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chéng)离文字普光明藏(zàng)经

唐中天竺(zhú)三藏(zàng)法师地婆诃(hē)罗奉敕(chì)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shè)城耆(qí)阇(shé)崛(jué)山中,与大菩萨无量(liàng)百千亿那(nà)由他(tā)数(shù),皆是大智精进善巧,证无言法获妙辩才,是处(chù)非处(chù)不相(xiāng)违反,善调(tiáo)身心具诸解(jiě)脱,常游三昧不舍(shě)大悲,惭愧为(wéi)身智慧为(wéi)首,多所饶益如大宝洲,了知诸法善不善相(xiàng),不著(zhuó)文字而有言说,于真俗门洞达无碍,深明实际不住其中,善能分(fēn)别而无所受,虽厌生死常护世间(jiān),周遍十方有大名称(chēng),于真妙藏(zàng)寂然宴息,虽现受身永出三界,而行诸有勉济众生,平等教(jiào)诲志常贤善,平等怜愍(mǐn)心无染著(zhuó),能令自他(tā)莫不清净,成就如是无量(liàng)功德。其名曰胜思惟菩萨、法震音菩萨、妙身菩萨、法辋(wǎng)菩萨、辩积菩萨、持地菩萨、持世菩萨、大名称(chēng)菩萨、具诸辩菩萨、千容相(xiàng)菩萨、功德山菩萨、莲华(huā)眼菩萨、莲华(huā)面菩萨、珠髻(jì)菩萨、妙音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hē)萨,皆如童子色相(xiàng)端严,于此众中(zhōng)而为(wéi)上首。

尔时,观(guān)自在菩萨与恒河沙等绍(shào)尊位者诸菩萨俱。殊胜见菩萨与无央数(shù)天帝释俱。虚空(kōng)藏(zàng)菩萨与无量(liàng)菩萨及无量(liàng)四天王众俱。大势至菩萨与无量(liàng)亿梵(fàn)天众俱。遍吉祥菩萨与无量(liàng)婇(cǎi)女俱。普贤菩萨、不空(kōng)见菩萨、星宿(xiù)王菩萨、离疑菩萨、息诸盖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各与无量(liàng)菩萨众俱。其中(zhōng)亦有无量(liàng)诸佛,自变其身作菩萨像。尊者舍(shè)利弗(fú)、摩诃(hē)目揵(qián)连、摩诃(hē)迦(jiā)叶(Shè),如是等大阿(ā)罗汉,各(gè)与无量(liàng)声闻众俱。那(nà)罗延等无量(liàng)天众,乃至恒沙国土日月诸天,威光照耀悉来佛所。至佛所已(yǐ)。彼天威光不能复现,犹如聚墨对阎浮金。婆楼那(nà)龙王、德叉迦龙王、阿(ā)那(nà)婆达多龙王、美音乾闼(tà)婆王、无扰浊迦楼罗王、各与无量(liàng)诸眷属(shǔ)俱,来入此会。十方世界如恒河沙所有菩萨,咸于本土启请如来,与诸四众同时到此,各持种种出过世间(jiān)殊好(hǎo)供(gòng)事,奉上于佛诸菩萨已(yǐ)。即于会中坐莲华(huā)座。

尔时,胜思惟菩萨摩诃(hē)萨从座而起,偏袒(tǎn)右肩右膝(xī)著(zhuó)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今欲请二字之义,惟愿如来垂哀见许。”

佛告胜思惟菩萨言:“善男子,欲有问者随汝意问,如来不为(wèi)一众生故出现世间(jiān)。为(wèi)欲利益无量(liàng)众生而出现耳。于是胜思惟菩萨即白佛言:“世尊,何者一法,是诸菩萨所应(yīng)永离?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yīng)常护持?何者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jué)了(liǎo)?”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以如来威神之力,乃能问我如是深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dāng)为(wèi)汝说。

“善男子,有一种(zhǒng)法菩萨应(yīng)离,所谓欲贪。善男子,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yīng)永离。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yīng)离,所谓瞋(chēn)怒。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yīng)永离。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yīng)离,所谓愚痴。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yīng)永离。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yīng)离,所谓我取。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yīng)离,所谓疑惑。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yīng)离,所谓憍(jiāo)慢。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yīng)离,所谓懈怠。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yīng)离,所谓惛(hūn)眠。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yīng)离,所谓爱著(zhuó)。善男子,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yīng)永离。

“善男子,汝复问我,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yīng)常护持?善男子,谓诸菩萨非己(jǐ)所安不加于物。若诸菩萨守护此法,即是能持诸佛如来一切禁戒。何以故?自爱身命不应(yīng)杀生。自重(zhòng)资财不应(yīng)偷盗。自护妻室不应(yīng)侵他(tā)。如是等行皆名一法。善男子。若有敬顺如来语(yǔ)者,于此一法常当(dāng)忆念。何以故?无有众生爱乐(lè)于苦,凡有所作悉求安乐(lè)。乃至菩萨求阿(ā)耨(nòu)多罗三藐(miǎo)三菩提,亦为(wèi)自他(tā)皆得乐(lè)故。善男子,以如是义我说此言。非己(jǐ)所安不加于物,如是一法是诸菩萨应(yīng)常护持。

“善男子,如汝所问何者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jué)了(liǎo)。善男子,无有少(shǎo)法是如来觉(jué)。何以故?如来觉(jué)者无所觉(jué)故。善男子,一切法无生是如来觉(jué)。一切法无灭是如来觉(jué)。一切法离二边是如来觉(jué)。一切法不实是如来觉(jué)。善男子,诸业自性是如来觉(jué)。一切法从因缘生,是如来觉(jué)。因缘之法犹如电光,是如来觉(jué)。以因缘故而有诸业,是如来觉(jué)。善男子,一切法性普光明藏(zàng),是如来觉(jué)。善男子,何故法性名普光明藏(zàng)?善男子,世出世智依之以生,如母怀子故名为(wéi)藏(zàng)。若智生时反照其本,如是法性为(wéi)般(bō)若(rě)波罗蜜之所摄藏(cáng),是故名为(wéi)普光明藏(zàng)。善男子,一切法如幻如焰,是如来觉(jué)。善男子,诸法实性一味解(jiě)脱,是如来觉(jué)。一味解(jiě)脱是即名为(wéi)普光明藏(zàng)。善男子,一相(xiàng)法是如来觉(jué)。云何一相(xiàng)?所谓诸法不来不去、非因非缘、不生不灭、无取无舍(shě)、不增不减。善男子,诸法自性本无所有不可为(wéi)喻,非是文辞之所辩说。如是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jué)了(liǎo)。”

当(dāng)佛说此庄严王离文字普光明藏(zàng)法门之时,有十地菩萨所见微尘数(shù)众生,悉发(fā)阿(ā)耨(nòu)多罗三藐(miǎo)三菩提心。复有如是微尘数(shù)众生,皆发(fā)声闻辟(pì)支佛心。复有如是微尘数(shù)众生,在地狱者皆得离苦生人天中。无量(liàng)菩萨得入初地。无量(liàng)菩萨得百千三昧。无量(liàng)众生悉蒙(méng)利益无空(kōng)过者。

尔时,佛告罗睺(hóu)罗言:“善男子,我此法要(yào)汝当(dāng)受持。”说是语(yǔ)时,会中有九十亿菩萨摩诃(hē)萨,承佛威神即皆避座,白佛言:“世尊,我等誓当(dāng)受持如来所说法要(yào),于此娑(suō)婆国土最后时中,见有其人流通为(wèi)说。”

尔时,四天王白佛言:“世尊,若有能持此经典者我当(dāng)拥护,令其志愿皆得满足。所以者何?能持此经是法器故。”

尔时,世尊普观(guān)众会而作是言:“诸仁者,我此所说甚深方广希有法门,非诸众生有少(shǎo)善根而能听受。能听受者即为(wéi)承事供(gòng)养于我,亦为(wéi)荷(hè)担(dān)无上菩提。是人当(dāng)得辩才无碍。决定生于清净佛土。是人临终定得亲见阿(ā)弥(mí)陀佛、菩萨大众而现在前。我今在此耆(qí)阇(shé)崛(jué)山诸菩萨众所共围绕,彼临终时亦如是见。当(dāng)知是人即为(wéi)已(yǐ)得无尽法藏(zàng)。当(dāng)知是人得宿(sù)命智。当(dāng)知是人不堕恶(è)道。善男子,我今说此一切世间(jiān)难(nán)信之法,设有众生作五逆罪,闻是经已(yǐ)书持读诵为(wèi)人解说,所有业障咸得消除,终不受于恶(è)趣之苦。斯人即为(wéi)诸佛菩萨之所护念,在在所生诸根具足,蒙(méng)佛灌顶五眼清净。善男子,取要(yào)言之,我见是人已(yǐ)成佛道。”

佛说此经已(yǐ),胜思惟等一切菩萨,及诸声闻天龙八部,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一)世尊唯说弥陀愿海

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净土宗的国家。信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够理解净土宗的殊胜的,还是很希有。中日共尊举世敬仰的善导大师有两句话:‘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是说世尊为什么出兴于世,到人间来说法,来度众生,开演种种的教化,其唯一的原因就是要说弥陀如来的本愿。这两句没有什么特殊的名词术语。就是佛所以兴出世,唯一要说的是弥陀的本愿的海嘛,都能懂。但真能懂得,确实十分希有。大家想想看,佛说这么多法,怎么说就是说弥陀本愿海呢?这里就不好懂了。所以佛经语深。我们一辈子把这两句话能够真正明白了,就没有白来一趟啊!这话只有像善导大师这样的水平才能说得出。所以莲池大师说:善导大师人称是弥陀化身,纵然不是弥陀,也是观音势至文殊普贤的同等人物,所以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我能听到这样殊胜的开示,深感佛恩。由于感恩故想报恩,所以今天抱病来到这个念佛道场,为弥陀本愿大海敬申供养净宗心要。

佛法是传心之法,心法的纲要称为心要。净土三经中《阿弥陀经》称小经,《无量寿经》称大经。有的竟当作一部经,《阿弥陀经》称小本,《无量寿经》称大本。所以我们就从这两部经研究净土宗要。因为《无量寿经》称为净宗第一经,《阿弥陀经》则是流传最广天天念诵的经。

(二)阿弥陀经宗要

《阿弥陀经》的纲宗是什么呢?蕅益大师说得最好,蕅益大师写的《弥陀要解》,近代净宗大德印光法师说:这个《要解》是此经一切注解中最好的。释迦牟尼佛自己来写也不能超过。小本宗要是信愿持名,我们研究小本,我们就遵蕅益大师。蕅益大师说小本纲宗是‘信愿持名’。信愿行称为三资粮。我们出去旅行要预备钱这是资呀,要带粮票这是粮,所带干粮那更是粮了。信、愿、行这三个是三种不可少的资粮。今天大家都成为居士,还能说不信吗?来参加这个念佛道场当然知道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也是信,而且是很殊胜的信,但是蕅益大师在他的《要解》里对于这个信字举出六样,今天简单说一点。信是六信,刚才我说的,信有极乐世界,信有佛,这信的是事,这是些事相。在事上你能信,你就可得分。应知有不少专研究佛学的人,在这方面不信。信有阿弥陀佛,那是他佛,这是信他。六信之中信了事信了他,最多是信心的三分之一。而六信里头跟事相对的还有理,所以信事还要信理。与他相对的是自,信他还要信自。这样子。例如金子打一个戒指,是个圆圈,打个环子又是一个样子,打条项链又是一个样子,你只认识这个戒指,耳环同项链,只认得事相,不认得都是金。金就是这些耳环戒指的本体。本体是金,是平等的,没有差别的。所以理体,这个本体是不变动的,无生无灭的,他可以出现一切形相。金子可以打出任何形相的东西,但是金子没有固定的式样,究竟是长是方的?不一定。根据铸造的情况能出生一切相。金子不因打成戒指而出生,它是本来就有的,也不会把它熔化了,就消灭,金子全部都在。

理和事,我们能信事还要能信理。理就是法身佛了。法身佛遍虚空尽未来,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理与事应同信,若有欠缺便不是深信。自与他也是同样,信他之外还要信自,这是密宗的根本道理。很多人都想学密,不知道这是密宗的要领。只是去受灌顶,修法是得不到殊胜法益的。密宗殊胜之处在于自己就是本尊。禅宗说什么是佛?‘清潭对面就是’。你一看清潭的水,清潭对面,你自己就在水中现出来,就是自己啊。《观经》中,‘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你在念佛,就是是心在作佛,你作佛的这个心,他本来就是佛。这跟禅宗和密宗完会是一味的。所以信他还要信自。再有信因信果,现在先说一般的因果,很多佛教徒都把它忘了,要真信因果他还敢做恶事吗?那他这个人就变了。这是一般说的因果,信得也很不够。但是这个六信的因果更深一步,不只是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当然得信,但这不是深信。深信呢,就信:你是个凡夫,信愿持名一生念佛,临终还在念,你就成为阿鞞跋致。你本是凡夫,有信有愿专念阿弥陀佛,就这么一句一句的念,没有什么另外的巧妙,你现生所得的果,决定成佛。证了不退转,那不就决定成佛吗?这个信愿持名的因得无上菩提的果,很多人恐怕不见得能信。一般人总想再修点这个,修点那个,东求一点,西求一点,不能相信这个殊胜的因果。所以我们要具有六信,要能具有六信这已经是很深的智慧了。如果还没有具足的话,那就一点一点去增加嘛。现在从信事信他开始,我们需要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发展。生了病不相信我念佛就能好,要找个气功师给你治病,那你就认为气功师的力量比你这个佛号的力量大呀。你这个信心应该打个问号!所以都是要深入,要深信。信有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都要深信,这就是心要。

念佛念得多念得少,念得有妄想没妄想,那不是往生的关键。关键就在于你有没有深信切愿,所以蕅益大师说:‘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愿:‘欣慕极乐,厌离娑婆’。看来这事很容易,实际并不容易。尤其是‘厌离娑婆’这四个字很不容易。多少修行人还在争名啊,争利啊。这个名利不都是娑婆世界的东西吗?还不是在留恋吗?总想生活改善一些,生活不更是娑婆世界的东西吗?儿女呀,夫妇这些感情,唯恐自己的对方对自己的爱不真啊,计较我对你很真,你对我不真,很伤心!这些感情极乐世界没有。极乐世界都是男人。这些东西正是娑婆世界的缠缚,就是这些东西使得本来是佛的你,堕落成今天这个样子。所以要真正的厌离,对于这一切都不留恋。不是说都要出家,许多出家人他身出家而心在家,他又争佛教中的地位与名闻,他又有新的关系,有和他相亲的,又有相疏的,不知不觉形成帮派,团结一派打击别人。出家而在家,还是留恋娑婆。居士们最好是在家出家。先从淡开始,渐渐发展到真实厌离,毫无留恋。信心坚定,欣愿极乐,老实持名,三资粮就圆满了,这是小本《阿弥陀经》的宗要。 https://t.cn/R2nDCIA

(一)世尊唯说弥陀愿海

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净土宗的国家。信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够理解净土宗的殊胜的,还是很希有。中日共尊举世敬仰的善导大师有两句话:‘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是说世尊为什么出兴于世,到人间来说法,来度众生,开演种种的教化,其唯一的原因就是要说弥陀如来的本愿。这两句没有什么特殊的名词术语。就是佛所以兴出世,唯一要说的是弥陀的本愿的海嘛,都能懂。但真能懂得,确实十分希有。大家想想看,佛说这么多法,怎么说就是说弥陀本愿海呢?这里就不好懂了。所以佛经语深。我们一辈子把这两句话能够真正明白了,就没有白来一趟啊!这话只有像善导大师这样的水平才能说得出。所以莲池大师说:善导大师人称是弥陀化身,纵然不是弥陀,也是观音势至文殊普贤的同等人物,所以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我能听到这样殊胜的开示,深感佛恩。由于感恩故想报恩,所以今天抱病来到这个念佛道场,为弥陀本愿大海敬申供养净宗心要。

佛法是传心之法,心法的纲要称为心要。净土三经中《阿弥陀经》称小经,《无量寿经》称大经。有的竟当作一部经,《阿弥陀经》称小本,《无量寿经》称大本。所以我们就从这两部经研究净土宗要。因为《无量寿经》称为净宗第一经,《阿弥陀经》则是流传最广天天念诵的经。

(二)阿弥陀经宗要

《阿弥陀经》的纲宗是什么呢?蕅益大师说得最好,蕅益大师写的《弥陀要解》,近代净宗大德印光法师说:这个《要解》是此经一切注解中最好的。释迦牟尼佛自己来写也不能超过。小本宗要是信愿持名,我们研究小本,我们就遵蕅益大师。蕅益大师说小本纲宗是‘信愿持名’。信愿行称为三资粮。我们出去旅行要预备钱这是资呀,要带粮票这是粮,所带干粮那更是粮了。信、愿、行这三个是三种不可少的资粮。今天大家都成为居士,还能说不信吗?来参加这个念佛道场当然知道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也是信,而且是很殊胜的信,但是蕅益大师在他的《要解》里对于这个信字举出六样,今天简单说一点。信是六信,刚才我说的,信有极乐世界,信有佛,这信的是事,这是些事相。在事上你能信,你就可得分。应知有不少专研究佛学的人,在这方面不信。信有阿弥陀佛,那是他佛,这是信他。六信之中信了事信了他,最多是信心的三分之一。而六信里头跟事相对的还有理,所以信事还要信理。与他相对的是自,信他还要信自。这样子。例如金子打一个戒指,是个圆圈,打个环子又是一个样子,打条项链又是一个样子,你只认识这个戒指,耳环同项链,只认得事相,不认得都是金。金就是这些耳环戒指的本体。本体是金,是平等的,没有差别的。所以理体,这个本体是不变动的,无生无灭的,他可以出现一切形相。金子可以打出任何形相的东西,但是金子没有固定的式样,究竟是长是方的?不一定。根据铸造的情况能出生一切相。金子不因打成戒指而出生,它是本来就有的,也不会把它熔化了,就消灭,金子全部都在。

理和事,我们能信事还要能信理。理就是法身佛了。法身佛遍虚空尽未来,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理与事应同信,若有欠缺便不是深信。自与他也是同样,信他之外还要信自,这是密宗的根本道理。很多人都想学密,不知道这是密宗的要领。只是去受灌顶,修法是得不到殊胜法益的。密宗殊胜之处在于自己就是本尊。禅宗说什么是佛?‘清潭对面就是’。你一看清潭的水,清潭对面,你自己就在水中现出来,就是自己啊。

《观经》中,‘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你在念佛,就是是心在作佛,你作佛的这个心,他本来就是佛。这跟禅宗和密宗完会是一味的。所以信他还要信自。再有信因信果,现在先说一般的因果,很多佛教徒都把它忘了,要真信因果他还敢做恶事吗?那他这个人就变了。这是一般说的因果,信得也很不够。但是这个六信的因果更深一步,不只是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当然得信,但这不是深信。深信呢,就信:你是个凡夫,信愿持名一生念佛,临终还在念,你就成为阿鞞跋致。你本是凡夫,有信有愿专念阿弥陀佛,就这么一句一句的念,没有什么另外的巧妙,你现生所得的果,决定成佛。证了不退转,那不就决定成佛吗?这个信愿持名的因得无上菩提的果,很多人恐怕不见得能信。一般人总想再修点这个,修点那个,东求一点,西求一点,不能相信这个殊胜的因果。所以我们要具有六信,要能具有六信这已经是很深的智慧了。如果还没有具足的话,那就一点一点去增加嘛。现在从信事信他开始,我们需要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发展。生了病不相信我念佛就能好,要找个气功师给你治病,那你就认为气功师的力量比你这个佛号的力量大呀。你这个信心应该打个问号!所以都是要深入,要深信。信有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都要深信,这就是心要。

念佛念得多念得少,念得有妄想没妄想,那不是往生的关键。关键就在于你有没有深信切愿,所以蕅益大师说:‘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愿:‘欣慕极乐,厌离娑婆’。看来这事很容易,实际并不容易。尤其是‘厌离娑婆’这四个字很不容易。多少修行人还在争名啊,争利啊。这个名利不都是娑婆世界的东西吗?还不是在留恋吗?总想生活改善一些,生活不更是娑婆世界的东西吗?儿女呀,夫妇这些感情,唯恐自己的对方对自己的爱不真啊,计较我对你很真,你对我不真,很伤心!这些感情极乐世界没有。极乐世界都是男人。这些东西正是娑婆世界的缠缚,就是这些东西使得本来是佛的你,堕落成今天这个样子。所以要真正的厌离,对于这一切都不留恋。不是说都要出家,许多出家人他身出家而心在家,他又争佛教中的地位与名闻,他又有新的关系,有和他相亲的,又有相疏的,不知不觉形成帮派,团结一派打击别人。出家而在家,还是留恋娑婆。居士们最好是在家出家。先从淡开始,渐渐发展到真实厌离,毫无留恋。信心坚定,欣愿极乐,老实持名,三资粮就圆满了,这是小本《阿弥陀经》的宗要。 https://t.cn/R2dLOck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 今日 · 腊月 】--- “ 农历的最后一个月又称为腊月,也称蜡月。据汉代学者应劭的《风俗通·礼典》记载:“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是说
  • 一杯茶,暖的是身体 一句话,暖的是心灵 语言不是全部,行动才是 誓言不是永远,陪伴最真 一份好的感情 有真心和默契 有温暖和惦记 可以随意畅谈
  • #旅行美食#贵州旅行 | 好吃!千户苗寨美食攻略来咯|||西江千户苗寨美食不踩雷,来来来。出来玩,住好玩好,也要吃好,vv在苗寨的3天2晚给你们码美食攻略,按头
  • OK,聊一聊豆芽的新专辑《24時·Am》,Jony J总是能把人内心的感受写出来,歌词真的写得太叼了,这张专辑前两首,《欢迎光临》和《请勿打扰》发出来其实已经有
  • 最近有一点焦虑毕业论文 不过想要按时毕业的愿望还依旧保持,或者可以先把论文写完但不提交占着这一亩三分地。总之就是要快快搞完这恶心的论文… 今天下午陪儿砸考了会试
  • 越漂亮感情越坎坷的星座女! 双鱼座 双鱼座是属于柔情美女,浑身散发着柔情似水感觉,忍不住萌生一种想要保护她们的欲望。仙气十足的她们,活脱脱就是神仙姐姐的样子
  • #每日一善[超话]# [耶]#阳光信用#[酷]#每日一善#[小黄人剪刀手]善良,这是一个最最单纯的词汇,又是一个最复杂的词汇。它浅显到人人都能能领会,又深奥到无
  • 周六的英超比赛,虽然C罗首发且打满全场,曼联还是输给了莱切斯特。   C罗在场内场外都是球迷聚焦的焦点,而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本场比赛后,不知道是对球队
  • 为什么红旗有化煞的作用? 可能大家平时不太了解,无论是家里还是办公室挂红旗,一样具有化煞解灾的作用,而且还不被质疑。 1、红旗,成功胜利的标志。 2、国人的向
  • 【转载】『前方有远比我们身后更好的东西。黎明之前最黑暗,放弃就是大笨蛋!』 记住,人之所以走入迷途并不是由于他的无知,而是由于自以为知。 别人的评价都是注解
  • #刘宇宁啊默契#。 #刘宇宁小林暖宝宝代言人##摩登兄弟[超话]# 早老大 愿所有的不好,一去不复返; 愿所有的美好,都随愿而到! 愿我们在岁月里, 不蹉跎,不
  • 年更博主已上线 P1 今年7月份已经大学毕业啦 P2 今年7月份遇到了一个很喜欢我的人 P3 回南昌后,和男朋友养了一只超级粘人的猫 P4 跟朱姐一起去喝百利
  • 八字口诀顺口溜 八字命理学最早也见于黄帝内经,古人当时利用出生时辰推演人体疾病,后来经过历代流传形成了很多口诀,口诀又分成很多的门派。 局中官星隐且晦,难在
  • 不负责任的脑洞 “少,少东家,咱们…店没了…” “什么情况?店怎么会没了?早上我去看还好好的呀,我还在那喝了一盏枫叶呢。”少东家皱起好看的眉头。 “是这样的,
  • 什么?这些经典名句被误会了?(上)[费解] [二哈]①存在即合理(出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序) 这句话的意思是“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
  • 琐事记录plog:麻麻明日要去旅游,选举完一天就忙着给她买零食买水果收拾行李箱,终于懂了小时候我出去秋游老妈生怕吃不饱穿不暖的心情[允悲] 明早出发,带她晚饭吃
  • 更新置顶 我是猫可,当一个合格的原画打工人,好好工作,努力搞钱! 往前可能比较忙,画完整的同人图的时间会比较少了,之后大部分微博内容都是我说的屁话! ♛不混
  • 美军被撞导弹驱逐舰被中国造半潜船的“公主抱” ​。 2017年8月20日,美国海军阿里伯克级导弹驱逐舰“麦凯恩”号在新加坡外海与排水量3万吨的“阿尔尼克”号油
  • #每日一善[超话]# #阳光信用# 有人喜欢你你就一定有有人讨厌你。想要正面评价,就就必须接受负面评价,“好评”和“差评”总是共存的。同理,阳光光和黑暗也总是共
  • 看到一个对喜欢的那种男生的描述,有才华还感性,带点流氓音色。发现心仪的类型一直都有共通点。 是感性还是敏感,我从来不否认。“我想跟他说,那家餐厅太美了,我一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