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发
光、“光谱”、“光谱线”——“光谱线红移”
——人类的视觉原理、光的色散(11)

72、“人眼”在“一片光明”中所选取的“人
眼视野投射光空间锥体”及其中的“视野”

“人眼”的视觉是“光觉”,无光即无“觉”,当然也就没有“人眼”的视觉了。故“人眼”视“物”便一定在一处“空间”的“一片光明”中,而一处“空间”如欲实现“一片光明”,便必须有“物光源”。一处“空间”没有“物光源”便是“一片黑暗”,“人眼”于其中不能视“物”,而一处“空间”一旦有了“物光源”便一定是“一片光明”。所以,“人眼”视“物”的过程便必然如下图所示。

示意图三十九、

上图所示,即为“人眼”在一处“空间”的“一片光明”中视“物”的情形。光学家、生理学家总是说“人眼”的“静息状态”。然“人眼”的“静息状态”当在闭眼时,所以上图所示虽是光学家、生理学家所说的“静息状态”,然为眼睁时。只不过此时眼虽睁却无“觉”,或说只是茫然。正是为此,此时的“人眼视野投射光空间锥体”以眼轴为轴,即以结构轴为轴。观此图,须理解如下问题。

首先,“人眼”前方为“一片空间”,然这个“空间”乃我们一般所说的“物”与“物”间的空隙,以俗话说是“无物处”(当然,这是感觉不到为“无”,并非爱因斯坦的“绝对真空”。这是此处“空间”概念与宇宙学中“空间”概念的不同处)。其中有了“物光源”(与“点光源”相对而言)便实现了“一片光明”,而“一片光明”乃是“光阵”,而且是“光阵”的复合。其中的光线应该是在六合方位哪一个方向上也是有的,只不过多少(强弱)不同。其中,“物光源”(或许非一)有自己的“光阵”,会表现出一种“方向”(在这个方向上发射光线最多,也就是光最强);复合“光阵”中有“一片空间”内一切所谓“物”的“反射光阵”、“散射光阵”,这些“光阵”也都有“方向”;此外,“一片空间”内的一切“空间点”既处于“一片光明”中,便也会发出“反射光阵”、“散射光阵”(有光即为“光阵”,光做传播即为“光阵”,只有那些傻瓜光学家才会设想从光源向外引出了“线”,设想太阳发出的光微粒或“光量子”直接从太阳到达了地球“人眼”中)。

在这种情况下,“复合光阵”中的一切光,只要是传播方向对着“人眼”而且无遮无挡,便都会投射“人眼”。这时候,“人眼”(右眼)便会以自己的结构向前方选取一个“人眼投射光空间锥体”。这个“光空间锥体”以眼轴为轴,右张约在70余度,左张约在30度许。这个“光空间锥体”乃是“人眼视野投射光空间锥体”。

其次,“光空间锥体”称“光空间锥体”,是因为其中的一切“空间点”都会发出“反射光阵”、“散射光阵”,所以“一片空间”已是一个“光阵”整体。“一片光明”之所以形成,原因即在此。

第三,“人眼”向前方所选取的“人眼视野投射光空间锥体”原本是一个“空间”整体,要说“视野”的话,这便是“视野”。然我们又把这个“光空间锥体”的“底座面”叫做“视野”,这是为了对“人眼视野投射光空间锥体”做分析。其中有“底座面”,有“光空间锥体”,而“光空间锥体”中有“投射光”,有“非投射光”(方向不对,不能投射“人眼”的光)。

有了这样的分析,我们便会看到一重重的“视野”,而且还会看到所谓“视野”还是因“光空间锥体”而定的。如上图所示,“光空间锥体”中有“物”阻光,“视野”便是由“物”与“物”的背景共同构成的。

第四,“人眼”前“一片空间”中的“物光源”或许是太阳,或许是灯火之类,所以“视野”或许是蓝天,或许是遮光、阻光的“物”。

“物”近时,“人眼”受其反射光线、散射光线,较清晰,人以之为“物”。飞机高空飞行,无阳光照射,地面人只能影影绰绰看到一个概貌,其实,这才表现出了“人眼”视“物”的基本机制。

73、“人眼”角膜、前房藉瞳孔对投射光的选取

“人眼”放置“一片空间”(宇宙之“物”的空隙间),“一片空间”一旦有“物光源”(或一或二或更多)便会是“一片光明”,这是不知多少重的“复合光阵”。这时候,“人眼”便会向前方选取一个“人眼视野投放光空间锥体”。在这个“光空间锥体”中,不管是哪一重“光阵”的光线,只要是方向恰好,便会投射到“人眼”的角膜,这是“人眼”前“一片光明”中的光进入“人眼”的第一步。

我们说过,“人眼”的作用是对投射到人体感光部位——视细胞的光做选取、疏导、纯化的。那么,在“人眼”角膜、前房处,人眼的功能又如何实现呢?它们与“人眼”的下一重结构相配合,对投向“人眼”的光做选取、疏导、过滤的过程便如下图所示。

示意图四十、

我们说过,光学家、生理学家有一致命的错误,那便是把实践中的“物光源”与理论上的“点光源”混为一谈。在对光在凸透镜上的折射过程做理论分析时,他们的出发点是理论上的“点光源”,而他们所讨论的“光源”却是实践中的“物光源”,所以他们不知道,“光源”是相对而言的,“人眼”前一旦有“物光源”,“一片光明”便会成为“光源总体”,而发出第一重“光阵”的“物光源”,便会成为“总体光源”分析出来的一个部位。这时候,做为“总体光源”的“一片光明”会分析为无限多的“点光源”,原来的“物光源”也同样会分析为无限多的“点光源”。所以,这时候向“人眼”角膜投射光线的是“一片光明”中的无限多的“点光源”,所投射的还都是“点光源的投射光线锥体”。对此,我们还应该做如下分析。

首先,“一片光明”中的“点光源”如果在眼轴(所谓结构轴)上,那么,它向“人眼”角膜的“投射光线锥体”便会以眼轴为轴,发生凸透镜式折射,并在角膜之后形成“点光源”的“折射光线锥体”。然其“折射光线锥体”中的光线将大部消失于前房,只有少部分进入瞳孔(当为高斯所说的“近轴光线”)。与“人眼”结构轴(眼轴)重合的光线不发生折射。(上图甲)

其次,假设“一片光明”中的“点光源”不在眼轴(结构轴)上,它同样有向“人眼”角膜的“投射光线锥体”。这样的“投射光线锥体”在“人眼”角膜上同样会做凸透镜式折射,并在角膜后形成“折射光线锥体”。然这一“投射光线锥体”及“折射光线锥体”有自己的投射光轴,这是“点光源”的投射光轴。与这一“点光源”投射光轴重合的光线不发生折射。(上图乙)

注意,这时的“点光源”那“折射光线锥体”中的光线,进入瞳孔者,在“点光源”投射光轴两侧已表现出了差别,近眼轴之测多,远眼轴之侧少。这种情况随着“点光源”远离眼轴而加剧,最后远眼轴之侧的折射光便不再进入瞳孔了。

第三,光学家、生理学家总是把“物光源”看作“点光源”,所以便看不到投射到“人眼”角膜的光线方向各不相同。我们应该明白,“人眼”角膜所受光线乃是一个“锥体”,这在上图丙中示意,便是一个扇面。

此外,“人眼”角膜是一个抛物面,而抛物面便会有曲率、曲率半径。所以,可以推断,“一片光明”中投射到“人眼”角膜上的光线,凡与“人眼”角膜曲率半径重合者,都不会发生折射。

这样的光线来源在“人眼”角膜曲率半径延长线上的一个“点光源”,它们也都是一个“点光源”的投射光轴。不过,这样的光线不一定进入瞳孔,当大部消失(吸收)于角膜后的前房。由此亦可知,房水的作用不仅是保护、润滑,而且还会降温。否则,前房内温度升高,“人眼”即损坏。

光、“光谱”、“光谱线”——“光谱线红移”
——人类的视觉原理、光的色散(11)

72、“人眼”在“一片光明”中所选取的“人
眼视野投射光空间锥体”及其中的“视野”

“人眼”的视觉是“光觉”,无光即无“觉”,当然也就没有“人眼”的视觉了。故“人眼”视“物”便一定在一处“空间”的“一片光明”中,而一处“空间”如欲实现“一片光明”,便必须有“物光源”。一处“空间”没有“物光源”便是“一片黑暗”,“人眼”于其中不能视“物”,而一处“空间”一旦有了“物光源”便一定是“一片光明”。所以,“人眼”视“物”的过程便必然如下图所示。

示意图三十九、

上图所示,即为“人眼”在一处“空间”的“一片光明”中视“物”的情形。光学家、生理学家总是说“人眼”的“静息状态”。然“人眼”的“静息状态”当在闭眼时,所以上图所示虽是光学家、生理学家所说的“静息状态”,然为眼睁时。只不过此时眼虽睁却无“觉”,或说只是茫然。正是为此,此时的“人眼视野投射光空间锥体”以眼轴为轴,即以结构轴为轴。观此图,须理解如下问题。

首先,“人眼”前方为“一片空间”,然这个“空间”乃我们一般所说的“物”与“物”间的空隙,以俗话说是“无物处”(当然,这是感觉不到为“无”,并非爱因斯坦的“绝对真空”。这是此处“空间”概念与宇宙学中“空间”概念的不同处)。其中有了“物光源”(与“点光源”相对而言)便实现了“一片光明”,而“一片光明”乃是“光阵”,而且是“光阵”的复合。其中的光线应该是在六合方位哪一个方向上也是有的,只不过多少(强弱)不同。其中,“物光源”(或许非一)有自己的“光阵”,会表现出一种“方向”(在这个方向上发射光线最多,也就是光最强);复合“光阵”中有“一片空间”内一切所谓“物”的“反射光阵”、“散射光阵”,这些“光阵”也都有“方向”;此外,“一片空间”内的一切“空间点”既处于“一片光明”中,便也会发出“反射光阵”、“散射光阵”(有光即为“光阵”,光做传播即为“光阵”,只有那些傻瓜光学家才会设想从光源向外引出了“线”,设想太阳发出的光微粒或“光量子”直接从太阳到达了地球“人眼”中)。

在这种情况下,“复合光阵”中的一切光,只要是传播方向对着“人眼”而且无遮无挡,便都会投射“人眼”。这时候,“人眼”(右眼)便会以自己的结构向前方选取一个“人眼投射光空间锥体”。这个“光空间锥体”以眼轴为轴,右张约在70余度,左张约在30度许。这个“光空间锥体”乃是“人眼视野投射光空间锥体”。

其次,“光空间锥体”称“光空间锥体”,是因为其中的一切“空间点”都会发出“反射光阵”、“散射光阵”,所以“一片空间”已是一个“光阵”整体。“一片光明”之所以形成,原因即在此。

第三,“人眼”向前方所选取的“人眼视野投射光空间锥体”原本是一个“空间”整体,要说“视野”的话,这便是“视野”。然我们又把这个“光空间锥体”的“底座面”叫做“视野”,这是为了对“人眼视野投射光空间锥体”做分析。其中有“底座面”,有“光空间锥体”,而“光空间锥体”中有“投射光”,有“非投射光”(方向不对,不能投射“人眼”的光)。

有了这样的分析,我们便会看到一重重的“视野”,而且还会看到所谓“视野”还是因“光空间锥体”而定的。如上图所示,“光空间锥体”中有“物”阻光,“视野”便是由“物”与“物”的背景共同构成的。

第四,“人眼”前“一片空间”中的“物光源”或许是太阳,或许是灯火之类,所以“视野”或许是蓝天,或许是遮光、阻光的“物”。

“物”近时,“人眼”受其反射光线、散射光线,较清晰,人以之为“物”。飞机高空飞行,无阳光照射,地面人只能影影绰绰看到一个概貌,其实,这才表现出了“人眼”视“物”的基本机制。

73、“人眼”角膜、前房藉瞳孔对投射光的选取

“人眼”放置“一片空间”(宇宙之“物”的空隙间),“一片空间”一旦有“物光源”(或一或二或更多)便会是“一片光明”,这是不知多少重的“复合光阵”。这时候,“人眼”便会向前方选取一个“人眼视野投放光空间锥体”。在这个“光空间锥体”中,不管是哪一重“光阵”的光线,只要是方向恰好,便会投射到“人眼”的角膜,这是“人眼”前“一片光明”中的光进入“人眼”的第一步。

我们说过,“人眼”的作用是对投射到人体感光部位——视细胞的光做选取、疏导、纯化的。那么,在“人眼”角膜、前房处,人眼的功能又如何实现呢?它们与“人眼”的下一重结构相配合,对投向“人眼”的光做选取、疏导、过滤的过程便如下图所示。

示意图四十、

我们说过,光学家、生理学家有一致命的错误,那便是把实践中的“物光源”与理论上的“点光源”混为一谈。在对光在凸透镜上的折射过程做理论分析时,他们的出发点是理论上的“点光源”,而他们所讨论的“光源”却是实践中的“物光源”,所以他们不知道,“光源”是相对而言的,“人眼”前一旦有“物光源”,“一片光明”便会成为“光源总体”,而发出第一重“光阵”的“物光源”,便会成为“总体光源”分析出来的一个部位。这时候,做为“总体光源”的“一片光明”会分析为无限多的“点光源”,原来的“物光源”也同样会分析为无限多的“点光源”。所以,这时候向“人眼”角膜投射光线的是“一片光明”中的无限多的“点光源”,所投射的还都是“点光源的投射光线锥体”。对此,我们还应该做如下分析。

首先,“一片光明”中的“点光源”如果在眼轴(所谓结构轴)上,那么,它向“人眼”角膜的“投射光线锥体”便会以眼轴为轴,发生凸透镜式折射,并在角膜之后形成“点光源”的“折射光线锥体”。然其“折射光线锥体”中的光线将大部消失于前房,只有少部分进入瞳孔(当为高斯所说的“近轴光线”)。与“人眼”结构轴(眼轴)重合的光线不发生折射。(上图甲)

其次,假设“一片光明”中的“点光源”不在眼轴(结构轴)上,它同样有向“人眼”角膜的“投射光线锥体”。这样的“投射光线锥体”在“人眼”角膜上同样会做凸透镜式折射,并在角膜后形成“折射光线锥体”。然这一“投射光线锥体”及“折射光线锥体”有自己的投射光轴,这是“点光源”的投射光轴。与这一“点光源”投射光轴重合的光线不发生折射。(上图乙)

注意,这时的“点光源”那“折射光线锥体”中的光线,进入瞳孔者,在“点光源”投射光轴两侧已表现出了差别,近眼轴之测多,远眼轴之侧少。这种情况随着“点光源”远离眼轴而加剧,最后远眼轴之侧的折射光便不再进入瞳孔了。

第三,光学家、生理学家总是把“物光源”看作“点光源”,所以便看不到投射到“人眼”角膜的光线方向各不相同。我们应该明白,“人眼”角膜所受光线乃是一个“锥体”,这在上图丙中示意,便是一个扇面。

此外,“人眼”角膜是一个抛物面,而抛物面便会有曲率、曲率半径。所以,可以推断,“一片光明”中投射到“人眼”角膜上的光线,凡与“人眼”角膜曲率半径重合者,都不会发生折射。

这样的光线来源在“人眼”角膜曲率半径延长线上的一个“点光源”,它们也都是一个“点光源”的投射光轴。不过,这样的光线不一定进入瞳孔,当大部消失(吸收)于角膜后的前房。由此亦可知,房水的作用不仅是保护、润滑,而且还会降温。否则,前房内温度升高,“人眼”即损坏。
74、“远光视域”、“余光视域”实为远眼轴“点光源”所成“视
野”,而且,远眼轴“点光源”成“视野”的光线渐渐仅为
远眼轴“点光源”的“折射光线锥体”的一半、少半------

如示意图四十乙所示,“一片光明”中的“点光源”会与眼轴(结构轴)渐远,我们也已做分析,这会使得“点光源”那“折射光锥”中投射光轴两侧的光线进入瞳孔的量表现出差别。这是必然的。

示意图四十一、

如上图所示,即为“一片光明”中远眼轴“点光源”的“投射光线锥体”投射到“人眼”角膜上的情形。

【如何理解佛教三句义?】

《金刚经》,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是大乘佛教的无上至宝。它以无上的智慧,断除众生的一切烦恼和颠倒妄想。

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里有句非常著名的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佛说,世间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和合而灭,都不是真实的存在,都是假相,都是虚妄不实的。若执着于相,就无法见到自己的佛性。

所有皆是无住。《金刚经》里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世间上一切因缘和合而生的法,都如梦幻泡影般无常虚幻,这一点我们应该看破。

所有皆是名相。名相,耳可闻者曰名,眼可见者曰相。我们一般都会认为我们眼睛里看到的、耳朵里听到的,就是实实在在的感知和现象,其实它们只是名相而已。虽然一切皆是名相,但是我们只有通过这些名相,才能看到真实的相。万法不离其心,一切唯心造。

《金刚经》里的三句义:佛说世界,即非世界,故名世界。《金刚经》的核心,无非就是这三句话,悟透福报无边。

有一个世界,它不是世界,所以叫做世界。乍一听,这不是有毛病的逻辑吗?

当然不是,用王德峰教授的话说:这是佛教的基本假设,脱离了这个假设,就不能叫佛教,即”缘起性空“的基本假设。

什么意思呢?谈到世界,就不得不说对于世界的概念。西方思想认为,世界是个“实体”,就好比宇宙万物,都是由物质构成的,以前我们认为最小单位是原子,现在又发现还有夸克,都是基于对实体世界的最小构成单位的探索。

但是我们的佛祖不以为然,他觉得构成万千世界的应当是“缘起”,是虚体,宇宙之外还有宇宙,夸克之下可能还可以被分割,唯有缘起则聚,缘造就了万物:你手上的水杯,身边的同事,远处的高山,都是缘起的结果;缘灭则散,万物之间又因缘而转换消散:水杯摔破,同事离职,高山夷为平地,都因缘灭而转变。世间万物无不如此,所以才有了第二句话,即非世界。

那么为什么又要说,是名世界,所以是世界呢?正因为世事万物变幻无常,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没有永恒的世界,“世界”只是代号,我们只能名(即表达)“世界”,但是永远无法准确的概括它(基于第二句话)。

佛说世界:佛说我们看到的世界,此处“世界”代表万事万物。

即非世界:本来没有这个世界,万事万物本来就不存在。

是名世界:由于因缘际会,所以形成了这个世界。

万事万物,因缘起而生,也会因缘尽而灭。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世界,或万事万物:缘起性空!

金刚经里反复使用一种肯定的同时又否定的句型,也有人称之为“三句义”。比如,“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等等。

不懂的人,觉得好象是语言游戏。那么佛陀用这样的句型,想要表示什么呢?其实,佛陀所要告诉我们的,是所有的“名相”都是一种假相。第一句,佛说:这是一个世界(名义名字上的世界)。第二句,这不是一个现实真实的世界(就像网游里的虚拟世界一样,没有实体的东西)。第三句,即便如此,这个世界还是存在的。只有见到诸相非相,才能见到如来清净自性。

人类生活的假象,首先是由人类发明的各种概念、名称组成的,这些名称、概念束缚了我们的心灵。因此,解脱的第一步,就是去掉名称、概念,去找寻被名称、概念遮蔽了的真实存在。

在真相或真实的世界面前,语言是无力的。不仅无力,而且空洞。重要的不是这个名称,而是这个名称所指涉的对象。

名称只是一个名称,但是,我们活在名称所构成的世界里。任何时候,不要迷失在语言的密林里。这会使我们离真实的世界越来越远。

语言只是指月之指,它永远无法触及事物的本质。

这和《道德经》里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佛经和道德经里最难懂的话。

第一句的意思是:我们眼前所看到的世界。

第二句的意思是:这不是真实的世界。

第三句的意思是:所以才称做世界,是缘起性空。

这三句义里有三重境界,如青原行思禅师说的:初入禅时看山是山,参禅中看山不是山,悟道后看山还是山。

世界万象,我们只是给它们归纳了一堆名字,以为知道那是什么,其实只是一堆名字。

世界这个词不太具体,释义很多,换个具体点的例子:佛说锤子,既非锤子,故名锤子。

一说锤子,我们就想起了各种各样的锤子,消防锤呀、羊角锤、雷神之锤等等,都有一个锤子的形态。但是此时此刻我们要砸一枚钉子,手中却没有锤子,于是我拿起石块“当当当”把钉子砸进去了,此时的石块不是锤子的形态,但是发挥了锤子砸钉子的功能,只是砸钉子不如锤子的形态趁手。

释迦穆尼的智慧是在讲,人如果理解了锤子砸钉子这件事,那么就不再拘泥于那个形态化的锤子,任何一个能把钉子砸进去的东西,在此刻都等同于锤子。而人为了更好的砸钉子,成就了形态化的锤子,再取个名“锤子”。

或者这么说,不是先有了锤子的形态,然后才能砸钉子;而是先为了砸钉子而有了锤子的概念,后来为了砸钉子趁手,形成了锤子的形态,为了总结这种锤子的形态,取个名——锤子。

但生活中很多人沉迷在了形态化的锤子,你不给我一把锤子,我就没有办法砸钉子。或者抱怨说,这个钉子我没砸好是因为我没有一把好锤子。
.

其实很简单,世界本源无任何变化,变化都是因为观察者的缘由(视觉,听觉,触觉等)产生不同的结果。例如双缝实验。所谓缘起缘灭,无常。其实金刚经已经告诉了我们生活在一个虚拟的世界。

佛说世界,世界是存在的,是客观的。

即非世界,世界的存在是世界存在以后才叫做世界,在世界存在之前,是没有世界这个概念的,所以世界的存在是相对的。

是为世界,综上所述,世界的存在是个客观事实。

一个客观事实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这个客观事实又具有相对性。

又如苏东坡的: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比如夫妻,用佛的话来说:夫妻,既非夫妻,故名夫妻。 刚开始的夫妻是因为爱情;结婚后的夫妻就是冤家,经过磨难还没有分开是缘份,这才是真正的夫妻。【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金刚经》三句义、缘起性空, 金剛經 https://t.cn/A6It5hLT】

那世界如何存在?是什么样子?于我何意?

首先,人是未觉的佛,佛是悟了的人。人即是佛,佛是人不是神。

咱们所有人都因业力有各自的缘分,每个人的缘互相牵绊,就构成了这个世界。一出生对自己对他人那就是缘起了;死亡了对自己对他人就是缘灭了;然后随着不同的再缘起再缘灭——轮回,就形成了三千世界。

那于个人这样的世界有什么意义呢?人都有佛性,不见佛性不成佛,都是因为障住了心。轮回就是要在这尘世里修行,你所遇到的苦难甚至于喜悦都是这种修行的课。历经这些,心有所悟,把障去了,见了真心,你就成佛了。(有点类似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的磨炼的意思。)

成佛不是让人有了上天入地的神通了。而是让人的心有了一个安处,能够通达一切。而这个与天地万物相安的心,就是作为一个人该拥有的世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把心放宽,不和谁生气;把事看淡,别让己烦心;远离让你不舒服的人,不做让你不快乐的事,一切以自己为主,和谁舒服,就和谁在一起,怎么开心,就怎么过生活。最后呢,他有
  • 第一次看到绷不住的张老板,所以做事前脑袋瓜想想清楚哦,谢谢胡导一直在圆场【#外国朋友在杭州修脚按摩也安排上了#,很接地气啊[酷]】杭州第19届亚运会各项目比赛正
  • 如果预算再高一点,可以选择百年灵的这款AB0138241C1P1,推荐理由是搭载B01计时机芯,和帝舵的MT5813机芯是共用的,并且在劳力士、欧米茄、百年灵这
  • 如果说檀健次的音乐是我欣赏他的起点,演技则是他持续散发魅力吸引我的固值,而他最令人称赞的专业舞蹈,则打破我最后防线引我入檀门。2.他不忘初心,专心精进文艺素养,
  • (结果他们昨儿搞同人游戏开了个新推号又转我首页上来了,我一看嘿怎么又是这帮人,拉黑拉黑((但就算推拉黑了,这帮人画的那些美式日系萌妹还是在蓝p上打阿尔法兽tag
  • 【晚香玉·苏绣蝴蝶飞花旗袍外套】 立如芍药,坐若牡丹,行犹百合,止若幽梅。 花开蝶舞,餐花饮露是人类对日常的诗兴想象,是我们,我们也是蝴蝶。文学上历来有将美人喻
  • 在国六法规逐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中国卡车网站在行业的角度上发起了“‘油’口皆碑 ‘赣’线畅行国六油品长途干线实测”活动,2022年10月31日正式启程,通过实际
  • 原来你还是关心我的,看到这句话,我的脑子一下就不疼了,今天也是爱你的一天 #超值好物情报站#​​​ #天天来捡漏#[微风]新途岳拥有7种驾驶模式,随心所欲的驾
  • ​​​​《助力量》 笔者:青青此刻心颇不宁静,虽然离开你很久,但思念萦绕脑际,当成行前那夜晚,辗转反侧浮现的,你宽厚折射的爱,正午阳光直射时,身影咋看都是点,委
  • 然而,身为曼哈顿计划的科学主管,奥本海默和无数美国人一样,是在广播员的激情播报中,才知道有两颗名为“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弹,分别在日本的广岛与长崎引爆。委内
  • 因为真心喜欢的原因吧~[爱你]过了一段时间,在综艺节目上看到了你,瞬间被你的“双商”之高和幽默风趣吸引,虽然没太有兴趣看那个节目,但因为有你,一期不落,全部看完
  • 不过,虽然景点对宠物友好,但是景物对宠物不太友好,是指:满意出于好奇舔了两口盐湖水出来翡翠湖是一片湿地,背后就是雪山,景色也是超级好,我们带着大喜字走过去合影,
  • 令人欣慰的是,"龙门驿"这个名称,还是我们方案中提出来的,现在一息尚存,竟然还在使用(图五)。其中,永安滑翔基地是建设起来了,但是不知道经营
  • 对,大家疯狂装车的那叫 Orin-X,254T算力,高端芯片腾势 N7 这次搭载的应该就是 NV 路线图中的 Orin-N,84T算力,中端芯片Orin-N 的
  • [346小学]偶像大师灰姑娘女孩 U149[第132话 はろうぃん すべしゃる! ① 前篇]p8为Mos整理的出场服装对应图登场人物:佐佐木千枝,橘爱丽丝,樱井
  • [666][666]常来晚红微博下转发、评论、点赞,增加互动数,就有机会赢取铁粉大奖啦~感谢各位铁粉的陪伴与支持,期望一直都有你们的相伴~『营业范围』部分舞台f
  • ” 金葵哆嗦了一下,犹豫着说,“……老大,他俩以前就挺好的……吕公望吞炭,黄元济好几晚上没睡着,身上钱都拿去给他买药了,在吕公望帐篷里住了好几晚上呢。7点20
  • 《有哪些体现老北京文化的电影?》这样的电影很多,象大碗茶 风车 城南旧事 我这一辈子 阳光灿烂的日子 顽主 我的九月 北京你早 夕照街 洗澡 我们俩 新街口 小
  • 我的大脑总会不受控制地被你打扰,在第一朵花开的清晨,在暴雨结束的午后,每一个黎明与黄昏降临,在我每一场犹豫与渴慕背后无可奈何却又甘之如饴。我使用了图层2(色彩模
  • 该视频称,由成都飞往广州的飞机快要起飞了,一名旅客登机后“消失”了,致使乘坐该航班的所有旅客下飞机,重新实施检查。该视频称,由成都飞往广州的飞机快要起飞了,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