅宗重要经典,也是唯识本经之一)又云:“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风起。洪波鼓溟壑,无有断绝时。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这就是自性能生万法。八识只是方便说,第八识与其余七识只是海与海浪的关系,本来一体、本无差别。

“四智”即人在证到阿赖耶识的层次、证得阿赖耶识后,八识对于人就会转成四种智:第八识转为大圆镜智,第七识转为平等性智,第六识转为妙观察智,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顾名思义。这里要特别注意,八识与四智其实也没有差别,只是八识是自然的客观状态,是天地本来的如如;四智只是对于所证之人而言,即你自己证到了这个层次所以有了如天地一样的自主性,只是有了这自主而已,而没有改变任何东西,更没有得到任何东西。也就是说,未悟前你是被天地所主,即随波逐流、为物所转,对于你自己是困缚住滞,对于天地你却仍然如如化入在大化通流之中;悟后你与天地本性同一,你便有了和天地一样对自身的主宰力,这只是心性境界,外境依然“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故觉悟之人只是随缘。禅宗古德所以说:“悟了同未悟”。

所谓“直接从第八识起修”,就是直接往第八识做工夫。所谓顿悟就是跨越中间次第而直接证入第八识,直接得大圆镜智,因为这是根本处,故上面诸识于是一起转化,这就是一通百通、一了百了,所谓“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而教下的次第修行则都是由浅入深的方式,比如戒律可以说就是从前五识起修,止观禅定是从第六、七识起修,一层层化解超越,直至最后的究竟处。禅宗直接从第八识起修,所以才称教外别传,才为不历阶次的顿教。很多人肯定会迷惑,这种直接跨越是如何实现的呢?守戒都那么难,止观禅定更是复杂精密,都像是一堵堵高大坚实的石墙,构成一座巨大的迷宫,所以有成佛要历经三大阿僧祇劫的说法,禅宗到底是怎么在未悟前就能直接面向第八识修的?明白告诉了我们其中道理的,是六祖。

《六祖坛经·机缘品》载,僧人智通看《楞伽经》一千多遍,不懂“三身四智”之义,于是来求教六祖。“三身”即法身、报身、化身,三身圆满为佛果。“四智”即唯识四智,六祖解说四智时说了一偈,答案就在这首偈里。偈云:

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

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

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

这首偈首先告诉我们的重要一点,就是四智不是四,而是一。“大圆镜智性清净”,性清净就是自性空,是了无所有、了不可得,它不是一个东西。方便说为二,正是“平等性智心无病”和“妙观察智见非功”,也就是并没有一个大圆镜智,所谓大圆镜,平等性、心无病就有如这镜的镜面,为能照;妙观察、见非功就有如这圆镜的功能,为照之;二者合一如太极,大圆镜则是无方无体之易。连这两者都是虚构和假名,因为只是纯粹功能,说到最后也不过只是“成所作智同圆镜”,一切只是如如幻相本身。大圆镜不在相上,只能心会,体证上虽然真实不虚,实相上却是真空无疑,犹如一片遍照之光。成所作的一切则皆如镜花水月,合之就是“但用名言无实性”。“繁兴永处那伽定”为龙定,有定力而现大变,为如如不动而能生万法之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此后两人每次聊天,都惊觉对方很懂自己,就连随便搞个心理测试得分都一样,简直就像是冥冥之中自有注定一般,他们遇到了最合拍的另一半。得了,啥也不说了,重新在一起吧,
  • 五、女人对情人是牵肠挂肚,男人对情人却是轻如鸿毛,情人的爱情最伟大,却没有地位,男人对于情人,只能是喜欢,时间久了也会腻,顾家的男人爱老婆多点,虽然在外面有情人
  • 总之,我觉得颜淡已经发现了那个人是应渊#电视剧沉香如屑[超话]#沉香如屑编剧功力确实不行,不懂留白,其实没必要演员做出什么行为马上就有心理os说出真实想法,可以
  • #阳光信用# 用心记录你生命里,每个不可复制的瞬间✨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偶尔有一缕阳光漏进来,缓
  • 看看阿睿为我们提供的谍照原图,在后门内侧的空间来看,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五座布局,空间上并没有针对六座来设计,而且后面的空间来看,几乎很难在设置第三排的位置,所以
  • #TFBOYS[超话]# 蓝色代表天空和大海绿色代表生命和森林红色代表热情和太阳❤️橙色象征希望TFBOYS就是整个世界我们永远不会忘记2013年的那个夏天,
  • 翻出几年前今天发的一张配图,是宝子去欧州参加品牌发布会时拍的宣传照;喜欢这种油画般的色调和温暖安详的意境 ——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的 如同那盏灯,会一直照耀着你
  • [good]四川某高校现中国版“霍格沃兹”】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看过《哈利波特》电影里有酷炫的特效,精彩的故事,当然还有每个人都非常向往的"霍格沃兹魔法学
  • [并不简单]】辛辛苦苦加班的你,真的了解自己的权利义务吗?下面九图为你解答↓ ​↓[思考]#女生找工作不接受单休遭HR羞辱#,劳动者享有休息的权利[举手][举手
  • 你听我说啊,这些称号都是领导替我报上去的,我不想要我不想要,是他们要捧红我。抓过1656人呐,都是你一个人抓的?
  • 跑量历史第二高,但状态高开低走,连说好佛系跑的初心都忘了。2021年,世界并没有比去年更好,对跑步赛事而言,其实是更差了。
  • 3.前置800w像素,后置三摄1220w(16mm超广角镜头)+1220w主摄(24mm广角镜头+双光圈2.0和2.4)+1220(50mm标准镜头)4.450
  • 舞随心动 必璀璨夺目 舞台王者 舞必闪耀⚡ ⚡ ⚡未来可期[心][心]刘也直播刘也步数刘也表情包刘也时尚达人 ​​​本次有17款Lelet NY上架,上架
  • 我认为这个时候的股市,涨比跌更容易,就算有利空,也会被市场快速消化掉。#时代少年团周边中转站[超话]#最近感觉不错1⃣小严同学马上要过18岁生日了2⃣好朋友抽到
  • 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对人慈悲,上帝也会给予你慈悲的,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你便拥有了一切。 慈善不应该是富人, 良心发现时的施舍和恩赐, 而应该是每个人
  • 想了一下还是不马了 亮仔的关怀️ 另外我想知道到底还有多少这样关注我的人 已经有好几位朋友都跟我表示了类似的意思 希望大家都通知我一下 避免万一有天我发微博骂你
  • 突然想起了这么多…本来想发表啥来着…哦对,后来离开学校,就恋爱这事,不管到哪里,每次提及我没谈过恋爱,所有人都必然是一脸的问号,别扯了你怎么可能?因为我属于被没
  •     所以,很多时候,我都怀疑自己不过是这个家里的小丫鬟罢了,命定的难也参与进来,即使父亲死后,我的命格依然与他缔造的这个家格格不入,只有悠然才能在此活得圆润
  • #CD折扣分享# 虎航 机票 年末特惠1月28日午夜截止。#CD折扣分享# Wittner 时尚女鞋 年末 特卖1月3日前up to 70% off,12月28
  • 窒息…害怕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崩溃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撑不住了…无尽的压力…无尽的任务…看不到头…我知道我处在黑暗中我知道走过低谷 度过黑暗 就是光明我知道一切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