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子刊:吃的多少不重要,吃的时间才重要!科学家发现,热量限制饮食的益处主要来自于限制进食时间,光少吃用处不大丨科学大发现

来源:奇点网

年轻人,对于这一天的食物,你是打算3h内干光呢,还是老老实实分三顿吃完,或者“不,这几样都拿走,我可是在限制热量摄入!”

热量限制饮食?这可是好东西啊。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发现,长期限制热量摄入有很多好处,最亮眼的就是体重减轻、血糖控制、预防衰老相关的疾病等。

不过,来自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Dudley W. Lamming和他的同事们就告诉你,热量限制可不是单纯靠少吃,断食才是热量限制的灵魂!

文章近日发表在《自然·代谢》上(图1)。

断食,简单来说就是按计划挨饿嘛!

不过,这个按计划挨饿可比白白饿肚子要靠谱多了。断食能够从改善代谢的角度出发,将我们体内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啥的都合理利用起来,从而改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现象。

咋听起来和热量限制饮食的效果差不多?

确实,最近科学家们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哎!咱们之前的热量限制饮食研究中,是不是在喂小鼠时,不管如何限制热量摄入,都是每天只喂了一顿?”。

那岂不就是:少吃+断食?

没错,以往的热量限制研究中,实际上混杂了减少卡路里摄入和断食这两个因素。因此我们都走向一个误区——往往更注重如何从“吃多少”上来减少热量摄入,却忽略了断食这一“何时吃”的问题。

所以说, “吃多少”和“何时吃”哪个才是热量限制饮食的灵魂、哪个是在浑水摸鱼,还是说两个buff叠加,都有待商讨。

研究者们为了把“少吃”和“断食”带来的影响分开来观察,选用一批C57BL/6J公鼠,将它们分成四组,分别为对照组(AL)以及三组不同热量限制饮食组:

AL(对照组):没有任何饮食限制,24h自助餐。

Diluted AL(少吃+不断食):和对照组相比只减少投喂量,但不管吃饭时间。

MF.cr(少吃+轻微断食):12小时内共安排三顿饭,每顿等量,按时恰饭!

CR(少吃+长时间断食):要求小鼠早上第一顿就吃完一天的饭,然后断食,进入“修仙”状态。这就是以往热量限制研究中常用的小鼠饮食方案。

不管是怎么个吃法,后三组饮食限制小鼠的日常热量摄入都控制得比对照组少30%。图3:把限制条件分清楚,禁止滥竽充数。

喂养16周后发现,虽然和对照组相比,这些热量摄入受限的小鼠都达到了减重、减脂的效果,而且糖耐受也都有改善,但CR组小鼠比其它同样不能痛快干饭的兄弟们更健康。

研究者们发现,相比其它饮食受限的小鼠,长时间的断食使得CR组小鼠的胰岛素敏感性显著提高,更有效地控制血糖。

而且MF.cr组小鼠也和CR组小鼠一样,脂肪酸氧化明显增加。也就是说,在断食的“加持”下,热量限制饮食能够更高效地增强小鼠的能量消耗和底物利用,改善机体代谢,从而减脂减重。

图4:虽然糖耐受都有所改善,但CR组小鼠(黑线)的胰岛素敏感性明显提高。

不仅如此,研究者还发现,各位小鼠摄入的热量一样少,但活得可不一样长,老年生活质量也是差距颇多啊。

研究者选用一群大龄C57BL/6J小鼠进行分组喂食。结果发现,同样是老年鼠,又少吃、又严格断食的小鼠体质就还好,没有随年龄增加而明显变得虚弱,毛色啊、肠道屏障完整性啥的都保持得不错,甚至认知功能更完善。

最重要的是,这些小鼠比仅靠少吃来达到热量限制的小鼠,寿命要长出8个月!

图5:又少吃又断食的小鼠(黑线),老年健康质量更好。

既然都做到这个份儿上了,不如再大胆猜测一下:只断食,但不控制食量,是不是就能达到热量限制饮食带来的改善代谢、延长寿命的效果?

研究者们又安排了一组小鼠(TR.al),每天喂得和对照组一样多,但仅限3小时内吃完,其余21小时饿着去。

果不其然!在不控制热量摄入的情况下,仅仅是延长断食时间就足以改善小鼠的胰岛素敏感性等代谢问题。而且在进一步探索机制后发现,断食是热量限制饮食诱导的代谢分子特征改变所必需的一环。

图6:上:只减少卡路里摄入;下:只断食

总的来说,Lamming和他的同事们发现,断食才是热量限制饮食能够改善代谢、延长寿命的核心所在。单单依靠“吃少点”并不能有效地发挥热量限制饮食的作用,还得搭配着长期断食来才行。

“对于我们来说,要想通过热量限制来改善健康问题,现在应该把重点转移到断食这一饮食模式上来,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只注重减少卡路里的摄入。” 他们提示道。“当然,个体间、物种间的差异也是不可忽视的。”

懂了。以后给自己家狗子投喂想偷懒时,就直接一次性倒一大盆,看着它,吃!

懒人更长寿?这样休息效果堪比运动,中老年人必看(转载)

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的确,很多事情只有付出才有回报,但随着年龄增长,压力增大......

呵护健康,逐渐成为很多人非常重视的事。其实健康有时并不需要“兴师动众”,适当停下自己的脚步——去“偷个懒”。在休息中轻松实现养生效果,不费事也能“长寿”。

最易犯的5个运动误区

1、走得多

人在剧烈运动时,体内会产生较多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激素,这些激素的增加使得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反而不利于健康。

2、走得快

很多人喜欢跑步或快走,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速度越快则强度越大。高强度运动容易造成膝关节、踝关节、髋关节及腰部的疼痛和损伤。

3、早起猛跑

早起时,人体血液相对更黏稠,特别是心脑血管患者,运动风险则更大。此外,清晨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期,高危人群应当避免清晨剧烈运动。

4、寒暑无阻

研究表明,极端温度会加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早晚温差大时,一定要时刻注意天气变化,避免过度运动。

5、运动但不节食

人体一天中摄入的热量越多,器官负担越重,如果再进行超负荷的运动,器官的负担则翻倍,久而久之,会加快器官衰老。

休息才是最好的锻炼

小憩20分钟——让心脏动起来

小憩是减压神器,有利于心脏健康。研究发现,一周午睡3次以上、每次午睡时间小于30分钟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降低了37%。

喝杯热茶——让大脑动起来

发表在《人类神经科学前沿》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喝水能让你的大脑提速14%,有助于保持思维敏捷。

伸个懒腰——让肺动起来

伸懒腰能增加对心、肺的挤压,增加全身的供氧,还有利于全身肌肉的收缩和呼吸的加深。大脑血流充足了,人自然感到清醒、舒适。

吃健康零食——让肠胃动起来

在两餐之间或餐前吃点健康零食,可以放松身心补充营养。在上午10点或下午3点吃点酸奶、水果、坚果是不错的选择。

中老年人补钙的好方法

常吃这几种食物

简单运动——让身体动起来

拉筋、扭腰、深蹲、靠墙站、高抬腿都是比较简便易行的运动,工作之余来个短暂的“运动加餐”,是极好的啊。

晒太阳——让免疫力动起来

上午10点和下午4点是晒太阳的最佳时间,可以多晒晒背部、双腿和头顶,有助于补钙、还能提高免疫力,每次晒15~20分钟为宜。

发呆5分钟——让精神动起来

美国哈佛医学院和马萨诸塞州立大学的研究显示,发呆是最简单的减压方式,发呆时产生的特殊脑电波可以改善情绪、减轻压力。

此外有研究发现,每天适当发会儿呆能将焦虑和抑郁风险降低25%。

搭配7个简单动作,助人长寿

1、拍手

大家都知道,我们会用拍手表示欢迎、喜悦,拍手是一种至刚至阳的养生方法,其主要功能就是补气。

手穴共有39个,拍手可以震动阳气,推动全身气的运行。长期坚持拍手,可促进气血通畅,增加机体热度,预防多种慢性病,延缓衰老,对于预防老年痴呆也很有效。

2、踮脚

踮脚尖的确是个不错的有氧运动,让血液可以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有益人的心脏、心血管健康,还能锻炼小腿肌肉和脚踝,防止静脉曲张,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

最重要的是,它可以避免损伤膝盖,这对很多膝关节不是很好的老年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锻炼方法。

著名保健气功八段锦中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就是运用了垫脚的方式来达到祛病延年的效果。

3、叩齿

叩齿可以使牙齿坚固,《修齿要旨》中说:“每晨醒时,叩齿三十六遍,可使人长寿”。

肾主骨,“齿为骨之余”,经常叩齿还有补肾的作用,叩齿还可活动面肌,加强面部血液循环,改善面肤的营养,起到保养皮肤,延缓衰老的作用。

4、握拳

握拳时,中指接触处是劳宫穴,按压此穴可以起到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

有研究认为,手的握力越大越长寿,生命力越强,经常握拳,可以起到强肝、养肝的作用,握拳可以有效促进机体的运作,预防血液滞留带来肌肉或者是器官的坏死。

经常握拳可以有效保护血管健康,增强血管壁的弹性,延缓衰老。

5、勾脚

勾脚与踮脚的动作类似,但勾脚是在躺或卧的时候进行,脚背上不仅纵向由脚外侧到脚内侧顺序排列着胆、胃、肝、脾四条经络均至足趾端,而且有胆经的耳部支脉经腓骨前直下到外踝前进入足四趾外侧端(足窍阴)。

勾脚可以运动肝、胆、脾、胃等多条经络,起到疏泄肝胆、调养脾胃的作用。

勾拉动作我们平时坐着、躺着都能做,简简单单就能疏通络,是长寿不可少的一个方法。

6、搓耳

有研究,很多长寿的老人都喜欢搓耳,中医认为,耳朵是全身经络汇集之处,“耳为宗脉之所聚”“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者”,人体各个部位都与耳郭通过经络形成密切的联系。

按摩耳郭就能打通全身经络,活跃机体脏腑,特别是肾脏。

藏象学说认为,肾开窍于耳,经常搓耳朵就是对肾脏的调理和养护,而肾为先天之本,保护好肾就是在延长寿命。

7、伸懒腰

那些平时不去健身房的人,也不怎么跑步,但照样精神饱满、健康长寿,这可能得益于一种健康方式:伸懒腰。

伸懒腰能增加对心、肺的挤压,增加全身的供氧,还有利于全身肌肉的收缩和呼吸的加深。大脑血流充足了,人自然感到清醒、舒适。

给身边的朋友们提个醒,

健康锻炼,轻松养生! https://t.cn/R2WxDBw

【一生粉丝无数,却在93岁拍了一部最“心碎”的片子[心]】他出生在另一个时代。在跨越近一个世纪的人生之旅中,他历经传奇,目睹过自然世界中最壮丽的奇景和最扣人心弦的戏剧性时刻。

2019年,93岁的他拍了一部纪录片,时隔一年,又写了一本书,它们有同一个名字——《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

这段旅程,记录了这个时代的悲剧——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螺旋式下滑。因为遥远,绝大多数人并不能真切地感知到自然世界的衰退,唯有他积累了厚厚的“证据”,因为这一切就发生在他的一生当中。

“若是我明明看到了危险却一声不响,我会非常内疚。”有生之年,他剩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向世人发出一份自救倡议书。

这位现年95岁高龄的老人就是大卫·爱登堡,这颗星球上的生物最年长的挚友。

因为看见 所以悲伤

爱登堡的一生,都行走在荒野中,他几乎踏遍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除了出于从小的爱好,他还把这一切归功于自己的好运气。

26岁那年,他给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广播节目投去简历,被拒绝了。不过,有人看到他那份落选的申请信,邀他到BBC电视台工作,他选择了尝试。

那是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他幸运地搭上了全球航空业起飞的顺风车,才可能去到那些隐世之地,从此享受来自大自然生命的馈赠,60年不曾间断。

很多人知晓爱登堡的名字,是因为他拍摄了许许多多享誉世界的自然纪录片。

《生命的进化》《活力星球》《生命之源》《植物的私生活》《蓝色星球》《冰冻星球》《地球脉动》……通过这些纪录片,很多人才真正认识了大自然。

在他非同寻常的职业生涯里,他始终保持着幽默,充满活力,从未有隐退之意。

可就在《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的镜头面前,那张熟悉的脸因为衰老而“下沉”,他的眼睛不时时地离开镜头,不发一言,他陷入了一种深深的悲伤之中。

这部纪录片和同名著作与他此前所有的作品都不同,这是他经过深刻地审视,把那些“最美纪录片”背后,来自自然的哀吟,以及他所亲眼目睹的拍摄对象发生的命运变迁,说给人们听。

“现在回看我早年拍摄的影片时,我认识到,虽然当时我自觉身处荒野之中,徜徉于一个原始的自然世界,但那其实是我的幻觉。即使在那时,很多大型动物就已经非常稀少。”爱登堡在书中写道。

上世纪70年代后期,爱登堡都在环游世界,拍摄一部梦想已久的纪录片《生命的进化》。摄制组前往39个国家,拍摄了650个物种,走过了约250万公里。而他们明显地意识到,有些动物变得越来越难找了。

1978年,他去拍摄山地大猩猩,在非洲中部森林深处,这种动物只剩下300只。当时,小猩猩的市场需求量高,非法捕猎者为了捕捉一只小猩猩,会不惜杀死数十只成年大猩猩。

爱登堡第一次见识到生态灭迹的情景是在东南亚。1950年代,婆罗洲有3/4的土地是雨林,能看到很多红毛猩猩。但到了20世纪末,婆罗州雨林面积已经少了一半,另一半变成了单种栽培的油棕园地,那是个已死的生态系统。

他从60年前第一次见到红毛猩猩起,婆罗州的砍伐作业已将他们的数量缩减了2/3。

1990年代后期,爱登堡制作纪录片《蓝色星球》,海洋生态是它的主题。可自1950年代,大型商业渔船开始进入国际水域,捕捞世界各地的海产,到了20世纪末,渔船已捞走了大海中90%的大型鱼类。海洋生物多样性热点开始消失,浅水区的海洋生态也渐渐消失。

1998年,摄制组无意间发现了一件鲜为人知的事——珊瑚礁白化现象。“期初我们觉得漂亮,后来才猛然惊觉,此景是个悲剧,因为眼前所见其实是一副副白骨。”珊瑚白化的原因是个谜,后来科学家发现,在多数发生珊瑚白化事件的地点中,都是海洋迅速变暖的地方。

2011年,爱登堡制作《冰冻星球》,那一年的全球平均气温比他出生那年高出了0.8摄氏度,这一变化速度超过了地球过去1万年中任何时候的气温变化速度。

过去30年,北极夏季的海冰减少了30%,地球上的冰盖越来越少。

也是在那时候,爱登堡在沿俄罗斯的北冰洋海岸目睹了令他心碎的一幕:

海象的主要食物是生长在北冰洋海底几个特定地点的蛤蜊。在潜水觅食的间隙中,海象会爬到海冰上休息。

可是,现在供它们休息的海冰都融化了,结果它们只得游往远处的海滩。合适的休息地点寥寥可数。

于是,占太平洋海象总数2/3的数万头海象只能挤在同一片海滩上。密密麻麻的海象挤得喘不过气来,有些海象只得顺着岩坡爬到悬崖顶上。

离开海水的海象视力很弱,但悬崖下方大海的气味是清楚无误的,所以它们就试图抄近路进入大海。一头3吨重的海象从悬崖上翻滚下来摔死的景象令人难以忘怀……

从爱登堡1950年代拍摄纪录片至今,世界上野生动物数量平均减少了一半,这个世界已经失去了当初的野性。

“这就是我的证词,这是我这一生经历过的地球退化的过程,但故事还没有结束,要是我们再不停下来,下一个时代出现的环境毁坏,将比我这一生所经历的更加严重。”

如何感知人类以外的生命

虽然爱登堡在全世界有无数的粉丝,很多人甚至是看着他的纪录片长大的,但也许鲜有人能真正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爱登堡的独特,是来自他孤独和心碎的一面。”资深纪录片爱好者、青年作家邓安庆告诉《中国科学报》,“因为他比我们地球上绝大多数人都活得更久,经历得更多。”

“爱登堡开始认知的世界还没有这么大规模的生态破坏,他最初选择从事自然纪录片工作,是出于对自然界的好奇,想要去探索。然后通过镜头告诉人们,这个星球是多么的多元,多么的壮美。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亲眼见证了曾经的伊甸园一点一点崩塌,他视为珍宝的东西一点一点破碎,那种心痛是我们无法感同身受的。”

在观看、阅读爱登堡的作品过程中,邓安庆意识到他的生命已经和自然融为了一体,“他对自然理解和思考的深刻性,远非我们这些后来者能够触达的,这是有很高门槛的。”

爱登堡在他自传的结语中写道:“我之所以用这样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且不愿停下制作节目的脚步,最根本的原因只是,我不知道这世上还有比凝望自然世界并尝试去理解它,更为深刻的快乐。”

“与此同时,他发自内心地觉得,如果人类再不努力,地球真的要走向危险了。而他自己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更想争分夺秒地去工作。”邓安庆说道。

难就难在,荒野对大众来说,太遥远了。爱登堡曾在《关于自然历史电影如何激励人们》中说过:“人们不愿意去拯救他们一无所知的东西。”

所以他一辈子的事业,就是用纪录片的方式进行科普教育。把科学家研究成果中的客观数字可视化,并最大程度地去激起人们情感的波澜。

可即便如此,也未必人人都能感受得到。邓安庆的体会是,要真正与人类以外的生命产生心灵上的连接,最终要靠人们走进自然界,拉近物理距离,产生直接的接触。

不必是遥远的荒野,城郊的一片田、一座山、一条河足矣,前提是要学着观察、了解那里的一草一木,那里的动物如何觅食,如何迁徙……当人们在现实世界产生了疑问,反过来再从更多的纪录片、书本中去寻找答案,这样不断循环往复,与自然的连接才会变得牢固,并且无论走到哪里,这个世界都是不枯燥的。

给全人类的自救倡议

2018年联合国气候变化研讨会、201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春季会议、2019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近年来,年过九旬的爱登堡带着他的纪录片出现在各种国际会议上,他发表演讲,参与电视访谈,为人类挽救自己的最后机会奔走呼告。

爱登堡说,他用一辈子探索生物世界,终于确定了一件事,“重点不是拯救地球,而是拯救我们自己。”

当他站在30年前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的废墟上时,他惊奇地看到森林取代了城市,野生动植物接管了那里的一切。

“这是一个有力的证明,无论人类有过多大的失误,大自然最终都能克服一切,生物世界会顽强地活下去,人类却不能。”

那么,人类究竟应当如何自救?希望并非渺茫。爱登堡在纪录片和书的最后提出了重新野化世界、保持万物可持续性的观点,并针对国家和个人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他引用了研究地球系统的顶级科学家约翰·罗克斯特伦和威尔·斯特芬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他们探索出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内部运作和固有弱点,发现了9条“星球界限”,包括了生物多样性损失、空气污染、臭氧层浩劫、气候变化、海洋酸化、化学污染、化肥使用、淡水取水量、土地流转。如果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不超过这些界限,生存就是可持续的。

如果人类欲壑难填,突破其中任何一条界限,就可能动摇生命支持系统,给大自然造成永久性的损害。

针对这些生态界限,爱登堡提出要转向清洁能源,科学地管理渔业、设立海洋保护区网,退耕还林,发展垂直农业,倡导更节制、更平衡的生活方式等等,而能真正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人类要超越自身对“增长”的执念。

不过,爱登堡勾勒的并非是一个“生态乌托邦”世界。因为他清楚地知晓,人类社会内部,依然是一个发展极不平衡的世界。

他特别提到,最近的一次研究估计,人类对生命世界的冲击几乎有一半是由最富有的16%的人造成的。最富有的人在地球上惯常的生活方式是完全不可持续的。

“我们必须不仅学会在地球有限资源的范围内生活,还要学会如何更均衡地分享这些资源。”

他解释,具体而言,在筹划通往可持续未来的路径时,必须要考虑人类福祉的最起码要求,包括体面住房、医疗服务、清洁饮水、安全食品、能源使用、良好教育、足够收入、政治声音和公平正义。

在他看来,这些社会条件和之前的9条生态界限一样重要,只有同时满足了,人类才能真正维持一个稳定安全的地球。只讲生态界限,是没有意义的。

这是一位悲天悯人的老人给予这个时代最深切的叮嘱,让人无法不动容。#读书# https://t.cn/A6M2udpA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由于时间紧迫,没有给我留出在米脂停留欣赏婆姨的时间,只能透过飞驰的车窗看一眼路边的三国美人貂婵之塑像和公路上蹬车飞跑的米脂婆姨,看来对于米脂婆姨还是只能想
  • #保险杠急救中心[超话]# 【养帖,求tt】 路必hui zz 相信自己的直觉从未曾改变最初的那张脸经历多少次更迭太多无法预言安静跨越迎接未来不管多遥远❤️用特
  • 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准备美好自己,长发瘦身,扑进恋爱感里,总会有人爱你如眼珠
  • 【阿富汗首都一清真寺发生爆炸致7死41伤】Une voiture piégée a explosé à proximité d’une mosquée à Ka
  • 双11主会场荭包 每天必領 今天没領的領一下 积少成多 每天都可以攒几十块 美滋滋 自助搜券>> 淘宝红包>>京东红包>
  • ”但当广大粉丝扒出姐夫的一堆黑料,纷纷喊话让她分手的时候,她又坚决不同意,表示认准了这个人,就是想和他一起走下去:“有些人,一旦遇见,一眼万年。多年后她回忆起这
  • 越长大越明白,人生有时真的需要等,该来的让它来,该走的让它走,不强求,也不强留如果有一刻,可以真的停下来,面对窗外的细花碎朵,是一种安然还是生活的无力感?
  • #请回答1988[超话]#故事很长、暗恋很苦… 女主陈喃把这场暗恋的独角戏,演绎到了极致…只可惜从始至终男主路栩都未曾知道——曾经有个女孩爱了他整个青春(从每
  • 《经济学人》刊文说,美国选举越来越“烧钱”是个长期趋势,党派对立让政治愈发成为“零和游戏”因此利益集团和个人捐助者下的“赌注”也会更高。其次大家都在说的违规体测
  • 5. 8月16日盘前,全球最大的家装零售商家得宝财报显示,公司Q2净销售额同比增长6.5%至437.92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433.7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7
  • 在世博园等了一小时的美食~ 本来我看人多想说别排了,换家吃。 其次,无论是goodees的设计还是cpf的产出,都是大概由小圆球和小表情组成的,字母oo很容易
  • p6 每天一杯奈雪不过分8p7 久违的炒菜米饭(李嚷嚷要吃p8 每次出门都忘记带隐形眼镜盒(被迫每次都买一大瓶p9 和李吃烧烤 凉菜真的好吃到上瘾大老远专门跑咖
  • 李克强表示,世界经济金融高度融合,面对当前诸多挑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陈浚铭 扬帆起航共赴梦想# ❤️#陈浚铭 砂糖烟嗓# ' ,
  • 伤旺身旺命格之女生,亮点是漂亮、大方、自信、浪漫等,不足是让人感觉有点孤傲、冷淡等,其实,这样命格的女生如果遇到了自己钟意的男生,只要收敛一下自己的不足之处,定
  • PPI生活资料的同比增速进一步抬升,线下服务价格边际企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核心CPI的通缩压力。11月以来,发改委猪肉储备的投放、大猪陆续出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
  • 真的很难不想到自己曾经的运动经历真的有种人生要是再来一次的话我会不会选择好好训练,争取站上更高的赛场呢但其实那时候哪懂那么多呢唉,真的是行走在每个未知啊未来一片
  • 抽奖博抽奖说明:快开学了周边带不去学校,所以为了庆祝9.28肖战出道六周年+9.29工作室成立三周年+1005生日,揪5个小飞侠大人送奖品详情:①掉进兔子洞之前
  • 如果您由于我们的公共卫生当局的失败而不知道这些风险,那么现在令人恶心和毁灭性的是,像这样的信息,实际上是生死攸关,只有那些能够阅读科学知识的人才能访问文件。62
  • 救命[泪]和朋友站着等我妈 突然一只小博美崴着崴着走到我们面前蹲下来了 它太累了我看出来了 一直喘气走的也不稳而且很慢 我直接狂喜开始摸它 这个毛软到超乎我的想
  • 虽是简单的一句话,孔子却一语道破了成为君子的要诀,而他本人其实就是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最好典范。心口如一,为良知心与口是人发语的两端,按照佛家的观点,心为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