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述评 | 禾下乘凉梦 一梦逐一生——怀念袁隆平

5月22日,一位91岁的老人走了。
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楼前,三捧青翠的稻束静静矗立。不知是谁,采下老人毕生为之奋斗的梦,向他祭献。
灵车过处,人们夹道相送;
汽笛声声,祝他一路走好。
一颗稻种,填得满天下粮仓。
千言万语,道不尽一生故事。
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
老百姓把袁隆平刻进自己心里。

(一)君似雁随阳,为民谋稻粱
袁隆平逝世后,人们悼念的文辞中有这样一个热词——国士。何为国士?谓其“才德盖一国”,抑或“一国勇力之士”?用在袁老身上恐怕都不能概其全貌。因为还有对人民、家国、民族的责任和爱。
2019年9月17日,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当天,他还在试验田里查看杂交水稻生长情况。行动不便后,湖南省农科院在他的住宅旁辟出一块试验田,他在家里就能看见水稻。
当双脚无法再踏入稻田中,他的心,仍时刻扎在广袤田野里。
是什么让他对稻田如此眷恋?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1956年上映的电影《上甘岭》中,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在异国他乡的坑道里,唱起《我的祖国》。
稻浪飘香,承载着人们对家乡的思恋,对温暖的念想,对和平的向往。
那一年,26岁的袁隆平开始了农学试验。不久后,他的研究从红薯育种转向水稻育种。这一转身,改变了他的一生,也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生存境遇。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同饥饿斗争的历史。挨饿,曾是最深最痛的民族记忆。新中国成立前,少年袁隆平,因路遇饿殍,而立志学农。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让袁隆平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追逐。
“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立下誓言。蓬勃向上的新中国给袁隆平提供了践行农业报国誓言的广阔舞台。日益强盛的祖国就是他躬耕科研的沃土。1984年,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国家下拨的第一笔经费就高达500万元。”袁隆平回忆,中心因此迅速建起了温室和气候室,配置了200多台仪器。
回望袁老一生,宏愿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情怀和担当。
这是一条艰辛求索的路。质疑、失败、挫折,如家常便饭;误解、反对、诋毁,曾如影随形。
他默不作声,背上腊肉,转乘几日火车,去云南、海南、广东,重复一场又一场试验。
为稻种追寻温度与阳光,就像候鸟追着太阳!
粮稳,则天下安。水稻种植是应用科学。对科学家袁隆平而言,国家和人民的需求至高无上——技术手段不断更迭,但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始终是丰收。
近年,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年增产水稻约250万吨。中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界证明,我们完全可以靠自己养活14亿人民。
“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

(二)“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鸥。”
5月22日下午,灵车缓缓驶出医院。长沙宽阔的主干道上,许多车停下来鸣笛致意,人们涌上街头,齐声呼喊:“袁老,一路走好!”
此时此刻,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网络上写下:“一生修道杂交稻,万家食粮中国粮。我敬爱的大师千古!”
反饥饿,不仅是中国人的斗争,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斗争。世界粮食计划署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0年在55个国家/地区内至少有1.55亿人陷入“危机”级别或更为严重的突发粮食不安全状况。
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们无法置身事外,不能无动于衷。
海外人士说,这位老人研究的,是根除饥饿的“东方魔稻”。
如今,“东方魔稻”,在全球40余个国家种植超过800万公顷。
2010年,时任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总干事乔塞特·希兰写道:人们问我为什么如此有信心可以在我们这一代消除饥饿,中国就是我的回答。
2017年2月,《自然·植物》杂志发文认为,中国的水稻生物学、遗传学和群体基因组学研究引领世界水稻乃至作物科学研究。
一位科研工作者,为何有超越国界的魅力、领先世界的技艺?
当你看见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的新版货币,你会更加理解——货币图案是杂交水稻,它让这个曾有200万人面临饥荒的国家,结束了进口大米的历史。
杂交水稻,成为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中国方案”。让全世界吃饱饭,是中国农业科学家科学精神的诠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注解。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这是袁隆平毕生的夙愿。
他说:“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鸥。”
他,做到了!

(三)真如少年
5月23日上午,长沙明阳山殡仪馆。细雨霏霏,祭奠者排起长队。
人潮中,有许多手持鲜花、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莘莘学子。他们面庞青涩,神情肃穆,安静有序地跟着队伍一步步前移,然后,深深鞠躬。
一天前,当灵车驶过长沙街头,许多青年齐声呼喊:“袁爷爷,一路走好,一路走好!”
同一时间,无数人在网络上默契地传递同一句话,“袁爷爷,我一定好好吃饭。”
一群年轻人,以纯真的承诺,告慰一位老人至诚的梦想。
袁隆平生前,每一次在青年人中公开亮相,都堪比“大型追星现场”。尖叫、鲜花、掌声……在“95后”“00后”眼中,他是当之无愧的国民偶像、顶流明星。
“我与他好像有过一面之缘,在饭桌上,在课本里。”“明明素未谋面,我却泪流满面,像失去了爷爷一样”……一位91岁的老人,为何成为中国青年热爱如斯的“网红”?
没有比“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更踏实的安全感,这是最简单的道理,最直白的表达。
没有比“喜看稻菽千重浪”更持久的喜悦感,这是最生机勃勃的画面,最扣人心弦的憧憬。
那些身处大千世界、见识五彩斑斓的年轻人,总是被袁隆平人格中最朴素的力量击中——那就是“真”,真如少年。
他倔强,在千百次的失败中依然坚信,世界上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战胜饥饿;
他坦诚,功成名就后,面对测产失败全无包袱,“跌跤就跌跤,再爬起来就是了”;
他幽默,步入鲐背之年,总是自称“90后”,笑言要和青年研究者比比脑瓜子;
他活跃,过了80岁,还能在气排球比赛中打满全场,而且担任主攻手;
他浪漫,工作至深夜,会心血来潮拉着夫人的手奔到河边,跃入水里畅游;
……
“你们正值如花的年龄,也正是充满梦想的时候。但是,仅仅停留于做梦是不够的,我希望你们要树立理想,并努力为实现理想而奋斗。”这句对大学新生的寄语,敲响了无数中国青年的心房。

(四)袁隆平走了,袁隆平星依然闪耀……
时针拨回5月22日上午,弥留之际,亲友围在袁隆平床边,唱起他最喜欢的歌。
他走得安详,嘴角带着笑。有人说,袁老那么思念母亲,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还有人说,他一定是进入了梦乡。梦里的稻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袁老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这是袁隆平的梦,也是后来者的梦。
他没有留下最后的话语。可他想说的,人们却能看见——
从云贵高原到华北平原,从洞庭湖区到江南水乡,无数农民还在等待第三代杂交水稻从试验田走向生产田;在新疆、山东、黑龙江等地,已有超过10万亩海水稻试验田丰产,许多角落还在等待“再造亿亩良田”的理想步步实现……
未竟的事业,科学的价值,正待我们去坚守,拼搏,开掘。
“书本里长不出水稻,只有田里才长得出水稻。”这是袁隆平送给年轻科研工作者的成长秘诀——唯有实践,方不辜负真理。
即使身处重病之中,袁隆平最牵挂的还是科研。
入院之初,他每天都问医务人员:“天晴还是下雨?”“今天多少度?”有一次,护士回答28℃。袁隆平急了:“这对第三代杂交稻成熟有影响!”
他病重时念念不忘的,是叮嘱学生们要把杂交水稻事业发展好。
这是一位科学家的本色——爱国为民、刻苦钻研、全心奉献。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袁隆平仍在奋力燃烧自己,烛照后学。
生命有尽头,科学无止境。
一代科学巨擘陨落,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激励一代代科研工作者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你听!
传承的决心,如稻穗饱满——
“我追的星陨落了,会有更多的星亮起……”
青春的誓言,如稻苗蓬勃——
“请放心,您这位‘90后’没有完成的,还有其他‘90后’顶上!”
袁隆平走了,袁隆平星依然闪耀……(记者袁汝婷、刘良恒、周勉)

来源:新华社

【新华述评 | 禾下乘凉梦 一梦逐一生——怀念袁隆平】5月22日,一位91岁的老人走了。

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楼前,三捧青翠的稻束静静矗立。不知是谁,采下老人毕生为之奋斗的梦,向他祭献。

灵车过处,人们夹道相送;汽笛声声,祝他一路走好。一颗稻种,填得满天下粮仓。千言万语,道不尽一生故事。

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

老百姓把袁隆平刻进自己心里。

(一)君似雁随阳,为民谋稻粱

袁隆平逝世后,人们悼念的文辞中有这样一个热词——国士。何为国士?谓其“才德盖一国”,抑或“一国勇力之士”?用在袁老身上恐怕都不能概其全貌。因为还有对人民、家国、民族的责任和爱。

2019年9月17日,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当天,他还在试验田里查看杂交水稻生长情况。行动不便后,湖南省农科院在他的住宅旁辟出一块试验田,他在家里就能看见水稻。

当双脚无法再踏入稻田中,他的心,仍时刻扎在广袤田野里。

是什么让他对稻田如此眷恋?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1956年上映的电影《上甘岭》中,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在异国他乡的坑道里,唱起《我的祖国》。

稻浪飘香,承载着人们对家乡的思恋,对温暖的念想,对和平的向往。

那一年,26岁的袁隆平开始了农学试验。不久后,他的研究从红薯育种转向水稻育种。这一转身,改变了他的一生,也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生存境遇。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同饥饿斗争的历史。挨饿,曾是最深最痛的民族记忆。新中国成立前,少年袁隆平,因路遇饿殍,而立志学农。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让袁隆平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追逐。

“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立下誓言。蓬勃向上的新中国给袁隆平提供了践行农业报国誓言的广阔舞台。日益强盛的祖国就是他躬耕科研的沃土。1984年,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国家下拨的第一笔经费就高达500万元。”袁隆平回忆,中心因此迅速建起了温室和气候室,配置了200多台仪器。

回望袁老一生,宏愿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情怀和担当。

这是一条艰辛求索的路。质疑、失败、挫折,如家常便饭;误解、反对、诋毁,曾如影随形。

他默不作声,背上腊肉,转乘几日火车,去云南、海南、广东,重复一场又一场试验。

为稻种追寻温度与阳光,就像候鸟追着太阳!

粮稳,则天下安。水稻种植是应用科学。对科学家袁隆平而言,国家和人民的需求至高无上——技术手段不断更迭,但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始终是丰收。

近年,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年增产水稻约250万吨。中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界证明,我们完全可以靠自己养活14亿人民。

“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

(二)“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鸥。”

5月22日下午,灵车缓缓驶出医院。长沙宽阔的主干道上,许多车停下来鸣笛致意,人们涌上街头,齐声呼喊:“袁老,一路走好!”

此时此刻,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网络上写下:“一生修道杂交稻,万家食粮中国粮。我敬爱的大师千古!”

反饥饿,不仅是中国人的斗争,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斗争。世界粮食计划署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0年在55个国家/地区内至少有1.55亿人陷入“危机”级别或更为严重的突发粮食不安全状况。

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们无法置身事外,不能无动于衷。

海外人士说,这位老人研究的,是根除饥饿的“东方魔稻”。

如今,“东方魔稻”,在全球40余个国家种植超过800万公顷。

2010年,时任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总干事乔塞特·希兰写道:人们问我为什么如此有信心可以在我们这一代消除饥饿,中国就是我的回答。

2017年2月,《自然·植物》杂志发文认为,中国的水稻生物学、遗传学和群体基因组学研究引领世界水稻乃至作物科学研究。

一位科研工作者,为何有超越国界的魅力、领先世界的技艺?

当你看见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的新版货币,你会更加理解——货币图案是杂交水稻,它让这个曾有200万人面临饥荒的国家,结束了进口大米的历史。

杂交水稻,成为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中国方案”。让全世界吃饱饭,是中国农业科学家科学精神的诠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注解。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这是袁隆平毕生的夙愿。

他说:“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鸥。”

他,做到了!

(三)真如少年

5月23日上午,长沙明阳山殡仪馆。细雨霏霏,祭奠者排起长队。

人潮中,有许多手持鲜花、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莘莘学子。他们面庞青涩,神情肃穆,安静有序地跟着队伍一步步前移,然后,深深鞠躬。

一天前,当灵车驶过长沙街头,许多青年齐声呼喊:“袁爷爷,一路走好,一路走好!”

同一时间,无数人在网络上默契地传递同一句话,“袁爷爷,我一定好好吃饭。”

一群年轻人,以纯真的承诺,告慰一位老人至诚的梦想。

袁隆平生前,每一次在青年人中公开亮相,都堪比“大型追星现场”。尖叫、鲜花、掌声……在“95后”“00后”眼中,他是当之无愧的国民偶像、顶流明星。

“我与他好像有过一面之缘,在饭桌上,在课本里。”“明明素未谋面,我却泪流满面,像失去了爷爷一样”……一位91岁的老人,为何成为中国青年热爱如斯的“网红”?

没有比“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更踏实的安全感,这是最简单的道理,最直白的表达。

没有比“喜看稻菽千重浪”更持久的喜悦感,这是最生机勃勃的画面,最扣人心弦的憧憬。

那些身处大千世界、见识五彩斑斓的年轻人,总是被袁隆平人格中最朴素的力量击中——那就是“真”,真如少年。

他倔强,在千百次的失败中依然坚信,世界上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战胜饥饿;

他坦诚,功成名就后,面对测产失败全无包袱,“跌跤就跌跤,再爬起来就是了”;

他幽默,步入鲐背之年,总是自称“90后”,笑言要和青年研究者比比脑瓜子;

他活跃,过了80岁,还能在气排球比赛中打满全场,而且担任主攻手;

他浪漫,工作至深夜,会心血来潮拉着夫人的手奔到河边,跃入水里畅游;

……

“你们正值如花的年龄,也正是充满梦想的时候。但是,仅仅停留于做梦是不够的,我希望你们要树立理想,并努力为实现理想而奋斗。”这句对大学新生的寄语,敲响了无数中国青年的心房。

(四)袁隆平走了,袁隆平星依然闪耀……

时针拨回5月22日上午,弥留之际,亲友围在袁隆平床边,唱起他最喜欢的歌。

他走得安详,嘴角带着笑。有人说,袁老那么思念母亲,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还有人说,他一定是进入了梦乡。梦里的稻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袁老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这是袁隆平的梦,也是后来者的梦。

他没有留下最后的话语。可他想说的,人们却能看见——

从云贵高原到华北平原,从洞庭湖区到江南水乡,无数农民还在等待第三代杂交水稻从试验田走向生产田;在新疆、山东、黑龙江等地,已有超过10万亩海水稻试验田丰产,许多角落还在等待“再造亿亩良田”的理想步步实现……

未竟的事业,科学的价值,正待我们去坚守,拼搏,开掘。

“书本里长不出水稻,只有田里才长得出水稻。”这是袁隆平送给年轻科研工作者的成长秘诀——唯有实践,方不辜负真理。

即使身处重病之中,袁隆平最牵挂的还是科研。

入院之初,他每天都问医务人员:“天晴还是下雨?”“今天多少度?”有一次,护士回答28℃。袁隆平急了:“这对第三代杂交稻成熟有影响!”

他病重时念念不忘的,是叮嘱学生们要把杂交水稻事业发展好。

这是一位科学家的本色——爱国为民、刻苦钻研、全心奉献。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袁隆平仍在奋力燃烧自己,烛照后学。

生命有尽头,科学无止境。

一代科学巨擘陨落,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激励一代代科研工作者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你听!

传承的决心,如稻穗饱满——

“我追的星陨落了,会有更多的星亮起……”

青春的誓言,如稻苗蓬勃——

“请放心,您这位‘90后’没有完成的,还有其他‘90后’顶上!”

袁隆平走了,袁隆平星依然闪耀……

(记者袁汝婷、刘良恒、周勉)
https://t.cn/A6VIm6oa

瀛洲?神话中的那个吗。民间传说中术士们向往的东海众仙山。或者说,这是长江口那个崇明岛的郊区吗,但想必政府不会允许有云雾不散外加巨型榕树的郊区存在。我怔住了,从现实世界进入到神话故事只需要一幅画做为媒介。老爷子看着呆若木鸡的我,似笑非笑。
   “上回来的那位,他是怎么离开的。”我不敢肯定,但老爷子说他姓李,又拎着剑,这让我想到了那位诗仙。况且他写过这里,虽称做梦游。从古至今,一般遇到这种无法理解的事情,这种讲出来不会有人相信的经历,为了表述出来基本都统称其为神游或者神话。那个曾经误入桃源的武陵人,又引得刻意去寻找却搭上命的刘子骥;受命去寻丹却一去无踪的徐福;汉武帝八次寻蓬莱徒劳无功,却于梦中遇仙同座品茶。相信科学的我曾以为这都是虚构和文人的寄托,直到我误打误撞进了这里。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古人的奇思妙想或许真的是切身经历。那个武陵人,也可能是意外进入了一幅画着村庄田埂的古画,只不过画碰巧挂在了山洞口。他出来后带走了它,其他人又如何寻得。
    现在的我就像那个武陵人,但我的生活没有当年沉重的苛捐杂税和连年的战火纷飞,况且我不属于这里。我需要回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我说出了内心的想法,老爷子也看透了我的意愿。“此地此景,多少帝王将相都求之不得,当真要走?”他满眼将信将疑,又仿佛这一切都在他意料之中。
   “是的,有劳您了。”
    他带我走出了屋子,屋外与我进屋前看到的景物已然完全不同。那棵通天般的榕树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高不见顶的石山,余脉绵延一望无际。
   “树呢?”我愕然。
   “卷轴里,收起来了。”
   “您的徒弟,那个瓷娃娃一样孩子呢?”他没有回答我,径直向山走去。
   “这座山,也是您画出来的吗。”
   “此山名为青玉膏,山连同这地。树画大了,挡住了它。”言罢,他回头看向我。“翻过去,树丛之后,便是此处的边界了。再向前走,外面就是你们的世界了。”
   “上次来的那位,他也是这条路翻山越岭出去的吗。”
   “是的。”
   “我进来时的那幅昙花呢,不能从那再翻回去了吗。”
   “所谓昙花一现,早已消失了。”老爷子摇了摇头,转过身走向屋子。“就送你到这吧,天光尚好,风月无边,有缘再见吧。”
    只听的一声胡哨,待我再转身去看他。人,已经融入逐渐腾起的雾气之中,慢慢迷糊消失不见。丝毫不给我提问的机会。腾起的云雾越来越浓,逐渐围住了这座草堂。我还有很多问题没有问清楚,但如今只能咽回肚子里了。伫在原地,聂呆呆发愣,但现在我至少有了回去的方向。前行几步再去回望,草堂已经消失了,只留下沉落下去的雾气。仿佛它和那位神仙爷从未出现过一般。
    目光所及唯有这座高山和稀稀落落的树木。这一路来的所见所闻可远比去爬野山深谷刺激的多。我想到了儿时总听的一个童话:神笔马良。或许给他笔的那个白胡子老头就是这位神仙老爷子罢。马良有为所欲为的笔,我现在只有两条攥筋的大腿举步维艰。他怎么不给我一根,是嫌我画的丑吗,我打趣的想着,渐近山脚。

抬头去看山顶,早已超出了视线范围。我在山脚下,相比连蝼蚁都算不上。老爷子既然让我翻过去,自然有他的道理,况且有前人走过这条路,说明定是可以出去。我找到了一条较平缓的石坡,绕山而上。路与两旁的景物千篇一律,既然不能马上回家,不如权当旅游。种种情绪与经历已经让我近乎麻木,很难再有什么离奇的事情可以刺激到我。

大概走了一个钟头后,忽闻水声且越来越大,是拍在石头上的击打声混杂着湍急的水流。但我并未看见瀑布,只仿佛感觉到了水汽,这应该是望梅止渴般产生的错觉。

脚下是一条前人踩出的路,土壤更像是石渣,因为穿的拖鞋,十分硌脚。我手脚并用着前行,宛如一只猩猩。越向上爬,水声越大,却丝毫不见水的迹象,连一个水渍都没有。

我感受到了那些探险家们的乐趣和快意,是征服一处景色,登顶一座高山的满足感,而我的代价是指甲翻盖,头又撞到了石缝中探出的树干。这里的树认不出品种,仿佛是这处仙境中特有的植物,形似松树般扭曲,松针却是扁平的硬叶,带着锯齿,几次划疼肩头。

攀行在山石之上,路从谷地逐渐延伸到山脊,俩旁的山石矮了下去,视野豁然开朗。攀登的高度感觉不过几百米,但此时向两边望去却已是深不见底的云谷,就像是这条山路把我运送上来的一般。或许这山是活的,毕竟真的去爬万丈高山,老爷子也会料到,就算我累死也翻不过去它。

看向两旁,我已走在一条山脊之上,两边的山谷被云雾填满,隐约可见谷底的深邃尽头,像是模糊不清的水面。我尽量让自己站在路中间,生怕脚底一滑跌入万丈深渊。雾气从谷中腾起,挡住了前路,也藏匿了我后退的想法。从山底一路走来,光线越来越亮,却依然不见太阳。

水声就在我耳边,河道也应该就在附近,从卧室一路到这,外加高强度的登山早已让我口干舌燥。我摸索着继续前行,雾气让能见度不到五米。路越来越陡,也愈发的窄。终于,路尽了,终点是一处悬崖,但让我诧异的不是玩笑般的路途,而是我终于见到的这条河流。

河,是从悬崖下飞上来的我面前是一条水流很小的瀑布,但它没有飞流直下,而是逆流而上。我能清楚的看到水珠从谷底飞出,拍打在石头上。我跪在悬崖边上降低重心,探出头用嘴去接,千真万确,这就是水。 https://t.cn/A6yYeHK6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肾气足者,做事儿有底气,自信心极强,她承担起养家的重任,为丈夫的事业东山再起,默默的付出着,这与她的相理十分吻合,如果没有极强的底气和自信,一个弱小的女子怎能经
  • ”王:“只要某人不说一些乱七八糟的话来气我,我心情就还可以。肯定比楼下好吃,哼[左哼哼]哭泣,下午继续改产品发产品了,希望我的客户不要搞我啊[白眼]
  • 如果1个月内能够保持这样的速度,特斯拉中国上海超级工厂的产量将再上一个台阶,达到创记录的7.6万台。其实就是趁着model 3进口且产能出问题占了点时间优势,借
  • 无论忙什么,做什么,都是经历,体会的都是生存的滋味,获取的都是人生的成果。无论忙什么,做什么,都是经历,体会的都是生存的滋味,获取的都是人生的成果。
  • 发博打卡安利为什么一定要带地名,没有地名你的微博就发不了了吗?要不然你们还是退粉籍吧,这样的你们赵丽颖无福消受!
  • 疫情过后我还想再去西藏那是一个缺氧但不缺信仰的地方是一个能净化身心灵的地方当你站在海拔5000米的地方俯瞰群山之间蜿蜒澄澈的湖泊,那样通透,那样宁静,你会在那一
  • #茶路南山[超话]##炎黄百濮##炎黄百濮小郭##炎黄百濮茶##茶##喝茶# 2022-04-14花期好短啊2022-04-17不小心点开了荒_野求_生系列,1
  • 但我遇到的蔷薇都是粉色,而且一大架在围墙上摇曳,刺儿太多,也就不便采摘送女孩子了,再说也没有可送的对象。 一支200g大容量,一家三口轮着用都能用好久~lc品爱
  • 7、我还是得不动声色地走下去,说这天气真好,风又轻柔,还能在斜阳里疲倦的微笑,说人生极平凡也没有什么波折和忧愁。——《飘》32、“你看那天上的云聚了又散,散了又
  • 记今日:发了芽的土豆咱也不是第一次吃了,今天这个比之前的芽长了点,还玩创意做的烤玫瑰土豆片,结果我跟婷婷子就下午开始闹肚子!没人开垦的戈壁滩中种出了葡萄,全国两
  • 王力宏叔叔又出来喊冤了,这才过多久,他这是要拉全家洗白了吗?躺在床上,我反复问我自己:为什么不喜欢周坚这个人?
  • 大南湖无意间发现一个开满紫花花的地方,看到家长带着孩子在这里野餐,好想带我的小宝贝出来玩呀,临出门喂饱了娃,在外还是担心她会不会又饿了吖,有时候觉得不一定是娃离
  • 4.倾听,是对抱怨最好的答复朋友跟你抱怨身边的人时,只是想寻求你的安慰,不要跟着嚼舌根,任何不能放到台面的话,都有可能会成为你的把柄。4.倾听,是对抱怨最好的答
  • 【22.04.04 推特】#AKB48# #浅井七海# 今日で村山チーム4最後の活動でした涙は後回し すごく大好きな曲です!シクレにしてた1曲はリバリバでした#
  • |#小勤快绘本分享#《航小梦太空探险记》颜值超高的航天绘本主人公航小梦是中国航天新推出的官方形象,是不是很可爱~这是一本适合3-8岁孩子的故事绘本,讲述了航小梦
  • “对于冷战后的美国,扩大北约将是最致命的错误”环球时报:能谈谈您与凯南的合作吗?但冷战结束后,作为曾经的外交官和历史学者,凯南多次警告美国政府:“北约针对俄罗斯
  • 观众是不是不上学不上班,每天啥事不干,就在你直播间等你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播出的狗屁节目啊?于是今天早上就没有叫早服务了[喵喵] 所以,猫都知道今天是周末!
  • 是无论长到多大,都觉得海的女儿是勇敢纯真的化身,而不是觉得安徒生宣扬了错误的情感追求和价值观,会带坏小朋友。A/W2022深圳时装周丨MS.Miao Yan:遇
  • #熊家新品进度更新# 昨天大家都很好奇的图六是条长款连衣裙[羞嗒嗒][羞嗒嗒]裙身是一片式的绑带设计,可太显瘦了,侧面看就是纸片人的效果[哇]整条裙子看似简约,
  • 4、只专注于现金流好,有积累,有门槛的事情。7、只交往,自己有好感的人,不会超过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