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好生命?
宽运法师:
这个实在是太重要了

宽运法师:
“ 一切无有真,
所见尽非真 ”!

好像我们仰观天日,看到繁星闪闪,

当我们看到发星光的时候,其实发光体可能一早都已经不见了。

人生也是如此。

佛教说 “ 五蕴皆空 ”,
从 “ 文字般若 ”
到 “ 观照般若 ”
到 “ 实相般若 ”。

诸法因缘生,
诸法因缘灭。

佛教有一部《老女人经》,讲 “ 因缘法 ”,它说得非常好。

有个老太太问释迦牟尼佛,生从何来?

生去何方?

老从何来?

老去何方?

病从何来?

病去何方?

死从何来?

死去何方?

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

因为人的痕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佛说了,一切无所从来也无所从去,

因缘和合就有了,

因缘离散就没有了,

就是条件具足,都是应运而生。

佛陀举了个例子,他说两木摩擦会怎么样啊?

他说两木摩擦会生火,火还烧木,烧了木,火又不见了,请问你火从哪里来?

火到哪里去了?

这个时候,老太太就已经明白了,火无所从来,也无所从去,

因缘和合就有了火,

因缘离散火就灭了,

就是条件具足就有了,条件不具足就没有,所以任何事都是条件具足。

所以,我们今天一切,都是以前的因到今天的果,

而今天的因又是明天的果,因中有果,果中有因。

从理上说,都是幻化、幻化、幻化,人生都是幻化,

佛教说让我们 “ 照见五蕴皆空 ”,

“ 五蕴 ” 就是色、受、想、行、识,佛陀举了五个比喻。

他说 “ 色 ” 比喻什么呢?

比喻 “ 聚沫喻 ” 一切现象界的东西,就好像泡沫一样,一会儿就没有了。

“ 受 ” 比喻水泡,下雨的时候有水泡,水泡很快就破灭了。

有的时候,不是因为热有水泡,泉水也有水泡,所以这就靠我们智慧来分辨。

以前还有个例子,一个王带着军队、带着家眷,在雨天行军。

他有一个女孩,喜欢彩虹下的水泡。

落雨以后就有水泡,她一定让别人把水泡戴在她的头上,当作首饰一样戴在顶上。

当然,大家都知道水泡怎么拿起来呢?

这时候有一个智慧的人说,我可以帮你把水泡带到你顶上当作饰物,怎么拿呢?

他说你先把水泡放到我的手上,我就把手上的再放到你的顶上。

小姑娘拿了半天水泡都会破灭,最后她还是戴她的金银首饰,不用戴这个水泡。

其实我们的感受也是幻化的,色、受、想( 的 “ 想 ” )一样,像什么呢?

像阳焰,海市蜃楼,远看像一个城市,近看什么也没有,也是幻化的。

色、受、想、行 ( 的 “ 行 ” ) 比喻什么呢?

芭蕉,芭蕉是空心的,台风一来的时候,风一大一吹,芭蕉也会断了。

色、受、想、行、识 ( 的 “ 识 ” ) 比喻什么呢?

比喻这种幻事。

什么叫幻事?

就是 “ 以巾为马,以草为人 ”。

其实告诉你说,都是假的,这个五蕴都是不实际的。

所以刚才用这个例子举得非常好,其实在般若真空里头没有,一切都无眼、耳、鼻、舌、身、意,都是没有的。

但是在我们的相上说就有。

我们现在活在人间,还要看到这个花真不真实啊!

还是真实的,但是理上说不真实。

佛教就是一个般若智慧。

好像我们有怨、有恨,佛教经常说 “ 八风吹不动 ”,

这个 “ 八风 ” 就是利、衰、称、讥、苦、乐、( 毁、誉 ) 种种。

怎么样有智慧呢?

就好像茶杯一样,我们现在拿这个杯,喝这个茶,我觉得很好啊,为什么?

它是温的,我们现在把它喝下去,抓着它也很舒服,

如果一直放100度的热水加上去,我们的手就不敢拿这个杯子。

因为它会痛啊!

很多人都说我放不下、我放不下、我放不下。

其实佛教说,在没有痛的时候把它放下,那就是智慧。

所以宇宙的万事万物,都是如此。

佛教让我们追求真实的东西,就跟鲁迅在《野草集》里,有这么一个故事讲的很好,有个小孩满月的时候,摆满月酒,很多的嘉宾都来贺。

这人说这个小孩会发大财,主人家非常高兴,

又一个人说这个小孩会做大官,又很高兴给他赏钱。

有个人就不说话,主人一定要让他去赞叹几句。

他说:“ 我说了怕你不高兴。”

他说:“ 你说吧!

我不会不高兴。”

他说这个小孩将来会死,这主人家很不高兴,拿个棒子把他赶走了。

但是这个人说的是真话,说做大官的、说发财的这是许谎啊!

所以说佛教就是让我们得到真实的智慧啊!

“ 惠以众生真实之利 ”,

我们不但 “ 人生要改善 ”,

我们还要 “ 后世增胜 ”,

我们还要 “ 了生脱死 ”,

还要 “ 法界圆明 ”。

佛教就是从好人、贤人、圣人、罗汉、菩萨到佛,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我记得汤恩比说得非常好,他说21世纪只有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教,也就是大乘佛学,在21世纪能担当它的使命。

在《大同篇》( 《礼运大同篇》 )里说得多好,

要 “ 天下为公 ”,这就有佛教的菩萨道精神,

我们经常说 “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

这不就是佛的境界吗?

天下为公,天下为公要做到什么呢?

“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希望怎么做到呢?

希望 “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所以我认为 “ 儒教兴,佛教就隆 ”。

儒家提倡仁、义、礼、智、信,佛教提倡 “ 五戒 ”,

五戒就是做人的基础,在人间修行比较快。

佛经里说了,在人间修行一天,等于西方极乐世界100年,

在人间修行10天,等于他方诸佛世界1000年,

因为人就能够反省,你反省的时候,自然苦乐参半,

因为在天上不能成佛,地狱、饿鬼、畜牲也不能成佛,

而且都是在人间成佛。

所以我认为,我们今天疫情也好,遇到种种困难也好,我们每个人都要三省吾身。

有了这种反省以后,佛教里说,宇宙就是成、住、坏、空,周而复始,

人就是生、老、病、死,这样一直循环,

心就在这里头,生、住、异、灭,

佛教不外乎让我们修行,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错误,

佛教就让我们管好自己的生命,

因为我们人为万物之灵,如何管好生命,这个实在是太重要了。

佛教让我们知足,它说知足的人虽卧地上犹如天堂,不知足的人,虽处天上也不称意。

我记得孔子有一次去游泰山,突然他看了一个90岁的老人在弹琴,衣衫褴褛,看得很高兴,他说老人家你很高兴。

是!老人家说我很高兴。

孔子说你为什么高兴呀?

老人家说,我是人不是禽兽,我已经很高兴了。

以前说人过七十古来稀,他说我今天没有夭折,还活着,我也很高兴。

孔子说还有什么高兴的?

以前是男尊女卑,他说我是一个男人,不是女人,他说我已经很高兴了。

孔子又说了,看你衣衫褴褛,你生活并不富裕,你有什么高兴的?

老人家说钱财都是身外之物。

孔子说你不怕死吗?

老人家说上了车就要下车。

我们上车的时候喜欢,

下车的时候就不喜欢,

所以说,上车、下车都能够挥洒自如,那才是我们说 “ 了生脱死 ”。

体现了我们 “ 自在生命 ” 这样的一个基础。

大智度论卷第四十九@释发趣品第二十
  
按:发趣大乘,就是发趣地,菩萨行六度,从证初地至二地,直向十地。

地有二种:一者、但菩萨地,二者、共地。

共地(相当于天台判教通教十地,来源于此论所释摩诃般若经):
干慧地(净观地) …… …  凡夫
种姓地(性地) ………………  凡夫
八人地(第八地)…………… 预流向
见地(具见地)…………………预流果
薄地……………………………… 一来果
离欲地…………………………   不还果
已办地(已作地)……………  阿罗汉  
辟支佛地(独觉地)…… 缘觉
菩萨地
佛地

菩萨地(相当于天台判教别教十地)

摩诃般若及此论译名:

欢喜地、离垢地、有光地、增曜地、难胜地、现在地、深入地、不动地、善相地、法云地。此地相,如十地经中广说。

华严经等译名:

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

[图片]

【经】佛告须菩提:“汝问云何菩萨摩诃萨大乘发趣,若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从一地至一地,是名菩萨摩诃萨大乘发趣。”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从一地至一地?”
  
佛言:“菩萨摩诃萨,知一切法无来去相,亦无有法若来若去、若至若不至,诸法相不灭故。菩萨摩诃萨于诸地,不念不思惟而修治地业,亦不见地。何等菩萨摩诃萨治地业?菩萨摩诃萨住初地时,行十事:一者、深心坚固,是不可得故;二者、于一切众生中等心,众生不可得故;三者、舍心,与人、受人不可得故;四者、亲近善知识,亦不自高;五者、求法,一切法不可得故;六者、常出家,家不可得故;七者、爱乐佛身,相好不可得故;八者、演出法教,诸法分别不可得故;九者、破憍慢法,生慧不可得故;十者、实语,诸语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如是初地中住,修治十事治地业。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二地中,常念八法。何等八?一者、戒清净;二者、知恩报恩;三者、住忍辱力;四者、受欢喜;五者、不舍一切众生;六者、入大悲心;七者、信师,恭敬咨受;八者、勤求诸波罗蜜。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住二地中,应满足八法。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三地中行五法。何等五?一者、多学问,无厌足;二者、净法施,亦不自高;三者、庄严佛国土,亦不自高;四者、受世间无量勤苦,不以为厌;五者、住惭愧处。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住三地中,应满足五法。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四地中,应受行不舍十法。何等十?一者、不舍阿练若住处;二者、少欲;三者、知足;四者、不舍头陀功德;五者、不舍戒;六者、秽恶诸欲;七者、厌世间心;八者、舍一切所有;九者、心不没;十者、不惜一切物。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住第四地中不舍十法。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五地中,远离十二法。何等十二?一者、远离亲白衣;二者、远离比丘尼;三者、远离悭惜他家;四者、远离无益谈说;五者、远离瞋恚;六者、远离自大;七者、远离懱人;八者、远离十不善道;九者、远离大慢;十者、远离自用;十一者、远离颠倒;十二者、远离淫怒痴。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住五地中远离十二事。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六地中,当具足六法。何等六?所谓六波罗蜜。复有六法所不应为。何等六?一者、不作声闻、辟支佛意;二者、布施不应生忧心;三者、见有所索心不没;四者、所有物布施;五者、布施之后心不悔;六者、不疑深法。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住六地中应满具六法,远离六法。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七地中,二十法所不应著。何等二十?一者、不著我;二者、不著众生;三者、不著寿命;四者、不著众数,乃至知者、见者;五者、不著断见;六者、不著常见;七者、不应作相;八者、不应作因见;九者、不著名色;十者、不著五众;十一者、不著十八界;十二者、不著十二入;十三者、不著三界;十四者、不作著处;十五者、不作所期处;十六者、不作依处;十七者、不著依佛见;十八者、不著依法见;十九者、不著依僧见;二十者、不著依戒见。是二十法所不应著。复有二十法应具足满。何等二十?一者、具足空;二者、无相证;三者、知无作;四者、三分清净;五者、一切众生中具足慈悲智;六者、不念一切众生;七者、一切法等观,是中亦不著;八者、知诸法实相,是事亦不念;九者、无生忍法;十者、无生智;十一者、说诸法一相;十二者、破分别相;十三者、转忆想;十四者、转见;十五者、转烦恼;十六者、等定慧地;十七者、调意;十八者、心寂灭;十九者、无碍智;二十者、不染爱。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住七地中,应具足二十法。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八地中,应具足五法。何等五?顺入众生心;游戏诸神通;观诸佛国;如所见佛国,自庄严其国;如实观佛身,自庄严佛身。是名五法具足满。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八地中,复具足五法。何等五?知上下诸根;净佛世界;入如幻三昧;常入三昧;随众生所应善根受身。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住八地中,具足五法。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九地中,应具足十二法。何等十二?受无边世界所度之分,菩萨得如是愿,知诸天、龙、夜叉、揵闼婆语而为说法,处胎成就,生成就,家成就,姓成就,眷属成就,出生成就,出家成就,庄严佛树成就,一切诸善功德成满具足。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住九地中,应具足十二法。
  
“须菩提,十地菩萨当知如佛。”

【论】……问曰:应答发趣大乘,何以说发趣地?
  
答曰:大乘即是地,地有十分,从初地至二地,是名发趣。譬如乘马趣象,舍马乘象,乘象趣龙,舍象乘龙。
  
问曰:此中是何等十地?
  
答曰:地有二种:一者、但菩萨地,二者、共地。共地者,所谓干慧地,乃至佛地。但菩萨地者:欢喜地、离垢地、有光地、增曜地、难胜地、现在地、深入地、不动地、善相地、法云地。此地相,如十地经中广说。

308. 想要没有漏,很简单,要怎样去做呢? | 妙法莲华经浅释

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全集 

妙法莲华经浅释 308

现在这“不受一切法”,就是不受一切恶法;所以而于诸漏,心得解脱:他对诸漏,得到解脱了。什么叫“漏”?你若知道什么叫“漏”,你就应该先知道什么是“不漏”;你若知道什么是“不漏”,你就知道什么是“漏”了。

我现在就拿这个茶杯,举出一个比喻来。你看这个茶杯现在漏不漏?现在不漏,所以能装茶水;若是漏了,这茶水就没法子装了。

我们这个身体,是有漏?还是没有漏呢?这个身体没有这个茶杯有用。这身体有个无底的坑,你今天把它填满了,明天又空了,又要填;明天填满了,后天又空了,它总有所漏。

往表面上说,这个大、小便是漏,为什么呢?你保存不住嘛!你有窟窿嘛!有窟窿,所以就有漏!所谓“九孔常流不净”,这都是漏。

眼睛里就有眼水、有眼眵,耳朵里就有耳垢、耳屎,也是漏;鼻子有鼻涕,这也是个漏;口里有口水,这也是漏。这个漏,是普通的漏,还不要紧;最大的漏,是什么漏?你所不知道的,就是“贪、瞋、痴”这个漏。贪、瞋、痴、慢、疑这种漏,不容易填满。

你这个“贪”的漏,你得到一点,还想得多一点;得多一点,又想更多一点;这贪而无厌。

瞋,你贪,若得着了,也是不知足;得不着,就生了烦恼、动了无明了;动了无明,就和愚痴去归伙了,就尽做一些个愚痴的事情。

世间人为什么做愚痴的事情?就因为他有瞋心。瞋心从什么地方来?从贪心那儿来的;贪、瞋、痴这三毒,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漏。

你若能没有贪瞋痴,就是没有漏了;再没有烦恼、没有无明,这也是没有漏了。好像有修养的人,无论你骂他,他也不发脾气,打他,他也不发脾气;不是他没有脾气,他是不用这个脾气。

脾气,谁都会有的;不单人,菩萨都有脾气、都有无明。等觉的菩萨再往上一升,就是妙觉菩萨了;在等觉的菩萨,还有一分的脾气,一分就好像一根头发这么多。

他若把这一根头发的无明也破了,就成佛了;但是他因为没有破这无明,所以还没有成佛。破无明,就有个“坏”的意思,叫无明坏了。

我讲经和人讲的不同,我说不要坏;你破了无明,那也是破,你把它变过来,变成智慧。无明就是智慧的一个根源,也就是个根本的愚痴;你若变,变成有般若的智慧了,就没有无明;般若智慧,就是从无明变过来的。

所以这个诸漏,往少了说,有贪瞋痴这三种;往多了说,有八万四千那么多。总而言之,这个“漏”就是我们人的烦恼。你有一分的烦恼,就有一分的漏;你有十分的烦恼,就有十分漏;有百分的烦恼、千分的烦恼、万分的烦恼,就有那么多的漏。

所以现在想要没有漏,很简单,就是不发脾气、没有烦恼。说那很容易!很容易?你可做不到!你会,就是容易;不会,就是很难。

这个烦恼,本来人人都知道它不好,但是人人都想拿着它来当饭吃;一天不生烦恼,就好像一天没有吃饭似的,饿得不得了。这个烦恼生出来,好像吃饱了饭,什么都不想了,也不想家、也不想国、也不想自己身体如何如何了!

所以我常常这样讲,拿着烦恼当饭来吃,吃一顿又一顿。一天到晚,在家里,吃家里的烦恼;在学校里,吃学校的烦恼;在社会上,吃社会的烦恼;在国里,吃国的烦恼;在这个世界上,就吃世界的烦恼。

做什么事情,就有什么烦恼;有什么烦恼,就放不下什么。放一年放不下、十年放不下,到一百年,一定要放下──不放下也要放下了!这个时候,自己想一想,烦恼还没有吃饱,等来生再吃;他来生,又以烦恼做自己的饮食,这就是“漏”。

于诸漏心得解脱,身还没得解脱;身得解脱,心又没得解脱。现在说“心解脱”,没有说“身解脱”,因为他还有个身体,怎么会得到解脱呢?

心得解脱,他无心了,没有心了──可不是像比干,心被纣王给挖出去了;这“无心”是没有烦恼心了,你若没有烦恼心,那就是得解脱了嘛!什么是得解脱?就是没有烦恼了。四祖去见三祖时,三祖问:

“你来干什么?”

“我求解脱啊!求祖师你帮我解脱。”

“谁绑着你了?”三祖就问这一句话,四祖豁然开悟了:“哦!我是自由自在的,没有人绑着我啊!既然没有人绑着我,我又为什么又要找解脱呢?”于是他大彻大悟了。

这个心得解脱,是心里没有烦恼了,就没有那贪瞋痴了。说这个我办不到!你若办到,你也解脱了!就因为你办不到,所以现在你得不到解脱;身也得不到解脱,心也得不到解脱。

皆得深妙禅定:这“深妙禅定”是要得吗?怎么样得法呢?《心经》上说:“无智亦无得”,既然无智,所以无得;若有智,就有得了!为什么现在说“皆得深妙禅定”?就因为有了智慧。怎么样会有智慧呢?

没有无明嘛!没有烦恼,就有了智慧了。说那我把烦恼撇到一边上去,把智慧拿回来!那不单没有烦恼,连智慧也没有了。烦恼就是智慧,你不会用,它就变成烦恼;你会用,它就是智慧。所以说“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也就是这样子。

你在这个烦恼上,你若能觉悟这烦恼,变烦恼作菩提;就在这个生死上,就是涅槃。不是离开生死,另外有个涅槃;也不是离开烦恼,另外有一个菩提。以前我讲《六祖坛经》,不是说过佛驮、耶舍?达摩祖师那两个徒弟和远公大师说:

“手做拳,拳做手,这快不快?”

“很快的!”远公说。

“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也是这样快!”

“哦!菩提、烦恼原来没有分别!菩提就是烦恼,烦恼即菩提。”远公大师言下就开悟了。

所以你不要以为烦恼离着菩提有十万八千里,也不要以为生死离着涅槃也有十万八千里,没有的,当下就是!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老师们以科研为引领,深挖课堂潜力,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每年都有多篇论文在省、市、区级发表或获奖。【君子之师系列】万物皆数 万物有形——广东二师附中
  • 目前治疗一段时间后她的露龈笑有了很明显的改善,因为女孩牙龈暴露的程度并不大,但是需要明确一点如果是牙龈长度过长的情况,是需要通过牙龈切除的手术的,正畸能够改善的
  • 《凤凰周刊》刚刚采访了距离俄乌两国边境仅50公里的乌克兰哈尔科夫市,当地的中国留学生说:“乌克兰非常平静,我们的生活和之前没有任何区别。【乌克兰东部的中国留学生
  • 这种外显的性格会给人造成一种快乐、迷人的印象,并将其脾气暴躁、容易忌妒、愤怒的情感掩饰起来,尤其是属鼠人天生的共性--占有欲、自私也会被掩盖。这种外显的性格会给
  • 想想其实做饭这种事也是有舒适圈在的,我本人属于一招鲜吃遍天卦的,有点不思进取味儿。他说网络聊天美好的不真实我也迷茫了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喜欢,他说没有轻松的感觉
  • 已经可以看出,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从希腊的抽象数理科学转变为近代机械的、物理的、科学的过程中,中国的贡献曾起了作用,而且也许是有决定意义的作用。中国传统数学,不发
  • 视角突然转换成爸爸妈妈,世界安静了,他们无法听到女儿的歌声,但看向四周,会有人因为露比的歌声或微笑或流泪或陶醉其中,他们的女儿很优秀,是个唱歌的好苗子。或许很少
  • 【#三亚这些景区援沪医务免费入园#】4月3日,Ta们紧急集结,奔向上海。#我和海南的约惠# (via.三亚旅文、三亚日报)只看一眼 就知道是你喜欢的三亚婚纱照
  • 四月二十七 ●早起登山、设会场、商货骈集、轶事 ●魏夫人降杨羲家 兴宁四年丙寅四月二十七日夜,晋司徒文康公舒之女、魏夫人降杨羲家。(《真诰》) 元感妙象外
  • 印象中最早是发起研究生考试的舆情施加舆论压力,其后一码通,买菜难,就医问题,几乎都有涉及,作为地方媒体积极报道所在地抗疫新闻本是份内的事,但屡屡成为舆情发酵阴间
  • 如果家里有好几个小胖的,很有可能妈妈会有15号染色体的平衡易位,或者是有一些所谓的生殖细胞契合体,当然这种概率是很低很低的。还有另外一种更少见的,比如说易位染色
  •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磕的cp是因为在他们身上看见了理想的爱情状态”这时,我大四,马上毕业啦,不是曾经懵懂的小女孩从19年到22年,3年时间,进过唯粉群,然后退出,
  • ”每当这段宛转悠回的碗碗腔响起,为受伤的男人找个地方说理的秋菊同志就出门了。16.世界上美好的东西不太多,立秋傍晚吹来的风,和十几岁笑起来要命可爱的你。
  • -GA遮阳小黄伞水润日间防护霜外出游玩用“小黄伞”抵御秋日外晒,在莹润肌肤上涂抹水润防晒霜,其轻薄水润的质地为肌肤保湿的同时,迅速成膜给肌肤加上初秋防护,有效抵
  • 凡是看不破,放不下,就是业障 “业”是一种最公平的惩罚,堕落不堕落,乃由感情来分别。 凡是看不破,放不下,就是业障 ◎ 宣化上人 六道轮回,就是天道、人
  • 【完全生产限定版】■ Blu-ray 售价:7,700 日元(含税)■ DVD 售价:6,600 日元(含税)■ 收录内容:第 3-4 话■ 完全生产限定版特典
  • 最幸运的是爬了一大坡,意外遇见弥勒佛,香和打火机放在香台上,没有人我好自在的跟弥勒佛说了说话。雾好大,进门的长廊在大雾中特别神秘,展一般,竹音影院很有意思,只有
  • 抗炎产品也会有一定刺激性,尤其是欧玛橄榄凝胶那种,用不好皮肤反而时好时坏,皮宝这个就不会这样,很温和,不挑肤质,干敏/油敏/痘肌/脂皮,甚至玫瑰痤疮都能用,属于
  • 先领5券,arla麦之悠进口全脂纯牛奶200ml*24盒( 今日疯抢-20点限时疯抢找到此商品35.9-加购买3件) 88会员102.32 可用签到红包
  • ”“花裤衩,我*,你是梦想公会的公长!”花飞舞醒悟过来了,不过也晚了,不用梦想公会补刀,他就己经死在荒芜之主的地震之下了。”“花裤衩,我*,你是梦想公会的公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