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死近生

远死而近生

有名而无形

上句见《移精变气论》:

上帝之所贵也,先师之所传也

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

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

不离其常,变化相移

以观其妙,以知其要

欲知其要,色脉是矣

色以应日,脉以应月

常求其要,则其要也

夫色之变化

应四时之脉

上帝所贵

合于神明

远死近生

生道以长

命曰圣王

细品此文

可得“远死而近生”之旨

下句见《阴阳系日月》:

夫阴阳者,

有名无形,

数之可十,

离之可百,

散之可千,

推之可万,

此之谓也

阴阳

是对事物属性的概括

而不是专指某些事物

故曰,有名而无形

若以阴阳

概括万物

数不胜数

《阴阳离合》:

阴阳者,

数之可十,

推之可百,

数之可千,

推之可万,

万之大

不可胜数,

然其要一

《五运行大》:

天地阴阳,

不以数推,

以象之谓

从《内经》看道医:

三、诊道:

望(色/神)、

闻(声音)、

问(防止五过四失)、

切(三部九候之脉)

1.道医的持诊之道:

持诊之道

先后阴阳

(察度阴阳之气机)

而持之

诊合微之事,

追阴阳之变,

章五中之情;

其中之论,

取虚实之要,

定无度之事,

知之乃足以诊

知丑知善,知病知不病,

知高知下,知坐知起,

知行知止,用之有纪,

诊道乃具,万世不殆

起所有余,知所不足。

度事上下,脉事因格。

是以

诊有大方,坐起有常,

出入有行,以转神明

必清必净,

上观下观,

司八正邪,

别五中部,

按脉动静,

循尺滑涩

寒温之意,

视其大小,

合之病能,

逆从以得,

复知病名,

诊可十全

不失人情,

故诊之或

视息视意,



不失条理,

道甚明察,

故能长久

不知刺刀,失经绝理,

亡言妄期,此谓失道

2. 

望闻问切

要做什么?

善诊者,

察色(望)

按脉(切),

先别阴阳,

审清浊

知部分

视喘息,

听音声(闻),

而知所苦

观权衡规矩,

而知病所主

按尺寸、

观浮沉滑涩

而知病所生以治

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

候虚实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

知六腑之气街者,能治解结契绍于门户;

能知虚实之坚软者,知补泻之所在;

能知六经标本者,可以无惑于天下

色脉者,上帝之所贵也

色合五行,

脉合阴阳,

色(表/阳)之变化

以应四时之脉

(里/阴),

道在于一,

以合神明,

远死近生,

生道以长,

命曰圣王

为何看面色

可用于诊病

十二经脉、

365络

其血气

皆上于面

而走空窍:

精阳气-->目;

别气-->耳;

宗气-->鼻;

浊气-->唇舌;

气之津液-->面

面色与眼神

乃气之华也

为什么诊脉

诊寸口之脉

因寸口位

为手太阴

肺气之所

肠胃吸收消化后

营养要入肺成津液

再统一输送不同的

营养至五脏(阴脉),

即五脏气于寸口



胃气无法与脏气

同时贯注于肺经,

真脏之气(脉)独现,

病邪

已完全破坏

其脏之功能,

必死

人迎与寸口相应,

若引绳小大齐等,

命曰平

知一(问其病而知其处)命曰工,

知二(按其脉而知其病)命曰神,

知三(见其色而知其病)命曰神且明矣

善调尺(之皮肤)者

审其尺之

缓急、

大小、

滑涩、

肉之坚脆,

病形定矣,

不待于寸;

善调脉者

不待于色

能参合

而行之

可以,为上工,上工十全九;

行二,为中工,中工十全七;

行一,为下工,下工十全六

四、治道

1. 

食疗中的

五味之道:

日常生病时

食疗是人们

普遍采用的

一种治法

《黄帝内经》:

病在筋,无食酸(酸走筋);

病在气,无食辛(辛走气);

病在骨,无食咸(咸走骨);

病在血,无食苦(苦走血);

病在肉,无食甘(肝走肉);

口嗜欲食,

不可多矣,

必自裁也

这从

反的方面,告诉我们:

如何地吃,是不好的

病时还要,减少进食;

同时也提到:

辛甘发散为阳

酸苦涌泄为阴

咸味涌泄为阴

淡味渗泄为阳

以所利而行之

调其气使其平

可以如何,利用五味

进行有效的正面食疗:

风淫于内:

治以辛凉

佐以苦

以甘缓之

以辛散之;

热淫于内:

治以咸寒

佐以甘苦

以酸收之

以苦发之;

湿淫于内:

治以苦热

佐以酸淡

以苦燥之

以淡泄之;

火淫于内:

治以咸冷

佐以苦辛

以酸收之

以苦发之;

燥淫于内:

治以苦温

佐以苦辛

以苦下之;

寒淫于内:

治以甘热

佐以苦辛

以咸泻之

以辛润之

以苦坚之

2. 九针之术,针道:

黄帝为何在

具体方法上

选用针刺为主

不用其他(例如

导引、汤药等)

除人之疾苦

这是我在阅读《黄帝内经》时

一直盘绕在脑海中的一个问题

读完之后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移精变气论》:

不同时代人的

特点已经不同

上古之人

运动阴居、

淡泊名利



导引祝由即可:

安定心情

祛除病邪

针灸汤药

都是多余;

后人

患得患失

苦形伤外

名利物欲

懒惰不动

不顺应

时令节气

贼风数至

虚邪朝夕

小病必甚

大病必死

必须

针石治其外

毒药治其内

②《玉版》:

针者

上合之于天

下合之于地

中合之于人

夫治民者

亦唯针焉

九针之术与

天地、

日月、

阴阳、

四季相合

针甚骏,

以配天地,

上数天文,

下度地纪,

内别五脏,

外次六腑,

经脉二十八会

尽有周纪

能杀生人

不能起死

《九针十二原》:

小针之要,

粗守形,上守神

神乎神,客在门

刺之微在速迟

粗守关,

上守机

机之动,

不离其空

空中之机

清静而微

其来不可逢

其往不可追

知机之道者

不可挂以发;

不知机道

扣之不发

知其往来

要与之期

粗之暗乎

妙哉

工独有之

往来为逆,

来者为顺,

明知逆顺,

正行无问

迎而夺之,

恶得无虚

追而济之,

恶得无实

迎之随之,

以意和之,

针道毕矣

《宝命全角论》:

针有悬布天下者五,

一曰治神(养神之正),

二曰知养身(强本),

三曰知毒药为真(药性),

四曰制砭石小大,

五曰知腑脏血气之诊

凡刺之真,必先治其神

(医患都要凝神静气/精神专一)

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

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

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予人

人有虚实,五虚勿近,五实勿远

至其当发,间不容瞚

手动若务,针耀而匀

静意视义,观过之变

是谓冥冥(出神入化)

莫如其形(无我状态)

见其稷稷

从见其飞

不知其谁

伏如横弩

起如发机

针之理

是要把

不正常

的气血

回归正常、

荣卫复收

善用针者,

从阴引阳,

从阳引阴,

以右治左,

以左治右,

以我知彼,

以表知里

以观过与不及之理

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③《针刺论》:

只要明了

天地常理

极尽针刺

就可除障

扶助正气

补其弱势

泻其有余

拯救百姓

脱离病苦

同时

刺法有,全神养真之旨

亦法有,修真之道

非治疾也

故要

修养和神

道贵常存

补神固根

精气不散

神守不分

即神守

虽不去

亦全真

人神不守

非达至真

至真之要

在乎天玄

神守天息

复入本元

命曰归宗

3. 施针之术

刺道:

凡刺之道

气调而止

凡用针者

虚则实之

满则泄之

宛陈而除之

泻胜则虚之

大要曰:

徐而疾则实

疾而徐则虚

言实与虚,若有若无;

察后与先,若存若亡;

为虚为实,若得若失

损不足而益有余,是谓甚病

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

刺之而气至,

乃去之,

勿复针



各有所宜,

各不同形,

各任其所,

为刺之要

气至而有效,效之信,

若风之吹云

明乎若

见苍天,

刺之道毕矣

黄帝自己对

九针之术的刺法

整理集中在

《官能》

一篇之中

小小银针上

即能够看到

道医治病时

对于时机的把握、

对于本质的判断、

对于专注的素养

实际上

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又何尝不是如此

【一生粉丝无数,却在93岁拍了一部最“心碎”的片子[心]】他出生在另一个时代。在跨越近一个世纪的人生之旅中,他历经传奇,目睹过自然世界中最壮丽的奇景和最扣人心弦的戏剧性时刻。

2019年,93岁的他拍了一部纪录片,时隔一年,又写了一本书,它们有同一个名字——《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

这段旅程,记录了这个时代的悲剧——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螺旋式下滑。因为遥远,绝大多数人并不能真切地感知到自然世界的衰退,唯有他积累了厚厚的“证据”,因为这一切就发生在他的一生当中。

“若是我明明看到了危险却一声不响,我会非常内疚。”有生之年,他剩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向世人发出一份自救倡议书。

这位现年95岁高龄的老人就是大卫·爱登堡,这颗星球上的生物最年长的挚友。

因为看见 所以悲伤

爱登堡的一生,都行走在荒野中,他几乎踏遍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除了出于从小的爱好,他还把这一切归功于自己的好运气。

26岁那年,他给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广播节目投去简历,被拒绝了。不过,有人看到他那份落选的申请信,邀他到BBC电视台工作,他选择了尝试。

那是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他幸运地搭上了全球航空业起飞的顺风车,才可能去到那些隐世之地,从此享受来自大自然生命的馈赠,60年不曾间断。

很多人知晓爱登堡的名字,是因为他拍摄了许许多多享誉世界的自然纪录片。

《生命的进化》《活力星球》《生命之源》《植物的私生活》《蓝色星球》《冰冻星球》《地球脉动》……通过这些纪录片,很多人才真正认识了大自然。

在他非同寻常的职业生涯里,他始终保持着幽默,充满活力,从未有隐退之意。

可就在《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的镜头面前,那张熟悉的脸因为衰老而“下沉”,他的眼睛不时时地离开镜头,不发一言,他陷入了一种深深的悲伤之中。

这部纪录片和同名著作与他此前所有的作品都不同,这是他经过深刻地审视,把那些“最美纪录片”背后,来自自然的哀吟,以及他所亲眼目睹的拍摄对象发生的命运变迁,说给人们听。

“现在回看我早年拍摄的影片时,我认识到,虽然当时我自觉身处荒野之中,徜徉于一个原始的自然世界,但那其实是我的幻觉。即使在那时,很多大型动物就已经非常稀少。”爱登堡在书中写道。

上世纪70年代后期,爱登堡都在环游世界,拍摄一部梦想已久的纪录片《生命的进化》。摄制组前往39个国家,拍摄了650个物种,走过了约250万公里。而他们明显地意识到,有些动物变得越来越难找了。

1978年,他去拍摄山地大猩猩,在非洲中部森林深处,这种动物只剩下300只。当时,小猩猩的市场需求量高,非法捕猎者为了捕捉一只小猩猩,会不惜杀死数十只成年大猩猩。

爱登堡第一次见识到生态灭迹的情景是在东南亚。1950年代,婆罗洲有3/4的土地是雨林,能看到很多红毛猩猩。但到了20世纪末,婆罗州雨林面积已经少了一半,另一半变成了单种栽培的油棕园地,那是个已死的生态系统。

他从60年前第一次见到红毛猩猩起,婆罗州的砍伐作业已将他们的数量缩减了2/3。

1990年代后期,爱登堡制作纪录片《蓝色星球》,海洋生态是它的主题。可自1950年代,大型商业渔船开始进入国际水域,捕捞世界各地的海产,到了20世纪末,渔船已捞走了大海中90%的大型鱼类。海洋生物多样性热点开始消失,浅水区的海洋生态也渐渐消失。

1998年,摄制组无意间发现了一件鲜为人知的事——珊瑚礁白化现象。“期初我们觉得漂亮,后来才猛然惊觉,此景是个悲剧,因为眼前所见其实是一副副白骨。”珊瑚白化的原因是个谜,后来科学家发现,在多数发生珊瑚白化事件的地点中,都是海洋迅速变暖的地方。

2011年,爱登堡制作《冰冻星球》,那一年的全球平均气温比他出生那年高出了0.8摄氏度,这一变化速度超过了地球过去1万年中任何时候的气温变化速度。

过去30年,北极夏季的海冰减少了30%,地球上的冰盖越来越少。

也是在那时候,爱登堡在沿俄罗斯的北冰洋海岸目睹了令他心碎的一幕:

海象的主要食物是生长在北冰洋海底几个特定地点的蛤蜊。在潜水觅食的间隙中,海象会爬到海冰上休息。

可是,现在供它们休息的海冰都融化了,结果它们只得游往远处的海滩。合适的休息地点寥寥可数。

于是,占太平洋海象总数2/3的数万头海象只能挤在同一片海滩上。密密麻麻的海象挤得喘不过气来,有些海象只得顺着岩坡爬到悬崖顶上。

离开海水的海象视力很弱,但悬崖下方大海的气味是清楚无误的,所以它们就试图抄近路进入大海。一头3吨重的海象从悬崖上翻滚下来摔死的景象令人难以忘怀……

从爱登堡1950年代拍摄纪录片至今,世界上野生动物数量平均减少了一半,这个世界已经失去了当初的野性。

“这就是我的证词,这是我这一生经历过的地球退化的过程,但故事还没有结束,要是我们再不停下来,下一个时代出现的环境毁坏,将比我这一生所经历的更加严重。”

如何感知人类以外的生命

虽然爱登堡在全世界有无数的粉丝,很多人甚至是看着他的纪录片长大的,但也许鲜有人能真正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爱登堡的独特,是来自他孤独和心碎的一面。”资深纪录片爱好者、青年作家邓安庆告诉《中国科学报》,“因为他比我们地球上绝大多数人都活得更久,经历得更多。”

“爱登堡开始认知的世界还没有这么大规模的生态破坏,他最初选择从事自然纪录片工作,是出于对自然界的好奇,想要去探索。然后通过镜头告诉人们,这个星球是多么的多元,多么的壮美。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亲眼见证了曾经的伊甸园一点一点崩塌,他视为珍宝的东西一点一点破碎,那种心痛是我们无法感同身受的。”

在观看、阅读爱登堡的作品过程中,邓安庆意识到他的生命已经和自然融为了一体,“他对自然理解和思考的深刻性,远非我们这些后来者能够触达的,这是有很高门槛的。”

爱登堡在他自传的结语中写道:“我之所以用这样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且不愿停下制作节目的脚步,最根本的原因只是,我不知道这世上还有比凝望自然世界并尝试去理解它,更为深刻的快乐。”

“与此同时,他发自内心地觉得,如果人类再不努力,地球真的要走向危险了。而他自己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更想争分夺秒地去工作。”邓安庆说道。

难就难在,荒野对大众来说,太遥远了。爱登堡曾在《关于自然历史电影如何激励人们》中说过:“人们不愿意去拯救他们一无所知的东西。”

所以他一辈子的事业,就是用纪录片的方式进行科普教育。把科学家研究成果中的客观数字可视化,并最大程度地去激起人们情感的波澜。

可即便如此,也未必人人都能感受得到。邓安庆的体会是,要真正与人类以外的生命产生心灵上的连接,最终要靠人们走进自然界,拉近物理距离,产生直接的接触。

不必是遥远的荒野,城郊的一片田、一座山、一条河足矣,前提是要学着观察、了解那里的一草一木,那里的动物如何觅食,如何迁徙……当人们在现实世界产生了疑问,反过来再从更多的纪录片、书本中去寻找答案,这样不断循环往复,与自然的连接才会变得牢固,并且无论走到哪里,这个世界都是不枯燥的。

给全人类的自救倡议

2018年联合国气候变化研讨会、201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春季会议、2019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近年来,年过九旬的爱登堡带着他的纪录片出现在各种国际会议上,他发表演讲,参与电视访谈,为人类挽救自己的最后机会奔走呼告。

爱登堡说,他用一辈子探索生物世界,终于确定了一件事,“重点不是拯救地球,而是拯救我们自己。”

当他站在30年前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的废墟上时,他惊奇地看到森林取代了城市,野生动植物接管了那里的一切。

“这是一个有力的证明,无论人类有过多大的失误,大自然最终都能克服一切,生物世界会顽强地活下去,人类却不能。”

那么,人类究竟应当如何自救?希望并非渺茫。爱登堡在纪录片和书的最后提出了重新野化世界、保持万物可持续性的观点,并针对国家和个人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他引用了研究地球系统的顶级科学家约翰·罗克斯特伦和威尔·斯特芬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他们探索出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内部运作和固有弱点,发现了9条“星球界限”,包括了生物多样性损失、空气污染、臭氧层浩劫、气候变化、海洋酸化、化学污染、化肥使用、淡水取水量、土地流转。如果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不超过这些界限,生存就是可持续的。

如果人类欲壑难填,突破其中任何一条界限,就可能动摇生命支持系统,给大自然造成永久性的损害。

针对这些生态界限,爱登堡提出要转向清洁能源,科学地管理渔业、设立海洋保护区网,退耕还林,发展垂直农业,倡导更节制、更平衡的生活方式等等,而能真正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人类要超越自身对“增长”的执念。

不过,爱登堡勾勒的并非是一个“生态乌托邦”世界。因为他清楚地知晓,人类社会内部,依然是一个发展极不平衡的世界。

他特别提到,最近的一次研究估计,人类对生命世界的冲击几乎有一半是由最富有的16%的人造成的。最富有的人在地球上惯常的生活方式是完全不可持续的。

“我们必须不仅学会在地球有限资源的范围内生活,还要学会如何更均衡地分享这些资源。”

他解释,具体而言,在筹划通往可持续未来的路径时,必须要考虑人类福祉的最起码要求,包括体面住房、医疗服务、清洁饮水、安全食品、能源使用、良好教育、足够收入、政治声音和公平正义。

在他看来,这些社会条件和之前的9条生态界限一样重要,只有同时满足了,人类才能真正维持一个稳定安全的地球。只讲生态界限,是没有意义的。

这是一位悲天悯人的老人给予这个时代最深切的叮嘱,让人无法不动容。#读书# https://t.cn/A6M2udpA

【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做?】

“不要开风扇,我感冒了”这是我第三次关掉风扇。他/她们没有再动作了,但仍然不死心,个个都看着我,场面僵硬,犹如暴风雨前的宁静。

处在暴风雨中央的我内心十分忐忑。

性格偏内向的我在班上很少说话,第一次受到这么多的注视,且还是愤怒的,我真的很害怕,但我不能让步,我有感觉如果这节课开风扇我一定会发高烧的,现在只是不太舒服而已,只要不开就不会烧起来。

铃铃铃,上课了,这是初二的第一节数学课,数学是我最喜欢的科目,爱屋及乌,对素未谋面的数学老师也莫名好感。

她走进教室,发现场面不对劲,开口询问情况,似暴风雨爆发,许多人愤愤开口。

有人指着我说:“她感冒了,不让开风扇。”


有人接着说:“感冒就去看啊,还在这上什么课?”

有人附和“就是就是,这么热的天不让人开风扇,想热死我们啊”

他/她们的话我反驳不了,但我不让步,只是很想回一句:如果感冒的人是你们自己呢?(后来说没说出口我也不知道,已经忘了,只记得那时脑袋很痛心绪很乱。)

有人中立,当吃瓜群众,当然也还是有人体谅我,为我说话的,只是声音微小,早已埋没在众口愤言中。

这节课已经耽误了五分钟,老师无奈地在众人注视下,向我走来。

我眼睁睁地看着她在我面前停下,抬起手关掉了风扇(那时我刚好坐在风扇开关的旁边),然后低下头温柔却似恶魔般低语:“你看那么热的天。。大家都想吹风扇。。就多数服从少数。。老师也没办法啊”。

说话断断续续的,我知道她很难开口,如果站在我这边,她会受到很多人的闲言碎语和不满敌视,如果站在多数人那边,只有我一个人的不高兴而已。

我懂,我理解,我明白,所以对于这种结果,我不意外,只是失望。她是我最喜欢的科目的老师,我不想让她为难,我不说话,只是把手放桌上,然后把脸盖上去,算是默认了她的作法。

那节数学课我一直都是那个姿势,是的,我没听课(就算听了也听不进去,因为头开始痛了),第一次没听我最喜欢的课。


头开始痛了,迷迷糊糊中,突然想起初一时也有过相似的事,不过不是我,感冒的是班上的一个男同学,当时也是夏天,老师也是女的,但那节课是历史课。

刚开始谁都不知道那个同学感冒了,课上到一半时,他突然咳了好几下,在老师的询问下我们才知道他身体不舒服 。

当时的风扇是开着的,历史老师边关边说:“有人不舒服,我们就别开风扇了哈,照顾一下身体虚弱的同学”我们都没出声,算是默认了,或许也有人不服,但终是没有出声,反正我是无所谓的,对我来说,有没有风扇都一样,没什么区别。后来那个男同学没有再咳嗽了。

终究是不一样的,一点也不相似,老师不是那个老师,同学也不是那些同学(初二编班,大部分都是不认识的了),或许从一开始就不一样了,想着想着我哭了

一是因为两件事对比起来,落差太大,一时接受不良,难过而落泪。二是因为体温上升,开始发烧了,脑袋昏昏沉沉,生理泪水不自觉地流。

我知道起码有38度了,根据以往经验,只要超过38度,眼泪就会不自觉地流(我的情况是这样,其他人的我就不知道了)。感觉浑身没劲,就这样熬到了下课。

下课后舍长过来看我情况,摸了额头,发现很烫,我有气无力地说:“所以才不让你们开风扇啊”只要不开,真的不会烧起来,等到下课了,我就买包999感冒灵吃了后,多喝水就没事了,我的身体我清楚。

后来舍长和一个女生一起虚扶着我去了班主任在学校里的房间。讽刺的是当时喊开风扇最大声的女生就是舍长,没办法没人理我,只有她,但她也只是不想上课才陪我去,你问我怎么知道的?路上她亲口笑着说的。

看,多可悲,原来我的交际那么差啊。(后来想想,新班级第一天嘛,这挺正常,后来的日子也证明了我的交际能力是可以的,至于舍长,别了,和不来)

自己一个人去不行吗?行,但有人陪更好,一是心理需要,二是万一烧晕了,也有人捞。

班主任不在家,大概是有课要上,等了好一会,都要放弃了,结果转身遇到了班主任的太太(也是老师,教初三化学),她叫那两人回去上课,然后带我进房里,给温度计我量体温,37度多而已,嗯,估计再等等就能烧着烧着自愈了,真好,省了买药钱。

确实省了,不过是班主任的太太给了药。吃了两天后就好了。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那学期的某天,舍长感冒了,同样的热天气,同样的不让开风扇,但结果却不同,关了两次后就没人有意见了,老师来了也没人提了。

或许是她气势够足,没人再敢驳?或许是有我这个先例,不好意思再驳?难道这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呵呵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救命 真滴好喜欢女孩子oooookay好好喝啊绝了 55 我有预感他会和sevenbus一样 开出厦门!小白狗!
  • 我们国内的投资人在股市、楼市里面被那么多政策保护者,股市就算跌的再狠,一天也就10%。” #财富是认知的变现#牛市初期基本不被大家所感知,这时候甚至很多投资人都
  • #孤独星球# 结束一天的观光之旅后,去池塘、湖泊或者是海水里降个温,也是看到城市不同面貌的理想方式。开普敦St James pool距开普敦不到一小时的车程,这
  • 天地万物皆受承负影响《太平经》中认为,历史是一个时时包含着承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社会危机的造成均非仅仅由于当世的原因, 而是历史的长期积累造成的 , 因此不
  • 于是在这个略早的晚饭点,店里陆陆续续来了另外三桌客人,都是独自来的男性,这是不是能说明 独自吃饭是件还算普遍的事情、而且因为一个人吃饭时间就相对自由。小人物也可
  • ——谈自己性格特点米兰:对于我的性格特点来说,可以说我是个斗士,我对自己的队伍非常职业。——谈执教精神属性米兰:体能,是队员执行教练技战术部署的最重要保证,所以
  • 四、生肖蛇2020下半年生肖蛇天福照命局落在了福元宫,福元宫是整体运势的根基,福元吉则整年运势吉,福元凶则整年运势凶,保护了福元宫,就保护了整年运势的根基,整年
  • 每个人都有过人之处,也有不如人的地方,因为每个人的使命不同,特长不同,所以,找到自己的长板,并全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就显得至关重要。生活也许会平淡,但只要让自己强
  • 论坛预告 | 2022豫港脊柱侧弯及相关疾病诊疗与运动康复公益学术论坛(第二期)背景近年来由于生物医学工程学、康复医学、临床医学等学科的融合发展,各种新理念、新
  • 这就要从甘比的性格说起了甘比样貌一般,当时她在《苹果日报》做娱乐记者,因为工作原因她和刘銮雄有了第一次见面,奇怪的是,尽管当时很多人都害怕采访刘銮雄,可是偏偏甘
  • “金猪岂有郎”的辛亥日,亥乃丙火绝地、丁火胎位,同样也是婚姻宫是丈夫的绝地、婚姻宫夫星无力之地,因此也无法受到丈夫的庇荫与照顾。1、比如这个女命,坤造己酉庚午辛
  • 这趴加更花絮里要是没有我要急哈哈哈哈哈哈哈[并不简单]就是这道料理!!
  • “我深知你不是我的花 但能途经你的绽放 我不胜荣幸”也许在你的人生里 陪你的这段时间不算太长但也仍然觉得幸运 可以在这段旅途里 当你的忠实观众和陪伴者 看着你
  • 或有遇善知识,先世积集福德,利智第一,信般若波罗蜜,清净因缘,能得如所说果报。大智度论卷第六十三 释信谤品第四十一之下 (二十五)复次,或有人破般若,虽不瞋,不
  • “榫卯”为乔丹质燥 #韩国设计师系列# 梁建的联名产品,是一款休闲鞋,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武学-“和合”不管是鞋型还是产品本身的形态,都以“榫卯”的概念展示出来,
  • [哼]你也不想看到自己的鱼被别的小姐姐约出去吧……[微笑](恶魔低语)人善被人欺,妖女就该做个混沌带恶人嘛[耶]温馨提示:非多情鱼不会出轨,但是约得多了可能就刷
  • Thirteen & OnePit 1st Anniversary Collection如果你的人生十划未有一撇那就从OnePit开始吧这是主理人Kar
  • 哆啦A梦最打动人的7句话01一生けんめいのんびりしよう。₍₍(ง)ว⁾⁾鳴らない言葉をもう一度描いて₍₍ᕦ()ᕤ⁾⁾ ₍₍ʅ()ว⁾⁾₍₍⁾⁾₍₍⁾⁾赤色に染ま
  • #台州领养[超话]# 狸花加白 现找免费领养 已体检并做体内外驱 坐标椒江领养要求:第一、经济独立,生活稳定,家庭成员都喜爱小动物并能善待它们;第二、正确了
  • 【携手“双一流”高校 #成都将与北京理工大学共建创新装备研究院#】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北京理工大学在成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四川天府新区管理委员会、成都市科学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