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三巨头:警惕未来这三个重大风险!(重磅,值得收藏)
在未来五到十年内,投资者最该关注的风险将是什么?
如今,在新冠疫情和通胀等冲击下,当前投资者和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接连不断、数不胜数。而相信在未来,风险依旧无处不在,因此,在接下来的五到十年内,投资者最该关注的风险又将是什么?对此,ARK投资管理公司凯茜·伍德、安联集团首席经济顾问Mohamed El-Erian和Guggenheim Partners首席执行官Scott Minerd在近日接受采访时,分别给出了他们的观点。

凯茜·伍德:通货紧缩浪潮

目前人们的基本假设是,市场正处于一个由供应链中断加剧的通胀时期。

不过,伍德认为,有三股主要的通缩力量正在酝酿之中。

“在创新方面,我们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时期。如今,我们可以看到五个平台的技术创新正在同时发展:DNA测序、机器人、能源存储、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而所有这些都与通货紧缩相关。”

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培训成本每年下降68%,这表明未来将看到大量使用人工智能的产品繁荣。

还有DNA测序的成本。为了给第一个完整的人类基因组排序,人们在2003年花费了27亿美元和13年的计算能力。但在18年后,成本只需500美元和几个小时的计算能力,人类基因组测序的数量每增加一倍,成本就会下降40%。

这将改变医疗保健行业,帮助辨别哪些医疗保健资金被浪费。并且,伍德认为,如今有一半以上的医疗费用被浪费了。

然后再到电动汽车和电池组系统技术。电动汽车销量每增加一倍,电池成本就会下降28%,这意味着每当销量翻番时,电动汽车的成本就会下降大约15%,而目前,市场现在正处于电动汽车在销量方面的初期阶段。

另一个是工业机器人。机器人的数量每增加一倍,这方面的成本就会下降20%以上。

不过,伍德称,这是属于好的通缩,它将导致经济活动的繁荣,至少在这些创新领域是如此。

但这也有可能产生另一种坏的通缩。伍德表示,所谓坏的通缩,通常是因一些大型企业短视而造成的,利润没有用于投资未来,而是用来发放股利和回购股票,最后只能通过产品降价来还债,这种降价带来的通缩是极为不利的,相关公司也可能被未来的颠覆式创新力量淘汰。

另外,伍德还在周期性市场中看到了一些有趣的信号。

由于重建和对新房的需求,木材价格在去年飙升,涨至1700美元,但现在回落到600美元,伍德认为,这是一个领先指标。

目前,由于商品和服务价格的上涨速度快于收入的增长速度,消费者感到他们的购买力正在下降,这是经济放缓的一个原因。

但更重要的是供应链的变化。在疫情爆发前,企业在大约一年到18个月的时间里一直在削减库存建设和资本支出。而当疫情来袭时,原本谨慎的企业纷纷刹车,而消费者因前几个月的储蓄率飙升,在大约一个月后开始消费刺激经济。

因此,企业措手不及。由于供应未能满足需求,第二季度的库存清算接近破纪录水平,为了赶上需求,企业疯狂下订单囤积库存。这就是木材价格自5月中旬以来急剧下跌的原因。伍德认为:“一旦他们看到价格下降,他们就会撤回订单。因此,我认为,随着消费者从仅占消费三分之一的商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商品和其他价格可能会大幅下跌。”

Mohamed El-Erian:不平等的世界

Mohamed El-Erian指出,其最担心的是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关系。“金融市场把它作为一个社会问题,而不是真正的经济或金融问题。新冠疫情已经造成了巨大的不平衡,但我们现在没有回到原点,而是在加剧不平等,并在扰乱我们社会的各种方面发挥的作用。”

一个高度不平等的社会不是一个经济健康的社会,其中,Mohamed El-Erian更担心的是机会的不平等。

首先,这将加剧财富不平等,因为应对新冠疫情的措施涉及美联储大规模注入流动性,以推高资产价格。这最终将令富人更富有,而底层人们并没有因此发生变化,甚至他们实际和潜在的财富和收入将会出现下降。

此外,如果人们失业,就会突然出现技能错配的情况,目前,劳动力市场无法匹配的职位空缺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

Mohamed El-Erian表示:“在经济方面,目前的总需求似乎仍然不足,这是富人获得更多收入和财富后,消费减少的一种奇特说法。而穷人倾向于消费更多,如果增量收入和财富都流向了富人,那么就会出现需求问题,也就是说会出现经济增长问题。”

最后,Mohamed El-Erian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就是投资于人力和物力基础设施。

Scott Minerd:逍遥法外的黑客

Scott Minerd认为,市场第一大风险是全球支付系统的可持续性,而可持续性的关键是保持全球支付系统的运行。

Scott Minerd称,其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像Fedwire,还有DTCC、SWIFT和欧洲结算系统等的全球支付系统。

他认为,如果这些系统被同步攻击,全球金融市场基本上就会崩溃。市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证券价格会暴跌,第二反应是全球可能不得不关闭所有的交易所,以便找到恢复支付系统的方法。

然而,Scott Minerd称:“关于全球支付系统,让我感到困扰的是,我认为没有人关注它。”

“我认为[发生这种事]的可能性很高,甚至超过50%。我曾经被指责说我实际上是在警告恐怖分子和其他政府如何攻击我们。但很可能他们已经在考虑这个问题了。”

“在美联储,当我和他们谈话时,他们不会对此发表评论。对此有两种解释:他们只是觉得事情没那么严重,或者他们认为事情太严重了,所以不想说什么。”

Scott Minerd认为,这需要高度的国际合作评估风险,并找出如何在短期内强化现有的系统,以及在长期内使其现代化。

“这需要新一代的技术,而在短期内,中央银行,交易所等需要仔细检查他们的系统,不仅仅是他们的系统,还需要仔细检查系统的互联性以及连接的安全性。”

最后,Scott Minerd称,美国政府将在(创建一个新体系)中发挥巨大作用,因为美国是世界金融中心。不过他认为,美国并不会立即采取行动。

【“9•11”恐袭20年悲观情绪笼罩美国 外媒:伤口仍未愈合,世界依旧不安全】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过去整整20年了。今天,美国总统拜登将访问当年遇袭的三个地点:世贸中心遗址、五角大楼和宾夕法尼亚州尚克斯维尔。据CNN报道,前总统小布什、奥巴马也将和拜登一起参加纪念活动——除了特朗普,“9·11”事件后执政的所有美国总统都到齐了。拜登将郑重悼念近3000名遇难者,但同时,他也想将自己塑造为带领美国告别一个时代的领导者。只是,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引发的混乱和悲惨场景依旧历历在目,一个时代不会轻易远去。美国人20年的所谓“反恐战争”给世界带来的影响仍在持续:尽管“基地”组织被削弱,但更多极端组织在全球多个地区出现,而且,世界上出现了一个满目疮痍的阿富汗和一个撕裂的伊拉克。有美国官员强调,重要的是,在这20年里,全球未发生像“9·11”这样规模的恐怖袭击。但是,世界也并未变得更加安全。#911事件20周年#

美媒:拜登放弃发表讲话

当地时间周六上午,位于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遗址的美国“9·11”国家纪念博物馆将举行仪式,宣读所有遇难者名字,并在8时46分进行默哀。20年前9月11日的这个时间,美国航空11次航班撞上了双子塔的北塔。17分钟后,美联航175次航班撞上南塔。9时37分,美国航空77次航班撞击五角大楼西翼。10时03分,美联航93次航班在宾夕法尼亚州尚克斯维尔附近坠毁。这一系列事件造成至少2996人遇难。

对于拜登将在11日访问所有三处遇袭地点,美国网民反应不一。有人说,自己很高兴看到总统在这一对众多美国人都极具意义的日子作出这样的行程安排。但也有网民让拜登“待在白宫地下室”,称他之所以认为自己参加纪念活动重要,是因为他想要挽救自己的支持率。有网民嘲讽说,在这三个地方“迎接”拜登的可能是抗议活动。

CNN10日披露说,拜登的助手曾考虑让总统在11日发表讲话,但最终放弃了这一计划。他只是在纪念活动上献花圈、默哀。白宫制作了一个反思“9·11”事件的视频,计划在11日一早播出,拜登也会出现在里面。“在这个时候,言语起不了什么作用。”美国学者诺曼·奥恩斯坦说。

“总统正在与过去20年划清界限,”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历史学教授杰里米·苏里表示,“他想让自己看上去如同一名历史学者,并且宣布‘我们告别了一个时代’。”CNN称,拜登相信,他从前三任总统那儿继承了一些失败的政策遗产,并认为自己做了他们都没做到的事情:结束美国最长的战争。不过苏里认为,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并不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我希望拜登总统在‘9·11’当天不要出现在世贸中心遗址,这里现在是圣地。”美国保守派新闻主播布莱恩·瓦特撰文说。《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马克·泰森认为,拜登之所以没有资格在这个神圣的日子踏足遇袭遗址,是因为“他向在‘9·11’事件中袭击我们的敌人投降了”。

最初,拜登将美军从阿富汗撤离的最后期限定在9月11日。法新社说,显然,他想把撤军跟“9·11”联系起来。但最终,拜登没能主持一个团结的时刻,而是令他的国家伤痕累累,并陷入分裂。

9月11日,美国并非国际社会关注的唯一焦点。此前俄媒引述消息人士的话说,阿富汗塔利班将在这天举行临时政府就职仪式。不过据俄新社10日报道,塔利班文化委员会成员萨曼贾尼当天称,关于11日举行就职典礼的传闻与事实不符,几天前塔利班就决定取消这一仪式。

悲观情绪笼罩美国

“‘9·11’事件过去20年了,悲观的阴云正笼罩着这个国家。”美国《名利场》杂志9日刊文说,美国更加分裂,以至于关于现实和常识的一些基本问题都成为激烈的政治争论话题。



《华盛顿邮报》和美国广播公司本周发布的一项民调显示,46%的美国受访者认为,“9·11”事件的发生令美国变得更差,33%的人认为变得更好。在2002年,认为“美国变得更好”的受访者比例是55%,2011年,该数字降至39%。另外,2003年,67%的受访者认为,面对恐怖主义威胁,美国比“9·11”之前更加安全。如今,这一比例降至49%。

皮尤研究中心近日的一份分析报告称,虽然“9·11”给美国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但在恐袭发生后的几个月,公众表现出罕见的团结精神,不过,“9·11效应”对社会舆论的影响是短暂的。《华尔街日报》9日叙述道,尽管小布什的反恐行动最初获得广泛支持,但在接下来的7年时间里,他遭到民主党人和媒体的“厌恶”。美国虽然举行总统选举,但社会对选举结果的认同不断下降,党派分歧的情况在奥巴马执政期间变得更糟,到了特朗普任期,美国经历了一场“没有步枪的内战”,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拜登上台,然而不到一年,他就制造了“喀布尔耻辱”。

最近的一项调查称,有64%的美国人表示,“9·11”永久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不过,对于生活上发生的变化,有一个群体的感受可能比其他群体都要深——生活在美国的穆斯林。有分析人士总结,美国穆斯林在“9·11”后受到三重伤害:袭击本身带来的冲击;感受到周边其他人的疏离;美国政府对阿拉伯裔群体进行严格审视,并制定了一些歧视性政策。

“‘9·11’事件激发了欧美极右翼。”新加坡《联合早报》10日社论说,“9·11”后,“伊斯兰恐惧症”逐渐在欧美社会蔓延,极右翼势力有了新目标。后来,全球金融危机、欧债危机、难民危机等进一步刺激欧美的保守化浪潮,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英国“脱欧”更是欧美保守主义时代的标志性事件。世界各地种族之间的裂痕正进一步扩大,更令人担心的是,极右翼势力的兴盛也激发极左势力的崛起,如今,世界正遭受两股极端力量的撕扯。

“伤口疼,危险还在”

20年过去了,世界依旧不安全。“伤口疼,危险还在。”德国《焦点》周刊10日文章说,2001年9月11日可以被视为“21世纪真正的开端”,西方在那天告别“梦想时代”,直到现在,恐怖主义制造的伤口仍未愈合。卡塔尔半岛电视台9日称,有能力像“基地”组织那样在美国本土发动袭击的团体或许已被分裂、削弱,然而,具有类似意识形态的极端组织蔓延到更多地方,尤其是非洲、亚洲和中东地区。

英国《经济学人》11日文章(提前出版)说,最初,美国发动“反恐战争”是为了粉碎恐怖组织,到后来,演变成对政权更迭和国家建设的渴望,但美国最终没有取得令人信服的结果。

“‘国家建设’过时了。”德国《斯图加特日报》10日评论称,美国和欧洲在过去20年不得不认识到,他们的价值观不再是世界其他地区文化的典范。

《联合早报》称,战争只带来一个满目疮痍的阿富汗和一个撕裂的伊拉克。美国人直到今天还没觉察到,单靠武器并不能有效遏止极端主义和恐怖袭击。“9·11”恐袭造成近3000人遇难,但20年的反恐战争带来更大规模的家破人亡。(环球时报驻美国、德国特约记者 林日 青木 陈欣 柳玉鹏)

【“9•11”恐袭20年悲观情绪笼罩美国 外媒:伤口仍未愈合,世界依旧不安全】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过去整整20年了。今天,美国总统拜登将访问当年遇袭的三个地点:世贸中心遗址、五角大楼和宾夕法尼亚州尚克斯维尔。据CNN报道,前总统小布什、奥巴马也将和拜登一起参加纪念活动——除了特朗普,“9·11”事件后执政的所有美国总统都到齐了。拜登将郑重悼念近3000名遇难者,但同时,他也想将自己塑造为带领美国告别一个时代的领导者。只是,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引发的混乱和悲惨场景依旧历历在目,一个时代不会轻易远去。美国人20年的所谓“反恐战争”给世界带来的影响仍在持续:尽管“基地”组织被削弱,但更多极端组织在全球多个地区出现,而且,世界上出现了一个满目疮痍的阿富汗和一个撕裂的伊拉克。有美国官员强调,重要的是,在这20年里,全球未发生像“9·11”这样规模的恐怖袭击。但是,世界也并未变得更加安全。#911事件20周年#

美媒:拜登放弃发表讲话

当地时间周六上午,位于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遗址的美国“9·11”国家纪念博物馆将举行仪式,宣读所有遇难者名字,并在8时46分进行默哀。20年前9月11日的这个时间,美国航空11次航班撞上了双子塔的北塔。17分钟后,美联航175次航班撞上南塔。9时37分,美国航空77次航班撞击五角大楼西翼。10时03分,美联航93次航班在宾夕法尼亚州尚克斯维尔附近坠毁。这一系列事件造成至少2996人遇难。

对于拜登将在11日访问所有三处遇袭地点,美国网民反应不一。有人说,自己很高兴看到总统在这一对众多美国人都极具意义的日子作出这样的行程安排。但也有网民让拜登“待在白宫地下室”,称他之所以认为自己参加纪念活动重要,是因为他想要挽救自己的支持率。有网民嘲讽说,在这三个地方“迎接”拜登的可能是抗议活动。

CNN10日披露说,拜登的助手曾考虑让总统在11日发表讲话,但最终放弃了这一计划。他只是在纪念活动上献花圈、默哀。白宫制作了一个反思“9·11”事件的视频,计划在11日一早播出,拜登也会出现在里面。“在这个时候,言语起不了什么作用。”美国学者诺曼·奥恩斯坦说。

“总统正在与过去20年划清界限,”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历史学教授杰里米·苏里表示,“他想让自己看上去如同一名历史学者,并且宣布‘我们告别了一个时代’。”CNN称,拜登相信,他从前三任总统那儿继承了一些失败的政策遗产,并认为自己做了他们都没做到的事情:结束美国最长的战争。不过苏里认为,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并不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我希望拜登总统在‘9·11’当天不要出现在世贸中心遗址,这里现在是圣地。”美国保守派新闻主播布莱恩·瓦特撰文说。《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马克·泰森认为,拜登之所以没有资格在这个神圣的日子踏足遇袭遗址,是因为“他向在‘9·11’事件中袭击我们的敌人投降了”。

最初,拜登将美军从阿富汗撤离的最后期限定在9月11日。法新社说,显然,他想把撤军跟“9·11”联系起来。但最终,拜登没能主持一个团结的时刻,而是令他的国家伤痕累累,并陷入分裂。

9月11日,美国并非国际社会关注的唯一焦点。此前俄媒引述消息人士的话说,阿富汗塔利班将在这天举行临时政府就职仪式。不过据俄新社10日报道,塔利班文化委员会成员萨曼贾尼当天称,关于11日举行就职典礼的传闻与事实不符,几天前塔利班就决定取消这一仪式。

悲观情绪笼罩美国

“‘9·11’事件过去20年了,悲观的阴云正笼罩着这个国家。”美国《名利场》杂志9日刊文说,美国更加分裂,以至于关于现实和常识的一些基本问题都成为激烈的政治争论话题。



《华盛顿邮报》和美国广播公司本周发布的一项民调显示,46%的美国受访者认为,“9·11”事件的发生令美国变得更差,33%的人认为变得更好。在2002年,认为“美国变得更好”的受访者比例是55%,2011年,该数字降至39%。另外,2003年,67%的受访者认为,面对恐怖主义威胁,美国比“9·11”之前更加安全。如今,这一比例降至49%。

皮尤研究中心近日的一份分析报告称,虽然“9·11”给美国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但在恐袭发生后的几个月,公众表现出罕见的团结精神,不过,“9·11效应”对社会舆论的影响是短暂的。《华尔街日报》9日叙述道,尽管小布什的反恐行动最初获得广泛支持,但在接下来的7年时间里,他遭到民主党人和媒体的“厌恶”。美国虽然举行总统选举,但社会对选举结果的认同不断下降,党派分歧的情况在奥巴马执政期间变得更糟,到了特朗普任期,美国经历了一场“没有步枪的内战”,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拜登上台,然而不到一年,他就制造了“喀布尔耻辱”。

最近的一项调查称,有64%的美国人表示,“9·11”永久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不过,对于生活上发生的变化,有一个群体的感受可能比其他群体都要深——生活在美国的穆斯林。有分析人士总结,美国穆斯林在“9·11”后受到三重伤害:袭击本身带来的冲击;感受到周边其他人的疏离;美国政府对阿拉伯裔群体进行严格审视,并制定了一些歧视性政策。

“‘9·11’事件激发了欧美极右翼。”新加坡《联合早报》10日社论说,“9·11”后,“伊斯兰恐惧症”逐渐在欧美社会蔓延,极右翼势力有了新目标。后来,全球金融危机、欧债危机、难民危机等进一步刺激欧美的保守化浪潮,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英国“脱欧”更是欧美保守主义时代的标志性事件。世界各地种族之间的裂痕正进一步扩大,更令人担心的是,极右翼势力的兴盛也激发极左势力的崛起,如今,世界正遭受两股极端力量的撕扯。

“伤口疼,危险还在”

20年过去了,世界依旧不安全。“伤口疼,危险还在。”德国《焦点》周刊10日文章说,2001年9月11日可以被视为“21世纪真正的开端”,西方在那天告别“梦想时代”,直到现在,恐怖主义制造的伤口仍未愈合。卡塔尔半岛电视台9日称,有能力像“基地”组织那样在美国本土发动袭击的团体或许已被分裂、削弱,然而,具有类似意识形态的极端组织蔓延到更多地方,尤其是非洲、亚洲和中东地区。

英国《经济学人》11日文章(提前出版)说,最初,美国发动“反恐战争”是为了粉碎恐怖组织,到后来,演变成对政权更迭和国家建设的渴望,但美国最终没有取得令人信服的结果。

“‘国家建设’过时了。”德国《斯图加特日报》10日评论称,美国和欧洲在过去20年不得不认识到,他们的价值观不再是世界其他地区文化的典范。

《联合早报》称,战争只带来一个满目疮痍的阿富汗和一个撕裂的伊拉克。美国人直到今天还没觉察到,单靠武器并不能有效遏止极端主义和恐怖袭击。“9·11”恐袭造成近3000人遇难,但20年的反恐战争带来更大规模的家破人亡。(环球时报驻美国、德国特约记者 林日 青木 陈欣 柳玉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杀死一只知更鸟》里有这样一句 :“你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杀死一只知更鸟》里有这样一句话:“你永远不
  •       既生动又沧桑,俗皮雅骨、文言白话;这是大成者的境界,又是吾等半途者的目标。      既生动又沧桑,俗皮雅骨、文言白话;这是大成者的境界,又是吾等半
  • 给ta提供一个不设限的学校环境,也是做家长的应该好好考虑的~那么如何做到不设限呢?#在日本的小学生##一年级##暑假作业之一:画幅画写一篇日记# 小朋友写的东京
  • 债务方面来看,只要自己稳定下来后,在2025到2027这个期间经济状况会有明显的好转和提升,也能够将债务很快的还清的信息 当然前提就是要自己先稳定下来,而不是
  • 他说,春节过后,武汉市的第一个数字社区将开工建设,祝愿这星星之灯,将1200个数字社区点亮在武汉市的各个街道、小区。这是我买过的、最贵的一次性打火机:墨西哥打火
  • , 我们的价格优于其他任何渠道,因为我们将原来的中间费用让利给代理和客户,单价产品能赚50--200元不等,而且利润由你自己决定。我们的货源都是来自全国各大热门
  • 第一次,真的很难忘“爱”的内容有一大部分是要陪伴你爱的人度过人生的灾难我深深以为:想见面时,就见面;有喜欢的人,就明白对他说喜欢;花开了,就庆祝;谈恋爱时,就好
  • #平价好物种草# 刷剧的时间缺不了美味小吃的陪伴,给大家介绍这个微博电商官方推荐的长沙臭豆腐+香豆腐的“臭味香投”组合——选择优质黄豆为原料,臭豆腐由植物卤水发
  • 争,人生少遗憾;随,知足者常乐寂寞可以是一个人的丰富,热闹常常只是集体的孤独 ——汪国真其实,信仰是感性的,不是纯由理性推断出来的 ——杨绛热水泡脚,舒血通窍。
  • 喜欢吴泽文的呆萌,林杨的阳光,元仲辛的灵动,黎语冰的热血,李臻言的才气,贺子秋的懂事善良,还有还未见世的程成&程亦治…入坑不久但是所有的所有我都有看在眼
  • 自古以来九鱼图风水寓意就非常美好,有鲤鱼跳龙门之说,象征着步步高升。荷花又称作莲花,有“连”的意义,也代表清廉高洁;而鱼取“余”的含义,合在一起有连年有余的寓意
  • 我好喜欢女二那对哦,而且小姐姐长得贼好看呀,思想也很成熟,鼓励男二为他自己而活,最后的求婚好甜好甜❤️看的时候还觉得这种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的青春真的让人羡慕 ,
  • 小说里姐夫还是更温柔些,甚至有些很暧昧的气氛。果然说是哪里不对,距里太直男,目前的那种宠不是眼底有一抹温柔那种,小说脑补出来的感觉是姐夫被吃死死偶尔会有很受伤的
  • —安东尼 有些人的生命没有风景,是因为他只在别人造好的、最方便的水管里流过来流过去,你不要理那些水管,你要真的流经一个又一个风景,你才会是一条河。可是很少有人
  • 因为混世四猴当中只有六耳最垃圾,最听话,而且只有六耳是天地之间不在三界的最弱的猴子,他其实是很嫉妒我们大圣的,他甚至还偷唐僧的东西要自己去取经,想取经以后当起斗
  • 2021.01.10广州场第一波应援来啦!2021.01.10广州场第一波应援来啦!
  •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阅读# 这个周末送自己悠闲的三个多钟关掉手机电脑只看书对毕业来说非常奢侈了“如果这世上有所谓的负遗产,要是仍在那儿能自行消失,扔一边就行
  • 这眼镜大妈嘴不带停的,说的话全都是怨气冲天的指责,好像全世界都是罪人,只有聒噪的她明白一般,排队的半个小时,简直让人如同身处泥潭,她的一脸正气,什么都懂,什么都
  • 只需[玫瑰]5.1,速度囤---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复制里面文本打开淘宝访问热水袋女注水热宝暖水袋暖肚子大小号毛绒充水PVC 防爆可爱暖手宝婷蕊家居专营店在售价
  • 早想退群了就是为了待在“地图组”“为爱发电”(虽然也做不出什么很惊艳很伟大的东西)才一直没退,和着我自己没退倒把我踢咯,就好比上学明明没违反校规,却因为惹校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