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孙真人《福寿论》#:遵道守分,方能福集寿臻!
近来读《唐太古妙应孙真人福寿论》,被里面的深意所吸引,不禁产生了下笔的想法。
今天想写的主旨是“遵道守分,福集寿臻”,然后结合孙真人的《福寿论》进行写作。我们首先要谈到“遵道守分”。遵什么道,怎么遵道?而“守分”,又是守什么分,如何守分?

一. 天道与本分
“道者何也?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这是《玄纲论》里对道的一个大的概述。再往小些往人性上说,道者何也?
《中庸》上说:“天之命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所谓“天之命谓性”,是指人的天性。“率性之谓道”,是说人们自我教育之道就是按照人们的天性办事情。“修道之谓教”,是说自我教育就是按照人道的原则去进行修治。
《黄帝阴符经》上说:“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人秉天地之气而生,生成之后,人又是天地的一个小化身。太空中一点不昧的虚灵,即天性。此性长清常静,无情无意,无思无为,但它应变事物无有休停。此性应之于人,即为人心。

人心因为有情有意,想思有虑,时时在动,故谓:“人心,机也”。而天道,是世间万物的主宰。所以要想得到人类社会的太平,人身自我身命的安宁,必须返本归根,依循常清常静、无思无为、无情无意的天道。这就是遵循本分。

二. 仁与俭:天道所常,人之本分
清代悟元子刘一明祖师则补充解释说:“天性者,天赋之性,即真如之性。所谓真心,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而人得以为人者是也。”如果没有做到守道,或者超过了限度,就是非分。
《唐太古妙应孙真人福寿论》里的提到了富贵者与贫贱者的非分:“富贵者,以轾势取,为非分也。贫贱者,以佞盗取,为非分也。”之后又举了例子:官爵之非分者,车马之非分者,妻妾之非分者,童仆之非分者,而这四种非分总结起来就是不仁之非分。

道与儒不同,这里的“仁”不是儒家的“仁”的含义,不是指仁义,而是指廉谨。廉,即棱角分明、是非分明;谨,即谨慎。这里的“不仁”,就是指是非不分,恣情纵欲。
后面的屋宇之非分者,粟帛之非分者,衣食之非分者,饮食之非分者,这四种总结起来就是不俭之非分。不俭,简单来说就是不节俭。

《道德经》有言: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由此可见节俭的重要性,做不到的话,自然也是非分。
不仁不俭,如此种种,皆与造善之积不符。积不仁之多,造不善之广,神皆记之,神而追之则矣。尚不能逃其往负之灾。
道教是讲承负的,《文昌帝君阴骘文》里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
因此孙真人说:“如此者,于我如浮云,不足以为富也。”若是真有以此为富的,也不过是为富不仁,积不善之多而煞其命也。此非分也,神已记之,人不知也。

三. 元载:不遵道,不守分,福寿全无
我印象中最不“遵道守分”的人,当属唐代宗李豫时期的宰相元载了。他是中国历史上巨贪之一。抄他家时,起赃无数。就冲他家中藏有赃物胡椒八百石,钟乳五百两,就略可知其奢糜腐败的程度。

这也最为让人记忆深刻。胡椒日常用量极少,一餐饭,数粒即足。然而,从其家抄没的差不多有现今的六十多吨重。这就得需要上百峰骆驼,才能从印度洋的海滨,运到唐首都长安,现今航空距离也得有三千多公里,何况是当时的驼队?何等辛苦不易!

元载遂兼任度支使时,志得意满,自恃除恶之功,非议前贤。他认为满朝文武,无人比得上自己。后来,元载为独揽大权,上奏皇帝,要求吏部、兵部对六品以下官员的任命不得检验考核,并于公府门前杖杀了弹劾他的大臣。从此人们再也不敢公开非议元载,就算走在路上,也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

周幽王时期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在唐朝完美的重现了。当时,元载独揽朝政,贪财纳贿,培植亲信,排除异己,凡是想求官仕进的,都要向他的儿子、亲信赠送厚礼。元载任相时,宣州有一老者向他求官。元载只给了他一封书信便打发走。

老者走到幽州,拆信观看,见上面只有元载的署名,别无他话,非常生气,但只得持信去求见当地节度使。节度使见了元载所书,将老者迎到馆舍,加以款待,又赠送他绢帛千匹。元载得势之威势,可见一斑。
唐代宗对元载所为非常清楚,但考虑到元载任相多年,想让他善始善终,因而单独召见,加以劝诫,希望他有所收敛,元载却不思改过。

嚯!皇帝亲自来劝还不听,古往今来也是没谁了,利令智昏莫过于是。

后来代宗下诏赐死元载,妻及子并赐死,并且挖开元载父祖坟墓,劈棺弃尸。这可就不只是“死有余责,秧其子孙”了,连死去的宗祖都要一起受辱。史书称:“及死,行路无嗟惜者”。他得势时是如此的倒行逆施,人们对他的死无人叹息也就不足为怪了。

《资治通鉴》上说元载临死前,刽子手问他还有什么要求,元载知道逃不过一死,于是他央求:“愿得快死!”刽子手说:“相公须受少污辱,勿怪!”于是脱下脏袜子塞其口而杀之。

《新唐书》称元载“嗜学,工属文”。《旧唐书》称他“性惠敏,博览子史,尤学道书”。元载出身寒微,应当知晓百姓之苦,然而当他做了宰相,却大兴土木,全然不顾庶民之生死。

他好读书,尤擅道书,考虑到他的时代,很还可能是读过孙真人的福寿论的,可他干的全是非分之事,更别说遵道守分了。此等不仁之富,也就促成他最后成了真正的为富不“人”。

四. 福与寿: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接下来,“福集寿臻”要怎么做到呢?这其实也就是孙真人的这篇福寿论里探讨的主旨“福”与“寿”。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福?什么是寿?为什么说福满了寿就会到来呢?
古人认为,富贵寿考等齐备为福,与“祸”相对。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是对福与祸的一种辩证认识。《礼记》则曰:“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也就是说,“福”有顺利、诸事如意的含义。

许慎《说文》里提到:“福,佑也”。有着赐福,保佑之意。
纵观古今,人们对“福”字的认知各有侧重点。孙真人福寿论的第二段开头就说道:“福者,造善之积;祸者,造不善之积也。”也就是说,人之所以有福或者有祸,全因自己善或不善的作为。

《太上感应篇》里也有:“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其认为祸、福虽然难以预测,但是会因为人自己的行为而转化、改变。

《尚书·洪范》曰:“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因此,一般人都会认为长寿便是有福。五福从来先说寿,其次云何?直至三公未足多。

然何为寿?《说文》里提到:“寿,久也”。在古代寿的含义代表着祈福平安,延年兴旺长久之意。“寿”字寄托着人们的期盼、祝福和向往。如何能被称为久?那自然是长生才能久视。

韩非子也说:“全寿富贵之谓福。”而孙真人却说:“贫者多寿,富者多促,贫者多寿,以贫穷自困而常不足,不可罚寿。富者多促,而奢侈有余,所以折其命也。乃天损有余而补不足。”

由此可见,仅仅多寿还不能被称为有福,只是因贫穷而不罚寿罢了。宋代大诗人陆游也曾在他诗作的《贫歌》中说道:“寿居福之首,贫为士之常。造物赋我贫,乃以寿见偿。”

宋代另一位大诗人杨万里则在他的《病中感秋》一诗中说道:“寿外康宁方是福,不然徒寿不须休。”这些都说明了“福”里囊括了“寿”,但与“福”相比较起来,“寿”却不能代表“福”。这就像是数学里的集合,福为母集,而寿只是子集。

五福齐备,百福骈臻,才能以寿为福,从而福集寿臻。如果只是长寿,贫穷而又困苦,或者体弱多病,常年卧床不起,这种长寿反而使人痛苦,自然也称不上享福,甚至可能还是一种受罪。

乡下把结婚和有些老人的去世,谓之为红白喜事。之所以把有的老人的去世称作喜事,就是因为他们虽然得到了长寿,却常年瘫在床上,动弹不得,生不如死。因此,福寿双全,才应该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这也是孙真人在福寿论里,倡导大众所追寻的根本目标。
《道德经》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而福寿论中也将人也分成了圣人、贤人、达人、信人等等,人贵要有自知之明,只有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了解自己的缺点,进而虚心改过,取长补短。

恰如《福寿论》最后所说:“人若奉阴德而不欺者,圣人知之,贤人护之,天乃爱之,人以悦之,鬼神敬之。居其富而不失其富,居其贵而不失其贵。祸不及也,寿不折矣。攻劫之患去矣,水火之灾除矣,必可保生全天寿矣”。如此这般,自然证得福寿双全。那么福集寿臻,福寿骈集,又哪里是什么难事呢?
作者:逍遥顽仙

#药王孙真人《福寿论》#:遵道守分,方能福集寿臻!
近来读《唐太古妙应孙真人福寿论》,被里面的深意所吸引,不禁产生了下笔的想法。
今天想写的主旨是“遵道守分,福集寿臻”,然后结合孙真人的《福寿论》进行写作。我们首先要谈到“遵道守分”。遵什么道,怎么遵道?而“守分”,又是守什么分,如何守分?

天道与本分
“道者何也?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这是《玄纲论》里对道的一个大的概述。再往小些往人性上说,道者何也?
《中庸》上说:“天之命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所谓“天之命谓性”,是指人的天性。“率性之谓道”,是说人们自我教育之道就是按照人们的天性办事情。“修道之谓教”,是说自我教育就是按照人道的原则去进行修治。

《黄帝阴符经》上说:“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人秉天地之气而生,生成之后,人又是天地的一个小化身。太空中一点不昧的虚灵,即天性。此性长清常静,无情无意,无思无为,但它应变事物无有休停。此性应之于人,即为人心。

人心因为有情有意,想思有虑,时时在动,故谓:“人心,机也”。而天道,是世间万物的主宰。所以要想得到人类社会的太平,人身自我身命的安宁,必须返本归根,依循常清常静、无思无为、无情无意的天道。这就是遵循本分。

一. 仁与俭:天道所常,人之本分
清代悟元子刘一明祖师则补充解释说:“天性者,天赋之性,即真如之性。所谓真心,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而人得以为人者是也。”如果没有做到守道,或者超过了限度,就是非分。

《唐太古妙应孙真人福寿论》里的提到了富贵者与贫贱者的非分:“富贵者,以轾势取,为非分也。贫贱者,以佞盗取,为非分也。”之后又举了例子:官爵之非分者,车马之非分者,妻妾之非分者,童仆之非分者,而这四种非分总结起来就是不仁之非分。

道与儒不同,这里的“仁”不是儒家的“仁”的含义,不是指仁义,而是指廉谨。廉,即棱角分明、是非分明;谨,即谨慎。这里的“不仁”,就是指是非不分,恣情纵欲。

后面的屋宇之非分者,粟帛之非分者,衣食之非分者,饮食之非分者,这四种总结起来就是不俭之非分。不俭,简单来说就是不节俭。

《道德经》有言: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由此可见节俭的重要性,做不到的话,自然也是非分。
不仁不俭,如此种种,皆与造善之积不符。积不仁之多,造不善之广,神皆记之,神而追之则矣。尚不能逃其往负之灾。

道教是讲承负的,《文昌帝君阴骘文》里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

因此孙真人说:“如此者,于我如浮云,不足以为富也。”若是真有以此为富的,也不过是为富不仁,积不善之多而煞其命也。此非分也,神已记之,人不知也。

二.元载:不遵道,不守分,福寿全无
我印象中最不“遵道守分”的人,当属唐代宗李豫时期的宰相元载了。他是中国历史上巨贪之一。抄他家时,起赃无数。就冲他家中藏有赃物胡椒八百石,钟乳五百两,就略可知其奢糜腐败的程度。

这也最为让人记忆深刻。胡椒日常用量极少,一餐饭,数粒即足。然而,从其家抄没的差不多有现今的六十多吨重。这就得需要上百峰骆驼,才能从印度洋的海滨,运到唐首都长安,现今航空距离也得有三千多公里,何况是当时的驼队?何等辛苦不易!

元载遂兼任度支使时,志得意满,自恃除恶之功,非议前贤。他认为满朝文武,无人比得上自己。后来,元载为独揽大权,上奏皇帝,要求吏部、兵部对六品以下官员的任命不得检验考核,并于公府门前杖杀了弹劾他的大臣。从此人们再也不敢公开非议元载,就算走在路上,也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

周幽王时期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在唐朝完美的重现了。当时,元载独揽朝政,贪财纳贿,培植亲信,排除异己,凡是想求官仕进的,都要向他的儿子、亲信赠送厚礼。元载任相时,宣州有一老者向他求官。元载只给了他一封书信便打发走。

老者走到幽州,拆信观看,见上面只有元载的署名,别无他话,非常生气,但只得持信去求见当地节度使。节度使见了元载所书,将老者迎到馆舍,加以款待,又赠送他绢帛千匹。元载得势之威势,可见一斑。
唐代宗对元载所为非常清楚,但考虑到元载任相多年,想让他善始善终,因而单独召见,加以劝诫,希望他有所收敛,元载却不思改过。

嚯!皇帝亲自来劝还不听,古往今来也是没谁了,利令智昏莫过于是。

后来代宗下诏赐死元载,妻及子并赐死,并且挖开元载父祖坟墓,劈棺弃尸。这可就不只是“死有余责,秧其子孙”了,连死去的宗祖都要一起受辱。史书称:“及死,行路无嗟惜者”。他得势时是如此的倒行逆施,人们对他的死无人叹息也就不足为怪了。

《资治通鉴》上说元载临死前,刽子手问他还有什么要求,元载知道逃不过一死,于是他央求:“愿得快死!”刽子手说:“相公须受少污辱,勿怪!”于是脱下脏袜子塞其口而杀之。

《新唐书》称元载“嗜学,工属文”。《旧唐书》称他“性惠敏,博览子史,尤学道书”。元载出身寒微,应当知晓百姓之苦,然而当他做了宰相,却大兴土木,全然不顾庶民之生死。

他好读书,尤擅道书,考虑到他的时代,很还可能是读过孙真人的福寿论的,可他干的全是非分之事,更别说遵道守分了。此等不仁之富,也就促成他最后成了真正的为富不“人”。

三. 福与寿: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接下来,“福集寿臻”要怎么做到呢?这其实也就是孙真人的这篇福寿论里探讨的主旨“福”与“寿”。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福?什么是寿?为什么说福满了寿就会到来呢?

古人认为,富贵寿考等齐备为福,与“祸”相对。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是对福与祸的一种辩证认识。《礼记》则曰:“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也就是说,“福”有顺利、诸事如意的含义。

许慎《说文》里提到:“福,佑也”。有着赐福,保佑之意。
纵观古今,人们对“福”字的认知各有侧重点。孙真人福寿论的第二段开头就说道:“福者,造善之积;祸者,造不善之积也。”也就是说,人之所以有福或者有祸,全因自己善或不善的作为。

《太上感应篇》里也有:“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其认为祸、福虽然难以预测,但是会因为人自己的行为而转化、改变。

《尚书·洪范》曰:“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因此,一般人都会认为长寿便是有福。五福从来先说寿,其次云何?直至三公未足多。

然何为寿?《说文》里提到:“寿,久也”。在古代寿的含义代表着祈福平安,延年兴旺长久之意。“寿”字寄托着人们的期盼、祝福和向往。如何能被称为久?那自然是长生才能久视。

韩非子也说:“全寿富贵之谓福。”而孙真人却说:“贫者多寿,富者多促,贫者多寿,以贫穷自困而常不足,不可罚寿。富者多促,而奢侈有余,所以折其命也。乃天损有余而补不足。”

由此可见,仅仅多寿还不能被称为有福,只是因贫穷而不罚寿罢了。宋代大诗人陆游也曾在他诗作的《贫歌》中说道:“寿居福之首,贫为士之常。造物赋我贫,乃以寿见偿。”

宋代另一位大诗人杨万里则在他的《病中感秋》一诗中说道:“寿外康宁方是福,不然徒寿不须休。”这些都说明了“福”里囊括了“寿”,但与“福”相比较起来,“寿”却不能代表“福”。这就像是数学里的集合,福为母集,而寿只是子集。

五福齐备,百福骈臻,才能以寿为福,从而福集寿臻。如果只是长寿,贫穷而又困苦,或者体弱多病,常年卧床不起,这种长寿反而使人痛苦,自然也称不上享福,甚至可能还是一种受罪。

乡下把结婚和有些老人的去世,谓之为红白喜事。之所以把有的老人的去世称作喜事,就是因为他们虽然得到了长寿,却常年瘫在床上,动弹不得,生不如死。因此,福寿双全,才应该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这也是孙真人在福寿论里,倡导大众所追寻的根本目标。

《道德经》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而福寿论中也将人也分成了圣人、贤人、达人、信人等等,人贵要有自知之明,只有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了解自己的缺点,进而虚心改过,取长补短。

恰如《福寿论》最后所说:“人若奉阴德而不欺者,圣人知之,贤人护之,天乃爱之,人以悦之,鬼神敬之。居其富而不失其富,居其贵而不失其贵。祸不及也,寿不折矣。攻劫之患去矣,水火之灾除矣,必可保生全天寿矣”。如此这般,自然证得福寿双全。那么福集寿臻,福寿骈集,又哪里是什么难事呢?
作者:逍遥顽仙 腾讯道学

#每日一善[超话]# [偷乐] #阳光信用#

【食举歌】 晨羲载焕,万物咸睹。嘉庆三朝,礼乐备举。元正肇始,典章徽明。万方来 贺,华夷充庭。多士盈九德,俯仰观玉声。恂恂俯仰,载烂其晖。钟鼓震天区, 礼容塞皇闱。思乐穷休庆,福履同所归。 五玉既献,三帛是荐。尔公尔侯,鸣玉华殿。皇皇圣后,降礼南面。元首纳 嘉礼,万邦同钦愿。休哉休哉,君臣熙宴。建五旗,列四县。乐有文,礼无倦。 融皇风,穷一变。 礼至和,感阴阳,德无不柔系休祥。瑞征辟,应嘉钟。舞云凤,跃潜龙。景 星见,甘露坠。木连理,禾同穗。玄化洽,仁泽敷。极祯瑞,穷灵符。 怀荒远,绥齐民。荷天祐,靡不宾。靡不宾,长世盛,昭明有融繁嘉庆。繁 嘉庆,熙帝载。含气感和,苍生欣戴。三灵协瑞,惟新皇代。 王道四达,流仁布德。穷理咏乾元,垂训从帝则。灵化侔四时,幽诚通玄默。 德泽被八纮,礼章轨万国。 皇猷缉,咸熙泰。礼仪焕帝庭,要荒服遐外。被发袭缨冕,左衽回衿带。天 覆地载,泽流汪濊。声教布濩德光大。 开元辰,毕来王。奉贡职,朝后皇。鸣珩佩,观典章。乐王庆,悦徽芳。陶 盛化,游太康。惟昌明,永克昌。 惟建元,德丕显。齐七政,敷五典。彝伦序,洪化阐。王泽流,太平始。树 灵祇,恭明祀。介景祚,膺嘉祉。 礼有容,乐有仪。金石陈,干羽施。迈《武》、《濩》,均《咸池》。歌 《南风》,德永称。文明焕,颂声兴。 王道纯,德弥淑。宁八表,康九服。导礼让,移风俗。移风俗,永克融。歌 盛美,告成功。咏休烈,邈无穷。 ○梁三朝雅乐歌 【俊雅三首】 =>沈约 (《隋书?乐志》曰:“众官出入奏《俊雅》,取《礼记?王制》云:‘司 徒选士之秀者升之学,曰俊士也。’二郊、太庙、明堂,三朝同用焉。”) 设官分职,髦俊攸俟。髦俊伊何?贵德尚齿。唐乂咸事,周宁多士。区区卫 国,犹赖君子。汉之得人,帝猷乃理。 开我八袭,辟我九重。珩珮流响,缨绂有容。衮衣前迈,列辟云从。义兼东 序,事美西雍。分阶等肃,异列齐恭。 重列北上,分庭异陛。百司扬职,九宾相礼。齐、宋舅甥,鲁、卫兄弟。思 皇蔼蔼,群龙济济。我有嘉宾,实惟恺悌。 【同前三首】 =>萧子云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於赫有梁,向明而治。知人则哲,聪明文思。思皇多 士,俊乂咸事。弗惟其官,惟人乃备。 训迪庶工,位以德序。恭己而治,垂旒当宁。或以言扬,或以事举。春朝秋 觐,圭币惟旅。翼翼酆、郇,峨峨齐、楚。 客入金奏,宾至县兴。威仪有则,是降是升。百辟卿士,元首是承。左右秩 秩,终敬且矜。彝伦攸序,王猷以凝。 【胤雅】 =>沈约 (《隋书?乐志》曰:“皇太子出入奏《胤雅》,取《诗》‘君子万年,永 锡祚胤’也。三朝用之。”) 自昔殷代,哲王迭有。降及周成,惟器是守。上天乃眷,大梁既受。灼灼重 明,仰承元首。体乾作贰,命服斯九。置保置师,居前居后。前星比耀,克隆万 寿。 【同前】 =>萧子云 天下为家,大梁受命。眷求一德,惟烈无竞。仪刑哲王,元良诞庆。灼灼明 两,作离承圣。英华外发,温文成性。立师立保,左右惟政。休有烈光,前星比 盛。 【寅雅】 =>沈约 (《隋书?乐志》曰:“王公出入奏《寅雅》,取《尚书》、《周官》云: ‘贰公弘化,寅亮天地’也。三朝用之。”) 礼莫违,乐具举。延藩辟,朝帝所。执桓蒲,列齐、莒。垂衮毳,纷容与。 升有仪,降有序。齐簪绂,忘笑语。如矜严,终酣醑。 【同前】 =>萧子云 车同轨,行同伦。来万国,相九宾。延群后,朝荩臣。礼时行,乐日新。摐 夷则,奏雅寅。衮衣曜,玉帛陈。仪抑抑,皇恂恂。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世上不爱的理由有很多,然而爱的表现只有一个:就想和你在一起。人生,是美丽的画,道德,那是画的底色,人性如酒,醇是真情。
  • 现实中,有些男女就做得比较好,他们不管身在何处,都能关心对方,既表明了爱意,也维系了感情,一举两得。爱情,不是装出来的,一定要落实到生活当中去,你越真实,对方越
  • 他对别人的关心,通常是以配合别人的方式来展现,有跟天秤近距离相处过的人,知道他们可不是没脾气,只是大部分的时间都让自己保持平衡的状态,所以天秤喜欢的是一种简单平
  • 这世间口若悬河、信誓旦旦之人太多,然而真如杨震一般,话从口出后即使无人监督,心却一如既往遵从己言的人却是寥寥无几。孔子在生活中,是一个严厉而不失可爱的小老头,以
  • 2022年11月7日星期一 【转赞:纳福】;今日星相:金星刑土星;★★幸运星座:金牛座、摩羯座、狮子座、白羊座、天秤座、巨蟹座;★★温馨提示:金土刑会让人拘谨压
  • 看完感觉回想起了高三的时候在班主任课上看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看到女主被xq之后的解离和破碎真的被难受到希望世界能多一点像李皓明一样的男生给女孩子更多温柔包容和保护理
  • #高清壁纸无水印##ins手机壁纸简约可爱全屏无水印高清# 朋友圈背景图 ins风|简约|清新 | 个性可爱|治愈系 ​ ​​​​#女生头像情侣头像情头可爱搞怪
  • 2、不对他人有期待绝大多数的失望悲观情绪,都来自于对他人过高的期待,伴侣没有对感情投入100%,父母不完美没有同理心,朋友不地道有恩不回报...3、不批判他人人
  • 没事吧,没事去磕药吧,什么都能磕,节目没互动就觉得逻辑不对,就是jmz剪掉了,真的不理解,你们看节目不看内容只看人吗?cpf磕药磕上头吧,当时kun没有关注bl
  • 哪一句台词,让你记住了整部电影? 1、我在最好的时候碰到你,是我的运气。 《一代宗师》 2、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我在你面前可以是谁。 《剪刀手
  • [太开心]狂暑季抢30名半价,更有前1小时9折[微风]夏日炎炎,在这个狂热的夏天当然要送上一波清凉优惠消消暑!!
  • 推进集团化办学,全市形成教育集团63个,覆盖152所中小学、幼儿园,惠及40%的中小学生,初步形成了“强校带弱校、强校带新校、强校带农校”的教育格局。我市持续推
  • ”2.《偷偷藏不住》前期关注度很高,但是现在也改编、《以爱为营》原著也会改动;《打火机和公主裙》首支预告不尽如人意;3.吴磊、赵露思《星汉灿烂》:“我们原本预期
  • 国际珠宝首饰流行趋势发布会不仅为国内外珠宝企业和设计师提供了一个品牌传播、知名度拓展的舞台,同时也为行业搭建了一个权威级的信息窗口,架设全面、专业且有深度的行业
  • 四季循环,来来去去赠予你我的冬日,又献上我的仲夏要送走曾是我整个世界的你是否真的爱过你到何时才能入春对了,曾有那么一段时日要去莎士比亚的戏剧最终遇见了真爱般眼里
  • 爱情里有两种遗憾。 一种是你还没好好去爱,失去之后才发现,那是一个很值得的人。 另一种是你曾经认真爱过,最后却发现他根本不值得。 我们终其一生努力,是为了过上
  • 不过既然知道了它的安身之处,艾米决定每天都带食物过来,这样终有一天能感化它。艾米将狗狗带回去后,悉心照顾了几个月,和丈夫给予了它无私的爱,如今它重新长出了毛发,
  • [国庆过得真快乐]毛绒绒的熊猫外套冬天穿起来超拉风可可爱爱的大熊猫外套谁能不心动超软的毛绒质地舒适保暖黑白相间的配色简洁大方大熊猫主题元素玩转这个冬天胸前的拼色
  • 你是紫色浪漫王国里平易近人的柠檬王子,用初心奏唱引人共情的歌,一次次给我们你的专属甜蜜,你仍是坚定初心、不懈努力的你。多样的音乐风格,多变的唱法编曲,你一次次的
  • 作者通过定义和阐明有关叙事权力的四个关键二元区别发展了叙事权力的概念:一、从个人主义本体论角度理解的叙事权力VS从叙事本体论角度理解的叙事权力;以施动者为中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