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教授发声:农村没有李子柒,却是无数孤单老人的家园。
注:以下皆来自教授刘守英文章。

我已经有好几年没回(湖北洪湖市的老家)去了。一般家里有事我肯定回去,没事很少回。因为,回去会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老家的很多事,包括市里的一些难处、镇上的难处、村里的难处、周边老乡的难处,他们自己找不到解法,指望我去解决,实际上很多我也解决不了。

我这次回去,一个很直观的感觉是,农民的整个状态,主要是物质状况,比想象的好。

我八十年代初离开我们村的时候,挺悲观的,农民的辛劳程度太高,面朝黄土背朝天。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就是这个状况。那个时候,农民的问题,一是辛苦,二是收入来源少,穷。

现在,第一,老百姓平均寿命变长了。我这次回去看到,老人活到七八十岁很正常。八九十年代,一个村,人能够活到70岁以上,都很稀罕了。老年人的面容也比原来要好,脸上有光,不像原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那种劳累对生命的打击、受压。能看出来,劳累程度降低了。

第二,农民的收入跟原来有很大变化。原来没有现金收入来源、没有活钱,极端的贫困;现在收入还是过得去、不是太大的问题。只要家里有人在外面做工,稍微勤快一点,怎么都能挣到一些收入。

养老是很大的一件事,但对老人,现在也不是钱的事——他的儿子、儿媳妇或者姑娘出去打工,一年怎么都得给他留一点钱;他自己的养老金(一个月几百块)基本不会给子女,都在自己的账户上,一年去取几次(我问过他们)。老人手上有自己可以拽着的钱,他在家就不会那么受歧视。

第三,农民的住房改善明显。这些年,农民出去打工(包括有一些在乡村干活的),他整个资本积累、经济改善的状况基本都体现在他的房子上。八十年代,农村住房很差,你进到一个村,是破败的;现在,一个村一整条路两边都是农民盖的房子。

第四,农村的公共设施比原来明显进步。从县城到我们村,路挺畅通的,而且两边的景观也挺漂亮,显示出乡村摆脱贫困以后的景象。我离开村里的时候,都是土路;现在,大的路都畅通了。村内的路,取决于这个地方的慈善状况——有出去做公务员的,找一些钱,有一些小老板挣钱后捐一些。

第五,乡村的分化很严重。村里大部分农户的状况,无非是好一点差一点——有的可能出去干的不错、已经能做企业;出去打工中比较勤快的,尽管比第一类差一点,也还不错。但确实有极少部分农户,状况很不好,有的是因为生病、家庭遇到不测,还有一些是家庭能力问题。

这是我从外表上看到的乡村变化的状况。

所有这些变化,实际上都是农民出村带来的。他的收入来源是出村带来的,住房是出村挣的收入带来的。收入改善导致的农民精神状态变化,也是因为出村带来的。

 

当然,农民的这些变化,也配合有一定的公共服务——路、用水、养老。

 

总之,农民出村带来的变化是本质性的,而政府公共政策、公共品的提供,总体来讲是到位的,对于改变过去乡村没着没落的状况,还是有贡献。

 
农民出村是一件大事。如果没有农民的出村,乡村的状况跟我八十年代走的时候,应该是差不多的。

我们看到了乡村的进步——最大的进步就是收入增加了、钱的来路增加了。那么,问题在哪儿?令人担忧的地方在哪儿?

对现在的乡村来讲,令人担忧的是下面几个问题。

01

第一个问题:“人”

乡村的老人是“人”的最大的问题。最代表中国农业和农民的是40、50和60后,这拨人是真正搞农业的,爱土地,乡土情结很重,而且也不会离开村庄——他们也有出去的,但回来了,有在外面干的,也会回来。他们是以乡村为归依的,以土地作为主要生活来源,以农业作为主要职业。这批人现在的问题是绝望。这种绝望,不是因为他没钱,而是整个社会大变革带来的。传统的中国乡村,是一家一户、一代一代在一起;现在,老人身边常年没人。

以前,家里年轻一辈出去打工,孩子还留在农村,最起码老人还给孙子、孙女做饭,他还有存在感;现在这拨出去打工的年轻父母,小孩小的时候就带在身边,到小孩上初中时,有一个人回来陪读,初中在镇上、高中在县城。这样基本把老人跟传统的血缘关系、情感联系切断了。这些切断以后,老人不是穷,而是极其孤单。

我问过我们村的老人,他们到这个年纪,也没有什么农活。这些人一辈子干农活,当农活停掉以后,依托就没了。他的存在感、价值就没了,他就非常绝望。比如我们村,老人要么是打麻将,要么就是聚在一起,到村部听碟子。

中国几千年来追求的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现在一下子没人了,传统的代际情感纽带断了。所以,他们主要是精神的、心灵的孤单。

我们村十几个老人,我问他们,平常讨论最多的问题是什么。他们说,讨论最多的是怎么死。生病的,一是没人管、没人照顾,二是大笔开销,他怕给后人留麻烦,也没有那么大开销的能力。他们觉得自己没用了,对儿女也没什么用了。一些老人,当他身体状况不好的时候,还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至于心理的疾病,就更没人知道了。

40、50、60后这些人,基本以乡村为归依。未来,他们的养老会成为非常大的问题。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年轻人一年就回来几天,怎么可能养儿防老?

接着是70、80后。假设他们也跟之前的人一样,归宿也还是回到乡村,但他们没怎么从事过农业,至少参与不多,这些人未来回到村里,他不从事农业,他做什么?

很有可能,这些人回来以后,就在镇上或县城买个房子,买个门面,开个小卖店——回乡,但不落村,也不落业。为什么这几年县城的房地产那么活跃,是跟这个相关。这样的话,70、80后,会跟乡村、乡土更加疏离或断根,甚至处于一种阻断的状态——阻断的状态就麻烦了。

还有一类人:小孩。上一代人出去打工,孩子丢在家里,老人看着。但这一代人出去打工,是把孩子带在身边,但他不可能有精力管孩子。所以,农二代的孩子,在城市事故率极高。

再就是孩子的心灵。原来是留守的孤独,但现在他从小在城市看到、接触的是城市对他们的不平等,从而带来心理问题——越是农村的孩子,越在意穿着、收入、是否被人家欺负。

所以,看上去是把孩子带在身边,实际上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小孩上初中,家长最起码得有一个人回来陪读。现在很多农二代,实际是被孩子的教育拖回来的。这实际上阻断了这个家庭进入城市的进程,教育本身阻断了他们城市化的进程。

02

第二个问题:“业”、产业

整个乡村,年轻人只会出,不会进。大量的人走了以后,整个乡村就没有什么人了,“业”就起不来。人都走空了,谁来做“业”?乡村振兴,怎么振兴?

现在整个农村,你看到的是产业的凋敝。原来农民都在农村,当他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在农村,他会在乡村找很多办法:怎么样把农业搞得更精细一些、产量更高一点、卖的钱更多一点;多养几头猪、多养几头牛,增加一点副业收入;再不行,去做点买卖,把这个地方的东西倒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卖,我帮你做点事,你帮我做点事……农村是靠这些。但这些东西的寄托,是人在乡村。现在,大家的收入主要是在城市挣来的,已经不指望在农村搞收入。

在农村,找不到“业”的发展出路,这是非常要命的一件事。“业”就变的越来越单一。家里年轻人出去了,土地就交给年老的人——农民还是不轻易把地荒废掉;隔壁的几家人再走,走到家里老人都没了,这些地就交给邻居、亲戚来种……基本整个农村的“业”,就只是一个以土地为生的农业了。

这是当前农业的第一个问题:乡村的经济活动更加单一化。

这个“业”的问题在哪儿?当少数人从事的农业扩大规模以后,尽管有机械辅助,但这些人的劳累程度非常之高——这是我原来没有想到的。规模扩大以后,规模效益没有出来。比如,规模可能扩大到50亩,但这个农民为了使他经营的土地一年能够多留一些收入,他尽量少雇工、少用机械。这个“业”实际上成了留在农村的这些农民的内卷。他更密集地使用自己的劳动,更辛勤地去从事耕作、从事农业经营活动,以使一年下来留在自己口袋里的现金收入多一点。

最后就变成,土地是规模了,农业是机械化了,但留下来的这些农村人因为农业收入低,他付出的辛劳程度更多。二三十亩地,一年收入也就几万块钱,如果全部雇工、机械化,就剩不下来什么钱,所以他就把很多环节自己去辛苦。

现在有些人说,扩大规模,一家经营扩大到200亩,就可以增加多少收入。但是扩到200亩,农业要素组合的匹配度要求更高,产前、产中、产后,机械化的耕种,各个环节成本的节约,需要更好的要素匹配来实现,一般农民做不到。做不到的话,规模越大,成本越高,农民为了节约成本,就更辛劳,也不可能做更大的经营规模。

所以,农业的第二个问题是:这个产业本身在不断内卷,变成少部分人靠更辛劳的经济活动留下更多现金收入,而不是想象的更加现代化、机械化、规模化。很多时候,不到农村,就容易想当然。

农业的第三个问题是:期望乡村的产业更加多样化——比如三产融合、乡村旅游等,来支撑乡村更活、更复杂的业态,但问题是,需求在哪儿?

不是所有的村庄都能通过城乡互动来实现产业多样化。我们不能把极少数村庄由城乡互动带来的变化,想当然地拓展为大多数农区都能实现这样的。

大多数传统农区乡村产业的多样化,是农工互补、农副互补,是农民靠着农业做点生计,靠一些副业、手工活动,来增加收入,跟现在很多人讲的城乡互动带来的乡村产业的多样化、产业融合,完全是两个概念。大多数村庄是实现不了城乡互动的产业多样化的。

03

第三个问题:住

住房基本反映了农民经济状况的变化,我们确实看到了农民住房状况的改善——进到乡村以后,农民相互之间比来比去,张家盖了两层楼,李家一定要想办法盖得比他高一点。

住房条件的改善,是改革以来乡村面貌最大的改变。包产到户的时候,农民有钱就盖房子,后来农民出去打工,有钱了,回来还是盖房子。这是农民基本的行为模式。它的好处是,带来整个乡村面貌的改变。问题是,乡村盖的这些房子,利用率极低。

我这次回去,是晚上十点多进的村,整个100多户的村,差不多就只有五六户亮着灯。老人不在的,年轻人出去了,这家就锁着门,常年是黑的。

这意味着,整个城市化以来,农民积累的大量资本,不是用于进一步扩大城市的资本形成,而是积累在他未来落叶归根的这些村落——回到乡村盖房、装修,不断添加房子里的东西,目的是备着他以后回来。但这些资本的利用率非常之低,几近闲置。

04

第四个问题:占地

现在农民盖房子,已经不在原来村落里盖,都盖在公路边。农民的住房从传统村落到路边,实际上是一场重大的村落改变。传统村落,是依水、依地而形成的,是为了农业经济活动的方便。现在农民为什么整体往公路边盖?这是一个人口迁移社会的表现:交通出行方便。从原来农耕社会村落的布局、空间形态,转变为迁移社会的形态。

现在,我们把去农村看到的景象整个构图起来,你看到的乡村是:第一,人——老人的绝望,农二代的归属不定,留守儿童心灵创伤;第二,农村经济活动越来越单一、农业越来越内卷;第三,农民的住房明显改善,但占了大量农民在城市积累的资本,没有进一步在城市形成更大的资本积累,而变成在乡村闲置的要素;第四,大量耕地的占用——住房的占用。

这样看来,乡村振兴,任重道远!

连续加班一个月后,宫隽终于攒了三天假期,他决定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短暂地逃离一下城市和工作。

宫隽随手翻着一些旅行目的地推荐,忽然一个地名映入眼帘,仙女湖。这个名字看起来就很美,宫隽查了一下具体地点,江西新余,正好也是没去过的地方,那便去一下吧。

于是宫隽买了最近一趟的车票,简单收拾了短途旅行的行李,拎着包就出发了。

想着一个人玩没什么意思,对当地的景点也不熟悉,宫隽便想找个陪玩导游。他翻了几个当地导游的介绍,感觉都没什么特色,翻到一个名叫章鹧涵的导游时,他的手停了一下下。对方签名栏写的是:我发四要做老大!个人介绍也有点意思:新余第一帅哥,带你High翻新余。

于是,宫隽拨通了这个名叫章鹧涵的导游的电话。

“喂,您好。请问是章鹧涵吗?”

“是的,我是。你是哪里?”对方的声音很好听,是很清澈的青年音。

“我计划去新余旅行,请问可以请你做我的导游吗?三天两晚。”

“可以啊,你什么时候到?我安排一下。”

“我现在已经在火车上了,今天中午就会到。”

“请问你有具体的行程安排吗?另外酒店定了吗?”

“我比较想去一下仙女湖,其他倒是没有特别的安排。因为是临时决定的,所以酒店还没定。”

“没关系,交给我来安排就可以,我中午在火车站举牌接你,你叫什么名字?”

“宫隽。”
“好的,中午见。”

宫隽从出站口出来,果真就看到一个大大的牌子上面写着自己的名字,再一看举牌子的人,看来新余第一帅并没有任何夸张的成分,或者说新余第一美应该会更贴切。

宫隽对着牌子走了过去,伸出手说:“你好,我是宫隽。”

对方也放下牌子伸出了手,他的手比宫隽的手要小上一圈。一个很大很灿烂的笑容展现在宫隽眼前,还露着两颗小虎牙。

“你好,我是章鹧涵,欢迎你来到新余。”

章鹧涵本想要接过宫隽的行李替他拿着,但宫隽执意要自己背着,就连章鹧涵举的牌子也被他顺手拿了过来。

“酒店我已经订好了。今天下午先在市区逛逛,晚上住在市区的酒店。明天去仙女湖游船看几个岛,晚上住仙女湖那边,然后后天再回市区。”章鹧涵边说便插好车钥匙,启动油门。

“你安排就行,我跟着你。”宫隽放好行李给自己系好安全带。

下午,章鹧涵先带宫隽在市区几个景点转了转,打卡拍照留念。到了饭点,章鹧涵带宫隽来到一家江西特色风味餐厅,点了一桌子所谓的江西特色菜。

宫隽一看傻眼了,基本上每道菜里都有辣椒,还是不同种类的辣椒。宫隽举着筷子看着盘子里的辣椒无从下手。

“你怎么不吃呀?我跟你说,这都是很好吃的,地地道道江西菜。我特别喜欢这家菜馆。”章鹧涵一边说一边夹起一筷子莲花血鸭送到宫隽碗里。

宫隽一看,心一横,眼一闭,端起碗直接吃了,刚下肚就觉得一股辣气从胃里升上来,急忙喝了一大杯白水。

“你不能吃辣啊?那你不早说,早知道就不带你吃这家了。”章鹧涵笑得前仰后合。

“没事啊,我能吃,我成都的。只不过出来好几年了,吃辣吃得少了而已。”宫隽辣的眼泪都要出来了,但是又不想承认自己不行。

章鹧涵喊来老板,给宫隽加了一碗白饭,又点了两个不辣的菜,一顿饭才算顺利吃完。

吃过饭,章鹧涵把宫隽送到预定好的酒店,约好第二天一早来接他。

“你不在酒店睡啊?”宫隽稍稍有点失望。

“怎么?你想我留下啊?被我的魅力折服了?”章鹧涵眨了眨眼,带了一丝狡黠的笑容。“我要回去收拾下行李。明天去仙女湖不走回头路,要住岛上。明晚就要打扰你了,房间比较紧张,所以定的是双床房。”

“那,明早见。”

宫隽送走章鹧涵,回到酒店房间,房间里贴心地给准备了洗漱套装。宫隽打电话问了前台才知道原来是章鹧涵给准备的,打开闻了一下,是柑橘香。

次日一早,章鹧涵背着包来接宫隽,到渡口买了票开始仙女湖的游览。

“这边为什么叫仙女湖?”宫隽问他。

于是,章鹧涵耐心地给宫隽讲述了仙女湖的故事,可是宫隽却全然没听进去,因为他正被从章鹧涵身上传来的若有似无的香气所吸引,似奶香,又似混了一些花香,越闻越想闻,越闻越上头。

昨天接触的时间短,外加宫隽也没太注意,而今天一整天都在走路,运动量加倍,导致这股香气越发浓郁。以至于宫隽跟着章鹧涵绕着几个岛走了一天都没觉得累。直到坐在晚饭桌前,看着一桌全鱼宴,宫隽脑子里想得还是章鹧涵身上到底是什么香。

终于熬到晚上回房间,宫隽装作不经意地提起:“哎,你用的什么沐浴液?蛮好闻的。”

结果章鹧涵说:“我不用沐浴液啊,就是普通的沐浴皂。”

宫隽原本有些不太信体香这种说法,直到章鹧涵洗完澡出来他才不得不承认,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自带体香。

章鹧涵走出来,看见宫隽在直勾勾地看着自己,于是凑上前去,装模作样地在宫隽颈间闻了一下,问道:“你用了我送你的沐浴液?”

这一下臊得宫隽脸通红,直接钻进浴室,又洗了一遍。

待宫隽出来,章鹧涵已经躺在床上睡了。睡相极佳,长长的睫毛就那样盖在下眼睑上,不时还轻轻抖动,仿佛正陷入一个未知的梦境。

宫隽没忍住,又凑到章鹧涵颈间深吸一口,只觉得这香气仿佛会令人上瘾,一旦闻过便会念念不忘。

宫隽躺回自己的床上半宿没合眼,原本只是想短暂地逃离城市,不成想出来一趟把自己搭进来了。宫隽琢磨着明天要如何开口才不会显得唐突,想了半宿也没想到一个合适的由头。

第二天,章鹧涵一觉醒来就看到宫隽顶着个黑眼圈躺着对面床上看着自己,于是问他怎么了。

“你们江西择婿的标准高吗?”宫隽憋了半天憋出来这么一句。

“应该不算高吧,怎么了?”

“那你看我行吗?”

一百零一种相遇(45)

恐怖的证悟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山川大地,花鸟鱼虫,汽车高楼,所呈现出来的影像声音触觉等五感,是因为人的生物身体的规定性塑造出来,或是说选取了客体属性的一部分。

人所看到所感觉到的世界,是人所抽取的真实全体世界的一部分,而更多的未知的部分,由于人的感官的能力所限,看不到听不到,比如说人就看不到紫外线,也看不到红外线,也闻不到更多的气味,无法听到次声波或者超声波。

这是人的感官局限性和感官规定性,两者是一体两面的,所以他限定了人属的世界,这个人属世界,与混沌的本体世界并不等同,只是有一小部分的抽取。

从这个意义上讲呢,眼耳鼻舌身意的生成,这五感的出现本身就是人,与这个世界客体之间的第一次交互得到感受信息。

然而人还具有主观能动性,也就是我想要干什么,我不满足于世界给我的东西,而我要再回馈这个世界,也就是行动。

行动是更充分的交互,是自我与客体的再次碰撞,但这次路径是相反的,上一次是输入,这一次是输出,反向的对世界塑造,反向的去改造世界。

比如咬一口苹果,那就改变了苹果,咬的行动改变了苹果这个客体,在比如在南头古城建了一栋100米的高楼,那在这片土地的地貌就被改变了,也是一种输出。

这种改变最重要的,要回到自我的感觉当中,也就是说当我咬了一口苹果或者是盖了一栋高楼之后,依然要通过我的眼睛看到之后才能被证实,我刚才的行动让苹果发生了改变,让大地起了高楼。

也就是说,我首先抽取了世界的部分的信息,然后我再能够感受到他,然后我再用行动去改变这个世界客体的部分状态,然后再一次的通过眼睛等五感感受到才能被证实,我确实改变了客体。

但说实话,改不改变都是一种虚幻,他依然是一种信息的再编码而已

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圆,一切都要以自身以人的生物输入输出的感受为基点,圆有多大能力就有多大,能力小的人呢,只能改变身边的一点东西,通过自己的劳动盖个房子,吃个苹果,能力越大的人呢,越是能够汇聚更多人力物力财力去改变更大的世界,比如说领袖一声令下,号召全国修水库,那么就在更大范围上改变。

之所以说这个过程是一个圆,因为这是从终点到起点的过程,起点就是终点,终点就是起点,它的出发点都是以人的生物感受来自我证明,先是自己的五感探到原来的状态,然后再通过人的行动劳动活动,改变了之前所看到的那个客体的状态,然后再经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五感,去感受到这个被改变的状态。

这就是人生自证的过程,
谁能想到,连生活都是自证的过程,
这个自证,首先是自己想到的,然后通过行动改变,最后让自己看到,
循环往复向前。

如果简化其中的行动过程,就是让自己的眼睛看到自已的想象?所想即所见?

比如我想要挪动这一本书,然后我的手就去把这本书拿开,最后自己的眼睛看到他确实挪开了,这就是一个自我证实的过程。

然而,考虑到人所观察物质的非实在性,不过是一种抽象的提取,或某角度融合而已,那么为什么不能够直接用意识去改变五感?那还要费那么大的事去行动,在沙上去建设城堡,像蚂蚁一样的辛勤的改变地球干什么?

也就是说,如果我想要改变这本书的状态,那不需要再用手去挪动它了,我直接修改我的视觉,让我眼睛看不到这本书,看到的不是这本书,看到的只不过是一堆人类用木浆制造的莫名其妙的东西就完了,他已经不是书了,直接从视觉上面把它抹掉。

用意识直接去改变五感好像有点玄乎,而这个涉及到人的内部处理程序,但并非不可能。

当然就算一个人能做到这一点,依然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他改变了他的感官和思考模式,但是其他人没有改变,而是这个人就会被人称作神经病,因为他看到了别人所不能看到的东西,他又感受不到别人都能感受到的东西,这样子他就会被投进疯人院,他自己的风险很大。

但是你一旦了解到我们所有人所建立的对这个世界的共识不过是虚幻的编码,只不过是某种程度在一定时空范围之内,短暂的共识,并非终级的,那这种可能性,又会让你觉得疯子的言论很正常。

而且沿着这种思路推理下去,会形成这样的一种结论,我们所做的行动和劳动,对这个世界所做出的改变,所搭建的科技之树其实并不重要,发展到什么程度并不是关键,发展的高科技,是人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兜圈子而已,就好像小孩子在搭积木。

这是个虚幻的高科技,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主客体的互动,他只不过是人类在跟自己玩,这是人类所创建的这些东西,它并非客体,而是人主体的延伸,主体客体化还是主体,就像小孩子玩过家家一样,并不是硬的实力。

那什么是真正的主客体的沟通碰撞?什么才是人类真正意义有价值的事?我觉得应该是探索,是更多的地球和太阳系的奥秘探索,向更大的宇宙边界向外去扩充,这个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

而这种过家家一般的,所谓科技树的攀爬,当然也具有一定价值,那就是工具性,发展了科技,人类有了更强大的能力圆,可以走向更远边界,走向宇宙的深处。

但科技并非目的,
探索更大的未知边界才是目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如何看待“满月酒”?】 会中有一鬼王,名曰主命,白佛言:“世尊,我本业缘,主阎浮人命;生时死时,我皆主之。在我本愿,甚欲利益;自是众生,不会我意,致令生死俱不
  • 开学时交餐费680(见图2)以下就是送来的午饭(见图5、6)每学期都会收取课本费(见图7、8)学校说是多退少补,这么多年了也没见退过钱。开学时交餐费680,以下
  • 虽然我很懒 但他是行动派就行啦[春游家族]哈哈哈 看老公开门开不开的样子好好玩 视频也太逗了 [偷笑][开学季] 疫情真讨厌呀 再加上RW 未来好久又见不到 不
  • 还有我是就想问问现在那些zao yao的,ma人的如果将来da脸了会出来道歉吗? ​Day18今天本来是很开心的一天我还要励志学两课但是还是被推发展整破防了原来
  • A Ma Maniére x Air Jordan AJ3 联名白紫灰 DH3434-110 标准的 VIBE 风格搭配 白色和灰色搭配的鞋身搭配上做旧泛黄的中
  • 3.生活遇到不顺利,希望通过一些简单的芳香方法,不需要复杂(例如,洗澡,洗手,点香薰蜡烛,适用精油)就可以给自己带来不同层面的顺利的人群 4.对于生活的要
  • 爱刘宇宁的第263天✨ ︹ᶫᵒᵛᵉᵧₒᵤ lynʕ ̳• · • ̳ʔ/ づ刘宇宁=͟͟͞͞✨@摩登兄弟刘宇宁 摩登兄弟刘宇宁刘宇宁lyn宁哥棚#我是来揍你
  • 假如我们的心,常在五欲中打滚的话,那是地狱的五条根,会使我们堕落的。五欲真是害人不浅,可是我们凡夫没有智慧,非常愚痴,沉溺在五欲之中,至死不悟,舍不得把它放下,
  • 24、真正努力过的人,就会明白天赋的重要。28、成功脱离自己原有阶层的人,一定是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
  • 晓阳春,崂山茶的龙头企业,在这里与茶相关的物件无处不在。座落于上海查公馆的哈罗德茶室The Harrods Tea Rooms,清水红砖基调搭配镂空窗花、马赛克
  • 2021天猫618--超级红包[给你小心心]【35】男童#短裤#新款#运动裤#大童中小童夏装裤子儿童[2021]【立减一百】赠送运费险,透气舒适,轻薄亲肤,松筋
  • [求关注] 我掀起山河奔向你,踏进星辰来访你坠入我的星球吧,我去宇宙给你摘星星“我们,不是有那个本丸吗。虽然圆环的结局总是不遂人意,但是能在本丸度过的时间是支撑
  • 其实有时候不得不感叹,周星驰、李力持、谷德昭他们的喜剧天赋,总能想出一些莫名其妙的无厘头情节,就像这场颁奖仪式,它可以说与全戏没有一毛钱的关系,甚至还出现得有点
  •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群天真浪漫的少男少女们,总算没有辜负老师們的付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群天真浪漫的少男少女们,总算没有辜负老师們的付出。
  • 《红楼梦》各版本的差异:送宫花贾琏戏熙凤甲戌本:那周瑞家的又和智能又唠叨了一会,便往凤姐处来。关于这段文字的差异,蔡义江先生在《蔡义江新评红楼梦》中点评说:“从
  • (豆瓣山食季微店有售,苕皮即将上架,不要买那那些速成垃圾郫县豆瓣,这样怎么做都没有好吃的回锅肉)至少在成都省的餐馆里,我还没吃到过比我自己做的回锅肉好吃的呢。昨
  • 平凡人的生活里总有那么多的意想不到与不遂人愿,可我们只能接受并且妥善对待。被他人的热能与温柔包围,体会着被善待的满足,这个三月,生发出许多感悟,需要持续扩大心量
  • ‍♀️Hello guys. VoWeet here. I’m a music producer and I’m studying in Japan now.T
  • [馋嘴]两三年没来了,老板第二次装修哟,依然生意兴隆啊,这次充分利用空间啊,简洁多了。每天看着长春新增,看着我校还算好,总有一种吊诡感,其实我蛮不能理解的,平时
  • ”很多人并非天天做缺德事,但难听的话有可能天天在说,如此一来,日复一日,好运和福气又怎能不会漏掉。”一个人的命好不好,看嘴便知,嘴巴好,富贵长存,嘴巴有亏,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