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出现新冠后遗症的比例很低。

新冠后遗症实际上是一个新的词汇,在国外一般叫做「Long COVID」,目前医学界正在研究当中,这也是很多人非常关注的问题。

9月16日,英国更新了新冠后遗症的调查研究结果,涉及到超过2.6万名新冠病毒感染者,这应该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新冠后遗症研究结果之一。



这项研究的数据来自2020年4月26日至2021年8月1日的统计,侧重于英国出现急性后症状( post-acute symptoms)的新冠病毒感染者调查(CIS)结果,共有26922名感染者参与。CIS是直接从英国家庭(非医院、疗养院、学校、监狱等公共机构)中随机大量抽取私人样本,截至目前,全英国共有超过23万个家庭的47万人参与了CIS研究。

这些参与者在第一个月每周进行一次随访,之后每个月进行一次。每次随访时,他们都会被问到在过去7天内是否出现以下12种症状中的任何一种:
-发烧
-头痛
-肌肉酸痛
-虚弱/ 疲倦
-恶心/ 呕吐
-腹痛
-腹泻
-喉咙痛
-咳嗽
-呼吸气促
-味觉丧失
-嗅觉丧失

如果是感染者是12岁以下儿童的话,将有父母或者照顾者报告症状。

和之前一些新冠后遗症研究不同,这项研究专门设置了对照组。我认为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因为大家可以发现,上面这12种症状有很多在我们平时生活中也比较常见,不少朋友自己或者家人平时也偶尔有个头疼脑热的。对于感染者来说,在感染后数周乃至数月内出现上面任何一种症状,并不一定跟新冠病毒感染有直接关系。另外一点,除了新冠病毒以外,日常生活中其他病毒的感染同样也可能会出现上述12种症状中的任何一种。

而设置对照组,能让我们更好的分析感染者这些症状出现的比例相对于正常人来说有怎样的变化。所以实际上,所谓的「新冠后遗症」并不是一个准确的说法,但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在这里我仍然使用这个错误的说法,大家明白这个道理就好。



研究结果发现:
-在感染后4~8周,有9.4%的感染者会出现12种症状中的任何一种(下面简称出现症状)(对照组是4.1%);
-在感染后12~16周,有5.0%的感染者会出现12种症状中的任何一种(对照组是3.4%)。

从图2可以发现,感染组出现症状的概率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降低,而对照组基本持平(由于季节、天气和社会活动等因素会有一定的波动)。

另外长期症状的其他几个特征是:

1. 儿童出现长期症状的比例低于成年人。
对于50~69岁组来说,感染后12~16周出现症状的概率是5.8%,而对于12~16岁儿童来说这个数字是3.0%,2~11岁儿童甚至低于对照组(3.2% vs 4.1%)。

2. 女性高于男性。
以感染后12~16周为例,女性出现长期症状的概率是5.4%,而男性是4.5%。

3. 有基础疾病的人群高于无基础疾病的人群。
扔以感染后12~16周为例,前者是7.4%,后者是4.5%。

4. 核酸检测Ct值逐渐降低。
在感染后4~8周和感染后12~16周,Ct值<23的比例分别为12%和5%。

5. 如果根据感染者自我报告的日常活动受限,在感染后4周是9.3%,感染后12周是7.5%,其中2~11岁儿童只有1.0%。另外在急性期有症状的感染者,感染后12周出现日常活动受限比例也会更高一些(9.3% vs 7.5%)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在感染后12~16周,感染者出现症状的比例高于对照组,表明在一部分感染者身上会出现长期症状。无论采用何种检测方法,女性、50~69岁的成年人、已有基础疾病者以及感染时有高病毒载量的感染者,出现长期症状的比例会相对高一些。

但是英国这个加上对照组的研究同时表明,新冠「后遗症」出现的比例并没有之前一些人预想的高,尤其是在儿童身上,这和我们过去对新冠儿童感染的研究是吻合的,新冠对于儿童的影响比中老年人小得多。

最后,从英国这个研究并结合之前同类研究可以发现,感染时症状越重,出现长期症状的比例就越高。

而幸运的是,对于我们健康人来说,已经有办法降低不幸感染后重症化的风险了。

#庄医生的疫情笔记# #夏日健康总动员#

儿童 #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后遗症(long covid)数据被严重夸大,造成了家长不必要的恐慌。

很多关于新冠后遗症的研究都是没有对照组的问卷调查,客观性很差,加上媒体错误解读研究报告,使人误认为很多孩子感染新冠都会有后遗症,最早甚至有50%的long COVID发生率报道,最近又有1/7的,有1/14的。

英国最新的有对照组的关于新冠后遗症的数据出来了,应该是目前最权威的数据。新冠后遗症各个年龄组的数据,都比前一阵子各种报道低得多。儿童组更低,在3~4%之间。有意思的是2-11岁的孩子,对照组(新冠阴性)有各种症状的孩子竟然比例更高。

总之,目前可以肯定的仍然是:儿童感染新冠普遍病情轻微,重症很少,死亡率极低,新冠后遗症发生率也较低。

Technical article: Updated estimates of the prevalence of post-acute symptoms among people with coronavirus (COVID-19) in the UK: 26 April 2020 to 1 August 2021

https://t.cn/A6M7Byb9

#腾讯新闻# 史兆雯医生:【关注儿童健康,关注急性白血病!】近期一则新闻揪住了广大网友的心:河南省一名一岁零五个月的女童因嘴唇上翻就诊,经检查确诊为急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是最常见的儿童恶性肿瘤,近些年随着诊疗技术的进展,儿童白血病的病死率逐渐降低,然而其发病率却逐年增高。
 
1)什么是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https://t.cn/A6I15rvz 来自@腾讯新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因为那天真的好冷[泪]6️⃣ #黄子弘凡# [话筒]又是一个帅气的大男孩啊[太开心]讲话也很幽默可爱[可怜]喜欢《青火》和《捕梦》7️⃣#汪苏泷# [话筒]开场
  • #游戏大赏##定义我的专属高光# 从2016到2023,不知不觉王者荣耀已经陪伴了我七年的时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我、了解我并观看我的直播,看我秀貂蝉,命运的
  • 15、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12、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 这次去吃了它们的其中一个人气产品:海胆和牛可颂。广濑:在那以前我一直尽心工作,去年有了段充电的时间。
  • བསོད་ནམས་དཔག་མེད་ལས་གྲུབ་ཅིང་། ། མཁྱེན་པའི་ཡེ་ཤེས་རབ་རྒྱས་པ། ། འགྲོ་བའི་རྩ་ལག་མ
  • #赵丽颖[超话]##赵丽颖沈璃# zly#赵丽颖乔妍# “是初遇时的悸动,是一次又一次的心动.” ' , .#赵丽颖[超话]##赵丽颖沈璃#
  • (最应该改的都没见动静)我看了下这个文,最重要的是一句话“所有网络游戏须设置用户充值限额”。如果最终统一上限并没有那么夸张,可以用技术手段处理,那么还是会和上次
  • 新同事很会夸夸 新公司20楼是个几百平的共享休息区 今天中午我们吃完饭 我就用自带的靠枕盖着毯子睡着了 她就和另一个同事陪着我 后来只剩她陪我 我睡了一个多小时
  • 【盘点 | 年度十大新造词梗】#哪个流行语是你今年的精神状态# 2023年快走到终结,回顾这一年,我们身边有带来欢乐的显眼包,有性格迥异的i人e人,有可可爱爱的
  • 他和哥哥Gibran都是MLBB的重度爱好者,他们还在YouTube里上传过MLBB的游戏视频;而他们的父亲,印尼总统佐科也是一位很开明的人,他支持他的孩子打游
  • 毕竟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光会在吃水果时摄入糖,喝的饮料也有很多用糖调味,虽然有“荔枝病”的存在,但也不用对糖产生误解。虽然有“荔枝病”的存在,但我们也不用因噎废食而
  • [鼓掌]我刚才看到了好运锦鲤,那就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关于“鱼”的诗词吧!)冬夜伤离在五溪,青鱼雪落脍橙荠。
  • 别人做什么事,好恶自有天定,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不要有侥幸心理,不看今世,且看来世,自作孽这些都是伴随自身的,所以,不管是做人还是修心,都要知因果,守口德,正本
  • 不开心,不想带娃,就甩门而出,按按摩放松一下或者约个小伙伴吃点好吃的,实在不行,打个“火的”回锦州。孩子没有你,照样开开心心,没必要做个矫情的妈,自我感动,却累
  • [给力]很多小伙伴在写脚本的时候没灵感,稍不注意就可能变成流水账,辛苦剪辑出的vlog也没人看。今天的早餐是羊肉粉,但是没留意,点了另外一家,这家的汤汁是用专用
  • 董宇辉也表示,俞敏洪曾表态如果后期直播间里其他主播的能量到一定程度后,他也会酌情给其他主播开辟单独作战的直播间,目的是让每个人充分释放自己。不过,有报道称,董宇
  •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 总之,我感觉我和完颜慧德在人生中的某些经历还是挺像的,我为完君举大旗 看谁敢与她为敌[喵喵][喵喵]下班来找杨遴楷玩 一坐下就开始吃零食 吃了一半他给我拿走了让
  • 些微有点遗憾的今年三体进度还是41%,每次打开都像翻开了物理课本,但每次看到震撼到你的科幻top1都是三体就很着急自己无法参与这样的狂欢。风格偏向于美艳冷感,如
  • 后来想通了:沧海一粟罢了,如果有个人尝试从这个渠道去了解我的话,即使被攻破那对渺小的我来说也是幸福的,所以继续开始记录,目的是为了:找个地方记录,方便老了之后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