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他千百度——评雷建德先生《西厢记》研究坚守与突破

  当你在中国搜索、百度、360、谷歌等国内外搜索网站键入“雷建德西厢记”几个字后,与之相关的新闻信息马上就会涌现多条。凡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在他心里还有个“王国”,这个王国里“有部被誉为‘花间美人’的经典名著和‘愿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千年古刹,其隐藏着使他迷恋的秘密。为了解开这个秘钥,他整整花费了47年的时间。”
  开启从其家乡普救寺出发的写作,还属于少年派的雷建德,《西厢记》便是他久久思考的向度,于是西厢就成了他每天萦绕在脑际的命题。他与这古典爱情名著通心通神,缘由是因他就出生在西厢故事的发生地。他带着文学的长焦,去审视西厢文学长河中的“元稹”“董解元”和“王实甫”;他埋首于浩瀚的书山文海,低回慢转地体会故事中人的千年背景;他围绕古老禅院,踏步附近村落,寻访那从未消失的“崔张”爱情故事。今时他还能记起坐在门洞里的乡亲们讲诉粉墙、玉人、相思和红娘传书的情景,他再通过转动的录音机,把这情动千年的故事变成密密麻麻的文字。他觉得地域的力量是由人的力量形成的,那古老故事仍然活着,活在百姓们的心里。他一点一滴地储备、积累,在他对丰厚资料互相参照对证,进行注释时,他悟到了好的文学是体恤时光的,开掘生命生机的。
  “西厢”有惊醒生命生机的力量。缘分使然,他插队和第一份在电力企业工作时的均在峨嵋塬头上——山西永济普救寺附近,雷先生把这里当成他文学地理空间,写作的原乡。他笔墨酣畅,如一条不断拓宽的写作河流,有着蓬勃的生气和烂漫的意趣。他觉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西厢,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需求和审美效应,自己生命不能承受西厢之轻,《西厢记》的美学与他生命的瑰丽是相关的。”于是他打通时空的阻隔,写作应该是他隐含着时间、命运与记忆的框架。《西厢轶事·民间传说》《西厢记·电视文学剧本》《白话西厢记·后传》《西厢记·民族交响叙事曲》《普救寺与西厢记·旅游风光电视专题片》《试论王实甫心中的红娘》等《西厢记》十二部曲,后又集中推出了《圆梦西厢》《西厢新红娘》《西厢记网展新品》《西厢记海内外珍品集锦》《西厢记海内外珍品首展普救寺》等系列画册以及《西厢记珍品2020挂历-2021台历》,亦出雷先生其手。欣赏他这些系列“杰作”时,不禁感怀他是个西厢的感受者和文化承接者。国内外主要媒体第一时间纷纷报道。熟悉他的人都能想起在1989年8月21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第二版醒目位置,刊载他唱响西厢记三部曲时的一篇人物专访《业余“西学”家》后,从此人们誉他为“雷西厢”。正如那古诗中那“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西厢”艺术的情感如醇醪般浓烈。2013年,“互联网+”正悄然为传统文化产业带来转机时,他检视怎样让中国传统文化给现代社会带来熠熠生辉形象?他的思考理出了一些头绪,找到一个轮廓,文化工程+互联网思维是传统与新兴领域融合的新路径。互联网将既是坚不可摧、牢不可破、颠扑不灭的文明载体,又是一个充满活性、弹性的开放体,还是文化延伸、吸纳和嬗变的主线。于是,他建立了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的——西厢记网络展览馆。并拓展了民间文化创意发展空间。在他拥抱互联网时代,通过系列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及三维动画、虚拟现实、卡通动漫等多种形式、多个角度呈现出蔚为大观的《西厢记》珍品。开辟了体现“内容为王”的用户体验的品牌网站。人们后称之为:“网络展览馆映西厢,形塑名著与艺术的多元共声。”
  刻在“邮票”上的文化历史景点。雷先生把“望得见莺莺塔、看得见普救寺”这些地理标志,凝结成地域艺术的符号和强大的精神文化标记。2017年是“中法建交53周年”,雷先生深感西厢故事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于是他催生出让西厢作为“国际符号景观”邮票的想法,远赴法国巴黎,通过了相关邮政部门对发行的邮票图案严格审核后,把一组六件西厢记作品,以中法两种文字入选《法国邮票印象——中国殿堂级艺术家篇章》;2019年,中国邮政一组9枚的西厢邮票,既有民间剪纸,也有法国馆藏古画·西厢记,还有清道光·西厢记白泥长方壶,当代著名书法家田树苌为西厢记网络展览馆的题词等。为西厢文化的时光链条上添了一笔浓墨重彩的印痕。
  “西厢”精思在国际学术界新风蔚起。雷先生有着敏感的学术知觉,在他发掘《西厢记》本源、接通现实时,叠加形成了新的坐标。2018年8月,马来西亚主办的“2018国际儒商论坛”暨孔子学堂挂牌仪式,南方大学学院云集世界各路学术大咖,雷先生应邀作了题为《西厢记轶闻趣事——儒商的成功与否与其后院文化息息相关》的专题讲座,并展开参与式的文化意蕴解读和对话,受到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地与会学者、企业家的好评。这是西厢文化的自豪与自信,是沁润一方水土的注脚,是西厢印刻在他精神向度后对世界的言说。
  一方水土和一方人有神奇的共性。雷先生的文字中不断发掘出新的宝藏,表现故乡的冲动经过了破土、升腾和飞翔,他的乡土情结是跨国化、多元化和集大成的。这种以文化“反哺故乡”的方式,唤醒当地人的集体记忆和乡愁,人们对当年搜阅原生话语的雷建德,守候精神原乡而礼赞。雷先生研究、再创作、传播古典爱情名著《西厢记》是文人理想,他从追风少年开始,借着客观的顺势,带着本土情感,钩沉西厢这段史实,其虔诚之举为之动容、震撼不已。2017年1月1日,古典爱情名著《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普救寺聘请雷建德为“西厢记文化顾问”,并授予其“功勋旅游员工”称号。之后,他相继被选为“运城市优秀新乡贤”和“永济市十大新乡贤”;受聘为首届五台山全球微电影大赛文化顾问;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向其颁发“中国艺术名家”荣誉证书,并正式挂牌“中国艺术名家——雷建德工作室”;还出任中国旅游新闻网理事、山西省品牌协会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
  “西厢”在世间是带着“深意”的。业界有人说:“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他非常认同这句话。他觉得《西厢记》跨越了地域、民族和语言的界限,一直在东西文化的交流中处于旅行的状态。他怀着对西厢的情感凝成时间视角,不惧国家之隔,山海之远,且行且歌,怀着虔敬远涉重洋,穿越了大半个地球,足踏59个国家,进行国外大百科全书有关《西厢记》评价的探寻考察,面对世界文学激流中的西厢,以文化在场的形式不断追问,当他看到一页页有外国文字的西厢内容时,心中注满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喜悦感。他做的是“传出到回归,然后再传出”汩汩而出的态势。他被誉为“行走文学作家”,去不断唤起生命的生机,这大概就是他精神和现实意义的指向。
  对雷先生的各类新闻报道如“井喷”一般,在与雷先生相聚时,总能收到他满挂墨香的西厢报道,据介绍:“有290多种报刊、网站、视频、广播,报道过他不同阶段对西厢研究的最新成果。”尤其是,《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新闻社、《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城市报》《大公报》《中国新闻日报》《中华儿女》等报刊更是如此!
   “何人不起故园情。”雷建德先生在研究《西厢记》领域兀立潮头,是才华的燃烧,是生命的绽放,西厢研究与他生命生机的长度是成正比的。他仍方兴未艾,目前一方面着手出版,汇编世界各国百科全书中对西厢记的记载;另一方面抱有把普救寺融汇成“三位一体”赫赫文化重镇的野心(普救寺——旅游点、《西厢记》——文化点、普救寺里西厢记故事——文物点),他正为这丰厚深广、别有深意的向往,矻矻孜孜地挖掘而踽踽独行。(作者卢丰系三晋传记文学作家)

  来源:科学导报

【澳門】#新冠疫情# 重點觀察人群若無新增陽性個案 將不會進行第二輪全民核檢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於8月8日舉行記者會,仁伯爵綜合醫院醫務主任戴華浩醫生、旅遊局公共關係處藍同好處長、警察總局警務聯絡及公共關係處張健欣處長、治安警察局公共關係處李德輝處長、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測部梁亦好協調員共同會見傳媒。
戴華浩醫務主任表示,截至8月8日,本澳從未出現新冠肺炎病毒社區傳播,自8月3日新增4例輸入或輸入關聯病例後,至今已連續5天無新增輸入病例和輸入相關聯病例。累計確診病例63例,累計死亡0例,累計出院57例,58例為境外輸入病例,僅5例為輸入相關病例,無任何醫務人員受到感染。目前,仁伯爵綜合醫院隔離病房有4名確診病人(一家四口),各人一般情況良好,尤其是第60例的父親和第63例的母親,經過治療後已無發燒,咳嗽症狀減輕,無需吸氧,嗅覺減退症狀亦減輕。路環高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有2例無症狀感染者,3名外地曾確診無症狀復陽病例,4例康復期隔離,9名從高危地區入境抗體陽性人士及34名密切接觸者。
而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方面,截至8月8日下午4時,累計已接種新冠疫苗劑數為526,406劑,已接種人數共有291,569人,其中僅接種第1劑有54,957人,已接種第2劑有236,612人。另外,在過去24小時,衛生局接獲3宗不良事件通報,包括0宗嚴重不良事件,3宗輕微不良事件(1例為國藥滅活疫苗,2例為BNT mRNA 疫苗);由開始接種疫苗至今,累計2,241宗不良事件通報,包括7宗嚴重不良事件,2,234宗輕微不良事件。此外,澳門全民核酸檢測累計採樣614,465人,另加自8月3日後自行前往核酸檢測的101,786人,合共716,251人完成核酸檢測,所有樣本的檢測結果已於8月8日上午2時完成,全部結果呈陰性。
他表示,自全民核檢於8月7日上午9時結束後,共約有7,600人的健康碼已變成黃碼,其後約有1,000名未完成檢測的人士已主動前往檢測,而有關人士之後亦會從黃碼名單中剔除;另約有2,000名非澳門居民(主要是外僱),於登記檢測時,由於沒有使用出入境身份資料而使用藍卡的資料,導致系統無法識別其身份,以致出現黃碼,目前當局已找回有關人士,部分無法核對資料者須重新檢測,而可核實資料者則會變回綠碼。扣除上述情況後,截至8月8日下午4時,共有4,704人仍然為黃碼,包括澳門居民2,259人,非澳門居民2,445人。對於這批真正未接受全民核檢者,當局會繼續保持他們的黃碼,促使其儘快去完成檢測;向其發出短訊勸喻進行檢測,並主動致電瞭解其不作檢測的原因,如他們是行動不便人士或有特殊原因者,社工局與衛生局會派員上門提供協助;對於仍未能完成檢測者,將交由警察部門帶到指定地點進行檢測,有陰性結果才能離開;仍拒絕檢測者則須接受14日指定地點醫學觀察,而拒絕醫學觀察者,政府將會發出強制隔離令。
就會否進行第二輪全民核檢,戴主任表示,經過綜合研判,因應今次全民檢檢的結果均為陰性,如果未來重點觀察人群沒有新增陽性個案,就不會進行第二輪。他補充指,全民核檢只是確認某一個時點全澳人群沒有受感染,並不代表抗疫工作已完成,當局會繼續鎖定及針對以下重點人群,包括4名患者的密切接觸者、次密切接觸者、具共同軌跡人士,及紅碼區、黃碼區內人士,開展各項檢測及健康追蹤。
他指出,本澳完成首次全民核檢後,當局已循多方面檢討相關安排,包括在人手配置、設施和設備安排、協調機制、增加檢測點等,相信不少地方值得檢討及優化,若再有第二輪,有信心會做得更好;包括:在優化人手配置方面,總結經驗後,當局正考慮招募私人醫療市場的人力資源的可行性,在此基礎上將提供相關培訓,藉此壯大醫護人員的力量,及考慮加大非醫護人員的人手配置,更好利用政府不同部門人員及社團人士等方面的力量,讓其熟悉檢測流程,以便在檢測期間協助市民登記;在場地方面,經檢討後,有不少商業機構和學校亦願意提供場地,倘若再需要進行全民核檢時,將可增加更多檢測點;設備方面,將加強口咽檢測方面的設備及培訓,以關顧市民的體驗感受,此外,亦會加大相關設施和技術方面的軟硬件配置。
而就疫苗接種的最新情況,他表示,目前國藥滅活疫苗所剩無幾,正待下一批到貨,相信數日內會有20萬劑國藥疫苗抵澳,但確實日期未能擔保。他亦相信經今次疫情後,疫苗接種程度會較以往踴躍;並再次強調,接種疫苗對市民的好處遠遠多於其副作用,並呼籲市民應珍惜,及早接種疫苗。
梁亦好協調員報告,8月7日需接受醫學觀察人士新增73人,其中澳門居民41人,非澳門居民32人。截至昨日24:00,累計醫學觀察人士有46,052人,仍進行醫學觀察人士有1,861人,包括1,853人在指定酒店、8人在衛生局設施。另,因應4名確診病例而需要安排到指定地點進行醫學觀察人士共有1,018名,包括:密切接觸者77名、次密切接觸者594名、粵康碼為紅碼人士164名、曾經在紅碼區活動人士31名、同感染者有共同軌跡人士150名,而由紅碼區轉到酒店接受醫學觀察人士有2名;此外,紅碼區有286人正在接受家居閉環醫學觀察。
她亦通報了本澳新型冠狀病毒第63例確診病例曾乘坐以下巴士路線及相關資訊(詳見另稿https://t.cn/A6IbxAK2)。
就記者關注到重慶 1宗新冠確診病例與本澳確診女學生有相同軌跡的情況,她表示,澳門舞蹈團及重慶旅客在上月同一時間到西安兵馬俑,當局尚未證實是否由女學生與重慶旅客互相感染,抑或共同被第三者感染。至於為何只有一名團員受感染,她相信是由於舞蹈團團員均戴好口罩,以科學解釋,在一個相對密閉的環境內若存在傳染源,市民如果有戴好口罩,將可大大減低感染風險;但具體原因仍需待有更多科學資料才可作判斷。
她並向記者解釋了當局針對重點人群的跟進原則,強調自疫情發生後,當局一直遵循按風險程度不同,依次跟進密切接觸者人士、次密切接觸者、具共同軌跡人士,及紅碼區、黃碼區內人士的健康情況,由於Delta病毒傳染性高,當局在人手有限前提下,只能按輕重緩急作跟進,故部份人士稍後才接獲當局通知。當局會一直持續對其他重點人群做防控措施,包括定期進行核酸檢測,由每天至每14天不等。
就被問及為何有場所要求居民出示核酸陰性結果才能進內,她表示,相信有關場所人士是出於配合政府措施的善意,以推動市民儘快進行全民核酸檢測,誤以為完成核酸檢測後數小時後健康碼上會有結果。但因為全民檢測計劃,當局會先集中採樣,之後進行化驗,最後才上傳結果至健康碼,這與過往做法不一,她表示,日後當局會再加強與社會各界的溝通,務求可減少當中的誤會;並呼籲場所按應變協調中心指示,著重留意黃碼、紅碼人士。
最後,就本澳全民核檢結果全部呈陰性,為何重點觀察人群暫時沒有出現陽性的情況,她解釋指,這家人中的父親和母親曾接種新冠疫苗,根據內地專家的分析和經驗,曾接種疫苗的人士即使發病,傳播性和引起群聚傳染性會明顯降低,且這家人在涉事餐廳用餐時選擇的座位位於角落,與其他食客的距離遠、餐廳枱與枱之間亦有段距離,另外,由於本澳市民的防疫意識高,注意個人衛生,光顧有關餐廳的客人普遍為中青年,相信有部分人有接種疫苗,故綜合各種因素,相信可減低傳染性。根據最新確診病人的臨床表現,主要是咽痛、味覺和嗅覺減退、或出現皮疹等,當局會持續關注相關科學數據與資料,以增加對Delta變種病毒的瞭解。但她亦強調,市民應留意個人自身是否風險因素,如有沒有明確的外遊史、個人健康情況,及家人、朋友的情況等,並主動向醫生報告相關情況。
會上,藍同好處長匯報了在指定酒店進行醫學觀察的人數;李德輝處長則報告了市面情況和出入境情況;而張健欣處長則在會上回答了有關出入境的問題。

【专访金宇澄:众生喧哗下的“不响”才是真实的】做小说编辑,做梦都想着明天上班收到一篇语言特别的小说——不是说语言“好”,而是“非常特殊”,有非常独特和个人的气息,小说最要紧的是语言、语感。拿到稿子、拿到书,看第一个十行,就能感受到这是一般还是特别的语境,不是等看完整个作品,了解全部内涵才下结论。第一个打动你的就是文字和语感,这一块儿一直是我特别看重的。

文|李菁

【“潜伏者”】

三联生活周刊:从某种意义上说,您有点“大器晚成”的意思,其实您很早就写小说,也发表了不少作品。但是自从1991年发表了小说《轻寒》之后,除了零星的几篇作品外,后来几乎停笔,直到《繁花》问世,所以有人称您为“潜伏者”。您潜伏的这些年发生了什么?

金宇澄:我1988年到《上海文学》,一直做编辑。发现做了编辑再写小说,就会打架——白天认认真真挑别人小说的毛病,晚上有冲动自个儿写东西,第二天一早,编辑眼光回来了,看自己昨天写的,都什么呀?因此不写了。

三联生活周刊:当时的想法是永远弃笔吗?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契机重新开始“写作者金宇澄”的身份?

金宇澄:当时就是随波逐流,假如没有后来这个很偶然的契机,我可能结束写作了。有一天,一位朋友说,某某人在“弄堂网”写真名真姓别人的八卦了,我好奇去看。这是一个上海本地的网站,基本是上海话写作,此人书写的对象,都是我们认识的人,我想,有名有姓写他人的私事——北方话说是“埋汰人”了,不大合适,内容也没多大意思,我知道的市民生活更有趣,所以开帖子写写普通民生。这网站现在没了,但没这小插曲,不会有写《繁花》的冲动,这事情非常有可能刺激到我了。

三联生活周刊:做文学编辑好多年,暂时告别了写作。而看《繁花》的感觉是一股气贯通写下来,好像之前各种各样的积累在瞬间爆发,突然就酿成了酒。您在下笔之前就把文体或风格已经想好了吗?

金宇澄:这是一个全世界上海人用沪语发声、唱歌,晒上海旧照的论坛,我也就用上海话试着写,重要的是我用了假名“独上阁楼”,这也是《繁花》开篇第一句话,我忽然就变成了一个最自由的陌生人,没有任何负担,全新的写作体验,周围也都是陌生人,相互都那么新奇、好奇。我这个懒散的人突然警觉了,充满“我要打起精神来”的感觉。
小网站很稳定,每天100来个人看,心态都很放松。如果换成大网,每天无数人灌水,我可能早就歇菜了。当天贴了开场白,人人上来打招呼“爷叔侬好”等等,写了几天,就有人上来问:“侬到底啥人?你是什么人?到底谁的马甲?”坛主也悄悄问我,是不是某某人的马甲?

意思就是我写得好,获得这样的重视,对自己就不再怀疑了,写得很顺,每天更新一节,底下立马是各种评论,极为热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天天直播。兴奋的焦虑是,打个比方,等于人突然“怀孕”了,“不正常”,成天想“下一步该怎么办?”,今天发出一节,立刻就想明天的故事。

说起来我特别佩服“鸳鸯蝴蝶派”那些老作家,包天笑时代的那些传奇,以《广陵潮》出名的李涵秋,《江湖奇侠传》的平江不肖生,真名向恺然,都可以每天三家报纸连载三个长篇——当然每天文字只有豆腐干大,一般是下午躺在一烟馆里,门外三家报社小伙计等着,一筒烟抽完,“拿纸过来”,小伙计拿来一纸,立刻就在纸上写完,小伙计跑去排字,第二个伙计送纸上来⋯⋯脑子里都想好了。

三联生活周刊:当时您的工作节奏是怎么样的?

金宇澄:记得是那年5月11号开的帖,早晨8点贴上去,状态很兴奋。为什么?5月份是上海最好的季节,天蒙蒙亮就可以起来写,气候不冷不热。写完天已经亮了,然后吃早饭,去上班。我的猫都知道了这节奏,有一天没起床它就过来不断地叫唤。上午10点打开“弄堂网”,看好多人七嘴八舌地议论,很好,几秒钟的快乐,立刻想明天的内容⋯⋯

每天写2000字、5000字、6000字。写完读者即看,完全投入,是没有什么难度的,因此特别理解年轻的网络写作,跟传统的面壁写作不一样,不再是等全部完稿,最终只是给一个编辑看,听这个读者的结论的写作。每天每一节,我都面对真正的读者,完全看得到他们的意见。因此这是“极豪华奢侈”的写作,这状态当然考验人,我经常会获得超常的发挥,内心也相当急迫,其他活动一概拒绝,这样一直写到10月底,统计字数二十几万,吓了我一跳——希望尽快结束吧。后有评论说,《繁花》推进得越来越快,现想想蛮后悔,实际是可以再放缓一些的。

单行本从头到尾,完整保持了连载时期每天每一个自然段突然结束的特点,预留“且听下回分解”的余味,这是面壁写作难以达到的节奏效果。

三联生活周刊:我还好奇一个技术性问题:书里这么多的人物您怎么记得住?作为读者阅读的时候,可能还经常都忘了这个人物是谁,要重新回头再找线索。您在写作上是怎么解决的?比如列一个提纲,还是这些人都活在您的脑子里,他的身份、他的腔调⋯⋯不需要这些提醒?

金宇澄:网上写一个礼拜觉得不对了,不是“开无轨电车”,是小说,这就要人物表、提纲,要安排结构——开帖是随便聊大天,张三怎么样、李四怎么样,然后提到了上海男人陶陶卖大闸蟹——就是《繁花》开头一节。“大闸蟹”这节是上帝给的礼物,门忽然开了,进入到过去的上海,联系到记忆和许多熟人,一切突然打通了。

像一副牌一下子理顺,人全罩在里边,可以一眼望到头,因此停了两天,结构是用两种颜色的笔,红字算一章,蓝字一章。比如红字大闸蟹,是一种提示,几个字就知道是写谁,包括其他关键字,都可以一看就知,就这样提示,红字蓝字,完成就划去,其中如果有不能预想的变化,我在一旁列出,或另贴一纸,但到了结尾,竟然完全按照了预设。读者稍微用心一下,会发现《繁花》里的人其实并不多,一眼就知道哪几个人最要紧,其他很多人也就是风景,环境、气候是风景,周围的人群,其实就是各种的景色。

【沪语写作与被标签化的上海】

三联生活周刊:您是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自己要写一部非常独特的小说,还是说一直是无意识的,但这个念头根植于您脑中可能二三十年了?

金宇澄:我这年龄的作者都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文本实验热潮。可以说当时的写作者们,特注意实验、摹写各种文本,特在乎个性,因此创作呈现的样式千奇百怪,什么表达都有。

这种文学趣味环境,与“80后”“90后”作家不一样,是一个恶补和照搬的时代,突然出现大量仿西方流派的作品,法国新小说、“垮掉的一代”时期⋯⋯强化“个性化表达”、写作辨识度⋯⋯然后,我暂别了小说,是休眠状态,也有那种不甘心、“没有完成任务”的心情,这次一旦触碰到了立刻就回头了。

另一原因是,受论坛沪语的启发,心里知道,很少有作者用所谓“上海官话”写小说,在北方语系方言的大背景下,上海话一直是小众、边缘的。《上海文学》的作者们,最多点缀几句上海对白,以示特色——编辑还得十二分注意它们是否通文。我的工作,就是修订到让所有华文读者都能懂,因此我对于沪语,一直有潜移默化的敏感,知道沪方言很有魅力,也容易“隔”。其实文学并不承担传播方言的任务,方言就是好看,标准普通话,客观上是“人造”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的解释就是“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它进入了词典,就没变化了,而任何地域自然生成的方言,原汁原味,活泼接地气,也随时间一直活泼地变更,它们从不固定,因此小说和影视都喜欢方言对白,因为它们更生动。普通话对于国计民生来说,功不可没,多少也切断了地域水土的显著特征,包括人耳听觉的敏感度——比如我爱去广州,一听见出租车里的电台,就知道广州到了。城市之味,通过语言声音,露出了地域的特征,普通话,等于千城一律的城市高楼,而我最想看的却是属于本土的房舍,比如看到了上海的石库门,就知道到上海了。对上海话,我没有自恋,我在北方生活了多年,我在小说里慢慢改良和修订它,目的就是尽量让非上海读者了解这地域。

现今回想,上海这个本地网站,启发了我的沪语写作兴趣,网站里以上海话写作、倚老卖老的各种能人,对我也产生很大影响。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虽然我是上海人,母语是上海话,但数十年写作,一直是用普通话思维,所以初用上海话写,磕磕巴巴,经常文不达意,心里坚持用上海话,知道有些可用上海话表达,有些就要改换,比如不用“侬”,我改为直呼其名等等,读者看不出来35万字的小说,没有“侬”——就是“你”——这第二人称词,因为这是常用字,如果每一页满满的“侬”,读者肯定受不了的,如果改用“你”,也就不是上海话了,这就是转换。

做小说编辑,做梦都想着明天上班收到一篇语言特别的小说——不是说语言“好”,而是“非常特殊”,有非常独特和个人的气息,小说最要紧的是语言、语感。拿到稿子、拿到书,看第一个十行,就能感受到这是一般还是特别的语境,不是等看完整个作品,了解全部内涵才下结论。第一个打动你的就是文字和语感,这一块儿一直是我特别看重的。

(录音整理 杜昶德)

全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21年第7/8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后悔没在最绚丽的时候,把这些美好一点一滴都积累起来,都写下来,都拍下来,我想这样能让回忆不那么单薄。总有人说,过多的记忆载体会让后来的我们更加悲伤,但随着心境
  • 总结一下:简历问题很严重,这种简历要真拿出去,就“一面杀”了,而没有一个问题是孤岛一般的存在,你需要更多系统的方法。因为我一直职业的个案辅导,我发现很多朋友圈或
  • 还有就是一个绘本画手姐姐,她画的故事极富想象力与治愈力,以至于我看完直接原地吹起彩虹屁[彩虹屁]把她整得有点不会[允悲]临走在室外区淘到了非常好看的祖母格毛线手
  • 16、此情不渝,永结同心,幸福美满,鸾凤和鸣。#襄阳缤纷花艺##婚礼##手捧花##文案# #虐美人外传b#天 虐美人要怎么才能he啊[泪]感觉已经妥妥的be了
  • 俗话说,“酒是陈的香”白酒天然地就与时间亲近,陈年,无论对于酒的品质本身,还是对于消费者的心智认知,都具有直接而足够的价值。其实,对于白酒而言,一开始并没有“年
  • 如果在你们的婚姻出现问题后,他有了新的情感寄托对象,从别的异性身上感受到被爱的可能,就会撤回对你的爱、期待,很容易坚定地要离开你。实际上,这个赛季以来赵心童都没
  • 附图为明人沈周《雨夜幽寂图轴》纵79.7cm×横33.3cm,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早安[超话]##阅读##读书笔记##读书##读书[超话]##诗词##美术#
  • ​我以前读书,读到物理书上说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的这一定论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不是坚信,而是怀疑。​因为当时我思考着有一个东西的速度比光速更快,那就是我们的思
  • 虽然李若彤打扮低调, 而且全程都戴着口罩,但她一现身就立马被路人认了出来,大家都争相和她合影留念,人气十分火爆。晚上去跟他的兄弟们见面吃饭了,可能因为不熟,
  • 在此之前,陶虹的微博从元宵节到今年4月份都是生活的片段,未提及TST相关信息。据媒体报道,10月31日晚,此前陷入张庭“TST”传销风波的受害者石家庄市民李女士
  • 结果到了下午,店员说人手不够,实在没有办法配送所有的订单,只配送了一部分。群里不停地有新成员加入,都在问能不能下单订饺子。
  • 所以,如果没有一堆due在等着我完成的话,隔离生活堪称神仙了。我的鹭岛隔离日记 day1-3图片版又名根据时间顺序来看我这些天吃了啥[干饭人]一直想记录这篇,但
  • 当听见梦想破碎的声音,你是否还能坚持得住一直以来伪装的坚强当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东流,你又是否能够真正做到重在参与而不在乎结局2017,流过多少泪水与汗水,又留下多
  • 从手相上的一条线透露出你的富贵? 1、太阳线(成功线) 太阳线又名(成功线)表示成功或人缘关系。这条线可由各不同的位置升起,但其尖端都伸向太阳丘(无名指根部)
  • 宝宝脐部护理,洗澡抚触,被动操,产妇乳房护理,产后操指导,月子餐讲究营养搭配多样化合理搭配,我会用我的专业技能和爱心,耐心来服务每个需要我的家庭咨询月嫂报价#微
  • 原文是这么说的:“单味夏枯草汤治瘰疬马刀,不问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 同样入肝经的还有王不留行,王不留行这味药的功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通,它是中药里最有魄力
  • 处乱常思平即福,淡泊更觉会心深,闲寻雅趣物情苏,胜过搓麻累病哭,人老福来知正受,花鱼书画契真如,人生勿犯自然规,事见便宜道自亏,若晓荣旁奇辱待,困穷必有福跟随,
  • ”N“我不是从一开始就说了嘛,首先是长得很漂亮……然后我觉得我们非常般配!”我“……”只能说,还是我的标准靠谱,至少不是若有优秀的男人就能吸引到我。
  • #赖冠霖导演作品获金鸡推优#一路走来挺不容易的,不管遇到什么事,一直坚定自己的想法,默默努力,所有的苦所有的委屈都默默自己扛,看到你的处女作《冬天和春天打架》第
  • 浩瀚无垠的宇宙里,你就是最耀眼的星,闪烁着最独特的光芒,专属于你的吸引力,让人如何不去爱你。你是紫色浪漫王国里平易近人的柠檬王子,用初心奏唱引人共情的歌,一次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