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禅与般舟三昧
徐孙铭

一 、达摩禅之贡献

达摩禅对于早期中国禅宗建立的贡献,大体有三:

第一 ,以《楞伽经》和
“ 二人四行 ” 论为立宗之旨。 

《楞伽经》
以 “ 佛语心晶 ” 为篇名,
即以直指如来心地为宗旨。

苏轼《楞伽经后记》说: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先佛所说微妙第一真实了义,
故谓之佛语心晶。”

蒋之奇为苏拭书
《楞伽经》作序说: 
“ 昔达摩西来,
既已传心印于二祖,
且云吾有《楞伽经》四卷,

亦用付汝,
即是如来心地要门,
令诸众生开示悟人。

此亦佛与禅并传,
而玄与义俱付也。”

“ 佛与禅并传,
玄与义俱付 ”,

正是以
《楞伽》传宗的达摩禅之宗旨。

第二 ,以 “ 壁观 ” 为独特的修持法门。 

《景德传灯录》说:
达摩 “ 初居少林寺九年,为二祖说法,

只教曰:
外息诸缘,
内心无喘,
心如墙壁,
可以人道。”

这种
“ 面壁而坐,
终日默然,
人莫之测,
谓之壁观 ”,

即是达摩禅法之一大特色。

第三 ,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师徒口耳相传为传授方祛。 

“ 慧可种种说心性理道未契,
师只遮其非,
不为说无念心体。

慧可曰: 
‘ 我已息诸缘。’

师曰: 
‘ 莫不成断灭去否 ?’

曰: 
‘ 不成断灭。’

师曰: 
‘ 何以验之,
云不断灭 ?’

可曰: 
‘ 了了常知,
故言之不可及。’

师曰: 
‘ 此是诸佛所传心印,
更无疑也。’”
( 同上 )

这种师徒授受,
不依靠文字语言,
只凭自心 “ 了了常知 ” 的证悟,

就是达摩传宗的主要方法。

嵩山少林寺正以达摩祖师禅的诞生地为主要特色,

在中国禅宗史上写下最早、
且又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光辉一页。

二 、达摩禅与般舟三昧之异

达摩禅究竟

《般舟三昧经》的禅法有无联系?

笔者认为,
二者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且多相近、
相通之处。

《般舟三昧经》
又称
《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

异译为
《跋陂菩萨经》。

是阿弥陀经典中的最早文献, 
“ 净土三经 ” 的最早先驱。 

“ 般舟三昧 ”
作为禅定的一个法门,
主要讲在特定的时间内
( 七天七夜

九十天 )

经行不息,
除用食外,

步步声声念念唯在阿弥陀佛,
念佛而见十方现在佛站立面前。

这种以
《般舟三昧经》
为主要经典,

以口念阿弥陀佛而修禅定的法门,
即叫般舟三昧,
也可以叫念佛禅。

此经大约在公元1世纪前后左右编纂,
流行中土者,

前后有七个译本,
以支娄迦谶于后汉灵帝光和二年
( 179 )
10月8日于洛阳译出的
《般舟三昧经》
最有价值。

般舟三昧法门

达摩禅主要区别有三点:

第一 ,般舟三昧强调念佛而修禅定,

达摩禅则主张 “ 壁观 ” 而修定 

《般舟三昧经》说:
“ 是菩萨用是念佛故,
当得生阿弥陀佛国

…… 用念佛故得空三昧,
如是为念佛。”

以念佛作为
“ 得空三昧 ” 的助缘,
达到 “ 生阿弥陀佛国 ” 之目的。

而达摩禅则以 “ 壁观 ” 而修定,

即《景德传灯录》所载
“ 心如墙壁,
可以人道 ”。

达摩人嵩山少林寺,
终日面壁。

时人不解其意,
称其禅法为面壁婆罗门。

他通过 “ 凝住壁观 ”,
而悟凡圣等一、

与理冥符、
寂然无为,
证悟此心即佛。

虽然念佛三昧以念佛人定而见佛,

达摩禅以
‘‘ 壁观 ”
而悟自心是佛,

在根本目的上是一致的,

而悟人之途径则有区别。

第二 ,般舟三昧主张有相观想,

达摩禅主张 “ 四念处 ” 的无相观想   

《般舟三昧经》说:
“ 菩萨当作是念:
诸佛悉在前立,
当具足念诸佛端正,
悉欲逮见一一想

…… 复更作念:
佛亦不用心得,
亦不用身得,
亦不用心得佛,
亦不用色得佛。

何以故?

心者佛无心,
色者佛无色,
不用是心色,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念佛三昧必须从有相观想人手,
通过念佛观想诸佛立在面前,

见到诸佛妙相庄严,
同时又不执着于有相;

还说:
“ 一者自观身、
观他人身。

自观身、
观他人身者,
本无身;

二者自观痛痒,
观他人痛痒。

自观痛痒、
观他人痛痒者,
本无痛痒;

三者自观意、
观他人意。

自观意、
观他人意者,
本无意;

四者自观法、
观他人法。

自观法、
观他人法者,
本无法。”

这四种观法
( 观自身他人身、
自他痛痒、
自意他人意、
自法他人法 ),

即 “ 四念处 ”;

观身不净,
观受是苦,
观心无常,
观法无我,

是以慧观的力量,
使心安住于道法上,
使正而不邪。

而达摩禅则注重
“ 四念处 ” 的无相观想,

尤其是通过会心、
悟心而求安心,

也就是 “ 觅心不可得 ”,

而悟无常、苦、无我、不净,
从而得到解脱。

第三 ,般舟三昧以见佛为最高境界,

达摩禅则以 “ 无所见 ” 为其精髓 

《般舟三昧经》说:

“ 菩萨如是持佛威神力,于三昧中立,

在所欲见何方佛,欲见即见。”

修此定而见佛是最高境界。

当然, 
《经》中也反复叮咛,
见佛也不应执着, 

“ 菩萨见佛不当着 ”。

而达摩禅更以
“ 无所见 ”
为见作为最高境界。 

《景德传灯录》载:
达摩 “ 欲西返天竺,

乃命门人曰: 
‘ 时将至矣,
汝等盍各言所得乎 ?’

时门人道副对曰: 
‘ 如我所见,
不执文字,
不离文字,
而为道用。’

师曰:
‘ 汝得吾皮。’

尼总持曰: 
‘ 我今所解,
如庆喜见阿佛国,
一见更不再见。’

师曰: 
‘ 汝得吾肉。’

道育曰: 
‘ 四大本空,
五阴非有,
而我见处,
无一法可得。’

师曰: 
‘ 汝得吾骨。’

最后慧可礼拜后依位而立。

师曰: 
‘ 汝得吾髓。’

乃顾慧可而告之曰: 
‘ 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
展转嘱累而至于我,

我今付汝,
汝当护持。’”

这个关于修禅境界对话的传说,

实际上把修祖师禅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对于文字不离不执;

第二层次,突破禅关而顿悟;

第三层次,无一法可得;

第四层次,会心微笑。

这显然是以
无所见、
无所得、
无所悟为顿悟的最高境界。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
在修禅定的途径和方法、

观想是否有相、

修定以什么境界为高这三个方面,

般舟三昧与达摩禅是有一定区别的。

正因为如此,

传为达摩所作的
《少室六门集》

第二《破相论》

即排斥称名念佛说: 
“ 诵之与念,
义理悬殊,
在口曰诵,
在心曰念。

…… 诵在口中,
即是音声之相,
执相求理,
终无是处。”

达摩之时念佛禅尚处于胚胎之中,

这不可能是达摩的思想,

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达摩禅与般舟三昧的差异,

它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三 、达摩禅与般舟三昧之同

然而,
从根本上讲达摩禅与般舟三昧
( 念佛禅 )
是一致的。

二者有不少相同、相通之处。

第一 ,达摩禅的 “ 理人 ”

念佛三昧的 “ 无所着 ” 之一致  “ 二人四行 ”,

被教内外公认为是达摩的正统思想。

其中二人的 “ 理人 ” 说:
“ 藉教悟宗,
深信众生同一真性,
客尘障故。

令舍伪归真,
凝住壁观,
无自无他,
凡圣等一,
坚住不移,
不随他教,
与道冥符,
寂然无为,
名理人也。”

达摩禅虽然不主张有相观想,
但也不排斥经教。

它借助经教,
通过一心专注地观想的
“ 凝住壁观 ”,

达到
“ 与道冥符,
寂然无为 ” 的境界,

这与般舟三昧
( 念佛禅 )
是殊途同归的。

般舟三昧虽然作 “ 有相观想 ”,
但经中反复强调不着于相: 

“ 菩萨见佛、
不当着,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不当着。

何以故?

着者为烧身。

见佛但当念其功德,
当索摩诃衍。” 

“ 菩萨于三昧中不当有所着,
不着者疾得是三昧。”

之所以不应当执着于相,
是因为 “ 缘起性空 ” 之故:

“ 一切法本无所有,念有,因着;

无有,反言有,亦着。”

《佛印品》
第十六还连续以19个 “ 无 ” 的 “ 佛印 ” 来否定对于有相、有求的执着。 

“ 何等为佛印?

所识不当行,
无所念、
无所求、
无所想、
无所着、
无所愿、
无所向生、
无所适、
无所生、
无所有、
无所取、
无所顾、
无所往、
无所得、
无所有、
无所结、

所有尽、
所欲尽、

无所从生、
无所灭、
无所坏、
无所败,
道要道本是印中。”

可见,
达摩禅之
“ 寂然无为 ”

“ 理人 ”

与般舟三昧的
“ 无所着 ”
精神完全一致,

都是对观想的主体以及作为观想对象的客体之否定。

第二 ,达摩禅的“ 行人 ” 与般舟三昧 “ 修四事 ” 的一致性 

达摩 “ 二人四行 ” 论,
其中 “ 行人 ” 即 “ 四行 ”:

报冤行、
随缘行、
无所求行、
称法行。

报冤行,
又作报怨行,

即对于苦、穷、冤、害都能甘心忍受,无怨无悔。

随缘行,对于顺境、逆境、喜乐、得失,不喜不忧,随缘而行。

无所求行,
即舍弃一切,
无所执着,
包括舍弃自身,安心无为。

称法行,
即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自利利他。

这都是针对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苦等八苦而提出的修定解脱法门。

般舟三昧主张: 
“ 用念佛故得空三昧 ”, 

“ 持是行法故,
致三昧便得三昧,
现在诸佛悉在前立。”

又主张持 “ 四事 ” 疾得三昧: 
“ 菩萨有四事疾得是三昧。

何等为四?

一者不信余道;
二者断爱欲;
三者如法行;
四者无所贪生,
是为四。

菩萨疾得是三昧。”

这 “ 四事 ” 中, 
“ 如法行 ”
相当于达摩禅的 “ 称法行 ”;

“ 无所贪生 ”,
相当于
“ 无所求行 ”; 

“ 断爱欲 ”
相当于
“ 随缘行 ”; 

“ 不信余道 ” 以及 “
不自说身善,
亦不说他人恶,

若有骂者,
若有刑者,

亦不得恚,
亦不得恨,
亦不得懈 ”,

则与 “ 报怨行 ” 相近。

可见,
达摩
“ 四行 ”
与般舟三昧
“ 四事 ”
是大体一致,
非常相近的。

第三 ,达摩 “ 觅心了不可得 ”

般舟三昧
“ 是法无所有,本无 ” 相通 

问:我工作忙,压力大,
没有时间去修行,怎么办?

答:穿衣吃饭、上孝下慈,

行走坐卧甚至如厕,

都可以祈愿众生趋入善道。

修行重在修心,

若起心动念都是利益别人,

那就是积功累德。
([心]诸善功德的福报是无限

诸善功德 可转化为福报)

[心]善 行善 断恶修善等 修财富地位诸福[心]

财富是财布施得来的,是付出得来的。
([心]付出和财布施:修得财富)[太阳][月亮][喜]

([心]有了很高的地位,有了很高的权力,

有了巨大的财富,

就不知收敛,

从而对众生做出很多“损恼”的因缘,

所以当“菩萨”看到众生,[蜡烛]

还没有进入“断恶修善”的因缘,[蜡烛]

就不会赐予财位。[蜡烛]

很多人烧香拜佛求发财,没有感应,

是自己没有断恶修善的缘故)[蜡烛]

([心]日积月累,
善心积福行善的福报 越积越厚
善心积福行善的善福果自会现前
包括善心积福行善 利财富地位善福果)

([心]种善因
佛菩萨就会佛力加持
包括财富和地位的善福果快速出现)

有什么障碍可以障住佛光?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一切的经典,只是一部经;千差万别的讲法,但是不二的。汤姆看什么经都是“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种一向是白毫的一向。
讲到“发菩提心”,“信愿”的“信”,我们可以看《大悲心出相陀罗尼经》的一段话:“若诸众生侵损常住饮食财物,千佛出世不通忏悔,纵忏亦不除灭,今诵大悲神咒即得除灭。一切十恶五逆,谤人谤法、破斋破戒、破塔坏寺、偷僧只物、污净梵行,如是等一切恶业重罪,悉皆灭尽。唯除一事,于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轻业亦不得灭,何况重罪。”
这一段经文已经讲出罪业的力量和佛法力量的比重,讲出自力和佛力的比重。如果靠着自力忏悔,那么是千佛出世也忏悔不灭的罪过,在诵大悲神咒的当下即得除灭。
我们念佛也要体验到这种力量。自力的忏悔所没有办法达到的事,只要一声佛号就可以解决了。对于相信的人,内心一举佛力和法力,就是极大的重罪也立即就消灭了。注意这个“即灭”的“即”,并不是要念很多次、很多天、很久都还没有什么消息啊!这是马上就有作用的。
开关一按,灯就亮了,不是要按很久啊!
对于信心具足的人,也就是有菩提心的人,和爸爸一心的人,一切业障,是悉皆灭尽的。哪里会有什么深重的业障会一直挂在心头和口头呢?
汤姆以前很笨啊!跟上了业障深重的流行。凡是相信业障重的人,信力已经用掉,用去信业障了,哪还有什么力量信佛、信法呢?所以是小罪也不得灭的。
没有真正信到佛力的伟大,当然是“疑”了。所以事实上只有一件事,使得我们修行有障碍,使得我们愿望不能达成,使得小罪轻业也没办法灭,那就是“怀疑”啊!
这是“万法唯心”的世界,你心里信着业障,现出来当然是业障的相啊!你心里信的是佛,现出来当然是佛啊!
对于一个看了《大悲心出相陀罗尼经》,就完全相信的人来讲,不管他有过什么罪过,他就会认为“一诵大悲神咒所有的罪障都会灭尽的”。他只要念一遍,就都灭尽了,还有什么需要讨论的吗?这就是“信成就”啊!在他完全相信的时候,他诵大悲咒,当下就是观音菩萨啊!就是经上所说的:“受持身是光明幢,受持心是神通藏。”他就是观音菩萨啊!当下就是“千臂庄严普护持”,这还有什么疑惑呢?
无论是什么奶(注:指佛的法乳),都是以此为主要的成分哪。
不知道是谁先流行起那一款的口头语──“业障深重”这一类的话,像一般世俗流行的“伤脑筋”,脑筋坏了那事情还小;最要不得的观念就是叫做“业障深重”,只有上一句业障深重,没有下一句的转折,多可怕啊!这种观念会叫你万劫不得翻身。
业障深重是多深?有多重呢?如果和爸爸(弥陀慈父)的慈悲大力来比,是谁深?是谁重啊?
《阿弥陀经》明明说:“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明明佛光是无障碍,你障从哪儿来啊?为什么偏偏要和佛抬杠?说我有障碍啊──业障深重。好吧!爱抬杠的孩子就给他一支杠杠,让他去扛得很重。
所谓的业障就是这一只杠杠啊!爱和佛抬杠的这只杠啊!佛说无障碍,他说有障碍。这款孩子是信还是不信啊?他到底是信佛还是信障啊?孩子们要想想,除了这个观念,这支杠杠的障碍以外,更有什么障碍可以障住佛光呢?
所谓业障深重的众生,就是戴着墨镜的美目鸟啊!这一款带着墨镜的美目鸟就是爸爸最急切要把他抱来摘掉眼镜的。好好一个“舍利弗”,好好一只美目鸟,为什么要带着墨镜呢?把无量光明给瞧成了五浊恶世。(道证法师)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不管你是想搜 肖战路透 肖战进组 肖战彩排 肖战机场 肖战综艺 肖战录制 肖战上海 肖战大决战 肖战王牌部队 肖战什么时候回重庆 肖战资源 肖战陌森
  • 黄晓明与baby(杨颖)年前官宣离婚,两人明确说是和平分手,随后黄晓明和baby后来在社交平台发了帖子,简短地说“我们感谢过去的一切,未来仍是家人”,并相互标记
  • 65岁陈道明再度爆红,人生最高境界,是优雅地老去65岁的陈道明,又一次火了。一部《流金岁月》,让陈道明再一次冲上了热搜。在剧中,陈道明饰演一个老年富豪叶谨言,和
  • 当知光寿名号,皆本众生建立。以生佛平等,能令持名者,光明寿命同佛无异也。复次由无量光义,故众生生极乐即生十方,见阿弥陀佛即见十方诸佛,能自度即普利一切。由无量寿
  • 转到楼下的西西弗书店,想着现在回家也是无聊,不如翻本书看看。 《摆渡人》好像又有后续了,但是前面的情节倒是都没什么印象了,看了一会便作罢了。 《橘生淮南》出了纪
  • #情感[超话]# 暗示我想你的绝美古诗句 1、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3、相思尽霓裳,何知秋叶黄。 4、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
  •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唐代·李商隐《锦
  • #焦点访谈[超话]#请问?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人民法院,原执行局长,现任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人民法院,副院长监执行局长,项宏权法官!这么的证书您都给我了
  • 《归园田居》 陶渊明――诗意图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 #猫咪体内外驱虫多久一次最合适# 寄生虫比你想象的要强大 一:家庭中常见的寄生虫来源 铲屎官的鞋、外套、裤脚 空调洞、下水道 不干净的水源 阳台、门窗 花盆 二
  • #煎茶日记# 1月24日 | 属于你的鼠年祝福 「约茶 」 新年到,愿你好;读好书,遇妙人;戴口罩,勤洗手;少串门,多锻炼;常谨慎,保平安! ​新年到啦,祝您
  • 【冬奥会】冰上两金现场见证传承——北京冬奥会盘点之四
  • 〰 ɴɪᴄᴇ ᴅᴀʏ 〰࿎ ✨ ᵕ̈ ☀阳光很暖,电量很满 早上好人有期待、有行动,日子才有盼头,满满的正能量⛽️ 最好的时间在路上,一路向阳 人生要经得起等待
  • #晚安温江# 彼此守护,共同担当,只为春暖花开,温江无恙。一次次义无反顾的奔赴,一个个深情的告白,表达各异,但心意相通。医护工作者们用责任守护生命,我们用爱回馈
  • [OSEN=김보라 기자] 봉준호 감독의 '기생충'(제공배급 CJ엔터테인먼트, 제작 바른손이앤에이)이 제72회 칸 국제영화제(이하 칸 영화제)에서
  • 姐妹们求推荐化妆博主 2022年的目标之一,学会一个适合自己的精致妆容!! 目前为止我的日常妆容是从来不化眼妆的,因为化了眼妆比不化还丑,今年励志学会一个拿的出
  • 重工打造 精雕逆龄的秘密↓ 顶级抗衰面料➕人体工程学设计 专攻胸• 腰• 腹 •臀 •的救星[耶][耶][耶] 黑金奢养,精雕好身材 让你美得更高级[中国赞]
  • PO-12 rhythm CHEAP MONDAY联名Pocket Operator Teenage engineering 鼓机 包含16个节奏乐器音色 以
  • 【快手交出冬奥成绩单:相关冬奥内容播放量超1544.8亿】2月20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正式落幕。中国体育代表团也以9金4银2铜的成绩,位居奖牌榜第三位,再次
  • #内蒙古两会##2021 开新局 谱新篇# 【把握新阶段,内蒙古的底牌怎么打?】   开年伊始,一张亮眼的成绩单一扫严冬的凛冽,在内蒙古热传——   5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