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禅与般舟三昧
徐孙铭

一 、达摩禅之贡献

达摩禅对于早期中国禅宗建立的贡献,大体有三:

第一 ,以《楞伽经》和
“ 二人四行 ” 论为立宗之旨。 

《楞伽经》
以 “ 佛语心晶 ” 为篇名,
即以直指如来心地为宗旨。

苏轼《楞伽经后记》说: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先佛所说微妙第一真实了义,
故谓之佛语心晶。”

蒋之奇为苏拭书
《楞伽经》作序说: 
“ 昔达摩西来,
既已传心印于二祖,
且云吾有《楞伽经》四卷,

亦用付汝,
即是如来心地要门,
令诸众生开示悟人。

此亦佛与禅并传,
而玄与义俱付也。”

“ 佛与禅并传,
玄与义俱付 ”,

正是以
《楞伽》传宗的达摩禅之宗旨。

第二 ,以 “ 壁观 ” 为独特的修持法门。 

《景德传灯录》说:
达摩 “ 初居少林寺九年,为二祖说法,

只教曰:
外息诸缘,
内心无喘,
心如墙壁,
可以人道。”

这种
“ 面壁而坐,
终日默然,
人莫之测,
谓之壁观 ”,

即是达摩禅法之一大特色。

第三 ,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师徒口耳相传为传授方祛。 

“ 慧可种种说心性理道未契,
师只遮其非,
不为说无念心体。

慧可曰: 
‘ 我已息诸缘。’

师曰: 
‘ 莫不成断灭去否 ?’

曰: 
‘ 不成断灭。’

师曰: 
‘ 何以验之,
云不断灭 ?’

可曰: 
‘ 了了常知,
故言之不可及。’

师曰: 
‘ 此是诸佛所传心印,
更无疑也。’”
( 同上 )

这种师徒授受,
不依靠文字语言,
只凭自心 “ 了了常知 ” 的证悟,

就是达摩传宗的主要方法。

嵩山少林寺正以达摩祖师禅的诞生地为主要特色,

在中国禅宗史上写下最早、
且又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光辉一页。

二 、达摩禅与般舟三昧之异

达摩禅究竟

《般舟三昧经》的禅法有无联系?

笔者认为,
二者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且多相近、
相通之处。

《般舟三昧经》
又称
《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

异译为
《跋陂菩萨经》。

是阿弥陀经典中的最早文献, 
“ 净土三经 ” 的最早先驱。 

“ 般舟三昧 ”
作为禅定的一个法门,
主要讲在特定的时间内
( 七天七夜

九十天 )

经行不息,
除用食外,

步步声声念念唯在阿弥陀佛,
念佛而见十方现在佛站立面前。

这种以
《般舟三昧经》
为主要经典,

以口念阿弥陀佛而修禅定的法门,
即叫般舟三昧,
也可以叫念佛禅。

此经大约在公元1世纪前后左右编纂,
流行中土者,

前后有七个译本,
以支娄迦谶于后汉灵帝光和二年
( 179 )
10月8日于洛阳译出的
《般舟三昧经》
最有价值。

般舟三昧法门

达摩禅主要区别有三点:

第一 ,般舟三昧强调念佛而修禅定,

达摩禅则主张 “ 壁观 ” 而修定 

《般舟三昧经》说:
“ 是菩萨用是念佛故,
当得生阿弥陀佛国

…… 用念佛故得空三昧,
如是为念佛。”

以念佛作为
“ 得空三昧 ” 的助缘,
达到 “ 生阿弥陀佛国 ” 之目的。

而达摩禅则以 “ 壁观 ” 而修定,

即《景德传灯录》所载
“ 心如墙壁,
可以人道 ”。

达摩人嵩山少林寺,
终日面壁。

时人不解其意,
称其禅法为面壁婆罗门。

他通过 “ 凝住壁观 ”,
而悟凡圣等一、

与理冥符、
寂然无为,
证悟此心即佛。

虽然念佛三昧以念佛人定而见佛,

达摩禅以
‘‘ 壁观 ”
而悟自心是佛,

在根本目的上是一致的,

而悟人之途径则有区别。

第二 ,般舟三昧主张有相观想,

达摩禅主张 “ 四念处 ” 的无相观想   

《般舟三昧经》说:
“ 菩萨当作是念:
诸佛悉在前立,
当具足念诸佛端正,
悉欲逮见一一想

…… 复更作念:
佛亦不用心得,
亦不用身得,
亦不用心得佛,
亦不用色得佛。

何以故?

心者佛无心,
色者佛无色,
不用是心色,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念佛三昧必须从有相观想人手,
通过念佛观想诸佛立在面前,

见到诸佛妙相庄严,
同时又不执着于有相;

还说:
“ 一者自观身、
观他人身。

自观身、
观他人身者,
本无身;

二者自观痛痒,
观他人痛痒。

自观痛痒、
观他人痛痒者,
本无痛痒;

三者自观意、
观他人意。

自观意、
观他人意者,
本无意;

四者自观法、
观他人法。

自观法、
观他人法者,
本无法。”

这四种观法
( 观自身他人身、
自他痛痒、
自意他人意、
自法他人法 ),

即 “ 四念处 ”;

观身不净,
观受是苦,
观心无常,
观法无我,

是以慧观的力量,
使心安住于道法上,
使正而不邪。

而达摩禅则注重
“ 四念处 ” 的无相观想,

尤其是通过会心、
悟心而求安心,

也就是 “ 觅心不可得 ”,

而悟无常、苦、无我、不净,
从而得到解脱。

第三 ,般舟三昧以见佛为最高境界,

达摩禅则以 “ 无所见 ” 为其精髓 

《般舟三昧经》说:

“ 菩萨如是持佛威神力,于三昧中立,

在所欲见何方佛,欲见即见。”

修此定而见佛是最高境界。

当然, 
《经》中也反复叮咛,
见佛也不应执着, 

“ 菩萨见佛不当着 ”。

而达摩禅更以
“ 无所见 ”
为见作为最高境界。 

《景德传灯录》载:
达摩 “ 欲西返天竺,

乃命门人曰: 
‘ 时将至矣,
汝等盍各言所得乎 ?’

时门人道副对曰: 
‘ 如我所见,
不执文字,
不离文字,
而为道用。’

师曰:
‘ 汝得吾皮。’

尼总持曰: 
‘ 我今所解,
如庆喜见阿佛国,
一见更不再见。’

师曰: 
‘ 汝得吾肉。’

道育曰: 
‘ 四大本空,
五阴非有,
而我见处,
无一法可得。’

师曰: 
‘ 汝得吾骨。’

最后慧可礼拜后依位而立。

师曰: 
‘ 汝得吾髓。’

乃顾慧可而告之曰: 
‘ 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
展转嘱累而至于我,

我今付汝,
汝当护持。’”

这个关于修禅境界对话的传说,

实际上把修祖师禅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对于文字不离不执;

第二层次,突破禅关而顿悟;

第三层次,无一法可得;

第四层次,会心微笑。

这显然是以
无所见、
无所得、
无所悟为顿悟的最高境界。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
在修禅定的途径和方法、

观想是否有相、

修定以什么境界为高这三个方面,

般舟三昧与达摩禅是有一定区别的。

正因为如此,

传为达摩所作的
《少室六门集》

第二《破相论》

即排斥称名念佛说: 
“ 诵之与念,
义理悬殊,
在口曰诵,
在心曰念。

…… 诵在口中,
即是音声之相,
执相求理,
终无是处。”

达摩之时念佛禅尚处于胚胎之中,

这不可能是达摩的思想,

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达摩禅与般舟三昧的差异,

它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三 、达摩禅与般舟三昧之同

然而,
从根本上讲达摩禅与般舟三昧
( 念佛禅 )
是一致的。

二者有不少相同、相通之处。

第一 ,达摩禅的 “ 理人 ”

念佛三昧的 “ 无所着 ” 之一致  “ 二人四行 ”,

被教内外公认为是达摩的正统思想。

其中二人的 “ 理人 ” 说:
“ 藉教悟宗,
深信众生同一真性,
客尘障故。

令舍伪归真,
凝住壁观,
无自无他,
凡圣等一,
坚住不移,
不随他教,
与道冥符,
寂然无为,
名理人也。”

达摩禅虽然不主张有相观想,
但也不排斥经教。

它借助经教,
通过一心专注地观想的
“ 凝住壁观 ”,

达到
“ 与道冥符,
寂然无为 ” 的境界,

这与般舟三昧
( 念佛禅 )
是殊途同归的。

般舟三昧虽然作 “ 有相观想 ”,
但经中反复强调不着于相: 

“ 菩萨见佛、
不当着,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不当着。

何以故?

着者为烧身。

见佛但当念其功德,
当索摩诃衍。” 

“ 菩萨于三昧中不当有所着,
不着者疾得是三昧。”

之所以不应当执着于相,
是因为 “ 缘起性空 ” 之故:

“ 一切法本无所有,念有,因着;

无有,反言有,亦着。”

《佛印品》
第十六还连续以19个 “ 无 ” 的 “ 佛印 ” 来否定对于有相、有求的执着。 

“ 何等为佛印?

所识不当行,
无所念、
无所求、
无所想、
无所着、
无所愿、
无所向生、
无所适、
无所生、
无所有、
无所取、
无所顾、
无所往、
无所得、
无所有、
无所结、

所有尽、
所欲尽、

无所从生、
无所灭、
无所坏、
无所败,
道要道本是印中。”

可见,
达摩禅之
“ 寂然无为 ”

“ 理人 ”

与般舟三昧的
“ 无所着 ”
精神完全一致,

都是对观想的主体以及作为观想对象的客体之否定。

第二 ,达摩禅的“ 行人 ” 与般舟三昧 “ 修四事 ” 的一致性 

达摩 “ 二人四行 ” 论,
其中 “ 行人 ” 即 “ 四行 ”:

报冤行、
随缘行、
无所求行、
称法行。

报冤行,
又作报怨行,

即对于苦、穷、冤、害都能甘心忍受,无怨无悔。

随缘行,对于顺境、逆境、喜乐、得失,不喜不忧,随缘而行。

无所求行,
即舍弃一切,
无所执着,
包括舍弃自身,安心无为。

称法行,
即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自利利他。

这都是针对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苦等八苦而提出的修定解脱法门。

般舟三昧主张: 
“ 用念佛故得空三昧 ”, 

“ 持是行法故,
致三昧便得三昧,
现在诸佛悉在前立。”

又主张持 “ 四事 ” 疾得三昧: 
“ 菩萨有四事疾得是三昧。

何等为四?

一者不信余道;
二者断爱欲;
三者如法行;
四者无所贪生,
是为四。

菩萨疾得是三昧。”

这 “ 四事 ” 中, 
“ 如法行 ”
相当于达摩禅的 “ 称法行 ”;

“ 无所贪生 ”,
相当于
“ 无所求行 ”; 

“ 断爱欲 ”
相当于
“ 随缘行 ”; 

“ 不信余道 ” 以及 “
不自说身善,
亦不说他人恶,

若有骂者,
若有刑者,

亦不得恚,
亦不得恨,
亦不得懈 ”,

则与 “ 报怨行 ” 相近。

可见,
达摩
“ 四行 ”
与般舟三昧
“ 四事 ”
是大体一致,
非常相近的。

第三 ,达摩 “ 觅心了不可得 ”

般舟三昧
“ 是法无所有,本无 ” 相通 

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夫安驱徐行,轥(lìn)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堂,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同学一首别子固·王安石

北宋庆历元年(1041),王安石与曾巩同时应礼部试。次年,王安石得中,而曾巩落第还乡。庆历三年(1043)三月,王安石自扬州签判任上还临川,至舅家。随后,他又前往南丰见了曾巩,此文大约作于此时。

子固,也就是曾巩,如此想来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竟是差不多一期的考生。马上王安石就要开始变法,然后和欧阳修干架,被贬的被贬。以及庆历元年,想起《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范仲淹也是此时的,果真有趣!

本文为王安石写文赠别曾巩,写曾巩,却令觅一人做陪衬,言子固与正之均行圣人之行,言圣人之言,二人虽从未相见,然言行词章竟几无二致,最后言自己虽然没他们厉害,也希望同他们交流,来鞭策自己。
这马屁拍的真是离了大谱了!

果然还是腿太细了,得长长肉!令我想不通的是,早上居然能比晚上少6斤,这样一算一天吃的东西居然有6斤,令人害怕!

【以艺藏道,落第才子文徵明】科举考试经常埋没人才,张岱《石匮书》的《文苑列传总论》对此有犀利的批判。就拿闻名遐迩的“吴中四才子”为例,祝允明、唐寅先后会试落第,不过是举人而已,文徵明连举人也没有考上,只有徐祯卿是进士。如果按照“学位”来衡量,徐最好,唐、祝次之,文最差,事实恰恰相反,四才子中文徵明是最有学问的。这是当时人的普遍看法。虽然同为“吴中四才子”,风格却截然不同,唐、祝二人忌惮文的严肃,“不敢以狎进”,他们之间“异轨而齐,尚日欢然无间”。#每天读国学#

明代王世贞在《弇州史料后集》中说,文徵明的文章、书法、绘画都很“精绝”,与他同时代的文人,吴宽、徐祯卿工于古文诗歌,李应祯、祝允明工于书法,又能古文诗歌,沈周、唐寅工于绘画,又能诗歌,和文徵明相比较,“皆推让先生(文徵明),以为不可及”。其实,吴、李、沈都是他的老师,他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看来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他的父亲文林、叔父文森都是进士出身,一个官至温州知府,一个官至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文林治理温州颇有善政,病死于任上,两袖清风,居然“曩无余资”,当地吏民捐钱为他办丧事,年方十六的文徵明婉言谢绝。文森的朋友——巡抚俞谏,感念文家贫穷,想接济一点金钱,小心翼翼试探道:你不担忧朝夕吗?文徵明回答:朝夕吃粥,果腹无虞。俞谏指着他的蓝衫问道:为何破旧到这种程度?文徵明答道:刚才被雨淋到了,所以看上去破旧。人穷志不穷,使得俞谏不敢提送钱的事。

在这种骨气背后,隐含着清醒的政治头脑,这一点他比唐寅高明。宁王宸濠仰慕他们的才华,派人带了亲笔书信和重金前来招聘,唐寅轻率地应邀前往,文徵明则不为所动。尹守衡《明史窃》写道:“使者及门,徵明骤称病,亟卧不起,不与见,无所受,亦无所报。”使者说:宁王是如今天下长者,王府正虚席以待。文徵明笑而不答,用无言的方式拒绝聘请。后来唐寅发现宁王有反叛迹象,假装发狂,得以脱离虎口。由此也反衬出文徵明的政治智慧略胜一筹。

他为人的准则是决不与藩王之类贵族交往,认为这是国家的法度。周王、徽王都曾派遣使者,拿着古鼎古镜等礼品前来游说:王爷无求于先生,仰慕先生大名,请启封一睹如何?文徵明逊谢道:王爷所赐,启封后再推辞,有失恭敬。他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婉言谢绝。

他在科举场屋中困斗了三十年,屡战屡败,始终是区区一个诸生(已入学的生员)。每念及此很是感慨:“徵明家世服儒,薄有荫祚,少之时不自度量,有志当世,读书缀文,粗修士业。而受性朴鲁,鞭策不前,十试有司,每试辄斥。年日以长,气日益索,因循退托,志念自非。”应天巡抚李充嗣佩服他的才华,向朝廷推荐,他立即写信表示感谢:“公卿不荐士久矣,何也?科举之法行也。科举之法行,则凡翘楚特达之士皆于科举收之,无怪乎今之公卿之不荐士也。”由于李充嗣的推荐,嘉靖初年,朝廷授予他翰林院待诏之职。这是一个可以施展才干的工作,两年中,他参与编撰了《武宗实录》,获得好评。

令人意料不到的是,两年后他多次上疏,主动请辞。为什么呢?原因就是官场的“学位”歧视。翰林院是进士们的天地,唯独他什么功名也没有,是以“贡生”身份进入的,自然而然遭到同僚的冷眼。万斯同《明史·文苑传》说:“是时专崇科目,无有他途入翰林者,故徵明意不自得,连岁乞归。”当时朝廷中掌握大权的张璁,是他的父亲文林任温州知府时造就的人才,很想报恩。刚刚进入内阁的杨一清也以他父亲朋友的身份,从旁协助张璁,为他调动工作,被他回绝,毅然辞官而归。

回到家乡苏州以后,他悠游林泉,以翰墨自娱,一再杜绝出山的邀请:“吾老归林下,聊自适耳,岂能供人耳目玩哉!”但是,他家门前封疆大吏的使者络绎不绝,富商巨贾拿了珍宝前来交好,他都不屑一顾。周边国家的朝贡使节专程来到苏州,想一睹他的风采而不可得,遂从他的朋友手中高价收购文氏墨宝,因此之故,他的书画遍于海内外。

王世贞为他写的《文先生传》说:先生好为诗,传情而发,娟秀妍雅,出入柳宗元、白居易诸公;文取达意,遵循欧阳修;书法模仿欧阳询、苏轼、黄庭坚,抵掌睥睨;绘画有赵孟頫、倪瓒、黄公望之长。礼部郎中陆师专门辞官拜入门下,友人讥笑,陆师正色说:“文先生以艺藏道者也。”他的艺术中蕴含着儒家的“道”,格调深邃高迈。如此成就,为人却很低调,过庭训《本朝京省人物考》称赞他:“生平无二色,足无狭邪,履贫而好施,周人之急甚于己。”

年已九旬,依然精神矍铄,海内久闻文先生大名,竟然以为“异代人”。嘉靖三十八年(1659),他为御史严杰之母撰写墓志铭,写完最后一个字,掷笔而逝,人们以为翕然羽化而去。王世贞的《文衡山先生像赞》写得很有诗意:

先生暇则一出游,近地佳山水……焚香煮茗,谈古书画彝鼎,品水石,道吴中耆旧,使人忘返。如是者三十年,年九十而卒,卒时,犹为人书志石,停笔栩然若蝶化者,人以为仙去不死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7、我还是得不动声色地走下去,说这天气真好,风又轻柔,还能在斜阳里疲倦的微笑,说人生极平凡也没有什么波折和忧愁。51、我喜欢田野,而我愚笨。
  • 【blog】2021.05.12 2021.05.12 2021/5/12 20:32 松居さんが止まった時間を映画にしたかったみたいなことインタビューで言
  • p1被选为毕业代表讲话,白嫖了一套学校买的衣服[doge]认识了考中科院的超级的姐妹,天天训练很累,但是很开心[打call]p2一起发言就要一起合照!(请党放心
  • 父亲是一般以偏财星为代表,没有偏财星以正财星代替,本命正财星丙火坐下无气,但有卯木遥生,不是死亡,只是和第一柱大运的辛金偏印相合,另有外遇。 且再看她的八字,这
  • 四、九宫地支就是八卦地支:乾宫:戍土亥水,坎宫子水,艮宫丑土寅木,震宫卯木,巽宫辰土巳火,离宫午火,坤宫未土申金,兑宫酉金。2、十二地支象义子:孳也,阳气始萌,
  • 该项目的启动之后,将打造景区内系统的自行车道、健身步道。(武昌政务微博)#武昌城事# 我省将打造2小时全民健身汽车露营营地圈。
  • 120 多名 IE 社区成员(学生、教职员工和校友)参与了比赛,并为非政府组织 Fondo de Becas Fiscal Soledad Cazorla 筹集
  • 截至2020年9月底,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共运营着368架空客飞机,包括311架A320系列飞机,46架A330系列飞机,6架A350飞机和5架A380飞机,空
  • #三观# 谈恋爱真的需要看三观吗?在老一辈的年纪的时代里存在过三观吗?三观是什么?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如果真的喜欢一个人的话会在意这些吗?喜欢到骨子里的那种
  • 帝释天想到:虽然修行人已远离亲友前往森林苦行,但他依然未舍对小象之贪执,这又怎能获得妙观察智?帝释天随即便以苦行者形象来到他面前说道:“大仙人,你将可爱亲友尽皆
  • 一口咬下去先是香浓丝滑的巧克力在嘴巴里蔓延,紧接着就是花生和桃仁带来的坚果脆香。咬下去酥脆无比,接着咀嚼就是及浓的蛋香和甜而不腻的炼乳奶油味道。
  • ❤️战哥,生日快乐!肖烟四起,为战而来!❤️今天晚来了因为昨天这条微博没法出去因为流量用完了在老家,没网[太开心]祝我家战宝生日快乐❤.1991 10.05 ❤
  • 首先按照戏份划分,戏份最多的还是元组(纲、狱寺、山本)以前我就记得山本挺惨,像父亲被米奥菲奥雷鲨害、第一次vs幻骑士输掉,但这次重温发现更惨,十年后山本出来时,
  • 好想把自己抛向蓝天,不是不自由,而是满心欢喜 愿我崭新的时光温热剔透 愿我的蓝天白云不会成空 闪电风暴过后,一定是那充满蓝天白云,充满碧草繁花的世界 我喜欢的东
  • 人生而具有贪嗔痴慢疑五毒,有的人发现了,要改变,变得利他,平和,淡泊,谦恭,心胸开阔,去发现并且接受一切生活的美好。人有时需要心如明镜的通透,也需有大智若愚的糊
  • 关系好的踩我雷我一般都当看不见 当然和我关系差不多的几乎也没踩过我雷 我也在尽量控制自己很少发和泰兰德cp无关的东西因为很怕踩你们雷反正我一直是关系>属性不知道
  • 面对 疫情保持冷静放心定 安心住㊗️#月子中心怎么挑 #月子中心##疫情# “未来的结局有千万个,我们去的只是其中一个”“没有人能定义我们的未来,我们的未来是
  • 答辩时候借着老板的光得到了一些本不属于我的赞许,让我在那一刻甚至有点怀疑,是不是过去几年也许我也能做得更好。我也许很笨学得很慢,但我也会尽力做到像我致谢中写的那
  • 2、上眼皮厚的人这种人就是内心背负的情绪压力比较多,且不懂得舒发,使之很容易将积压的情绪一下暴发出来,这就是明显的因急而脾气坏的特点。和这样的人打交道时需要慎重
  • 原以为,倾尽所有的热情之后,应会是今生最静谧的守候回归;原以为,前世的那份深情,应会是今生的再续;原以为,所有的绝舞倾城里,衣袂飘飘能带走所有的清冷。是的,那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