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密关系中,让对方越来越爱你、两个人“越来越甜”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调整自己对于关系的预期,减少对对方、对关系的不合理预期。

许多学者和心理咨询师都曾指出,在亲密关系中,人们普遍会持有一些不合理预期。来看看以下有哪条“戳中”了你:

期待伴侣总是“懂”你,知道你的感受,知道你在想什么
期待伴侣总是将你放在第一位,在你这里花最多的时间
期待伴侣可以安排一切,把你“宠成个孩子”
期待伴侣弥合你在其他关系中受过的伤
期待伴侣总是包容你,即使你说了气话、做了冲动的事,ta也能理解那不是你的本意,并很快原谅你
期待借由对方完成自我实现(比如,你自己未能做到某一成就,于是期待伴侣可以“替”自己实现它)
期待不论在哪个阶段,关系总是和过去一样(比如,以前我们在一起总是有说不完的话,以后也应该一直如此)
期待关系中所有问题都能得到解决,问题不解决,就意味着关系无法继续
期待你们眼里只有彼此,不会再被其他人吸引
期待如果ta是“命中注定”,我们的关系不需要努力维护也能顺遂
期待真爱可以克服一切
期待永恒的承诺
(Carmichael, 2019;Wolff, 2018;Finkel, 2017; Bates-Duford, 2016)

这些不合理的期待其实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它们通常是绝对化的,会用“总是”、“一直”、“只有”描述关系;

它们也是非黑即白的;其潜台词是:关系应该毫无瑕疵,否则就需要推翻重来;

这些期待也体现了期待关系一直以一方为中心、将对方功能化的倾向(Thompson, 2015)。Ta们看似留有生命中很重要的位置给伴侣,其实只是希望有个人来满足自己的期待,无论这个人是谁。

为什么说不合理的期待会破坏你们的关系,把对方越推越远?

不合理的期待会牺牲伴侣在关系中的幸福感(Poanzr, 2018)。
当你提出ta做不到的期望时,对方会感到你并不是真的爱ta,只是利用ta将你心中那个完美伴侣的形象变成现实。Ta也会隐约感到自己对你来说没那么重要,因为你一直有一个“完美伴侣”作为备选,只要ta不符合你的期待,你就会抛弃ta,去找那个能满足你期待的人。

这会令ta在关系中如履薄冰,承受持续的情绪压力(Wolff, 2018)。因为ta不敢相信自己是被你接纳的,因而很难体会到足够稳定的爱和幸福。

2. 不合理的期待也会给抱有期待的你造成负面影响。

你可能会不断地感到沮丧、失望(Bates-Duford, 2016),怀疑自己为什么总是在亲密关系中受伤(Poanzr, 2018)。

而更麻烦的是,当不合理的预期过多时,你会评价伴侣,并给自己不投入关系的理由——因为ta还不够好,不值得我投入;等ta“达标”了,关系才能继续向前(Ferguson, 2018)。

但健康的亲密关系需要平等地看待彼此,不合理的预期却在诱使你抽身出来,将自己放在高对方一等的位置,把改善的任务完全丢给对方。

为什么在亲密关系中,很多人都持有这些不合理期待?

一个关键的原因在于,人们普遍误将“完美关系”当成现实。

很多人都会参照影视作品和社交媒体上“完美爱情”的样子来建立“好关系”、“好伴侣”的标准(Bates-Duford, 2016)。

但事实上,那些完美的爱情故事之所以广为流传,恰恰是因为它们与真实的关系有距离。它们是一个个爱情中的“高光时刻”拼凑的假象。而真实关系中的鸡毛蒜皮、反复磨合,则因为“不够梦幻”,而不被展示(Wolff, 2017)。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许多人在关系中的依恋状态是僵化的(inflexible attachment)(Golden, 2018)。

这种状态来源于个体心理的僵化(psychological inflexibility),是指我们过于依赖自己的知识或过往经验认识事物,因而离自己真实的体验越来越远,然后,我们又逐渐被高度概括化、概念化的认知模式所限制的过程(Hayers et al., 2006)。

心理僵化会令我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觉得我们的伴侣、关系是我们“认为应该”的样子,而拒绝接纳它们如其所是(Schenck, 2017)。

比如,假设你心中有一个预期:如果伴侣爱你,就会包办你们生活中的大小事,就会事事以你为先。而在真实的相处当中,你发现伴侣做不到。

你感到失望,但拒绝思考你的期待是否符合伴侣的性格特征,也不去观察ta是否有别的爱你的表现,反而不断给伴侣施压,或干脆选择离开ta。

因为你始终认为爱你的伴侣“应该”做到这些,达不到这些标准,对方在其他方面做得再多,对你来说也没有意义。这种僵化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尚未认识到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世界并非以我们为中心,我们的有些要求就是无法被满足的。

但亲密关系的真相是,没有人有义务满足我们全部的期待。唯有接纳这个现实,不再执着于那些期待,我们才有更多精力感受眼前,不至于错失已有的美好。

在亲密关系中,怎样期待才合理?

北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Donald Baucom的研究发现:不合理的期待会破坏关系,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在关系中抱有低期待甚至不期待;当期待合理时,人们通常能在亲密关系中“求仁得仁”。

那么,哪些期待是合理的呢?

心理学教授John Gottman在对婚姻和亲密关系进行了长达40年的研究后发现,对关系和伴侣的合理期待可以有以下这些:

期待和伴侣相处得像朋友,友好、尊重,足够亲密又有各自的空间;
期待有令人满意的性生活;
期待彼此相互信任,愿意做出承诺并忠诚履行;
不期待完全没有冲突,或解决全部冲突,但应该期待有建设性地协商、处置冲突;
你们也许有不同的理想,但能互相理解、彼此支持;
你们也可能给彼此带来伤害,但你们更能有效地修复;
你们对生活意义有共同的认识,有共同的信念和目标;
你们对于“家是什么”、“爱如何表达”、“如何抚养孩子”协商一致。
(Gottman,2018)

Gottman提出,期待这些会让我们拥有“够好(good enough)”的关系,让两个人的爱意长久存在。

而比合理地期待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学会在关系中不断重新校准(recalibrate)不合理的期待(Finkel, 2017)。

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步骤:

1. 带着好奇心认识你的不合理期待

你可以将你在关系中的期待写下来,以局外人的身份去观察而不是评价这些期待(Tartakovsky,2018)。

你可能会发现“原来我还有过这样的期待啊”、“这个期待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你还可以进一步去好奇期待的效果,比如问一问自己:“这些期待曾帮我获得过高质量的亲密关系吗?”、“这些期待有没有给我造成过苦恼?”

2. 给你的期待留出弹性空间,根据实际情况校准

“弹性空间”的意思是,允许你的期待不能百分之百被实现。

举例来说,当你期待伴侣永远将你放在第一位时,允许ta有时不能第一时间回应你,并在这种情况真的发生时去观察,而不是指责。你可以询问ta:“你当时没有回应我,是因为什么?我可以帮你做什么吗?”

这会帮助你逐渐看到,你的期待中哪些部分可以实现,哪些部分不可实现,并逐渐将原本不合理的期待调整为合理的期待。

3. 用关怀补齐心理落差

你可以向伴侣诉说你的感受,寻求ta的关心。比如:“你不能将我放在第一位时,我挺难过的。”这会改变你们的相处模式:你不再是要求者,而是提出你的需求,给对方机会选择如何回应——在关系中的自主感会让对方更愿意做出努力(Tartakovsky,2018)。

这同样意味着自我关怀。你不需要因为不合理的期待而自责,而是承认自己的伤心、难过,去处理这些感受,给自己时间慢慢调整。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逐渐接受一个有关亲密关系的重要事实: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但这不妨碍我们创造美好、平和、有未来的关系(Bates-Duford,2016)。

希望看到这里的人,都能长长久久地相处,在关系里越来越爱~

衣服异味从何而来?

作为一个生物学博主,今天讲一个生活中和生物有关的必备知识技能,那就是:除菌。

谈到除菌,估计大家都很熟悉,毕竟从小到大,饭前便后要洗手这种基本的除菌常识已经是人人皆知,而食物清洗后才能吃,避免吃常温储存太久的食物,都是我们日常积累下来的除菌知识。而如果不注意的话,被细菌感染了,就要去医院治疗,医生往往也是使用各种诸如抗生素之类的除菌成分。

这些日常知识大家早就耳熟能详了,所以今天,就讲一个你熟悉但是可能没注意到的东西。

01,衣服为什么会有味道?
————————————

这段时间,国内不少地方都是龙王集中加班,导致雨水不断。下雨降暑倒是不错,但也会给出行带来不少问题。

不过,不知各位留意过没,其实离我们更近,更容易让人恼火的问题其实是——味道。

浴室毛巾不知不觉有了“馊味”,挂在阳台的衣服也是浓浓的阴干味,搞得每次洗衣服都得看老天的脸色,不然衣服的味道都让人难以忍受。

那么为什么衣服会有味道?

以汗臭味为例,那真是汗液的味道吗?不是。汗液几乎是没有味道的,而且我们洗涤过程会有洗涤剂,这些成分清除汗液那是轻而易举。

那汗臭味是从哪里来的呢?这里面的因素就是和我们一开始说到的一样,还是细菌。

其实无论是汗臭味,还是阴干味,都是细菌繁殖代谢的结果,它们的代谢产物会有异味,于是就造成了我们的衣服、毛巾都有了难闻的味道。

可能有人就要问了,明明衣服已经洗过了,哪来的细菌呢?这就要谈到细菌这种强大的微生物门类了,这里有两个和细菌相关的特性。

02,顽强的细菌
————————

细菌可能是地球上生命力最顽强的生命之一了,经过长期的进化和适应,他们已经能够忍受住很多恶劣的环境因素。无论是高温,超强的酸碱度,还是高盐、或者极度干燥的极端环境,细菌都能够很好地存活。而且,它会紧紧的附着甚至“生长”在很多物品表面,更是增加了剥离难度。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洗涤过程,虽然能够冲走大量的细菌,但是还是有不少细菌顽强的停留在衣服、毛巾上面。一旦洗涤结束,它们就开始卷土重来,逐步扩大,星火燎原,直到整个衣服都有了细菌,于是它们又继续开始代谢,不断产生味道。

03,无处不在的细菌
—————————

细菌可能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存在了,上到九天,下到远洋,无处不在,而空气中也是存在许多细菌。

当我们洗完衣服晾晒的时候,空气中的细菌就开始落到了衣服上,于是就开始繁殖了,然后就有味道了。

相信这两点,可以为你解惑为何清洗过后的衣服,依然会有细菌的缘故了吧。

04,细菌靠什么繁殖代谢?
————————————

说到,有人也许会好奇,这些细菌要繁殖代谢,他们吃什么?也就是他们的营养来源是什么?

其实,细菌的营养来源还蛮多的,我们依然以衣服为例。

首先,我们的衣服上会沾染人体脱落的皮屑之类的对吧?这些皮屑之类的,本身就是死亡的细胞,是有机物质,自然可以作为细菌的营养来源了。

其次,我们人体还源源不断的产生汗液。哪怕你觉得自己今天没出汗,其实你身体的汗液依然在分泌,只是你没察觉罢了。而汗液里,可是营养丰盛啊。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可是除了水,还有许多成分,这里面既有无机成分比如钠、钾、氯、镁、钙等微量元素,也有有机成分,比如乳酸、尿素等等,甚至还有脂肪酸。这些成分, 可都是能够作为细菌营养来源的哦。

无处不在又不易清除的细菌,再加上汗腺、皮屑以及衣服本身的营养物质,可以说是万事俱备了。于是,它们就开始了幸福的日子,大量增殖代谢,而这些过程就会导致异味的出现。

例如我们开头提到的梅雨天的阴干味、浴室的"馊”毛巾味,以及运动后汗臭味,这些异味就离不开奥斯陆莫拉氏菌作怪。这些细菌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只要稍微不注意,给它们生长的空间,它们就会开始泛滥,然后产生异味。

正因为如此,我们洗衣服不仅仅是清洁污渍,更要除菌,这样才能从根源上去除衣服上的异味。

05,如何除菌?
——————

虽然知道异味产生的真正原因,但我们还是备受困扰,运动的衣服要是没及时清洗,很快就会有汗臭味钻出来。如果碰上南方的雨季,连续下雨一两个星期,即便偶尔雨停了也不出太阳,衣服上的阴干味真让人头痛,你不得不再洗一次,结果便是陷入另一个阴干味的循环;至于浴室里的毛巾之类的,就更不能提了,估计不少人和我有一样的感触。

这种情况下,建议大家在购买洗护产品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有除菌效果的产品,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这些味道的干扰了!
——————————————
其实,无论是分享什么样的知识,何种的技能,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体验生活、热爱生活。“衣物除菌”很常见却又容易被人忽视,相比于分享“衣服味道变得清新”的知识的,我更想将热爱整洁、清新的生活态度传递给大家。

【“制定了目标却无法走向它”,也许因为你错失了生命的“意义感”】人类理解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最近一直在看亚隆的书。存在主义系列的书,总是关涉那些生命深处的、本质的东西,需要不断地思考、感悟,所以总感觉读地很慢。
为了加速阅读,我已经学了一些快速阅读法,不过还没有在这种书上试验过,不清楚会不会有所帮助。
看亚隆的书,感觉他就像个天使——真诚、毫无保留地描绘出自己和来访者的“相会”。今天,就亚隆的启发,我们来谈谈“无意义感和价值”这个话题。

01
存在主义视角的“意义”
人类是一种追求意义的生物。
不幸的是,我们是被抛入(萨特的说法)到世界上的。如何在本来没有意义的内在世界,创造出一个“意义”,足以令我们“忍受”生命的无常和诸多痛苦,这就成了人一生的课题。
按照亚隆的说法,绝大多数“病人”(他所指的病人不仅指去寻求心理治疗/咨询的人,还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人。)都因为缺乏生活的意义感而饱受折磨。
人们需要意义感来满足自己,对抗从空虚、无意义感产生的焦虑。一名来访者的话表达了这一点:
“我觉得十分空虚,每天晚上看电视让我觉得自己毫无目标,毫无用处。”
“如今我已50岁了,却依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那么如何应对这种“无意义感”的焦虑呢?
很多人会通过立flag、定目标来“感受存在”。
尽管督促自己“要自律”,面对这些官宣的或者自我宣告的“目标”,很多人却往往走不下去,没有足够的心力去执行计划、坚持行动。
很多人对此会开始自我怀疑,越定目标越挫败,越努力越达不成。其实,这还真的不是“自律”、“意志力”之类的问题。
需要好好审视一下:
你是在用这些目标逃避无意义感引发的焦虑、填充自己的生活,还是在朝真正符合自己生命发展的方向前进?
符合自己生命发展方向的目标,或者是顺应你的天赋和优势的,或者是令你感到非常喜悦、焕发生命活力的。
此外,当你真的走在符合你自己生命的轨道上时,你不会去想“达不成”怎么办,因为你最要紧的目标只有这一件,这个目标和你生命的存在本身是紧紧相连的。成功、失败;达成、达不成,在你都不再是问题。你可以停下来休息,也可以继续,但是你深深地清楚你在“对”的路上,你愿意把你有限的生命能量倾注在这里。

有了这样一个“方向”,再制定目标就不会迷路,不会出现上面那种无法坚定地走向目标的情况了。
所以,存在主义视角中的“意义”,是用来抵御“存在性焦虑”的,我们生来面临的是一个没有意义的内在世界,必须要从无中生“有”,一个人才能从这种“没有意义”的焦虑中解脱。
但是在我看来,这种“意义”感,无法用头脑来判断,必须用心来寻找。这个“意义感”是只属于这一个人的,也是顺应这个生命发展方向、顺应这个灵魂的进化方向的。
只有这样的“意义”,才能让一个生命充盈饱满;只有这样的“意义”,才对一个生命而言,是有效的。
02
“意义感”直接关涉“自我价值”
当一个人感觉生命毫无意义的时候,可能会不想要活着。这其实是在说,“我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
这里比较复杂,有一个“自我价值系统“存在,影响着你对于“意义感”的感知。你的自我价值感是如何建立的,是否有一个核心稳定的自我,不受外在的评价系统影响?
整合破碎的“自我感”是不大容易的,但这是很多寻求自我成长的人都在做的事情。只有把破碎的自我拼凑、整合好,才能拥有稳定的“自我价值系统”。大多数感到生命没有意义的人,是在这里还没有做好。
上文提到过,只有建立真正“符合自己生命发展方向”的目标,不是为了对抗无意义、填补空虚,才能畅通无阻地走向它。
但找到“生命方向”的前提,是已经建立好一个“自我价值”系统,换句话说,就是“知道自己是谁”(指剔除了一切“身份”的自己,作为一个生命存在的自己)。那些因为找不到生命意义而苦恼的人,其实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是谁”。
如果自我价值感很稳定,在面对“意义感”时可能会比较轻松。只需要接受“必死”这一事实(存在主义四大主题之一),然后考虑「怎么样去活」就可以了。
这又关涉到了「存在」的另外两个议题:死亡和自由。「怎么样去活」,意味着「怎么样向死而生」,「怎么样去承担焦虑,做选择」。死亡和自由都是巨大的存在性焦虑。
死亡总能够让人觉醒。
人们往往能够在死亡面前洞悉自己过往的“无意义”的生命模式,听到自己生命的“呼喊”,进而产生巨大的改变,做出一些真正具有创造性的、符合生命发展方向的选择。
亚隆指出,当意义指向自我之外的事或者人的时候,那种意义感往往更深刻、更有力量。他的意思是“做一些利他、服务、奉献的事情等等。”
最后,对于“无意义”问题的处理方法,亚隆提出了建议:“我们必须做的是投身于所有可能的意义之一。「卷入」是最重要的。”他还援引了佛陀的教导,“生命的意义这个问题不能教,个人必须让自己完全沉浸在生活的河流之中,这样,问题就不会存在了。”

03
灵性视角的“意义感”
投入存在、充分体验“意义感”的不同可能性、试错、奉献,这些寻找“意义感”的方法都没错。但是,这些寻找“意义”的方法,都是依托外在环境的。
这样找来的意义,也许真的符合我们生命的发展方向,却未必可以令我们坦然、喜悦。
存在主义战士萨特,并没有因为寻找到人生的意义就获得充盈感、变得喜悦。他给自己寻找到的意义,是“战斗”,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一种奉献和服务。然而这一切并没有令他快乐或喜悦。他没有战胜焦虑,死于长期药物滥用导致的身体疾病,他带着自卑阴影、操纵的渴望走完了轰轰烈烈的一生。
如果萨特这样的人生是你的追求,那就完全不需要再去寻找生命的“意义”了。“意义”的确不是“找”来的,是你所“创造”的。只要充分地“卷入”存在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你想要的,是尽可能让自己舒服地、充实地、喜悦地过好这一生,对“意义感”的认识可能需要再进一步。
从灵性视角来看,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反反复复地体验不同的人生,是灵魂成长、进化的需要。因此,你作为一个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有意义。
佛陀曾教导人们,“烦恼即菩提。”我想,这句话也可以理解成“存在即意义”。可以完全面对烦恼,允许烦恼存在的时候,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问题其实是抗拒的态度带来的。
存在和“意义感”,也是这个道理。意义本身是只有人类才追寻的,一只蚂蚁、一只鸟儿不会思考这个问题,也能过得很好。不考虑“意义感”,一个生命本身也具有智慧运转良好。

但我们不是鸟儿,也不是蚂蚁。我们有一颗功能强大的大脑,事实上,我们是唯一会被自己的头脑(念头、想法)所折磨的物种。因此,思考清楚这个问题是非常好的,有助于我们进入灵性视角,对生命的广度和深度有更深的理解。而这些,会让我们的生命运转得更好。
那些“无意义感”,是作为一个生命本身的“呼喊”,它在祈求这个生命的主人,把能量导向那些真正能激活这个生命的活力的领域。

我们需要找到那些“如己所是”的存在方式。
假如,请你列出50件想做的事,放入三个同心圆里。在这些事之中,一定有一些是最核心的,是你作为这个生命无法舍弃的,也是最能够发挥你的天赋和才华的。可以作为你这个生命的存在方式,就是“如己所是”的。
我们也可以参考占星学的视角,通过个人星盘,比较直观地看到此生的灵魂进化方向、天赋特质、冲突模式、最重要的议题等等,从而绘制出“如己所是”的样子。
总之,从灵性视角去看生命的“意义”,有两层含义:
首先,这个生命存在的本身就是有意义的。它的存在是为了灵魂的成长、进化面对和跨越种种生命课题,体验不同的人生,增长智慧。
其次,意义感,并不是什么外部的东西,它深深地根植于这个生命本身的内部倾向性。找到那个“如己所是”的,作为一个生命的存在方式,就找到了自己在这个物质实相中的存在意义。

更多“荐书、灵性成长、心理学“相关文章请关注公众号“默拾趣”(Mo-shiqu)。我是媄仪,一枚成长中的心理咨询师,身心灵疗愈者。陪你一起慢慢走,了解自己,理解自己,成为你自己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不得不说很久没玩了..之前一直在玩推倒胡导致我整个人想法转变不过来[黑线]输空了…(大概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我他妈一圈能够三次把财神打出去[泪])不过还好后面扭转局
  • (11-13:猜明星) 11. 國王搭飛機 12. 兩張兩百一張一百 13. 金金金金金 (14-18:猜一個字) 14. 七十二小時 15. 雙十國
  • 拜谢上灵赐给人间白菜使我们四季可买,拜谢别族一生不食猪肉使我们廉价可得,然而这粉条……赶上牙碜劣质的粉条是一言难尽的,赶上煮不烂咬不动的粉条是痛心疾首的,赶上由
  • 为了让红色系汉服的穿搭效果更为高级、耐看,大家还可以尝试一些当下比较流行的彩妆色号。◆◇搭配显温柔的发型◇◆红色系汉服具备许多搭配优势,但真正想把红色汉服穿出美
  • 国家一级演员大火后买不起,放弃名利回农村,今下地放牛成日常《星光大道》这个节目捧红了 很多“草根明星”他们大多在歌唱和表演上有一定的天赋,但是又没有经过特殊的训
  • 你看现在的男孩子看到漂亮的女生,都会无怨无悔替她付出,有没有?可是再看之后的你,原来其实你的人格,气质风度,风格才是永远的标杆和最吸引人的地方啊!
  • #杨洋晒黑色墨镜自拍# 杨洋以前微博几乎都是广告,很少和我们分享生活,最近却明显很少发广告博了,而更乐于和我们分享他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真的好喜欢这样的他,虽然
  • ​唲~经过各种美食up主的做法vlog的研究,我的炒粉技术算是达到了自己主观觉得还阔以的程度;跳绳,不到半个月就了突破自己跳50下得歇半分钟,并达到1’m达到黄
  • [跪了][跪了]现在就【杨权】不知道是哪方面的问题了[跪了][跪了]不是李斯真爱玩家的强烈建议群攻玩家甚至嬴政玩家都不要拉这张卡(氪佬随意)直说了铁废物一个。[
  • 看过《仙剑》的演员阵容,有网友说“最让我期待的竟然是拜月教主王劲松”不过也有人担心王劲松长相和气质太过正直,和拜月教主人物设定反差感太大,恐怕很难把握好这个
  • 最好选择可覆盖耳朵的帽子,因为耳朵虽薄,但表面积大,更易散热。  冬天易手发凉的朋友也不妨多做做“干洗手”的动作,即双手对搓,摩擦生热,促进血液循环而防寒。
  • ⭐️⭐️⭐️⭐️⭐️⭐️⭐️ ◎ 七星請 ◎ 칠성청 擧佛 거불 南無金輪寶界熾盛光如來佛 나무금륜보계치성광여래불 南無左右補處兩大菩薩 나무좌우보처양대보살
  • 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虚幻;海内鱼龙,也会出来听你诵经之声。请别来无恙,愿这个月日子很滚烫,又热又明亮❾一晃两三年匆匆又秋天❿ᵕ̈ ɴɪᴄᴇ ᵕ̈દ ᵕ̈
  • 瑶妹,究竟什么角色你不能驾驭呢[打call],每天爱你三千遍,可欲可纯,微表情细节到位,但是感觉你太美了,缺少了点地气,可能这就是仙女的烦恼吧。玩游戏对我来说真
  • 进入美国以后抢夺的都是高薪,高技术,高级管理等级的位置,享用的都是常青藤级别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卷高的全是好地区的房价,这才是在动美国决策阶层的蛋糕。#美国杰
  • 总之这种情况较复杂,要根据具体的八字 ​​​​我很少秀反馈,因为在行业里其实这是个忌讳,但这个反馈真想秀一下,所以争得客人同意隐去敏感信息后发布。是有原因的,我
  • 点击下图获取更多相关趣事~[打call]拍2件【asprriy】4D玻尿酸洗沐套 [赢牛奶]【到手69.9】 [哇] Asprriy艾诗普蕊小众贵妇品牌,源于1
  • 在准备面试的材料 才发现不知不觉大学生活要接近尾声了 我好像一直是一个很怀旧的人 会把很多票据信件整整齐齐放好 它们对我来说 是过去存在的证据 每一件的背后都承
  • 《最终幻想16》的世界不是很友善《最终幻想16》的制作组透漏,游戏中的世界设定不会很和谐、友善,毕竟玩家们都长大了,但也不会特别黑暗残酷。而在《最终幻想16》中
  • 话说到这里,我一般很少做股票的长期投资,因为我不是很喜欢过山车,也没大佬那种耐心,最主要的是长期投资股票针对时间太久,普遍在2年以上或者更久。4.投资股票对我A