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图书《气候创造历史(新知文库)》,我的评分:★★★☆☆ 相较其他气候历史学专著,这本写得比较好读,相对也比较浅显,给的都是结论,论据忽略了。有很多个人看法和个人经历的描述,占掉了3/5的篇幅,因此整体来说,干货较少,当线索读比较适合,相应的深度内容再去找其他专著。(来自… https://t.cn/A6xUm4cd

【西周利簋,为西周做过哪些贡献?】
“现在,利簋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之一。利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将赏赐的青铜制成簋,并刻下铭文留存的小小举动,为后世带来了非凡的意义。通过这件簋,今人破解了牧野之战的时间之迷,并推演出夏商周断代的时间。利簋还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为铜器断代提供了实物见证。”
提到国之重器的青铜器,不知大家脑海中首先想到什么,我想到的是“司母戊鼎”,现在叫“后母戊鼎”。这件上了中学历史课本的青铜器高133厘米、鼎口长110厘米、宽79厘米,重832.84公斤,绝对是国之重器。当然了,评价一件青铜器的重要程度还与它的铭文数量,历史价值等等因素有关。我今天要和大家聊的这件青铜器,叫“利簋”,它体型不大、重量很轻,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铭文也不多,内底铸铭文4行33字。但是也被称之为国之重器。
“利簋”
那它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地位,拥有如此重大的价值呢?这还要从它的铭文说起。这四行33个字,经专家辩论,全文如下: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著名学者张政烺先生用现代话翻译一下铭文,就是: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其为祖先檀公作此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 。
这段话很好理解,记载了一件重大历史事件:武王伐商的“牧野之战”。在利簋发现之前,有文献记载“‘牧野之战’发生在甲子日清晨。”如《尚书·牧誓》中说:“时甲子日昧爽,王至于商效牧野”;《逸周书·世俘》中写:“甲子朝,至接于商。”但不少人仍有疑惑。利簋及其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不仅澄清了大家的疑虑,还让专家结合《国语·周语下》的记载,最终确定这一天就是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利簋上短短的33个字,破解了一个历史学的著名悬案,这实在是太重要了。于是,它又被称为“武王征商簋”。
牧野之战
簋在西周时期是另外一种比较重要的食器/礼器,常与鼎成套出现,往往代表了主人的身份等级,如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簋里面一般装的是黍稷稻粱等粮食,类似的还有簠,其中簋为圆口,簠为方口。这和中国古代封建制度是紧密结合的。
2012年,《国家人文历史》独邀九位考古以及文博专家,在国宝中做取舍之间的思量、权衡,盘点出中国文物中的九大“镇国之宝”。分别是:金银器“太阳神鸟金饰”、青铜器“西周利簋”、石刻壁画“秦石鼓文”、文献书简:《孙子兵法》竹简书法:《平复帖》、绘画:《五牛图》、工艺品“真珠舍利宝幢”、陶瓷“定窑孩儿枕”和玉器“渎山大玉海”。其中利簋是1976年3月,陕西省临潼县零口镇西段村村民在打井时发掘的。村民们发现的是一个西周窖藏,一共出土了151件青铜器。
所谓西周窖藏,就是西周中晚期,由于不断受到西方犬戎的威胁,不少王公贵族被迫迁徙,而家中一些贵重的物品,特别是青铜器无法带走,就挖坑埋掉,期待有朝一日能回来,再把它们挖出来,但这一离开就再也没有回来。这个簋叫“利簋”的原因是制作者叫“利”,这在铭文中已有说明,他铸这个簋是为了纪念先祖檀公。那么,利是什么人呢?
据学者唐兰分析:利就是周初名臣檀伯达,达可能是字、利是名,名字相应。利簋的造型也很优美。深腹,双耳有珥,作兽首口衔鸟头状,圈足下有方座。腹部和方座座壁的纹饰是以饕餮纹为主题;两侧加饰倒夔纹,圈足饰夔纹,呈二方连续图案绕簋一周;方座面四隅加饰蝉纹,方座上的兽面造型与利簋腹部的主体兽纹相仿,都用云雷纹为底来衬托主题。兽面巨目凝视,森严恐怖。兽面纹、夔龙纹和云雷纹三种纹饰,线条流畅清晰,共同给这个肃穆庄严的西周铜簋平添了几分凝重和神秘。
利簋
现在,利簋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之一。利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将赏赐的青铜制成簋,并刻下铭文留存的小小举动,为后世带来了非凡的意义。通过这件簋,今人破解了牧野之战的时间之迷,并推演出夏商周断代的时间。利簋还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为铜器断代提供了实物见证。
西周中期开始,铭文体例出现了变化,记载的内容除了和王有关活动之外,还包括其他很多社会事件,例如大篇幅的册命金文,例如裘卫器上的土地交易、五年琱生鼎上的土地交易、散氏盘上的土地争端等等,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不为专门事件而作的铭文也出现了,如史墙盘,超长篇幅的铭文讲述了微氏史官家族史上列位先祖的丰功伟绩。
史墙盘
这和之前的铭文形成了鲜明的区别,西周早中期的铭文记录是讲给先祖们听的,而西周中晚期的这些和早期迥异的铭文实际上是给大家看的——封官赐土、土地交易、契约给所有人看到,让所有人作见证;先祖的丰功伟绩让所有人看到,炫耀自己家族的高贵。
换句话说,铭文记录在西周中晚期已经逐渐褪去了其宗教功能,转向一种向世俗社会开放的公开历史记录的性质,这个时候被后世称为“史料”的记录才开始符合一般历史研究的逻辑。从商到西周晚期,随着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演变,历史纪录经历了从鬼神领域走向人间的过程,所以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个进程基本完成,并随着列国政府的成熟化,历史记录开始爆发,形成我们熟悉的中国历史记录体例。看来利簋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关于利簋历史上也有这样的记载,乙亥,王又(有)大丰(礼)。王凡三方,王祀于天室。降,天亡又(佑)王。衣(殷)祀于王丕显考文王,事喜(傣)上帝。文王德在上,丕显王作省,丕肆王作赓。丕克乞(迄)衣(殷)王祀。丁丑,王飨大宜。王降。亡得爵复觵。唯朕又(有)蔑,每(敏)扬王休于尊簋。
利簋
所以这时候,周人交流历史的对象就是死去的祖先,变成了人和人之间的沟通,这个时候才会出现大篇幅、较为客观的历史记录。周人通过铭刻在青铜彝器上的铭文和祖先交流,向他们讲述自己获得的荣耀,而这些青铜器也被保存下来,作为这些作器者后代们重温祖先光荣的最好物证。虽然这些历史人物会随着时间的变迁逐渐被抹淡,但是这些历史文物却永久的保留了下来,成为了永远的经典。
如果有机会的话,希望大家可以去国家博物馆亲自参观一下西周利簋的真实面貌。相信大家一定会有一种莫名的力量和感受,这种代代相传的中华文化是中国人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也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切实体现。西周利簋记录着西周时期的风雨,像我们娓娓道来那个时代的故事和沧桑,他仿佛就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历史的使者!
#千年前的兵马俑是什么颜色##这就是中国风##出道吧新星#

#小子说老子##道德经#
《小子说老子》第五章•尧舜禅让的真正原因

“昔舜旧作小人,亲耕于历丘。”

从前舜帝作小人之时,亲自在历丘那个地方耕种、劳作。

(“小人”,一般人乃至于许多专家学者都当作是“无耻小人”之小人解,或是当作“品德低下者”解,这是莫大的错误。对我而言,古人说的“小人”,即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普通人、一般人”。

“小人”是相对“大人”而说,“君子”与“小人”相对,“大人”、“君子”、“小人”可以说思想格局与思想境界的深度与广度全责,也是为了方便探讨而立。真正意义上的“大人”、“君子”、“小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没有办法完全分开的统一体,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大人”、“君子”、“小人”之分。

那么,具体来说,什么是“大人”呢?中国古代文化的“大人”可不同我们今天的“大人”表示什么“成年人”或“官员张大人、李大人”,中国文化中的“大人”是一种圣人境界,可以说“大人即圣人”。

好比《易经》中就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是圣人才有的境界。

又好比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又说“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可以说,与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与《中庸》中所说的“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与《大学》中所说的“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是一贯、一体的内涵。

故后世许多人很难读懂孔子与《论语》的道理,也在于此。再来看看,这里对舜帝所描述的“小人”二字,完全就没有“无耻小人”或传统意义上的“品德低下者”的意思。因我们都知道,历史记载,舜从小都一直很有品德,不可能他“从前”是个“品德低下”的“小人”。像《二十四孝》中第一则便是舜帝的《孝感动天》的故事。)

“恐求中,自稽厥志。”

舜帝他当时恐求中,自稽厥志,

(据所查资料,“恐”,廖名春先生认为当读为“工”,意思为擅长、善于;李锐先生疑读为“恭”。可见古文不甚明确。但大意可翻译成“认真地、恭敬地、一心地希望寻求中道”。“自稽厥志”,自己认真查考(反省)自己、尽量降低固有的志向标准来适应大众。

如《史记》有载:“舜在假典,顾省厥遗。”这里的“厥”有短,缺之意,有降低标准之意。而“顾省”与前者的“自稽”都有自我稽查、自我反省之意。这都是我的个人理解,不作硬性标准决断。不强求别人也接受我的个人观点。)

“不违于庶、万姓之多欲。”

不违背于普通百姓以及百姓的诸多欲望心。

(“不违于庶、万姓之多欲”,此话很不易令人理解。金代的进士王特起有词句说“但愿此心如旧,天也不违人愿”,圣人行天道不违人愿,不强求别人必须做什么。若那样就成了逼迫,不是行天道。

不违人愿,是好愿望不违背,坏愿望也不违背。这话说出来大家也许不理解,会反问“好愿望不违背容易理解,但为什么坏愿望也不违背呢?这就不能接受了。”这就如禅宗的六祖惠能大师所说——“自性自度”,“不思善,不思恶,如何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大致相似。

又如可从宋代的汾阳无德禅师在《楚圆集》中所说“佛不违众生愿”、“佛不脱众生愿”之开示中可感受得到这里的一部分道理。同样,圣人寻求中道,也一样不违众生愿,不违百姓愿。都是尽量地去开化、引导世人。

从这里而说,《保训》的中道道理实在非常高明,实在让人敬佩不已。古圣先贤虽地域不同,文化不同,但思想境界都趋于一致。真是“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不假。)

“厥有施于上下远迩,乃易位迩稽,测阴阳之物,咸顺不逆。”

因此施设于上下远近之诸人,就变更所处的位置(“易位”,近似于现代话“换位思考”),来接近心思考察思辨,测度(推测研究)于普天之下阴阳二道的种种事物,都是顺应而不逆道而为。

(这里用的是“厥有施于上下远迩,乃易位迩稽,测阴阳之物,咸顺不逆。”有的说法是“乃易位设仪,测阴阳之物”。若是那样,“易位设仪”可能就《易经》设立“阴阳二仪”有关,这样也可以与后面的“测阴阳之物”贯通起来。具体文字难辨,我这里不作死句判断,而硬下结论,还有待研究。)

“舜既得中,言不易实变名。”

等到舜即得到中道之后(“舜既得中”言意即是,舜已经明白懂得“中道”,即得道),说“不易”之道实际上只是“变名”而已。

(“言不易实变名”,变名,可理解为:只是表面“变化一下名称而已,内涵并不改变。主要原因是利于大众接受,而行出的一个方便法。”也可理解为:以变化之名行不变之事。二者皆可,二者皆具。此道理如同禅宗临济义玄禅师的“四料简”之法:“有时夺人不夺境,有时夺境不夺人,有时人境两俱夺,有时人境俱不夺。”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真正的“道”即是一切道与一切法,当然包括了以上的所有道理,何况只是“变名”而已呢。同样,这个道理,也符合、阐明、运用于老子的《道德经》中。)

“身兹备惟允,翼翼不懈,用作三降之德。”

舜从此身体力行,合理、公正、诚心地信奉它,小心翼翼地为人做事,永不懈怠,以用它来作为“三降”之厚德,承载万事万物。

(“身兹备惟允,翼翼不懈,用作三降之德”。“身兹备惟允”,此句合于《尚书》所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唯精惟一,允执厥中”之理。也可窥见孔子的见地相当精确、独到。

“三降之德”之“三降”不知何意。《礼记·孔子闲居》有说:“子夏曰:‘三王之德,参于天地,敢问何如斯可谓参于天地矣?’孔子曰:‘奉三无私以劳天下。’子夏曰:‘敢问何谓三无私?’孔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

这里可以作为对“三降”理解的一个参考。另外,此“三降”会不会类似于佛家的“降服其心”,又如降服贪、嗔、痴三毒呢?一笑!但无论如何,这“三降”不是什么坏事,应指向道之途,是崇高且难得的德行。)

“帝尧嘉之,用受厥绪。”

由此,尧帝嘉赏、称赞于舜,任用授命于他来完成前人未完成的事业,传位于他,并传承于后代人。

(“帝尧嘉之,用受厥绪”。“绪”,绪业,如继未竟之绪,是指继承前人未完成的事业。同样地如“情绪”、“思绪”也有“连绵不断的情思”之意。故,此“绪”字当指代传承未竟事业,同时“绪”也有“传位”之意。由此,也可以说,正因为舜“得中”,即得了“中道”,尧才传位于舜。

我们一般史学上说尧舜禹的“禅让制”,尧把帝位禅让给了舜,一个普通农民出身的人。这一点,如果能引起历史学家与学者们的足够重视,恐怕都要重新改写我们的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史、中国哲学史与中国思想史。当然,只怕专家、学者们可能不愿接受,也不敢接受。一笑!正如老子所说:“不笑,不足以为道!”)

“呜呼!发,祗之哉!”

啊!我儿姬发啊!你要恭敬传承这个“中道”啊!

(“呜呼!发,祗之哉!”“祗”,有恭敬、祗承、祗奉、传承信奉之意。。《说文》:“祗,敬也。”《周礼·春官·大司乐》有句“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也是敬之意。此“祗” 意合于前文“钦哉”,同合意于后文“敬哉”。这里也可见周文王对此“中道”传承于后世的重视。其重要性实在是不言而喻,何况“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为什么这个国家不欢迎中国游客,我们还特别喜欢去?
  • 全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推进会召开
  • 一批新规10月起实施,和丰县的你我密切相关,别说我没告诉你!
  • 交警收中华烟视频曝光,1人被停职2人被辞退
  • 私吞公款偿还赌债 男子撞破头演“苦肉计”
  • 驾车碾压妻子逃跑,警方:嫌疑人已被控制
  • 邓莎购物竟被当贼,怒将衣服甩对方脸上,网友:店员偷偷塞进去的
  • 《子弹短信》遭App Store下架?官方回应正在上架审核
  • 京山“9.28”双尸案告破!犯罪嫌疑人被抓获
  • 日本军服游街被拘 事发赣榆革命老区 影响恶劣
  • 【关注】全国百强县榜单发布,延吉市获四项称号!
  • 中国锦鲤信小呆真人现身!!!
  • 【中国】女婿擅自拧开电梯门岳父踏空坠亡,当事人:开电梯门是想检查
  • 斗鱼直播平台要凉?APP被全网下架;杨大爷删除专场微博,疑似和解?
  • 【关注】91岁老人郝月连去世,她用余生75年也没能等来一句道歉!
  • 不交手机,父母折寿1年!这手机惹的祸啥时候才能到头?
  • 【意·关注】意大利拒收难民被指"没人性"! 但当局认为"这次咱们赢了"
  • 斯帕尔vs国际米兰复盘:B罗不在的第一场,想他
  • 最新!达州人行道塌陷,吞了4人!救出的2人已死亡!还有一对爷孙未找到……
  • 热点丨治理网络食品谣言难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