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有祥教授:
佛教辩证思维略析

佛教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内容。

佛教的无常观中阐发了万物人生生灭变化的普遍性、客观必然性和外在常态与内在变化的连结。

佛教的因缘说中表达了因果关系的诸种形态及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普遍联系。

佛教的中道观触及到认识的相对性问题,

显示了真理的认识是在不断排除独断与偏见中前进的思想,

它作为一种认识方法,对于打破绝对主义、防止思想僵化,具有重要意义。

佛教的二谛论是对中道否定性思维方法的发展,

它将否定与肯定、破与立结合起来,

辨证地表达了认识过程中低一级认识和高一级认识之间的关系。

佛教的圆融无碍观涉及到矛盾的同一性问题,

体现了大而容之、

圆而通之的精神和境界。

1 .辩证
2 .无常
3 .因缘
4 .中道
5 .二谛
6 .圆融

在世界性几个大宗教中,

佛教可以说得上是非常具有哲学思辩的宗教,

在佛教的哲学思辩中蕴含了丰富的辩证思维或者说辩证法思想,

它是人类认识的成果之一,

是佛教对人类认识的贡献。

那么,佛教中蕴涵着哪些辨证思维,具有什么特点呢?

对此,已有学者作过一些论述,但似言犹未尽,

本文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再作一些探讨,以求正于方家。

一 、无常观

辩证法思想的一个根本观点,

是用变化的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和问题。

当我们用这一观点考察古代中西哲学的时候,

赫拉克利特的 “ 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

“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

《老子》的
“ 物壮则老 ”,
“ 反者道之动 ”,

《周易》的 “ 生生之谓易 ” 的思想常被人们所称道,

而佛教中与之相同或相似的思想却往往被人们所漠视。

其实佛教关于发展变化的思想是十分丰富、全面而有深度的。

佛教对世界的第一个根本看法或第一个基本观点就是 “ 诸行无常 ”

或 “ 一切行无常 ”,

即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迁流无常的。

例如:
《杂阿含经》云:

当观知所有色,
若过去、
若未来、
若现在,
若内若外、
若粗若细、
若好若丑、
若远若近,
彼一切皆无常。

…… 如是观受想行识,
若过去、
若未来、
若现在,
若内若外、
若粗若细、
若好若丑、
若远若近,
彼一切皆无常。

《大智度论》云:
诸法无常,故无住时。

《大般涅槃经》云:
一切有为皆是无常。

当知心法必定无常。

“ 色 ” 即物质现象,“ 受想行识 ”

“ 心法 ” 即精神现象,

“ 法 ” 指一切现象。

在佛教看来,

不论物质现象还是精神现象、

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不论内部还是外部、

不论宏观还是微观、

不论近处还是远处,

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世界上没有常存不变之物,

无物不变、
无时不变、
无处不变,

变化普遍存在于一切时间和空间。

这种变化观可以说是相当全面的。

佛教不仅强调无常变化的普遍性,

而且提出无常变化有两种情形,

即 “ 念念灭 ” 之无常和

“ 相续坏 ” 之无常。

《大智度论》云:

“ 无常亦有两种 :

一者念念灭一切有为法不过一念住;

二者相续坏故,名为无常。”

“ 相续坏 ” 之无常,

指一个前后相续的较长过程的完结,

“ 如人命尽,若火烧草木,如煎水消尽,若初发心菩萨行,是相续断粗无常。”

相当于渐进过程的中断,

由于这种变化的过程较长而明显,

因而称为 “ 相续断粗无常 ”。

“ 念念灭 ” 之无常,指在一念的瞬间有迅速生灭变化,

佛教常用石火电光作比喻,

一切事物都具有这种性质,

特别是人的思想意识活动更是如此。

佛教明确认识到生灭变化是万物人生的必然客观规律,

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任何人都不能违背或抗拒这个规律。

《佛说本生经》反覆强调这一道理,

如说:“ 生者在世,安可长存,有诸思想缘起之法,必当归尽,坏败永没。

法当崩败,法应当坏。

欲使不坏,终不可得。”

又说:“ 人生有终,物有成败,合则有散。

应当灭尽坏败,欲使不尔,安得如意。

应当终没。
归于无常。”

又说:“ 法起有灭,
物成有败,
人生有终,
兴盛必衰。”

《法句经》也有类似的说法,

经云:“ 譬如陶家延直作器;

一切要坏,人命亦然。

如河驰流,
往而不返,
人命如是,
逝者不还。

…… 常者皆尽,
高者亦堕,
合会有离,
生者有死。”

这和孔子 “ 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又何其相似乃尔。

佛教正是基于这种对世界万物及人生的辩证认识,

因而主张不必惧怕死亡,要从容地对待死亡。

《佛说本生经》中叙述了一个父亲因爱子夭亡而精神失常,

后被佛陀教以上述道理而解脱了精神痛苦的故事。

佛教不仅认为每一具体事物有生有灭、有盛有衰,

而且认为整个世界的变化是按

“ 成、住、坏、空 ” 四大阶段的过程,

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无始无终的。

中国佛教徒还深刻指出事物外在常态与内在变化的连结,如僧肇说:

“ 人则谓少壮同体,百年一质,徒知年往,不觉形随。

…… 梵志曰:吾犹昔人,非昔人也。”

这与明清之际哲学家王夫之所说的

“ 今日之江河非昨日之江河 ”、

“ 质日代而形如一 ” 言异而义同。

它形象深刻地表达了事物每时每刻既是自身同时又是别的东西,

处于稳定性与变动性之中,

是自我与非我的同一,

是有与无的同一的辩证法思想。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佛教的无常观是有一定局限的,

或者说是不彻底的,那就是佛教的无常观只适用于世俗世界,

而彼岸世界则是永恒不变的,寂然不动的,

叫作 “ 常乐我静 ”。

《大般涅槃经》说:
“ 一切有为,
皆是无常;

虚空无为,
是故无常,
佛性无为,
是故为常。”

“ 有生之法,
名曰无常;

无生之法乃名常。

如来无生,
是故为常。”

与此相关联,佛教对于动静也有独特的见解。

以被称之为 “ 中国佛教哲学无上精品 ” 的《肇论》为例,

其中的〈物不迁论〉篇,虽然主旨在于论释静为实质、动为假象,

但它反对将动静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 岂释动以求静,
必求静于诸动,

…… 不释动以求静,故虽动而不离静,然则动静未始异而惑者不同。”

认为事物本身的动静从来是一体不二的,

静止寓于运动变化之中,没有离开运动的静止,

如果把动静分离开来,动是动、静是静,动中无静、静中无动,则是一种惑见。

这种动静一体不二论,与辩证的动静观不能说没有相通之处。

二 、因缘说

“ 因缘 ” 或 “ 缘起 ” 说是佛教的又一重要理论,

它是用于解释事物生灭原因和 “ 无自性 ” 的理论根据,

它表达了因果联系和普遍联系的思想。

佛教认为世界万物不是某个造物主

( 如婆罗门教的大梵天 ) 创造的,

也不是凭空出现的,也不是孤立自生自灭的,

而是由 “ 因缘 ” 决定的。

《杂阿含经》卷2说:

“ 有因有缘集世间,
有因有缘世间集,
有因有缘灭世间,
有因有缘世间灭。”

世间万物的生 ( 集起 ) 灭和变化决定于因缘的有无和变化。

所谓 “ 因缘 ”,狭义而言,

事物生灭的内在的直接原因为 “ 因 ”

又称 “ 亲因 ”,

事物生灭的外在的辅助原因为 “ 缘 ”

又称 “ 助缘 ”;

广义而言,因与缘都是事物生灭的原因,

因而可以互通互用。

事物由因缘而生起,称为 “ 缘起 ”。

印、中佛教各家各派都十分重视因缘或缘起,

提出了二因、五因、六因、七因、十因、四缘、六缘、十二缘生、业感缘起、阿赖耶识缘起、真如缘起、法界缘起等等不同理论,

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万物和人生的缘起以及因果关系的不同类型。

如《大般涅槃经》讲二因、五因。

二因者,“ 一者生因,二者了因。

…… 如谷子等是名生因,地水粪等是名了因。”

五因者,
“ 一者生因,
二者和合因,
三者住因,
四者增长因,
五者远因 ”

《阿毗达磨俱舍论》讲六种因:

“ 一能作因,
二俱有因,
三同类因,
四相应因,
五遍行因,
六异熟因 ”。

它为人们多视角地探究事物的原因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而龙树归纳的 “ 四缘 ” 最具有普遍意义,

他把因缘概括为四大类:
“ 因缘、
次第缘、
缘缘、
增上缘,
四缘生诸法,
更无第五缘。”

“ 一切所有缘,皆摄在四缘,

以是四缘,万物得生。”

“ 因缘 ” 含义如上述;

“ 次第缘 ” 又称 “ 等无间缘 ”,

指意识活动前灭后生,相续不断,

前一意识活动的消亡必然引起后一意识活动的产生,

前者为后者之缘,二者相续无间;

“ 缘缘 ” 又称 “ 所缘缘 ”,

指意识所攀缘的对象;

“ 增上缘 ” 指加速事物生灭的条件。

这四缘可以简要地解释为
内因、
外因、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加速原因,

是对事物发生原因的高度概括。

中国佛教华严宗把全部世界看作一个大缘起,

世界万物如因陀罗网,珠珠相映,相互摄入,互为缘起。

依此理论,世界中每一物既是被产生者,是他物之果,

又是产生他物之因,每一物与他物联系着,

是因果链条中的一环。

应该说这是一种非常深刻的见解。

好家伙,我直呼好家伙,看个增补武林旧事,突然一口元白糖给我齁着了,元九的那什么情怯跃然纸上,真叫一个…娇羞呢(。)忍不住脑补了非常原耽的画面——玲珑返杭时正逢刺史宴客,宾客有好事者知道她从越州来,撺掇让她唱微之新赋,乐天欣然应允。于是玲珑从诗筒里掏出几笺,唱起了“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之类云云,宾客们边听边开始脚趾抠地,抠掉了陈年老淤泥,抠出了半个西湖……老白听了两曲,也觉得有点不大对劲,叫过玲珑来,玲珑这才有点促狭地拿出另一张,上面赫然写着“休遣玲珑唱我词,我诗多是寄君诗”。嘛,大声唱情诗,相当于公开处刑。
顺便,网上那些关于元白斗诗争玲珑的段子都是谁编的,充满了某种恶臭,是真的恶心[拜拜]

但曾相见便相知,人生若只如初见,
想见何如不见時,何事秋风悲画扇,
安得与君相决绝,等闲变却故人心,
免救生死作相思。却道故人心易变,
自恐多情损梵行,骊山语罢清宵半,
入山又怕误倾城,泪雨零铃终不怨,
世间安得双全法,何如薄幸锦衣郎,
不负如来不负卿。比翼连枝当日愿。 https://t.cn/RVJkCWs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韩娱跳蚤市场[超话]# 出出出 白菜女团小卡 多收包邮 lesserafim 炽 宫胁咲良 小樱花 金采源 许允真 中村一叶 洪恩採 twice 兔 名井南
  • 再见今天去万达玩啦本来很开心的但是已经这么晚了和舍友看了一会韩剧困得睡着了被其他舍友吵醒了他们很大的声音在看剧很晃眼聊天的声音很高我不高兴我都说了低一点也没用好
  • 过了三个多月村里一个人说见到妈妈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两水车站,爸爸就赶紧去武都两水车站寻找也没有找到,至今二十四年过去了杳无音讯。#甘肃路网实时路况# 截至3月1
  • 我执重的人,你的痛苦消失不了,应当经常观想“无我”。“无我”得有智慧,没有智慧,处处把我摆在第一位,没想到别人。
  • 详情>>有肖指导这样的教练,王楚钦 太幸福了[送心]WTT新加坡大满贯赛 王楚钦比赛时,肖指导总是默默的坐在看台上,无人注意的角落。曾经回忆美丽可贵
  • 我不相信姐姐粉认不出图中的黄V是刘亦菲粉丝,平常不是挺能舔她的吗,可不能开除粉籍哦[亲亲]不要再在lx广场撒泼了,没用哦,是你们大粉先招惹的哦[亲亲]如果觉得传
  • #诗歌[超话]#离开离开日夜思念的故乡离开令我感动而又伤心的地方离开喧嚣的天地一角纵然有无尽的忧思和迷茫离开,我头也不回决然地即使风雨兼程道路漫长即使千辛万苦急
  • 北京联绿生态环境有限公司总经理牛泓博对其公司业务及技术成果进行介绍,北京联绿生态是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国家重点培育联盟)的核心科研机构,可为“无
  • 观影记录:《坏蛋联盟》被盆友安利去看der~又是表面看上去很老实的最后发现是大反派的剧情,不过反转真的蛮多的,i一些绝美友情!邪教就是阴谋论的一种表现形式,看看
  • 但每一个碎片都对应着一段真实的往事: “我背着书包,迈着沉重的步伐,踏上了回家的路,一路走一路自我怀疑,是不是我真的太笨了,这课本怎么越读越读不懂了,生活已经如
  • 우리당 온실농장건설정책의 생활력 과시중평온실농장에서 갖가지 남새를 대대적으로 생산, 인민들에게 정상적으로 공급2023.3.14. 《로동신문》 1
  • 必须承认,足够大的天幕为启辰大V带来了极好的光线,对于上午试驾的我来说能够很好地感受天气的美好。简单来说,你能够确保你的钱是更多花在了产品上而非品牌上,也就是我
  • 有时候觉得追星不应该被太多规矩和太多其实影响不到爱豆的琐事裹挟,反倒消耗了对爱豆的爱意,来wb追星初衷也是跟一批合得来的网友一起喜欢同一个人,记录自己的追星经历
  • 二、说心疼的话语有句话说:“所有人都关心你,飞得高不高,只有爱你的人会关心你,飞得累不累……”真正爱你的人,会心疼你,不管是看到你工作加班,还是看到你生病,他都
  • 奉劝有些家长,别活在梦里了,既然想让儿子找对象,那就理性现实一些,少提这些有的没的不切实际的要求,一点都不现实,更要命的是还会毁了孩子一辈子,怪不得现在很多单身
  • #JUN文俊辉[超话]# #文俊辉电影感碎片# 230303 帕尔玛之水线下活动 饭拍高清猫猫的后脑勺耶[哇][哇]cr. 6_capsule_9 搬运by年仔
  • 在这世间,我们的修行,只是做好自己,而非改变别人。7.这么多年的岁月打马而过,而我的目光还停留在某个已经遥不可见的人身上。
  • 安欣最亲近的那些人,他想守护的那些人,从来没有信过他,轻易地离他而去,不知不觉地站到了他的对立面,而那个一直站在他对立面的高启强却自始至终看透了他的本质,并且好
  • 不愧EGA金奖密室逃脱《雷鸣山博物馆》专业演员阵容带来电影级沉浸演绎,犹如身临其境的压迫感与追逐狂飙玩过很多密逃,感觉下来最后复盘很重要,一个好的复盘有真心热爱
  • 在上海遇到了在内地工作的台湾人,会因为我们用简体字而不是繁体字,带一些气愤的和我说我们的文化已经忘本,我很诧异简繁的区别能被当作谴责的武器。但很可惜的是,目前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