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nova9 Pro拍摄画质拉满,5000万像素影像单元轻松拍出大片 #华为nova9系列支持5g##

当下人们越来越喜欢用照片影像记录生活,手机的影像功能也受到了大家的高度关注,华为nova9 Pro手机配有前置3200万的双Vlog镜头、双目立体视觉引擎、P3广色域全局色彩管理组成的双目立体视觉影像系统,可以在自拍的时候呈现完美画面;最近小编就刚刚入手了华为nova9 Pro手机,用这款手机拍出来的照片实在是太真实了,画面不仅非常的清晰,质感也非常的细腻;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感受下华为nova9 Pro手机的强悍实力吧!

5000万像素超感知影像单元,轻松记录生活

华为nova9 Pro手机后置5000万超感知影像单元,其中包含一枚RYYB超感光5000万像素的高清主摄、一枚8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一枚独立景深镜头和一枚4厘米微距镜头;这样的硬件配置可以满足用户多种场景的拍摄需求,助力nova星人拍出精彩绝伦的照片和视频;值得一提的是,5000万像素的高清主摄拥有高达1/1.56英寸的传感器感光面积,是华为nova系列迄今为止最大的传感器,拥有出色的感光度,拍摄出更加有质感的画面。

前置3200万像素镜头,高清记录精彩画面

华为nova系列手机一直是坚持满足当下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所设计,持续创新与坚持探索为年轻人带来影像创作升维;华为nova9 Pro手机延续强大的前置自拍基因,配备了两颗3200万像素的前置镜头,一枚超广角镜头、一枚高清人像镜头,两枚前摄镜头均支持4K影片拍摄;其中前置超广角摄像头具备100°FoV黄金广角,让拍摄的画面角度更广;另外,两枚摄像头均采用1/2.8英寸感光元件,具有出色的解析力,所呈现出来的画面更加有质感。

P3广色域全局色彩管理,还原真实色彩

华为nova9 Pro手机的屏幕显示色彩高达10.7亿色,相比仅能显示1670万色的传统8bit色深,能带来64倍的丰富色彩,色彩还原更精准。华为nova9 Pro手机的屏幕还支持120Hz高刷新率及300Hz高采样率,视觉效果优秀触控体验丝般顺滑;得益于支持P3广色域的全局色彩管理,华为nova9系列相比nova 8系列产品的色域覆盖提升了25%,能够更丰富、准确地记录和展现绚丽多彩的世界,无论看视频、玩游戏,都能带来震撼体验。

鸿蒙多机位模式,带来全新玩法

在HarmonyOS 2分布式技术的加持之下,华为nova9 Pro还将支持创新的多机位模式(预计10月下旬推送升级),其能跨越单设备、单视角限制,在拍摄过程中可调用多个鸿蒙设备的摄像头实现多机位多视角,全方位记录精彩画面。

当下手机已经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活中的精彩时刻,旅行中的美好瞬间都可以用手机轻松记录;华为nova9系列手机能最大限度还原和展现旅行过程中的精彩瞬间,华为nova9系列手机秉承nova品牌“新潮派”的品牌价值主张,为用户带来全新创新科技、潮流时尚单品,喜欢这款手机的小伙伴赶快行动起来吧

【打开眼界 东罗马鎏金银盘 出土于黄河之畔的洋文物】
这是一只鎏金银盘。虽然经过岁月的消磨,泥沙的侵蚀,鎏金已经大部分脱落了,但从银盘上满饰的一圈圈浮雕纹样就可以想见它当年的精美绝伦!一只盘子又是鎏金,又是满盘凸起的花纹,明显是工艺品,只能做摆设。而把盘子、碟子挂墙上,或陈列在博物架上是西方人的爱好,中国人的盘子是要盛菜盛果做日用品的。不错,这只鎏金银盘确实是舶来品,专家鉴定为东罗马帝国的产品。不过,它大约是一千五六百年前舶来的,现今落脚于甘肃省博物馆,成为众多馆藏文物中的“异类”——正是这个“异类”见证了千年前丝绸之路东西方贸易的繁荣。

壹 黄河滩出土的“洋玩意”
许多西方国家的博物馆里有中国文物,中国博物馆中却鲜有出自西方的文物。西方博物馆中的中国文物或是被劫掠去的,或是被倒卖的,但甘肃省博物馆的这件洋文物却是实打实从甘肃本地出土的。很奇怪吧,一件来自东罗马帝国的鎏金银盘怎么会埋在中国的地下呢?这背后还有个故事:

1988年的夏天,靖远县北滩乡的一户农民趁着天热修建房屋,在挖掘房屋地基时忽然挖到一件被厚厚泥沙裹着的盘状物,洗去厚厚的泥沙,一件精美的浮雕银盘出现在眼前。这只盘子一看就不同寻常,上面满满浮雕的花纹没有中国特色,却充满了异域风情:外圈枝蔓缠绕的葡萄卷草纹、卷草纹中间还点缀着虫鸟、中圏及银盘中央浮雕的人物都像出从欧洲油画中走出来的……

没问题,这是件洋玩意,不是中国货!
古怪!一件年代久远的西洋盘子怎么会深深地埋在中国农民家的宅基地中呢,这是什么缘故?

沧海桑田,如今农民家的宅基地在数千年前却指不定是河流、荒滩或镇甸。靖远县地处黄河东岸,位于兰州的西北部,汉代隶属武威郡管辖。这个位置正当丝绸之路从关中、陇东到河西的中继点上,是“丝绸之路”进入河西走廊北道的要隘,当时管辖境内的黄河古渡口至少有5处。可以想见,从两汉至隋唐,在靖远这个丝路要隘、黄河古渡口,日日商旅使者往来,操着异域口音的胡商旅人都要在这里东渡黄河停船靠岸,或在这里歇脚住店。驼铃声声,马足杂沓,大宗货品卸载安置,各路人马在这里风云际会……今日农家院落,当年却是丝路要冲。

有一支从遥远大秦(东罗马帝国)来的使团,他们携着这只鎏金银盘作为献给北魏皇帝的贡品,他们越过帕米尔高原,经天山南路的西域诸国,穿河西走廊,东渡黄河后终于来到这里,经长途跋涉到黄河渡口已算长安在望了。使团在驿站歇下,准备第二日再踏最后的旅程。可就在这里,他们遗失了鎏金银盘。

有一支从大夏国前往中国的商队,这只银盘是他们行贩的各类商品中的一件,在东渡黄河时却不幸遭遇风浪,舟船颠簸,包括鎏金银盘在内的货品不慎落入滔滔黄河中,河水把银盘冲上河滩,沉入泥沙之中。

遗失在驿站中,或者掉落于黄河里,这些只是今天的追溯想象。但不管怎样,黄河滩、古渡口,丝绸之路要冲,是靖远县北滩乡农家宅基地出土这件“洋玩意”的合理理由。

贰 “酒神”东游神州国
这只东罗马鎏金银盘上的浮雕除掉外圈葡萄卷草纹样外,中圈及内圏都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诸神们。中圏的神祇(qí)分别是:太阳神阿波罗、月神阿尔忒弥斯、天帝宙斯、处女神雅典娜、海神波塞冬、天后赫拉、火神赫淮斯托斯、谷神德墨忒尔、战神阿瑞斯、美神阿芙洛狄忒、春神帕尔赛弗捏、使者神赫尔墨斯。喜欢古希腊神话的小伙伴多多少少都听过这些大神们的名字吧,譬如阿波罗、宙斯、雅典娜等等都是流传很广的名字,这些神祇代表着西方文化的源头——古希腊文明。

虽然中圈这十二位奥林匹克山的大神们个个身份非凡,但这件银盘的主题人物却不是他们,而是另有其人。他就是健美俊朗的酒神及自然之神——狄奥尼索斯。

银盘内圈主体图案是凸起的,似是用银片模压成高浮雕纹样后再镶嵌于盘心。中心图案是一名俊美的青年男子,但见这位美男子卷发无须,上身裸露,身材健美,腹下裹巾,右手持双杖扛于肩,杖端是松果状的圆球作为装饰。美男子斜倚着猛兽,却还显得那样姿态优雅,神情闲适。倚坐的猛兽抬着头张着口似在咆哮,样子极是凶狠。这是只什么样的猛兽呢?看它脖子上的鬃毛又密又长,像狮子;身上遍布的圆斑却又像豹子。这只猛兽是狮豹?难道在远古时代,世上就有了杂交猛兽!

狄奥尼索斯在古希腊神话中是象征丰收和植物的自然神,但让人们膜拜他的却是“酒神”的身份。相传他首创了用葡萄酿酒,还把种植葡萄和采集蜂蜜的方法传播到各地。古希腊人热衷于饮酒狂欢,酒神狄奥尼索斯自然便成为人们最热爱的神,现在西方的“狂欢节”就是起源于对狄奥尼索斯的崇拜仪式。

“酒神”骑着神兽东游神州,不料还未到神州国都就在黄河东岸“折戟沉沙”了。
#遇见艺术##艺术公开课##这就是中国风#

【如何做好“一粒米、一盆花、一个瓜”的大文章?来看“网红冠军村”的秘诀】#乡村振兴# “每隔一年半载回家,都会发现家乡的变化特别大,次次有新的惊喜。”惠南镇海沈村村民、奥运冠军钟天使说。
作为钟天使的家乡,海沈村最近又获得了新的称号。在不久前公布的上海市第三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名单中,“网红冠军村”榜上有名。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网红冠军村”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乡创项目促进了村庄改头换面,带动了三产融合发展,更为关键的是,吸引了众多新鲜血液“流入”村庄,激发出了发展的无限活力。

·挖掘具有浓郁乡愁的“海沈记忆”
金黄色的稻田里,一台无人驾驶收割机沿着指定线路缓缓而行。所过之处,成熟的水稻被整齐切割,随后直接进入脱粒环节,多个流程一气呵成,确保颗粒归仓。在今年的惠南镇农民丰收节上,一场特殊的开镰仪式惊艳全场。
稻田开镰,带给人们丰收的喜悦。而这“一粒米”,正是海沈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中的支柱产业之一。
如何做好这“一粒米”的产业文章?惠南镇副镇长王新悦告诉记者,作为粮食生产功能区,海沈村全村1658亩耕地已完成农田林网和灌溉设施建设,采用高标准、规模化种植方式,村内种植优质水稻1000亩、鱼稻共生60亩。
2021年5月,惠南镇引进的日本胚芽米生产线投入使用,可生产高营养、高附加值胚芽米。“有了全链条稻米生产线,稻谷经过烘干、脱壳、打磨等加工工序,最终可以产出白米或者更高价值的胚芽米。这让原本1.3元一斤的大米,最高可以卖出25元的价格,大大提高了产值,也让农民增收。”王新悦说。
处于水稻种植“空窗期”的土地如何继续产生效益?海沈村选择了土地轮茬模式,发挥瓜稻轮作优势,实现再增收。截至目前,海沈村已建成了占地600亩的南汇8424西瓜示范基地,形成了支柱产业中的又一关键——“一个瓜”。
“村民种一季瓜的收成,等于种5到7季水稻。”王新悦说,而海沈、桥北、远东三村作为“瓜果先行示范区”,后续也将以品牌化做好瓜文章,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
还有“一盆花”等待含苞待放。据悉,海沈村在惠南镇党建品牌“惠民农盟”引领下,打造了“海沈农联社”,与区直属企业浦农集团深度合作,共建60亩花卉基地,并利用村民宅前屋后的“小三园”,委托种植精品花卉,借助“花卉进社区”等多渠道销售,以及精油提炼深加工,形成花卉全产业链,推动花卉产业集聚发展。
以“一粒米、一盆花、一个瓜”为支柱产业,海沈村正走在城乡融合、产村融合、三产融合的乡村产业发展道路上。
乡村旅游作为海沈村的第三产业,经过几年结合当地特色的打造,已经逐渐呈现出完整的产业架构。“沪乡文化主题村”“自行车运动特色村”……凭借着优秀的自然和文化禀赋,海沈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
村里的主干道上,红色的骑行道特别显眼,吸引着不少热爱骑行的市民前来。当然,“自行车运动特色村”的头衔、以及对骑行爱好者的吸引力,更多来自出生在海沈的奥运冠军钟天使。
发挥奥运冠军的名人效应,海沈村不仅打造了钟天使荣誉室,还依托地铁16号线惠南东站东侧的景观稻田,建成3公里的特色骑行木栈道,举办各类骑行活动和自行车赛事。
为了让游客感受不一样的新农村,海沈村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集聚了桃花节、农民丰收节、秸秆艺术节等四季主题,开展草坪电影、篝火晚会、轮胎创意大赛、稻田音乐会等系列活动。
今年,海沈还打造了“十二工坊”系列——“又见老八样”“阿婆点心坊”“乡间酒坊”“屋里厢咖啡”“外来星画坊”等工坊覆盖吃喝玩购,挖掘具有浓郁乡愁的“海沈记忆”带给游客。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三产融合结合产销对接的特色发展模式,成为惠南镇实现产业兴旺的厚实基础。

·“创客”集聚共同开创未来
作为海沈“十二工坊”之一,“屋里厢咖啡”让乡村的田园气息里,多了阵阵咖啡的香味。循着香味找来的游客,都会惊讶地发现,店主竟是一名00后的大一女生。
她叫王馨怡,出生于2003年,是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室内设计专业大一学生。每逢节假日,咖啡馆里就能看到她穿着围裙,忙前忙后的身影。
王馨怡不是海沈村人,只是在一次偶然的参观过程中被海沈村所吸引,成了村里年纪最小的“乡村创客”、新“海沈人”。
“现在爱喝咖啡的人也多,海沈的游客不少,在这里开咖啡馆一定会有市场。”这是从小喜欢烘焙的王馨怡,自己分析的结果。她的决定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为了平衡学业与事业,王馨怡与妈妈决定,课余时间自己就会来店里做咖啡,而平日则由妈妈打理。
就这样,“屋里厢咖啡”今年8月正式开张。咖啡馆虽然不大,但却显得格外温馨——暖色调的木质桌椅、悬挂在窗口的LED氛围灯、手绘的价目表和菜单……
从城里来海沈游玩的市民,会惊讶于村里也有咖啡店,点上一杯坐下享受田园韵味;附近村民也受到影响,来喝杯咖啡、吃块蛋糕,感受城市生活。
令王馨怡备受鼓舞的是,虽说开张才一个多月,但咖啡馆的营业额超出了预期,再加上第一年租金可以减半,并且还有创业补贴。对于未来,王馨怡信心满满,“我要让周围的人都能喝上咖啡,为振兴乡村增添一抹青春活力。”
让人走进海沈是第一步,而更重要的是把人留住。包括王馨怡在内,海沈“十二工坊”已经集聚了不少追寻梦想的身影,有来自外地的年轻人,也有不少重归故里的海沈人,大家共同在这片希望的热土开创未来。
“又见老八样”的店主陈志超有着一手烹饪本帮菜的好手艺。年轻时,他作为一名船员在外漂泊,去过数十个国家。感受到家乡发展越来越好后,他毅然结束了船员生涯,利用海沈的自家村宅开了一家主打老八样的餐馆。
对不少游客而言,到浦东乡村,吃一顿传统老八样,是个绝佳选择。因此,开业仅两个多月,“又见老八样”几乎天天客满,尤其在节假日,更是一座难求。“每天的预订电话都要打爆了,生意太好了。”陈志超说。
“十二工坊”的另一名“坊主”,是土生土长的海沈村人陈可娟。村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启动打造“乡村创客集聚地”后,年过七旬的陈可娟因为一手制作点心的好手艺而被挖掘了出来,成为“阿婆点心坊”的负责人,也走上了乡创的道路。
与“又见老八样”不同,陈可娟的“阿婆点心坊”主打的是乡间小食,比如青菜肉馄饨、咸菜肉塌饼等,是大家记忆中奶奶、外婆做的点心的味道,是儿时的记忆,也是乡愁的味道。
点心坊菜式虽然不多,但颇受青睐。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经常有游客慕名而来。一个人忙不过来的时候,陈可娟还会叫上子女全家上阵,满足游客们一饱口福的要求。“阿婆做的点心味道特别好,不像外面酒店的高油高盐,很清爽。”不少游客吃了以后赞不绝口。
陈可娟说,自己不图赚多少钱,“村里搞乡创,作为村子的一分子,我当然也要积极配合好,贡献自己的力量。”
事实上,无论是在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十五分钟乡村社区生活圈建设,还是村庄风貌节点设计,海沈村都在不断引入乡村规划师、设计师、运营师以及乡村创客。目前,惠南镇乡村社区生活圈和乡村振兴示范区已累计吸引30余家企业和个人实体入驻,20余家企业辐射联动,调动起了企业、创客和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怀揣着梦想,走进乡村、回到乡村,并且留在乡村参与建设。

·沪乡村民的美好社区生活
从龙阳路乘坐地铁16号线一路向东,途经惠南东站时,一片巨幅七彩稻田画便会映入眼帘。多色水稻勾勒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字样和天安门城楼、万里长城、和平鸽及祥云等元素,成为海沈村的网红打卡点之一。
“地铁还没进站就看到了这幅水稻田,从高处看下去更加壮观,在其他地方也很难见到这样的场景。”游客张女士说。
在海沈,大大小小的景观随处可见。废旧轮胎做成的创意装饰点缀在村里的角落,构成了独特风景;用钢管、轮胎等焊接成的巨型自行车雕塑,诉说着村里走出的奥运冠军的故事……这些都是乡村与文创碰撞的火花。
这个高达6米的自行车,已经成为海沈村的形象代言、标志性的打卡景点。海沈村挖掘奥运精神,推进“生态、生活、生产”三生融合,同时推进“海沈、桥北、远东”三村连片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田园综合体。
一个个文创景观,与传统的江南田园风光默契地融合在一起。村宅外围的特色主题墙绘,结合传统文化诗词,还原了一片田园风光。村里角角落落出现的“小三园”,呈现的则是花香果香,绿意盎然。
环境建好,更要管好。今年4月,海沈村组建了一支40人的“乡村养护队”,以当地的“60后”“70后”为主,负责乡村振兴示范区内的日常养护保洁工作,包括河道河岸、绿化道路等。
在此之前,村域管养工作委托给了多家第三方,各自负责不同的区域或内容,容易发生相互推诿的现象。如今,村民们扛起了这项任务,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在工作中更加认真负责。与此同时,一批村民的就业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一举多得。
今年52岁的村民奚明军就是养护队的一员,负责村里的绿化养护。“之前在外打零工,听说村里招养护队我就主动报名了,离家近,也能为家乡作点贡献。”他告诉记者。
不少村民像奚明军一样,通过“乡村养护队”参与到了乡村振兴,不仅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也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良好的乡村人居环境,还在于生活的便利度。在不久前开幕的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中,海沈村作为参展样本社区之一,以“新时代、新乡村新生活”为主题,打造“1+9+X”的多维度沪乡生活新体验,向市民游客呈现沪乡村民的美好乡村社区生活。
在乡村社区生活圈建设过程中,海沈村围绕原住民、新村民、往来游客的需求,通过改造盘活存量资源的方式,打造民生服务的空间,并吸引多方共同参与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乡村社区共同体。
海沈村的15分钟生活圈,不仅服务于村民,还面向所有游客,呈现一个宜居宜游的美丽新农村。而这不仅是海沈村打造乡村社区生活圈的成果展现,更是惠南镇推动乡村振兴和社区生活圈建设继续走向深入的新起点。
惠南镇党委书记潘秀红表示,后续将以海沈作为样板引路,推动乡村振兴成片发展,通过城乡融合、产城融合实现共同发展,以自行车骑行道为纽带、以路网水网为支撑,把“海沈、桥北、远东”三个村串联起来,形成多主题、多景点、串珠成链的乡村振兴示范区。(来源:浦东发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张继科景甜恋情:即使嘴上不说,身体也很诚实
  • 小嗯哼才艺多 霍思燕盼生二胎
  • 差生突然逆袭成学霸, 医生: 这是病, 得治!
  • 苹果用户被“歧视”了?
  • 周立波于22日与夫人出庭藏毒持枪案 将于 3/15 审前听证
  • 景甜回应张继科恋爱表白:确认过眼神,你是对的人!
  • 陈楚生儿子生日宴竟然是这样的?
  • 机场偶遇刘强东夫妇,亮点在脚下
  • 窑洞里的读书人
  • 邓超怼鹿晗跳舞挺一般 邓超和鹿晗到底是什么关系
  • 新加坡催婚出新招,到底是什么鬼!
  • 美欧19国驱逐俄外交官
  • 一吨冰块砸扁SUV 原来是楼顶热水器漏水了
  • 快递包装新国标今年9月起施行:成本高 执行难
  • 四川泸州发生地震,为何四川总是地震?
  • 沃尔玛禁止使用支付宝后,微信却成了众矢之的?
  • 施蒂利克禁赛5场!泰达接下来的赛程凶险了!
  • 网坛名将吴迪控诉家中被盗 霍普曼杯珍贵纪念币失窃
  • 2018年埃及总统选举正在进行
  • 金砖五国签署知识产权合作联合声明 明确知识产权合作七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