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许有主物,施设所谓我,主我不故思,将生而生起。不生故无果,常我欲享果,于境则恒散,彼执永不息。

有一派外道的说法,是说这一切都不是因缘而有,是由一个“共主相”而有,这是外道印度教的一个数论派的说法和主张。他们认为这一切都不是因缘而有的,都是一个“共主相”而产生的。所以“纵许有主物,施设所谓我”,他们认为正是有共主相的缘故,才产生我的一些快乐和痛苦的感受。“主我不故思”,当我们没有了解“共主相”的性质时,那共主相就会变幻出所有的幻像,我们就沉溺在这些幻像之中,而生起了痛苦和快乐的感受。如果我了解到共主相最究竟的性质,那这一切它所变出的幻像就会消灭。可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共主相的性质,因此产生了痛苦和快乐的感受,所以“将生而生起”。这是外道的说法,他们以他们的主张和意见而提出的这样一个问题,于是,之后就做了一个回答。“不生故无果”,如果“因”的本身不是依赖其他因缘的话,那它所生的“果”就不会依赖因缘了,如果有“果”不是依赖它的前因而生出的话,那这个“果”就不称为“果”了,因为所有的“果”是由“因”而生才称为“果”的。如果“因”是依赖其他因缘而有的,那它所生的“果”也必须依赖其他的因缘,因为同类因生同类果。所以“不生故无果”,如果“因”的本身没有依赖其他因缘的话,那它则无法生“果”了。“常我欲享果”,如果“因”本身并不是无常性质,它的果也不可能是无常性质的,即常因不可能变成无常的果。那么外道所说的,如果共主相是常法性质,它不可能变成无常的或是生起无常的一切的感受,因为它是常因的性质。如同《缘起经》里说到的三种因缘,无常因和能力因。也就是说,第一,一切都是由因缘而有,第二,无常因是说一切都是依赖因缘而有的,这个果是依赖因缘的,所依赖的因缘本身也必须要依赖于其他的因缘,因为果本身会改变,就代表“因”本身也具有被改变的性质才能导致“果”的改变,这个叫做无常的因。第三,能力因是指同类因和果有这样的一个性质,即因为有同类的因缘而促成的缘故,才会产生“果”的这种性质。同类的因才能产生同类的果,同类的果必须因由同类的因而有,这本身就叫做“能力缘”。所以“于境则恒散,彼执永不息”。如果境本身,即“共主相”本身是个常法,即“因”本身是个常法,是不会改变的,可它所生的“果”会改变,它的生命会熄灭,如果它所生的“果”是依赖“常因”而有的,那么这个“果”不应该熄灭才对,因为它没有改变的性质,它的“因”是常法的。

彼我若是常,无作如虚空,纵遇他缘时,不动无变异。作时亦如前,则作有何用,谓作用即此,我作何相干!是故一切法,依他非自主,知已不应瞋,如幻化如事。

“彼我若是常,无作如虚空”,​如果“我”是常法,是不会改变的性质,那“我”就没有作用。因为,如果有作用就代表它有时候有作用,有时候无作用。如果有时候有作用,有时候无作用的话就代表它的性质本身已经在改变了。如果“我”是常法,就不应该有改变,因此应该永无作用才对,要么就是永远都会有作用。可是“我”却并不是永远都有固定的作用,那“我”就应该完全的没有作用,如同虚空一样。所以“彼我若是常,无作如虚空”。“纵遇他缘时,不动无变异”。而且遇到其他因缘时也不应该改变,因为“我”是常法的缘故。“作时亦如前,则作有何用”,如果“我”本身有一个作用,在这个作用之前,如果有其他作用的话就代表它有改变了,因为它产生两种不同的作用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是常法,所以“则作有何用”,不可能会有这种的作用。“谓作用即此,我作何相干!”如果之前的作用和之后的作用,这两者都是属于“我”的作用,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是一个常法,它既然没有改变的性质,那之前的作用如何会与现在的作用产生关系呢?这是不可能的。

“是故一切法,依他非自主”,因此一切的法都是因由因缘而生,并不是由自主而产生,“知已不应瞋,如幻化如事”,如果了解了这个道理,就不应该再产生瞋恨心,应把诸法观成幻化一样,而作如此的观待。如果由因缘所产生的事物,因为它是依赖因缘而有的,依他力而有的,所以就不是自力而有的。“有”的一个性质:我们看到的每一个法都是“有”,都是存在的。存在的力量是来自于自力还是他力呢?如果是自力而产生、自力而存在的话,那就不需要依赖其他的因缘而产生这一切的作用,无论是利益或者是伤害,这是不可能的。而且如果是自力而产生,自力而让他存在的话,就不需要依赖因缘了,因为依赖因缘会随着因缘而改变,从这个理由我们可以了解到它的存在并不是自力而存在的。而且自力真实而独立存在的话,它的自力的性质,在去寻求之后应该被找到并且越来越明显才对,因为对于一个真实的性质来讲,在去寻求、去深入之后,应该越来越明显,可是却越来越模糊,代表它并不是那样的真实,只是一个虚假的。就如同《佛部论典》里曾经说过:若是自性有的话,何必需要依赖缘起呢?这是没有道理的。既然这些法存在,那存在的方式有两者,一个是自性、自力存在,另一个是依他力存在。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存在的方法,只这两者而已。如果是自力、真实存在的话,在寻求之后应该找到,但却又找不到。若不是自力、自性、真实而存在的话,那就唯有依靠名言安立而存在了。因为它唯有依靠名言安立而有,所以更依赖因缘而产生了,因为这是依他力而有的。当了解到这个道理后,能慢慢体会到,原来我们看到的每一切的法都会觉得的是独立自性的真实,可实际上却并不符合,并不是如此,因此所看到的和所存在的完全的不符合了,这时就会感到如幻化一般。因为所看到和实际上不符合,这叫做幻化虚假。在这种虚假当中去看一切的好或者是坏,在这个虚假当中现起了一切的万法和依赖其他的因缘。因此“如幻化”并不是代表没有的意思,是“有”,可是这种“有”的存在并不是那样的真实,而是虚假的,不像如同自己所看到的那样真实。既然是幻化,为什么不应该产生瞋恚心呢?从我们的经验可以体会到,当生起瞋恚心时,他看到一个瞋境或者不悦意境而产生瞋心时,是完全真实的去执着,才会产生瞋恚心的,是完全的排斥,认为排斥的对像是那样的真实,所以才会产生瞋恚心的,他不是看到幻化而产生瞋恚心的。因此,既然是幻化就不需要瞋心了,因为瞋心是真实执着而产生的。所以如同《中论》里讲到了:如果去除了这一切的真实执着,这一切业和烦恼就可随之尽除,那我们在自性空中就可获得涅盘。因为我们不了解无自性、无真实的道理,所以看什么都觉得那样的真实,好就完全的好,坏就完全的坏,真实独立而产生,之后添增事物的好坏而产生了非理作意,即由非理作意而产生贪和瞋等。所以在生起瞋恚心时,我们可以经验去观察一下:当你生起瞋心时,你是如何看到境的,是不是完全真实的去排斥,是不是有这种真实之相存在,如果有的话就让自己多观诸法如幻化,因为这一切并不是那样的真实。当你了解这个道理的时候,生起瞋恚的基础就不存在了,瞋心就会减少。

不了解真佛法,无法护持、弘扬佛法,利益众生!

在《净印法门经》当中,导师菩萨说过一句话,我想跟大家说一下。

他说:若不了知正道之法。修行邪道。斯即不能护持正法。这句话很重要。

现在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正道,因为自己没学,没有系统全面地闻思。

只看了一两本佛法的书,只是冰山一角、沧海一滴,根本不能衡量千经万论的佛教藏书。

现在个别佛教徒、研究者只是看一两本书,就认为自己很精通佛教。

其实不是这样的。

如果不了解真正的道法,会修错。

你引导别人也只是误人子弟。

护持佛法,是真不能出错的。

有些人想护持正法,应该先做到非常认真地闻思。

导师菩萨说得非常对。

如果你不了解佛法,那护持、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是很难很难的。

——索达吉堪布仁波切《圣大解脱经》第15课

#索达吉堪布[超话]#
“不了解真佛法,无法护持、弘扬佛法,利益众生!”

在《净印法门经》当中,导师菩萨说过一句话,我想跟大家说一下。他说:若不了知正道之法。修行邪道。斯即不能护持正法。这句话很重要。现在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正道,因为自己没学,没有系统全面地闻思。只看了一两本佛法的书,只是冰山一角、沧海一滴,根本不能衡量千经万论的佛教藏书。现在个别佛教徒、研究者只是看一两本书,就认为自己很精通佛教。其实不是这样的。如果不了解真正的道法,会修错。你引导别人也只是误人子弟。护持佛法,是真不能出错的。有些人想护持正法,应该先做到非常认真地闻思。导师菩萨说得非常对。如果你不了解佛法,那护持、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是很难很难的。

ss讲《圣大解脱经》第15课的一段教言!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当然,爱由心生,每个壶到来的历程,都会记忆犹新。收,淘,买,收买,淘买,您只要能享受到过程美,再进一步品读到趣乐美,由此感受着品味美,逐步上升为生活美,那么您
  • 小孟国庆回家啦不在一起就只能微信聊天啦感觉我们两真的是有说不完的话 一会说秋装 下一句就能聊到薅羊毛上去 跨度很大但我们都不会感到有什么奇怪的哈哈哈哈 看到小孟
  • #七七事变82年# 82年岁月,一晃而过卢沟桥上的硝烟早已散去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铭记历史,不是为了
  • Hậu quả của việc thức khuya làm việc liên tục trong 2 tuần , cộng thêm quả combo
  • !!
  • 「如何看待年仅28岁的郭宇宣布... #脱贫攻坚看南阳# 【西峡“全业融合”新模式 构建全域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南阳# “去年一年,我们大概综合收入20余万
  • 其他人,我觉得杨洋,可以走,但难度大,不过他直男口碑好像还可以,白敬亭也可以走,开端就是他hold住男性市场,所以他资源肉眼可见的飞升。男频市场,一定是蓝海,张
  • 大概是要去附近的小朋友家里作客吧,她兴致勃勃地沿着人行道一路走来却偏偏碰上了这个难题#大理丽江旅拍婚纱照#蓦地,一道电流 忽然划过云政亭的心间,一转眼,十几年的
  • 比较重情欲,有较多的烂桃花,在感情之中心气高,攀比心强烈,凡事都想争个第一,绝不做轻易做出妥协,这也导致了对对方压迫过深,让对方喘不过气,感情没有好结果。若是配
  • #每日一善[超话]##正能量# 那些看起来在笑的人,那些过着浮华生活的人,那些以凶狠自嘲作为幽默材料的人,可能是抑郁症患者中最麻烦的,他们有着一个洞悉自己、洞悉
  • 但果然还是好想看中国赛区的童话故事啊[泪][泪]破大防了修行消尔诸业报凡身都可以积种福田,能利用心念至善忏悔,身行一切善功回向消业,这都是自我能力可行予消尔诸業
  • #阳光信用[超话]##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阳光信用# 错过了落日余晖,也可以期待满天繁星,你走过路,不管是苦的还是咸的,路的尽头终会是温柔和月光,如果这个世
  • 道歉并非良策,真正的好办法,就是暂时接受他的分手要求,让你们换一种身份相处,即使做不成情侣,但还能当朋友,保持足够的交流,总比成为陌生人要好的多吧?道歉并非良策
  • (動画コメント付/全58頁/定価100円)(是电子书就好弄了,起码不用等[赞][doge])僕自身、至らない点や、「またこんなことを言っちゃった」という反省点は
  • 第三节:感觉时间不富有、自我非世界中心的人们,往往会平静地享受酸甜苦辣咸臭多样人生过程;而感觉时间充裕的年轻人,因为不能宽和并耐心地品尝人生过程中的种种滋味,
  • ”" , ."#叶舒华[超话]##赵丽颖许半夏# zly#赵丽颖沈璃# “你是夜里最亮的一颗星,也是黄昏时最温柔
  • 韩卓 又笑起来,我说姐姐您笑点也太低了吧,谁逗逗都能笑啊,韩卓说是吧,笑点低,我说那好啊,我冷笑话多了去了,以后全拿来逗你得了,韩卓还是笑,说你还是没变啊,喝醉
  • 今天发布的七项制度创新案例包括:构建耕地“数量、质量、效益、生态”四位一体保护制度,医药招采价格引导机制,保税港区物流分离监管,境外船舶移籍“一事联办”国际商事
  • ”从剧情构造上来说,主角一行人打败反派,前任月读的虚假之月沉下、荒的真实之月升起,也是一种必定的“命运”;只是剧情看下来,感觉月读对这个命运也没那么抗拒,荒对这
  • #魏无羡1031生日快乐#你是妃妃,也是羡羡。我从来没有把书里剧里的阿羡分开过,有幸去年在陈情的世界遇见了你,一提到你,我就想到了红发带,高马尾,天生笑脸……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