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COP15体验多样云南##云南动植物图鉴# 【COP15科学“大餐”展现科技“国家队”担当】最近这几天,位于昆明北郊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迎来送往,不胜热闹。这里的扶荔宫,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仅设的两个室外主题展区之一。

蕨类、苔藓、雨林、兰科、豆科、藤本……各类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植物在温室里的氤氲白雾中潜滋暗长。各种珍稀树木、奇花异草让参观者流连忘返。

作为科技“国家队”,这只是中国科学院在COP15期间奉出的“一道科学料理”。10月11日,中国科学院侯建国院长带领40余名科学家和相关负责人参会,办展览、设论坛、作报告、开书展……会场上随处可见这支科技“国家队”的身影。COP15有哪些看点?这些科学“大餐”别错过。

观展览,放松心情涨知识

扶荔宫可谓是“植物王国”昆明的缩影,这里大大小小的温室占地6000多平米,囊括了全世界五大洲2500多种从低等到高等的植物。

主体温室最雄伟壮观,屋顶从7.5米盘旋上升到 29.9米,中心飞流直下的瀑布周围错落分布着1800余种热带水生、水果、雨林和荒漠植物;食虫植物馆里各种具有捕食小动物能力的植物让人叹为观止,多达680个分类单元堪称全国之冠;包含藻类、菌类、地衣、苔藓和蕨类植物等在内的以孢子繁殖的隐花植物馆,也是国内第一家。

图1:扶荔宫主体温室。王之康摄
图2:植物鸟秋海棠。 王之康摄
图3:形色各异的食虫植物。冯丽妃摄

平时,扶荔宫也是云南省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与科学教育基地。“我们的理念是:科学的内涵,艺术的外貌。”昆明植物园副主任郗望如此向参观者介绍,其背后的深意是把老一辈的积累和现有的科学成果,通过艺术手段展示出来,促进科普。”

作为扶荔宫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我国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字“百兼”)命名的草木百兼馆中设立的种子博物馆、中科院生物多样性成果展更是别开生面,引人驻足。种子博物馆保藏的成千上万的植物种子被参观者喻为生命的“诺亚方舟”。成果展则展现了庞大的资源共享范围——2003年至今中科院牵头建设的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已数字化来自329个标本馆或博物馆的1635万份标本。

就在距离扶荔宫不远的昆明植物园的一处绿地上,还有另外一处科普展览——“地球生灵之美”。这一展览由中科院发起的“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牵头,在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展览数月后10月份刚搬迁至此地,它讲述了长期从事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和知识传播的科学家和践行者的经历、感悟以及期望,传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逛”论坛,有高度更有深度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自中科院“丝路环境”先导和国家第二次青藏科考专项实施以来,相关科学成果就备受瞩目。

在10月15日举行的COP15大会生态文明论坛上,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以下简称“青藏高原所”)承办的以“青藏高原生态文明与生态安全”为主题的论坛吸引了多家媒体围观。当天,青藏高原所科学家孙建和梁尔源带领国际合作团队在《科学》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围栏阻碍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的实现,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新研究是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服务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一个范例。“在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系统规划中,除了山水林田湖草沙,还要特殊考虑‘冰’,从地球系统整体观加强冰川变化综合观测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强冰崩与冰湖溃决等灾害监测预警,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的地球系统保护修复治理。”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中科院院士姚檀栋在论坛主旨报告中表示。

当天,论坛还发布了ANSO牵头完成的《“一带一路”创新发展报告2021》,介绍了通过科技创新支撑“一带一路”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情况。“ANSO和第三极环境两个国际计划的秘书处都设在青藏高原所,其中一个重要合作领域就是通过区域科技合作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论坛主持人、青藏高原所所长陈发虎院士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作为科技‘国家队’的一员,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论坛展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把国内外的科学家聚在一起,为生物的多样性保护提供更好的方案。”

生态文明论坛作为唯一一个在COP15大会期间举办的平行活动,共设置了7大主题。中科院承办和参与承办的就包含了三个。其他两个论坛还包括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承办的“自然之本核算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主题论坛,以及中科院参与的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联合国内单位共同承办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理论到实践”主题论坛,以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不止如此,大会许多论坛上都闪现出科技“国家队”队员们的身影。如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院士、中科院院士魏辅文、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马克平、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长吴宁、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他们中有人主持大会论坛、有人在会上作主旨报告、有人获推荐参加COP15大会第一阶段中国代表团……身体力行地阐释着科技如何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与多样性保护。

“生态多样性保护的决策以及国际谈判很多时候必须基于科学基础之上,中科院在生物多样性领域有一支跨行业、跨领域、跨部门的综合性队伍,在生态环境监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利用等方面达到长期研究形成的成果,可以为相关决策提供智库支持。”吴宁在会议期间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

看书展,武装头脑思想“加码”

在COP15大会上,最“沉默”的一角可能就是书展了。不过,记者在大会新闻中心的书展处发现,这一角并不“寂寞”。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专业的人都会来这里转转。”一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在书展上,记者看到不少中科院出版的书籍,如中科院与生态环境部联合完成的《自然》COP15专辑以及COP15系列科普书籍,前者介绍了中国和中科院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后者集中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在生态文明、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等方面的进展,向世界展示我国生物多样性履约成果。

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与研究是中科院生命科学领域重点布局方向之一,这些书籍凝聚了中科院40余家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相关机构的多年研究成果。

围绕国家政策需求,中科院自主部署研究课题,如2020后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及其主要争议议题、2030年如何实现自然生境的零丧失、城市化发展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全球植物保护战略与中国行动等。

目前,中科院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前沿研究中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主要先导专项就有六项,包括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工程、泛三级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等,这些专项都瞄准了事关我国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

基于多年的研究基础,中科院科学家在《国家科学评论》《科学进展》《人与生物圈-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学术期刊上组织、策划了专辑或专题文章,介绍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参与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成绩,系统分析了下一步的工作建议,为COP15大会的顺利召开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目标至关重要。”正如张亚平在生态文明论坛开幕式上所作的主旨报告中所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研究,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技支撑。”https://t.cn/A6MpO7Ri

【党史上的今天——10月14日】1942年10月14日毛泽东《历史教训》发表
1942年10月14日,《解放日报》发表毛泽东撰写的社论《历史教训》。
社论指出:希特勒的实力和他的野心之间的矛盾,是他失败的重要原因。这个矛盾,表现在他采取避实击虚政策上面。一切他所避开的地点,都成了红军向他进攻的出发点。这样将迫使希特勒最后地放弃他的一切战略进攻。社论最后指出:整个苏德战争已经证明:只要人们不对法西斯讲慈悲,就是说,多一点勇气,法西斯就会失败的,这就是历史的教训。日本的实力与他的野心之间的矛盾,也是一定要把日本法西斯压得粉碎。

1950年10月14日毛泽东通报志愿军入朝作战方针和部署
1950年10月14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电报通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方针和部署。
电报指出:在平壤、元山铁路线以北,德川、宁远公路线以南地区构筑两道至三道防御阵线。如敌来攻则在阵地前面分割歼灭之;如平壤美军、元山伪军两路来攻则打孤立较薄之一路。现在的决心是打伪军,也可以打某些孤立的美军。美军现尚停留在三八线,它进攻到平壤需要时间,由平壤再向德川进攻又需要时间。如平壤美军不向德川进攻,元山的伪军估计也难于单独进攻,这样就给我军的开进及修筑布防的时间。我军决于十月十九日开动。为着准备在十一月内在敌进攻德川区域时打一个胜仗,我们决定还是出发二十六万人(十二个步兵师、三个炮兵师)均开进为好。

1950年10月14日政务院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
1950年8月25日至9月12日,在周总理直接指导下,水利部召开治淮会议,豫、皖、苏3省负责人和一批水利专家参加,共同研究治理淮河的规划和方案。
在治淮会议上,周恩来总理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提出了“蓄泄兼筹”、“三省共保”以达根治之目的的治淮方针。会议确定上游“以拦蓄洪水发展水利为长远目标”,中游蓄泄并重,下游则开辟入海通道,以利宣泄。会议制定了治淮工程的步骤,决定1950年12月以前以勘测工作为重心,中游地区在整个计划内,选择对上、下游关系较小的部分工程,结合以工代赈,于10月下旬先行开工。会议建议以淮河水利工程总局为基础,组成治淮委员会统一领导治淮工作。
这次治淮会议的召开,正式拉开了治理淮河的序幕。1950年10月14日,政务院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决定》确定了“蓄泄兼筹,以达根治之目的”治淮方针,并对1951年治淮的工作方案作出了明确规定。11月6日,治淮委员会在蚌埠成立,曾山任主任,曾希圣等4人为副主任。曾山调往北京后,谭震林、曾希圣先后任治淮委员会主任。
1951年,毛泽东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到1957年冬,治淮工程初见成效。

1951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致电志愿军党委用一切努力争取最后胜利
1951年10月14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致中国人民志愿军党委电。
电报指出:中央对于志愿军全体同志在志愿军党委和彭德怀同志的领导下进行了一个整年的英勇奋斗,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表示欣慰与慰劳。目前的任务,是用一切努力争取最后胜利。目前国内情况很好,全党及全国人民热烈支援你们。国际形势也于我们有利,敌人困难甚多。我们也有困难,有些是很大的困难,但是可能克服的。只要同志们继续努力,并和朝鲜同志始终团结一致,最后胜利是可以取得的。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
1952年7月,为了寻求朝鲜战争战俘问题的解决,中方谈判代表向美方提出了双方所俘获的武装人员全部遣返的原则。而美方仍坚持“自愿遣返”的主张,并于10月8日又蛮横地片面宣告停战谈判无限期休会。接着,10月14日向上甘岭志愿军两个连的阵地发动了进攻。美方名为“金化攻势”。
上甘岭,位于我军中部战线战略要点五圣山南麓,阵地突出,直接威胁着对方金化防线。对方为了对我军施加军事压力,为了造成在谈判席上的有利地位,为了改善其在金化地区的防御态势,故向我军发动了十分猖狂的进攻,是一年来规模最大的军事攻势,企图迫使我军让步。
敌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战斗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次大战水平。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了一片焦土,许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敌人虽然使用世界战史上空前集中的炮兵,但打不破志愿军的钢铁防线。
志愿军参战部队共4万余人。他们依托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防御阵地,英勇顽强地抗击进攻之敌,每一表面阵地都反复争夺数次,战况空前紧张激烈。志愿军参战部队依托坑道与敌反复争夺29次,击退敌营以上规模冲锋25次,营以下冲锋653次。志愿军伤亡11529人,伤亡率在20%以上。而“联合国军”伤亡25498人,伤亡率在40%以上。
在这次举世闻名的战役中,志愿军表现出不畏艰难、顽强奋战的英雄气概,团结友爱的优良品质,被人们誉之为“上甘岭精神”。

1972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文章批判极“左”思潮和无政府主义
1972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根据周恩来于8、9月间两次批判极“左”思潮的讲话精神组织发表了《无政府主义是假马克思主义骗子的反革命工具》等三篇批判极“左”思潮和无政府主义的文章,指出林彪是煽动极“左”思潮的罪魁祸首。
这是1967年2月前后许多中央领导同志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这一正确主张的继续和发展。但是,江青、张春桥、姚文元攻击《人民日报》的三篇文章是毒草,并在《人民日报》社内大批所谓“修正主义”“右倾回潮”。
12月17日,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林彪“是极右修正主义,分裂,阴谋诡计,叛党叛国。”此后,就只准批林彪的极右,不准再批“左”。

1979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批转《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任务》
1979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文件《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任务》,并发出通知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要放宽视野,把统一战线的范围搞得宽一些,只要赞成祖国统一,即使并不赞成社会主义制度的人们,也要团结。那种认为统战工作可有可无和宁“左”勿右;“左”比右好的思想,是完全错误的。

1982年10月14日邓小平谈“六五”计划和长期规划问题
1982年10月14日,邓小平同宋平谈“六五”计划和长期规划问题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缺点在于市场运用得不好,经济搞得不活。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如何解决?解决得好,对经济的发展就很有利;解决不好,就会糟。能源不够,不仅是“六五”期间的问题,也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问题。我们整个经济发展的战略,能源、交通是重点,农业也是重点。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他在谈到加强科技队伍的管理时指出:我们不是没有人才,问题是能不能很好地把他们组织和使用起来,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发挥他们的专长。现在科技人员一方面很缺,另一方面又有很大的窝工浪费,用非所学、用非所长的现象很严重。这样的管理形式不行。怎样打破军民界限、部门地方界限,合理使用,把全国的科技人员使用起来,并且使用得当,是个很大的问题。要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第一位的就是科技队伍的管理使用问题。人才,只有大胆使用,才能培养出来。对那些真正有本事的人,要放手提拔,在工资级别上破格提高。招聘也是个办法。我们要开一条路出来,让有才能的人很快成长,不要老是把人才卡住。人才不断涌出,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

1987年10月14日国务院:欢迎台湾同胞到祖国大陆探亲旅游,保证来去自由
1987年10月14日,国务院有关方面负责人就台湾国民党当局有限制地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一事发表谈话指出,热情欢迎台湾同胞到祖国大陆探亲旅游,保证来去自由;同时也希望台湾当局允许大陆同胞到台湾探亲。
10月16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接待办法的通知》。
10月14日,台湾当局“中常会”通过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的方案,规定“基于传统伦理及人道立场的考虑,允许民众赴大陆探亲;除现役军人及公职人员外,凡在大陆有血亲、姻亲、三等亲以内之亲属者,均可申请到大陆探亲”。台湾红十字会为办理老兵返乡,准备了10万份申请表格,在短短半个月内被索取一空。
1988年1月19日,由台湾“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组织的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

2004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004年10月14日, 新华社报道称,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意见》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党史网

【党史上的今天—10月2日】1890年10月2日 中共创始人之一李达诞生
李达,号鹤鸣。湖南零陵人。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10月2日生。
“五四”运动时期在日本留学开始撰写介绍科学社会主义与欧洲工人运动的文章。1920年8月归国在上海与陈独秀筹建中国共产党,主编《共产党》月刊,并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
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宣传主任。同年翻译出版《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等书。
1922年底应毛泽东邀请,任湖南自修大学校长,后在湖南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任教。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审委员会主席。1926年出版哲学著作《现代社会学》。大革命失败后,长期担任教授,研究与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1929年出版《中国产业革命概观》,1935年出版《经济学大纲》, 1937年出版《社会学大纲》等,产生广泛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李达历任湖南大学校长,武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被推选为第一任中国哲学学会会长。曾当选为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政协第一届、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著述有《实践论解说》、《矛盾论解说》和主编《唯物辩证法大纲》等。1958年曾同毛泽东就主观能动性问题发生争论,直言批评大跃进中的唯心论,对六十年代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左”的政治批判取沉默态度,不同意林彪的“顶峰论”。于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初期受到攻击、诬陷,被迫害致死。“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李达的冤案得到昭雪。

1949年10月2日 苏联政府决定建立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关系并派遣大使
1949年10月2日,苏联副外长葛罗米柯致电中国外长周恩来表示:苏联政府决定建立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关系,并派遣大使。同日,苏联宣布断绝与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3日,周恩来复电表示热忱欢迎,并互派大使。
自1949年10月至1950年1月,新中国先后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和越南民主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至1951年底,新中国与印度、缅甸、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瑞士、列支敦士登、芬兰建立外交关系。

1949年10月2日 广东战役开始
1949年10月2日,广东战役开始。
进军广东的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第四野战军的第十五兵团和两广纵队,在广东人民地方武装配合下,以一部分兵力由和平、龙川沿东江向广州以南进攻,解放了东江两岸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主力由桂东、南雄、信丰沿粤汉铁路两侧南进,先后攻克曲江、英德等城,歼敌一部,14日解放广州。第四兵团分路穷追,将逃敌围歼于阳江、阳春地区。潮州、汕头之敌由海上逃跑。
第四兵团分路穷追,将逃敌围歼于阳江、阳春地区。潮州、汕头之敌由海上逃跑。战役至29日结束。共歼敌两个兵团及其他残部62000多人,除沿海岛屿及雷州半岛外,广东全境解放。

1952年10月2日 毛泽东委托刘少奇就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征求斯大林意见
1952年10月2日,刘少奇率团参加苏共十九大,毛泽东委托刘少奇就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向斯大林征求意见。
20日,刘少奇给斯大林写了一封长信,对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所采取的步骤作了说明。其要点是:在中国现实的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已经占居明显的优势,这是中国有可能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预计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建设,在公私经济比重中私人工业将不到10%,而且大体都要依赖国家供给原料、收购成品。到那时,可以将这一部分私人工业收归国家经营。至于国有化的时机及具体方式,还要看将来的情形来决定。在农业中,准备在今后10年至15年内将中国多数农民组织在农业生产合作社和集体农场内。估计改造手工业和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时间可能需要更长。
这封信反映了中共中央领导人对中国怎样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思路。

1953年10月2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听取陈云关于粮食问题的报告
1953年10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听取陈云关于粮食问题的报告。
报告指出:在粮食问题上必须处理好四种关系,即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国家与消费者的关系,国家与商人的关系,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的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最好的办法是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城市实行配售,严格管制私商,在坚持统一管理的前提下调整内部关系。会上,邓小平建议将农业税秋征推迟一个月,征与购同时进行。
毛泽东在会上作结论,表示赞成陈云的报告和邓小平的建议。结论指出:农民有自发性、盲目性的一面。他们正处在由个体经济到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渡时期。我们经济的主体是国营经济,有两个翅膀,一翼是国家资本主义(对私人资本主义的改造),一翼是互助合作、粮食征购(对农民的改造)。有人要摸农村的底,农村的底有六条:(一)小农经济。(二)百分之十左右的缺粮户。(三)每年两千万到四千万灾民。(四)百分之十左右的落后乡。(五)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农民欢欣鼓舞、拥护政府。(六)互助合作。我国农村将来进一步的发展,基本上是靠第六条。对农民实行粮食征购制,主要依靠党员,他们是乡村干部和农民中的积极分子。关于配售问题。不叫配售也可以,可叫计划供应。征购、搞私商、统一管理势在必行,配售问题看来也势在必行。他还委托邓小平到全国粮食会议上讲话,嘱咐讲粮食征购一定要联系过渡时期总路线去讲。

1964年10月2日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首演
1964年10月2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首演,3500多名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参加演出。
《东方红》是在周恩来的倡议和指导下,集中了全国音乐、舞蹈、诗歌、美术等各方面著名艺术家的智慧集体创作完成的。
《东方红》是一首高昂激越的中国革命颂歌。它以史诗般的宏伟风格和波澜壮阔的音乐舞蹈场面,生动形象地概括和展现了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成立,并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程,开创了歌唱、舞蹈和戏剧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型歌舞表演的新形式、新道路。
1965年10月,《东方红》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和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成彩色宽银幕影片,在全国各地放映,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1984年10月2日 邓小平希望海外亲人和朋友提供更多的知识和劳动
1984年10月2日,邓小平会见参加国庆活动的杨振宁等六十多位外籍华人科学家时谈到城市改革问题指出:不久要开十二届三中全会,会议的主题是城市改革。如果说开拓新局面是从农业开始,这次则是全面改革,包括工业、商业、科技、教育等,范围很广。改革是很迫切的。因为农村政策见效,农民好起来了,如果城市不进行改革,就会妨碍农村继续前进,城市也满足不了占我国总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农民的需要。城市改革要有更大的勇气。农村改革说明,城市改革不但必要,而且相信会成功。这就可以保证我国到本世纪末实现翻两番的目标。

1993年10月2日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关于严禁用公费变相出国(境)旅游的通知》
1993年10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严禁用公费变相出国(境)旅游的通知》。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党史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摆摊日记DAY2️⃣隔了一天继续摆摊~今日桌面略显空荡哈哈这两天除了完成上次剩的三个单子剩下的时间只来得及做这些花花戒指听到最后那个小姐姐说她蹲了我两天的时候还
  • 既然心里在打算盘了又想粉饰太平,期待隔帘探虚实,那可真不怕,布厚闪了眼,错看了[doge]家庭条件,自身实力,身高体重,身体健康等等想问直接问,我真的觉得不尴尬
  • #熊猫守护者[超话]#[熊猫]#阳光信用#[太开心]#熊猫守护者#【较好及以上可私我互粉请勿直关 】【不吞指路hui快车专 hui tag 】大熊猫繁育最奇特的
  • ”就想让她们醒醒 这是你们的自负心 是你们骄傲的荣光主唱 别再说让人心寒的事了好吗就到此为止我终于能哭出来了再去喝酒了我还能接着哭[good]没有一个人知道我这
  • 这一条路同样指向匈牙利草原和多瑙河谷,两个因素增加了这个方向的敌人的危险性,一个是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自古盛产强大帝国,从波斯、帕提亚、萨珊波斯到阿拉伯帝国和奥斯
  • 适逢本人为日本《金石书学》撰写《平城时期金石刻书迹考释》特集,于《曹天度塔发愿文》改释上述数字,且以此和盘托于张焯君,张遂在过录史树青先生《北魏曹天度造千佛石塔
  • 其實古人就是這樣做學問的,我們看乾嘉考據大家的學問,有很多都是通過此類讀書札記的形式體現出來的。說有相當高的難度,是因爲一要對古書很熟,而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
  • 书与咖啡、鲜花邂逅的“三味书咖”江阴这座诞生了“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缪荃孙的文化古城,用26年的时间不遗余力推广全民阅读。“菁存阁”背后的藏书故事江阴市定波路1
  • 希望大家看这个视频的时候,也能感受到一些“她真是好维护她丈夫”之外的东西。胡姓师,初中变故之时,少言敏感,胡师去我自卑,教我从容,时时畅谈,亦师亦友。
  • 姜成勋律师开始对恶评者采取法律行动可选留言-路人向(中文仅供参考):1.그동안 공인으로 말도 못하고 속상했을텐데 힘내요!1.这段时间作为公众人物连话都说不
  • 我是萝卜坑里千万萝卜中的一员,罗老师,想对你说的话很多,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远在山西临汾的萝卜祝:“罗晋越来越好”!!
  • #农民工范雨素走红# 范雨素是一位在北京这座大都市里做育儿嫂的农民工、一位在飞机轰鸣航线下的城中村“秉烛”写作的文学爱好者、一位经历过人生中酸甜苦辣的“苦命女人
  • ■防坑指南三:到货及时查验,牢记“七天无理由退换货”▲摸清套路为了不让消费者有“后悔的时间”一些商家明明没有发货,却在订单状态中擅自注明已经发货,或者在页面自行
  • 幸福快乐要从心内寻 如果我们生命里全是正向信息,比如无私、奉献、乐观、积极、博爱、担当等等,我们就会以正向情感判断外在事物。 也就是说,当你的心中充满爱的时
  • 开发人体之潜能,反璞归真,回归于天人合一的本性,道由师传,师父必是天人合一者,师者德也,道也,师父即是大医王,是真正的中医大夫,没得道者,不可为师,更不配称师传
  • 忙得不甘愿的人,必然是他没有从忙中得到快乐,没有体会到身心寄托的地方就是忙——不忙做什么呢?一个人拥有再多,如果内心不知满足,那种精神上的贫穷更加可怜!所以,人
  • 但是人总不能24小时伤心,也会想要吃好吃的,想要高兴一会儿。也不用装作没事儿人似的强迫自己不在乎,一切都发生了,真的真的很令人伤心。
  • 目前,阜阳市围绕发展新能源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正在加快推进阜阳南部120万千瓦风光储基地、阜兴新能源国内首个年产20GW N+超高效太阳能单晶硅片、中科海钠全球首
  • 之前的我其实觉得爱情是两个人一起去吃好多的一起去玩经历开心的事情 有恋爱的体验感现在的我觉得 爱是细水常流 爱是慢慢来~感情总会有回归平淡真实的一天 这个时候可
  • 刚入股市时,我也吃过很多亏,踩过很多坑,曾一度亏损到90%,后面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喝酒时认识一位老股民,向他请教了方法,才开始盈利,方法核心做强势股,我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